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高中政治_马哲原理方法论归纳
一、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事物的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我们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40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40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40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0、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2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10条原理)(命题规律趋势:辩证唯物论即世界本质论。
1.本部分历年命题重点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实践观,所以建议着重理解意识观以及与实践观相关重要知识点,例如:实践本质、基本特征,实践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还有关注运动观和时空观。
2.本部分命题大多采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引文式题目,所以在复习中要多收集一些哲理名言或当前流行哲学观点,加以辨别归纳,尤其要分析这些观点实质是什么,属于什么派别等。
)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观)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意识观)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先进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落后的错误的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5、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5.因果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5、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二)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途径)3、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关系原理)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三)矛盾观1、矛盾的客观性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关系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7、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四)创新观1、辩证的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3、创新的作用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人生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人生价值观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原理内容: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①物质的作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反映)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马原的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了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体基础,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2.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世界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通过斗争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转化。
3.量变质变相互关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相互关联的过程。
量变是指事物的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指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
它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这样变化后的新事物继承了旧事物的部分内容,并推动事物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时,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催生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岀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______________世界观2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世界观3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方法论3 :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岀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世界观5 :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5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世界观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2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世界观3 :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世界观1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哲学各单元原理和方法论(最全的)
必修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纲(辩证的)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人类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前提。
[反 对]: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观主义作风。
2、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 对]: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 对]:既反对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静止观;又反对否认相对静止,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事物运动规律是客观的:①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创造或消灭的; ③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反 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作风。
5、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从意识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第一篇: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5.因果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中政治_马哲原理方法论归纳
一、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事物的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我们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方法论大全
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
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课基本原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 同。
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 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 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 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 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 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 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课基本原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 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 题。
二、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每事 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 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 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 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要求: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 得到最大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 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 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 看冋题。
无论是自然上帝创世说”。
四、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五、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所以,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
第三课基本原理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 )原理归纳: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2)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
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不仅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原理归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运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认识秩序,要求我们遵循正确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 )原理归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 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考试要求: 一、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二、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三、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知识整理: 基本概念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
基本原理一、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或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都是错误的。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 急噪冒进;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 做事过头。
三、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要求: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命运与改革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反对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盲目乐观,又要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前途,一遇困难和挫折便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的倾向。
四、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