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④,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⑤,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 ①魏收:北齐人。
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③调:嘲笑。
(④夏月:夏季。
⑤讽诵:背诵。
[文化常识]“戟”及其他。
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
“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
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
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及__________②辍_________2.翻译:①颇已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欲以武艺自达___________________;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文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①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②因此跟随别人读书;③于是埋头读书;④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
【译文】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
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
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读书。
夏季,坐在木板床上,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
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后来)他凭借凭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1.①等到②停,此指懈怠 2.①很能写文章;②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③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④凭文章华丽而著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二、1①窃入学舍:偷偷溜进学校。
②辄默记:立即默默记住。
③痴:愚笨。
④XXX不见:安静地似乎什么也没看到。
⑤挞:打。
⑥曷:为什么。
①王冕者,诸暨人:XXX是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XXX明灯读之:夜里偷偷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拿灯笼读书。
3XXX因为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勤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三、①席而XXX:坐下来吃菱。
②去热也:为了去除菱的热气。
XXX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菱生长在水中,却被人们误称为土产,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而强行认为它是土产。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对南方的事物不了解,缺乏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因此会出现这种误解。
四、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就是我的剑掉下来的地方。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开走了,剑怎么可能跟着走呢?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选问中前两句的是问句,最后一句是陈述句。
五、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固执和迷信的特点。
六、这寓言叫做《船剑》。
它说明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不能因为迷信和固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在蜀地有两个僧人,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贫穷的僧人对富有的僧人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有的僧人回答:“你凭什么去?”贫穷的僧人说:“我只带了一瓶和一个碗就够了。
”富有的僧人说:“我数年都想买船去旅行,但一直没有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穷的僧人自南海回来,告诉富有的僧人他的经历。
富有的僧人感到惭愧。
三、这个北方人不懂的事情,却自夸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了他的愚昧。
要虚心求教,不要自以为是。
四、寓言《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文中的“度”字指的是尺寸或尺码。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过分相信尺码而没有试穿鞋子,最终没有买到鞋子的故事。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
”积薪暗记。
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唐国史补》)[注释] ①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媪: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
《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
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
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
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
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
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
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
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
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
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
”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
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
”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
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参考答案: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 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
一、指“送”。
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面致”即当面送上。
二、指“表达”。
“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
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
三、指“招引”。
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
四、指“尽”。
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2.翻译:①好游于酒②周其乏③一龌龊显者3.上文“笔墨”是指【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
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
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
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参考答案】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郑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
②总兵:总领兵马。
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⑤斛(hú):量器名。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⑧太山:泰山。
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
“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
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
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
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
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翻译:①乃延升上坐②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参考译文】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
郑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
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且很有口才。
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
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译文】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含答案)姓名:班级: .班级: 姓名:楚王好细腰(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昔xī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xié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lí黑hēi之色。
(选自《墨子·兼爱中》)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
好(h ào):喜欢。
士:大臣。
故:所以。
之:的。
皆:都。
以:用,用来。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 ī)年: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 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色:面色;脸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3)胁息然后带( );(4)比期年( )2、给下列居中的“故” 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a 、故意b 、所以,因此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3)明知故犯(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译:姓名:班级:望梅止渴(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魏武行役①(yì),失②汲③(jí)道,军④皆(jiē)渴,乃⑤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⑥(ráo)子⑦,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⑧之,口皆出水,乘⑨此得及⑩前源。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2分)(1)前有大梅林,饶子();(2)乘此得及前源()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3、“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 XXX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 duó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1)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翻译:有一个想要买鞋子的XXX,先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去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曾经拿到鞋子,才说:“我遗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曾经散了,最后XXX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甚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XXX来责XXX,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XXX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云云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翻译句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教师版
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lí]水患,逋[bū]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kǎi)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zhào)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cí sì)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文胜的妻子和孩子因为贫困不能返乡,乡里决定用百亩公田奉养她.万历14年,皇帝下昭给有关部门,要他们为文胜做春秋祭奠,并赐谥shì号“惠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康德涵救李梦阳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注释]①康海:字德涵。
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太监。
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
至唐朝,统称为宦官。
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
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
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亲②脱③致2.翻译:①海不与通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译文】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
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康海和太监刘瑾同乡,刘因为他的文才,想和他亲近,康海不与之来往。
刘瑾把梦阳拘禁,想置死他。
有宾客跟梦阳说,非康海不能救他。
梦阳说:“我死不足惜,怎么能连累德涵?”宾客强迫梦阳给康寄去两句话:“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高兴地说:“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于是上门求刘瑾,第二天就放了梦阳。
【参考答案】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画蛇添足》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未献。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1)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 )素( )衣而出。
天雨( ),解素衣,衣缁①衣而反( )。
其狗不知,迎而吠②之。
杨布怒,将( )扑③之。
杨朱曰:“子( )无( )扑矣,子亦犹是( )也。
向( )者使( )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 )能无怪( )哉?”①缁(zī):黑色。
②吠:(狗)大叫。
③扑:打、敲。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选题】《杨布打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A.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
B.不能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C.要想正确的认识事物,就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D.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2)祖财阮屐祖士少①好( )财,阮遥集②好屐,并恒( )自经营。
同是一累③,而未判( )其得失。
人有诣( )祖,见料视④财物;客至,屏当⑤未尽,馀两小麓⑥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 )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⑦;因( )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⑧屐?”神色闲畅。
于是( )胜负始( )分。
①祖士少:祖约,字士少,祖逖之弟。
②阮遥集:阮孚,字遥集。
③一累:一种类型的负累。
④料视:清点查看。
⑤屏当:料理,收拾。
⑥簏:竹箱。
⑦蜡屐:给木屐涂蜡,使它润滑。
⑧量:双。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客至,屏当未尽,馀两小麓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说“于是胜负始分”,根据文章你认为谁胜谁负,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3)画荻教子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
二.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字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2)如入鲍鱼之肆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1.居:一起店铺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3.近墨者黑4.(言之成理即可)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2(略)五.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五.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
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译文:②为是其智弗若与?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七.1.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一起2.C 3.①只听弈秋的教导。
②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字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八.1.(1)替\ 给(2)通“悦”,愉快\ 高兴(3)喜欢\喜爱2.滥竽充数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
4.(略)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5〉学而时习之()〈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