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史学的概念与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史学的定义与内涵掌握史学的研究方法与功能理解史学家应具备的素养与道德1.2 教学内容史学的定义与内涵:历史与史学的区别,史学的基本特征史学的研究方法:史料的搜集与分析,历史解释与叙述史学功能:传承文化,启迪思考,塑造民族精神史学家素养与道德:客观公正,实证精神,历史责任感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史学?讲授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案例分析:著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小组讨论:史学的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第二章: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理解中国史学对世界史学的贡献2.2 教学内容中国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中国史学的特点:史官制度,历史编纂,史学研究方法中国史学成就:历史理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国史学对世界史学的贡献:史学方法,历史观念,历史资料2.3 教学活动讲授中国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讨论中国史学对世界史学的贡献案例研究:中国著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三章: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西方史学的特点与方法理解西方史学对世界史学的启示3.2 教学内容西方史学的形成:古希腊史,基督教史,文艺复兴史西方史学的发展:近现代史,当代史,跨学科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的特点:历史观念,史学研究方法,历史编纂西方史学方法: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比较3.3 教学活动讲授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西方史学的特点与方法讨论西方史学对世界史学的启示案例研究:西方著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第四章: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4.1 教学目标掌握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历史解释的含义与作用学会运用历史解释分析历史事件4.2 教学内容历史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对比历史解释的含义与作用:理解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预测未来历史解释方法:实证解释,理论解释,心理解释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4.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讨论历史解释的含义与作用练习运用历史解释分析历史事件案例研究: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实例第五章: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5.1 教学目标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技巧分析史料理解历史研究在学术与社会领域的价值5.2 教学内容历史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技巧:史料搜集,史料分析,历史编纂历史研究价值:学术贡献,社会影响,文化传承案例分析: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实例5.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练习运用历史研究技巧分析史料讨论历史研究在学术与社会领域的价值案例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实例第六章:历史编纂与历史文献6.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编纂的意义与过程掌握历史文献的种类与价值学会运用历史文献进行历史研究6.2 教学内容历史编纂的意义与过程:编纂目的,编纂方法,编纂原则历史文献的种类:原始文献,二手文献,口述文献历史文献的价值: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案例分析:历史文献的应用实例6.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编纂的意义与过程分析历史文献的种类与价值练习运用历史文献进行历史研究案例研究:历史文献的应用实例第七章:历史与历史学的前景7.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掌握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理解历史学未来的挑战与机遇7.2 教学内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全球史观,微观史观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育,文化,政治历史学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历史观念更新案例分析:历史学的发展实例7.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学的发展趋势讨论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探讨历史学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案例研究:历史学的发展实例第八章: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8.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历史普及的方法与途径学会评价历史教育的效果8.2 教学内容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提高历史素养历史普及的方法与途径:课堂教学,社会教育,媒体传播评价历史教育的效果: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成果案例分析: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实例8.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历史普及的方法与途径练习评价历史教育的效果案例研究: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实例第九章: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学家的角色与职责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理解历史学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9.2 教学内容历史学家的角色与职责:研究者,教育者,传承者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历史学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历史进步,提升历史观念,培养民族精神案例分析: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实例9.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学家的角色与职责讨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历史学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案例研究: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实例第十章:历史学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历史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探索历史学的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内容历史学在未来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全球史观,微观史观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育,文化,政治历史学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历史观念更新案例分析:历史学的未来展望实例10.3 教学活动讲授历史学在未来发展趋势讨论历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探讨历史学的挑战与机遇案例研究:历史学的未来展望实例重点解析本《史学概论》教案共十个章节,涵盖史学的概念与功能、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西方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历史编纂与历史文献、历史与历史学的前景、历史教育与历史普及、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学的未来展望。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说明】史学概论,是史学中的一个新兴的分学科。

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题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史学概论的任务和目的:史学概论的任务: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沿着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的道路,更加有效地发挥它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史学概论的目的: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总结和概括国内外以往的与现今的史学理论研究成果与史学实践经验,将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史学形态论及历史认识主体自身的研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而全面地揭示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分析史学研究中所运用的各类方法,权衡古往今来对于历史本体及历史规律的探究。

考查历史研究成果的各种社会表现形态,从而明确历史工作者应具备的自身素养和所承担的时代使命,高屋建瓴的推动历史学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同步前进。

史学概念教法原则性建议:一、应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史学形态以及主体自身的研究五大块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而全面的加以整合、分类成6大块(即正文中的6章),从而向学生展示出本学科的精华。

二、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师引导、补充、总结,学生自学、讨论的导学式、问题中心式、讨论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尽可能的把这一纯理论的学科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解决。

三、应坚定以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百家争鸣的方针,分析解决学术问题,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授课时数建议:史学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历史专业集中研究和阐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必修课,讲授总学时建议为30课时,每周两学时,一般应安排在第三学期。

【正文】序:史学概论的对象、任务、方法教学目的:从史学概论的概念入手让学生扼要了解史学概论的对象、目的、任务、学习方法和意义等。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识记: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历史记录;历史学的产生;历史学的分类;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理解: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运用:如何利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知识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试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史学与其他邻近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
一、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
(二)史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史学危机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运用: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史学概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史学概论的对象
二、史学概论的任务
第二节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
一、历史的本体论
二、历史的认识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从古到今最主要的史学观点、流派和史学思想及其演变过程。
2.在中西方史学发展的对比中,寻找中国传统史学存在的不足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中国史学进行反思。
3、吸取西方新史学的长处,拓宽历史视野,为以后新史学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识记:纪事史学;修昔底德;神学史学;人文史学;马基雅弗利;理性主义史学;伏尔泰;历史哲学;维柯;兰克;克罗齐;柯林伍德;斯宾格勒;汤因比;天命历史观;五德始终”的历史循环论;“三统三正”的唯心史观;“六经皆史”的历史观;进化论历史观;“二重证据”法;“整理国故”;“层累说”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史学概论》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学分:3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

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

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

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

《史学概论》教案 50页

《史学概论》教案  50页

《史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导论一、基本概念的理论解析1. 历史:是客观事物发展演化的历程,是不依赖于我们今天主观意识的以往的客观存在。

站在人类的角度,客观事物有两大系统,一是自然,二是社会,一般所言的历史,主要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

在这个客观历程中,包涵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

2. 历史学:可以简称史学,是系统叙述和研究人类以往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

即对于以往人类活动及社会状况的条理化、系统性认识。

3.历史观与历史哲学:历史观是对人类客观历史的概括性、总体性认识。

历史哲学是将某种历史观予以理论的、系统的论证。

二者的区别是历史观可以不作理论论证性的表述,可以寓于其他历史撰述或散见于判断的表达。

历史哲学也可称之历史理论,解决诸如社会历史的根本性质、历史是否发展、如何发展,历史发展的动力如何,历史发展的方向及有无规律等重大问题。

4.史学理论:所谓理论,是一种总体性、抽象性的系统化认识,并且以逻辑论证的形式表述出来的学说。

史学理论是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区别在于研讨的对象不同,二者不应混淆,但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史学理论应解决诸如历史学的性质、任务、特点,历史学可否真实反映历史,史学的功能,历史认识如何检验,史家的应有基本素质,史学的研究方法等等问题。

5.史学概论: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一个系统学科的名称,只作为一个传习知识的课程载体。

其主体内容应当是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但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有极密切联系,又离不开史学史内容的辅助,因此成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技能修养、史学史内容的综合组装体。

而各家的此类著述、各学校的课程内容,构成均有较大差异。

史学概论的这种性质,正好适合向大学生传授关于历史学的综合性理论知识。

二、历史学的渊源历史学的产生,是由人类对于本身社会活动的记忆行为,经过外化而形成。

历史学概论(自考)教学大纲 - 扬州大学

历史学概论(自考)教学大纲 - 扬州大学
理清全书内容线索
按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
做到重点内容和一般知识全面兼顾
4、有针对性复习
教材每一章节的习题和思考题
是编者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提炼出的教材主要内容
学生可结合这些习题进行复习
提高学习效率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悉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
提出了"理解"、"掌握"两个能力层次的要求
它们的含义是:
1、理解: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并能够在记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与规定的知识点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不致产生概念的混乱
并能对相关概念进行比较、阐释
同时要求学生能充分理解各种理论的构成
理论价值与局限
2、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史学概论》
庞卓恒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理解:技术性方法中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涵义、区别和互补关系及局限;导向性方法的涵义与不同史学本体论采用的导向性方法解释
2、掌握:史料的涵义与分类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鉴别与利用等常用方法
史学方法的新突破--比较史学的方法、计量史学的方法、口述史学的方法、心理史学的方法等的发生发展
认识唯物史观在诸如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和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使用教材:《史学概论》参考教材:姜义华、瞿林东《史学导论》;白寿彝《史学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历史专业必修课程。

须学生具有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基本知识,及在相关专业学科如文献学、目录学、史学史等课程的学习中打好良好的基础,由此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才能对史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具备更广阔的视野。

其教学目的为:1、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具体内容:史学概论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历史与历史著述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文字史料: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校勘学、辑佚学、考据学、训诂学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当代史学如计量史学及其方法,比较史学及其方法;历史学与自然科学、文学、哲学等关系;历史认识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史学著作的内容和形式;史学著作的体裁及其演变史学著述的体例;历史认识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历史学的功能,史学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基本素养。

2、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梳理清楚各种理论的源流脉络,另一方面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

3、史学概论这门课程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史学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科起到补缺的作用。

二、课程定位史学概论则是历史学本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但史学概论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起步晚;课程理论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大的较确定的体系,也较零散。

但也正因如此,有关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的分歧很多,讨论也较热烈,逐渐趋向形成共识。

有人主张本学科可作为历史专业的入门课,应是历史系学生跨入研究领域的入门或向导。

但仅此是不够的,我们更多地应该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史学领域和未来目标,应以历史学为对象,着重研究历史和历史学中带有共同性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使学生从总的方面,对史学有一个概括了解,了解在史学内部曾经出现过什么重要的问题,已经解决的程度及应该继续工作的途径。

三、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1、突出历史学研究实践的“典型”与“前沿”。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史学的概念与功能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的定义与内涵;2. 掌握史学的基本功能;3. 理解史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定义与内涵:历史与史学的区别,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2. 史学的基本功能:记录与传承,解释与分析,教育与启示;3. 史学的重要性: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史学,个人修养与史学。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学的定义、功能及其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阐述史学的功能与作用;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学概念与功能的理解;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史学概论》教案(二)第二章:史学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起源的背景;2. 掌握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3. 理解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2.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起源:古代史学的产生,古代史学的特点;2. 史学的发展:中世纪史学,近现代史学的发展;3. 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历史观的演变,史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 比较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史学的特点与差异;3. 图像展示法:展示史学发展的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史学发展的直观理解。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学起源与发展的了解;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梳理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阶段,分析其史学发展的特点。

《史学概论》教案(三)第三章:史学的分支与学科交叉3.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的主要分支;2. 掌握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3. 理解跨学科研究在史学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分支: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2. 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历史学与考古学、文献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3. 跨学科研究在史学的应用:案例分析,学术讨论。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史学概论是一门以研究历史学科的性质、方法、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导论。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学的概况和基本概念的介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史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学科范畴。

2. 理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学术讨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 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2.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历史- 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3.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史料的批判与评价- 选择、比较与分析方法4. 历史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比较研究法5. 历史学的发展动态- 历史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历史学的新趋势-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述,对历史学的概要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

2. 研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促进对历史学概论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3. 培训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4. 作业指导: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进行笔面试。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3000字的学术论文。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 《史学概论》刘树藩、张琪编著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黄钦椿- 《西方史学史》王亚非- 《史学基本问题》冯友兰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第二讲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讲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讲历史学的理论基础第五讲历史学的发展动态八、教学资源支持1. 图书馆及电子资源:学生可自行查阅与历史学概论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电子资源。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史学的概念与功能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的定义与内涵2. 掌握史学的功能与价值3. 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定义与内涵2. 史学的功能与价值3. 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史学的概念2. 讲解:阐述史学的功能与价值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二章: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史学的历史演变2. 掌握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3. 理解中国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史学的历史演变2. 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3. 中国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中国史学的历史演变2. 讲解:阐述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三章:西方史学的传统与变革3.1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史学的传统观念2. 掌握西方史学的变革过程3. 理解西方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3.2 教学内容1. 西方史学的传统观念2. 西方史学的变革过程3. 西方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3.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西方史学的传统观念2. 讲解:阐述西方史学的变革过程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西方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3.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四章: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4.1 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技巧3. 理解历史研究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1. 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 历史研究的方法技巧3. 历史研究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 讲解:阐述历史研究的方法技巧3. 实践:指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4.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五章:历史学分支及其研究对象5.1 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2. 掌握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理解各个分支学科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5.2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2. 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各个分支学科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5.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2. 讲解:阐述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各个分支学科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5.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六章:史料与史源学6.1 教学目标1. 理解史料的概念与分类2. 掌握史源学的research 方法与技巧3. 掌握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6.2 教学内容1. 史料的概念与分类2. 史源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3. 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6.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史料的概念2. 讲解:阐述史源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3.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6.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七章:历史编纂与历史书写7.1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编纂的概念与方法2. 掌握历史书写的技巧与规范3. 理解历史编纂在史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1. 历史编纂的概念与方法2. 历史书写的技巧与规范3. 历史编纂在史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7.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编纂的概念2. 讲解:阐述历史书写的技巧与规范3.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历史编纂的实践操作7.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八章:历史与记忆8.1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与记忆的关系2. 掌握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承机制3. 理解历史记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8.2 教学内容1.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2. 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承机制3. 历史记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8.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与记忆的关系2. 讲解:阐述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承机制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历史记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8.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九章:历史教育与史学传播9.1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2. 掌握史学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理解历史教育与史学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9.2 教学内容1.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2. 史学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历史教育与史学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9.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阐述史学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史学传播的实际操作9.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十章:史学伦理与历史责任10.1 教学目标1. 理解史学伦理的重要性2. 掌握历史研究的道德规范3. 理解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10.2 教学内容1. 史学伦理的重要性2. 历史研究的道德规范3. 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10.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史学伦理的重要性2. 讲解:阐述历史研究的道德规范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10.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本教案涵盖了史学概论的多个方面,包括史学的概念与功能、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西方史学的传统与变革、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分支及其研究对象等。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史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通过对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史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一、课程简介史学概论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历史学科素养;2.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历史研究的水平;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历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历史学派别的观点和研究方法;2.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如历史、历史观、历史理论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的整体认识;3.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学的研究范畴;4.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口述历史等,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5.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探讨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历史学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研究的过程,提高其研究能力;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山大学史学概论课程纲要

中山大学史学概论课程纲要

中山大学史学概论课程纲要总目录本课程基本情况 (1)导论 (2)历史与史学 (6)史学认识 (8)史学方法 (13)当代史学发展的若干趋势 (20)本课程基本情况一、开课系所:历史系二、开课年级:大二上三、开课教师:温春来(hsswcl@)四、修别:必修五、课程名称:(中文):史学概论(英文):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 六、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目标:《史学概论》是历史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学科发展趋势,培养现代学术意识。

课程内容以史学认识和史学方法为核心,主要论述历史学的性质及其成立条件,探讨实践史学宗旨的各种方法及其有效性问题。

九、教材基本教材1、《中山大学史学概论课程纲要》2、《中山大学史学概论教学参考资料》扩展教材3、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4、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5、严耕望《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十、课程进行方式1.专题讲授教师讲授,教师、学生相互提问、讨论2.典籍研读学生课前熟读文献,教师课堂引导、讨论3.问题讨论学生分组、报告、相互讨论,教师点评、总结4.史料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解读史料学习、体会历史研究的方法5.论文分析师生一起分析具体的史学论文,加深对史学方法与学术批评的理解6.影视分析通过影视加深对史学性质、史学价值的认识7.学生自学鉴于时间有限以及学生的任务繁重,课程纲要中的个别内容由教师课堂指导,学生课外自学,不作考试要求十一、课室要求:多媒体课室十二、考试:平时成绩(期中论文)30分,期末考试70分。

说明:本课程纲要中所列举的书目,以黑体字突出者为必读。

导论从传统史学到唯物史观:中国人历史认知方式的巨变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历史认知方式一、强烈的历史意识1、源远流长的历史意识与史学传统(1)何谓历史意识觉得过去重要,有必要保存下来的意识历史意识+计年方法+文字→史学产生(2)史学传统A、从《史记〃殷本纪》谈起B、‚史‛的最初含义C、源远流长且不间断的史学传统2、帝王的时间正统观念(君)正朔:正,一年的第一天,朔,一月的第一天。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前言史学概论是一门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史学学科的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明确的学习指南,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史学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史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等。

2. 了解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不同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3. 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查阅、史料分析、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态度,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历史文化研究、历史教育与传播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史学概念和基本理论- 史学的定义与特点- 史学的对象和任务- 史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2. 史学发展历程及其学派研究 - 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转变 - 西方史学学派研究概述- 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变革3. 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文献查阅和资料分析- 历史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4. 史学应用领域- 历史文化研究与保护- 历史教育与传播- 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 学术讨论与案例分析- 参与学术讨论与学术会议 - 分析历史案例与学术争论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深入讲解史学概念、方法和学派。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报告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2. 评估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以某一史学理论或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1. 历史学学科论/李中清2. 历史学导论/阎崇年3. 史学方法论/陈寅恪4. 史学理论与方法/冯兰草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史学概述及基本概念的介绍2. 第二周:史学任务与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3. 第三周:西方史学学派研究概述4. 第四周: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变革5. 第五周: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一)6. 第六周:史学研究方法与技巧(二)7. 第七周:历史文化研究与保护8. 第八周:历史教育与传播9. 第九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 第十周:学术讨论与案例分析七、教学资源1. 图书馆:提供相关学术著作和期刊资源2. 史学研究机构和学术网站:提供最新的学术资讯和研究成果八、教学团队和学生支持1.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讲解和学术指导,学生助教负责辅导和学习支持。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和要求:一、弄清史学概论的基本释义。

讲授提纲:一、史学概论的定义1、史学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1)史学存在的机遇中国有悠久的重视历史传统。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学习历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仍然要学习历史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史学遇到的挑战现存的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史学发展的要求。

史学被社会的误解。

史学研究中存在的“三难”。

史学本身要求跟上社会科技发展。

2、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在中西方中的区别(1)理论是的定义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理论有知识有系统的看法。

理论的出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2)史学发展会产生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西方对两个概念不加区别。

中国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有细微的区别。

3、史学概论的释义(1)是研究历史科学自身的科学(2)主要介绍基本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二、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1、基本理论(1)唯物史观(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5)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6)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7)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8)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历史的指南。

2、基本知识(1)综合性知识哲学知识。

政治、经济学知识。

社会学知识。

考古学知识。

文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天文知识。

地理学知识。

计算机知识。

等等。

(2)专业知识史学情报知识。

史料知识。

考据知识等等。

3、基本方法(1)历史比较研究方法(2)历史心理分析方法(3)历史计量研究方法(4)历史系统研究方法(5)历史假说与证明方法(6)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7)史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三、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史学本身四、史学概论的任务五、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与方法六、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谈的才、学、识2、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谈的史德3、用现代的话概括起来就是:(1)树立无产阶级史德(2)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3)广博的知识和研究方法(4)较强的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考题: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本章重点与要求:一、理解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区别二、分析唯心史观长期存的社会原因,认清其缺陷和影响三、掌握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内容四、学习并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贡献五、领会唯物史观创立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讲授提纲:一、唯心史观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1、历史观的定义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340110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历史学(师范类)课程简介:“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

课程总学时:54(50讲授+4实践)授课教材: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教育部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著作类:(1)、侯且岸:《当代中国的“显学”——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陈其泰:《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苑出版社1999年。

(4)、彭卫:《穿越历史的丛林》,三联书店1997年。

(5)、(德)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孙立新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6)、金观涛、刘青山:《论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方法·发展的哲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陈启能:《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3年。

(8)、贾基松、沈斐凤:《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9)、(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王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0)、张艳国编《史学家自述》,武汉出版社,1994年。

(1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1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

(13)、红旗杂志社编《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红旗出版社1983年。

(14)、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15)、许凌云:《读史入门》,北京出版社1984年。

(16)、白寿彝:《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18)、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知识点的三级目录)绪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现实的人们总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古今中外史家为例。

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章历史学从前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第一节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决定了天命——神学史观的主导地位。

以《春秋》、《左传》、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为例。

第二节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决定了人性——理性史观的主导地位。

以维柯、赫尔德、孔德、密尔等为例。

第三节唯物史观怎样指导历史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唯物史观发现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普遍规律,使历史学从只能描述事件不能揭示规律的“人文学科”升华成为能够揭示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产生和发展。

克服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第一节偏颇、诘难和困惑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唯物史观曾被偏颇地理解为阶级斗争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关于现实的人极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被忽略了。

唯物史观的反对者趁机攻击唯物史观是“宿命论”、“颠倒因果关系”等等。

以波普尔、韦伯为例。

一些原来相信唯物史观的人也产生了困惑。

第二节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主义倾向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教训。

必须认真理解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极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第三节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倡言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

《史学概论》大纲

《史学概论》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20214212课程名称:史学概论(The Outline of Historical Science)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总学分:2二、课程描述《史学概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向学生普及史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通过向学生普及史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加深其研究历史问题的深度。

三、课程目标1. 知识性目标:让学生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历史学的基本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是科学的历史观,是学史治史的指导思想,也是史学理论最重要的内容;掌握历史学科的一般治史方法,了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前沿。

2.技能性目标: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熟练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考察历史人物和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加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尝试运用最新的历史学理论与方法来开拓视野,对历史事件有新的认识。

3.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历史学本身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体会到历史学研究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对现实社会提供借鉴。

学生们在合理地学习借鉴外国史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发扬民族史学优良传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内容(6学时)1. 历史与史学2.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3.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目的要求】了解人类历史的特点和历史科学在认识上的特点;加深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理解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内涵及外延,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

【作业与思考】1.你如何理解“历史”的含义?2.分析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史学概论》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学分:3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

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

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

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

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

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导言教学目的: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编史学本体论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识记: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 历史记录;历史学的产生; 历史学的分类;理解:现代史学结构体系;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史学危机出现的原因;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运用: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史学概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史学概论的对象二、史学概论的任务第二节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一、历史的本体论二、历史的认识论三、历史的方法论第三节学习史学概论课程的意义和方法一、意义二、具体学习方法第四节学习和研究史学概论的要求一、要具备史家“四长”二、要具备“四性”第五节史学概论的历史和现状一、起源二、形成三、发展四、曲折前进时期第六节学习史学概论的主要参考书籍一、解放前的一些重要书籍二、解放后的有关专业参考书三、最近十年翻译引进出版的西方参考论著四、参阅教材第二章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目的: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多样性的综合体,历史学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它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在研究范围上不可避免地与许多学科交叉。

掌握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加自觉地从事历史研究,推动史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信息量大,信息交叉的现代化社会中,历史学必须打破传统的界限,进行许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可以说这个问题做得好不好,引不引起的注意,是关系到历史学的第二生命和第二春天的问题。

教学要求:识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理解: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运用:如何利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知识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试举例说明!教学内容:第一节史学与其他邻近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一、史学与哲学的关系(一)哲学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二)史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史学与文学的关系(一)史学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二)历史研究必须借助文学(三)史学对文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二节史学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关系一、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一)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技术手段(二)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三)历史学与其它自然科学融和,产生了一系列颇具生命力的历史边缘学科二、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前提,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二)地理环境又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舞台,因此,地理学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三)地理学与历史学渗透,形成了历史学一支重要的分支学科—历史地理学第三章史学思想的发展与历史观的演变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从古到今最主要的史学观点、流派和史学思想及其演变过程。

2.在中西方史学发展的对比中,寻找中国传统史学存在的不足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中国史学进行反思。

3、吸取西方新史学的长处,拓宽历史视野,为以后新史学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识记:纪事史学;修昔底德;神学史学;人文史学;马基雅弗利;理性主义史学;伏尔泰;历史哲学;维柯;兰克;克罗齐;柯林伍德;斯宾格勒;汤因比;天命历史观;五德始终”的历史循环论;“三统三正”的唯心史观;“六经皆史”的历史观;进化论历史观;“二重证据”法;“整理国故”;“层累说”理解:希罗多德史学思想和观点;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史学(又称教会史学)特点;黑格尔历史哲学主要观点;. 兰克实证主义史学主要观点和特点;法国年鉴学派主要观点及方法;相对主义历史学派的史学思想和观点;世道变异”的历史发展观;两汉时期的主要史学思想和观;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史学发展的繁荣的表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当代西方史学新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史学。

启蒙时期的理性主义史学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史学”思潮新在什么地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史学的奠基人运用:对人文主义的简要评价;史形态学的主要观点及运用;当代中国史学的反思。

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与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新思潮一、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一)古希腊罗马的纪事史学(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史学(又称教会史学)(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史学(四)启蒙时期的理性主义史学(五)历史哲学的兴起二、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新思潮(一)兰克实证主义史学(二)法国年鉴学派(三)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学派(四)相对主义历史学派:现在主义历史学派(五)历史形态学派第二节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史学的反思一、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思想的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史学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二)两汉时期是中国史学发展的成熟期(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繁荣时期(四)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史学从全面整理史料发展到考证史学时期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史学”思潮(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奠基人——梁启超(二)中国近代著名历史观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二)郭沫若式中国马克思史学的奠基人(三)对马克思史学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代表人物四、当代中国史学的反思(一)几十年来中国史学取得了重大成就(二)当代史学存在的主要失误和不良影响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思和运用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增强抵制的自觉性。

2.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重点是掌握历史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和历史的动力问题,并能够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要求:识记:历史观;历史解释;历史规律;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历史的现象与本质;历史发展的渐变和突变;历史遗产;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标准;历史规律的特征;认识历史规律有时会出现谬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动力观的基本内容;“合力系统”;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怎样正确理解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人类历史的螺旋式发展;“批判”与“继承”的辨证关系;封建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怎样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怎样认识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怎样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运用: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论的反思;历史创造者的命题;如何认识帝王将相和英雄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将原理运用于历史学习和研究,并形成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内容:第一节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一、历史解释与历史观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一)划分标准(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三)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二)关于人类社会运动过程的原理(三)关于历史主义的原则二、历史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一)历史规律的基本含义(二)历史规律的特征(三)认识历史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四)认识历史规律是曲折的,有时也会出现谬误三、历史的动力(一)历史动力与历史观(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讨论及其评价(三)“合力系统”对历史的发展作用(四)历史动力论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反思四、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原理(一)什么叫偶然性和必然性(二)二者的关系五、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二者的概念(二)怎样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六、历史的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一)概念(二)两者的关系(三)注意两个问题七、人类历史的螺旋式发展(一)内容(二)举例分析说明八、历史发展的渐变和突变(一)历史的渐变(二)历史的突变(质变、飞跃)九、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一)什么叫历史遗产(二)“批判”与“继承”的辨证关系(三)“批判继承”历史遗产的具体标准(四)关于封建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十、民族和民族关系的问题(一)怎样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二)怎样认识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三)怎样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第二编史学方法论第五章史料的收集、整理与鉴别教学目的:1. 理解什么是史料,史料的种类及不同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