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关注人类的潜能、动力和能力,研究积极的品质。本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来反思当下中学生情感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积极心理学中学生情感发展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倡导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調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可分为以下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传统那种偏向问题的价值取向,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幸福生活的人[1]。
二、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原因
中学时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关键,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往往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以及困惑。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处理不妥当可能会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准确的分析,进行恰当的定位。积极心理学倡导的观点是致力于发现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的理念中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本文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帮助教师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1.获得积情绪体验
其中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这指得是对过去的满足和幸福感形成、对现在的快乐和幸福、对未来希望和乐观,,以及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满足、希望、快乐和幸福是积极的主观体验所蕴含的,然而这些又何尝不是现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如今,每一位学子的肩膀上都背负着亲友的期盼、学校升学率的要、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等等的重担,越来越多的压力剥夺了学生原本可以享受美好生活时光的机会。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当然,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2]。
2.培养个人特质
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中积极的个人特质[3],包括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目前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源头入手,探讨品质的本质原因。这些品质覆盖了各个学科所致力于达成的教学目标。各个学科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品质培养上下功夫,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明确科目的教学目标,且教学目标也要紧紧把握住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3.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人”的定义中往往含有“社会人”这个层面的区分。新时代对社会人的要求往往也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是一批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同样地,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以发展的,同时环境又对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明人与环境的作用是交互的,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培养人的积极品质。
四、建议
1.渗透于教学目标中
教学目标中涉及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确定,教师在把握这个目标内容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积极心理学三个层次,努力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学生知识水平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编写心理健康指导的相关杂志,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感受社会等,借此种种方式来搭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桥梁。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创建一个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教育力量不足的缺点。通过家、校密切联系的方式,例如开设家长来信窗口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校中的表现,也可向学校教师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将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变得更加得便捷,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适时开展一些亲子游戏活动、观看影片、交流会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知识,让家长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
五、结语
总之,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构建符合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从实践中汲取教训,在理论中吸收养分,使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下的中学生情感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7).
[2] 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
[3] Sheldon KM,Laura K.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 Psycho,2001,56(3)
徐滨(1992-),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沙昊(1992-),男,江苏泰州,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