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 教案
《碧螺春》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碧螺春》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碧螺春》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一、学习"制茶",教给学生信息选择技术。
信息选择策略训练的前提是教给学生基本的信息选择技术,对小学生进行信息选择策略训练,应立足于基本信息选择技术的掌握和练习,这是缩短从信息选择策略意识到信息选择策略能力培养的前提。
我在教《碧螺春》一课的"制茶"一段时,考虑到教给学生选择性划线技术,有以下做法--"学生找动词,识别重要信息"在重要信息下面划线或标着重号,有助于让学生快速识别学习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和相关信息,把目标信息从无关信息中凸现出来,增强对重要信息或目标信息的敏感性,对它们进行选择性关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我在教学此段时,为了帮助学生信息输出,即复述、表演制茶过程,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制茶动作的词。
本想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把动词说一说,我把动词板书就行了,可是看到《学习策略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理查德斯等人的实验证明,阅读以后再勾画出重要部分的.学习方法,比单纯一遍又一遍地读,回忆成绩更好。
"我就改变了原先的教法,而是这样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第五节,一边找一找文中描写炒茶动作的词,并在动词下划横线。
"我想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再来安排教学就是一种理智的、目的明确的教学。
学生通过划线找词,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关键的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关注,这样一来,教师如果能够多次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学生就会学会识别,学会选择,学会学习。
二、从品茶--读书--说"感受"--推销,提高学生精加工水平。
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精加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它运用生成学习和类比、比较、引申等方法,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引发学生对《碧螺春》这首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及其历史背景。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碧螺春茶的产地、采摘、制作过程。
1.3 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碧螺春茶的宣传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邀请茶艺师进行现场茶艺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碧螺春》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碧螺春》这首诗,感受其音韵美。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解读其深层含义。
2.3 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诗歌朗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诠释诗歌。
第三章:品茗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碧螺春茶的味道和香气,提升他们的感官体验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茶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分发碧螺春茶给学生,让他们在品茗中感受茶的色香味。
引导学生欣赏茶具的美丽,了解茶具的用途和讲究。
3.3 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品茗碧螺春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茶的口感和香气。
组织学生参观茶具展览,让他们了解不同茶具的特点和用途。
第四章:创作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体验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碧螺春茶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碧螺春茶的作品。
4.3 教学活动:分发绘画、摄影等材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茶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一、教学目标:1.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发扬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茶具和茶叶。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茶叶”的起源及分类;2.展示碧螺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0分钟)1.通过视频或PPT向学生介绍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学生观看后,进行简单的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步骤三:品尝碧螺春(30分钟)1.给学生准备好碧螺春的茶叶和茶具,进行现场品尝;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如洗茶、沏茶、品茶;3.学生可以自由品尝,同时记录自己对碧螺春的感受和评价。
步骤四:交流分享(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分享自己对碧螺春的感受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碧螺春的情感和认识,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绘画等方式;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步骤五:创新设计(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碧螺春的特点与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2.学生可以进行茶具的设计、茶叶的包装设计等;3.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步骤六:总结讨论(10分钟)1.学生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2.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其他名茶进行品尝和比较;。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培养学生品茶、鉴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通过品鉴,提高学生的品茶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碧螺春的制作过程;(3)碧螺春的品鉴技巧。
2. 教学难点:(1)碧螺春的制作工艺;(2)碧螺春的品鉴要点。
三、教学准备1. 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2. 茶叶:碧螺春茶叶;3. 教学资料:碧螺春的相关资料;4. 幻灯片:碧螺春的制作过程、品鉴要点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碧螺春茶叶,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碧螺春有什么了解?2. 新课导入:(1)介绍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讲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
3. 碧螺春的制作过程:(1)幻灯片展示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操作。
4. 碧螺春的品鉴技巧:(1)幻灯片展示碧螺春的品鉴要点;(2)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5. 品茶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品鉴一份碧螺春;(2)学生分享品茶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文化内涵;2. 练习碧螺春的品鉴技巧,总结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碧螺春的制作过程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碧螺春的品鉴技巧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品茶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茶心得,引导他们从品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关注健康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茶叶种植基地,深入了解碧螺春的生长环境;2. 邀请茶艺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3. 开展茶艺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2)培养学生品茶、鉴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通过品鉴,提高学生对碧螺春茶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2. 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2. 碧螺春茶的品鉴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样品;2. 教学工具:显微镜、茶具、品茶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碧螺春茶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制作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炒制等步骤。
4. 品鉴实践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茶具,泡制碧螺春茶,并引导学生运用感官鉴赏茶叶的色、香、味、形。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描述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品茶方法,准确地鉴别出碧螺春茶的特点。
七、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品鉴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茶叶的色、香、味、形,提高他们的感官鉴赏能力。
3. 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茶艺活动,增强他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茶叶博物馆,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邀请茶艺师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茶艺表演。
3. 开展茶艺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热情。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也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第二课时主要进行碧螺春茶的品鉴实践。
26碧螺春 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6碧螺春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6 碧螺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嗯,第一感觉很重要。
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
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四、讲传说。
1.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个传说。
2.自己试着讲讲这个传说。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碧螺春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9篇碧螺春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
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2)学生汇报(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碧螺春”、“茶农”、“早春”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茶叶制作过程的兴趣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碧螺春》。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茶叶图片等。
3. 教学材料:茶叶样品、茶叶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茶叶样品,引发对茶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茶文化吗?”,“你们知道茶叶是如何制作的吗?”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碧螺春》。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通过茶叶样品和制作工具,展示茶叶的制作过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将课文《碧螺春》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观察茶叶的制作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回家后,请写一篇关于《碧螺春》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茶叶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课文朗读、生词解释、制作过程记录等。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包括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观点明确性等。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碧螺春》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茶叶的特点和价值。
2. 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1. 展示茶叶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茶叶的特点。
2. 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趣事,例如茶叶的起源、茶叶的品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与诗歌之间的联系,例如茶叶的香气、茶叶的色泽等。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碧螺春》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等。
2.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碧螺春》这首诗,注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活动:1. 介绍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如押韵、对仗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一首关于茶叶的诗歌。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茶叶品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如观色、闻香、品味等。
2. 帮助学生运用品鉴方法,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 介绍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如观色、闻香、品味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品鉴方法,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碧螺春》的文本。
2. 相关的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碧螺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出课文《碧螺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出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表达与创作: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和创作。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延伸1. 课下作业:学生根据课文《碧螺春》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质量。
评价学生的思考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1.2 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泡茶和品茶的方法,提高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介绍碧螺春茶的名字由来、产地、发展历史等。
2.2 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讲解碧螺春茶产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
2.3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流程及工艺要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碧螺春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分享学习心得。
3.5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碧螺春茶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的掌握情况。
4.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泡茶和品茶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4.3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中国茶文化》等。
5.2 图片素材收集碧螺春茶的图片素材,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关注。
5.3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5.4 茶具准备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6.2 演示法通过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
6.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和鉴赏能力。
6.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事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意茶具的使用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碧螺春》。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名茶碧螺春的产地、外形、香气、味道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表达的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茶具、碧螺春茶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茶园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5. 实践体验:分组品尝碧螺春,感受茶的香气和味道,体会茶文化的魅力。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写法。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实践体验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激发了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茶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表达的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解析: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学会正确冲泡碧螺春茶的方法;(3)能够品鉴碧螺春茶的风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品尝、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品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碧螺春茶的冲泡方法;(3)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2. 教学难点:(1)碧螺春茶冲泡时间的掌握;(2)碧螺春茶品鉴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碧螺春茶叶;(2)茶具(茶壶、茶杯、茶盘等);(3)计时器;(4)PPT。
2. 材料:(1)碧螺春茶历史、产地和特点的相关资料;(2)碧螺春茶冲泡方法的操作步骤;(3)碧螺春茶品鉴标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碧螺春茶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碧螺春茶的认知。
2. 新课导入:(1)介绍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讲解碧螺春茶的冲泡方法;(3)讲解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碧螺春茶的冲泡实践;(2)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冲泡技巧;(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品鉴环节:(1)学生品尝不同冲泡时间的碧螺春茶;(2)讨论并分享品鉴心得;(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碧螺春茶的认识;(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碧螺春茶;(3)鼓励学生参加茶文化活动,传承茶文化。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 练习碧螺春茶的冲泡方法,并记录冲泡过程;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碧螺春茶的认识和兴趣。
《碧螺春》语文教案
《碧螺春》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碧螺春》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的魅力。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文章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2.1.2 文章主题解读:通过描绘碧螺春的制作过程,表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2.1.3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结尾等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和中国茶文化。
3.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能够理解并描述碧螺春的制作过程。
4.1.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的文学特色。
4.1.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碧螺春制作过程的描述。
5.1.2 文学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5.1.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以上教案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教案《碧螺春》语文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包含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视觉教学资源。
6.1.2 使用PPT或类似的演示软件制作,便于展示和操作。
6.1.3 课件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6.2 茶文化道具6.2.1 准备茶叶样本、茶具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茶文化。
6.2.2 选择高质量的茶叶样本,确保学生能够清晰识别。
6.2.3 茶具应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以便进行现场演示。
6.3 学习资料包6.3.1 收集与碧螺春相关的文章、诗词等资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碧螺春》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碧螺春》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碧螺春》教学设计《碧螺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2.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3.通过分析课文,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体会文章表达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解决了字词问题,对课文内容和结构有了大概了解。
谁来给大家讲讲关于“碧螺春”的传说?请同学讲一讲。
文章还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赢得人们喜爱)二、重点段落赏析(顺序颠倒,从品茶谈起)1.月下品茶。
(1)师:同学们,你们对那一部分最熟悉呢?——品茶。
(请同学读相关段落)师:谁告诉我泡碧螺春茶需注意什么?生: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
生:先放水后放茶。
师:请同学们从色、香、味、形四方面找一找相关词语。
生:色(嫩绿透亮,碧绿清澈)生:香(清香、扑鼻而来、浓郁、飞溢四周)生:味(清新爽人、甜津津、回味无穷)师补充:因为碧螺春是和各种果树套作种植的,所以碧螺春的清香不同于一般的茶的香味,它的清香中有一丝丝淡淡的花香,还有一丝丝淡淡的水果香,花香果味,沁人心脾。
生:形(青螺入水、旋转、飞速下沉、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极其动人)师:有这样独特的色、香、味、形的碧螺春,怎能不让人爱不释口呢?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这些句子,你来品味一下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
夕阳西下,一套青花瓷茶具,一小撮碧螺春茶……(2)师:品茶的感觉真好,我们就像作者一样被陶醉了。
作者陶醉仅仅是因为碧螺春有独特的色香味形吗?是不是只要有好茶就一定会被陶醉呢?品茶还需要有什么呢?生:夕阳西下,明月初升。
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 生: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碧螺春教案
《碧螺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3、将自己对碧螺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碧螺春色、香、味、形的美。
教学难点:从碧螺春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叶实物、一套茶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三幅图?(出示幻灯片: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夜品茶图)二、细读课文3----6自然段,理解内容:⑴清晨采茶图:过渡:请同学仔细朗读描写清晨采茶图部分,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图画,然后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茶园美好的春色美,勤劳的采茶姑娘美,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请用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再读读描写采茶姑娘的句子,除了感受到美之外,还感受到她们的什么品质?(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也请用朗读表达。
是呀,这是一群劳动着并快乐着的姑娘。
采茶姑娘本身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正在采茶的姑娘又是一首跃动的歌。
后来人们根据采茶姑娘采茶的样子创作了一首歌曲,听歌曲〈采茶舞曲〉)⑵入夜炒茶图:师: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焙茶手的动作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师: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焙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
)师:我们一齐来做做焙茶手的动作。
(师生同做)还看到了什么?师: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师:同学们说得好,一定能读得更好!练练。
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师:这儿让你感到新奇,读出你的感受。
冀教版碧螺春教案
冀教版碧螺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碧螺春的产地、制作工艺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的产地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课件、碧螺春茶叶样品、相关图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问题:你们喜欢喝茶吗?你们知道碧螺春茶吗?2.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碧螺春教案》。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碧螺春茶呢?”Step 2:呈现与讲解(10分钟)1.利用PPT展示碧螺春茶的产地、原料、制作工艺和特点,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张小海报,介绍碧螺春的一些特点,如外形、口感、功效等。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互相讨论,提出不同的意见。
Step 3:小组合作(30分钟)1.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准备介绍碧螺春的小海报。
2.学生展示小组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Step 4:展示和评价(1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小海报。
2.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的小海报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5:总结与扩展(10分钟)1.老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给出汇总和评价。
2.扩展讨论:除了碧螺春茶,你们还知道其他什么中国名茶呢?六、板书设计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板书设计,概括学生们对碧螺春茶的认识和了解,并加上一些相关的图片。
七、课后作业1.撰写一份关于碧螺春茶的小报告,描述这种茶的特点、制作工艺和品饮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碧螺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碧螺春传授目标1.能明白“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学会“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教具准备:西席准备多媒体课件。
传授历程:一、发言导入。
同砚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生:爸爸、爷爷喜欢喝茶。
生:大红袍。
生:茶叶分为六大类: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本日我们来明白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发起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生:因为古代有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俗。
生:本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和品尝三个生活场景。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要领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印象字形,指导书写。
1、查抄生字的自学环境(1)出示生字卡片,“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10个生字“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
给这几个字组词。
重点指出“津”的读音:jīn,“纤”的读音:xiān(2)临写,小组评价。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讲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zhāo xía gǔn tàng cí qì yíng déchá tāng xīng wèi xiān xì mí màn附答案:zhāo xía gǔn tàng cí qì yíng dé( 朝霞 ) ( 滚烫) ( 瓷器) (赢得)chá tāng xīng wèi xiān xì mí màn(茶汤)(腥味)(纤细) ( 弥漫 )二、写出相应的近反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碧螺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
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嗯,第一感觉很重要。
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
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
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四、讲传说。
1.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个传说。
2.自己试着讲讲这个传说。
3.指名讲一讲。
五、学写生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当堂测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碧螺春》,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吗?指名说。
师:你的话话既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说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传说,我们不禁感叹:好一个“吓煞人香”啊!其实啊,碧螺春的有名,不仅仅因为它的香气,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板书)也令人
回味无穷。
二、走进“清晨采茶图”
(一)想象图画,表达图画(这自然段的处理是以想象、朗读带讲是吗?)
1.师: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清晨的茶园之中,但是,同学们,要想真正走进茶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想象。
现在听老师读,老师读的时候,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学生没有读这段文字呢,他的想象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太快了,这个环节?)
2.教师范读课文。
3.师:你来到湖山的茶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二)观看图画
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你看这就是和湖山的茶园,这就是翠绿的茶树,被阳光一照一片金色,还有漫步在茶园的采茶姑娘,从她们的脸上就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呀!
2.师:现在你亲眼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三)读出图画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茶园的景色是美的,劳动着的采茶姑娘是美的,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配乐朗读。
2.师:人因景而美,景因人而更美。
同学们,或是茶园的景色吸引了你,或是美丽的采茶姑娘打动了你,总之,正如作者所说:绿树映衬着——齐读最后一句。
(板书:美丽动人)
3.师:美的语言我们就要积累下来,细细品味。
还想再读吗?这次就要有些难度了,不许看书,(课件出示),能把这些空填上吗?好,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准备。
指名或全班来读。
(配乐朗读)
(本环节的处理环环相扣,但给我的感觉学生脱离了语言,想象和观看画面都应该在有了品读语言的铺垫下进行,建议抓一个“醒”字,把湖山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情感,再看此时充满生机的湖山的情景,六年级要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
三、走进“入夜炒茶图”
1.师:清晨采茶,入夜炒茶,这就是茶乡人民的生活。
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学生谈,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品”引导学生。
工艺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还要体现精湛的技艺。
)
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描写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
(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这就是碧螺春茶成形后的特点)教师: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呀!这样的茶被称为“工艺茶”,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无怪乎)谁来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怪不得《茶说》一书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
如此上等好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
(2)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快速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么快的速度,看起来?读出来!
师:孩子们,想亲眼看看怎样炒茶吗?(课件出示视频)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此时此刻,如果炒茶师傅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
指名读)师:带着这种感受,在读读这个句子!(这个环节前后衔接就比较自然,符合学生学语文的规律)
师:这一道道工序,让我们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艺,所以说无怪乎人们称碧螺春为
工艺茶!正因如此,这种茶也被称为“功夫茶”“心血茶”。
(3)条索纤纤,蜷曲成螺。
体会形态美。
这美丽的形态,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
3.师:碧螺春经过炒茶师傅的精心炒制完美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
四、走进“月下品茶图”
1.师: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来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们来默读品尝的段落,静静地默读,细细的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
2.交流:
师:品尝碧螺春时,什么让你陶醉呢?
(1)茶水入水的姿势。
(2)茶叶冲泡后的样子。
(3)汤色碧绿清澈。
(4)香味清香扑鼻。
(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
(6)情谊。
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却觉“朋友之情香如茶”啊!
(7)环境:咱们中国人品尝还十分讲究环境之美呢!
3.师:这样品尝一番碧螺春,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生答。
板书:陶醉。
师: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这种陶醉。
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啊!我们大家再来醉一回,如何?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五、给画面命名。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我们感觉作者用他的妙笔下,向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有这样的感觉吗?现在这三幅图画一定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下面,我们就来为这三幅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吧!写在书上相应的段落旁边。
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师:我想现在你一定爱上了碧螺春。
不仅我们中国人喜欢碧螺春,碧螺春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也得到了外国人的赞誉。
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
师:是真得看到了吗?师:那么,你们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结合前面的学习,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2.师: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走进并品味了碧螺春。
孩子们,咱们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我想,你一定还意犹未尽,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我给大家提供几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
留两个任务,你们任选其一来完成。
一个是根据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你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自己写一篇文章来给其他人推荐碧螺春茶。
另一个是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喝饮料,那么课后请你们自由结组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把茶与饮料作个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势,从而探究一下现代茶艺盛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