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混合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混合运算(导学案)
第 3 课时混淆运算课题混淆运算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本节混淆运算复习课是把散落知识点串“线”连“片” ,形成一个网络清楚整体知识构造 ,对所学混淆运算知识有一个整体掌握和理解 ,经过形式多样练习坚固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学生解题正确率。
1.经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混淆运算次序;能正确依照运算次序进行脱式计算。
2.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责问题。
掌握混淆运算运算次序。
学前准备课时安排授课环节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2 分钟)二、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6 分钟)教具准备: PPT 课件1课时导案1.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同复习混淆运算。
2.板书课题:混淆运算。
1.引导学生在小组用适合方式将第五单元内容作整理。
2.全班展见告识构造 ,达成板书。
(赐授课板书)学案达标检测1.口算。
56÷7=81.明确学习任务。
45÷9=52.齐读课题。
6×8=48200+600=80048÷6=870-6 ×5=4049÷7=71.小组合作 ,整理相关混淆运算知28÷4=7识。
9×6=542.组内派代表在班上报告。
3×2+6=125000+600=56003000-2000=1000三、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30 分钟)1.复习没有小括号混淆运算。
( 1)课件出示算式:68-19+2542÷6×864-56 ÷752+4 ×6小组沟通这 4 道算式相同点和不相同点?2.复习带小括号混淆运算。
( 1)课件出示算式:1.( 1)察看、沟通 ,全班校正 ,教师小结。
明确:①相同点: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混淆运算。
不相同点:前 2 个都是同级运算 ,后2 个是两级运算。
②同级运算时,要依照从左往右次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 ,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 2)独立达成 ,全班报告。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概述本节主要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其中,连乘指的是连续相乘的运算,例如:$2\\times3\\times4$。
连除指的是连续相除的运算,例如:$12\\div3\\div2$。
而乘除混合运算则是乘法和除法相互交错的运算,例如:$2\\times3\\div4$。
在进行这些运算时,需注意运算顺序。
根据乘法和除法的性质,连乘和连除可按照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顺序进行计算;而乘除混合运算则需要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转换,先计算乘法,再计算除法。
知识点详解一、连乘的运算在进行连乘的运算时,可以将式子中的数从左到右一一相乘,也可以从右往左一一相乘。
例如:$$2\\times3\\times4\\times5=(2\\times3)\\times(4\\times5)=6\\times20 =120$$$$2\\times3\\times4\\times5=2\\times(3\\times4)\\times5=2\\times12\\ times5=120$$二、连除的运算与连乘类似,连除的运算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往左进行。
例如:$$12\\div3\\div2=(12\\div3)\\div2=4\\div2=2$$$$12\\div3\\div2=12\\div(3\\div2)=12\\div1.5=8$$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除数为分数,则应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例如:$$16\\div\\frac{4}{5}\\div2=16\\times\\frac{5}{4}\\div2=20$$三、乘除混合运算在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应先计算乘法部分,然后再进行除法运算。
例如:$$2\\times3\\div4=(2\\times3)\\div4=6\\div4=1.5$$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运算式中有括号,则应先计算括号内的部分。
例如:$$2\\times(1+3)\\div5=2\\times4\\div5=1.6$$拓展练习1.计算 $6\\times7\\div3\\div2$。
二年级混合运算导学案
主备教师:向朝斌备课构成员:单元第五单元混淆运算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淆式题的运算次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淆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育学生迁徙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研究和沟通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质问题。
能联系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淆运算的顺序。
在认识和理解混淆运算次序的过程中,累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术,而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有关的实质问题。
课时分派 5 课时主备教师:向朝斌备课构成员:课题混淆运算(教材第47 页中的例 1 及有关内容。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在同级的混淆运算中,应从左往右挨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研究和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教课目的次序,能正确运用运算次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育学生养成先看运算次序,再进行计算的优秀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课要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次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教课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课准备课件、直尺等。
课时分派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5 分钟)课件出示下边题目: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谈谈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着手计算。
二、创建情境,研究新知(20 分钟)(一)情境中获守信息1.课件出示第 47 页例 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 人,正午走了24 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和念书有关的信息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如何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沟通中研究新知1.反应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53- 24=29(人)53-24+38=67(人)29+ 38=67(人)(2)报告沟通: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观点,揭露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如何的运算次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第10单元 第4课时 混合运算(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10单元第4课时混合运算(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学会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 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 解决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2. 教学难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混合运算的规律。
3. 括号的作用:通过实例讲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括号的使用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实际问题:将混合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课堂练习要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4.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混合运算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8+16÷8 改正(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5、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5×9=45 80-45= 35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〇填上>、<或=。
(1)5×4+5〇5×4-5 (2)6+7×2〇7+7×2 (3)5×2×3〇5×(2×3)(4)42÷6+7〇42÷7+6 (5)40-8×5〇40-8×4 (6)30-49÷7〇20-49÷7 2、列式计算。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3、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中的第3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60页至62页的内容,主要包括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规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括号的作用和计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买来了5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计算4(1+3),学生会先计算括号里面的1+3,得到4,然后再用4减去4,得到0。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例如:“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
例如,计算(1+2)×3,答案是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和计算顺序还不是很清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复杂的概念,他们需要理解括号的作用和计算顺序。
在讲解过程中,我使用了实际的情景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括号的存在和重要性。
例如,我给出了一个情景:“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买来了5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这个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括号的作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混合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计算。
(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
以前我们在计算时,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计算。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 29+38=67 53-24+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 15÷3×5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小结:脱式计算时,每道题第一步的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
左边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混合运算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3、面包每袋3元,饼干每盒4元,饮料每盒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盒5元
(1)小熊有20元钱,买一盒饼干和一盒饮料,应找回多少元钱?
(2)猜一猜: 50-(3+7)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停车场停着53辆车,开走了15辆,又开进了18辆,现在停车场还有多少辆车?
五、预习:
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2、列式计算。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3、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计算。
(1)9×8+12(2)20+24×2(3)72÷8+30
(4)56-8×3(5)21+6×3(6)15-40÷5
(7)4×(9-6)(8)52+8×4(9)7×9-5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16÷8改正(2)40-15×2改正
=24÷8=25×2
=3=50
5、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混合运算课型:复习课课时:第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五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5课时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如果永远用分步式计算的话就不必规定运算顺序了。
只因为列出综合式,就得规定出前后的顺序。
(2)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应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分课时导学案第五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导学案
备课人:吴清审课人:曹愉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页整理复习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课前预习: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 解答正确吗?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5).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小女孩:。
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导学案.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混合运算(2)(导学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1、说出下列每道式计算第一步、6×3÷9
75-20+16
35÷7×4
28+12-30
2、揭示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1、按要求回答、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想一想,填一填、
(1)计算28-7+60时,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混合运算(2)
课题
混合运算(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由于学生较长时间按从左往右顺序依次进行计算,本节教学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但需要先算乘、除两步混合运算,这是教学中难点、学生开始做这样题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影响,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注意突破这一难点、
例2通过呈现学生熟悉和感兴趣跷跷板乐园问题情境来教学含有两级运算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教学时呈现了3种方式,通过小精灵提示及对比,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唯一性及追求简洁数学表达目、
(5)认真倾听教师总结,明确没有小括号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2、一箱茶杯有5个,一共30元,一个碗要8元、
(1)买一个茶杯和一个碗共需多少元?
(2)一个茶杯比一个碗便宜多少元?
1、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2、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计算8÷2×6时,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3)在没有括号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脱式计算、
(1)14+3×6
(2)83-14÷2
答案:(1)14+3×6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混合运算)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学习目标1.掌握没有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4.教育学生养成先分辨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和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计算。
32+14-8 25-12+4535-6-12 3×6÷24×6÷8 48÷8×9分析: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答案:32+14-8 25-12+45=46-8 =13+45=38 =5835-6-12 3×6÷2=29-12 =18÷2=17 =94×6÷8 48÷8×9=24÷8 =6×9=3 =54知识点2: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想一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计算。
5×6+1345-4×719-48÷645÷9+148÷4×264-40÷8分析: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在○里填上“>”“<”或“=”。
54÷9÷2○= 33×6÷2○<13+56÷73×7-16○<2745-9×3○<5×8-18答案:5×6+1345-4×7=30+13=45-28=43=1719-48÷645÷9+14=19-8=5+14=11=198÷4×264-40÷8=2×2=64-5=4=59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课时混合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课时混合运算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8+16÷8 改正 [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5、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5×9=45 80-45= 35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〇填上>、<或= .
[1]5×4+5〇5×4-5 [2]6+7×2〇7+7×2
[3]5×2×3〇5×[2×3] [4]42÷6+7〇42÷7+6
[5]40-8×5〇40-8×4 [6]30-49÷7〇20-49÷7
2、列式计算 .
[1]7与8的积是多少? [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 [4]78比36大多少?
3、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算。算。算。运算。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5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
=□=□=□
主备教师:
备课组成员: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7+(4×3)
=7+12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合作交流、初步探究(15分钟)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备课组成员: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主备教师:向朝斌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0分钟)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15分钟)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3 48÷(8-2)
34-(28-13)6×(7+2)(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导学过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课题
混合运算(教材第53页中的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单元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等。
课时分配
第三课时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5课时
主备教师:向朝斌
备课组成员:
课题
混合运算(教材第47页中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
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
(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1)10-5+3=(2)7+(7-6)=
10-(5+3)=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