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反应热与焓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2、知道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并能根据测定数据计算反应热。

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建构模型,并解释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为H2的键能,它表示断开1mol H2需要吸收的
能量为436KJ。

同理,Cl2的键能为243KJ/mol,
HCl的键能为431KJ/mol。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键
能来计算反应热。

【总结归纳】等压条件下:反应热=焓变
宏观上: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微观上: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反应
热来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
量,并以中和热为例进行了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产生反
应热的原因。

【板书设计】
反应热与焓变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
1、体系与环境
2、反应热的概念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4、中和热的概念
二、反应热与焓变
1、概念理解:内能、焓、焓变
2、焓变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
放热反应,ΔH<0,焓值减小;吸热反应,ΔH>0,焓值增大宏观上: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微观上: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节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教案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节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教案第一册

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结合具体实例发展学生基于内能及内能变化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2。

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认识体系与环境(以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2.反应热(1)含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2)测定方法:利用量热计直接测定。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测量数据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

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

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t2)的测量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并记录为t2。

③重复实验操作,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④实验数据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 1 g·cm-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

18 J/(g·℃)。

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0.418(t2-t1)kJ,中和热为-错误!kJ·mol-1。

(1)装置中的玻璃搅拌器能否用金属(不与酸、碱反应)质搅拌器代替?为什么?[提示]不能。

原因是金属质搅拌器易导热,造成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2)实验中为何使用0。

55 mol·L-1 NaOH溶液与0。

50 mol·L -1盐酸反应,而不是选用0。

50 mol·L-1 NaOH溶液?[提示]碱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焓变的正负判断规则和计算过程;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焓变的概念和正负判断规则。

三、教学难点焓变的计算方法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引入焓变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一下他们对焓变的认识,并给出一些简单的例子。

2.理论讲解(15分钟)-给出焓的定义:焓是系统对外界做的非体积功,记为ΔH;-介绍焓变的概念: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焓的变化,记为ΔH;-介绍焓变正负的判断规则:-反应物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断裂为吸热过程,焓变为正值;-反应物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为放热过程,焓变为负值;-反应物生成物中,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气体生成液体为放热过程,焓变为负值。

3.计算方法(10分钟)-介绍焓变的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按摩尔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变值,再根据各物质的量比计算焓变值;-通过示例演示焓变的计算过程。

4.实验设计(20分钟)-提供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任务:测定溶解固体NaOH过程中的焓变;-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器材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及计算焓变的过程;-学生逐一汇报实验设计并进行讨论,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5.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换数据,对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

6.数据处理和分析(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焓变,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生将结果进行汇报和讨论,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7.总结(5分钟)-学生总结焓变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设计的过程;-学生提出自己对焓变的问题和疑惑。

五、教学工具和材料教辅资料、实验室器材、NaOH固体、量热器(热量计)、容量瓶、电子天平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意性;3.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逻辑性;4.学生对焓变的应用和扩展的能力。

教学设计11:1.1.1 焓变 反应热

教学设计11:1.1.1 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为“一”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

5.Δ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Δ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Δ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Δ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

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的焓变》参考教案

《化学反应的焓变》参考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本节教材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基础上,对反应热进一步深化认识,引入含的定义,再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焓变,最后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中涉及物质变化及焓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了解焓的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的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的科学美。

(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

【教学分析】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放在对焓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重点、难点】1.知识上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焓、焓变的含义;焓变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难点:焓的概念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方法上的重点、难点学习焓以及焓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层剖析、形成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引申法,问答法,阅读法,讲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知识学习【投影】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H):是与体系的内能、压强、体积有关的一个物理量2.焓变(△H):△H=H生成物-H反应物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不做非体积功(即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即:Qp= △H∵ Qp>0为吸热反应,Qp<0为放热反应∴当ΔH>0时,为吸热反应。

当ΔH<0时,为放热反应。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教材P5页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相关知识,归纳出化学反应的焓变相关内容及化学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及判断方法温习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交流讨论【投影,设问】下列方程式属于热化学方程式:1、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结合必修二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教学设计1:1.1.1焓变 反应热

教学设计1:1.1.1焓变 反应热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中的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1课时(共2课时)。

在初中学习过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以及高一必修2课程学习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中的反应热和焓变,对化学键与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的扩展和提高。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一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

(2).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会运用化学反应的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设计试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2)能够通过对比较形象的实物来描述微观变化过中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的能量的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更加现象的对微观变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我们生活在五彩的世界中的绝大多数能量主要来自化学变化,从而能够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保护环境的重要认识。

(2)通过比较形象的实物试验演示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片联系和存在的。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交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三.重难点及设计思路重点: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难点:会运用化学反应的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设计思路:在新课程理念中,从过去学习证明科学知识和分析科学问题活动转变向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实验,观察等多种途径获得科学知识,从而能够从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和方案进行试验,获得依据或证据,处理数据得到科学知识。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

反应热焓变的教学设计引言:热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反应热焓变则是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理解和掌握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反应热焓变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实验测量反应热焓变的基本步骤。

3. 了解反应热焓变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需要的器材和试剂:电子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热量计、蒸馏水、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2. 实验操作流程的设计。

3. 教师准备好实验操作的演示和解释。

4. 学生准备带上实验所需的物品,并阅读实验操作流程及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出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实验部分:a.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实验测定反应热焓变的实验。

b. 实验流程:将所需浓度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通过计量筒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将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将两个烧杯的溶液迅速倒入20 mL 热量计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热量计的温度变化。

c. 实验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计算反应热焓变。

3. 实验结果讨论:a.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结果比较和讨论,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加深对反应热焓变的理解。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影响反应热焓变的因素。

4. 理论讲解:a. 教师简要讲解反应热焓变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b.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与教师共同探讨反应热焓变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5. 学生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a.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b.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2:1.1.1焓变 反应热

教学设计2:1.1.1焓变 反应热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能量来进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辩证分析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教学思路:采用逐层递进的思路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新意
复习高中(人教)化学必修二的相关知识:物质不同能量是否相同?回答问题
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能把学生
的认知情绪激发起来。

总结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质能方程学生听,并进行熟
悉物质的能量比
较(学生热烈地讨
论着自己熟悉的
物质和可能具有
的能量大小关系,
能自己得出能量
高低与物质稳定
性的粗浅关系)
用爱因斯坦引入物质所具有的
能量,会让学生有一种接近伟
大人物的情绪,这样会让课堂
活起来。

并能增加学生的知识
面,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气
氛。

课后反思:
关于化学热力学的问题是高中学生的认知上的一个难点,我想我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能简化学学生的认识难度,通过课堂和课后学生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3.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焓变的概念,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讨论能量变化实质。

教学模式:自学探究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1.叫反应热。

2.定义:称为反应的焓变。

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3.称为放热反应。

称为吸热反应。

4.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5.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二、总结1.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

3.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当△H<0 时,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当△H>0 时,为吸热反应。

4.(宏观解释)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释放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1)前者大于后者为吸热反应。

(2)前者小于后者为放热反应。

5.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三、自学探究1.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点有哪些?3.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1.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四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高中化学四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反应热的定义、表示方法、反应热符号的规定。

2.中和反应热的测量方法和过程,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顾思考,回答(找学生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掌握学情.【过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正如质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固有的性质一样,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

科学家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教师】请学生们先看书P5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内容。

我们来讨论焓变及其与反应热的关系.【学生】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成自学的习惯【板书】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

焓的定义:2.焓变的定义:表示方法:符号规定: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讨论归纳】1.焓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2.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由于大气压通常变化很小,可以看做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焓变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焓变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焓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认识和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然后从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角度和键能角度解释了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重点介绍了体现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热化学方程式,这也是热化学最核心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例如:《必修2》中计算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为了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而《化学反应原理》中键能与焓变的计算还需正确的体现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而且这个化合反应的例子竟然是个吸热反应。

本节内容是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其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或放热)是讨论温度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平衡体系的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本单元涉及的盖斯定律、标准燃烧热和热值的学习也为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热化学方程式提供了保障。

二、学情分析在高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掌握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类型,定性的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初步学习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经过一年的共同学习,师生间了解、融洽,有较好的沟通交流基础;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逻辑思维还不成熟,部分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信心不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与键能的关系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与研讨”的互动,加强获取、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2.通过“问题解决”的体验,体会正确应用新知识的细节和技巧;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学案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

3.模型认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一、焓变 反应热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或外界。

2.内能与焓 (1)内能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组成的影响。

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过程中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和对内(或对外)所做的功的形式表现出来。

(2)焓: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H ”表示。

3.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获得新物质能量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是吸收或释放的热,能量的转换以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为基础,遵循能量守恒定律4.焓变和反应热的概念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称反应热。

(2)焓变(3)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该反应的焓变。

5.焓变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用图示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2)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为依据)(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焓是相同的()(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该反应的焓变()(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与热能间的相互转化()(4)化学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内能有关,和反应条件无关()(5)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ΔH>0()(6)放热反应的ΔH<0;而吸热反应的ΔH>0()(7)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或点燃()(8)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可以发生()答案(1)×(2)×(3)×(4)√(5)×(6)√(7)×(8)×1.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b所示:某些常见的热效应:①浓硫酸溶于水;②CaO溶于水;③水高温分解;④硝酸铵溶于水;⑤NaOH溶于水。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2 化学反应的焓变本节内容是在认识反应热和内能含义后,针对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反应条件(等温、等压),介绍等压反应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化学热力学定量处理反应热效应的一些生要思想和方法。

出于定量描述一个反应的反应热的需要,本节介绍了热力学规定的描述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定量认识等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焓变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原因,能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表征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等压反应焓变与反应热的认识,进一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焓变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意义以及正确书写的方法。

课件、学案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知识回顾】思考回顾上节内容,完成学案“课前复习”内容【讲述】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由于大气压强通常变化很小,此时反应体系的压强可以近似看做不变。

在反应前后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称为等压反应。

【质疑】在等压反应中,可能伴随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有体积功存在,因此反应热不一定等于反应体系内能的变化。

如何描述等压反应的反应热呢?【引入】科学家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用焓的变化来描述等压反应的反应热。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6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等压反应,如何描述等压反应的反应热?(2)什么是焓?什么是焓变?焓变和反应热的关系?【板书】2.化学反应的焓变【问题探究】什么是焓?其符号和单位是什么?焓与内能的关系是什么?影响焓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焓变?学生回答:......【投影总结】焓: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符号为H定义:H=U+pV单位:J或KJ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数量、聚集状态、体系温度、体系压强焓变:反应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之差,符号△H△H=H(反应产物)-H(反应物)【问题探究】焓变和反应热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在等压反应中,如果反应中物质物质的能量变化没有与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焓的变化。

高中化学焓变的计算教案

高中化学焓变的计算教案

高中化学焓变的计算教案
授课内容:焓变的计算
一、知识概述
1. 焓变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通常用ΔH表示。

2. 焓变的计算:焓变可以通过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值差来计算,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等于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3. 焓变的计算公式:ΔH = H(产物) - H(反应物)。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焓变的概念。

2. 掌握焓变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焓变。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个化学反应,并询问学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如何计量和表达的。

2. 讲解:介绍焓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焓变的概念及其在热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焓变,并进行示范计算。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几道简单的计算题目,巩固焓变计算方法。

5. 总结:总结焓变的计算方法,重点强调在热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意义。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焓变的计算方法。

2. 设计一些简单的案例题考查学生对焓变的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实践,深入理解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焓变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焓变计算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探讨不同物质的热化学反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燃烧、溶解等过程中的焓变变化。

教学设计13:1.1.1 焓变 反应热

教学设计13:1.1.1 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2)热化学方程式一.教材分析: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学情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回顾∆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学生回答)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对比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并填写表格。

H2(g)+1/2 O2(g)== H2O(I)∆H = -285.8 kJ/ molH2+1/2 O2点燃H2O学生回答: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2.热化学方程式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化学方程式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焓变本节教材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基础上,对反应热进一步深化认识,引入含的定义,再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焓变,最后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中涉及物质变化及焓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了解焓的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的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的科学美。

(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

二、教学分析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放在对焓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三、重点、难点1.知识上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焓、焓变的含义;焓变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难点:焓的概念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方法上的重点、难点学习焓以及焓变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层剖析、形成概念。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引申法,问答法,阅读法,讲练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课题】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热: 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表示符号:通常用符号Q表示,当Q>0时表示反应放热,当Q<0时,表示反应吸热。

【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中和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测定原理 (测量计算 )药品: 50ml 0.50mol∕L的 HCl + 50ml 0.50mol∕L的 NaOH方法: 通过先测量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然后计算酸碱反应的中和热.H + (aq) + OH_ (aq) = H2O0.025mol 0.025mol 0.025mol 测定值△H1思考: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

Q =m c Δt ①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 需要查阅,Δt 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问题讨论] 为什么不直接用100ml 10mol∕L的 HCl + 100ml 10mol∕L的 NaOH或1000ml 1.0mol∕L的 HCl + 1000ml 1.0mol∕L的 NaOH直接得到1moL的H2O,从而直接测得中和热呢?答: 10mol∕L的 HCl 浓度太大. 1000ml 1.0mol∕L的体积太大,既浪费,而且体积太大热耗大.使测量值偏小.简易测定方法: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若使盐酸过量,亦可。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过渡]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的固有性质,科学家们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这一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物理量。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1)含义: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称为焓。

(2)符号:H【质疑】焓是一个定值吗?它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吗?(学生分析举例,如100°C 的水和100%的水蒸气,多媒体显示水发生状态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阐述】对于一定量的纯物质,在一定的状态(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它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但是,由于目前人们无法求得物质内部所具有能量的绝对数值,因此焓的绝对数值也无从确定,只能判断其相对值。

2.焓变(1)定义: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表达式:△H==(反应产物)一H(反应物)【交流研讨】用一个数学式可以将Q P (等压下的反应热)与△H的关系表示为:Q P=△H。

Q与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我们已经在上节课中详细讨论过,那么,H与反应吸热、放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看多媒体投影,交流讨论,回答。

)(4)△H与反应吸热、放热的关系:若△H>0即反应产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则Q>0反应是吸收能量的,为吸热反应。

若△H<O即反应产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则Q<0反应是释放能量的,为放热反应。

【质疑】在《化学2(必修)》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前后总伴随着能量的改变,,我们可以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这个过程的物质变化,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既.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表示出来,又把这一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表示出来呢?【讲述】在热化学中,常用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

3.热化学方程式.【思考】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探讨】在298 K时,1 mol H2(g)和1/2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0(1)放热285.8 kJ,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 △H(298 K)=-285.8 kJ / mol这种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观察·思考】观察热化学方程式,比较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在我们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四位同学一组。

) 【投影或板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般用英文字母g、l、S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来表示。

②在△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因为同一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时其焓变是不同的。

③标明△H的“+”与“一”:“+”表示为吸热反应,“~”表示为放热反应。

④△H的单位是J·mol_1或kJ·mol_1。

其中,mol叫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相同。

可用分数作为各物质的系数。

⑤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 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交流·研讨】已知在298 K时,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 mol NH。

(g)放热46.11 kJ,将下列化学方程式写成热化学方程式(学生看书来进行练习,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三、反应焓变的计算[小组讨论]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1)C(s)+1/2O2(g)==CO(g) ΔH1=?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学生回答:① + ② = ③则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 =ΔH3- 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应用了什么规律?总结: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ΔH=ΔH1+ΔH2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