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与运动的相互关系、简单机械的构造及功能;2. 掌握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机械制图方法,阅读并制作简单的机械图;3.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装置进行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对机械系统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2. 能够运用制图软件或手工绘制基本的机械图纸,展示清晰的机械结构;3. 能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机械设计项目的讨论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机械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积极的探究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原理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认识,学会基本的制图与设计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可能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经验,因此课程设计需兼顾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1. 确保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力与运动: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状态及受力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与运动3.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简单机械4. 机械制图:教授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视图、剖面图、尺寸标注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制图5. 机械设计:阐述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制作与测试。
-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引言(1课时)2. 力与运动(2课时)3. 简单机械(2课时)4. 机械制图(3课时)5. 机械设计(3课时)6. 实践操作(4课时,含小组讨论、制作、测试及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前言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和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选题设计机械结构或进行机械元件的计算。
本指导书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要求1.任务简介本次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机械结构或元件进行设计。
设计内容应包括机械结构或元件的图纸绘制、力学计算、材料选用及性能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出完整的设计思路和严谨的设计方法。
2.任务要求(1)设备或结构选题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创新性,难度适宜。
(2)选题应能够反映机械原理课程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
(3)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结论的严谨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设计文档应包括设计思路、图纸、计算过程、结论及评价等内容。
三、设计流程1.选题在设计之前,需首先明确设计对象。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机械结构或元件进行设计。
选题要求符合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
2.方案设计选定设计对象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方案设计。
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结构尺寸、负荷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要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并确定适当的加工精度。
3.图纸绘制图纸是机械结构或元件制作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绘制相关图纸。
图纸应包括整体图、局部图、零配件图等内容,并注明尺寸、标注、公差等要素。
4.力学计算机械结构或元件的承载能力是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学生需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结构的力学计算,分析机械结构或元件的受力情况,并评估其承载能力。
5.材料选用及性能参数计算材料对机械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计算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强度、韧性、硬度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对产品的机械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机械设备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
本指导书旨在根据高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并能对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即工艺动作过程较简单)进行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设计过程指从明确设计任务到编制技术文件为止的整个设计工作的过程,该过程一般来讲包括四个阶段:1)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原理方案设计;3)技术设计;4)施工设计。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完成前两个任务,完成的步骤如下;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结果体现创新精神。
2.方案设计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讨论,分析机器的结构、传动方式、工作原理,给出至少两种运动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方案确定以后,进行机构尺寸综合和机构运动分析时,每个学生的参数不同,独自设计。
若发现尚未达到工作要求,应审查方案,调整机构的尺寸,重新进行设计。
4.每个学生绘制一张图纸,应包括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简图和机械运动循环图,一两个主要机构的运动分析及设计程序。
5.写一份设计说明书,最后进行答辩。
6.成绩的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评定。
应以设计说明书、图样和在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依据,参考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计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内容1.功能分解机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种机器都要完成某一工艺动作过程。
将机械所需完成的工艺动作过程进行分解,即将总功能分解为多个功能元,在机械产品中就是将工艺动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执行动作。
设计者必须把动作过程分解为几个独立运动的分功能,然后用树状功能图来描述,使机器的总的功用及各分功能一日了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作者:————————————————————————————————日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适用)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司慧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专项资助(2007-34)2010年3月目录目录 (2)第1章概述 (4)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4)1.1.1 课程设计目的 (4)1.1.2 课程设计任务 (4)1.2 课程设计所采用方法 (4)1.3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5)1.3.1任务书 (5)1.3.2目录 (6)1.4实习 (6)1.4.1要求 (7)1.4.2实习地点 (7)第2章设计示范 (8)2.1概述 (8)2.2方案设计实例 (8)2.2.1牛头刨床传动方案设计。
(8)2.2.2方案评价准则 (10)2.2.3 蛙式打夯机和2K-V型行星传动机构方案设计简介 (10)2.3 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综合和分析(复数矢量法) (12)2.3.1牛头刨床主体机构的设计 (12)2.3.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3)2.3.3 计算流程图 (14)2.4 应用图解法进行平面机构的运动综合和分析 (14)2.4.1设计题目 (14)2.3.2 设计要求 (14)2.4.2 机构简图和已知数据 (14)2.4.3 设计步骤 (15)第3章课程设计题目、原始数据及要求 (17)3.1 课程设计题目 (17)3.2要求 (17)3.2.1牛头刨床主体机构的设计 (17)3.2.2自动包装机传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18)3.2.3自行车制动系统及传动系统的研究和综合 (18)3.2.4机械手传动机构的研究与设计(4个不同机械手) (18)3.2.5缝纫机送布机构等的研究与设计 (19)3.2.6多功能清洁车的研究与设计 (19)3.2.7摆式运输机的设计 (19)3.2.8插床主体机构的设计 (20)3.2.9 齿轮机构的设计 (21)3.2.10关于自选题目 (21)第4章课程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22)4.1 方案、图纸和设计报告评价 (22)4.1.1 方案分析与评价 (22)4.1.2 图纸评价 (22)4.1.3设计报告评价 (22)4.2 成绩评定 (22)第5章往届同学的设计感想 (23)5.1机械设计感想 (23)5.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感想 (25)5.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感想 (26)5.4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感想 (27)5.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感想 (27)第1章概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第一次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解决工程实际中机构分析和设计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题Ⅰ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一、设计目的和意义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机械产品研发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手册旨在通过实际设计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1.设计任务:实现一个四杆机构的运动传动机构设计。
2.设计原理:通过运用机械原理中的平面连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的知识,设计一个满足给定要求的四杆机构。
3.设计步骤:根据学习的机械原理知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a.分析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明确设计目标。
b.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确定机构中各个连杆的长度比例。
c.根据运动要求和传动要求,确定曲柄的转动角度和速度。
d.设计连杆的长度,满足运动要求和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e.绘制机构的设计图纸,包括各个连杆和曲柄的位置、尺寸和运动轨迹。
f.进行机构的力学性能分析,检验机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g.制作实物模型,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设计要求1.机构设计要符合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设计结果要满足给定的运动和传动要求。
3.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力学性能分析,保证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设计图纸和实物模型要清晰、准确,能够展示设计思路和实际效果。
5.设计报告要详细记录设计过程、设计思路和设计结果,并包括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四、设计材料1.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机械原理》、《机构学与机械学》等。
2.设计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3.绘图工具:铅笔、直尺、圆规等。
4.实验设备:滑块曲柄机构实验装置、数字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等。
五、设计流程1.设计任务分析:仔细阅读设计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
2.设计原理分析:回顾机械原理课程学习的内容,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设计方案确定: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并根据给定要求确定机构中各部分的参数。
4.设计图纸绘制:使用设计软件或手绘工具,绘制机构的设计图纸,并标明各个部分的尺寸和运动轨迹。
(完整版)《机械原理》毕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1章概述1.1 机械设计的过程、内容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是创造性的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技术系统的活动过程。
机械设计的步骤和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
1. 产品规划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做出市场预测,对产品开发的可能性作综合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本阶段最终目的是确定任务并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
2. 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规划阶段明确了设计任务,确定了系统的功能。
当然能实现同一功能的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同一原理又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案。
通过功能分析并确定了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动作构思,初步拟定出从原动机经传动机构到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并画出各执行构件动作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循环图,设计各执行机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计算,这是机械产品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3. 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将机械运动简图具体化为机器及零部件的合理结构。
完成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4. 改进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使用、鉴定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技术完善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中,方案设计的创新及其优劣尤为重要,它对机械系统功能的实现、性能的好坏、经济性及其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机械设计全局的成败,因此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正是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个综合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本科阶段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它对初步掌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针对一个实际机械系统完成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2. 初步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对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有个初步了解;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初步训练;4. 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10~11
• • • •
• • • • •
(7)通用机械手 功能:抓取工件。 结构和工作原理: (8)用液压缸驱动关节式手臂的俯仰和伸 缩运动的机构 功能:抓取工件。 结构和工作原理: (9)糖果包装机的扭结机构 功能:将糖果包装纸扭折成结。 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1.14
图11.15
图11.16
• • • • • • • • • •
图10.23
图10.24
图10.25
• (6)凸轮齿轮翻转机构 • 功能:构件在预定位置上翻转180°。 • 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0.26
第11章 空间连杆机构 和其他机构
• 在连杆机构中,若组成该机构的所有构件 不都是在同一平面或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则称之为空间连杆机构。它和平面连杆机 构一样,利用空间连杆机构可使从动件得 到预定的位置、行程或某种运动规律,而 且运动灵活可靠。此外,开式链机构也在 机器人、机械手及某些通用夹具中得到了
(1)精确直线导引机构 功能:构件上一点实现直线运动轨迹。 结构和工作原理: (2)港口用起重机机构 功能:连杆上一点实现近似水平直线运动 轨迹。 结构和工作原理: (3)摄影机抓片机构 功能:连杆上一点实现近似D字形轨迹。 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0.1
图10.2
(a) 图10.3
(b)
• • • • • • • •
图10.15
图10.16
图10.17
• • • • • • • • •
(10)包装机推包机构 功能:实现预期的复杂轨迹。 结构和工作原理: (11)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 功能:构件上一点实现复杂的预期运动规 律。 结构和工作原理: (12)医用棉签卷棉机机构 功能:实现送棉、揪棉、送签和卷棉。 结构和工作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课程设计背景机械原理作为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对于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检验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综合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手册,旨在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设计目标本文档的设计目标是:•提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指导和规范;•规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强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步骤第一步:确定课程设计主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主题应紧密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确定具有一定现实应用价值和科学性的课题。
常见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主题包括弹性元件设计、连杆机构设计、齿轮副设计、摩擦副设计、传动装置设计等。
第二步:制定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确定的课程设计主题,制定课程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应明确课程设计的主题、目的、要求、流程和截止日期等内容。
特别注意,任务书应清晰明了、具体可行、合理合法。
第三步: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深入了解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术要求,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
第四步:制作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根据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按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设计流程,编制课程设计方案报告,该报告应包含题目、背景、要求、方案和进度计划等内容,要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充实。
第五步:进行课程设计实验根据课程设计方案报告,进行课程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要求实验环境安全、规范,数据准确可靠,结果可信。
第六步:编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清晰明了,内容科学、规范,要归纳、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第七步:撰写课程设计终稿在完成实验报告后,根据教师和指导员的反馈意见,修改并完善课程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形成课程设计终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适用)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专项资助2010年目录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课程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课程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所采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实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实习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代说明书书写要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要点目录1 总功能分析————————(按实际页码写)2 总功能分解————————(按实际页码写)3 功能元求解————————(按实际页码写)4 方案的评价及确定—————(按实际页码写)5 运动循环图设计——————(按实际页码写)6 尺寸计算—————————(按实际页码写)7 体会———————————(按实际页码写)8 参考文献—————————(按实际页码写)1 总功能分析1.1总功能说明果糕切段机要求是……1.2.运用黑箱法分析1、输入输出原理图2、方案设想(写出各种关于果糕切段机的设想……最后要有结论)2 总功能的分解果糕切段机的功能与相应的工艺动作及执行机构框图如下:上图中减速功能中减速比的分析:带传动比范围i v = 2~4,齿轮传动比范围i齿= 2~6,则总传动比最大i总=4×6=24本题中,初选电机转速720r/min,生产率30次/min,则总传动比i总=720/30=24,故需要A、B两档减速。
3 功能元求解3.1形态矩阵精压机运动方案选择矩阵由上表所列矩阵可知,可能的运动方案数目为N= 4= 种.3.2初定方案综上经分析、评价,先从表中选出两种方案:方案一:A1+B4+C2+D3+E2带传动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不完全齿轮+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方案二:A1+B1+C1+D1+E1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凸轮机构→槽轮+连杆机构→槽轮+连杆机构(绘出两种方案机构示意图)4 方案的评价及确定(斜体字部分不需要抄在说明书中)1)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体系(1)机构的评价指标机械运动方案是由若干个执行机构组成的。
在方案设计阶段,对于每一机构应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指标。
从机构和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和评定的要求来看,主要应满足五个方面的17项性能指标,具体见下表。
2)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量化(1)由于实际评价较难量化,因此可采用五档评价量值(2)几种典型机构的评价指标的初步评定按两种机构量化值之和除2进行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河北⼯程⼤学机电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第⼀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的在于:1、进⼀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2、培养学⽣运⽤理论知识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3、使学⽣在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分析⽅⾯,初步建⽴⼀个完整的概念;4、进⼀步提⾼学⽣计算和制图能⼒,以及运⽤电⼦计算机的运算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1、按给定条件综合连杆机构,确定连杆机构各构件的尺⼨,以满⾜不同的实际⼯作的要求;2、对机构进⾏运动分析;(图解法及解析法两种⽅法)3、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绘制凸轮从动件位移曲线。
三、课程设计采⽤⽅法:对于上⾯所提任务,要⽤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法。
图解法形象,直观,应⽤图解法可进⼀步提⾼学⽣绘图能⼒,在某些⽅⾯,如凸轮设计中,图解法是解析法的出发点和基础;但图解法精度低,⽽解析法则可应⽤计算机进⾏运算,精度⾼,速度快。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可将两种⽅法所得的结果加以对照。
四、编写说明书:1、设计题⽬(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2、机构运动简图及设计⽅案的确定,原始数据;3、机构运动学综合;4、列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写出图解法的向量⽅程,写出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计算流程和计算程序,打印结果;5、分析讨论。
第⼆节设计⽰范:⽤解析法进⾏机构的运动综合和运动分析设计题⽬:⽜头刨床机构结构⽰意图1所⽰:原始数据:曲柄转速:n AB =90r/min 滑枕⾏程:H=0.32m ⾏程速⽐系数:K=1.2 机架长度:AC=0.65m连杆DE 与导杆CD 的长度⽐DE/CD=0.25 ⼀、导杆机构的综合由机构⾏程速⽐系K 计算极位夹⾓θ 18011+-=K K θo 18012.112.1+-=θo= 16.3636o 由⼑架的⾏程H 计算导杆长度,导杆的摆⾓φ=θCD=0.50.32sin(2)2sin(2H =φ/φ/) CD=1.124m 曲柄长度ABAB=AC ×sin (φ/2) = 0.65×sin (φ/2)≈0.0925m圆整后取AB=0.092m 连杆长度DEDE=0.25CD=0.25×1.124≈0.281m 圆整后取DE=0.28m为了使连杆DE 和滑枕之间传⼒良好,保证传动⾓尽可能最⼤,保证滑枕的运动轴线位于GF 的中点,如图2所⽰:图1 机构结构⽰意图图2 滑枕位置⽰意y E=22/ cosφCDCD=1.118m⼆、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图3 机构运动分析如图3所⽰,令AB为l1,,CD为l3,DE为l4,AC为l6,CG为l6’(即y E),各杆长AB、CD、DE、AC、CG为已知,已知曲柄转速为ω1,建⽴如图坐标系。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摘要:一、引言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2.手册的作用和适用对象二、手册结构1.内容模块划分2.各模块内容简介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流程1.设计主题选择2.资料搜集与分析3.设计方案制定4.设计实施与验证5.设计报告撰写四、设计主题选择与分析1.主题选取原则2.主题案例分析五、设计方案制定1.设计思路梳理2.设计方法与工具选用3.设计参数确定4.方案评价与优化六、设计实施与验证1.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2.验证方法与评价指标3.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案七、设计报告撰写1.报告结构与内容要求2.报告撰写技巧与规范3.报告审阅与修改八、总结与展望1.课程设计成果总结2.不足与改进方向3.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启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行业的日益繁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成为了越来越多高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
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本手册适用于机械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时参考。
手册内容涵盖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包括设计主题选择、资料搜集与分析、设计方案制定、设计实施与验证、设计报告撰写等环节,旨在为广大同学提供实用的指导与参考。
二、手册结构本手册共分为八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手册的作用和适用对象。
2.设计主题选择与分析:阐述设计主题选取原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设计方向。
3.设计方案制定:详述设计思路梳理、设计方法与工具选用、设计参数确定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设计方案制定的方法与技巧。
4.设计实施与验证:介绍设计实施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验证方法与评价指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5.设计报告撰写: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报告,包括结构、内容要求,以及撰写技巧与规范。
机原课设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学生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结构学、机构运动学、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具有这些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机械原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中规定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设计、齿轮机构设计、轮系以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等。
机械设计大体可分为三大步骤:一、总体设计,包括绘制机器运动系统图、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及动力分析,速度调节及某些重要构件的尺寸参数的确定;二、部件结构与强度设计,包括根据强度设计机器零、部件,绘制机器装配图;三、零件工作图设计。
机械原理就是要赋予学生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就是训练这种基本技能的教学环节。
后两步骤则是机械零件和其他课程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还将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知识予以巩固加深的机会,因此课程设计中个别知识可能超出书本知识范围。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进行课程设计,特编写《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供学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在编者1989年编写《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基础上编写的。
根据几年来的使用经验,对原内容做了适当的删节和调整。
在设计指导书中,规定的工作量较大,需要学时较多,因此,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学时具体安排,对工作量适当调整,作适当删节,可用图解法,可用解析法或者二法并用。
课程设计的成绩作为一门考查课计分,记入学生档案。
编者2007.10目录第一章牛头刨床总体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2牛头刨床基本机构的组成和工作性能简介 (1)1-3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设计任务的分配(作图法) (3)1-5设计的已知数据及要求 (4)第二章牛头刨床总体设计(作图法)指导书 (6)2-1摆动导杆机构运动分析 (6)2-2摆动导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7)2-3飞轮转动惯量计算 (9)2-4飞轮机构设计方法 (10)2-5飞轮机构设计(参考[2]) (10)2-6摇杆机构设计指导(略) (10)2-7螺旋机构设计指导(略) (10)第三章用解析法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11)3-1 数学模型的建立 (11)3-2 程序编制 (23)第四章设计计算说明书与学时安排要求 (26)4-1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26)4-2作图法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和绘图要求 (26)4-3 进度学时安排 (27)参考文献 (27)1 牛头刨床总体设计的任务1.1 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机械原理课程中课堂所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机构分析和机构设计的能力,力求使所学知识通过课程设计而系统化,为机械设计奠定基础。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是一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原理、提高课程设计能力的专业书籍。
手册由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邹慧君教授编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一、引言1.邹慧君简介邹慧君教授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杰出代表,长期从事机械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意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是为了满足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原理、进行课程设计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需求而编写。
手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课程设计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内容概述1.手册结构手册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正文、案例分析、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
2.主要知识点手册涵盖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力学基础、机构分析、机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等。
三、手册特点1.系统性与完整性手册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全面、详尽,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完整的机械原理知识体系。
2.理论与实践结合手册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3.案例丰富手册包含丰富的工程案例,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手册应用方法1.学习机械原理的参考书手册可作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参考书,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课程设计的指导手册手册为学生提供了课程设计的详细步骤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
3.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手册中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参考和指导。
五、手册的价值与影响1.提高学生课程设计能力手册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部实用的指导书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手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