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高三复习教学提纲

兰亭集序高三复习教学提纲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器 热闹
作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自然万物 用来…使的…游使…骋
穷尽
信可乐也。
实值 在得
第2自然段 一俯一仰之
句首语气词,间,转瞬间
之于 通“晤”
夫表示人将之发相议与论,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
有的人
不一样
内;或性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通“趋”趋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向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介依词靠,、
高一兴时的样 满足
兰亭集序高三复习
2、羲之其事பைடு நூலகம்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ch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 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 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 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 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 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之将对借至于助。及其所之既倦子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到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着 迹,犹去不能不以之兴怀,
到、指“向之…

注定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达尽!陈迹古”人句云:“死化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学问,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联系现代文写作,把写作学问融合其间3、升华全文中心,讲解对学习的认知【教学重点】1、从古文学习中体会写作方法2、体会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联系自身【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0~15分钟一、导入介绍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学问的精华,也是每个大作家写作方法的体现,更是对每个学习人的一场考试。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下王羲之给我们出的一份试题。

(1m左右)二、巩固基础带领大家把全段朗读一遍、重点字词解释的认知到位。

三、阅读理解【过渡】我们闯过了古人的基础题,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阅读题了。

下面我们看以下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结构和思想上全面阅读找出答案。

整体感知其次自然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终归结于毁灭(死亡)。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妙的时间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妙时间,即留恋于生之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妙的生活,多让人伤心,至此,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在本段中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讲解提示:(论述观点、与上下文联系)四、写作融入【过渡】这种论述的方式只能在古文中实现吗?展现作文分解其中几句找到相像的语句同时灌输修辞方法结构、中心思想、美丽语句(修辞方法)缺一不行五、人生题可联系时政加上中心两个思想+学习方法益民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熟悉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肤浅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知识,掌握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导入: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及《兰亭集序》的成书背景。

1.2.2 课文讲解:分析《兰亭集序》的文辞特点、结构布局及艺术风格。

1.2.3 拓展延伸:讨论《兰亭集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辞含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2.2 教学难点:熟练朗读并背诵《兰亭集序》,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王羲之及《兰亭集序》的背景知识。

3.2 课堂讲解: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仿写练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终结性评价: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古建筑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加深对《兰亭集序》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效果。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学相长。

6.3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兰亭集序》的艺术魅力。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案例7.1 教学案例一:通过讲解《兰亭集序》中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课文《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

课文《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

课文《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兰亭集会的盛况,体会古人对友情、人生的感慨。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2.1.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2.2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3.1.1 教师准备课文全文及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人物介绍、书法作品等。

3.1.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3.2 课堂导入3.2.1 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和书法成就。

3.2.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提问解答。

3.3 课文朗读与解析3.3.1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

3.3.2 教师逐段解析课文,讲解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3.3.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4 书法艺术欣赏3.4.1 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3.4.2 学生分析并评价作品的风格特点,讨论书法艺术的价值。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3.5.2 学生复述教学内容,提问解答。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课文《兰亭集序》。

4.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小论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5.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问题。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历史背景。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兰亭集序》。

3. 理解并掌握《兰亭集序》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特色。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兰亭集序》(王羲之)2.2 教学重点1. 掌握《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3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深奥思想和艺术表达。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简介王羲之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重要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兰亭集序》。

2. 鼓励学生背诵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3.3 文本分析1. 分析《兰亭集序》的结构和主题。

2. 解读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3.4 讨论与思考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讨论表现。

4.2 作业完成情况1.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词汇练习、句子翻译等。

2. 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和进步情况。

4.3 课堂测试1. 进行一次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进步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文本和相关注释解释。

5.2 参考资料1. 王羲之的生平介绍。

2. 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文章。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词句含义。

兰亭集序翻译对照教学提纲

兰亭集序翻译对照教学提纲

由,若合一契, 由,与我所感叹的好像(hǎo

未尝(wèicháng) xiànɡ)符契一样投合,没有不
不临文嗟悼,不 对着文章而嗟叹悲伤,心里又
能喻之于怀。固 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
知一死生为虚诞, 就认为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 今之视昔。
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平等 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天, 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
叙(chànɡ xù)幽情。 以畅快(chàngkuài)地抒发
❖ 是惠之大日风,也和俯,畅察天,品朗仰类气观之清 宇盛, 宙,幽这舒雅一畅情天,怀,抬。天 头气(t晴ái朗t,óu和)仰风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望宇宙天空的广大无边,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低首俯视万物品类兴盛繁
也。
茂,用来放眼纵观,驰骋
胸怀,足以尽享视与听的
乐事,实在是快乐啊!
第三页,共7页。
第三段
❖ 夫人之相与
人们彼此相处,转瞬间就度过一
(xiāngyǔ),俯仰 生。有时倾吐志趣抱负,在家里
一世。或取诸怀 跟朋友促膝交谈;有时借助外物
抱,悟言一室之 寄托情怀,不受约束地放纵生活
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
(shēnghuó)。尽管人们的取舍千 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躁动的差 异,但当他们对接触的事物感到 高兴,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快
林修竹;又有清流 的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
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liú shānɡ)曲水,列坐 其次。
水激流,在亭子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来作为流动酒杯的弯曲 水道,大家依次排列,坐在曲 水的旁边。
第二页,共7页。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教学提纲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教学提纲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单县一中高三语文课时导学案课题:必修五《兰亭集序》王羲之你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

砚纸是你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

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

国人由此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由此知道了什么是博大。

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强风潇洒地舞蹈。

名句集萃(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6)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9)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庄子·德充符》)(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目标导航(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技能目标: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法。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表达的生死观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悠远的文思,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知人论世〗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一、走进作者: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

著有《王右军集》。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 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以及其在中国书法和历史上的地位。

2.2 课文解读逐段解析《兰亭集序》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主旨和思想。

2.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如语言表达、形象描绘和修辞手法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引出《兰亭集序》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出自己的疑问。

3.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速度,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兰亭集序》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王羲之书法作品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风格。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对比学习其他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如《滕王阁序》、《祭十二郎文》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1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二、课堂教学效果: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步朗读学习《兰亭集序》。

首先大家先听我范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断句错误。

(听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听完我的示范朗读,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huìjī)读成(kuàijī)。

是怎么回事?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我读的是(kuàijī),会稽作地名时读(kuàijī)。

还有疑问吗?请举手?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中“夫”的读音,我没听清楚,您能告诉我吗?生3:念fú,夫是引起下文的助词,只能念fú。

师:对,很正确,那么这一句该怎么断句呢?生4:应该读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对,谁还对本文其它语句断句有疑问的?生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该怎么断句?生6:应这样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教学提纲

《兰亭集序》公开课-(1)解析教学提纲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2020/6/12
13
四.课文解读
• 学生朗读课文,提出疑问并划出表明作者 感情变化的句子,抓住主要词语。
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是哪几句?
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齐读)
2020/6/12
14
乐痛 悲
(一)作者为何而说“信可乐也”?
☆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修禊事
时节难得 良辰
聚地清雅
欢欣之事 美景
乐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名士相聚 圣地
环境优美 心旷神怡
贤人
☆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诗酒相聚 赏心
11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虽取舍万殊 • 虽世殊事异
连词,虽然 连词,虽然 连,穷尽
一觞一咏
名作动,喝
映带左右
名作动,环绕
▲向之所欣 /及其所之既倦 音节衬词 动词,往,到达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死生亦大也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形作名,贤士;年少的人,年长
• 流觞曲水
• 古人的一种 游艺项目, 众人坐在环 曲的溪水边, 把酒杯放在 水面上任其 漂动,停于 某人处,即 取而饮之, 或吟咏诗赋 来代替。
2020/6/12
8
三、落实基础☆读准字音☆
• 会 稽(kuài jī ) 癸 丑 ( guǐ) • 修 禊 (xì) 清流激湍 ( tuān) • 流 觞 (shāng ) 游目骋怀( chěng)

士大夫的内心充满对时光易逝和生命飘忽的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教学提纲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教学提纲

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范文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范文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2. 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字和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

2. 对《兰亭集序》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对书法的贡献。

2. 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3.3 讲解与分析:1. 对《兰亭集序》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

2. 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4 朗读与背诵:1. 让学生朗读《兰亭集序》,感受文本的韵律和美感。

2. 鼓励学生背诵《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提高记忆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讲解和分析中的理解程度。

4.2 默写与背诵:1. 检测学生对《兰亭集序》的默写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背诵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阅读:1. 推荐学生阅读王羲之的其他作品,如《黄庭经》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5.2 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古代文化遗址,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体验。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兰亭集序的课教案

兰亭集序的课教案

兰亭集序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以及其历史背景。

2. 能够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3.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及书法艺术。

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共324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兰亭集序》,感受王羲之的书法韵味。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2.3 课文解析分析《兰亭集序》的文意,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重点解析王羲之在文中表达的书法艺术观点,如“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意在笔先”等。

2.4 书法欣赏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及其局部放大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王羲之的字体特点,如字形、笔画、结构等。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体会其“飘逸、娟秀、严谨”的风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了解文意,熟悉字体。

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

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探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观点及其在《兰亭集序》中的体现。

3.4 书法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尝试书写《兰亭集序》中的经典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文意的理解,提问关于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问题。

4.2 书法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书写的《兰亭集序》句子,评价其书法水平。

2024年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2024年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掌握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2.1 《兰亭集序》的文本内容解读,理解王羲之的思想感情。

2.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3.1 《兰亭集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3.2 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4.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5.1 兰亭集序的背景介绍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王羲之的生活经历,以及《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5.2 兰亭集序的文本解读详细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意,重点分析王羲之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5.3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分析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讲解其书法艺术特点,如行书、楷书等。

5.4 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展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如《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5.5 书法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实践,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激发学习兴趣。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了解文本内容,标记生僻字词。

6.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6.4 课堂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分析王羲之的思想感情,讲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备课资料)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教案

高中语文 19兰亭集序(备课资料)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教案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1.“兰亭”小考课文对“兰亭”的注释为:兰亭,兰渚之亭,在现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

然而到过绍兴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地处平原地带,虽然“茂林修竹”随历史变迁而废,但“崇山峻岭”是根本没有的,也就是说这“兰亭”绝非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那么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到底在何处呢?据《水经·浙江水注》记载:“(鉴)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里上,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之。

”说明兰亭在天柱山附近的鉴湖湖口。

晋以后“兰亭”又有几次搬迁,顾野王《舆地志》中有:“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所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

”兰渚是鉴湖中的一个小岛,则说明“兰亭”在晋以后又迁到湖中了。

绍兴市西南20余里的“兰亭”又是怎么来的呢?北宋华镇《兰亭记》说:“山阴天章寺即逸少(王羲之字)修禊之地,有鹅池,墨池,引溪流相注”,这是北宋以后以天章寺为兰亭胜地的最早记录。

据嘉庆《山阴县志》所记,有御书《兰亭集序》,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

康熙帝亲书“兰亭”二字,此即为现在所见兰亭。

古今之兰亭不同地点的原因是与王羲之的书艺分不开的,爱屋及乌,凡是与“兰亭”、诗序相关的地名也就随之光大了。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11 作者:张广银)2.魏晋人的自然观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品格。

东晋士人对于自然的观赏是明显带有哲学意识的,他们自觉地脱身于名利场外,发现、理解和尊重自然美,从中汲取了生命的能量和活力。

《兰亭集》中收录了王羲之《兰亭诗》二首,其一云:“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景物并非客观的、写实的景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设想: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

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要认真引导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

他的《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

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

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二、作者简介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

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世家大族(王谢之家,祖王正,父王旷,曾任淮南太守,善谋略,亦是书家),但性情耿直,严守操节。

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

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饮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文体“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三、放录音、正音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癸(guǐ)丑修禊(xì )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多音字:会稽(kuài 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四、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归纳整理文言字词和文化知识。

(一)文化知识:1、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

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2、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

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

(《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

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

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又是一个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二)积累文言词语1、通假字例句通假字通(本字)意义趣舍万殊趣取选取。

2、词类活用:例句活用词类型解释群贤毕至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少长咸集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流觞曲水流、曲使动使……流、弯曲。

所以游目骋怀游使动使……放纵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副词动用穷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意动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以……为相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流觞曲水:也称为“曲水流觞”,春禊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引溪水进入弯曲的水渠,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

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

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

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曲:使动,使(水)弯曲。

(引导学生注意:“滥觞”一词意思,不可望文生义。

)3、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茂林修竹修长修理、修饰列坐其次次旁边,水边常用义为质量差向之所欣向过去、从前常用义为方向亦有感于斯文斯文这些文章文雅,也指文化或文人4、区别多义词:多义词例句解释俯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表示抬头与低头的动作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旧迹。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表凭借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表原因之所之既倦往、到达、往到感慨系之矣代词、它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定语前置的标志词后之视今取消句子独立性形骸之外的助词(仰观,俯察:古人观照自然、人生的两种方式。

)①修(例句出处释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②期(例句出处释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吕氏春秋》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ī)满、周,一周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至、及③致(例句出处释义)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送、送达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表示、表达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专心致志成语极、尽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④临(例句出处释义)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面对、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阅读居高临下成语从高处往低处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将要⑤次(例句出处释义)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等次陈胜吴广皆次而行《陈涉世家》按次序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在排列上次一等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临时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陈涉世家》行军途中的驻地列座其次《兰亭集序》旁边5、句式(略)6、成语: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约束。

放浪:放纵无拘束。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俯仰之间:一俯(低头)一仰(抬头)之间,表示时间很短。

(三)引句出处:1、老之将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2、齐彭殇:把长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庄子·齐物论》)五、诵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要求做到“信、达、雅”)。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引(清流、激湍)作为流送酒杯的环曲水流,(大家)依次坐在曲水的旁边(拿着流到身边的酒杯饮酒),虽然没有吹拉弹唱的热闹场面,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尽情地抒发内心的情思了。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抬起头来看到宇宙的广大,低下头看到万物的繁多,借此来放开眼界,舒畅胸怀,尽情享受耳听和眼观的乐趣,真是快活啊。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六、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练习一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学生齐读全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即说明了作诗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可见《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这样,结尾回到兰亭宴集收笔,行文舒卷自如,辞气畅达。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2、理清文章的思路,试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明确:(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

三、分析、鉴赏课文:(一)分析鉴赏第一节:1、第一节作者乐从何来?——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乐也。

⑴、良辰:暮春之初。

⑵、美景:兰亭地处“会稽山阴”,即当时的会稽郡山阴县距离城西二十余里有个名兰渚的胜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

其山如何?“崇”与“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

再看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宇清朗,和风吹拂:在这里没有“草长莺飞”春意闹,也没有“姹紫红开遍”的艳丽,只有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物我同化,是非顿消,心境澄明。

信可乐也。

⑶、乐事:“修禊事也”。

当地风俗:这一天人们无论贵贱老幼,都要到河畔、溪边,用凉水洗脸,意即涤除尘垢,以驱除不祥,祈求安福。

当时王羲之正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他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十岁的献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杜枚诗云“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这里“群贤”不是浮泛奉承之辞,他们热爱自然,轻忽世俗得失人为礼仪,有高远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诸子与己意气相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