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篇》译文
《庄子·秋水篇》译文
《庄子·秋水》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朝代:先秦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参考翻译作者:佚名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
庄子《秋水》原文和译文(全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径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秋水先秦-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秋水》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秋水》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仅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参考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参考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参考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庄子《秋水》
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 古: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古:特指黄河 今: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古:在这个时候 今:连词,表示承接 古:面孔 今: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懂得大道的人,见识广博 或有专长的人
今: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气
若 ①望洋向若而叹 ②以为莫己若者 闻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②少仲尼之闻 见 ①不见水端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始 ①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始吾弗信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 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 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 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 言之矣!"
郢人
•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有个楚 国的人把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但白色的泥土好像苍蝇 的翅膀那么薄,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石匠人挥动锛子好像疾风一样掠过,听任他砍削白点,鼻尖上 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楚国人站在那里不 改变脸色。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也为我这 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即使这样那么,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 人世,我没有什么人可以用来做搭档了!我无法与人论辩了!"
课堂练习
想一想
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 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篇一:译文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秋水》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wā] 古同“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庄子·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本文整理了《秋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真正有学问的人是虚怀若谷的,觉的自己有许多不足,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经比较就会展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
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
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语文 《秋水》作品原文和译文
《秋水》作品原文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wā] 古同“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此势之有也。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庄子二则惠子相梁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秋水节选翻译及原文
秋⽔节选翻译及原⽂秋⽔节选翻译及原⽂ 选⾃《庄⼦·外篇》,《秋⽔》篇。
庄⼦,姓庄,名周,字⼦休(亦说⼦沐),宋国蒙⼈。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家。
创⽴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物之⼀。
下⾯就是⼩编整理的秋⽔节选翻译及原⽂,⼀起来看⼀下吧。
秋⽔(节选) 朝代:先秦 作者:庄⼦及门徒 原⽂: 秋⽔时⾄,百川灌河。
泾流之⼤,两涘渚崖之间,不辩⽜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
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望洋向若⽽叹⽈:“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之难穷也,吾⾮⾄于⼦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之家。
” 北海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理矣。
天下之⽔,莫⼤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不虚;春秋不变,⽔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吾未尝以此⾃多者,⾃以⽐形于天地,⽽受⽓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之在⼤⼭也。
⽅存乎见少,⼜奚以⾃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之在⼤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处⼀焉;⼈卒九州,⾕⾷之所⽣,⾈车之所通,⼈处⼀焉。
此其⽐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之所忧,任⼠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多也,不似尔向之⾃多于⽔乎?” 参考翻译 作者:佚名 译⽂ 秋季的霖⾬如期⽽⾄,千百条⼩河注⼈黄河。
⽔流宽阔,两岸和⽔中洲岛之间,连⽜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这⾥。
顺着流⽔向东⽅⾏⾛,⼀直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的尽头。
《庄子-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①至,百②川③灌④河⑤。
泾流⑥之大,两涘⑦渚崖⑧之间,不辩⑨牛马。
于⑩是(11)焉(12)河伯(13)欣然(14)自喜,以(15)天下之(16)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17)行,至于北海(18)。
东面(19)而视,不见水端(20)。
于是焉河伯始(21)旋(22)其(23)面目(24),望洋(25)向若(26)而叹曰:“野语(27)有之(28)曰‘闻道(29)百(30),以为莫己若(31)’者,我之谓(32)也。
且夫(33)我尝(34)闻少(35)仲尼(36)之闻(37),而轻(38)伯夷(39)之义者,始(40)吾弗(41)信,今我睹(42)子(43)之(44)难穷(45)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46)矣。
吾长(47)见笑于(48)大方之家(49)。
”北海若曰:“井蛙(50)不可(51)以(52)语于海(53)者,拘于虚(54)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55)于时(56)也。
曲士(57)不可以语于道者,束(58)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59)知尔(60)丑(61)。
尔将可与语大理(62)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63)海,万川归之(64),不知何时止(65)而不盈(66);尾闾(67)泄之,不知何时已(68)而不虚(69)。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70)。
此其过(71)江河之流(72),不可为量数(73)。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74)者,自以比形(75)于天地,而受(76)气于阴阳(77)。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78)存乎见少,又奚以(79)自多(80)?计(81)四海之(82)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83)空之在大泽(84)乎?计中国(85)之在海内,不似稊米(86)之在大仓(87)乎?号(88)物之数谓之万,人处(89)一焉(90)。
人卒(91)九州,谷食之所生(92),舟车之所通(93),人处一焉。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为宋国蒙地人,但庄子思想上承老子,乃为楚学。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庄子《秋水》赏析:《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
《庄子》秋水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④。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⑤,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望洋向若而叹曰⑦:“野语有之曰⑧,‘闻道百⑨,以为莫己若’者⑩,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1),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7)。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9)。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0);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21),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26),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7)?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28);人卒九州(29),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34)。
伯夷辞之以为名(35),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6)?”〔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秋水》。
秋水,是本篇开头二字,用作篇题。
秋水,华北的雨季在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
时至,按季节到来。
时,指时令、季节。
②百川,泛指河流的众多。
川,河流。
河,黄河。
③泾(jing京)流,畅通无阻的流水。
泾,通。
④两涘(si似),两岸。
渚(zhu主),水中的沙洲。
崖,高岸。
庄子钓于濮水译文
庄子钓于濮水译文
《庄子钓于濮水》是一篇战国古文,出自《庄子·秋水》。
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 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
此文刻画了庄子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生命,珍爱自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庄子·秋水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秋水》原文和译文
《秋水》原文和译文《秋水》原文和译文在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水》原文和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1),时无止(2),分无常(3),终始无故(4)。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5),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6),故遥而不闷(7),掇而不跂(8),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9),故生而不说(10),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1),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2)?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译文】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海神回答:“不可以。
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8—17]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秋水》翻译
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
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是一根羽毛的尖儿和一匹大马相比吗五帝相承的事业,三王争夺的土地,仁人所忧患的道德,能人所操劳的细事,全都像羽毛的尖儿一样微不足道。
伯夷摒弃世俗的东西,以此追求高尚的名誉;孔子谈论世俗的东西,以此追求博学的声望,这些都是自大自满的表现,不正像你原来以为自己河里的水是最多的一样吗”
河伯说:“那么,我把天地当作最大的事物,把羽毛尖儿当作做小的事物,可以吗”
北海若说:“不可以。
对于世间万物来说,大小是没有穷尽的,世间是没有尽头的,时运好坏是不可预测的,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也没有固定的规律。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圣人,能于最贴近的事物中体察最玄远的道理,所以面对小的事物,也不自以为小;面对大的事物,也不自以为多,因为他知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是没有穷尽的。
他能认识到现在与过去并无差别,所以长寿也不闷闷厌生,短命也不企求长寿,因为他知道,世间是没有尽头的。
他能认清由满到缺的变化,所以得到了什么也不高兴,失去了什么也不伤心,因为
他知道时运本来就是不可测的。
他明白大道循环的道理,所以活着也不是特别开心,也不把死亡当作一件坏事,因为他知道,开始与结束(生与死)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规律。
想一想算一算,一个人知道的事情,永远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多;他活着的时间,绝对没有他出生之前的时间长。
凭借自己有限的智力,想要去认识至大无穷的世界,所以才会让自己智力尽丧,惑乱不解,也不会有所得。
从这个角度来说,又怎么能知道羽毛尖儿就可以定义最小的边界呢又怎么能知道天地就可以穷尽最大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