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视觉理论

合集下载

色彩视觉现象的理论初探

色彩视觉现象的理论初探

然 后 对三 原 色光 能 产 生光 谱全 部 颜色 这 一重 要 规律 ,并没 有 进行
中制造 这种 颜色 补偿 。 如 果色 彩 的视 觉刺 激 作用 停 止 以后 ,在 眼睛 视 网膜 上 的影 像
感 觉 并不会 立 刻 消失 ,这 种 视觉 现象 叫做 视 觉后 像 。视 觉 后像 的 说 明。 以 上 由 现代 科 学 家 测 定 的 结 果 证 明 ,视 觉 中存 在 着 两 种 机 发 生 ,是 由于 神 经兴 奋所 留下 的痕迹 作用 ,也称 为 视觉 残像 。如 制 :1 . 视 网膜椎 体 感 受器 的三 色 机制 ;2 . 视 觉信 息 向大脑 皮 层视 果 观看 的 色彩 信 息有 顺序 性 移动 , 即先看 一 个后 再 看 另一个 时 , 视 觉产 生 相继 对 比 ,因此 又称 为 连续 对 比 。视觉 后 像有 两种 :当 区 的传 导 中路 所形 成 的 四色 机 制 。
色 彩 从视 觉 生理 反 应到 色 彩心 理 具有 一 个 生物 过程 和 一个 心
2 . 1 司时 性 效 果
理 过 程 ,在 视 网膜 上 由光 信 号 转换 为生 物 电信 号. 再 由思维 系 统 在视 觉 生理 试 验 中, 我们 在 红色 上放 置 白色 , 一段 时 间后 , 将 其 归纳 为信 息 ,经 过 一系 列 过程 再 返 回到 视觉 系 统 。 了解并 掌 白色 会 带有 绿色 的色彩 倾 向 。在 蓝色 上放 置灰 色 ,就 会 感觉 灰色 握 色彩 视 觉 原理 有利 于 研究 色 彩 的应 用规 律 及其 实用 领 域 的理 论 有黄 色 的色 彩倾 向,如 果将 红 色 与绿 色并 列放 在 一起 ,红色 会感
恰恰 要 捉住 这最 初 的印象 表达 动人 的色 调 。

孟塞尔色彩理论

孟塞尔色彩理论

孟塞尔色彩理论孟塞尔色彩理论,又称色彩空间理论,是指研究如何将物体视觉特征转换成色彩属性的理论。

该理论旨在明确色彩术语的定义,以及描述光的多种特性。

孟塞尔的色彩理论建立在色彩空间中,描述三维色彩空间,表示色彩的三个属性,即红、绿、蓝复合色(RGB)。

孟塞尔色彩理论也称之为色度空间,色度就是物体的特定色彩,在三个主色彩中取值。

孟塞尔色彩理论的三个主要元素是:白光、色彩调制和色度。

色度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比例来定义色彩的特征。

白光是指一种纯净的光,它由三原色的光线组成,如红、绿、蓝三种颜色。

色彩调制是一种能够改变光的颜色的方法,比如滤色片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等。

最后,孟塞尔色彩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组合不同色调、比例和白光调整来调节物体的颜色,还可以用来描述不同材料的色彩特性、照明照明灯效果以及人眼对色彩的感知特性等。

此外,孟塞尔色彩理论还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它可以用来精确调节色彩,提升图像的精度和真实性,使得图像更加逼真、生动、细节清晰,结果更佳。

另外,孟塞尔色彩理论还可用于计算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图像和模型数据,以及更好的计算机视觉应用。

它也可以帮助研究如何将物体外观转换为可用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信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机器视觉系统的发展。

孟塞尔色彩理论还有助于改善人机交互体验。

在使用显示器时,如果颜色设置不适当,会使显示内容失真,扰乱用户的视觉体验。

通过应用孟塞尔色彩理论,可以精确调整显示器的色彩,有效提高使用显示器的体验,让用户感受到更加舒适和自然的视觉体验。

孟塞尔色彩理论在影视行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制作人员重新调整颜色,使用好的色彩来营造更加真实的影视场景。

此外,当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在不同的显示器上播放时,也可以应用孟塞尔色彩理论来调整色彩,以达到色彩一致性和视觉和谐性,从而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视觉内容。

总结来说,孟塞尔色彩理论是研究如何将物体视觉特征转换成色彩属性的理论,它包括白光、色彩调制和色度三个元素,是人们理解色彩属性、掌握色彩技术、调节色彩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理论基础。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色彩原理与应用-第三章-颜色混合原理与视觉理论

四色(赫林)学说的视网膜视素 感光化学视素 白-黒 红-绿 黄-蓝 视网膜过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破坏 建立 颜色感觉 白 黒 红 绿 黄 蓝
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图
破坏
建立
a曲线是白-黑视素的代谢作用 b曲线是黄-蓝视素的代谢作用 c曲线是红-绿视素的代谢作用
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对立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负后像现象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补色现象。 ◇对立学说能很好地解释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 的单波长色光的现象。 对立学说的不足: ◇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 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B= M+C G= Y+C M+Y+C = K M+Y+C = K M+Y+C = K B+Y=K G+M=K
等式左右两边相加得:R+C=K
颜色相减
白光
实际使用的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和吸收示意图
三、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加色法与减色法都是针对色光而言;加色法指的是色光相加
,减色法指的是色光被减弱。加色法与减色法又是迥然不同的两
3、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最早是由G.E.Muller(1930)及Judd (1949)所提出,他们认为长久以来一直在色彩视觉 理论(处于对立的状态的三色理论与对立理论,是可 以加以统一与相互配合的,并且对于人眼色彩视觉的 现象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阶段学说理论: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一个三色系统,而在视觉信息 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中则变成了四色机制。颜 色视觉过程的这种设想称为阶段学说。 颜色视觉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 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 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 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在这一阶段中可应 用三原色理论及色光混合实验来解释视觉色彩的现象。 第二阶段中,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 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 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

颜色视觉原理

颜色视觉原理

为什么用夜里眺望星星时会感到 更明亮?
杆体细胞在暗视觉条件下起作用
明视觉与暗视觉对光的感受性不在光谱的 同一位置:
明视觉对光谱的黄绿色部位(555nm)最 敏感。 暗视觉对光谱的蓝绿色部位(507nm)最 敏感 。
三、人眼对光的适应性

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的明亮程度都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 人眼在照度为105 lx(勒克斯)的直射日光下,以及在照度为 0.0003 lx的没有月光的夜晚都能看到物体。为了适应如此宽 广的照度范围,人眼可用改变相当于照相机光圈的瞳孔大小 来调节光量。瞳孔直径的变化范围为2-7 mm,由瞳孔实现 的光量调节能力达到12倍。 仅靠瞳孔直径的调节是不够的。如前所述,锥体细胞和杆 体细胞分别在明视觉和暗视觉条件下起作用,并具有不同的 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因此人眼通过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分 工协作,使视网膜的灵敏度大幅度地改变。人从暗处到亮处 时,视觉由暗视觉经介视觉转为明视觉,这种视觉状态转换 约需1 min,然后人眼就会习惯明亮的条件。相反,从明处 进入暗处时,视觉由明视觉经介视觉向暗视觉转移,这种变 化要达到完全适应约需30 min时间,可见人眼要达到暗适应 状态是比较费时的。
中间视觉或介视觉(mesopic vision):
• 亮度介于明视觉与暗视觉所对应的亮度水平之间 • 视网膜中的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将同时起作用

人眼是由高灵敏度的黑白胶片和中等灵敏度的 彩色胶片组成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其中锥体细胞集中在 视轴近旁(中央凹)。中央凹是直径约为1.5 mm的极小区域, 这里锥体细胞的分布非常密集,约有10-15万个,分辨能力 最高;与此相反,杆体细胞在视轴近旁数量极少,而广泛分 布在此区以外的部分。
光谱分布

色彩理论知识:为你的设计提供视觉冲击的颜色搭配技巧

色彩理论知识:为你的设计提供视觉冲击的颜色搭配技巧

色彩理论知识:为你的设计提供视觉冲击的颜色搭配技巧色彩理论:为你的设计提供视觉冲击的颜色搭配技巧色彩是重要的设计元素,能够影响设计作品的整体感觉和印象。

在创作时,恰当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针对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目的,选择适当和合理的色彩搭配方案,可以让设计作品更加完美。

色彩理论三要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色彩理论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色相是指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它们在色轮上呈120度的距离。

在选择色彩搭配时,我们要考虑色相的互补、近似、类似等关系。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浓淡程度,一个饱和度高的颜色会比饱和度低的颜色更加醒目。

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高的颜色会比亮度低的颜色更加明显。

色彩搭配技巧基于色彩理论的三要素,我们可以使用以下颜色搭配技巧。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设计师在选择色彩时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从而提高视觉冲击力和设计吸引力。

单色调单色调是指在一个颜色系中使用不同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这种色彩搭配方法简单、安全,常用于品牌设计和印刷品。

使用单色调可以为设计作品带来稳重、简洁的感觉。

色彩搭配技巧:在品牌设计中,使用主色调和辅助色调的单色调效果更佳。

类比色调类比色调是指使用彼此相邻的三种颜色,这种配色方法是建立在彼此相邻颜色之间的关联性上。

使用类似颜色可以创造出柔和、和谐的视觉效果。

色彩搭配技巧:在使用类似颜色时,应该注意饱和度和亮度的差异,避免产生视觉杂乱感。

互补色调互补色调是指在色轮上相对的颜色搭配使用,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

互补色调在视觉效果上非常强烈,可以带来高度对比的效果。

色彩搭配技巧:在使用互补色调时,注意要协调使用不同的饱和度和亮度。

三色搭配三色搭配是指由三种颜色组成的配色方案。

三种颜色应该在色轮上形成三角形,这种配色方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固定组合。

色彩搭配技巧:在使用三色搭配时,重点关注主色调和辅助色调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其更加协调和平衡。

复合色调复合色调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使用,这种配色方法在创造出独特、个性化效果方面非常出色。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当人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受到其物理方面的影响之外,心理上也会产生对应的感受,这种感受很难用言语形容,一般称为色彩印象。

一、光的三原色人眼所见的各种色彩是因为光线有不同的波长所产生。

经过实验发现,人的眼球对红光,绿光与蓝光三种波长的光线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几乎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

三种波长的光线所对应的三种颜色,即红(red)、绿(green)、蓝(blue)被称为光的三原色(RGB)。

所有的彩色荧幕都具备产生上述三种基本光线的发光装置,因此计算机就依据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表示每种颜色。

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每一种原色使用8位(bit)数据记录,就是28=256,而这也正是人们常听到的24位全彩:因为光线越加越亮,所以两两混合后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黄(yellow)、青(cyan)、洋红(magenta),而将光的三原色等量相加,可以得到白色,如图所示。

当某一颜色完全不含另一颜色时,二者成为补色。

例如,黄色一定是由红、绿二色合成,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被称为蓝色的补色;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补色之间隔着白色相对,若将其相加也会得到白色。

二、印刷的三原色颜料的特征刚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非增强光线,因此印刷的三原色(CMY)必须是可以吸收红、绿、蓝的颜色,也就是它们的补色:青(cyan)、洋红(magenta)与黄(yellow),以浓度O~100来表示。

因为黄色颜料会吸收蓝色光,青色颜料会吸收红色光,最后剩下的绿色光可以透过反射而得,从理论上说,将印刷三原色混合之后,应该可以吸收所有的红、绿、蓝光而得到黑色,如图所示,但实际上找不到光线吸收、反射特征都完美的颜料,导致结果呈现暗灰色或深褐色。

此外,这三种颜料也无法混合产生许多暗色系的色彩。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印刷时会额外加入黑色(lack)颜料,以解决无法产生纯黑色的问题,也就有了CMYK色彩模式,K表示黑色。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

色彩生理理论:色彩与视觉一、了解眼睛眼睛的生理构造:眼睛是一种视觉装置,它不但能对物体感应,也能对某些波长作迅速的响应,眼球内主要含有锥状及杆状二类感光细胞。

其中锥状细胞是感觉动作并对明暗之间的差别特别敏感,当亮度减弱时,杆状细胞便会发挥功能,但看不见色彩。

而在较亮的情况下,视网膜中的三种锥状细胞始对长、中,短三种光域产生不同的视觉反应,便能让我们看见光谱中的红、绿、蓝三个主要色域来形成色彩。

眼睛看见物体上的色彩取决于有多少份量的红、绿或蓝光射入眼睛,若无任何光线射入眼睛时则感觉为黑色,当红、绿和蓝光以等量射入眼睛时则感觉为白色。

眼睛所感觉的色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无彩色,其包含白、灰、黑。

第二类为彩色,其包含纯色和其它一般色彩。

二、色彩与视觉:当眼睛受到380-780nm范围内可见光谱的刺激以后,除了有亮度的反应外,同时产生色彩的感觉。

眼睛对可见光谱的光十分敏感,波长不同所产生的色觉有别,因此,能辨别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多种多样。

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辐射的光波形成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火焰、电灯等等,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所发色光的光谱成分。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物体并不发光,它们的颜色是通过对照射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来显示的,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非发光体的色彩由反射或透射的光谱成分决定。

由于非发光体对照射光线完全反射或完全透射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其反光率和透光率有多大,都会吸收一部分光。

如目前生产的氧化镁和硫酸钡等白色颜料,其反光率只能达到95%左右,最黑的天鹅绒,也并非完全吸收投射光,仍然有0.2%-2%的反光率,因此,没有绝对的白,也没有绝对的黑。

还有一类物体的颜色是通过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形成的,比如:白光透过三棱镜,因折射可以分解成各种色彩;鸟类的羽毛、蝴蝶的翅膀是因白光产生衍射而呈现光彩;水面的汽油和肥皂泡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是由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1、Young-Helmholtz的三色理论1807年,杨(T.Young)和赫姆霍尔兹(H.L.F.von 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光作用于视网膜上别然能同时引起三种纤信的兴压奋,但由于光的波长特性,其中一种纤维的兴奋特别强烈。

例如,光谱长波端的光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纤维,但“红”纤维的兴奋最强烈,而有红色感觉。

中间波段的光引起“绿”纤维最强烈的兴奋,而有绿色感觉。

依同理,短波端的光引起蓝色感觉。

光刺激同时引三种纤维强烈兴奋的时候,就产生白色感觉。

当发生某一颜色感觉时,虽然一种纤维兴奋强烈,但另外两种纤维也同时兴奋,也就是有三种纤维的活动,所以每种颜色都有白光成份,即有明度感觉。

1860年赫姆霍尔兹补充杨的学说,认为光谱的不同部分引起三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兴奋。

赫给霍尔兹对这个学说作了一个图解。

图中给出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对光谱的每一波长,三种纤维都有其特有的兴奋水平,三种纤维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

“红”和“绿”纤维的兴奋引起橙黄色感觉,“绿”和“蓝”纤维的兴奋引起蓝紫色感觉。

这个学说现在通常称为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也叫做三色学说。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充分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

赫姆霍尔兹用简明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假设,使颜色实践中颜色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的解释。

他在一个世纪以前提出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预示了色度学中光谱三刺激值的思想。

现代色度学的根源立方追溯到杨-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

2、Hering的拮抗色理论赫林(E.Hering)的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做四色学说。

1878年赫林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绿,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色彩理论 色彩原理 (2)

色彩理论  色彩原理 (2)

三、色彩管理的起源
以前的色彩管理
直接打印
设备一 设备二
R 120
R 120 G 65 B 40
G 65
B 40
不同的设备都会输出不同的颜色
Kodak冲印机
EPSON打印机 Cannon打印机 FUJI 冲印机
应用ICC PROFILE 的色彩管理
经过色彩管理之后
R 120
设备一 G 65 B 40 R 110
四、色彩管理的组成部分
1、 2、 3、 4、 PCS(特性文件连接颜色空间) 特性文件 CMM (色彩管理模块) 再现意图
五、色彩管理系统的作用
1、 制定和嵌入特性文件 2、 用特性文件进行颜色转换
如何转换:
A、 选择源设备特性文件 B、 选择目的设备特性文件 C、 选择CMM模块 D、选择一个再现意图
怎样理解 ICC Profile
1、RGB与CMYK不能显示正确的颜色 2、PCS(特性文件联结空间):Lab 3、应用ICC Profile颜色就会一样 4、以前的色彩管理与现在的色彩管理 5、ICC Profile的优势
二、色彩管理系统必须完成 两项重要的任务
1、色彩管理系统必须指出RGB和CMYK数值所表示的是 什么样的颜色感觉。 2、色彩管理系统必须保证那些颜色数值在设备间传递时, 保持颜色感觉的一致性。
• 颜色值由几个通道的数据组成,而每一个通道又被分割为 不同的阶调等级。 • 三个通道(红、绿、蓝)基本与我们感知颜色时之用的三 原色相对应。 • 256级的意义: 留出余量和二进制位
三、设备特有的颜色模型
我们将RGB和CMYK称为设备特有的或设备相的颜色模型或 颜色空间,因为由一组给定RGB或CMYK数值所获得的实际 颜色感觉,还取决于复制这个颜色的设备特性。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
眼球最前端是透明的 角膜,它是平均折射 率为1.336的透明体, 俗称眼白,微向前突 出,曲率半径前表面 约7.7毫米,后表面 约6.8毫米,光由这 里折射进入眼球而成 像。
人眼的构造——晶状体
晶状体,水晶体 (lens) : 如 同 相 机 的 镜片。
晶状体在眼睛正面中 央,光线投射进来以 后,经过它的折射传 给视网膜。所谓近视 眼、远视眼、老花眼 以及各种色彩、形态 的视觉或错觉,大部 分都是由于水晶体的 伸缩作用所引起。
人眼的构造——视网膜
3.明暗视觉特点: a.明视觉对400nm(紫色)和700nm(红色)附近的色光感受性很
低,而对555nm的黄绿色部位最敏感。 暗视觉对510nm的蓝绿色部位最敏感
b.明视觉曲线与视觉曲线之间没有联系 明暗视觉特性随人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人眼的构造——视神经与中心窝
例:在绿色背景下,灰色带有红色感觉,在黄 色背景下则带有蓝色感觉。
① 每一颜色都在其周围诱导出其互补色
② 如果两种颜色是互补色则彼此加强饱和 度,使对比变得极为强烈
例:绿叶中的红花更得更红
颜色对比——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① 特征:对比着的双方具有颜色的不稳定性。 ② 负后像:连续对比时,人的视觉由于受到以前注视颜色的刺激影响,
看到与其补色相近的颜色。
颜色对比——连续对比
比如看很长时间的纯绿色后,再改成看白色,这时看到的白
色会有浅红色的感觉。这是因为,在长时间看绿色时,绿色的视
锥细胞长时间兴奋导致了疲劳,而另外的两种视锥细胞则仍然工
作在常态下,所以,当转为看其它需要三种细胞“同时工作”才
能得到正确颜色的物体的时候,如果仍然按照感绿视锥细胞正常

色彩理论知识:彩虹般的色彩,给你一个缤纷的视觉体验

色彩理论知识:彩虹般的色彩,给你一个缤纷的视觉体验

色彩理论知识:彩虹般的色彩,给你一个缤纷的视觉体验彩虹般的色彩,给我们带来了缤纷而美好的视觉体验。

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它们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思维,甚至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色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色彩组合,希望能够对读者理解彩虹般的色彩有所帮助。

一、色彩理论的基本概念色彩理论是指对颜色的认识和研究,它包含了颜色的基本概念、色彩分类、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色彩理论的基本概念。

1.色光三原色色光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光的组合,因为它们可以组合成任何其他颜色。

2.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色相是指颜色在色轮上的位置,即红、黄、绿、青、蓝、紫六种颜色。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取决于颜色中所含的色光的比例。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亮程度,取决于颜色中所含的白光的比例。

3.中性色中性色是指不属于任何色相的颜色,包括黑、灰、白和棕色等。

二、常见的色彩组合色彩组合是指将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色彩搭配。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色彩组合。

1.单色调单色调是指使用同一色相的不同饱和度和明度的不同色彩搭配。

这种组合简单而统一,适用于各种风格和场合。

2.类似色调类似色调是指组合相邻的颜色,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这种组合颜色相近,具有协调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情形。

3.互补色调互补色调是指相对的颜色组合,例如红和绿、蓝和橙等。

这种组合颜色对比强烈,具有明快、鲜艳的效果,适用于大胆而夸张的设计。

4.三色调三色调是指以三个颜色为基础的色彩组合,例如红、黄、蓝等。

这种组合颜色丰富多彩,具有鲜活、活泼的效果,适用于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设计。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颜色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存在的,它们还具有象征意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颜色象征意义。

1.红色红色象征着激情、能量和活力,是一种强烈的颜色。

它还有全球共同的象征意义——爱情。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还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2.黄色黄色象征着快乐和活力,是一种温暖的颜色。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心理学中的配色规则,打造和谐的视觉效果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心理学中的配色规则,打造和谐的视觉效果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心理学中的配色规则,打造和谐的视觉效果配色规则是指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和颜色的组合方式,来打造出和谐、美观、舒适、有趣的视觉效果。

色彩心理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配色规则。

据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不同的颜色产生的情绪和感受不尽相同,在进行配色时,要考虑到受众特点、主题、场景等因素,从而选取出最合适的配色方案。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规则。

1、比例配色法比例配色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配色方案。

它是指将颜色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以求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稳定的效果。

比如,经典的三原色—黄、蓝、红,在按照特定的比例组合后,会产生明快、张扬的效果,适用于生动、儿童向的情境中使用。

而在设计成熟、高贵等场合中,由黑、白及其它中性色构成的灰阶配色,能更好地传达平衡、稳重的情感。

2、互补配色法互补配色法是指选择处于彩轮相对两侧、互相补充的颜色进行组合,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等。

这种配色方案有利于产生强烈、明亮、对比、活泼的效果。

但是过分的互补会造成视觉疲劳、不适,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适量,搭配适当的中性颜色,以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

3、类似色配色法类似色配色法是指选取彩轮上相邻的两种或三种颜色进行组合。

这种配色方式主要体现在颜色的明暗和饱和度上,比如将紫色和蓝色搭配,可以营造出安静、神秘、优雅的气质。

这种配色方式适用于要表现出某种情感调性或氛围的设计,因为相邻色彩会给人以温和、柔和、低调的感受,这种感受也能使人保持警觉与平衡。

4、单一鲜艳色调配色法单一鲜艳色调配色法一般指单一纯色作为主色调。

例如,将红色作为主色调,搭配适当的黑色或白色,会产生欢快、兴奋、活力的效果。

这种配色方式适用于需要强烈、醒目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视觉疲劳或单调乏味,适量运用中性色是一种好的选择。

总之,配色规则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配色方案可以让设计更具辨识度、更具情感表现力,更为有吸引力。

如何运用色彩理论打造视觉冲击力

如何运用色彩理论打造视觉冲击力

如何运用色彩理论打造视觉冲击力色彩是一种强大的视觉工具,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感觉和注意力。

对于设计师和市场营销人员来说,运用色彩理论打造视觉冲击力非常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运用色彩理论的方法,帮助您打造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色调是指色彩的种类,比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高饱和度的颜色会更加鲜艳明亮,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显得柔和。

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亮的颜色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标确定使用的色彩方案。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比如,红色常常与激情和能量相关联,可以用于吸引注意力。

蓝色则与稳定和可信赖相关联,适合于金融和医疗领域。

了解目标受众的喜好和文化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的理解和喜好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三,应用色彩对比来增加视觉冲击力。

对比是通过将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最常见的对比是使用互补色。

互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上彼此相对的颜色,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

将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吸引人的注意力。

第四,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来增加视觉冲击力。

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感觉有着不同的影响。

比如,黄色可以传达快乐和活力的感觉,紫色则给人神秘和高贵的感觉。

根据设计的目标和情境,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第五,运用色彩的灵活变化来实现视觉效果。

色彩的变化不仅仅是在单个元素中进行,还可以通过整体的色彩搭配来实现。

比如,使用渐变的色彩能够营造出流动和变化的感觉,适用于设计中需要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的情感。

通过色彩和其他设计元素的配合来达到视觉冲击力。

色彩并不是设计中的唯一因素,还需要与其他设计元素如形状、线条和文字等进行配合。

比如,使用对比明显的线条和形状来引导人们的目光,与色彩。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的语言——视觉的声音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的语言——视觉的声音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的语言——视觉的声音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们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甚至可以创建一个独特的氛围。

色彩理论是一门探讨色彩如何影响人类感知和行为的学科。

正如语言可以产生声音和意义一样,色彩也有自己的规则和语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种类。

色彩是由光的频率构成的,而我们所看到的任何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红色、绿色和蓝色。

这三种颜色被称为“RGB”,也就是红绿蓝。

我们可以通过混合这三种基本颜色来创造出其他颜色。

例如,当绿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就会得到青色。

当红光和绿光混合时,我们就会得到黄色。

这些颜色的组合创造了整个可见光谱,从深红色到紫罗兰色不等。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色相环”。

这是一个圆形图表,其中包含了整个可见光谱。

它分为12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基本颜色的变化,例如中间的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

色相环可以用来确定不同颜色的相对位置,以及相邻颜色之间的相似性和对比度。

在色彩理论中,我们还需要了解“饱和度”和“明度”的概念。

饱和度描述了一种颜色的强度或纯度,而明度则描述了颜色的亮度或暗度。

饱和度和明度的组合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颜色。

例如,高饱和度和高明度的颜色可能看起来很明亮和兴奋,而低饱和度和低明度的颜色可能会给人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除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外,色彩理论还包括一些高级概念,例如对比度、色彩情感、色彩联想等。

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反应和评价。

例如,对比度是指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异程度。

在设计中使用高对比度的颜色可以使一些元素更加突出,而低对比度的颜色则可能被认为是过于柔和或无聊。

色彩情感和色彩联想是指人们对不同颜色所感受到的情感和与之相关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通常被视为充满活力、激情、爱情和力量的颜色。

蓝色则经常与稳定、和平、温和和深度相联系。

这些情感和联想可以影响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和评价。

在设计和广告领域中,色彩理论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

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

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色彩是视觉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在视觉设计中,色彩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有一定的理念和原则,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色彩视觉设计理念。

首先,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之一是情感与氛围的表达。

颜色具有情感的共鸣能力,不同的颜色可以唤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心理感受。

在视觉设计中,通过选择适合的颜色,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从而增强设计作品的表达力。

比如,暖色调的红色和橙色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活力和热情的感觉,适合用于表达欢乐和热闹的氛围;而冷色调的蓝色和绿色可以给人们带来安静、平和和清新的感觉,适合用于表达安宁和宁静的氛围。

其次,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之二是对比与平衡的处理。

在视觉设计中,适当运用对比和平衡,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强视觉效果。

对比是指通过运用相对而对立的颜色或亮度来突出所需的视觉效果,比如鲜明的冷暖色对比、亮度明显的黑白对比等。

而平衡则是指在色彩的运用中保持整体的稳定和和谐,避免局部颜色过于突兀或不协调,以达到整体平衡的效果。

在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中,需要注意对比与平衡的处理,使色彩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

另外,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之三是文化与传达的符号。

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符号含义。

在视觉设计中,要根据所设计对象的特点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进行设计。

比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幸福和吉祥,因此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中常常使用红色。

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有时也会被用于代表危险、警示和激情等含义。

因此,在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符号意义,使设计作品更具传达力和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色彩的视觉设计理念包括情感与氛围的表达、对比与平衡的处理以及文化与传达的符号。

通过运用这些理念,可以使视觉设计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并达到所需的传达效果。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需要考虑到设计对象的特点和目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符号意义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人眼的视觉色彩的原理

人眼的视觉色彩的原理

人眼的视觉色彩的原理
人眼的视觉色彩是基于光的三原色混合原理实现的。

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光感受器:红色感受器、绿色感受器和蓝色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感度。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光线会从物体上反射或透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这些光线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也就是光谱中的不同颜色。

当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时,它们会刺激感光细胞中的色素分子,导致电信号产生并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皮层。

大脑解码这些信号,并将它们解释为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混合三种原色的光可以产生出其他的颜色。

当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以相等的强度混合时,它们会形成白色光。

如果减少其中一种光的强度,它们会混合成形成其他颜色的光。

例如,减少红色光的强度会导致混合产生青色光,而减少绿色光的强度会产生洋红色光,减少蓝色光的强度会产生黄色光。

这就是为什么在计算机和电视显示器的显示中,使用了红绿蓝三原色来产生不同的颜色。

通过控制不同原色光的强度,可以混合出所需的颜色。

此外,由于人眼对不同原色光的敏感度不同,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三种光的强度来达到更准确的颜色再现。

总的来说,人眼的视觉色彩是通过感光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度和不同强度原色光的混合来感知的。

这种混合原理使我们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色彩视觉原理

色彩视觉原理

色彩视觉原理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

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视觉色彩原理

视觉色彩原理

视觉色彩原理
视觉色彩原理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视觉刺激来识别和理解不同的颜色。

在视觉传达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因为它可以对人们的情感和认知产生直接的影响。

首先,根据颜色的明暗程度,我们可以将色彩分为明色和暗色。

明色通常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而暗色则给人以沉重、严肃的感觉。

这是因为明色能够提供更多的光线,而暗色则更容易吸收光线。

其次,颜色的对比也决定了我们对色彩的感知。

对比大的颜色组合会显得更加鲜明和生动,而对比小的颜色则显得柔和和平静。

例如,在一副黑白画中添加一点红色,就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因为红色与黑白的对比非常明显。

另外,色彩的饱和度也会影响我们对画面的感知。

饱和度高的颜色会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活力,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显得柔和和温暖。

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饱和度的大小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除了以上几点原理外,颜色的互补和相近关系也是视觉色彩原理的重要内容。

互补颜色指的是位于颜色圆上相互对立的颜色,当它们出现在一起时,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而相近颜色则具有更加柔和和和谐的感觉,可以用来传达温暖和舒适的氛围。

总而言之,视觉色彩原理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运用明暗、对比、饱和度和颜色关系等原理,我们可以创造出
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色彩学》基础理论

《色彩学》基础理论

色彩的基础原理之一一、光的本质从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真正对色彩进行科学的分析,是由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67年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开始的,称为可见光谱色,投在垂直的白色立面上呈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分为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青(blue-green)、蓝(blue)、紫(purple)七色。

光学上把这种使白光分解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吸收照射到地球表面。

而人的视觉对从380~780nm(纳米或者毫微米)这一极小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最为敏感,这叫可见光谱。

二、色光混合的规律蓝、绿、红三原色光的等量混合是色光混合的最基本的规律,当三原色光等量混合的时候,形成白色光。

红光与绿光等量混合的时候,形成黄色光;红光与蓝光等量混合的时候,形成品色光(也叫洋红);绿光与蓝光等量混合时,形成青色光。

若两种色光等量混合时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之间的关系为互补色光。

因为白光是通过这两种色光互相补充形成的,即补成了白光,所以称为互补关系。

色彩的基础原理之二第一节色彩的属性一、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

几乎每出现一块色彩,都伴随着三要素的不同显现,三者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1、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显现出的色彩感觉。

一个画面,主要的色彩倾向往往是色相起作用。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明暗的程度。

色彩明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种是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别,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因为光量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无彩色系有黑白灰三色,最高和最低明度色为白色和黑色,灰色居中。

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

孟塞尔把明度定为(包括理论的)黑白11级,可视的黑白上下之间为9级不同的梯度。

3、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度或纯净饱和的程度,也称彩度。

色彩的视觉规律

色彩的视觉规律
距离适应:人眼具有自 动调节焦距的功能。在 一定的视觉范围内,不 同距离的物体眼睛都能 看得比较清楚,相隔不 到10米的不同建筑物和 同一静物台上的物体几 乎都一样清晰可见。
3)视觉后像与视觉平衡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 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 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 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注视两个景物, 即先看一个后再转移看另一个,视觉会产生相继对比, 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 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 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 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 100次/秒,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 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 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时,人 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
2)视觉适应
强烈光线的刺激下,眼睛会自动调节瞳孔,减少进入光量,保 证视敏度和减轻视觉疲劳。人的感觉器官适应能力在视觉生理 上的反应叫做视觉适应。视觉适应有三种情况: 明暗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现象,当 你从亮处走进暗室时(如迟到闯入电影院),开始什么也看不清, 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又逐步开始恢复清晰的视觉,这种现象叫 做暗适应。完成视觉暗适应的过程大约需要5~10分钟。
(4)无彩色与同类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 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 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 稳定。
2).调和对比 (1)近似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45度左右,为弱 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 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特点为:画面色调和 谐、统一,色相差别比同类色相稍大,仍要依靠明度。纯度的差异对比来丰富画 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色的有机排序
白 按明度属性分
非彩色





彩色
绿 青 蓝


色彩主观三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 (彩度); 色彩客观三属性:主波长、亮度、纯度
白 明度(由下到上明度 增加)
色相(圆周上为各色 色相)
黑 饱和度(由圆周到圆心饱和度依次减少,圆周上各色 相饱和度最大,圆心上最小为0)



一种颜色,当混入白色时,它的明度提高, 彩度降低; 混入黑色时,明度降低,彩度也降低。
(4) 颜色三属性的立体结构




为了定性和定量地描述颜色,国际上 统一规定了鉴别心理颜色的三个特征 量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心理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又称为心 理三属性,大致能与色度学的颜色三 变数---主波长、亮度和纯度相对应。 色相对应于主波长,明度对应于亮度, 饱和度对应于纯度。这是颜色的心理 感觉与色光的物理刺激之间存在的对 应关系。 每一特定的颜色,都同时具备这三个 特征。
1862年左右 德国 赫姆霍尔兹 三种感色细 胞……
赫姆霍尔兹
赫姆霍尔兹平行构造色觉三色模 型
赫姆霍尔兹光谱基本感觉曲线
1.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
视网膜有:
敏蓝细胞 敏绿细胞
敏红细胞
敏红细胞 敏绿细胞
敏蓝细胞
优点:
能充分说明混色现象,及混合色是3种感色细胞 按比例兴奋的结果;
在颜色测量和数值计算时,与试验理论符合;
视网膜有:三对视素感光化学视素
三对视素 白—黑视素 红—绿视素 黄—蓝视素 视网膜过程 异化 同化 异化 同化 异化 同化 色觉 白 黑 红 绿 黄 蓝
拮抗色光谱基本感觉曲线
特点:
很好地解释颜色视觉的一些生理和心 理现象,如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负后像 等现象。 没有办法解释三原色能产生一切颜色 的现象。
(2) 明度
明度(Value): 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靠近白端
位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明度色,中间为中 明度色;彩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
物体色明度主要决定于物体反射率的高低。
a、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 得较灰暗模糊; 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后产生各种明亮程度。
2 颜色的主观三属性


色相 明度 饱和度
(1) 色相


色相(hue,简写为 H): 色别、颜色的相貌,是色与色之间相区 别的最主要的特征。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
(1) 色相决定于刺激人眼的光谱组成



对单色光来说,色相决定于该色 光的波长; 对复色光来说,色相决定于复色 光中各波长色光的相对量或比例。 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 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 性决定的。
色彩视觉理论


三色学说 四色学说 阶段学说
三色学说
(300年前)色彩产生的观点:色觉是由照 射在视网膜上的光自己在380nm~780nm 连续分布波动,通过视神经按原样强制地 传给大脑感觉中枢形成色觉。
光线中没有色彩。---牛顿
1807年 英国 T.Yang 认为人只有感红、感 绿、感蓝三种基本视神经 。
现代的彩色印刷、摄影、照相分色、彩色电视都 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
BUT:
不能解释色盲、负后像等现象
英国马克斯威尔(James C. Maxwell)于1861年利 用三原色光的混合法,制作出第一张彩色照片。
2、四色学说(对立学说或拮抗 色学说)
1878年 德国生物学家赫林(Hering)提出色觉 拮抗色学说,认为人类色觉是由三组正好相对的 基本色感--拮抗色在大脑中融合而成。分别为 黑白、红绿和黄蓝三组拮抗色组。 颜色偏向现象 三对对立感受器:红- 绿、黄-蓝、白-黑 颜色混合现象 心理原色:红、绿、黄、蓝。
亮度因数(表面的明暗程度)
白光 棱镜 可见光谱:

主波长
主波长

不同波长的光,给人以不同的色觉。因此, 可以用不同颜色光的波长来表示颜色的相 貌,称为主波长。
纯度

纯度又叫刺激纯度或兴奋纯度。 指某颜色接近同一主波长光谱色的程度。
亮度

颜色表面的明暗程度。通常称为亮度因数, 简称亮度或相对亮度。用百分数表示(Y%)。
3. 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三色刺激四色感受)
B G R 第一阶段
感受器:视网膜
视网膜深层向大脑传输
第二阶段
大脑中枢
第三阶段 Y-B L R-G
色彩的属性及命名
色彩的主观三属性 色彩的客观三属性 色彩的命名
色彩的属性
色彩的客观三属性 色彩的主观三属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颜色的客观三属性
主 波 长(决定其颜色) 兴奋纯度(该颜色接近同一主波长的程度)
b、各种颜色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调的 明度最高,蓝紫色调的明度最低 ,红绿色 为中间明度
(3)饱和度
• 彩度(纯度或饱和度):色彩的纯洁程 度,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含有色彩分的比例越大,则色彩纯度越高, 含有色彩分比例越小,则彩度越低。可见 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当一种 颜色中掺入黑、白或其它颜色时,纯度会 发生变化。 可见光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