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合集下载

棉花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棉花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棉花报告棉花播种1.播种时间:2013年4月23日2.棉花品种:优质双价抗虫棉京益一号,大铃型品种。

3.播种方式:有地膜覆盖和露地2种,两人一行(行长6m),四人一组,每组一行地膜覆盖、一行露地。

4.播种过程:①划线:窄行行距40 ㎝,宽行行距80 ㎝。

②开覆膜沟:在窄行外侧8-10 ㎝处开覆膜沟。

③平整畦面:捡拾土坷垃、石头、碎砖和秸杆等,搂平畦面。

④喷施除草剂:普乐定100ml/亩,兑水30㎏。

喷头垂直于行进方向,来回扫射。

喷施均匀、不漏不重。

喷施除草剂后踩踏畦面等行为会破坏药膜层,达不到化学除草的目的,应杜绝此类行为。

⑤盖地膜:要铺平,四周压牢。

顺风铺,两人协同操作,每人两手并用。

⑥开播种穴:用环刀,按窄行行距40 ㎝、穴距约30 ㎝开播种穴,穴深4 ㎝。

⑦播种:1穴5-6粒,种子要集中。

⑧覆土:约4㎝,适当镇压。

露地棉播种直接开4㎝沟,然后,按穴点播。

在两个窄行之间播种一些预备苗(开4㎝沟,每2粒1穴)。

棉花放苗1.放苗日期:2013年5月7日2.棉花出苗标准:2片子叶都露出地面3.出苗异常诊断:棉花带壳出苗、子叶边缘卷曲的现象,原因是覆土过浅。

4.部分棉花被较大的土块掩盖难以出苗,温度较高,要将这样的苗从地膜中放出来。

棉花定苗1.定苗日期:5月21日2.定苗:覆膜播种的棉花每穴留一棵较为健壮且没有病害的苗。

没有覆膜播种的苗长势较弱,没有长出真叶的苗暂时不定苗,长出真叶的穴中每穴留2棵苗。

为了保证棉花播种后每穴中都有种子发芽,所以播种时每穴播种5~6粒种子,现在种子萌发后,幼苗开始生长,为了保证每穴中的幼苗都有充足的水肥、光热条件生长进行定苗。

棉花整枝1.整枝时间:2013年9月16日2.要点:去掉叶枝,减少无效的消耗,保证果枝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棉铃生长。

棉花收获收获日期:2013年10月28日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测定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上10 55.3 5.53 0.017889 中10 59.1 5.91 0.121 下10 56.2 5.62 0.070667方差分析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组间0.788666667 2 0.394 5.645 0.0089 3.354组内 1.886 27 0.0698总计 2.674666667 29对棉花的纤维长度进行方差分析,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3个部位的棉铃的纤维长度是有显著差异的。

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一、调查记载项目1.地理位置信息:记录棉花田的具体位置,包括经纬度、地理标志等信息,方便对不同地区的棉花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2.棉花品种:记录棉花的品种信息,包括品种名称、种植面积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棉花生长情况:记录棉花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茎干粗细、叶片形态、花期等信息,用以评估棉花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

4.病虫害情况:记录棉花受病虫害的程度和种类,包括病虫害名称、发生面积、发病情况等,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5.施肥情况:记录棉花的施肥情况,包括施肥时间、施肥剂量、施肥方法等,用于评估施肥效果和合理调整施肥措施。

6.灌溉情况:记录棉花的灌溉情况,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式等,用于评估灌溉效果和合理安排灌溉措施。

7.收获情况:记录棉花的收获情况,包括收获时间、收获量、棉花质量等信息,为评估产量和质量提供依据。

二、取样方法1.植株取样: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棉花植株,包括不同生长期的植株,进行测量和观察。

比如,测量植株高度、茎粗细和叶片长宽等参数,观察叶片病斑和虫害受害情况。

2.样品留存:选择代表性的棉铃和叶片样品进行留存,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和检测。

比如,棉铃样品可以用于测定棉花籽粒质量和纤维长度等参数,叶片样品可以用于检测病原菌和病毒。

3.土壤取样:按照棉田的不同生长期,选择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

比如,在播种前采集种植深度的土壤样品,以了解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在开花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以了解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状况。

4.病虫害样品:根据实际病虫害情况,选择受害较严重的植株或区域,采集病虫害样品。

比如,采集受感染的叶片、果铃、根部和虫害昆虫等样品,用于病虫害的鉴定和研究。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棉花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的介绍,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取样,可以全面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指标,为棉花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棉花测产实施方案

棉花测产实施方案

棉花测产实施方案一、背景。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丰厚的收入,也为纺织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然而,棉花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产对于棉花种植来说至关重要。

二、测产方法。

1. 田间调查。

田间调查是测产的第一步,通过实地走访农田,了解棉花种植的情况,包括种植面积、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估算棉花的产量。

2. 样地取样。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样地进行取样。

通过对样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推算整个种植区域的产量。

3. 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影像对棉花种植区域进行遥感监测,从而获取更多的数据,辅助测产工作。

4. 数据处理。

收集到的田间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测产结果。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测产小组。

在棉花种植季节,组建专门的测产小组,由专业人员负责田间调查、样地取样和数据处理工作。

2. 制定测产计划。

根据棉花生长的特点和种植区域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测产计划,包括田间调查的时间安排、样地取样的位置和数量、遥感监测的频次等。

3. 数据共享和交流。

测产小组需要与当地农民和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流,及时了解棉花种植的最新情况,以便调整测产计划和方法。

4. 完善测产技术。

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测产技术,提高测产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棉农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总结。

棉花测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持和专业知识。

通过建立科学的测产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指导棉农种植和管理,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棉农和纺织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棉花大田测产方法

棉花大田测产方法

DB37/T 4503—2022棉花大田测产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棉花大田测产的程序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大田棉花测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单铃重single boll weight单个棉铃的籽棉重,以“g”为单位。

成铃boll setting直径大于等于2cm的棉铃,包括正常吐絮铃和青铃。

幼铃young boll横径小于2cm、铃尖未超过苞叶的棉铃。

絮铃open boll铃壳正常开裂3mm以上的棉铃。

烂铃boll rot受到病虫危害、机械损伤或外界胁迫导致内部组织不能正常发育、吐絮的棉铃。

吐絮期boll opening stage全田50%棉株第一个棉铃开裂的日期。

籽棉seed cotton棉籽与棉籽表皮细胞伸长所形成的棉纤维合称为籽棉。

皮棉ginned cotton经过轧花去除棉籽的棉纤维(棉絮)。

衣分lint percentage皮棉重占籽棉重的百分率。

样方quadrat用于测定棉花产量而随机设置的具有一定面积和代表性的样本区域。

测产yield determination 利用仪器或工具度量、测控单位面积构成棉花产量要素的数据,进而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产量数值。

校正系数correction coefficient 修正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间误差的数值,取值“0.85”。

4测产准备测产时间在棉花进入吐絮期后进行测产,山东省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

人员组成测产工作一般应组织数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将记录、丈量、调查等环节分工协作完成。

所需工具测产前,应准备好测产用尺子、网袋、天平、衣分试轧机、笔、记录表(本)、标签等工具。

基本资料掌握测产前,应准确掌握种植区域、规模、面积、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资料。

登记表登记表样式见附录A 。

5取样步骤和方法划分产量等级一般在正式田间取样测产前,应在全面调查所测产区域内的不同地力、地块的分布情况,依据不同地力、不同田间长势、不同产量水平的地块进行产量层次分级。

棉花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棉花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棉花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一、生育时期记载出苗期、开花期、吐絮期(各期达到50%的日期)和生育期(从出苗期到吐絮期的天数)。

其中开花期和吐絮期固定选取有代表性的两次重复每小区中间行的全部植株进行调查,取平均值。

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2、出苗期:幼苗子叶平展50%的日期3、现蕾期:50%植株花蕾的三角苞长达三毫米左右的日期4、盛蕾期:植株第四果枝,第一果枝现蕾的日期5、开花期:二、整齐度与生长势苗期、花期、絮期目测各小区植株形态的一致性和植株发育的旺盛程度。

整齐度与生长势的优劣均用1(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差)表示。

三、农艺性状第一果枝节位在棉花现蕾后调查;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在9月15日调查,其中单株结铃数调查在第一重复和第二重复,每重复顺序调查本重复一半面积的株数,其它各项调查均在取样行中进行。

1.第一果枝节位:棉株果枝的始节位,即棉花现蕾后从下至上第一果枝位置。

2.株高: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的高度。

3.单株果枝数:棉株主茎果枝数量。

4.单株结铃数:棉株个体成铃数(包括烂铃和吐絮铃)。

四、种植密度1.设计密度:按株距和行距换算出666.7m2面积的株数。

2.实际密度:收第一次子棉时,调查每小区实际株数,换算成666.7m2面积的株数。

3.缺株率:实际密度与设计密度的差数占设计密度的百分率。

当实际密度高于设计密度,百分率前用“+”号表示, 反之用“-”号表示。

五、抗病性田间调查各组区域试验承担单位在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高峰期各调查1次(可为枯萎病和黄萎病混生结果,不分枯萎病还是黄萎病。

), 每小区品种调查全部植株,病情分级标准采用5级法进行病情调查,取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高峰期的数值。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枯萎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外表无病状。

1级:病株叶片25%以下显病状,株型正常。

2级:叶片25%-50%显病状, 株型微显矮化。

3级:叶片50%以上显病状, 株型矮化。

棉花试验指标测定方式

棉花试验指标测定方式

测定指标1、株数选取样点(大田取3行,20m长)测定行距、株距,再折算成每公顷株数。

2、叶面积指数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在每个处理的小区随机选取4株植株用卷尺测量棉花每片叶片长度(L)和宽度(I),计算棉花叶面积指数LAI 为式中入—叶片形状系数,根据前期与网格法对比新陆早33号叶面积形状系数在全生育期介于0.92-1.04(n=22),为计算方便,本文叶片形状系数统一取1.0A—单株棉花所占土地面积,m2(新疆棉花亏缺灌溉叶面积指数模拟研究)需要仪器:卷尺、网格纸通过叶面积指数求得作物覆盖度,服务模型。

3、干物质从棉花播种后的第50天开始测取干物质,每10天测一次,可以在作物覆盖度达到峰值时,适当拉长测样间隔时间。

在各实验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株测其鲜重和干重。

测干重前需将植株的棉纤维、蕾、铃、叶以及茎秆分开蕾铃等地上部器官放在一起进行杀青处理(1050C 30 min)后,在750C条件下烘48 h,称取其干物质。

需要仪器:国际剪一把、档案袋个数=实验小区数×5(茎、叶、蕾、棉壳、棉纤维)、烘干箱验证模型,且模型的需要输入该数据。

分析干物质分配比例,各器官干物质的相关性,水肥对其影响因素。

4、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的测定采用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测定土壤含水率。

测定为每20cm一测,测定深度为60cm。

用烘干法测土壤含水率,在灌水之前分六层取不同灌水处理小区0-60cm土层的土壤,盛土壤于已知盒重铝盒中,用精度为0.001g的天平称取湿土重与铝盒重之和,放置在1050C烘干箱中8小时至土壤为恒重,在天平上称重。

在灌头水之前取土样,装入密封袋,带回学校测量土壤初始含盐量。

需要仪器:土钻、铝盒(3个灌溉水平×6层土壤个×每膜5个取样点=90)、密封袋(90×灌水次数)5、覆盖度于棉花萌芽90%时和作物覆盖度最大时测定棉花的覆盖度。

6、叶片SPAD自出苗后,每10天测一次,每个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棉花的功能叶进行测量,测取每片叶叶尖的三个点。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 /
-j - - 1  ̄ 4 ' 1 I



分较 高 的是 A1 , 为4 2 . 3 %, 较低 的是 A 3 , 为3 6 . 9 %; 衣
整齐 , 叶 片 大 小适 中 , 叶色 较 深 , Ⅱ型 果 枝 , 株 型塔
指高 的是 A 7 , 较低 的是 A1 ; 籽指高 的是 A 4 , 1 1 . 2 g , 较 少 的是 A 8 , 为9 . 7 g , 不孕 籽率 高 的是 A 9 , 为 1 2 . O %,
从 表 l可 以看 出 , f 』 J 苗 期 较 早 的棉 花 品种 ( 系) 是 A1 、 A 4、 Al l( 4月 2 l H} { l 苗) ,较 晚 的棉 花 品种
( 系) 是 A 3 、 A 8 、 A1 0 、 A1 3 ( 4月 2 3 E t f t I ) ; 开 花 较 早 的棉花 品 种 ( 系) 是 A 4 、 A 5、 A1 0 ( 6川 2 7 口开花 ) , 开花较晚的是 A 9 ( 6门 3 0 l开 花 ) E ; 叶絮较 甲 ^ 的 是 Al ( 9川 3口吐 絮 ) , 较 晚 的是 A 7 ( 9门 l 2 E l 吐絮) 。
表 l 参试棉花品种 ( 系) 生 育 期
王: 播 种 期 4月 1 3日 , 吐 絮 率 为 9月 1 5 日调 查 结 果

疆 至 奸段 t " t ] l , I . k , P
旋 』 《 掣

l 1 Fq # l :  ̄ , t - f
( ! 三,
试验 在 兵 团
Ⅱ 农 业 科 学 研究 所试 验 基 地
进行 , t壤 类 为 盐碱 L, t壤 质地 为壤 土 , 肥 力【 1 l 等 栽 培管 理按 肖地 人 } } 1 生 产水 进 行

田间实验报告-棉花报告

田间实验报告-棉花报告

棉花报告一、棉花播种1.播种时间:2016年4月26日2.播种方式:分露地棉和覆膜棉两种,各长两米,首尾相接;四人一组播种3.播种过程:按划好的线开约4cm深的播种沟,按穴距约30 ㎝播种,1穴5-6粒,覆土,适当镇压;播种预备苗:在两个窄行之间开4㎝沟,每2粒1穴二、苗期管理1.棉花出苗标准:子叶出土、平展2.查苗补苗3.间苗定苗棉花播种量大,出苗后相互拥挤,应及时间苗;齐苗时即应间苗;棉花幼苗易因病、虫为害而死亡,间苗要“少量多次”;齐苗时第一次间苗,1~2叶期第二次间苗;三叶期适时定苗。

三、棉花整枝1.整枝时间:2016年9月12日2.内容:去早蕾、去叶枝、打顶、打边心、抹赘芽、去老叶、去空枝四、棉花植株性状调查(2016年9月26日)调查指标1.株高:(打顶前)子叶节至主茎生长点之间的距离(cm)。

(打顶后)子叶节至最高叶节之间的距离(cm)2.主茎真叶数(主茎叶龄):主茎展开的真叶数3.第一果枝节位:第一果枝着生的节位4.第一果枝高度:子叶节与第一果枝节之间的距离5.果枝数、果节数6.蕾数、花数、幼铃数、成铃数7.(蕾、花、铃的)脱落数8.主茎节间长度:棉株停止生长后,测量第一果枝节位至顶端果枝节之间的距离,除以节间数(果枝数-1),得到主茎节间长度(cm)。

是平均长度。

9.果枝节间长度:在棉株下、中、上部各取一果枝,测量其靠近主茎的三个果节,求平均长度分析:棉花下部烂铃率较高,原因可能是整枝环节没有做好,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造成下部湿度较高,烂铃率上升。

五、棉花取样与收获1.取样每四位同学一组,分两小组,分别取地膜棉与露地棉:地膜棉与露地棉都分下、中、上3个部位,每部位3个棉铃,每小组取9个铃,每组合计取18个铃(要求取内围铃、正常吐絮的铃)如上部的铃现在未吐絮,可待吐絮后再按计划取样;取样和收获只摘取棉花,保留铃壳!样品保存:每个样品(一个铃内的棉花)分别用纸包好,注明处理、部位和样品号2.收获:单株有1-2个棉铃吐絮时收一次。

棉花测产取样方法

棉花测产取样方法

棉花测产及取样方法一、籽棉测产方法1.每个小区取3个样点,取样为对角线法。

2.行距测定:每个样点中取11行测量行距,计算平均行距。

3.株距测定:每个样点中随机选取1行的21株测量株距,计算平均株距。

4.铃数调查:每个样点随机选3行,每行连续10株共计30株,分别调查成铃、幼铃、絮铃,计算成铃数。

5.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cm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cm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mm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6. 计算单铃重(g):每个样点随机收取吐絮铃100个,自然取出籽棉,晾晒干后称重量,计算平均单铃重。

单铃重(g/铃)=100个絮铃籽棉干重(g)/100。

7. 计算衣分(%):计量铃重的100个絮铃试轧后,计算平均衣分(以皮锟轧花机为准,锯齿轧花机衣分加2个百分点)。

衣分(%)=100个絮铃皮棉重(g)/100个絮铃籽棉干重(g)×100。

8. 产量计算:(1)收获密度(株/亩)=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其中,平均行距(m/行)=11行距离(m)/10,平均株距(m/株)=21株距离(m)/20(2)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成铃数/株数,总成铃数=成铃数+絮铃数+1/3幼铃数(3)籽棉亩产量(kg/亩)=收获密度(株/亩)×平均单株成铃数(个/株)×单铃重(g/铃)/1000×校正系数(90%)(4)皮棉亩产量(kg/亩)=籽棉产量(kg/亩)×衣分(%)二、秸秆的计产及样品采集制备于10月中下旬进行???,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株取一株,共计收获30株,直接把整株装入尼龙网袋中,里外各一个标签(包括试验名称、试验地点、试验处理、采样时间、采样人),风干。

去除籽棉后称取秸秆重,并记录。

把秸秆全部切碎,用四分法取秸秆样品200g,烘干,磨细,装袋(包括试验名称、试验地点、试验处理、采样时间、采样人)备用。

三、籽棉的采样及制备在棉花收获中期,在每个试验小区内随机取籽棉300g,进行脱绒(絮),棉絮装袋并放入标签,备用;棉籽磨细后装入塑料袋并放入标签密封,放入冷冻室储存,备用。

棉花田间记载标准

棉花田间记载标准

棉花田间生育状况的观察记载和计算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二、土壤质地, 土壤基础肥力(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地下水位、土壤含盐量(1m土层)、前茬作物及单产。

三、栽培管理措施1.品种(系):2.栽培方式:3.整地:时间, 深度, 化除。

4.播种: 时间及方式5.定苗: 时间。

6.中耕:时间, 深度。

7.揭膜: 时间。

施肥: 基肥时间、种类及数量;追肥时间、种类及数量;叶面追肥时间、种类及数量。

灌水: 灌水方式、时间及灌水量。

10.化控: 时间及用量。

11.打顶: 时间。

四、12.病虫害防治: 时间及方法。

五、13.化学催熟: 是否应用乙烯利等催熟及施用时间。

1.生育进程(单位: 日/月)2.播种期: 实际播种的日期。

3.见苗期:以两片子叶出土展平为出苗标准, 在田间首次发现有出苗的日期。

4.出苗期: 50%棉苗达到出苗标准时的日期。

5.三叶期: 50%棉苗第三片真叶出叶展平的日期。

6.见蕾期:棉株(第一果枝)出现第一个花蕾, 其外面的三角苞片长达3毫米左右时为现蕾标准。

在田间首次发现有现蕾的日期。

7.现蕾期: 50%棉株达到现蕾标准时的日期。

8.见花期: 在田间首次发现棉株(第一果枝)开花的日期。

开花期: 50%棉株开花的日期。

盛花期: 50%棉株其第四果枝第一果节已开花的日期。

10.见絮期:以棉株下部第一个棉铃铃壳开裂, 露出棉絮为吐絮标准。

在田间首次发现有棉株吐絮的日期。

11.吐絮期: 50%棉株吐絮的日期。

12.生育期: 是指棉花出苗到吐絮所需要的绝对日数。

13.全生育期: 是指棉花从播种到棉田基本吐絮完毕所需要的绝对日数。

棉花的全生育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生育阶段:播种出苗期: 从播种日期到出苗期的天数。

苗期: 从出苗期到现蕾期的天数。

蕾期: 从现蕾期到开花期的天数。

六、花铃期: 从开花期到吐絮期的天数。

七、成熟期: 从吐絮期到吐絮基本完毕的天数。

农业棉花的实验报告(3篇)

农业棉花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棉花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2. 探究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在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效果。

3. 为我国农业棉花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棉花品种:选用我国常见的棉花品种,如中棉所12、新陆中35等。

2. 抗虫、耐除草剂基因:选取具有抗虫、耐除草剂性状的基因,如Bt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等。

3. 转基因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载体。

4. 实验仪器: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基因克隆与表达载体制备(1)设计并合成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将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3)将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筛选阳性克隆。

2. 农杆菌介导转化(1)将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质粒转化农杆菌。

(2)将转化后的农杆菌涂布于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筛选阳性转化子。

3. 转基因棉花植株的再生与筛选(1)将阳性转化子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2)将愈伤组织分化成再生植株。

(3)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转基因植株。

4. 抗虫、耐除草剂性状鉴定(1)观察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花果形态等。

(2)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虫害和除草剂耐受性测试。

(3)检测转基因植株的棉花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转基因载体构建与转化成功构建了含有抗虫、耐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载体,并转化农杆菌。

2. 转基因植株再生与筛选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3. 抗虫、耐除草剂性状鉴定(1)转基因植株生长状况良好,叶片形态与对照植株相似。

(2)转基因植株对虫害和除草剂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3)转基因植株的棉花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对照植株。

五、结论1. 成功构建了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为我国农业棉花种植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 转基因棉花在提高棉花产量、提升棉花品质、降低农药使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棉花产量测量实验报告

棉花产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了解我国某地区棉花的产量情况,为棉花种植户提供产量评估依据,同时为棉花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我国某省某县某乡某村实验时间:2023年9月15日三、实验材料1. 测量工具:皮尺、卷尺、电子秤、笔记本、计算器等;2. 实验人员:2名;3. 实验地点:实验区域内的棉花田。

四、实验方法1. 测量方法(1)选择实验区域:在实验地点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棉花田作为实验区域。

(2)随机取样:在实验区域内,随机选取若干个点,每个点为一个取样点。

(3)测量面积:使用皮尺或卷尺测量每个取样点的棉花田面积。

(4)测量产量:在每个取样点,随机选取若干个棉花植株,使用电子秤称量其重量,记录数据。

(5)计算平均产量:将每个取样点的产量相加,除以取样点数量,得到平均产量。

2. 数据处理(1)记录数据:将测量到的面积和产量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

(2)计算总产量:将所有取样点的产量相加,得到实验区域的棉花总产量。

(3)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将实验区域的棉花总产量除以面积,得到单位面积产量。

五、实验结果1. 实验区域棉花田面积:100亩。

2. 实验区域棉花总产量:5000公斤。

3. 实验区域单位面积产量:50公斤/亩。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我国某地区棉花产量较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50公斤/亩。

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实地测量棉花产量的方法,为棉花种植户提供了产量评估依据。

3. 本次实验结果可为棉花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我国棉花生产水平。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采用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成功测量了我国某地区棉花的产量情况。

2. 实验结果可为棉花种植户和棉花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3.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章 棉花检验抽样方法和检验顺序教案

第一章 棉花检验抽样方法和检验顺序教案

第一章棉花检验抽样方法和检验顺序第一节棉花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棉花检验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籽棉收购检验项目及检验的顺序:品级、长度、回潮率、含杂率、籽棉公定衣分率、籽棉折合皮棉的公定重量。

”籽棉倒包检验危害性杂物、籽棉称量、抽样、试样称量、试轧及轧出皮棉称量、从轧出皮棉中分别抽取样品检验回潮率、含杂率,其余样品供品级、长度检验。

二、成包皮棉检验项目及检验的顺序:按批检验项目包括: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回潮率、含杂率、公定重量,如采用HVI检验,增加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检验项目。

逐包检验项目包括: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回潮率、含杂率、毛重、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反射率、黄色深度、色特征级。

成包皮棉按批检验:先从批样中抽取含杂率检验样品供含杂率检验,应避免杂质失落;剩余样品在检验品级后,再分别抽取样品进行长度和马克隆值检验或用HVI进行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检验。

回潮率批样供回潮率检验。

成包皮棉逐包检验:先按检验单元逐样抽取含杂率检验样品供含杂率检验,应避免杂质失落;在逐样对剩余样品先后进行品级和异性纤维定性检验之后,再用HVI进行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反射率、黄色深度和色特征级检验。

第二节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标准根据抽样对象,将抽样分为按籽棉抽样和按成包皮棉抽样;成包皮棉抽样,根据检验方式不同,分为按批检验抽样和逐包检验抽样。

在每种抽样中,对抽样对象、抽样比例和抽样方法分别给出详细的规定。

抽取的样品,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分为品质检验样品、回潮率检验样品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样品等。

抽样的原则要求是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对抽样数量、抽样方法(包括抽样部位)等方面作出规定一、籽棉抽样二、成包皮棉抽样(一)按批检验抽样(二)逐包检验抽样按批检验与逐包检验对异性纤维抽样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逐包检验抽样包括两类。

第三节棉花田间生育状况的观察记载

第三节棉花田间生育状况的观察记载

第三节棉花田间生育状况的观察记载第三节棉花田间生育状况的观察记载一、生育期调查1.出苗期两片子叶平展为出苗。

出苗数占全苗数10%时的日期为始苗期,出苗50%时为出苗期。

2.现蕾期以幼蕾苞叶长达3mm时为现蕾标准。

当棉田有50%棉株现蕾时为现蕾期。

3.开花期棉田开始有棉株开花时为始花期,有50%棉株开始开花时为开花期。

4.吐絮期棉铃正常开裂能见到白絮时为吐絮。

棉田有50%棉株吐絮时为吐絮期。

5.生育期从出苗到吐絮的总天数。

二、生育状况调查1.株高从子叶节到主茎生长点(或最高一层果枝基部)的高度称为棉花株高,以cm表示。

2.主茎真叶数以叶片平展为标准。

3.第一果枝着生节位子叶节除外,从第一片真叶算起,由下向上数到第一果枝着生的节数。

4.第一果枝着生高度从子叶节开始量到第一果枝着生处的高度,以cm表示。

5.果枝数从第一果枝数到棉株顶端果枝。

结铃的果枝为有效果枝,末结铃的果枝或蕾铃脱落的果枝为无效果枝。

6.果枝长度选中部果枝一个,从基部量至顶端,以cm表示。

7.果枝节间长度一般以上、中、下三个部位,各取一个果枝,测量靠近主茎的两个节间的长度,以cm表示。

8.主茎节间长度于第一次收花前后,从第一果枝着生部位量至顶部以下第四果枝着生部位,打顶棉株可以量至最上果枝着生部位,其总长度用其间果枝数减一除之(空枝、叶枝均应计算在内),以cm表示。

9.茎粗测量第一果枝下主茎节间的直径,以cm表示。

10.果节数指棉株上现蕾、开花、结铃、脱落的所有节位之总和,剪去的空枝应以上下两果枝的果节平均数计入。

11.现蕾数以眼睛能看到似荞麦粒丸约3mm长)的幼蕾时,为计数标准。

12.幼铃数末出苞叶小于拇指(直径在2cm以下)的棉铃数。

13.成铃数己出苞叶大于拇指(直径在2cm以上)的棉铃数。

14.蕾、铃生育期及其脱落情况的调查在棉株现蕾之前选好有代表性的棉株,挂牌编号。

于现蕾开花期间每隔2~3天观察记载一次。

按照每个花蕾的着生部位,分别记载现蕾日期、开花日期、脱落日期以及吐絮日期。

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阜阳点)区域试验

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阜阳点)区域试验

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阜阳点)区域试验
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阜阳点)区域试验
一、试验目的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区之一,而早熟棉花则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阜阳点)种植的棉花进行区域试验,探索出适
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抗病害的早熟棉花品种,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
服务。

二、试验内容
1. 高产品种筛选:选择生长周期短的早熟棉花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观察其生长发育
情况和花铃数。

记录品种的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状,并对比不同品种的产量。

2. 种植技术研究:在试验田中采用不同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记录不
同处理条件下棉花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种植技
术指导。

3. 气象环境监测:设置气象监测点,实时监测试验区域的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气
象因素,并与棉花的生长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为种植户提供对策和决策参考。

三、试验地点与试验方式
选择黄河流域的阜阳市作为试验区域,该地区具有典型的黄河流域特点,是黄河流域
早熟棉花的主要种植区之一。

试验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将试验田分成若干小块,在每块
小区内选择不同的早熟棉花品种进行种植。

在不同小区内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进行处理,
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

四、试验时间安排
本次试验计划在每年的棉花生长季节进行,一般安排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

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方案

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方案

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方案背景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也是中国主要农作物之一。

不同品种的棉花在生长环境、产量、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棉花品种的生产状况和市场需求,需要进行一系列品种调查研究,以便制定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推广适宜品种。

目的1.了解当前主要棉花品种在生长环境、产量、品质、耐逆性等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其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方式;2.了解市场对棉花品种的需求,确定种植计划和市场推广策略;3.提出合理的棉花品种推广目标和策略,推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内容1. 抽样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各主产区按比例抽取代表性地区,对棉花品种进行调查和研究。

2. 调查内容及方法(1)种子来源:调查当地种子市场,了解主要棉花品种的来源及其销售情况。

(2)种植面积:对抽样地区的每个农户棉花种植面积进行调查,并记录品种名称、来源、种植面积及其生长情况等关键指标。

(3)产量及品质:对收获的棉花进行品质检测,包括棉纤维长度、强度、细度、成熟度等指标,并记录棉花产量、质量等相关数据。

(4)外观特点:对棉花的外观特点、颜色等进行描述,并记录品种名称及其表现。

(5)耐逆性:对抽样地区的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各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耐逆性。

(6)市场需求:调查当地纺织企业、棉花加工厂等棉花使用企业,了解当前市场对棉花品种的需求状况及其趋势。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确定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潜力、生产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关键指标。

4. 结果应用(1)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制定针对不同区域和气候的种植方案,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加快优质棉花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棉花品种推广目标和策略,完善棉花品种推广工作机制,推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种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方案,旨在了解当前我国棉花品种的生产状况和市场需求,以便制定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推广适宜品种。

棉花的取样方法

棉花的取样方法

棉花的取样方法1、随机取样,随机取样是统计分析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带主观性,即: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且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

从理论上讲,这种取样方法最符合随机原则,它是取样中最基本的形式。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批量较小的均匀总体。

一般在棉花收购站或轧花厂进行厂、站验收时,采纳这种取样方法。

2、代表性取样,代表性取样是把总体(一批)分为若干部分(组),在各个部分(组)中,将随机抽取的样品合并在一起而组成的。

当总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性质差异较大时,代表性抽样的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一批棉花内包含几个不同的产地或棉包间品质差异较大时,常采纳代表性取样。

3、规律性取样,规律性取样要根据产品品质变化的规律来决策。

如果产品品质变化周期比取样周期大得多,则规律性取样就能得到较正确的代表性样品。

棉花轧花、打包车间取样,一般采纳规律性取样,按其生产班次和机台,相隔肯定时间取样一次。

对成包皮棉按棉仓包号取样,即相隔肯定号数的棉包进行抽取,也属规律性取样。

4、整列取样,将一批棉花分成若干组(列),以其中一组为抽取对象,从总体中按照随机取样或规律性取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整列取样适用于销地仓库取样。

由于棉包已堆垛,若只从整垛中抽取方便的棉包取样,则代表性不大。

为此,根据实际条件,可将整垛中的一角或一部分棉包取下排列,从排列好的棉包中,按要求数量随机取样。

在销地已堆垛的棉包,本身已处于随机之中,为减轻工作量,可对整垛的一角或某一部分进行全取,这同样符合随机取样的原则。

5、阶段性取样,阶段性取样又称多级取样,就是把抽取样本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先从总体中抽取大样本,再从大样本中抽取小样本,再从小样本中抽取更小的样本。

阶段性取样一般用于总体很大,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所需样本很难的场合。

比如,要用仪器法检验一批棉纤维的长度,如果直接从一批棉纤维中抽取纤维进行测试,很难做到随机取样,这时就需要分多层次取样。

首先从N包棉纤维中抽取n 包作为初级样本,然后从这n包中分别抽取肯定数量的棉纤维,充分混和后作为实验室样品,再从实验室样品中进一步取样,直到取出测试所需的样品为止。

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方案

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棉花品种的多样性日益丰富。

为了了解当前棉花品种的种植情况、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各方面表现,为棉花种植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建议,特制定本专项调查方案。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我国棉花品种的种植现状,为棉花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2. 分析各类棉花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性,为棉花种植户提供品种选择建议。

3. 评估棉花品种适应性,为棉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三、调查对象1.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2. 棉花种植户3. 棉花加工企业4. 棉花科研院所四、调查内容1. 棉花品种种植面积、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2. 棉花品种适应性分析3. 棉花品种市场供需状况4. 棉花种植户对品种选择的满意度五、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棉花种植户、棉花加工企业等渠道进行发放,收集相关数据。

2. 实地调查:选取部分棉花种植区域,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棉花品种种植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六、调查步骤1. 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内容、方法等。

2. 设计调查问卷,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组织人员培训,提高调查人员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4. 分发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

5. 实地调查,了解棉花品种种植情况。

6. 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7. 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七、调查时间本次调查时间为2023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 2023年1月-2月: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 2023年3月-4月:组织人员培训,分发调查问卷。

3. 2023年5月-6月:收集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

4. 2023年7月-8月: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八、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全面的棉花品种专项调查报告,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2. 为棉花种植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建议,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
一、生育时期
记载出苗期、开花期、吐絮期(各期达到50%的日期)和生育期(从出苗期到吐絮期的天数)。

其中开花期和吐絮期固定选取有代表性的两次重复每小区中间行的全部植株进行调查,取平均值。

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幼苗子叶平展50%的日期
3、现蕾期:50%植株花蕾的三角苞长达三毫米左右的日期
4、盛蕾期:植株第四果枝,第一果枝现蕾的日期
5、开花期:
二、整齐度与生长势
苗期、花期、絮期目测各小区植株形态的一致性和植株发育的旺盛程度。

整齐度与生长势的优劣均用1(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差)表示。

三、农艺性状
第一果枝节位在棉花现蕾后调查;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在9月15日调查,其中单株结铃数调查在第一重复和第二重复,每重复顺序调查本重复一半面积的株数,其它各项调查均在取样行中进行。

1.第一果枝节位:棉株果枝的始节位,即棉花现蕾后从下至上第一果枝位置。

2.株高: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的高度。

3.单株果枝数:棉株主茎果枝数量。

4.单株结铃数:棉株个体成铃数(包括烂铃和吐絮铃)。

四、种植密度
1.设计密度:按株距和行距换算出666.7m2面积的株数。

2.实际密度:收第一次子棉时,调查每小区实际株数,换算成666.7m2面积的株数。

3.缺株率:实际密度与设计密度的差数占设计密度的百分率。

当实际密度高于设计密度,百分率前用“+”号表示, 反之用“-”号表示。

五、抗病性田间调查
各组区域试验承担单位在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高峰期各调查1次(可为枯萎病和黄萎病混生结果,不分枯萎病还是黄萎病。

), 每小区品种调查全部植株,病情分级标准采用5级法进行病情调查,取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高峰期的数值。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枯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外表无病状。

1级:病株叶片25%以下显病状,株型正常。

2级:叶片25%-50%显病状, 株型微显矮化。

3级:叶片50%以上显病状, 株型矮化。

4级:病株凋萎死亡。

黄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外表无病状。

1级:病株叶片25%以下显病状。

2级:叶片25%-50%显病状。

3级:叶片50%以上显病状,有少数叶片凋落。

4级:叶片全枯或脱落, 生产力很低。

发病株率(%)=(发病总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指=[各级病株数分别乘以相应级数之和÷(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100。

六、考种及取样
1、单铃重
吐絮盛期,采摘第8-15台果枝第1-2果节吐絮正常的100个铃,收两重复(收百铃花的原则:不收过雨花;不收笑口花;收中部8~15层果枝1-2果节吐絮6-10天籽花),晒干称重,计算单铃重,皮辊轧花计算小样衣分。

2、子指
在测定单铃重的样品中,每品种随机取样,每份棉子100粒称重,所得百粒棉子的重量为子指。

重复2次,取平均值。

七、收花轧花
1、收花
收花袋根据区号及品种代码编号;在收花适期内分小区采收,新收子棉要及时晾晒。

采收、晾晒、贮藏等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防止错乱。

2、轧花
轧花前应彻底清理轧花车间和机具,每轧完1个样品,机具应清理干净。

九、小区产量
1、霜前子棉
10月20日前实收子棉为霜前子棉(含僵瓣)。

2、霜后子棉
10月20日后到11月20日间实收子棉为霜后子棉;不摘青铃。

3、子棉产量
霜前子棉和霜后子棉的总重量。

4、衣分
在拣出僵瓣后充分混合的子棉(含霜前子棉和霜后子棉)1kg,轧出皮棉称重,计算衣分。

重复叁次,取平均值。

5、皮棉产量
子棉总产量与衣分的乘积。

6、霜前花率
霜前子棉重量占子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八、品质检测
将测定单铃重的皮棉分品种充分混匀,每品种取100g(平均分成两份)送往专业检测单位进行品质检测。

棉株形态特征的观察
株高:(同上)
主茎叶片数:主茎上着生叶片数量
倒四叶宽:植株主茎自上而下第四位上着生的主茎叶片的宽度
果枝始节:第一果枝在主茎上着生的节位
果枝舒:棉株上分出的果枝的数量
蕾数:棉株上部叶腋出现3mm大小三角形的花苞的数量
成铃:棉铃的直径达到2cm即为成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