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暖气设计方案

暖气设计方案

第五章暖通设计一、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2/T25-3033-2006《民用建筑集中采暖供热计量技术规程》DB62/T25-3044-2009《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二、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xx位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多层公共建筑。

三、设计范围:各单体建筑的供暖、通风、防排烟设计。

四、设计计算参数:(采用xxxxx气象资料)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大气压力:冬季:851.5hPa,夏季843.2hPa ;(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供暖Twn=-9.0℃,冬季通风Twf=-5.3℃,夏季通风Twf=26.5℃。

(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0.5 m/s,冬季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1.7 m/s,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C,74%。

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供暖房间的室内计算干球温度分别为:门厅、走道、楼梯间、公共厕所、盥洗室:16℃;办公室、活动室、寝室、音体室:20℃。

车库:5℃。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热阻:见下表:xx所处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

对于建筑物体形系数、各朝向窗墙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热阻等,要求建筑专业严格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2/T25-3033-2006)的有关部分执行。

三层别墅地暖设计方案

三层别墅地暖设计方案

三层别墅地暖设计方案地暖是一种现代化、舒适且高效的采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对于三层别墅这样的宽敞住宅来说,地暖的设计方案具备了更高的重要性。

本文将给出一套适用于三层别墅的地暖设计方案,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地暖系统布置方案在三层别墅的地暖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楼层的需求,并合理布置供暖设备。

具体方案如下:1. 地下室供暖:地下室通常较为潮湿,因此在地下室的地暖设计中,应采用散热均匀、升温迅速的方式。

可采用水暖地板和低温辐射供暖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供暖效果。

2. 一楼供暖:一楼是别墅的主要生活区域,供暖方式应以舒适性为主要考虑因素。

可以选择水暖地板或地暖电膜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地暖方案,确保整个一楼区域温暖宜人。

3. 二楼和三楼供暖:二楼和三楼是卧室和私密空间,供暖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舒适性,还要注意节能和环保要求。

可以考虑采用地暖电膜设备,结合定时控制系统,实现合理调节温度,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二、地暖设备选择在三层别墅地暖设计中,地暖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供暖效果和舒适度。

以下建议供参考:1. 水暖地板:水暖地板采用地暖管直接铺设在隔热层之上,传热效果好,可以快速升温,适用于地下室和一楼。

2. 地暖电膜:地暖电膜适用于薄地板材质,安装方便,采暖均匀。

可以选择适合不同楼层厚度和材质的地暖电膜产品,确保供暖效果和使用寿命。

3. 控制系统:选择合适的地暖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定时控制系统,根据不同时间段和需求调节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地暖布管方案地暖设计中,地暖管的布置是决定供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为地暖管布置的一些建议:1. 根据房屋结构特点,合理布置地暖管,确保供暖均匀。

建议采用螺旋式布管方式,使热量均匀散布在地面上。

2. 不同楼层采用不同布管密度和距离。

地下室和一楼管道可适当增加密度,以增强供暖效果。

二楼和三楼可以相对减小密度,以节约供暖成本。

3. 尽量避免管道穿过墙体或其他结构,以防止水渗漏或损坏管道。

浅谈我国住宅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浅谈我国住宅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理 的 分析 . 出住 宅 室 内采 暖 设 计 的 节 能 方 案 , 提 以达 到 降低 能 源 的 浪 费 , 大 的提 高供 热 的社 会 效 益 并 获 得 相 当的 经 济 效 益 。 极
【 键 词 】 宅 ; 内采 暖 ; 能 关 住 室 节
随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供 暖 事 业 的不 断 发展 .环 保 制 . 以单 独 对 用 户 进 行 调 节 、 断 、 量 , 会 影 响 其 他 用 可 关 计 不 节 能这 一 话 题 . 年 来 越 来 越 被 人 们 重 视 。 建设 部 《 筑 节 能 户 达 到 分 户 计 量 目的 的 根 本 方 法是 对 用 户 独 立 系 统 的 控 制 . 近 建 “ 九五 ” 划 和 2 1 计 0 0年 规 划 》 明确 指 出 . 对 集 中供 暖 的 民 用 建 具 体 做 法 是 在 每 户供 水 人 口处 设 置 热 表 及 散 热 器 上 安 设 调 节 “ 筑 安 装 热 表 及 有 关 调 节 设 备 并 按 户 计 量 收 费 的 工 作 ,9 8年 阀 通 过 调 节 散 热 器 使 采 暖 房 间 的 室 温 满 足 人体 热 舒 适 性 的 19 通 过 试 点 取 得 成 效 . 始 推 广 .0 0年 在 重 点 城 市 新 建 小 区 中 要 求 实 现 散 热 器 调 节 的 方 法 . 要 是 通 过 对 散 热 器 散 热量 进 开 20 主 以 推 行 , 0 0年 全 面推 广 ” 因此 . 进 行住 宅室 内采 暖 系 统 设 计 行 控 制 . 达到 室 温 要 求 。 目前 散 热 器 个 体 调 节 主 要依 靠 改 变 21 。 在 时 . 计人 员 应 考 虑 热 用 户 分 户及 分 室 控 制 温 度 的 需 要 设

家庭取暖计划书

家庭取暖计划书

家庭取暖计划书背景随着冬季的到来,家庭取暖成为了每个家庭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家庭成员在寒冷的冬季得到充分的舒适和温暖,我们制定了以下家庭取暖计划。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家庭成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取暖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计划内容1. 加强保温保温是有效节约能源的关键,也是提高取暖效果的前提。

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家庭保温: - 为房屋墙壁和屋顶增设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散失。

- 检查和修复窗户和门的密封,阻止冷空气的渗透。

- 定期清理和维护暖气片,确保热量传递效果良好。

2. 合理使用取暖设备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合理使用取暖设备: - 调整室内温度到舒适范围,避免过度取暖导致能源浪费。

- 定期清洁和维护取暖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提高效能。

- 在不使用的时候及时关闭取暖设备,避免长时间空转造成能源浪费。

3. 使用节能灯具灯具也是家庭取暖中的一项重要能源消耗。

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使用节能灯具: - 替换家庭中的传统白炽灯泡为节能灯泡,降低能源消耗。

- 在不需要照明的时候及时关闭灯具,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4. 发挥积极的人体热量人体也是一种能够提供热量的源泉。

为了充分利用人体热量,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 穿戴合适的衣物,保持身体温暖。

- 定期运动,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增加人体热量产生。

5. 定期检查取暖设备和管道为了确保家庭取暖系统的安全运行,我们计划定期检查取暖设备和管道,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保持设备和管道的清洁。

6. 培养良好的取暖习惯良好的取暖习惯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们计划培养以下习惯: - 在室内活动期间,不将门窗长时间打开,避免冷空气流入。

- 使用隔热窗帘或窗户遮挡保持室内温度。

- 养成及时关闭暖气、照明等的习惯。

预期结果通过执行上述取暖计划,我们预期可以实现以下结果:- 为家庭成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取暖环境。

基于节能理念的住宅采暖系统设计

基于节能理念的住宅采暖系统设计

引言
建筑系统本身是巨大的消费者, 建筑能耗在人类总能耗中所 占比重约为 4 0 %。因此 , 要求在住宅采暖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 , 贯穿节约 能源、 资源 的思想 , 减少对 自然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 , 是每个暖通设计师的神圣 职责。 基于节能理念的住宅采暖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在满足住宅采暖要求的前 提下, 在采暖系统设计 中实现低能耗 、 克服严重的环境污染 、 采取节约型建筑
2 、 旧式 采 暖 系统 的 基本形 式及 其优 缺点
在我 国的传统 采 暖方式 是 ,根据 不 同的住 宅 特点 进行 室 内采 暖设计 是 最 主要 的原则 , 而过去对 于 一些住 宅来 说 , 最基 本的方 案还是 垂直 单剖 顷流 系统 ,
这种系统的优点很多, 包括设计简单 、 操作方便 、 造价较低等, 因此受到大家的 追捧 , 然而另一方面, 这种设计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 比如资源不能有效 的利 用, 比如物业管理的不规范造成的浪费等, 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之处。 新 时代 , 随着节能观念 的深人人 心, 传统的依靠建筑面积进行收费的方 式 已经逐渐被社会淘汰 , 很多人看到了它的弊端 , 都在极力 的进行改革 , 总的 来说 , 传统方式 的弊端有:
制措 施 和高 水平 的运行 管 理办 法 。
1 、 我 国节 能方 面的分 析
近 些年 来 , 采取 合 适 的供 暖设 备 , 按 照 实 际使 用 的供 暖量 进 行 收费 成 为
呼声最高的一种 , 而在节能的问题上 , 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前期的设计和后期 的 维护 相结 合 的方 式 , 既 可 以保 证取 暖 的可 行 , 又 节 约 了成 本 。通 常 来说 , 我
技 术体 系 。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 1系统 不具有个 体 调节 的能力
【 贺平 , 刚. 热工程 【] 1 ] 孙 供 M. 中国建筑工 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出版 社 .9 3 19.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 进行 局部调 节 ,无法 改 善和满 足热 用 户 的热 舒适性要求。而且由于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 到住宅楼的顶层, 然后依次 向下分至各用户 , 这就 在理论 上造成 了各不 同楼 层 的热用 户 的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值也不相等 。因此造成 顶层 过热 , 底层 过冷 , 冷热 不均 现象 。顶 层用 户过 热时 只能通过打 开 门窗 的方 式 来放 走热 量以降低室内温度, 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调节热水流量来降低室温 ,就会造 成 以下各 层 过冷 的现 象 。 其次 , 系统也 无法 该 对 各房 间的室 温进行 单独 调节 ,从 而导 致能 源的浪 费 。 1 . 2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 由于 单管垂 直采 暖系统是 一 个整 体 的热 水循 环系 统 。如果 该系 统有 一处设 施 漏水 或
面:
系统 ,任何一层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 计 , 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 不仅能够实现较好 加调 节 阀就 可 以达 到调节 介质 流量 ,从 而满 的 系统控 制 和计量 功 能 ,同时可 以降低 能源 足用 户对热 舒适 性 的要 求 , 实现 节能 。 并 但这 的浪费 ,极大的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 种 调节 方式 在使 用时 , 应该 考虑 到 以下 问题 : 相 当的经 济效 益 。
3 对供热企 业的管 理提 出更高 的要 . 6
求。 4结 束语 综 上所述 ,对 于住 宅 小 区的供暖 系统设
利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即热用 户 向供热 企业缴 纳热 费。 因而用 户对 供热 系 统 节能越 来越关 注。单 管垂 直采 暖系 统 的弊 病越 来越 明显 ,其 弊端 具体 表现 在 以下几 方

别墅供暖方案

别墅供暖方案

别墅供暖方案一、引言别墅作为高端住宅形式之一,其舒适度和豪华感也是人们对其的追求。

而供暖系统作为别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别墅内部温度的恒定和舒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别墅供暖方案,以帮助业主选择适合自己别墅的最佳供暖系统。

二、地暖系统1. 地暖工作原理地暖系统是将供热管道埋设在地板下,并通过地板传导热量来实现供暖的方式。

地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热水通过供热管道输送到地板下,让整个地板成为一个散热平面,从而实现室内的供暖目的。

2. 地暖的优势地暖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别墅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不会出现冷热死角。

同时,地暖系统不会占用室内空间,美观大方。

由于地板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地暖系统能够实现长时间的保温效果,不需要经常开启供暖设备。

3. 地暖的注意事项在选择地暖系统时,业主需要考虑地暖系统的安装成本和运行费用。

由于地暖系统需要埋设供热管道,因此在别墅未装饰时进行施工较为便捷;而如果别墅已经装饰完成,后期更换地暖系统将会增加施工难度和费用。

此外,地暖系统的运行费用相对较高,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三、空调采暖系统1. 空调采暖工作原理空调采暖系统是通过空气冷暖交换来实现室内供暖的方式。

空调机制冷时,通过冷凝器将室内热量排出;而制热时,通过蒸发器将室外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通过室内送风口将热风吹向室内,达到供暖的效果。

2. 空调采暖的优势空调采暖系统具有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少的优势。

由于其形式和市场普及度,维修和维护也相对较为便捷。

此外,空调采暖系统还可以实现室内的空调,既能够夏季制冷,又能够冬季供暖,实现多重功能。

3. 空调采暖的注意事项空调采暖系统的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尤其在寒冷季节,需要耗费大量电能。

同时,空调采暖系统存在室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

因此,在选择空调采暖系统时,业主需要根据别墅的具体情况进行慎重考虑。

四、地源热泵系统1.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地源热泵系统是通过利用地下储存的地热能来供暖的方式。

采暖改造方案

采暖改造方案

采暖改造方案第1篇采暖改造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冬季采暖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关系着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居民采暖成本,现就XX小区采暖系统进行改造,制定本方案。

二、改造目标1. 提高采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3. 提升居民采暖舒适度,满足个性化需求。

4. 合法合规,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三、改造内容1. 更换老旧采暖设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

2. 优化采暖管道布局,降低热损耗。

3.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采暖效果。

4. 增设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化石能源依赖。

四、具体措施1. 设备选型(1)锅炉:选用高效、低排放的燃气锅炉,满足环保要求。

(2)散热器:选用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散热器,提高热利用率。

(3)管道:采用新型保温材料,降低热损耗。

2. 管道布局优化(1)对现有采暖管道进行改造,减少弯曲和交叉,降低水流阻力。

(2)合理规划管道走向,确保热能充分利用。

3. 智能化控制系统(1)引入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自动调节锅炉运行状态。

(2)实现分时分温控制,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3)故障自动报警,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4. 可再生能源利用(1)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2)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

五、改造步骤1. 项目立项: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办理项目立项手续。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等方式筹集改造资金。

3. 设备采购:公开招标,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节能设备。

4. 施工改造: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改造。

5. 系统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达到预期效果。

6. 验收交付: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1.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降低居民负担。

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

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

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能源消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空气能采暖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供暖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小区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实施步骤,以期为小区采暖改造提供参考。

1. 空气能采暖的基本原理空气能采暖利用空气中的热能来提供供暖热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空气能热泵系统,将低温热能从室外空气中采集出来,经过压缩和换热过程,提升温度并传递到室内,实现室内的供暖。

该技术利用了空气中的自然资源,无需额外燃料,节约了能源,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2. 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的技术特点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的技术特点如下:2.1 高效节能空气能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方式。

它利用空气中的热能进行采暖,与传统的燃气、电力供暖相比,能源利用效率更高,能够实现供暖和制冷的两用功能,节约了能源消耗。

2.2 环保无污染空气能采暖是一种环保无污染的供暖方式。

它不需要燃烧燃料,减少了煤炭、燃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供暖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3 适应性强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适应性强,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包括多层住宅、公共设施等。

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旧小区的改造,都可以采用空气能采暖方案。

2.4 舒适性好空气能采暖不仅可以提供温暖的室内环境,还能够调节湿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

3. 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的实施步骤3.1 可行性调研在实施小区空气能采暖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可行性调研。

该调研包括小区的建筑结构、居民需求、供暖方式分析等,以确定空气能采暖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可行性调研结果,制定小区空气能采暖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空气能热泵系统的选型和配置、管网设计、设备安装等内容。

3.3 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和安装空气能热泵系统及相关设备。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位置选择、管道敷设、设备接线等,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住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浅析

住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浅析
节能是我国一项 长远 的战略方针 。由于以 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 存在很大的不合 理性 , 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 , 成供热 用 造 热浪费很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 业 的不断发展 , 暖系统实现用热量 的分户计 对供 量和独立控制 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节能问题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越来越 被人们重视。 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 适 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 的需要 。 在节能问题上 , 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 的处 理 , 即在规划设计整个供暖系统时 , 考 应该 虑该系统的节能前景及经济效益 。因此 , 在进行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 , 设计人员应考虑热用 户分户及分室控制温度的需要 。据初步测算 , 采 取供暖分户计量 , 可以实现采暖节能 2 %以上 。 0 就几种适宜分户计量 的采暖系统做一浅析。 1旧式采暖系统 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长期以来 ,我 国城市住宅室 内采暖系统设 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 。 这种设计方案有许多优点 : 系统简单 ; 施工方便 : 造价低等 , 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 主要是不便于 用户进行局部调节, 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随着 能源结构 的变化及节能和物业管理的要求 , 这一 缺陷越来越明显 , 使得此种供暖系统不得不被逐 步替代 。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热” “ 也是商品的观 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 传统 的落后 的按建筑面积结算收费的方法 , 既不科学 又不合理 。 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要求 , 必须进行按热量计量收费的改革。供热收 费由计 划经济 时期 的福利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 即热用户 向供热企业缴纳热费。因 而用户对供热系统节能越来越关注。 单管垂直采 暖系统的弊病越来越 明显 , 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

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措施分析

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措施分析
54 + 0 0 1 +03 + .3 18 : m .2 0 6 + 8 .2 5 3 =1 .5 ̄/ 。
1节 能 住 宅 的 理 论供 热 成 本 测 算 .
( ) 热成 本 的 组成 主 要是燃 料费 、 电费 、水 费 、人工 1 供
2采暖系统设计及运行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关 键 词 :住 宅 ,采 暖 ,节 能
引言 近两年来 ,全国 各采暖 地区 的供热 企业 与 民众就 采暖 费 的
( 水 费计 算 :每 吨软 化水 的成本价 按2 元/ ,系统每 4) O t 计 天补水 量按 系统 水容量 的5 %计 ,系统 单位 水容量 按15 计 ,则 .L
水费为2 0X1 2×00 2 .5×151 0 = .8 m /0 0 0 1 元/ 。
( 人 工费 用计 算 :按 建筑 面 积 2 万m 建筑 小 区配8 5) O 的 人 、采 暖 期4 月 、每 人每 月 人工 费按 2 0 元计 ,则 人工 费 为 个 00
8X 4X 2 0 / 0 0 0 0 3 元 / 。 0 02 0 0 : .2 m
小区居 民 的通 告 中说 ,按 其2 0 年 的燃煤 量测算 2 0 年 的供 热 07 08
( 住 宅在建 设时并 未安装 热量表 。 1)
( 2)系统 的水 力不 平衡 导 致 室温 严 重不 均。 据调 查 ,同

费 、设 备 的折 旧费 、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费 等。 以下成 本 核算 的燃 煤 量计 算和
热水循 环 泵功率计算 以文献 的有关条 文限值 为准。 中 ( 燃煤 费 用计 算 :按6 %节能 标; 设 的多层 节 能住 2) 5 隹建
价 格问题 争 论不 休。 以笔 者所 在地 区 为例 ,今 年政 府给 出的住 宅采 暖费定 价为 侣 元/ ( m 建筑面 积 ),可绝 大多数供 热企 业认

电采暖设计方案

电采暖设计方案

电采暖设计方案电采暖作为一种环保、安全、节能的供暖方式,在现代家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面是一个电采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暖设备选择: 考虑到电采暖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具有高热效率和节能性能的电采暖设备。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采用电地暖系统作为主要的采暖设备,它可以快速、均匀地将热量释放到室内,提供舒适的温暖。

2. 采暖区域划分: 根据不同的房间使用情况和采暖需求,我们将房屋划分为不同的采暖区域。

比如,客厅和卧室可以划分为一个区域,厨房和卫生间可以划分为另一个区域。

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独立控制,提高采暖的灵活性和效果。

3. 室内温度控制: 为了提高室内的温度控制效果,我们可以在每个采暖区域安装温度控制器。

通过设置合适的温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同时,可以预设定温度范围,达到一定温度后自动停止供暖,避免能源的浪费。

4. 供暖时间设置: 根据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设置供暖时间。

比如,在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时提供持续供暖,其他时间暂停供暖。

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同时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5. 综合考虑节能因素: 电采暖虽然是一种环保的供暖方式,但仍需考虑节能因素。

我们可以在房屋的墙壁、窗户等处进行保温处理,减少热能的损失。

此外,加装一些节能设备,比如将窗户用隔热玻璃替换,使用能量效果更好的电采暖设备,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个电采暖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合理选择采暖设备、规划采暖区域、设置温度控制、考虑供暖时间和综合考虑节能因素,可以提高电采暖系统的效果和节能性能,为家庭提供舒适的温暖环境。

同时,希望在设计过程中还能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避免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仅 市 政 府 西 大 院 有 采 暖 系统 。 由于 本 市 住 宅 室 内采 暖 刚 刚 起 步 , 所 以 实施单户控制 的采暖形式推广前景 节 能是我国一项长远 的战略方针 。我 国政 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 在采 暖形式推广 中应该走在前列 , 视. 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后节能工作出现了欣欣 向荣 的局面 。节能对 于 十分可 观。 3 . 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 供热行业来说潜力是相 当大的。供热行业是能耗 大户 , 能耗 支出 占据 3 . 1 单管制采暖系统 其大部分成本 由于 以往的住宅供 暖按 面积收取热费 , 存在很大 的不 3 . 1 . 1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 合理性 . 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 , 造成供热用热浪费很大。 随着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和 供 暖 事 业 的 不 断 发展 , 对 供 暖 系 统实 现用 热 量 的 单 管水平 串联系统是一种比较 常见 的采暖系统 其做法是在每个 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 的供 回水系统( 称 为大系统 ) , 每层用户 为一个独 分户计 量和独立控制 的呼声越来越高。 立的小系统 总供 回水立管管井设 在靠楼梯 的橱卫处 , 每层供 回水 接 1 . 旧式 采 暖 系 统 的基 本 形 式 及 其 优 缺点 每 层 只装 ~ 户 ) , 在 小 系 统 出 入 口管 道上 加 调 节关 断 阀 门 长期以来 . 我国城市住宅室 内采暖系统设 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 在 大 系 统 上 ( 以便分户计量热费。 此系统 的优点是 : 竖 向无穿楼层的立 直系统的方 案进行设计 。 这种设计方案有许 多优点 : ( 1 ) 系统简单 ; ( 2 ) 及热计 量表 . 不影响墙面装修 ; 缺点是 : 不能分室控制温度 ; 每组散热器均须设 施工方便 : ( 3 ) 造价低等 , 但 是也存在一定 缺陷 , 主要是不便 于用 户进 管 . 管线过 门、 阳台须处理。 行局部调节 . 因而造成能源 的浪费。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及节能和物 冷风阀 : 3 . 1 . 2 单 管水平跨越系统 业管理的要求 . 这一缺 陷越来越 明显 使 得此种供暖系统不得不 被逐 系统的原理图 , 同单 管水平 串联式系统相同 . 采用一个大系统 . 可 步替代 。 回水立管设置在管道井 内。此设 计方案中须增设与散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 “ 热” 也是商品的观点逐步被 将该系统的供 、 控制进入散热器的最大流量为循环 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传统 的落后 的按建筑面积结算收费的方法 . 既不 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 三通调节 阀. 0 %。该方案 的优点是 : 可实现分室控制温度 ; 竖 向无立管 , 不 科学又不合理 已不能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必须进行 流量 的 3 缺点是 : 管路 中的附属设备 ( 三通调节阀) 增加 ; 管线过 按热量计量收费的改革。 供热 收费 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制 向社会 主 影 响墙 面装修 ; 阳 台须 处 理 : 每 组 散 热器 须 设 冷 风 阀 。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即热用 户向供热企业缴纳热费 因而用户对供 门 、 3 . 2双 管 制 采 暖 系 统 热系统节能越来越关注。单管垂直采 暖系统的弊病越来越 明显 . 其弊 3 . 2 . 1 双立管并联式 系统 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 1 系统不具有个 体调节 的能力 对 于双立管并联式系统 . 任何一层 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加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 于进行局部调节 . 无法改善 调节 阀就可 以达到调节介 质流量 .从而满足用户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 应该考 虑到以下问题 : ( a ) 此 和满足热用户的热舒适性要求 而且 由于该 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 并实现节能 但这种调节方式在使用 时 , 其 系统垂直高度 以 楼 的顶层 . 然后 依次 向下分 至各用户 , 这就在理论 上造成 了各不 同楼 系统在楼层数过多时易出现严重 的垂直失调现象 . 不超过三层为宜 , 实用性受到限制 。 ( b ) 穿越楼层 的立管数增多。 ( c ) 仅 层 的热用户的散热器的传 热系数 K值也不相等 适用 于 安 装 热 量 分 配 表 的 系统 1 . 2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 3 , 2 . 2水平双管系统 由于单管垂直采暖系统是一个整体 的热水循环系统 如果该 系统 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 , 整个 系统将会受到影 响 严重时可能导致整 采用水平双管设计方案 , 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 的垂直失调 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户一个独立系统 . 有利于热量表 的安装 个住宅楼停供 : 而且在维修 时会造 成大量热水 的浪 费 . 在寒冷地 区可 问题 , 能会 出现供水管 冻裂等严重问题 . 造成不必要 的事故 . 影 响居 民的正 能实 现散热器个体调节 常生活。 4 . 供暖系统设计 中应注意的问题 1 3不利于供热部 门的管理 虽然分户式计量在新 建住宅小 区得到有力推广 . 但其在推行过程 对于拖欠热费的用户处理困难 ,如果要停止个别用户 的供 暖. 可 中必然会在采暖系统设计 、 建 筑物设计 、 仪表选用 、 管理等方面存在一 能影响到整个住宅楼停供。 常此下去 , 致使供热企业入不敷出 . 连年 亏 些 问题 。 损。 4 . 1 供 暖 系统 热 负 荷 计算 及 户 内散 热 器 布 置 1 . 4闲置 住 宅 的 能 源 浪 费 热 负荷 计 算 是 供 暖 系 统 没计 的基 础 . 以往 的设 计 由于 害 怕 暖 气 不 由于室 内采暖系统是单管串联式 , 所 以每层 、 每户住宅必须用热 , 热而盲 目加大热负荷值 . 致使 散热器安装面积过 大 . 将不利于散热 器 否则该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 如出现有些用 户不想用热或者有些住 宅 支管上温控 阀的调节 , 应该选择合理 的热指标估算办法 室内散热 器 长期 闲置 . 这就必然导致能源的浪费 目前在 一些 非采暖且 又在 发展 位置要布置合 理 室 内水平管线会增 加 , 存在管线 明装 占用空 间 . 影 响 小 区采 暖的地 区. 此种现象十分突出 室内装修 、 家具 布置及过 门、 阳台难处理等问题 。 4 . 2 对建筑材料传热性能的要求 2 . 分户 计量 的发展前景及控制原理 新的建筑材料能否满足现代节能房 间的要求 . 即建筑材料 的传 热 目 前, 在我 国. 这种分户式计量系统的研究 刚刚起 步, 大部分 都处 采 暖建筑的耗热量主要是通过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 在尝试 阶段 原节 性能是否理想 3 %~ 7 7 %,其次 为通过门窗缝 隙的空气渗透热量 .约 占 能力 . 热用户对热是商 品没有深刻的认 识 , 缺乏节 能意识 . 仅此使 我国 构成 .约占 7 3 %~ 2 7 %. 在传 热耗 热量中外墙 占 2 3 %~ 3 4 %. 由此可见 , 提 高建 筑物 住宅 采暖单位面积能耗高 出先进国家 2 倍左 右 . 且 不便于供 热部 门管 2 理 供热 系统 的按户计量是供热发展的方向 . 是解 决收费难和实现节 的保温性能将会达 到很好 的节能效果。 另外 . 计算 表明. 对于一间不采 2 ~ 1 4 室温 . 其他用户 有近 能的唯一 出路 。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 、 穿暖 . 暖的房间从周围房 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 1 / 4 ~ l , 5 的热量传给 了该房 间 , 其他用户将 多支 付这部 分热费 . 很 不合 而是不断追求高质量 、 高品位的生活。 在江苏淮安市 , 每年新建住宅近 1 有必要增强户 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 能。 ( 下转第 2 7 4页 ) 百万平方米 . 这些新建住宅 大部分都在 申请 室内采暖 . 而淮安市 目前 理 。所以 ,

采暖节能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采暖节能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采暖节能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 主控项目1.1.1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设备、阀门、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1.2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器和保温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1)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2)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散热器按其数量的1%进行见证取样送检,但不得少于2组;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见证取样送检的次数不得少于2次。

1.1.3采暖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暖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3)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4)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后,采暖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分栋热计量和分户或分室(区)热量分摊的功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1.4 散热器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组散热器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散热器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散热器组数抽查5%,不得少于5组。

1.1.5散热器恒温阀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恒温阀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明装散热器恒温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恒温阀阀头应水平安装,且不应被散热器、窗帘或其他障碍物遮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总数抽查5%,不得少于5个。

采暖工程节能施工方案

采暖工程节能施工方案

采暖工程节能施工方案摘要为了降低采暖工程的能耗,保障室内舒适度,采用节能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选材、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节能措施,以期为采暖工程的节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选材方面的节能措施选用高效节能采暖设备选用高效节能采暖设备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暖效率,减少采暖能耗。

在采暖设备选择上,可选用能效比较高的采暖锅炉和采暖热水器。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采暖设备具有低氮燃烧、低噪音、多安全保护等功能,既保证了采暖效果,也减少了能耗和环境污染。

选用具有保温节能特点的管材在管路设计上选用具有保温节能特点的管材,可以减小管道散热损失和输送能耗,提高热水的传递效率。

比如,采用聚氨酯保温钢管,其保温效果显著,省去了保温层施工和材料成本,且使用寿命更长。

另外,也可选择起泡隔热材料,其具有隔热性能好、易施工等优点。

选用节能型保温材料在保温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具有较好保温性能的保温材料,如矿渣棉、聚苯板等,这些保温材料具有保温效果好、易于施工、不易老化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采暖设备散热,降低能耗。

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采用分区控制技术采用分区控制技术,将采暖区域分为不同的区域,在室内安装独立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定时、定温调节不同区域的温度,避免了采暖系统整体加热,减少了能耗,节约了能源。

合理设计采暖配管系统对采暖配管系统进行合理设计,采用最短传热管道、选择合适的管径和开挖深度等,能够有效减少能耗。

同时,在设计采暖配管系统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扩建或者改造零配件和管道之间的协调性,以便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和管道耗损。

合理设置室外分水器在室外分水器的设计上,可合理设置室外分水器,对管道进行防冻、防漏等相应方面的设计,同时也要合理设计雨水排放参数,对室外设备及时进行检修和调整,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修理。

施工方面的节能措施合理布局采暖设备在采暖设备的布局上,应该采用合理的位置和方式,保证管路的顺畅,能够减少管路的散热和能耗。

同时,在布局上还要充分考虑室内空气流通、易于维护等相关因素。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一、引言本标准旨在规范民用建筑采暖居住部分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采暖居住部分的节能设计,包括住宅、宾馆、酒店、公寓等各类居住建筑。

三、术语和定义3.1节能设计:指在满足建筑采暖居住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采暖居住建筑:指以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建筑。

3.3能源利用效率:指建筑中采暖系统提供的热量与消耗的能源之间的比值。

3.4环境保护:指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5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四、节能设计要求4.1建筑外墙保温4.1.1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温,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4.1.2外墙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保温效果达到预期。

4.2采暖系统设计4.2.1选用高效的采暖设备,如燃气锅炉、地源热泵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2.2设计合理的供暖面积和布局,使得采暖系统工作更加稳定、高效。

4.2.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等参数进行自动调节,提高采暖系统的控制精度。

4.3内部热量利用4.3.1优化建筑内部热源的布局,使得热量能够充分利用。

4.3.2采用适当的通风设计,利用热量对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检测与验收5.1完成建筑节能设计后,应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验收,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本标准要求。

5.2检测和验收应由专业机构或相关行业组织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六、总则6.1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科学性、技术性、规范性的原则。

6.2本标准的修订和解释权归相关部门所有。

6.3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七、附则7.1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可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7.2对于已存在的建筑,如需进行节能改造,可参考本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住宅节能改造工程方案

住宅节能改造工程方案

住宅节能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是针对旧式住宅进行节能改造,以降低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为主要目标。

改造范围包括建筑外墙、窗户、屋顶、采暖系统、照明系统等。

通过综合利用建筑节能材料、改善室内外热环境、优化设备运行等手段,达到节能改造效果。

二、节能改造方案1. 外墙节能改造1.1 外墙保温材料采用聚苯板,提高外墙保温性能,减少热量损失。

1.2 外墙采用隔热幕墙,提高隔热效果。

1.3 更新外墙遮阳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日照热量。

2. 窗户节能改造2.1 更新窗框材料为塑钢窗,提高隔热效果。

2.2 安装低辐射双层玻璃,提高隔热性能。

2.3 增加窗帘隔热效果,降低日照热量。

3. 屋顶节能改造3.1 屋顶保温材料采用聚氨酯喷涂,提高屋顶保温性能。

3.2 安装太阳能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能耗。

3.3 维护屋面完整性,避免漏水和损伤。

4. 采暖系统节能改造4.1 更换高效率锅炉,提高供暖效果。

4.2 安装智能温控系统,精确控制室内温度。

4.3 增加辐射采暖设备,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5. 照明系统节能改造5.1 更换LED灯具,减少能耗。

5.2 安装光控开关,根据室内光线自动调节照明。

5.3 调整照明布局,提高照明效果。

6. 室内环境改造6.1 更新空调系统,提高制冷效果。

6.2 安装新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6.3 室内装饰选材,提高室内舒适度。

7. 电器设备能效改造7.1 更新家电设备,提高能效比。

7.2 减少待机耗电,提高用电效率。

7.3 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8. 绿化景观改造8.1 增加绿植覆盖率,提高周围热环境。

8.2 充分利用雨水,减少灌溉水量。

8.3 设计合理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影响居住环境。

三、项目实施方案1. 项目前期准备1.1 审查原有建筑结构和设备,确定改造范围。

1.2 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和预算,进行立项审批。

1.3 确定改造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制定改造计划。

2. 施工工程2.1 开展建筑物质检查和保护,保证改造工程质量和安全。

浅析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浅析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浅析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没计李东升(郑州铁路局郑州房屋修建中心,河南郑州450052)应用科技喃要]通过对几种采暖系统原理的分析提出住宅室内采暖设计的节能方案,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对系统控制、计量功能、降低能源的浪费,提高住宅小区采暖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室内采暖;节能设计;供热行业1引言供热行业是能耗大户,能耗支出占据其大部分成本。

由于以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造成供热用热浪费很大。

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

2传统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

这种采暖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系统简单;施工方便;造俐氐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及节能和物业管理的要求,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弊病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系统不具有个体调节的能力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局部调节,无法改善和满足熟用户的熟舒适性要求。

而且由于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楼的顶层,然后依次向下分至各用户,这就在理论上造成了各不同楼层的热用户的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也不相等。

因此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冷热不均现象。

项层用户过热时只能通过打开门窗的方式来放走热量以降低室内温度,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其次,该系统也无法对各房间的室温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22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由于单管垂直采暖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热水循环系统。

该系统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整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

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住宅楼停供;而且在维修时会造成大量热水的浪费,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出现供水管冻裂等严重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3不利于供热部门的管理对于拖欠热费的用户处理困难,要停止个别用户的供暖,可能影响到整个住宅楼停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节能是我国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

我国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节能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节能对于供热行业来说潜力是相当大的。

供热行业是能耗大户,能耗支出占据其大部分成本。

由于以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造成供热用热浪费很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供暖系统实现用热量的分户计量和独立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节能问题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

在节能问题上,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的处理,即在规划设计整个供暖系统时,应该考虑该系统的节能前景及经济效益。

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明确指出,“对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安装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户计量收费的工作,1998年通过试点取得成效,开始推广,2000年在重点城市新建小区中推行,2010年全面推广”。

因此,在进行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热用户分户及分室控制温度的需要。

据初步测算,采取供暖分户计量,可以实现采暖节能20%以上。

本文就几种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做一浅析。

2、旧式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

(如图1)这种设计方案有许多优点:1系统简单;2施工方便;3造价低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及节能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这一缺陷越来越明显,使得此种供暖系统不得不被逐步替代。

图1单管垂直采暖系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热”也是商品的观点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传统的落后的按建筑面积结算收费的方法,既不科学又不合理。

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进行按热量计量收费的改革。

供热收费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即热用户向供热企业缴纳热费。

因而用户对供热系统节能越来越关注。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 系统不具有个体调节的能力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局部调节,无法改善和满足热用户的热舒适性要求。

而且由于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楼的顶层,然后依次向下分至各用户,这就在理论上造成了各不同楼层的热用户的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也不相等。

因此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冷热不均现象。

顶层用户过热时只能通过打开门窗的方式来放走热量以降低室内温度,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调节热水流量来降低室温,就会造成以下各层过冷的现象。

其次,该系统也无法对各房间的室温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2.2 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由于单管垂直采暖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热水循环系统。

如果该系统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整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

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住宅楼停供;而且在维修时会造成大量热水的浪费,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出现供水管冻裂等严重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3 不利于供热部门的管理对于拖欠热费的用户处理困难,如果要停止个别用户的供暖,可能影响到整个住宅楼停供。

常此下去,致使供热企业入不敷出,连年亏损。

2.4 闲置住宅的能源浪费由于室内采暖系统是单管串联式,所以每层、每户住宅必须用热,否则该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

如出现有些用户不想用热或者有些住宅长期闲置,这就必然导致能源的浪费。

目前在一些非采暖且又在发展小区采暖的地区,此种现象十分突出。

3、分户计量的发展前景及控制原理目前,在我国,这种分户式计量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都处在尝试阶段。

原有的室内供暖系统多为单管垂直系统,缺乏独立调节能力,热用户对热是商品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节能意识,仅此使我国住宅采暖单位面积能耗高出先进国家2倍左右,且不便于供热部门管理。

供热系统的按户计量是供热发展的方向,是解决收费难和实现节能的唯一出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

在江苏淮安市,每年新建住宅近百万平方米,这些新建住宅大部分都在申请室内采暖,而淮安市目前仅市政府西大院有采暖系统。

由于本市住宅室内采暖刚刚起步,所以在采暖形式推广中应该走在前列,实施单户控制的采暖形式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特点是对每个采暖用户进行单独控制,即每户独立采用一个供回水系统,一户一表制,可以单独对用户进行调节、关断、计量,不会影响其他用户。

达到分户计量目的的根本方法是对用户独立系统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在每户供水入口处设置热表及散热器上安设调节阀。

通过调节散热器使采暖房间的室温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

实现散热器调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散热器散热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室温要求。

目前散热器个体调节主要依靠改变进流散热器热水流量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在进行散热器调节时必须不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所以供热系统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办法。

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户计量。

4、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4.1 单管制采暖系统4.1.1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单管水平串联系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暖系统。

其做法是在每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的供回水系统(称为大系统),每层用户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

总供回水立管管井设在靠楼梯的橱卫处,每层供回水接在大系统上(每层只装一户),在小系统出入口管道上加调节关断阀门及热计量表,以便分户计量热费。

此系统的优点是:竖向无穿楼层的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不能分室控制温度;每组散热器均须设冷风阀;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

(见图2)图2单管水平串联系统图3单管水平跨越系统4.1.2 单管水平跨越系统图3为此系统的原理图,同单管水平串联式系统相同,采用一个大系统,可将该系统的供、回水立管设置在管道井内。

此设计方案中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控制进入散热器的最大流量为循环流量的30%。

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实现分室控制温度;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管路中的附属设备(三通调节阀)增加;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每组散热器须设冷风阀。

4.2 双管制采暖系统4.2.1 双立管并联式系统对于双立管并联式系统,任何一层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加调节阀就可以达到调节介质流量,从而满足用户对热舒适性的要求,并实现节能。

但这种调节方式在使用时,应该考虑到以下问题:(a)此系统在楼层数过多时易出现严重的垂直失调现象,其系统垂直高度以不超过三层为宜,实用性受到限制。

(b)穿越楼层的立管数增多。

(c)仅适用于安装热量分配表的系统。

(见图4)图4 双立管并联式系统4.2.2 水平双管系统采用水平双管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户一个独立系统,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

任何一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室内调节阀方便的调节介质流量,从而达到舒适的室温,并实现节能的目的,又不影响其他用户采暖,但该系统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

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使不易解决的供热系统垂直失调的难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可分室控制温度,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缺点是:室内散热器下部的供回水管隐蔽困难;管线过门、阳台不好处理;每组散热器须安装冷风阀。

(见图5)图5水平双管系统4.2.3章鱼式系统图6章鱼式系统图6为此系统的原理图,做法是在每户设置一分水器,供水进入分水器后分出若干并联的支管,末端连接至散热器,再经回水集中到集水器。

在制作安装时应将管线埋地敷设(一般采用聚丁烯管或PB管),要防止地面因热应力造成龟裂和破损,要妥善处理好管道热膨胀时产生的推力传递给地板。

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分室控制温度,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管线埋地敷设,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地面装修;缺点是:管线埋地须设隔热措施,造价偏高;每组散热器须设冷风阀。

5、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分户式计量在新建住宅小区得到有力推广,但其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在采暖系统设计、建筑物设计、仪表选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5.1 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及户内散热器布置热负荷计算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控阀的调节,应该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

室内散热器位置要布置合理,室内水平管线会增加,存在管线明装占用空间,影响室内装修、家具布置及过门、阳台难处理等问题。

5.2 对建筑材料传热性能的要求新的建筑材料能否满足现代节能房间的要求,即建筑材料的传热性能是否理想。

采暖建筑的耗热量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构成,约占73%~77%,其次为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量,约占23%~27%,在传热耗热量中外墙占23%~34%,由此可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将会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另外,计算表明,对于一间不采暖的房间从周围房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12~14℃室温,其他用户有近1/4~1/5的热量传给了该房间,其他用户将多支付这部分热费,很不合理。

所以,有必要增强户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

5.3 热表参数修正及表计校核问题由于住户所处楼层、围护结构不同,保持相同室温的耗热量肯定存在差异,所以应该选择合理的热表参数。

我单位在同用户进行计量仪表校核、热费结算中就发生过纠纷。

而且,应该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计量表计进行校核。

5.4 供热系统变流量问题由于实现分户计量,系统的热负荷变化会很频繁,所以,供热系统应该能自动调节供热量,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

应该在换热站设置有压差控制的装置。

5.5 住宅小区设置分户计量装置后,要加强节能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5.6 对供热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6、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极大的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相当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