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大与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大与小》评课稿1. 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大与小》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评价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研究效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改进的建议。
2. 课程设计《大与小》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
课程中设置了多个练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展示图片和物体比较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眼睛等工具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感受大小的差异。
最后,教师通过小组活动和班级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深理解。
4. 研究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测试成绩,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研究效果。
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比较大小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关系。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较大和较小的判断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5. 改进建议基于对课程的评价和研究效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增加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提供更多的个体练,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所学;- 针对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额外的练材料。
6. 总结《大与小》是一门很有意义的一年级数学课程。
通过积极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仍有一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练。
希望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以上是对一年级数学《大与小》的评课稿。
通过对课程的评价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希望这份评课稿对于课程的改进有所帮助。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优缺点记录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优缺点记录一年级是小学生的起点,比大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数学能力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活动,以帮助他们掌握这一基本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对一年级比大小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一、优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比大小活动需要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属性,并通过思考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这样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大小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通过比较大小,学生能够逐渐理解数值的大小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比大小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相互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并进行讨论。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缺点:1. 学生容易出现比较困难: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会出现混淆大小关系、无法准确比较的情况。
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2. 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比大小往往只是一个小的知识点,教师可能会将其作为一个零散的活动进行。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在比大小方面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影响他们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可能缺乏兴趣: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比大小可能是一项相对枯燥的活动,他们可能缺乏对此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比大小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一年级比大小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解决学生在比大小方面的困惑和兴趣缺乏问题,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比大小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较数的大小的评课稿

比较数的大小的评课稿比较数的大小的评课稿黄老师上的《比较数的大小》非常精彩.他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卓尔不凡的教学气质和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征服了所有听课的老师。
你看学生那意犹未尽的神情,再看看黄老师镇定自若的样子,倘若你置身这里,一定被气氛热烈的课堂场面所感染,一定被课堂上自发响起的掌声所感动。
短短40分钟,我们能真切地感悟到黄老师轻松幽默的点拨话语、恰到好处的提问后面蕴藏的教育智慧。
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
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
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真正体现了黄爱华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
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黄爱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执教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和圆润自然,通达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老师给学生的游戏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黄老师创设的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自主建构、主动体验,整节课既注重学生的游戏操作,又注重学生的理性思辨,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在活动中自主建构。
总之,观看完黄老师执教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被他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感染着、震憾着。
教研课《比较数的大小》点评

教研课《比较数的大小》评课稿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重点。
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是通过比较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电器的价格,从而引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丰富多变的练习来加深对“比较数的大小”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在教学过程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重点。
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是通过比较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电器的价格,从而引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丰富多变的练习来加深对“比较数的大小”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首先,由导入开始,出示两个数(347、3460),逐渐露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来比较数的大小。
这一设计比较特别,让学生在猜测这个数是什么数的同时复习以前学习的三位数的比较方法。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五位数哪个大,由此建立数的比较大小是和数的位数相关的概念。
在教学例题时,出示四幅含有价格的电器图片,引导学生把比较电器价格的比较抽象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选择任意两个来比一比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在过程中采用同桌讨论、指名回答的方法,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方法各有特色,充分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比较总评稿

一年级数学比较总评稿亲爱的家长们: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的一年级数学课程已经进行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比较。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和理解大小、多少等基本概念,这些是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以下是我们本阶段数学比较学习的总评。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大小、多少等基本比较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操作,如排序、分类等。
3.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比较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实物比较:通过实物教具,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大小、多少的差异,例如大小不同的球、多少不同的积木块等。
2. 图片比较:利用图片进行比较,可以让孩子在纸上进行练习,例如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圈、多少不同的点等。
3. 数字比较:通过数字的比较,让孩子们理解大小关系,例如比较数字的大小、多少等。
三、教学成果与反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大小、多少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操作。
在数字比较方面,大部分孩子也能够正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孩子在比较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识别物体特征、注意力集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
四、后续教学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比较的练习,让孩子们更加熟练地进行比较操作。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更复杂的比较概念,如轻与重、快与慢等,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比较思维。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家长参与建议我们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比较的练习。
例如,可以在超市里让孩子挑选大小不同的水果、数量不同的糖果;在家里让孩子比较玩具的大小、多少等。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比较的概念,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最后,感谢家长们对我们教学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比较大小》教学评课稿(两篇)

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
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
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
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安排了“课前准备”和“两观察两利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准备。
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具体地说: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篇1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
,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
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
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篇2今天听了饶老师的“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课,我想谈谈几点看法:一、饶老师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以比较身高为切入点,新课安排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先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要看整数部分比;第二个层次,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要看十分位比;第三个层次,比较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要看百分位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评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评课一、课程目标:1. 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2. 能够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过实物、图形和数字的比较,引出比大小的概念;2. 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用实物、图形和数字的比较,引出比大小的概念;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比大小的理解;3.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加熟悉比大小法则;4.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5. 通过合作、竞争,让学生体会比大小的乐趣;6. 通过讨论、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7. 通过考核、评价,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让学生观察实物,图形和数字,引出比大小的概念;2. 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比大小的理解;3. 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更加熟悉比大小法则;4. 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学会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5. 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竞争,体会比大小的乐趣;6. 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7. 考核:让学生通过考核、评价,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课堂练习:1. 用实物、图形和数字的比较,引出比大小的概念;2. 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加熟悉比大小法则;4.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实际问题;5. 通过合作、竞争,让学生体会比大小的乐趣;6. 通过讨论、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7. 通过考核、评价,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完成比大小的练习题;2.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青蛙跳过池塘的距离;3. 用比大小的方法求解一些数学问题,如:两个数的大小关系;4. 通过比较,总结出比大小的法则;5.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大小法则解决什么问题?。
一年级下数学评课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数学评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新教师有幸聆听了陈老师的一堂《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随堂课。
虽然是一堂随堂课,但是陈老师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这样几方面让我感受最深:我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在处理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时,苦于很难找到很好的处理方法。
听了陈老师的课后给我有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课”可以这样上。
比如说:在教学百数表的规律时,陈老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填表格,而是让学生仔细的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发现规律并根据规律的填写表格。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陈教师擅于利用孩子不完整或者趋于表象的规律往数的大小上引导,揭示规律的本质,培养孩子的数感。
比如十位相同,各位不同,越来越大也就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把学生的表格规律唤醒,重拾规律,在运用中掌握数的大小,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前面,后面,上面下面,这些词把孩子引回原有的规律,从而建立数的表象,数学教学为孩子提供了直观,最终还需摆脱直观。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是个高明的引路人,她给学生指出了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怎么对100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到底用什么方法比?怎么比?根据什么?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主动的,他们在自己深入思考、探究的同时更渴望和同学交流、碰撞。
在课堂上,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在自觉的行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于是学习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中,老师在不断欣赏着学生的杰作,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探究走向成功。
这节课上陈老师在关键问题的探索中不怕学生“慢”,因为她懂得,经过学生自己的劳动得来的成果是最珍惜的,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果是学生真正的智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会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恍然顿悟中得到回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评课稿一、引言《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教材,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该课进行评课,评估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概述2.1 课程名称《比一比》2.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 通过比较大小的不同实例,提高对数字大小的敏感度; -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2.3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 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使用大于、小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 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实例。
三、教学分析3.1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本课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 情境引入法: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 讨论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较大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游戏法: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比较大小游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与引导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家里有几个人?你们家的离学校近还是远?那么你家里的人是不是比你们学校的人多呢?”4.2 大小比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 两个形状的大小关系是如何的? - 一个形状可以包住另一个形状吗? - 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4.3 符号的引入与解释引导学生观察大小符号(<、>)的形状和组成,并解释符号的含义和用途。
4.4 比较大小的练习给出一些数字的比较题目,引导学生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相互交流答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精选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以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2、第43页“做一做”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15、17、45四、结课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比较大小评课稿

比较大小评课稿《比较大小》——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比较大小》这节课的教学是在数数、读数、写数、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学会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这学期学习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在此基础上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学习起来应容易掌握。
教师在新课之前就有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延续学习下面的新课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有机会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类似这样的问题。
整个教学活动中,刘老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
主要体现在:一、创设问题情境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此,刘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母鸡下蛋比赛,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不仅知道可以通过数出鸡蛋的个数后再比多少,(教师有引导学生怎样数,并优化出5个5个数不浪费时间)也可以在上面都一样多的情况下,只需要比最后一排就可以了,(第一盒空2格,第二盒空4格也就是通过两个盒子里空格数也能比鸡蛋的多少。
)还让学生通过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比大小的知识,还了解到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往往可以得到多种方法。
并从多种方法中优化出根据数位比较的方法更简单。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给学生添了一份间接但实用的生活经验。
二、在练习中学习刘老师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发现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计数器,让学生发现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这两位数就大,如果没有鸡蛋图、没有计数器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师设计的练习是从十位相同的到十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再到两位数和三位数的比较(99○100),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十位不同,直接看十位,十位的数字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比大小这节课是在刚学习完10个数以后进行的,(一)、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会读这些符号。
能理解其含义,并会说出比较的过程。
2、初识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多少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我们训练孩子的重点就是听老师指令行事,能坐、会听,会说,按要求发言。
课堂一开始,是复习铺垫,为学习新知打基础,紧接着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游戏“两个班拔河比赛”引出“怎么还没有开始”而入题,接着利用摆圆片也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去验证9和10的大小关系。
从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等号,知道三种符号的作用,并利用儿歌帮孩子有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其目的是让孩子在情境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去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这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有两点:一就是信息窗的处理,本来是让孩子看图说信息,提问题,可是试讲的时候感觉头重帽大,也就是新课10分钟还没有进入重点处,于是我们决定在这简单处理,直接取用有用信息,老师引导孩子进入红点标志问题,目的让孩子的集中力在重点处发挥。
其二说就是摆圆片,一开始也是让每位孩子动手摆,目的是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在操作中体会比大小时用的一一对应的方法,可是孩子刚学过10个数,就利用10个数中较大的9和10去比,当然也要用到二三十个圆片,再加上桌子小,孩子不会恰当利用,还有如果在桌子上摆好,就要坚持到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也就是等号学习完才可以收起来,那么长的时间孩子就免不了对着花花的圆片动心动手,为了有效的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新知,我们就决定就让两个孩子上黑板摆,下面的孩子帮着看着数着,从而保持了课堂的有效进行。
本节课进行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课堂孩子表现的味道有点淡,还有认为应该从出彩的地方没有出来,一些细节问题处理的不够到位,不够成熟、不够机智,还是缺乏经验吧,在此就希望各位老师给予帮助,请大家尽情指导点评,谢谢!。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五篇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五篇篇一: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意义,会用词语(。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让学生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正确记忆这3个符号,并能正确使用。
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训练孩子们听老师指令行事,能坐、会听,会说,按要求发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个人素养很高,在课的把握上非常到位,目标设计十分清晰,教学思路明确,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很具有亲和力。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优点:1、课堂一开始,陈老师让学生齐读“课前准备歌”,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并通过欢快的的儿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形式非常的好。
接着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大闹天宫”引出猴子分水果而入题,老师提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搜集信息。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分桃子、分香蕉、分梨有趣的故事情境,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了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抽象数字说出算式。
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得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3、学生对口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顺口溜方便学生对这些符号的记忆。
利用这些儿歌帮孩子有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让孩子在情境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化解了记忆中的难点。
对于一位新老师,我作为一个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还要提出以下的建议:1、老师在明确每一个要求时语言必须明确。
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让学生听明白再去行动。
2、多使用表扬性的评价语言,课堂语言可以再用丰富,可以再自信放开点些。
在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是用到了很好、不错、很聪明这样的字眼,我觉得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可以评价学生你的小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个秘密、你的小脑袋瓜转得真快,想法真是新奇。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通用6篇)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通用6篇)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通用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比大小评课稿篇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意义,会用词语(。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让学生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正确记忆这3个符号,并能正确使用。
由于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不久,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训练孩子们听老师指令行事,能坐、会听,会说,按要求发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个人素养很高,在课的把握上非常到位,目标设计十分清晰,教学思路明确,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很具有亲和力。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优点:1、课堂一开始,陈老师让学生齐读“课前准备歌”,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并通过欢快的的儿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形式非常的好。
接着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大闹天宫”引出猴子分水果而入题,老师提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搜集信息。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分桃子、分香蕉、分梨有趣的故事情境,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了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抽象数字说出算式。
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得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3、学生对口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顺口溜方便学生对这些符号的记忆。
利用这些儿歌帮孩子有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征,让孩子在情境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化解了记忆中的难点。
对于一位新老师,我作为一个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还要提出以下的建议:1、老师在明确每一个要求时语言必须明确。
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让学生听明白再去行动。
比大小评课稿

《比大小》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赵老师的一节课,令我感触非常良多,其中有一些亮点需要我学习。
一、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使学生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利用男女学生人数比较多少、利用风扇个数比较,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
领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指导恰到好处.数学老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现成的数学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动脑去探求知识.这点王老师做得很好,如在导入部分,通过让学生找顺序,作比较、联系实际,这样一层一层地指导学生,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深深知道今后在比较物体多少时可以迅速找到答案。
三、在书写方面,赵老师通过视频的方法,让学生们牢记如何书写规范。
赵老师轻松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同时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观察图片是有顺序的,从左到右,数一个划一个。
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赵老师善于运用儿歌形式让学生们记忆深刻,像“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等简单明了。
美中不足的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导入过程耗时太长,应加快速度。
另外练习设计应一题多化.在学生获取新知识后,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听课记录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数的大小听课记录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
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
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数的比较大小》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能让学生拿出彩色笔先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再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最后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来完成百数表,不但对数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巧妙利用“两观察”突破难点。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百数表,王老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百数表后,王老师再让学生完整地分析百数表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时,两位老师都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8时,孟老师先让学生利用实物(鸡蛋)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最后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
“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而且还体现了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
四、教学风格独具特色。
王老师不愧是我们学校的书法家,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而孟老师从事低年级教育数年,教态自然,语言具有童趣,擅长用激励性语言,很受低年级学生欢迎。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评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评课稿引言《比较》是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比较大小的概念与方法。
本评课稿将对这节课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旨在探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背景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他们刚刚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数方法。
《比较》这节课作为上册数学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较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并通过日常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进行解释。
2. 比较大小的方法: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巩固和实践。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新知:通过提出一个关于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比较大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以直观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如比较两个水杯的大小等。
3. 方法讲解:通过示范和实例讲解,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和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培养比较大小的能力。
5.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1. 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示范法:通过示范的方式,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互动法:设计小组活动和小游戏,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手段为了让教学更加有效和生动,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携带实物道具,如水杯、水果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
100.,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新鲜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阻抑欢愉的学习气氛.尊崇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例外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例外意见.对于用例外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
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严重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
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
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
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