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我、社会性、道德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成年期( 25—60 岁) : 繁衍对停滞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 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 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 代的繁殖和养育。
3. 学龄初期( 3—6、7 岁) :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 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 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 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 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4. 学龄期( 6、7—12 岁) :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 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 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 地方。
(五)儿童自身的影响
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 能力(认知、社交) 行为特征(交往行为的主动性和正向性) 身体吸引力(长相、身高、体质) 对自我社会地位的评价、体验 性别
个体生理发展与个体所处社会生活发展相结合 的重要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 表人物。 1902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父母都是丹麦人。他大学预科毕业时获得 的一份蒙台梭利学校的毕业文凭,以及接 受安娜·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训 练,是他所获得的唯一的正规学业(相当 于高中学历)。曾任匹滋堡大学医学院及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 他推崇弗洛伊德, 钦佩安娜弗洛伊德关于《自我与防御机制》 书中对自我功能的重视。1950年出版名著 《童年期与社会》,该书高度民主地强调 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书 中还详尽地论述自我的功能,创立了现在 被成为新学科的“自我心理学”
1. 婴儿期( 0—1岁) : 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 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 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 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2. 儿童期( 1.5—3 岁) : 自主与羞怯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 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 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 学会了怎样独立自主或羞涩怀疑, 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 做什么。
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⑴婴儿期 文本
文本
⑸青春期
⑵儿童期 文本 ⑶学龄初期 文本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 的八阶段
理论
文本 ⑹成年早期
文本 ⑺成年期
⑷学龄期 文本
文本 ⑻成熟期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 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 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人格终 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 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 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 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的萌芽
“点红测验”结论: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识 要经历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认知出 现阶段。
重复验证实验结论: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经历 的阶段:戏物(镜子)—(镜像)“伙伴”游戏——相 倚性探究—— 自我认识出现
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
1、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观察 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自我特点到 反映内部的、不能直接观察的、抽象的、参 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 2、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到分化的、 多重的结构,并逐渐出现层次性,最后形成 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
(二)社会化的概念分析
1、动态过程 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过程
2、条件: 在一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发生
3、社会化的内容: 学习社会知识、获得社会规范、形成社会行 为、发展自我、获得个性等。
4、社会化的目标: 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使其成为
独立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三)儿童社会教育
自我、社会性、道德的发展 与教育
源自文库
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 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 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5. 青春期( 12—18岁) :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 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 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而 感到困扰和混乱。按照埃里克森的 观点,青春期的问题将发生在自我 同一性未曾建立上,这将导致“角 色混乱”。
6. 成年早期( 18—25岁) :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 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 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 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 性融合一体。
(二)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结构与类型 (三代或两代、完整与残缺)
父母的教养方式 (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
家庭生活 心理氛围 亲子互动
(三)学校的影响
主要是教师的影响: 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个性性格 交往与行为方式 教师威信与教师期待 对儿童的态度评价
(四)同伴群体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社会行为的发展。
3、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 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并且自我评价的 客观化程度逐渐提高。 4、自我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 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并能调 整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性、社会化及儿童社会教育
(一)社会性的含义
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为积极适应和 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和表现的心理特征,如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
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 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 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
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四)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
文化是指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 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和。包括衣食住行等物的制 作方式,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以及 哲学、道德、风俗等中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