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
右边四张图片展示的是天龙 屯堡,存在的年份相对较久 一点的房子。从这些图片看 来,天龙屯堡也是由石头构 成的一个屯堡。民居的墙体 由较大块的石头砌筑而成, 坡屋顶同样也是由石板组 成。但是与镇山村的石板不 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天龙屯 堡的石板较厚且具有几何的 排列形状,同时还有的一些 民居下部是用石头砌筑成的 垫层,上部是木结构 ,由
近期实地调研总结:近期实地调研,总共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花溪的镇山村,另外一个是平 坝的天龙屯堡。通过对着两个地方的调研。我了解到了关于民俗的一些东西,比如天龙屯堡 当地人的语言、服饰、风俗、活动。但是,也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因为时间的原 因选取的地点不具有代表性,对于任务书要求的内容如工匠、民间艺人、习俗、风俗、生活 习惯、宗教信仰等了解的不够多。我感觉通过这两个地方的调研不足以给本次的博物馆设计 带来一些突破口,因此在接下来部分的调研报告中,会又另外的两个部分:一是本次博物馆 设计用地的岩古镇的调研和西江苗寨的观光旅游,二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关于贵州民居民 俗的书籍去了解更多的民俗内容。主要书籍有《贵州民族民俗概览》、《贵州民居》。借这些 来对贵州的民俗民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做好本次的民俗博物馆做好基础。
第一部分:近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调研部分
地点 1:花溪镇山村
简介 块的石板铺就。
镇山村是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镇 山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 上,全村总面积 3.8 平方公里,形如乌龟的半边山 隔水相望,景色秀丽。镇山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村寨像个古堡,城墙依山而建,是用大块规整的石 头筑成,城门则是用条石拱建而成,像房屋的墙壁 和院坝是用小块石板垒砌,而屋顶是用不规则的石 板代替了青瓦,脚下的路面和小巷的台阶全部用大
左边三张图片分别是花溪水库, 镇山村的新房子,新屋顶。现在, 镇山村的房子很多都是砖混结 构,墙面为了与本地结构有一定 的联系,做了一些简单的分划来 模仿石板的肌理,屋顶也采取了 这样的手段。
建筑材料
建筑的材料来源于当地的山体,山体的材 料主要为片石状的岩石,不仅节约了大量 的运输材料费用,同时也表达了一定的地 域特色。
建筑 镇山村的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坡屋顶、石头的侧面围护、石板的屋顶构成了建筑的主体。
左边三张图片是我们现在所拍到 的镇山村的屋顶,石头的围护结构 和木制的穿斗结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以经济基 础为重心的社会初级阶段目标,这 些属于少数民族的地方在不断的 被汉化,包括很少有人能够是用布 依族的语言交流,建筑的建造不再 是用当地的材料和原有的木制结 构,而是用的框架结构以及简化的 模式,我认为这个是一种简单的继承和延续。但是,现在的镇山村的民风民俗也以及被汉化, 就像我们这一次去看的一样。我们没有看到一个穿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而且现在去镇山村 旅游的都是冲着花溪水库去的,或者说现存的稍微古老点的房子也会吸引到一部分的人。
调研目的:本次的设计是民俗博物馆设计,一方面与民俗有关,另一方面与博物馆有关。首 先是民俗,我觉得我自己是对贵州本地的民族了解的很少,因此为了做好本次的民俗博物馆 的设计,我觉得对贵州本地民族的调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觉得通过对本地民族的调研,去 了解当地的民居、生活方式、民风习俗对于本次的设计师很有必要的。至于博物馆,在日常 生活中,也参观过一些博物馆比如宋瓷博物馆、贵州省美术馆等,对博物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我觉得这些还是不够的,因此有了本次的调研。
左下角的图片可以看得到,但是屋顶的围护结构同样是石板。其实,就像之前分析的那样。 贵州喀斯特的地貌,很多地方石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在天龙屯堡这里,又再次的使用了 石头这种材料来作为建造建筑的主要的材料。
语言服饰
屯堡人的语言多带卷舌音,发音快,透着军人 的阳刚之气,它是明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 普通话),专家们把他们称为“屯堡语言”。右
第二部分:青岩古镇和西江苗寨
花溪青岩古镇
简介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 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 (1378 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 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 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 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
图所示的是屯堡 居民的服饰,屯堡 妇女保持祖制,依 旧是宝蓝色的长 衣大袖,精致的花 边体现了江南刺 绣的神韵;一双尖头的绣花鞋,透着屯堡妇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贵。屯堡妇女的服饰已成为 研究明代服饰的活资料。
风俗活动
屯堡人是一个“尚武”的汉族群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地戏,地戏顾名思意就是以平地为 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军傩这一种军队专司的仪典,它是由征南大军 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 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地戏演的全是忠臣义士,演的全是报国杀敌的英雄故事,因此 地戏是武戏。地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唱和舞。演员头戴精美的“脸子”,腰围鲜艳的彩裙, 身背战旗,持戈扬戟,在一鼓一锣的伴奏下着粗犷、原始、拙朴的跳跃,间杂高亢嘶哑的唱 腔,远古战争的场面历历在目,演员由人而神,观者的思绪已飘向历史的空间。
屋顶的石板的搭接方式是直接铺在横向 的木板上面。
总结:镇山村虽然是布依族的一个小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是从我们这次所要做的民俗博物 馆的设计所能提供的内容比较少,唯一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来自于屋顶,用石板堆积起 来的屋顶,因此我们打算去下一个地方。
地点 2:平坝县天龙屯堡
简介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 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 72 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 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 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 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 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在 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 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
右边四张图片展示的是天龙 屯堡,存在的年份相对较久 一点的房子。从这些图片看 来,天龙屯堡也是由石头构 成的一个屯堡。民居的墙体 由较大块的石头砌筑而成, 坡屋顶同样也是由石板组 成。但是与镇山村的石板不 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天龙屯 堡的石板较厚且具有几何的 排列形状,同时还有的一些 民居下部是用石头砌筑成的 垫层,上部是木结构 ,由
近期实地调研总结:近期实地调研,总共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花溪的镇山村,另外一个是平 坝的天龙屯堡。通过对着两个地方的调研。我了解到了关于民俗的一些东西,比如天龙屯堡 当地人的语言、服饰、风俗、活动。但是,也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因为时间的原 因选取的地点不具有代表性,对于任务书要求的内容如工匠、民间艺人、习俗、风俗、生活 习惯、宗教信仰等了解的不够多。我感觉通过这两个地方的调研不足以给本次的博物馆设计 带来一些突破口,因此在接下来部分的调研报告中,会又另外的两个部分:一是本次博物馆 设计用地的岩古镇的调研和西江苗寨的观光旅游,二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关于贵州民居民 俗的书籍去了解更多的民俗内容。主要书籍有《贵州民族民俗概览》、《贵州民居》。借这些 来对贵州的民俗民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做好本次的民俗博物馆做好基础。
第一部分:近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调研部分
地点 1:花溪镇山村
简介 块的石板铺就。
镇山村是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镇 山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 上,全村总面积 3.8 平方公里,形如乌龟的半边山 隔水相望,景色秀丽。镇山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村寨像个古堡,城墙依山而建,是用大块规整的石 头筑成,城门则是用条石拱建而成,像房屋的墙壁 和院坝是用小块石板垒砌,而屋顶是用不规则的石 板代替了青瓦,脚下的路面和小巷的台阶全部用大
左边三张图片分别是花溪水库, 镇山村的新房子,新屋顶。现在, 镇山村的房子很多都是砖混结 构,墙面为了与本地结构有一定 的联系,做了一些简单的分划来 模仿石板的肌理,屋顶也采取了 这样的手段。
建筑材料
建筑的材料来源于当地的山体,山体的材 料主要为片石状的岩石,不仅节约了大量 的运输材料费用,同时也表达了一定的地 域特色。
建筑 镇山村的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坡屋顶、石头的侧面围护、石板的屋顶构成了建筑的主体。
左边三张图片是我们现在所拍到 的镇山村的屋顶,石头的围护结构 和木制的穿斗结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以经济基 础为重心的社会初级阶段目标,这 些属于少数民族的地方在不断的 被汉化,包括很少有人能够是用布 依族的语言交流,建筑的建造不再 是用当地的材料和原有的木制结 构,而是用的框架结构以及简化的 模式,我认为这个是一种简单的继承和延续。但是,现在的镇山村的民风民俗也以及被汉化, 就像我们这一次去看的一样。我们没有看到一个穿少数民族服饰的村民。而且现在去镇山村 旅游的都是冲着花溪水库去的,或者说现存的稍微古老点的房子也会吸引到一部分的人。
调研目的:本次的设计是民俗博物馆设计,一方面与民俗有关,另一方面与博物馆有关。首 先是民俗,我觉得我自己是对贵州本地的民族了解的很少,因此为了做好本次的民俗博物馆 的设计,我觉得对贵州本地民族的调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觉得通过对本地民族的调研,去 了解当地的民居、生活方式、民风习俗对于本次的设计师很有必要的。至于博物馆,在日常 生活中,也参观过一些博物馆比如宋瓷博物馆、贵州省美术馆等,对博物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我觉得这些还是不够的,因此有了本次的调研。
左下角的图片可以看得到,但是屋顶的围护结构同样是石板。其实,就像之前分析的那样。 贵州喀斯特的地貌,很多地方石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在天龙屯堡这里,又再次的使用了 石头这种材料来作为建造建筑的主要的材料。
语言服饰
屯堡人的语言多带卷舌音,发音快,透着军人 的阳刚之气,它是明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 普通话),专家们把他们称为“屯堡语言”。右
第二部分:青岩古镇和西江苗寨
花溪青岩古镇
简介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 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 (1378 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 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 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 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
图所示的是屯堡 居民的服饰,屯堡 妇女保持祖制,依 旧是宝蓝色的长 衣大袖,精致的花 边体现了江南刺 绣的神韵;一双尖头的绣花鞋,透着屯堡妇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贵。屯堡妇女的服饰已成为 研究明代服饰的活资料。
风俗活动
屯堡人是一个“尚武”的汉族群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地戏,地戏顾名思意就是以平地为 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军傩这一种军队专司的仪典,它是由征南大军 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 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地戏演的全是忠臣义士,演的全是报国杀敌的英雄故事,因此 地戏是武戏。地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唱和舞。演员头戴精美的“脸子”,腰围鲜艳的彩裙, 身背战旗,持戈扬戟,在一鼓一锣的伴奏下着粗犷、原始、拙朴的跳跃,间杂高亢嘶哑的唱 腔,远古战争的场面历历在目,演员由人而神,观者的思绪已飘向历史的空间。
屋顶的石板的搭接方式是直接铺在横向 的木板上面。
总结:镇山村虽然是布依族的一个小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是从我们这次所要做的民俗博物 馆的设计所能提供的内容比较少,唯一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来自于屋顶,用石板堆积起 来的屋顶,因此我们打算去下一个地方。
地点 2:平坝县天龙屯堡
简介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 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 72 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 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 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 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 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在 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 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