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凯恩斯模型的延伸(精)

合集下载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无疑是一座重要的理论大厦。

它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现象提供了关键的视角和方法。

要理解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首先得知道它诞生的背景。

那是上世纪30 年代,全球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和解决这场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凯恩斯站了出来,他的理论为当时迷茫的经济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路。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强调总需求对经济运行的关键作用。

他认为,在短期内,经济的产出水平并不是由供给决定的,而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当总需求不足时,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和失业;而当总需求过剩时,经济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在消费方面,凯恩斯指出,消费不仅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还受到人们的长期收入预期、财富水平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如果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那么即使当前收入有所增加,他们也可能不会大幅度提高消费水平。

投资则是凯恩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他认为,投资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和利率水平。

如果企业预期未来的收益较高,而利率较低,那么投资就会增加;反之,如果预期收益不佳或者利率过高,投资就会减少。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经济。

那么,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影响经济政策的呢?在实践中,许多国家在面临经济衰退时,都会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比如,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通过减税来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

然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批评者认为,它过于强调短期的需求管理,而忽视了长期的供给因素。

而且,政府的干预政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财政赤字的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等。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模型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模型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相机抉择 财政政策会引起均衡利率和均衡产出同方向变化,即扩
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和总产出都增加,紧缩性财政政策使 利率和总产出都下降。货币政策会引起均衡利率反向变化 和均衡产出同方向变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产出增加, 而利率却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使总产出减少,而利率上 升。
可以从式(5-4)中得出IS曲线:
图5-1 IS曲线
(二)IM曲线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满足日常交易所
需的交易动机;满足临时意外支出的预防动机,以及从事金融投资活动的
投机动机。Keynes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
水平,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Keynes的货币需求函
数如下:
L=L1(Y)+L2(i)
LM曲线就是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相组合的图
形。用模型表示就是:
由此可知,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LM曲线斜率 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图5-3 LM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Y与M、i同向变动,i与M反向变动。LM曲线斜率 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k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 反应程度h。
通过相机决择政策手段的协调运用,就能够有效刺激 总需求,或更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以便在刺激总需求时, 不致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在控制通货膨胀同时,又不 引起严重的失业,或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得到有效控制。
二、AD-AS模型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记为AD)是指整个经济社会 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净需求构成,通常用一定的收入 水平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教案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模型精讲

教案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模型精讲

2018/12/17
7
(1)the Hypothesis of Rigid Wage
刚性工资假说

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 劳动者关心的是工资的横向比较,由此, 而产生了所谓“货币幻觉”;
2018/12/17
8
(2)The Analysis of Saving ≠Investment 储蓄不等于投资的分析

线性的消费曲线的斜率大,APC>MPC。即使从公式
看,APC>MPC也是成立的。
2018/12/17
20
C.消费曲线的移动

a)由b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 曲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
b)由a的变化而产生的移动: 曲线上、下平移;
2018/12/17 21

2.2.2 The Saving Function
2018/12/17 31
持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Friedman




(1)消费者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间存在着固定比例关 系。即当前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水平。 (2)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的收入则 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如彩票收入等。 (3)决定人们消费支出的是他们持久的、长期的收入, 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消费主要并不取 决于现期收入,而更多地取决于一生总收入,即收入高 的年份与收入低的年份的平均数。例如:消费者在收入 高的年份往往储蓄一部分收入,以便用于收入低的年份。 (4)弗里德曼认为消费取决于一生的平均收入。

在收支平衡点时,S为0,
在收入为0时,S为-a;
C,S
45°
C
S A O -A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当实际投资大于持平的投资时,△k > 0; 当实际投资小于持平的投资时,△k < 0; 当实际投资等于持平的投资时,△k = k)
O
k*
k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k=k*,因此,k/k=0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资本总量的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 率,即按固定比率n增长。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k=k*,因此y* =f(k*)
➢ 等式右边的第一项为人均储蓄额或人均实际投资额 。
➢ 第二项(n+δ)k 可以这样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人均资本量为k,因而用于装备新工人的储蓄为 nk;新增资本还必须用于折旧,用于折旧的储蓄是 δk。
➢ (n+δ)k实际上是维持现有的人均资本量所必要的投 资额,简称为持平投资(Break-even investment) 。
基本假设:
1. 整个社会使用劳动(N)和资本(K)进行生产, 并且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2. 人口的增长率n为常数。假设劳动人口与总人口同 步增长;即
3. 社会总量生产函数为齐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规模报酬不变,总产出与生产要素等比例增
长;即宏观生产函数为
,由于规模报酬不
变,
4. 在为上:y述=f假(yk设),其条中件:下y,为经人济均中产的出生,产k为函人数均可资以本表,示
尔茨、罗伯特· 卢卡斯、爱德华· F· 丹尼森、戴尔 · W· 乔根森、保罗· 罗默等。 ➢ 经济学家对增长问题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 深化的过程: 1. 从单要素的增长模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到多 要素增长模型(如索罗模型); 2. 从外生的经济增长模型(如新古典增长模型)到内 生的经济增长模型(如新增长理论); 3. 从注重有形资本(即实物资本)到无形资本(如人 力资本、社会基础设施、社会风尚和民族精神等) 。

《凯恩斯模型》课件

《凯恩斯模型》课件

02
凯恩斯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原理
假设条件
假设总供给固定
凯恩斯模型假设总供给在短期 内是固定的,即生产能力不变

假设货币工资不变
凯恩斯模型假设货币工资在短 期内是刚性的,即工资水平不 会随着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假设投资由利率决定
凯恩斯模型假设投资是由利率 决定的,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 资增加。
假设消费由收入决定
凯恩斯模型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模型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运用凯恩斯模型进行经济分 析和政策制定,以应对各种经济挑战。
凯恩斯模型的应用领域
01 02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
凯恩斯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分析凯恩斯模型来评估不同政策措施对总需求、产出和就业的影响,从 而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缺点分析
假设条件限制多
凯恩斯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基 础上,如完全竞争市场、工资刚 性等,这些假设在实际经济中很 难完全满足。
长期经济增长关注
不足
凯恩斯模型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 动和就业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 和结构转型的关注不够。
政策副作用不易衡

运用凯恩斯模型制定经济政策时 ,难以准确衡量政策的副作用, 可能导致政策效果偏离预期。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政策制定参考
凯恩斯模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 理论依据,有助于政府在面对经济波动时作 出科学决策。
预期管理
通过凯恩斯模型,政府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预期管理 ,稳定公众预期,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波动。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可以根据 凯恩斯模型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凯恩斯模型的延伸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凯恩斯模型的延伸

Y CI G X M
Y CS T
C Ca c(Y T) I I0 G G0 T T0 X X0 M Ma mY Y C I G X M Ca c(Y T0) I0 G0 X0 (Ma mY) S T M I G X
Y*
1 1c m(Ca
Ma
X0
I0
G0
cT0 )
• 加速原理说明的是,国民所得变动量对投资净额需求 的加速度影响。加速度是指资本产出比,通常大于1。
• 乘数——加速原理
• 加速原理探讨的的是所得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而乘数 原理探讨的是需求(包括投资)变动对所得增加的影 响。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乘数——加速原理。
• 自发性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乘数效果的所得增 加加速效果的投资增加乘数效果的所得增加
1827.9 1837.1 1949.3 2492.0 2661.5 239.5 204.9 199.4 254.6 263.5 1588.4 1632.2 1749.9 2237.4 2398.0 1423.7 1402.4 1657.0 2250.9 2436.1 286.2 229.5 268.5 467.4 457.7 1137.5 1172.9 1388.5 1783.5 1978.4 404.2 434.7 292.3 241.1 225.4
– As with the investment function,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function can be graphically portrayed as a horizontal line.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 In gene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re less volatile易发生变动的 than investment (although episodic events系列事件 such as wa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can lead to large fluctuations).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交叉模型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交叉模型

slide 1
目录
1. 凯恩斯交叉图 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 投资函数 4. 净出口函数 5. 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 6. 计划总支出曲线的构成 7. 总支出曲线的变动 8. 本章小结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slide 2
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已知:总产出就是GDP中计算的各项支 出之和,记作Y:
CHAPTER TWELVE
Keynesian Cross
macroeconomics
College of Management, HUST
本章要点
凯恩斯交叉图与数量调整机制 计划总支出曲线及其构成 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 引起计划总支出曲线移动的因素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者的可支 配收入(Y-T),因而消费函数为:
C = C (Y-T)
消费函数具有如下特征: 无论收入为多少,总有C>0. 边际消费倾向: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 人们会增加消费,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 入的增加多.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slide 10
slide 11
消费函数的表达式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是线性的,通常可 以表示为:
C=a+b×YD , a>0, 0 <b<1
其中: a 为一个经济的自然消费,必大于0, 且为常数. b×YD 为收入的引致消费.
CHAPTER 12
Aggregate Demand I
slide 12
线性消费函数图示
Y
Aggregate Demand I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O
N0
N*
N
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量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递减,原因是存在劳动的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而就业量N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7
劳动市场均衡
w = W/P
W P1
Nd
Ns
W P0
E
O
N1 N0
N2Biblioteka N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8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
性,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时间进
行调整。产量和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工
资不会发生变化。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达
到充分就业以后,总供给价格成为一条垂线。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潜在的产量
P
ASS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4
二、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 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 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y = f (N,K)


y 为总产出,
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的表示出来。
15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
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 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1
r
LM
r1 r0 IS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5.失业的种类6.失业的原因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一、单项选择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

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第06章凯恩斯主义及其影响与演变

第06章凯恩斯主义及其影响与演变

然他们仍然没有跳出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和角
度,但已经有了把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
合的倾向。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经济学》,首次将凯恩斯理 论与马歇尔理论放置于同一个理论体系中。
萨缪尔森首创了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一词,在其《经济学》第3版(1955) 中,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 “新古典综合”的实质就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 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1970年的《经济学》第8版中,萨缪尔森又使用了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这一新提法。
由于挑战者一方,琼·罗宾逊等一批经济学 家均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应战者一方,萨 缪尔森等经济学家均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附近的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所以这场论战被西 方经济史学界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2、新剑桥学派的兴起
1956年琼·罗宾逊出版了《资本积累》一书, 她的剑桥大学同仁卡尔多发表了《可选择的收 入分配理论》一文。这两个文献既是对自己理 论观点的概述,也是一个学派——新剑桥学派 或新李嘉图主义或凯恩斯左派的诞生。
一举成名。此后,凯恩斯在著述、政务、教学、
经营等众多活动中穿梭、奔忙。他还经常在 BBC等媒体上露面。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 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二、凯恩斯的主要著作
凯恩斯著有十余本书和大量文章。 1、 《印度的货币和财政》(1913) 2、《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 3、《概率论》(1921) 4、《货币改革论》(1923) 5、《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6) 6、《货币论》(1930) 7、《通向经济繁荣之路》(1933) 8、《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六、本轮金融危机下各国的救市行动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
• 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 –(1)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 移。反之亦反是。 –(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政府政策
1.财政政策
P
2.货币政策
P0
AD0
AD1 Y
0
Y0
Y1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五章 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
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 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动市场同时均衡的
模型
P
–AD曲线已经表明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均衡。
–AS曲线则表明劳动
P0
市场的均衡。
• 二、均衡的变动
– ——AD、AS受各种 因素影响而移动
O Y0
AS
AD Y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 AS
P0
P1 AD2
AD1
Y1 YF
Y
凯恩斯情形
古典情形
• 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 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y=f( p )
AD曲线的几何推导r M k Y
hP h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AD-AS模型
n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n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
P
AS
l 如果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动
市场永远处于均衡。
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分 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平。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3.潜在(充分)就业量
n 潜在(充分)就业量:现有激励机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 都参加生产的就业量。
n 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 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 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 的产量。
p N 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p 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都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 影响很有限。
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ly=f(N,K)
y
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 y0 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随就业量增加,总产 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p 价格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
W/P1。
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 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 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
价格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 W/P2。
u 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 资太高,只能雇佣N2。
u 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 不均衡。
W/P
W/P2 W/P0 W/P1
NS
ND
N2 N0 N1
N
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n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n 刚性假设:货币工资和物 价不能调整。
P
AS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 P1 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

2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2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经济学说史——8第六章 凯恩斯经济学

经济学说史——8第六章 凯恩斯经济学


“扩张性”货币政策 *加强货币管理,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大 投资。 *废除金本位,国家控制中央银行系统,进 而控制货币发行量。 *通过利率,间接作用,力度小。 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贸易顺差”的对外经济政策 作用: 1、可以促进对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利于就 业和克服经济危机; 2、货币、金银流入,增加国内货币数量,可降低 国内利率,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 限制: 1、国内利率下降 总需求扩大 工资上涨 国内成本上涨 影响国际贸易差额:失败 2、国内利率下降至低于别国利率水平 刺激对 外贷款,超过顺差 金银货币外流:失败 结论:不可过分依赖:他国损,国际竞争,贸易 限制:共同损失。
代表作:






《繁荣与萧条的周期》,1921) 《经济周期理论》(1927) 《充分复苏还是停滞?》(1938) 《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 《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1947)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 《经济周期与国民收入》(1951) 《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 《美国经济》(1957) 《60年代的经济问题》(1960)等。
小插曲:

波兰经济学家M.卡莱茨基(1899~1970) 在30年代初期就独立地提出了与凯恩斯 《通论》主要论点基本相同的有效需求理 论。他的理论体系用英文在西方发表后, 得到罗宾逊夫人的推崇,认为他的有效需 求理论在有些方面比凯恩斯的更为坚实。
学术上:
“二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

*都是从生产者(即雇主)的角度确定,继承了马 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扩大生产,增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缩小生产,减 雇工人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雇主利润最大, 生产和就业达到均衡状态,总需求为“有 效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数学意义
d大→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 →IS曲线越平缓
经济学意义
d大→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敏感 →Y的变动幅度大
• D的值变小,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大,曲线
变陡峭
r
r1
I I
r2 I1
IS1 IS
Y
I=S
S
S
2.C´的变化
数学意义
C´大→ C´(1- t´ )大 →1- C´ (1 -t)小
→斜率绝 对值小 →IS曲线平缓
m'2 m2
0
Y2
Y1
Y
m'1
m1
m1=kY
m1
三、 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利率上升→ m2会减少 →在L=M的前提条
件下 →m1增加→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利率下降→ m2会增加→在L=M的

前提条件下→m1减少→意味着国民收入 减少
所以,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同方向变化
• 四、 LM曲线函数
r1
E1
I
I I2
I1
r2 0 Y1
E2 Y2 IS
Y
S1
S2
S=I
S
S
三、 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因为: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
加→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

少→国民收入减少

所以,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成反方向变
化。
• 四、 IS曲线函数
• 1、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函数
五、 IS曲线分析
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 IS曲线的斜率分析
(一)产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分析
在IS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表示I=S,因为IS曲线 本身就是在I=S的前提条件下作出来的;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Macroeconomics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22
三、 总供给模型
长期地看, 长期地看,总供给与潜在产出水平密切 短期地看,在生产能力一定时, 相关 ;短期地看,在生产能力一定时,总 供给也要受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供给也要受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0
0 1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N
N
N
20
4、劳动市场均衡 、
W/P
W 2 (P) W 0 (P)
NS = NS E
()
W P
Nd = Nd 0
Macroeconomics
()
W P
21
N1
N0
N2
N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0 P
Y0
Y1
Y
E0 P0
E1
AD0 0
Macroeconomics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AD1 Y
13
Y0
Y1
r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 需求曲线的影响: 除价格因素外, 除价格因素外,扩张 性货 币政策导致AD线向 币政策导致 线向 右移动, 右移动, 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 导致 AD线向左移动。 线向左移动。 线向左移动
古典派认为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弹性的,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弹性的,市场能 够很快出清 当出现非均衡时, 当出现非均衡时,市场经济能够迅 速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均衡 状态 总供给总处于潜在产出水平,AS因 总供给总处于潜在产出水平,AS因 而是一条垂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C a I 0 G0 cT0 ) 1 c
• 与简单凯恩斯模型相比:
• 乘数没有变化 • 自发性支出发生了变化,多出了G0与T0 • G0与T0对自发性支出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由他们之 前的符号看出。他们对Y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 税收占自发性支出的项目不是T0而是cT0(为什么?)
C=Ca+c(Y-T0)
Ca-cT0+I0
Ca-cT0 Y1 Y*
0
Y0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决定
• 进出口需求的决定
• 出口需求决定、外国居民收入水平、本国产品相对价格、本国
一般价格水平、汇率、出口退税、补贴政策等
• 进口需求决定因素
• 本国居民收入水平、进口品与本国产品比价、汇率及进口管制政 策等
• 边际进口倾向(MPI)与平均进口倾向(API) • MPI为增加一单位所得(本国)所增加的进口数额。 API为平均每单位所的中用于进口产品的比例。
Net Exports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 额
-5000.0
•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所得决定
Y C I G X M Y C S T C C a c(Y T ) I I0 G G0 T T0 X X0 M Ma mY Y C I G X M C a c(Y T0 ) I 0 G0 X 0 ( M a m Y) S T M I G X 1 Y* (C a M a X 0 I 0 G0 cT0 ) 1 c m
均衡所得决定
• 为简化分析,我们将政府财产与转移所得、补 贴以及转移性支出等合并到政府税收内,求得 一个税收净额,并由政府决定,不随意变动; 政府投资与家庭、企业投资向合并,仍为外生 变量。(G、T本来与Y相关)
Y C I G Y C S T C C a c (Y T ) I I0 G G0 T T0 Y C I G C a c (Y T0 ) I 0 G0 S T I G Y
凯恩斯模型的延伸
• 政府收支与均衡所得
•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两方面对宏观经济活动都产生影响, 下面先对政府收支做简单说明,再探讨引入政府部门 以后,均衡所得的决定方式以及政府收支对均衡所得 的影响。 • 政府活动于国民所得决定相关者,最主要的有两项: • 政府的消费支出(除此之外,还有政府投资、对企业 的补贴以及转移性支付等也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 政府的税收(除了直接税与间接税外,还有政府财产 与企业所得以及其他转移收入)
•T0对自发性消费支出的增加产生反作用,并且, 为 cT0 ,政府税收净额T0对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通过可 支配所得的变动产生的,对自发性消费支出的作用 为cT0 ,其余的(1-c)T0被民间减少储蓄的方式吸收。
C+I+G=Ca+c(Y-T0)+I0+G0 E
C+I=Ca+c(Y-T0)+I0
Ca-cT0+I0+G0
– As with the investment function,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function can be graphically portrayed as a horizontal line.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 In gene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re less volatile易发生变动的 than investment (although episodic events系列事件 such as wa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can lead to large fluctuations).
Net Exports
• Because exports create domestic production, income, and employment for an economy, they must be added to aggregate expenditures. • However, when we purchase imports from a foreign country, no such production, income, or employment is created so that imports must be subtracted from aggregate expenditures.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
指 标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出口总额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总额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出口差额 1997 3251.6 1827.9 239.5 1588.4 1423.7 286.2 1137.5 404.2 1998 3239.5 1837.1 204.9 1632.2 1402.4 229.5 1172.9 434.7 1999 3606.3 1949.3 199.4 1749.9 1657.0 268.5 1388.5 292.3 2000 4742.9 2492.0 254.6 2237.4 2250.9 467.4 1783.5 241.1 2001 5097.6 2661.5 263.5 2398.0 2436.1 457.7 1978.4 225.4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 Account for almost 20 percent of total aggregate expenditures. • the Keynesian model assumes G to be autonomous so that G simply equals autonomous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G0.
Negative Net Exports
Canada France Germany Italy Japan
Positive Net Exports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180 -140 -100 -60 -20 -0 20 60 100
Billions of dolla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