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秀PPT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b48bd36240c844768eaee16.png)
由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头 上太阳辐射强。同时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所以脚下温度低。
谢谢聆听!
23
紫 外 线
可见光可见光
红 外 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O3
层
可 见 光
大气的上界
对 流
CO2 、水汽
层
1、哪些大气成分 具有吸收作用?
2、大气吸收具 有什么特性?
3、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很多吗?
太
北极
阳 光
赤道
南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在不同纬度是否一样?
大 气
圈
提示:从路程、面积比较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多少。 阳 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太
气
阳
削
辐
弱
射
大
气
吸
地
收
面
辐
射
地
面
大 气 辐大 射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探究月球表面热状况
大气上界
太
大
阳
气
辐
辐
射
地
射
面
辐
射
地球
太
月
阳
面
辐
辐
射
射
月球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月球老弟:你光着 身子感觉怎么样?
地球大哥:我难受啊,白天热
到127℃,夜晚冷到-183℃。
探究活动:
大气上界
反射
100
散射 吸收
谢谢聆听!
23
紫 外 线
可见光可见光
红 外 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O3
层
可 见 光
大气的上界
对 流
CO2 、水汽
层
1、哪些大气成分 具有吸收作用?
2、大气吸收具 有什么特性?
3、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很多吗?
太
北极
阳 光
赤道
南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在不同纬度是否一样?
大 气
圈
提示:从路程、面积比较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多少。 阳 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太
气
阳
削
辐
弱
射
大
气
吸
地
收
面
辐
射
地
面
大 气 辐大 射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探究月球表面热状况
大气上界
太
大
阳
气
辐
辐
射
地
射
面
辐
射
地球
太
月
阳
面
辐
辐
射
射
月球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月球老弟:你光着 身子感觉怎么样?
地球大哥:我难受啊,白天热
到127℃,夜晚冷到-183℃。
探究活动:
大气上界
反射
100
散射 吸收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7cce0cad51f01dc281f1f5.png)
2.白天,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不 至于过多,地球温度不会很高;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
3.白天,由于月球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 月球表面,月球表面温度很高;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表面温度很低,因此月球的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表 面剧烈得多。
射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太 大气吸收 阳
大气吸收 (大量)
辐
射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吸收后增温
地面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 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地面得到能量就越多,地面辐射就越强。
大气受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 增多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 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采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生产反季 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等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简要说明。
温室大棚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 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7题。
5.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杂草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预防霜冻,其原理
是增强了
( D)
A.① B.② C.③ D.④
6.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 ( A )
(3)气象因素: 降水少、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3.白天,由于月球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 月球表面,月球表面温度很高;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表面温度很低,因此月球的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表 面剧烈得多。
射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太 大气吸收 阳
大气吸收 (大量)
辐
射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吸收后增温
地面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 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地面得到能量就越多,地面辐射就越强。
大气受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 增多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 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采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生产反季 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等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简要说明。
温室大棚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 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7题。
5.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杂草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预防霜冻,其原理
是增强了
( D)
A.① B.② C.③ D.④
6.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 ( A )
(3)气象因素: 降水少、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课件_人教版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_人教版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7309b9336c1eb91a375df9.png)
大大 气气 辐增 射温
(1)积雪的保温作用与大气的保温作用相似,描述大气保温作用的过程。
射向地面
地面受热增温
地面 保持地面温度
1 .“太阳暖地面” 2.“地面暖大气” 3.“大气还地面”
讨论一
俗话说“麦盖一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据我国 北方一些冬小麦地区测定,冬季,积雪5厘米深的地温 一般比无积雪的高2-3℃,并且积雪越深,保温作用越强, 麦苗越不易被冻伤。
冻伤。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
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知识梳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尝试写出图中A、C、E、F、I、G代表的含义。
知识梳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太
阳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青反藏射高向原是宇我宙国空太阳间辐射的高值中心(图1),光照资源充足,但热量不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布局。 辐 C.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问题】 (1)积雪的保温作用与大气的保温作用相似,描述大 气保温作用的过程。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讨论一
俗话说“麦盖一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据我国 北方一些冬小麦地区测定,冬季,积雪5厘米深的地温 一般比无积雪的高2-3℃,并且积雪越深,保温作用越强, 麦苗越不易被冻伤。
C.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1.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
红黄绿三色光的波长比较长,不易被散射
(2)冬季,积雪覆盖的麦苗不易被冻伤,说明原因。
(2)冬季,积雪覆盖的麦苗不易被冻伤,说明原因。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23张PPT)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3cac4202d276a200292ed6.png)
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二、大气热力环流
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ü 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或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
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形成热力环流
ü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ü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气压差,
就产生了促使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 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ü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流动,这就形成了风。 ü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ü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 向低压。
水平运动即是风。
ü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 大气热力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 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
2.气压
ü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 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二、大气热力环流
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ü 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高
气温、气流和气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ü 地面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在垂直 方向上膨胀上升,使得空气柱 内分子数目减少,气压低。
ü 气温高低导致空气垂直方向上 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诱发了 空气的水平运动。
案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探究—绘制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
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ü 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或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
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形成热力环流
ü 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ü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气压差,
就产生了促使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 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ü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流动,这就形成了风。 ü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ü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 向低压。
水平运动即是风。
ü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 大气热力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 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
2.气压
ü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 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二、大气热力环流
3.空气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ü 热量差异——热胀冷缩——高、低压中心——空气流动 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高
气温、气流和气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ü 地面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在垂直 方向上膨胀上升,使得空气柱 内分子数目减少,气压低。
ü 气温高低导致空气垂直方向上 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诱发了 空气的水平运动。
案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探究—绘制白天和夜晚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92093fb9d528ea80c77990.png)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烟雾防冻
Smoke Antifreeze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铺沙
Orchard sanding
•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没有矛盾。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 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
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太太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面面吸吸收收地面地面是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大气吸收少量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量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二大气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烟雾防冻
Smoke Antifreeze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铺沙
Orchard sanding
•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没有矛盾。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 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
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太太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面面吸吸收收地面地面是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大气吸收少量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量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二大气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人教版(23张PPT)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人教版(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261cd5ee06eff9aff807c7.png)
1、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的判读规律 2、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热低压、冷高压”。
3、同一海拔,等压线“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原理应用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03 热力环流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
陆地
海风
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
海洋
03 热力环流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丙
丁
乙
甲
热
冷
热力环流 02 热力环流示意图
高丙
丁低
低乙 热
甲高 冷
大气 水平运动
水平 气压差异
大气 垂直运动
地表 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 02 1
热力环流分析
高
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低 高空
等压线形态与气压的关系。
热低压, 冷高压。
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等压面
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
低
甲>乙>丙>丁
高
近地面
热力环流 03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季风
03 热力环流
生活中的热力环温 度高,暖空气沿山 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山坡比同高度 的大气温度低,冷 空气沿山坡下沉, 形成山风。
03 热力环流
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C
市区A
郊区 B
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3、同一海拔,等压线“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常用单位 百帕斯卡 hPa 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称为热力环流。 B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共15张PPT)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b6f652770bf78a64295439.png)
>0.76um红外线 >0.4-0.76um可见光
<0.4um紫外线
43% 50% 7%
紫蓝青绿黄橙红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 射中最强的部分波长最短,反之越长。 由此可见,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相较于太阳来说, 温度较低,属于长波辐射。
能量主要集中 在可见光部分
短波 辐射
探究活动: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没有大气。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辐射过程如图2.10所示
1.观察图2.10,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减小昼夜温差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多的原因。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2. 2.1大 气的受 热过程 和大气 运动 (共15张PPT)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缺少大 气的保温作用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2. 2.1大 气的受 热过程 和大气 运动 (共15张PPT)
解释现象: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晴朗的夜晚与多云的夜晚相比,气温有无不同,请说明原因。
晴朗的夜晚气温低,多云的夜晚,气温较高。 晴朗的夜晚大气散热快,降温快,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导致昼夜温差 大;多云的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散热慢,降温慢,温差小。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2. 2.1大 气的受 热过程 和大气 运动 (共15张PPT)
结论:太阳(辐射)是(太阳系)行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2. 2.1大 气的受 热过程 和大气 运动 (共15张PPT)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33张PPT)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33张PPT)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76e3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例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
题目: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 气逆辐射等环节。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地面 吸收太阳辐射后释放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 面辐射后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个过 程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平衡的基础。
3.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 A. 地表受热均匀 B. 地表受热不均 C. 大气压力差异 D. 人类活动 解析:正确答案是B。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地表受热不 均,导致空气在不同区域上升或下沉,形成气压差异,进 而引发大气运动。
4. 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哪一层?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解析:正确答案是A。对流层是大气最低层,几乎所有的 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如云、雨、雪等。
7. 大气运动中,风的形成是由于: A. 地表温度差异 B. 大气压力差异 C. 地球自转 D. 人类活动 解析:正确答案是B。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压力差异,空 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这种压力差异通常是由 于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的。
5. 大气受热过程中,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吸收和反射主要发生 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解析:正确答案是B。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吸收和反射主要发生 在平流层,这一层含有大量的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同时云层 和气溶胶等也会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
6.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影响是: A. 起到加热作用 B. 起到冷却作用 C. 起到保温作用 D. 没有影响 解析:正确答案是C。大气逆辐射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 收地面辐射后释放的辐射,它向地面辐射热量,起到保温 作用,是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表现。
自身增温。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共16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b89295168884868662d68b.png)
第二章 地球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法,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2、结合第一章所学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总结到达地面太
阳辐射量分布规律 3、结合“大气还大地”、对比月球大气环境,自主掌握大 气保温作用
co 4、温室效应( 2为什么被称为温室气体)
新课导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 截留;
•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 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所以在对流层范围内,距离 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大气保温作用
地 大气吸收 (少量)
浇水防冻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 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 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 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湿度 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 减轻冻害等。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 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 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故名温室 效应。
晚秋或寒冬的时候温度就比较低,再加上晴朗 的夜晚,天空无云或者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 辐射的热量散失得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 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思考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 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 以可防御霜冻。
夜间,地面辐射 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 气逆辐射还给地面, 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法,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2、结合第一章所学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总结到达地面太
阳辐射量分布规律 3、结合“大气还大地”、对比月球大气环境,自主掌握大 气保温作用
co 4、温室效应( 2为什么被称为温室气体)
新课导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 截留;
•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 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所以在对流层范围内,距离 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大气保温作用
地 大气吸收 (少量)
浇水防冻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 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 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 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湿度 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 减轻冻害等。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 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 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故名温室 效应。
晚秋或寒冬的时候温度就比较低,再加上晴朗 的夜晚,天空无云或者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 辐射的热量散失得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 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思考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 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 以可防御霜冻。
夜间,地面辐射 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 气逆辐射还给地面, 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最新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PPT完整版
![最新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49fc023186bceb18e8bb64.png)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在增温同时,也向外 辐射长波辐射。
逸出
吸收
大气
反射
吸收
散射
地面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 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逸出
吸收
大气
反射
吸收
逸出
过大气到达地面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
•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 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
是来源于此
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白天在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说明月球表面 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 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地面 吸收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因吸收太阳辐 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散射
地面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 当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含量越多的时候,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就越多, 大气逆辐射作用就越强,保温效果也就越好。
•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因此,多云的天气昼夜
温差小,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
太阳短波辐射与地面长波辐射
•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2b20d5fab069dc50220171.png)
小提醒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 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三、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类型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表现 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 风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 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2)形成过程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小提醒 ①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 达地球表面。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强烈吸收 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3.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吸收作用: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 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 (3)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为什么地球上的气温比较稳定 呢? (4)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探究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9b66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1.png)
B
20
0
A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平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吸收
大气的削弱作用
反射
云层(最明显)和尘埃的作用
所以为什么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高?
大气的削弱作用
散射
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波更容易被散射
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
阴雨的天空灰蒙蒙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大气吸收
吸 收
•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 因此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最终大部分到达 地球表面;
• 削弱的形式主要有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
大气散射
“太阳暖大地”
高度 (km)
140
大气的削弱作用
120
100
C
80
60
40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 大于夏.③④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 霞和晚
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 天夜里多霜冻④雪 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为什么山脚比山顶温度低?
3000m 0℃
1000m 12℃
2000m 06℃
•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
第二部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人教版必修一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434c5bb9d528ea81c779e2.png)
人教版( 必2修01一9) 2.必 2大修气一受2.热2大过气程受和热大过 气 程 运和 动大 ( 气 第运1课动时()第(1 共课时 17) 张P(PT共)17 张PPT)
1.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 地球比月球多了大气的吸
收、反射等削弱作用和大气的 逆辐射作用。
2.说明上述辐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白天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达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不
人教版( 必2修01一9) 2.必 2大修气一受2.热2大过气程受和热大过 气 程 运和 动大 ( 气 第运1课动时()第(1 共课时 17) 张P(PT共)17 张PPT)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3、大气作用的原理应用
(2)原理应用
③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 地膜覆盖等
例: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
至于过多,地球的温度不会很高;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 用,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
人教版( 必2修01一9) 2.必 2大修气一受2.热2大过气程受和热大过 气 程 运和 动大 ( 气 第运1课动时()第(1 共课时 17) 张P(PT共)17 张PPT)
人教版( 必2修01一9) 2.必 2大修气一受2.热2大过气程受和热大过 气 程 运和 动大 ( 气 第运1课动时()第(1 共课时 17) 张P(PT共)17 张PPT)
图2.8《台湾使槎录》初刻本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 (图2.8)中,记述了台湾海峡 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 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 风,午西风.....四时皆然。” 这里的“内地”指福建, “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 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 反呢?这里的风是怎样成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 受热
A
3.形成过程 (1)地面受热均匀时
高空
1020hpa
等压面与 地面平行
1060hpa
1100hpa
地面
C
A
B
空气没有上升和下沉运动
密高 度度 减升 小高 ,, 气温 压度 减下 小降
,
(2)地面受热不均时
低
高
低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高
地面 冷却
B
太阳 辐射
地面冷 热不均
1.风的形成过程:
太阳 造成 地区间冷
引起
空气上升或 下沉的垂直
辐射
热不均
运动
导 致
大气的水 形成 水平气压 产生 同一水平面
平运动
梯度力
气压的差异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 地面受热不均。
3.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活动: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陆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3.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海滨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 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 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较小。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水平气压 梯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特点: 同一图幅中,等压线越密集,水
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2)地转偏向力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1008
摩擦力
1010
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 压线成一定夹角
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其具体方法是在等压线图中,按 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 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画风向。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南、北半球,然后用 左(南半球)右(北半球)手,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 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 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即与等压线平行), 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 为例)。
低
高
受热
冷却
A
C
大气的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 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
(2)地面受热不均时
低
高
低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高
地面 冷却
低
高
受热
冷却
B
A
C
此时的等压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1、近地面等压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地转偏向力 方向:垂直于风向 特点:使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风向 地转偏向力
风的初始方向
南半球偏转方向
北半球偏转方向
风的偏向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3)摩擦力 摩擦力
大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 方向:与风向相反
摩擦力
风向
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2.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向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 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却 B
空气下沉
受热 A
空气上升
冷却 C
空气下沉
2.大气的运动的基本类型(按运动方向分)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引起的大气水平运动 (风):由高压吹向低压(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受冷
B
低压
高压 北半球
低压
高压 南半球
(hPa)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压定律:观 测者背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 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高压在 左,低压在右。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高压 郊区
高压
低压
市区
热
低压
高压 郊区
看图回答
A
B
C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 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3)山谷风 山谷与其附近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4.力的作用效果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hPa)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风向在高空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风压定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 低压位于其左前方;南半球高压位于其左 其右前方。
4.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高压
低压
升温快 低压 陆地
高压 升温慢
海洋
海风
低压
高压
降温快 高压 陆地
低压 降温慢
海洋
陆风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 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气温高
低压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 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
谷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 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
山谷或盆地 地区多夜雨
山风 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 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 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hPa) 1002 北 半 球 1004 近 地 1006 面 的 1008 风 向 1010 气压摩梯擦度力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风向
风向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之间有 一个夹角)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hPa) 1004
1006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1008 1010
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 压线成一定夹角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热气球蕴涵着什么样 的大气原理?
热力环流。
热气球是依靠什么升 空的?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三、大气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P=F/S)
h3 h2 h1
S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气压都相等
思考: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如何表示?
(hPa) 1002 南 半 球 1004 近 地 1006 面 的 1008 风 向 1010 气压摩梯擦度力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风向
风向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之间有 一个夹角)
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hPa) 1004
1006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