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使用(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据的使用(上)

论据是议论文三大要素之一,是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除了深入的事理分析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靠充分、得力、有效的论据来证明。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为了作出强有力的证明,作者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一名古代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肯变节求荣;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在事实论证之外,还进一步作理论论证,即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及毛泽东对闻一多的评价来阐释、证明中国人的骨气。如此有理有据,充分而有力地证实了中心论点。

使用论据要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一、抓角度——对准角度,一矢中的,箭箭穿心,弹无虚发(把握用例之及格线)

射击要中靶心,浇肥要浇树根,说理要对内心。议论文写作的第一个关注点是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材料要能证明论点,论点要能统帅材料,二者要形神合一,形神如一,形神统一。这一点,比起打靶的要求更为严格,射击得九环、八环都算不太差的成绩,议论文则追求一箭致命、一箭毙命,不允许任何偏移,更别说脱靶。为什么,因为子弹不穿脑门穿胸膛,不死也夺半条命;论据一旦出偏差,读者就会鄙视它、否定它、抛弃它。例如,一位同学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事例来证明“一丝不苟才能获取真知”的论点,逻辑上显然存在问题。“头悬梁锥刺股”表现的是刻苦的学习精神而不是认真的学习态度,二者似乎差别不大,实则泾渭分明。我们所称的“抓角度”就是强调材料必须准确对准论点,不许丝毫偏差。这是及格线。

1、正向材料挑大梁,瞄靶心

一般地说,一篇严肃的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必然是以正面事例、正面论述为主,除了理论分析之外,正向材料都得挑起大梁,瞄准靶心,充当支持论点的骨干,成为中坚力量。因此,尽管材料应该丰富多彩,论述应该多种多样,但永远都应该把正向材料放在第一位。请看下面例子: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论点)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阐释论点的功能)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正向例证,一矢中的,准确得力)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误会。(分析例证,紧扣论点)

这个例证语段的层次很清晰:论点的核心概念是“语言”,所引例证的核心内容是“蔺相如的一句话”,最后的分析小结也集中在“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之上,三者严格一致,连成一线,角度准确无误,属于有效论证。整个论证段落的支柱力量正是“将相和”这一正面事例。

沉着冷静来自深谋远志。(提出论点,突出一个字:志)一个人若没有深刻的思想、长

远的志向,心浮气躁,患得患失,目光短浅,自然无法拥有长远的目光。(阐释论点的内涵)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对于匈奴颇多考察,因而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例证之一,扣紧一个字:志)林则徐爱国爱家,志在国家主权与尊严,因此,斩钉截铁,坚决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颤心寒。(例证之二,突出一个字:志)正因为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分析例证,强化一个字:志)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小结,回

应论点,突出一个字:志)

这个例证语段自始至终贯穿一个字:志。作者不仅在内容上紧紧扣住论点,而且在语言上也处处出现论点的核心文字——志。这表明作者的角度意识十分强烈,构思、选材、表达每一个环节都在论点主轴之上。这种写法值得学习。

应该强调指出,使用例证时稍不小心就会出错,那将是极大的错误。因为屋架没有柱石,或者柱石倾斜,整个房屋就会倒塌。没有论据或者论据偏移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是无法赢得读者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知识就是力量。(提出论点,要素有二:知识、力量)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论点,强调“力量”)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例证,霍金有知识,有智慧)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回应论点)

在网络上,这个段落被作为议论文语段组织的范例,介绍给中学生,流传很广。我们认为这很不妥。因为这个段有一个典型的错误——材料与观点不统一,即论点无法统帅论据,论据无力支撑论点。为什么?因为论点很鲜明“知识就是力量”,论据呢?霍金的例子只能证明这位高度残疾者有知识,而没有揭示出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力量”。换句话说,例子只证明有知识,没有证明知识的力量。当然,本例的论点与论据不是完全脱离,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擦边球的关系,没有针尖对麦芒的准确。

实际上,要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太容易了,随意举一种知识为例就可以证明,根本无须出现具体的人,更无需出现霍金这类特殊的高人。比如,可以举一枚原子弹杀死几十万人的例子,胜过千军万马——核知识有力量;可以举一个驾驶员开车能拉走几千几万斤货物,

超过几十上百人的肩膀——汽车知识有力量。如此论证比起霍金的例子好理解多了。

再看一个例子:

母爱,伟大的母爱!(提出论点,要素:母爱)“暴走妈妈”为了能捐出自己的肝救治心爱的孩子,不惜日行百里,累了,痛了,脚上磨出泡泡了,仍坚强地坚持着。(叙例:坚强、坚持)为消除自己的脂肪肝,为了孩子健康幸福的明天,七个月的时间啊,风里雨里,烈日严寒,伤风感冒,这位55岁的母亲没有偷懒过一天,咬着牙坚持,坚强。(叙例:坚强,坚持)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血泡刺破了一串又一串。她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痛,坚强地坚持着,走到最后——脂肪肝消失了。(叙例:坚强、坚持)这是意志的奇迹,这是坚强的创造。坚强,坚持,我向你致敬!(夹叙夹议,坚强坚持)

这个例子问题更严重了。论点是“母爱”,论据是“坚强”,说严重一点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不错,例子本身就深深蕴含着母爱的内涵,但作者的叙述都在强调母亲的意志,突出母亲的坚持,而忽视了母亲的情感。这个错误主要不是用例的问题,而是述例的问题。

2、侧向材料作辅助,当助手

我们说过,事物因其拥有复杂的属性,故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不同的论点。但是,应该注意到,人类的思维有一定的凝固性,对于那些已有定见的事物,强行要求人们改变传统认识并不容易。因此,选用传统资料(例如成语典故之类)作论据时,一般应该用它的固有含义;除非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否则,不要轻易调换角度。纵然不得已而用之,也只能充当配角,发挥辅助作用。例如: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句几十年前还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名言,今天,“浪费”二字早被人们抛弃了。(交待背景情况,引发论题)举目四望,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何处不在浪费?(对照现实)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特别高声地呼唤:“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推出论点,水到渠成)报载,酒店饭店、单位食堂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2亿人口吃一年。到各大酒店去看看,到大学食堂去看看,白白的米饭白白的馍,大盘大盘的鱼肉与珍馐,白花花地往泔水桶里倒,真是罪过啊!(例证之一,骨干论据)一对电视上征婚的孪生姐妹自称每人每月至少购进服装40套,还经常觉得没有衣服换。如果她们是慈善人士用于馈赠他人,则另当别论;如果是自己穿后即扔进垃圾桶,其浪费行为该当何罪?(例证之二,思维缜密,骨干论据)公务浪费就更难以计数了。当年齐宣王听竽必三百人,浪费多少人力资源,浪费多少国家财力。(例证之三,引用成语“滥竽充数”,作侧向思维,起辅助作用。正向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