3.3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知识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与基本学习方法

高三生物知识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与基本学习方法

高三生物知识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与基本学习方法性别决定是指个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人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对数为46,其中44个是体染色体,另外两个是性染色体,分别为XX和XY。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的性染色体为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时,性染色体的组合决定了胚胎发育成男性还是女性。

如果精子提供了一个X染色体而卵子提供了一个X染色体,那么胚胎将发育成女性。

如果精子提供了一个Y染色体而卵子提供了一个X染色体,那么胚胎将发育成男性。

伴性遗传是指特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方式与性别有关。

在人类中,许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呈现出一定的性别相关性。

如果一个男性继承了一个有问题的X染色体,他肯定会表现出与该突变基因相关的特征,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没有第二个正常的X染色体来中和问题基因。

相比之下,女性通常有两个X染色体,因此当她们继承了一个有问题的X染色体时,还可以拥有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来中和问题基因的影响。

要学好高三生物,以下是一些学习方法:1.理解概念:生物是一门涉及许多概念和术语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阅读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并确保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和背后的原理。

2.创造性学习:生物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还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尝试将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制定学习计划:高三学业繁重,因此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分配时间,将重点放在薄弱的知识点上,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

4.做习题和解析:做一些习题可以帮助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深理解。

同时阅读解析,了解问题解答的过程和原理,可以帮助扩展思路和巩固知识。

5.参加讨论和辅导班: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可以互相学习和补充知识。

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生物辅导班,向专业的老师请教和学习。

综上所述,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并结合适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中生物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doc

高中生物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doc

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第一节性别决定性别也是一种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性别的实现包括两部分:性别决定(受精时决定)和性别分化(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一)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其余各对染色体则统称为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一组染色体。

用x表示。

常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含的常染色体。

用A表示。

性染色体异数:雌体和雄体中,性染色体数目不同或形态有差异的现象。

例如,蝗虫、蟑螂雌体2条XX性染色体,雄体只有1条X性染色体。

人类女性有2条XX性染色体,男性有1条X和1条Y性染色体。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1、XY型:凡是雄性为两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为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式。

在人类,所有哺乳动物,大部分昆虫,某些两栖类、鱼类,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大麻、蛇麻草等)。

人2n=46=44+(XX或XY)=46,(XX或XY)有性生殖时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女性一种X,男性2种,X和Y,比例是1:1,所以人群中男:女=1:1。

2、ZW型:凡是雌性为两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为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式。

有鳞翅目昆虫(蛾、蝶、蚕类)及某些两栖、爬行类、鸟类(鸡)等动物,植物中的洋梅、金老梅属于此类。

家鸡:2n=78 ♀=76+ZZ;♂=76+ZW3、XO型:♀XX;♂XO。

直翅目昆虫:蟋蟀、蟑螂、蝗虫(♀2n=22+XX,♂2n=22+X)、虱子(♀2n=10+XX,♂2n=10+X);植物:花椒,山椒、薯芋。

4、ZO型:♀ZO;♂ZZ。

鸭子(♀2n=78+Z,♂2n=78+ZZ)5、由x染色体的是否杂合决定:小茧烽的性别,在自然状态下小茧蜂和蜜蜂相似,二倍体(2n=20)为雌蜂,单倍体(n=10)为雄蜂。

但是在实验室中,获得二倍体雄蜂,其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染色体是否纯合。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XY型和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而不是指基因,也不是指决定性别的基因型。
与“性别”有关的一组话题:
例1、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下列细 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 受精卵 B. 精原细胞
C. 精细胞 D. 体细胞
B
例2、性染色体 ( )
雌性用XX表示,雄性用XO表示
a.两栖、爬行动物的性别分化多受温度的 影响。某些蛙类虽然分为XX和XY型,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下发育,雌雄比例大约为1∶1,如果让蝌蚪在30℃下发育,则无论性染色体如何都发育成雄蛙。 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01
03
02
(3)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c.鳄类在30℃及以下温度孵化则全为雌性,32℃时雄性则占85%,雌鳄仅占15%,且孵化时在第2周到第3周的温度是胚胎的性别决定期。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扬子鳄靠光照强弱来实现性别决定。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产生较多的雄性。
③蜜蜂的性别决定
雄蜂
蜂王
工蜂
卵细胞
未受精
孤雌 生殖
雄蜂
精子
受精卵
幼虫
喂蜂王浆
蜂王
喂普通蜂蜜
工蜂
2n
n
n
2n
n
假减数 分裂
n
(无产卵能力)
减数分裂
2n
(染色体的倍数决定性别,营养条件决定功能)



有性别的生物才有性别决定方式。
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多种,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一种主要方式。
有性别决定的生物,其染色体才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现象;
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正常。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个个体都拥有两个基因副本,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这些基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方式,从而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意味着,即使父母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的后代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2. 性别决定: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则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如果一个精子带有X染色体和一个卵子结合,就会产生女婴;如果一个精子带有Y染色体和一个卵子结合,就会产生男婴。

3. 伴性遗传: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遗传方式,在这种遗传方式中,一个基因的表达会受到另一个基因的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发生在性染色体上,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受到另一个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个例子是红绿色盲,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它通常只影响男性,因为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女性是携带该基因的异型体,则可能不会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编写:临朐七中高三生物备课组使用时间:9月26-27一、考纲要求:伴性遗传(Ⅱ)二、考纲解读:这节主要考点包括: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判断,概率计算,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原理,以及根据体细胞中性染色判断生物性别和性别比例等。

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编制伴性遗传的题目,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三、考点梳理:考点1、性别决定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生物的种类不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差异,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和ZW型:其性别决定方式为;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受环境的影响,如后螠。

巩固练习:1、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为雌性B、为雄性C、性别不能确定D、雌、雄性比例为1:12、我国科学家已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若水稻体细胞含24条染色体,则测序的染色体共有A、24条B、13条C、12条D、11条考点2、伴性遗传1、伴X隐性遗传特点:(1)(2)(3)举例:2、伴X显性遗传特点:(1)(2)(3)举例:3、伴Y遗传特点:(1)(2)举例:巩固练习: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

2、(2010山东高考理综)26.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评课稿1. 引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性别决定的原理、伴性遗传的特点以及一些经典实例,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本评课稿将从几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与分析。

2. 内容概述文章首先介绍了性别决定这一重要的遗传现象。

作者通过叙述染色体理论的历史背景,引出了不同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接着,文章详细解释了两性染色体系统和单性染色体系统,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如人类的性别决定和鸟类的雌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遗传机制。

接下来,文章讲解了伴性遗传这一常见的遗传现象。

作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采用了一种情景式的描述方法。

通过描述一个父母和子代间遗传特性的关系,作者引出了伴性遗传的概念,并解释了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文章还介绍了有关伴性遗传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如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最后,文章提出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解释同源异性选择理论和双性选择理论,文章阐述了这些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贡献。

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研究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对于人类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要意义。

3. 优点评价3.1 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科学性强,内容丰富、准确。

作者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在文章中引用和解释了不少相关的实验证据,提高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2 可读性与易懂性本文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使得抽象难懂的遗传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作者通过情景化的叙述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

3.3 结构合理文章的结构框架清晰,层次分明。

作者先介绍性别决定,再引出伴性遗传,并最后说明这些遗传现象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逻辑结构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一气呵成,读者容易理解。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动物遗传学-第三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Bridges提出了“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 理论要点: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含有雌性和雄性基因,常 染色体上是雄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X染色体上雌性化基 因系统占优势,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系统。 (2)合子的性别发育方向决定于这两类基因系统的力量 对比。
结果表明:
X:A=1
➪雌性
♂:AA+ZZ A+Z AA+ZZ ♂
♀:AA+ZW
A+Z A+W
AA+ZW ♀
➢大多数鸟类、若干鳞翅类昆虫、少数海胆类、甲壳虫类 等属于这一类型。
(4)ZZ—ZO型 ➢雄性—ZZ,雌性—ZO
♂:AA+ZZ ♀:AA+ZO
A+Z
A+Z A+O
AA+ZZ ♂ AA+ZO ♀
➢少数昆虫
3、性别决定的基因平衡理论
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并不能改变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
第三节 性别分化
一、基因和性别分化
二、激素和性别分化
调节机体内部或生理环境的激素系统并不直接影响性别决 定的基本过程,但是它对第二性征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高等动物的性激素经脑下垂体激素刺激后由卵巢、睾丸和 肾上腺合成。肾上腺产生类固醇,类固醇在化学上与生殖 激素有关,并影响第二性征。睾丸、卵巢具有双重功能, 它们即产生配子(精子和卵子),也合成性激素,进而影 响第二性征,引起生理差异、骨的结构、声音和乳房的发 育等。
5、性别决定中Y染色体的作用
➢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参与性别决定 ➢凡性染色体组合为XY型均与雄性相联,凡XX型组合均与
雌性相联 ➢ Y染色体具有决定未分化生殖上皮向睾丸发育方向发展的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1 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中第二个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又有初中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伴性遗传这节内容既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又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深化,同时还为后面基因突变和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以问题教学法为载体,通过4个问题串起了教材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性别决定的概念和方式;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2.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执着钻研的精神,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 教学过程3.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性别由什么来决定?教师提问学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说明本节课的伴性遗传也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在学生回答分离定律实质的同时,教师巧妙地利用课件图示将分离定律内容过渡到雌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并引导学生思考受精卵有的发育成男孩,有的发育成女孩。

此时通过课件播放一个男女宝宝尿不湿的广告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视频语言“男女宝宝是不同的”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性别由什么来决定?这样第一个问题就由学生提出来了。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人类染色体组型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尝试准确表述。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性染色体,什么是常染色体。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解决两个小问题:性别决定的概念和性别决定的方式。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_看图王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_看图王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的特点与类型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2.染色体类型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

3.性别决定的方式1)XY型:①染色体组成(n对)雌性:常染色体(n-1对)+XX(同型)雄性:常染色体(n-1对)+ XY(异型)②生物类群: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人);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2)ZW型:①染色体组成(n对)雌性:常染色体(n-1对)+ZW(异型)雄性:常染色体(n-1对)+ ZZ(同型)②生物类群:鸟类(鸡)、部分两栖类、部分爬行类4.性别决定的过程5.决定时间:受精时。

注意:1.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还是Y,而非母方。

2.男女比例1:1,是因为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女性个体产生一种含有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个体同时产生含有X性染色体或Y性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

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因此由这两种受精卵决定的男女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1。

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注意: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能决定性别。

2.类型:1)伴X隐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X h)、果蝇的白眼(X W)等① 红绿色盲a. 症状: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b. 遗传方式: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控制,属于伴X 隐性遗传c. 表示方式:正常基因X B ,色盲基因 X bd. 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注意: 由表中可以推测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必须是这两条X 染色体上同时具有红绿色盲基因时才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只要这条X 染色体上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会发病,所以,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我国男性色盲近7 %,女性近0.5 %)。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高中生物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

高中生物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
举例:色盲
伴性遗传
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 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 有。
色觉基因型
性别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 常 色盲 正常 色盲
(携带者)
伴性遗传
亲代
女性正常 XBXB
男性色盲
×
XbY
配子
XB
Xb
Y
子代
XBXb 女性携带者
A、25% B、50%
C、75%
D、100%
如果题目中给出一张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一般应 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致病基因是否在常染色体上, 或是伴性遗传?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常隐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常显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如果题目中给出一张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一般应 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致病基因是否在常染色体上, 或是伴性遗传?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常隐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常显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配子 XB
Xb
XB
Y
盲 基 因 只
生 一 个 色 盲
男 孩 是 色 盲
能男 的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来 孩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1:1
男性正常 :1
男性色盲 :1
自 于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概 率 是 1
4
\ \
概 率 是 1 。2
思考:“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不同含 义?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XX
体细胞的 染色体组成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名词: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生物学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关键因素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直接联系的,这种遗传形式叫做~。

语句: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幼兽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沙托梅色觉障碍病,不能辨认出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

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正常裂唇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之时,为了与较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必然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以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 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兼具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儿子(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色盲基本上一样。

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知识讲解)

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知识讲解)

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知识讲解)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习目标】1、知道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2、概述伴性遗传。

3、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要点梳理】要点一: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的概念及类型性别决定—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主要由染色体来控制。

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另一类是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⑴ XY 型性别决定方式XY 型性别决定是所有哺乳类动物、多数雌雄异株植物、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此方式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 的个体是雌性、为XY 的个体是雄性。

由于雌性个体只能产生性染色体为X 的卵细胞,雄性个体可以产生含X 或Y 的精子,因而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卵细胞(X )与什么的精子(含X 或Y )受精。

雄性(♂)有1对异型性染色体 XY ,雌性(♀)有1对同型性染色体 XX :(2)ZW 型性别决定与XY 型相反,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 、雄性常染色体:多对,染要点二:伴性遗传1、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红绿色盲遗传分析(1)男女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现型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2)婚配组合方式双亲的基因型子女可能出现的基因型及比例后代色盲的比值X B X B×X BY X B X B∶X B Y=1∶1 无色盲X B X B×X bY X B X b∶X B Y=1∶1 无色盲X B X b×X BY 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男性中1/2为色盲X B X b×X b Y 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 男、女各1/2为色盲X b X b×X B Y X B X b∶X b Y=1∶1 男性全为色盲X b X b×X b Y X b X b∶X b Y=1∶1 全是色盲(3)红绿色盲的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3)色盲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只传给他的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传给她的儿子,又可传给她的女儿。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课件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课件
人类胚胎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为XY,女性为XX。在受精过程中,精子携带的性 染色体与卵细胞携带的性染色体结合,决定了新生儿的性别。
伴性遗传现象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随着性别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表型。例如,红 绿色盲、血友病等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这是因为这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只要携带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发病。
程。
营养条件也是影响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缺乏某些营养 物质可以影响生物体的性别决定过程。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遗传机制
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包括X染 色体和Y染色体的不同组合、基 因表达的差异等。
伴性遗传的遗传机制包括X染 色体和Y染色体的不同组合、基 因表达的差异等。
这些遗传机制可以影响生物体 的性别决定过程,并进一步影 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性别决 定的机制,如温度、光照 等。
激素水平
激素水平可以影响性别决 定的机制,如雄性激素可 以促进男性化,雌性激素 可以促进女性化。
02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基因在性染色 体上,随着性别的不同而表现出
不同的遗传方式。
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 体,其中X染色体较大,Y染色
农业实践
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可以帮助农业实践者更好地管理作物。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某些作物中的伴 性遗传现象可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通过了解这些现象,实践者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 量。
生态学上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
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有助于生态学家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例如,一些物种中的性别决定和伴 性遗传现象可以影响种群的繁殖和生存能力。通过研究这些现象,生态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种 的生态学特征并制定保护措施。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上课课件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上课课件

03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概念
01 伴性遗传是指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特征的传递方 式,即某些基因仅在某一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 性别中不表达。
02 伴性遗传通常与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相关,但也可以涉及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02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包括人类在内的 许多物种都存在伴性遗传现象。
伴性遗传的生物学机制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通过不同的方 式影响性别决定和性别相关特征。
在Y染色体上,基因可能通过与性别 决定基因SRY相互作用影响性别决定。
在X染色体上,基因可能通过剂量补 偿效应影响性别相关特征,即女性通 常具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 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伴性遗传的实例和应用
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基础
染色体
在哺乳动物中,性别决定主要依赖于性染色体。女性通常是两个X染色体,男性是一个X 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Y染色体上携带的SRY基因是男性发育的关键因素。
荷尔蒙
胎儿期睾酮等荷尔蒙的水平也对性别发育有影响。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温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影响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的影响因素
性别相关的人类疾病研究
对于性别相关的人类疾病,未 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 ,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 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应 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 域的拓展,性别决定和伴性遗 传在农业、生态、生物技术等 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未来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 应用转化。
THANKS
感谢观看
血友病
红绿色盲
性别决定
血友病是一种伴性遗传性疾病,其基 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患者通常比 女性患者更为严重,因为男性只有一 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其中一个可以正常表达。

高二生物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3

高二生物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3

伴性遗传
思考:以植物或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基因传递规律时,可采用杂交、自交和测交 等实验法。那么,象红绿色盲这样的人类遗传学研究采取哪些方法呢?
人类遗传病的研究肯定不能通过遗传实验,通常通过社会调查、谱 系调查等方法研究。
资料1:50年代末我国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视觉普查获得的资料:
男性色盲患者约为7%,而女性色盲患者约为5‰。
(根据双亲不是色盲患者而儿子是色盲推测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男女发病率不同可以推断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男女均有患 者,推断其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
性别
基因型
表现型
女性 男性
XBXB (显性纯合体) XBXb (杂合体)
XbXb (隐性纯合体) XBY XbY
色觉正常 色觉正常(携带者)
红绿色盲 色觉正常 红绿色盲
XB(93%)
Xb(7%)
Y
XBXB (93%)2 =86.5%
XBXb(93%×7 %)= 6.5%
XBY=93%
Xb(7%)
XBXb(93%×7 %)= 6.5%
XbXb=(7%)2= 0.5%
XbY=7%
XB Y
⑵不能随Y配子传递(没有男性→男
性)
子代:XBXB XBXb XBY XbY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1 : 1 :1 : 1
思考题:假设在自然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
率为7%,请根据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推算自然 人群中女性色盲的发病率,女性杂合体的几率?
精子 卵细胞 XB(93%)
资料2:在红绿色盲患者的谱系调查获得的资料:双亲不是色盲患 者,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男性色盲患者的外孙发病率 为50%。 从以上两个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大许中学高一生物教学案§3.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目标与方法】1.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解释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

2.概述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及表现的特殊性,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3.举例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遗传特点,说明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防治及生产实践活动的关系。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38—P40,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性别决定?具有性别决定的生物染色体构成如何?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为什么自然条件下男女性别比例接近于1:1?2.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有什么区别联系?伴X隐性遗传病和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什么?3.如何通过遗传系谱图解正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及进行相关遗传病发病概率的计算。

4.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并能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

【精讲释疑】一.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1. 请结合P38图3-13和3-14画出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图解,解释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

(1)XY型:此类个体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如人的性别决定。

(2)ZW型:该类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Z,以家蚕为例。

性别的发育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性别决定,它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决定性别的主要物质基础,它在精卵结合时就已确定;二是性别分化,它是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才发育为一定的性别。

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根据性染色体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的性别决定:【例题1】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内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是( )①44+XY ②44+XX ③22+Y ④22+X A. 只有①B.只有③ C. ①或②D.③或④二.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1.请参考教材39页图3-16填写图3-17、3-18、3-19中的空白。

并据图分析色盲遗传的主要特点。

2.请你归纳总结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各自的遗传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表现为隔代遗传;②后代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③交叉遗传,即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如出现双亲正常,生下一个患病的女儿,则可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的可能性。

伴X染色体遗传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①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如后代中无患者,则此致病基因就不再继续传递下去;②后代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③交叉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即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染色体遗传——表现为传男不传女。

具体表现是男性患病,后代中男性均患病,女性均正常。

【例题2】.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编制:薛猛,李婷审核:张永2013/03/26三.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与概率的计算:遗传病种类多,既有显性遗传,又有隐性遗传,既有常染色体遗传,又有伴性遗传。

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判断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

①判断显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显性遗传代与代之间有连续性,子代中有患者,则双亲中必有患者,且后代发病率较高(至少为1/2), (注意若是独生子女,则看不出发病率;若都是患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代与代之间没有连续性,一般表现为隔代遗传,且后代发病率较低。

②基因定位: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 染色体上或Y 染色体上,即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与性别有关。

Y 染色体遗传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最好判断。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隔代遗传,母亲是患者,则儿子全部是患者;女儿是患者,则其父一定是患者。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交叉遗传,父亲是患者,则女儿全部是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一定是患者。

常染色体遗传:没有交叉遗传和发病率不均衡的特点。

第二步:验证遗传方式。

这一步骤如数学中的验算,能保证判断无误。

第三步:确定有关个体基因型。

能确定的先确定下来,如表现型是隐性性状,则基因型肯定是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如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基因型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再根据前后代隐性个体的基因型来推断。

第四步:根据基因型和有关遗传规律计算、分析、解决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要注意的是,不要见到有男女性别出现,就误认为是伴性遗传。

对常染色体遗传要注意“生一患病女孩的概率”与“生一女孩患病的概率”的区别,前者要考虑患病的概率和生女孩的概率(1/2),后者只要考虑患病的概率,因为女孩已经成为事实。

若某一显性个体的父母均为显性,而兄弟姐妹中有隐性个体出现,则该显性个体为杂合体的概率为2/3。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概率计算,一般先根据表现型确定基因型,然后按分离规律分别计算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概率,最后按统计学的加法或乘法定律算出两对性状的总概率,这样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化。

【例题3】. 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

(设甲病与A ,a 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 ,b 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 性基因。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7 ;Ⅲ8 ;Ⅲ10 。

(3)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当堂达标】1.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

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A .1/4B .3/4C .1/8D .3/82.右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 3.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 3对常染色体+XY B .3个常染色体+XC. 3对常染色体+XX D .3个常染色体+Y4. 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 9/16 B .3/4 C .3/16 D .1/45. 下列一定含有X 和Y 染色体的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精子细胞 D .精子6.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 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 .X R X R ×X r YB .X r X r ×X R YC .X R X r ×X r YD .X R X r ×X RY男患者 女患者7.某家庭子代中无论男女均有一半患红绿色盲,其双亲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 X B X b和X b Y B.X b X b和X B Y C.X B X B和X b Y D.X B X b和X B Y8.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有一个白化病色盲的儿子。

理论上计算,他们的女儿与其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A.0 B.1/2 C.1/4 D.19.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

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颜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白♀×白♂B.杂合红♀×红♂ C. 白♀×红♂D.杂合红♀×白♂10.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X R X R×X r Y B.X r X r×X R Y C.X R X r×X r Y D.X R X r×X R Y11.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

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显性,均位于Z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芦花雄鸡和一只非芦花母鸡,产生的后代芦花和非芦花性状雌雄各一半。

试分析:(1)鸟类性别决定的特点:雄性染色体组成,雌性。

(2)上述亲本鸡的基因型及染色体组成为:雄,雌。

(3)请设计一个方案,据毛色就可以辨别雏鸡的雌雄。

并写出遗传图解。

(4)若此方案可行,辨别雌雄的依据是。

【变式训练1】人类性染色体的组成是()A.XX或ZW B.XX或ZZ C.XX或XY D.ZZ或ZW【变式训练2】.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 分子来源是( )A. 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

D.线粒体(6)下面是两个有关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个体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Ⅰ代中()A.甲的2号,乙的2号和4号B.甲的4号,乙的2号和4号C. 甲的2号,乙的1号和4号D.甲的4号,乙的1号和4号【变式训练3】.(08年广东卷)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陛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2)Ⅱ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Ⅱ一6的基因型为,Ⅲ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