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大企业制度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490de2f61fb7360b4c65a0.png)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主要发明:瓦特蒸汽机、火车、轮船。
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中国社会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扩张。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受到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王朝的中国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极力排斥。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经济却未因此发生变化。
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从而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
(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随着世界主动进入中国,中国也被迫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国。
(3)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内外交困,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态度由排斥到引进。
思想上出现了变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自强”,创办了军事工业;“求富”,创办了民用工业。
意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总结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新思想萌发。
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汽车、飞机、电器的广泛应用。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世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c05062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0.png)
初)是西方工业 (2)社会近代化: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文明的确立与 推动了原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不断兴起。现代化立
发展时期
体交通体系逐步形成,人类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英
美等国的殖民扩张带来了人口结构、族群结构的变动及文化、文
明的碰撞。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CONTEN TS
考什么 /////// 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目
练什么 /////// 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命题对接
录
课时训练 ///////来自1学什么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
目录
知识点一 工业革命的爆发 1.背景
政治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 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经济条件 ②通过_殖__民__扩__张___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 广阔的海外市场
2.《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说:“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 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摘自必 修教材P59)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 提示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3.恩格斯如此描述工业革命后的伦敦:“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 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P27)材料 体现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变化? 提示 城市化发展,大城市人口猛增。
选择性必修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 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 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 2.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 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2.8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卷版+解析版)
![2.8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bc2c87ba1aa8114431d9f1.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背景:欧美各国科学家的取得了丰硕成果。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特点: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德国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4.成就[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思考依据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原因(1)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2)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3)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的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的趋势日趋加强。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问题思考材料某报纸曾刊登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思考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新型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2.表现:世界贸易额的增长;日益明显。
3.影响(1)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既输出、掠夺原材料,又直接输出。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714dbaf30b4c2e3f56276312.png)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考测点三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考点扫描]1.列举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2.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3.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事件.4.说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5.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考点详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c487133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5.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1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政治领域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思想领域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00c0afbe0029bd64783e2c2b.png)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0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25f5e90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2.png)
【03】⼈类历史上的三次⼯业⾰命考测点三⼈类历史上的三次⼯业⾰命[考点扫描]1.列举⼯业⾰命中的重⼤发明.2.探讨⼯业⾰命的影响.3.列举第⼆次⼯业⾰命的重⼤事件.4.说出第三次科技⾰命到来的标志.5.概述第三次科技⾰命的影响.[考点详解]⼀.第⼀次⼯业⾰命.⼯业⾰命⼜叫产业⾰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场⼿⼯业过渡到⼤机器⽣产,它在⽣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先发⽣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也⽤机器来⽣产,标志着⼯业⾰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了⼯业⾰命。
1.英国最先发⽣⼯业⾰命的有利条件:(1)雄厚的资本,(2)充⾜的劳动⼒,(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导致英国⼯业⾰命产⽣的直接原因是⼯场⼿⼯业⽆法满⾜不断扩⼤的市场需要.英国⼯业⾰命开始的标志是⽡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使⽤使⼈类进⼊了“蒸汽时代"。
2.⼯业⾰命的⼤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采矿部门采⽤机器⽣产和蒸汽作动⼒,(4)交通运输⾰新。
3.⼯业⾰命中的重⼤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富尔顿制成第⼀艘汽船,1819年⼀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西洋,(3)英国⼯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车机车.⼯业⾰命中⾄关重要的⼀环是⽡特制成改良蒸汽机4.⼯业⾰命的影响⼯业⾰命不仅是⼀次技术⾰命,也是⼀场深刻的社会变⾰,对我们⼈类社会的各⽅各⾯都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业⾰命创造了巨⼤的⽣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益分裂为⼆⼤直接对⽴的阶级:⼯业资产阶级和⼯业⽆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貌,使东⽅从属于西⽅.D 使世界⽇益成为⼀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第⼆次⼯业⾰命1.第⼆⼯业⾰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2) 内燃机和新交通⼯具创制.(3)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的⼴泛应⽤使⼈类进⼊了: “电⽓时代", 电⼒的⼴泛应⽤是第⼆次⼯业⾰命的显著特点。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22bd93be1e650e52ea99f1.png)
第十三单元|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一、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随之初步形成。
2.经济上: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随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盛行。
3.思想文化上:自由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民族主义多种思想并存,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科技(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文艺(如现实主义风格的文艺)有了新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和完善,英、法、美等国政党政治、公民参与、自由竞选、胜者执政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俄、德、日等国的专制色彩较为浓厚;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随之最终形成;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最终导致了一战爆发。
2.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由于垄断的程度不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3.思想文化上: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衰微,反映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资产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新思想占据上风;社会主义思潮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歧,帝国主义时代产生了列宁主义;科技(如量子论的诞生和相对论的创立)与文艺(如印象画派)有了新的发展。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4c1b4b482fb4daa58d4b7b.png)
(3)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 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中国近代企业产生,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走上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掀起救
亡图存的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2、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附: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主要 成就
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 初
பைடு நூலகம்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
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开始: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机
特点 影响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 (美、);2)、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并 引起交通领域的革新汽车、飞 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 4、钢铁工业的进步
2、垄断组织出现
一方面,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 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类似于结盟) 主要表现:大垄断企业和大财团出现:各种大王、跨国公司 基本形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次工业革命归纳
![三次工业革命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e9f3be40b4c2e3f56276357.png)
汽船和火车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方便了人们出行、运输等生活。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电灯带来光明、飞机和汽车方便人们出行。都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环境污染、交通事故
可利用网络学习、发邮件、聊天等.但网络使不健康内容更易传播,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了身心健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主要内容/主要发明家及成就
①工业革命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1783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富尔敦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①发明大王美国人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
②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③1903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网络诞生. 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
交通工具信息工具
汽船、火车(蒸汽机车)
汽车、飞机
/有线电话、电报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动力(机)
珍妮机(人力)→水力织布机(水力)→蒸汽机(蒸汽)
三次工业革命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完成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上半期完成
19世纪末开始-
20世纪初完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主要标志/核心
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为标志
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以电子计算机(核心)、原子能、空间技术应用为标志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内燃机;电灯动力机是发电机,动力是电力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b345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4.png)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必考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开始的标志)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变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电机发明和运用。
相关领域的变化: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建立。
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形成的垄断资本,竞争更加激烈,扩大了社会两极分化,最终由于无序竞争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的动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四次工业革命介绍
![四次工业革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53365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0.png)
四次工业革命介绍
四次工业革命分别是:
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
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资产阶
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
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4.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
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可控核聚变等技术被认为是代表这一时代的关键技术。
这四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的科技发明和应用,这些发明和应用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da0a934efad6195f302ba64a.png)
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
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 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基本成熟,标志着 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
3、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以欧美工业 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最终确立
英葡格萄兰牙,18世纪70英5 格兰抵达亚37洲1 的商船数1量96增长
迅速荷兰(2分) 65
1770
2950
早英期格殖兰民扩张中实力的变化(8荷11兰的崛起、18英65国
工业合计革命等)(27分70)
3161
6661
材料二中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发生了 什么变化?原因何在?(4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 _______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 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 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 俄答罗案:斯英将为国。我们(1的分工)较厂早和确作立坊资贡产献阶它级的代大议麻制、;亚英 麻国和掌铁握矿世石界。殖我民们 霸熟 权练 ,的 拥机 有械 广工 阔和 的技 殖工民制地造;必率要先 的进机行器工,业把革这命些,原 生料 产织 力成 迅精 速美 发的 展布 。匹(3,分销)(往如各写出 国海军。力…量…强我大们、的自船由只主满义载经着济原思料想归等来也,可又适将当满给载1 着分制,成但品此返处回总地分球 不的 超各 过个3分角。落)。 (3)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 (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 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3分)
3、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推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殖民扩张更加激烈,世 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6d8d6f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4.png)
第十一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1.经济方面(1)两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殖民扩张,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及资本输出场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完善与扩展。
英美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完善;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等通过改革或统一战争,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18世纪末19世纪初,继美国独立战争后,拉美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
3.国际关系(1)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了殖民扩张活动。
中考历史5.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5.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bb1a883de80d4d8d05a4f67.png)
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随堂练
材料研读
1. (九下P26)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 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 最野蛮的。
纵横学史 视角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返回目录
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视角2: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
返回目录
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返回目录
考点 2 牛顿 达尔文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 贝多芬 梵高
2011版课标: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 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就
工业 (2)1867年,瑞典化学家_诺__贝__尔___发明了现代炸药
和新 (3)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_赛__璐__珞___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材料 (4)1884年,法国人_夏__尔__多__内_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
域
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人物
主要成就
影响/作用
(1)完成了小说集“_人__间__喜__剧_”,这部
巴尔扎克
小说集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给后人留下了
(法国作家,
(2)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高 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
1799~1850年
老头》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 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
杂的社会图景
影响 体系最终形成 (4)对中国:①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 人民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②经济:客观上促进了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③社会生活:西方发明的 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初三中考历史世界史重点复习资料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世界史重点复习资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91944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6.png)
初三中考历史世界史重点复习资料总结初三中考历史世界史重点复习资料总结一、步入近代【时代特征】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1.经济方面:13、14世纪,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发展。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3.市场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核心考点】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5.达·伽马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美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7.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8.“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非洲——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欧洲。
其中从非洲到美洲一段贩运的是黑奴,充满了血腥性。
9.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时代特征】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06c62e4360cba1aa811da4b.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①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新崛起的列强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竞争加剧,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1 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时期:电气时代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时期:电气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020c0f02f12d2af90242e6fa.png)
国际 格局
“19世纪70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
影响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思考:什么是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
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 项目
发 来 生 组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明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源 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产 织
工厂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轻工业 局限于少数国家 开辟 “蒸汽时代”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公司、垄断组织
电力的广泛应用
重工业
标 志 重点 规模 新时代 扩展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 进入“电气时代”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 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 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 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 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国际关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主干知识
二、政治: (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垄断组织的形成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 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 划分市场 、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垄断的方式 垄断的表现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垄断的目的 追求更多的利润 兼并或相互联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难点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1e68b0b4a0116c175f0e48ee.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难点突破一、整体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使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9.(2015国标Ⅰ)(12分)
• • • • • •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 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 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 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 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题2.(2015海南)
•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 所占额(﹪),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欧洲 中国 1800 28.0 33.3 1830 34.1 29.8 1860 53.6 19.7 1880 62.0 12.5 1900 63.0 6.2
• ⑴电力广泛应用:60-70年代,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格拉姆
• • • • 分别发明发电机、电动机。 ①传统工业:炼钢、建筑、纺织等行业广泛使用电力。 ②交通部门;电车,地下铁路等。 ③生活娱乐: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电器。 ④通讯领域: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 电报。 ⑤新兴电气工业: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和各种电器等。
D
考题3.(2015海南)
•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 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 •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
趋势。
• 2.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输出,
武力威逼等。
• 3.表现:20世纪初,亚非拉大多成为欧美列强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欧美各国可从世界范围获得原料、初级 产品或倾销商品、进行投资;经济危机的国际性。
•
• ⑵内燃机发明:出现汽车、飞机等;石油成为重要新能源。 • ⑶化学领域:人工合成材料、多种塑料;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
3.特点
• ⑴以科学理论为先导,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 合,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 • ⑵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涉及范围更广,美、 德等国科技成果突出。 • 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发展迅速 (德、日等)。
考题6. (2012海南)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 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 B.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 D. 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A
考题7.(2011海南)
•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 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 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D
考题8.(2011海南)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 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 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C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C
考题4.(2012上海)
•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 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 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B
考题5.(2012福建)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 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 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电报与外界联络 • A.①② B.①④ B • C.②③ D.③④
4.影响
• ⑴大企业时代到来。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 由专业人才进行优化管理。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控制 国家的经济、政治,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 ⑵科技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加速殖民扩张,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⑶美、德等国工业生产迅速赶超英、法;列强展开重 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 • ⑷民主政治发展;工人运动新变化,列宁主义诞生; 现代主义文艺兴起。
课标全国卷高考总复习
世界史
第五单元 电气时代
肖卿贤
第五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电气时代)
(19世纪后期起)
• 时代特征: • 1.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民主制度进一步完
善;工人运动新变化,第二国际建立。
• 2.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
代;大企业制度(垄断组织)建立。
• 3.文化:列宁主义;物理学革命。 • 4.国际: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导致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起)
• 1.背景 • ⑴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 ⑵理论基础:电磁学等科学理论突破性成果和创
新。
• ⑶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资金、
物资积累。
• ⑷直接动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市场需求
扩大。
2.概况
4.影响:
• ⑴积极: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国际化;打破了世界落后国家地区封闭保 守落后状态;传播了先进科技文化;促进了 贸易生产力发展。
• ⑵消极:通过了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了亚
非拉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列强加紧争夺世界, 导致世界大战。
考题1.(2015国标Ⅱ)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 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B •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年代 比例 1870 78% 1896-1900 74% 1913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