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错误!力和重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沿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①物体的质量不会变;②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错误!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体积的变化.2.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错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1.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名称项目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大小0〈F f≤F fm F f=μF N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2。
动摩擦因数(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最新考纲
考向瞭望
1.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
1.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一直
因数
Ⅰ
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预计在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明年的高考中,弹力、摩擦力将仍
矢量和标量
Ⅰ
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2.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2.由于本章内容是高中物理的基
3.共点力平衡
Ⅱ
础,所以对本章的考查贯穿于高考
轻杆中的力:可能沿杆的方向,也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反
摩擦力
知识回顾
分类 定义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
上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受 上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 到另一个物体 阻碍 它相对 受到另一个物体 阻碍 它相
运动的力
对运动趋势的力
1.相互接触 2.相互挤压 3.接触面粗糙
3.弹力的大小 (1)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 kx 。 式中 k 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由弹簧本身的 因素 决定(即:材料、 匝数、粗细),x 为形变量,并非原长或总长。 (2)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 或 牛顿第二定律 来计算。
与 弹簧中的弹力:与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形 轻绳中的拉力:沿着 绳收缩 的方向 变 面与面接触的力:垂直于 接触面 指向受力物体 方 的 点与面接触的力:过接触点垂直于 接触面 而指向受力物体 向 方 球与面接触的力: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向 球与球接触的力:垂直于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相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例 2] 如下图所示是主动轮 P 通过 皮带带动从动轮 Q 的示意图,A 与 B、 C 与 D 分别是皮带上与轮缘上相互接触 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D ) A. B 点相对于 A 点运动趋势方向与 B 点运动方向相反 B. D 点相对于 C 点运动趋势方向与 C 点运动方向相反 C. D 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 D 点运动方向相同 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 是动力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互
作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用
大小 胡克定律 F=kx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方向 作用点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在接触点(接触力)
面 与面(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绳 沿绳背离受力物体(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 不一定沿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弹力 拉力 推力
压力 支持力
摩擦力
产生 大小 方向
共点力 共同作用在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针对共点力)
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F1|-|F2|≤F 合≤F1+F2 分解原则 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的分解方式,通常要根据实际效果分解
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有唯一解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 方向
G=mg 纬度越高 g 越大,地势越高 g 越小。通常 g=9.8N/kg 竖直向下,非垂直向下,不一定沿地球半径方向。
作用点 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开
关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相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分解类型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F2 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θ
F2<Fsinθ F2=Fsinθ Fsinθ<F2<F F2≥F
有无数解 无解
有唯一解 有两种解 有唯一解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静摩擦力 0<Ff<Ffm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金星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其后后粒子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双重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一般来讲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零碎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市场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构成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十多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半径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刺足,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多少,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斯维恰河余因子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联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显然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恰恰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若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万萨县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横向上加速下滑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四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回顾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软弱存在的,各种星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中子星的相互作用。
专题4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能发生渐变
五、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 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或相对 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 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大小
(1)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2)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N,其中的FN表示 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3.静摩擦力大小
(1)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 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 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m=μFN.
(2)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 况共同确定,可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其可 能的取值范围是:
4.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 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 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1)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x为弹 簧伸长后或被压缩之后的长度与弹簧原长之差,即弹簧的 形变量,k为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 定.
(2)几种典型物体模型的弹力特点如下表.
项目
轻绳
轻杆
弹簧 (如无特别 说明本书指的 均为:沿弹簧 轴向伸缩的)
形变情况 伸长忽略不计 认为长度不变 可伸长可缩短
施力与受 只能受拉力 能受拉或受压可 力情况 或施出拉力 施出拉力或压力
同杆
力的方向 始终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向
力的变化 可发生突变
同绳
答案:C
点评: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 不能说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四 种 相 互 作 用

四种相互作用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前言中写道:“我奉献这一作品,作为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中的全部责任似乎在于——从运动的现象去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然后从这些力去说明其他现象。
”牛顿本人正是实践这条思路的先驱,他在发表三大运动定律的同时,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以后的三百年来,物理学家们从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支配这些运动现象的力。
目前,物理学界公认,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在宏观世界里,能显示其作用的只有两种:引力和电磁力。
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
由于万有引力常量G很小,因此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在一般的物体之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常被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一个具有极大质量的天体,引力成为决定天体之间以及天体与物体之间的主要作用。
例如,地球对于它表面上的一般物体的引力,决定了物体的自由下落和抛体运动的规律。
引力对于天体、人造地球卫星或关闭动力后的航天器的运动起主宰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的,运动着的带电粒子之间,除了存在库仑静电力的作用外,还存在磁力(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是统一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库仑力联系起来,因此,电力、磁力统一为电磁力相互作用。
引力、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但是,电磁力与引力相比,要强得多。
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弹力、摩擦力、表面张力、附着力等)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短程力的相互作用范围是原子核尺度内。
强作用力只在10—15m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10—16m这两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察觉它们的存在。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互为,二者缺一不可。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③同时性④瞬时性⑤矢量性:(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行定(不在于方向例I,Φ)⑥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效果,好像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积累引起一些变化)⑦积累性:时间积累I=ΔP 空间积累W=ΔEK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描述单位图示示意图)测量:测力计单位:N注:同一题中选同一标度5. 力的分类:(注: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①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②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推力、浮力……③按作用方式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④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方法:整体、隔离)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超出就不存在了,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和弱相互作用(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严格的说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说明: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知识回顾1.形变:物体的发生变化。
一般分为形变、形变、形变等。
2.弹性:发生形变能恢复的物体具有的性质。
3.弹力:产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对与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通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支持面指向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的物体;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于两物体的接触面。
4.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 。
式中比例系数称为弹簧的。
5.滑动摩擦:两个相互的物体有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
滑动摩擦力: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物体滑动的作用力。
其大小跟正压力成,即f= 。
其中的比例常数称为。
6.静摩擦力:当物体具有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
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
7.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和。
8.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
9.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和。
10.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上,或者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力。
1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或者保持运动的状态。
1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所受的。
1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的。
1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同时,是同种的力。
二、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2.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接触力、被动力)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形变前的位置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kx,劲度系数k(N/m)3.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力、被动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动摩擦因数μ,F N指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其大小与接触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大.(2).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 m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求,f m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近似计算时,f m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物理学运动相互作用

物理学运动相互作用
物理学中,运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牛顿
的三大运动定律来描述。
第一定律指出,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
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则描述
了物体所受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
加速度,这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外力的作用而改变。
第三定
律规定了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即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
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运动相互作用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力、动量、能量和角动量等。
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可以是接触力、重力、
弹力等。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而
运动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动量的转移或改变。
能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度量,它可以由相互作用力做功而改变。
角动量则描述了物体的
旋转运动状态,它也会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
运动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当我们行走时,
我们施加力以推动地面,地面也会对我们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我
们产生加速度。
又如,乒乓球和球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球的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天体运动中,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围绕太阳运动。
总之,运动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运动状态改变的过程,涉及了力、动量、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
通过深入理解运动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和相互作用规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一、重力,根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转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力量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匀称分布、外形规章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匀称,由质量分布打算重心质量分部匀称,由外形打算重心7、四种根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外形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一样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肯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肯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讨论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挨次: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高中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四种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1.万有引力——主要表现在宇观尺度:宇宙、星系团、星系、恒星系,至少是太阳系这样的大质量空间。
2.电磁力——由于大范围物质净电荷总数几乎为零,所以静电力的表现并不显著,即使存在强磁场天体,也由于磁场的闭合特性,作用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只有微观尺度才显著。
3.强相互作用力——仅仅存在于原子核内部来粘结质子,外部无任何表现。
4.弱相互作用力——基本粒子之间一种特殊作用,由于比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强度都弱,故有此名,其作用范围比强相互作用还要小。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物质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物质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支配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它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按照目前的认识,它们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最早被人们认识的相互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用琥珀和毛皮摩擦,开始认识摩擦生电现象。
公元前3世纪我国《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磁石吸引铁的记载。
但真正对电磁规律作定量描述还是最近二三百年的事情。
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于1875年提出了描写电磁作用的基本运动方程式,后来称为麦克斯韦方程。
这是第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它把两类作用——电与磁——统一起来了,定量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变的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还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光本身是一定频段的电磁波。
1900年瑞利(Rayleigh)和金斯(Jeans)根据经典物理学推导出关于黑体辐射强度的所谓瑞利—金斯公式。
这公式在长波部分与实验符合很好,但在短波部分辐射强度不断增大,称为紫外困难。
这种紫外困难反映了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面对这一困难,普朗克勇敢地放弃了经典物理的能量均分原理,提出了电磁波的能量子假说,电磁波的能量只能不连续地、一份一份地被辐射或吸收。
1905年爱因斯坦从光电效应的分析中提出光量子理论,光不仅在能量组成上是不连续的,而且在结构上也是不连续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例1.如图所示,有五个力作用在同一点O,
表示这五个力的有向线段恰好为一个正六
边形的两个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
F1=30N,求这五个力的合力为多少?
F4
F5
O
F1
F2
F3
例2.已知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均为 30N,且方向互成1200的夹角,求合力的大 小为多少? 例3.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三边中点分别 为D、E、F,在三角形中任取一点O,如果
②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一 条直线上。 ③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在两个 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合力同时为零。 5.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对象的受力情况; ③分析对象的运动情况; ④应用平衡条件处理力: 三个力作用,用做图结合解三角形的方法求 解;三个以上的力作用,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多数情况求静摩擦力要根据力作用的效果求,可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列出方程求
解。禁防用f=μ N算静摩擦力。
③方向;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可用假设法判断: 假设物体间没有静摩擦力,物体间的相对 运动方向即为相对静止时的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 ④作用点: 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
例1.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弹簧S1 、S2 , 劲度系数均为K =4 × 102N/m,,悬挂的重物 的质量分别为m1= 2kg和m2= 4kg,若不计弹 簧质量 取g= 10m/s2,则平衡时弹簧S1 、S2 的伸长分别为( ) A .5cm、10cm 、 B. 10cm、5cm 、 C. 15cm、10cm 、 D.10cm、15cm 。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一般知识: (1)力的概念: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叫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使物体发 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专题2.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梳理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我们对力最基本的认识,围绕这一基本观点,本专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通过这些探究明确力的基本特性,并且能应用基本规律解决常见的力学问题.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石,也是每年高考的重点,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在本专题中,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关系进行具体的探究,指出它们间的定量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进行实际应用.一、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的条件: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只有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条件下才可以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重力大小:G=mg,在地面附近一般认为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均为一个恒定不变的量,其大小和方向不随其运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大小:对像弹簧这类弹性很好的物体而言,弹力的大小为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对一般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言,其弹力大小可以利用物体学的其它规律解答.弹力方向:挤压形变时其方向为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拉伸形变时其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的收缩方向.(3)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挤压的两个接触不光滑的物体间如果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存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类.摩擦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而言,大小为f=卩N (滑动摩擦力),对静摩擦力而言,其大小和方向均是变化的,但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可以利用其它物体规律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的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它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静摩擦力的方向在某个物理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变化.2.力的一般处理方法.(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是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几个分力是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均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合力的线段为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之间满足F1-F2W F W F1+F2).(3)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选定合适的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受力简图,这是力学中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3.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受力的平衡条件.(1)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平衡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可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相关的计算.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它的外界因素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 )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物体作匀速运动时,其运动状态是不变的;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3)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描述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
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1. 大小相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一个物体上施加一个大小为F的力,那么这个力会在另一个物体上产生一个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力。
2. 方向相反:如上所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一个向上,另一个则向下;一个向左,另一个则向右。
3.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当你推一个物体时,你受到的反作用力是在你推的物体上产生的。
4.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与其相对的另一个力即刻在另一个物体上产生,并且当原力消失时,反作用力也会同时消失。
5. 与二力平衡的区别:二力平衡发生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受二力平衡的影响。
6. 对称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对称的,因为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7.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无论两个物体如何运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始终沿着同一条直线。
8. 不一定性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例如,一个静摩擦力与另一个物体上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9.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始终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力学原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高中物理】高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高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物理学家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20世纪以来,人们从最初认识到的两种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逐步扩展到了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要谈到这四种力的产生和特点,就不能不谈到从爱因斯坦开始的一个梦想:将宇宙中所有的力用一个简洁的公式统一起来。
1955年4月17日是星期日,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医院的病榻上坐起来,开始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计算。
他以自己特有的干净利落的笔记,写下了一行又一行的符号。
他整理了一些数字,然后把工作放在一边休息了。
几个小时以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去世了。
他的床边放着他最后的,也是失败的一项努力,即创造自己的"统一场理论"――对于宇宙中所有已知力量的一项单一的、条理清晰的解释。
必须强调,将力划分成四种是种人为的方法;它仅仅是为了便于建立部分理论,而并不别具深意。
第一种力是引力,这种力是万有的,也就是说,每一粒子都因它的质量或能量而感受到引力。
引力比其他三种力都弱得多。
它是如此之弱,以致于若不是它具有两个特别的性质,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它。
这就是,它会作用到非常大的距离去,并且总是吸引的。
这表明,在像地球和太阳这样两个巨大的物体中,所有的粒子之间的非常弱的引力能迭加起来而产生相当大的力量。
另一种力是电磁力。
它作用于带电荷的粒子(例如电子和夸克)之间,但不和不带电荷的粒子(例如引力子)相互作用。
它比引力强得多: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比引力大约大100亿亿亿亿亿(在1后面有42个0)倍。
然而,共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之间的力是互相排斥的,而异种电荷则互相吸引。
一个大的物体,譬如地球或太阳,包含了几乎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单独粒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几乎全抵消了,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纯粹的电磁力非常小。
然而,电磁力在原子和分子的小尺度下起主要作用。
在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核中的质子之间的电磁力使得电子绕着原子的核作公转,正如同引力使得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 2019届高三物理早练 2018.7.31
1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a.弹力的有无与方向
1.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②弹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③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垂直于被拉物体的平面 ④绳子类软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沿绳子的方向
⑤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⑥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⑦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⑧ 只有有弹性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A. ①③⑦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⑧
2.如图球A 在光滑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 所受的弹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上
b.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 的一端上,手握住杆的另一端静止不动。
一根轻绳ab 绕过滑轮,a 端固定在墙上,b 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 的重物, 当滑轮和重物静止不动时,甲、丙、丁图中木杆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乙图中木杆 P 竖直, 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 P 的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 A ,F B ,F C ,F D ,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F A =F B =F C =F D
B. F C >F A =F B >F D
C. F A =F C =F D >F B
D. F D >F A =F B >F C
4.如图12所示,一光滑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碗口并连接质量分别为m2和m3的物体,平衡时碗内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53°、37°,则m1∶m2∶m3的比值为( )
A.5∶4∶3
B.4∶3∶5
C.3∶4∶5
D.5∶3∶4
考点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a.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5.关于摩擦力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②.相互接触且挤压并有相对滑动的物体一定有摩擦力 ③.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一定有摩擦力 ④.受到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弹力作用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⑥滑动摩擦力的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⑦滑动摩擦力只存在运动的物体上 ⑧物体间相对滑动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A. ①⑦ B. ④⑥ C. ②⑥ D. ④⑧
6.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 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 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
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 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是( )
A .在AC 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 .在A
C 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在CB 段不受静摩擦力
D .在CB 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7.如图,两根直木棍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木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 ) A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 B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小,摩擦力变小 C .圆筒将匀加速滑下 D .圆筒仍能匀速滑下
8.如图所示,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 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水平力F 可能不变 D.水平力F 必须逐渐增大
9.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恒力F 推运料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F 与水平方向成30°角,运料车和材料的总重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建筑工人受摩擦力大小为1.5G
C .运料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 .运料车对地面压力为0.5F +G
10..如图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B 的质量为 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 置于倾角为α=30°的斜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向A 中缓慢地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
A.绳子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Mg
B.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A 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A 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b.摩擦力突变
11.某学习小组为体验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状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位同学坐在长直木板上,让长直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θ变大),另一端不动,则该同学受到支持力F N 、合外力F 合、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G 1、摩擦力 F f 随角度的变化关系图象是中正确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