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专题
逆温现象专题
A.一6℃以下 B.6℃以下 C.一4℃以下 D.4℃以下
25.右图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
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C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7.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
典型肺炎扩散的是
( C)
8、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为东南风
B.b为下沉气流
C.c为西南风
D.d为下沉气流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4.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 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 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 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
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 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 考察。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箭 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1、2、3、4中, 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D
A.8:30—9:30 B.11:00--12:00
C.14:00--15:00 D.22:00--23:00
微专题03 逆温-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3 逆温【考点梳理】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图所示。
2.逆温的类型3.逆温的影响(1)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
(2)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
④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
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
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象的时段是()A.01时~07时B.07时~13时C.13时~19时D.19时~01时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答案】1.A 2.B 3.A【解析】1.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
读表可知,1:00~7:00,无论南坡还是北坡,气温垂直梯度数据为负值,即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即是出现逆温现象,A正确。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
逆温现象知识点总结一、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1. 温室效应:白天太阳能照射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能后会升温,导致地面温度较高。
夜晚地面会释放热量,降低地面温度。
然而,地面上的气体(包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易散热,会保持一定的温暖,导致夜晚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
2. 地形效应:在山谷、盆地等地形地区,地面会吸收更多太阳能,导致地面温度更高。
而盆地等地形地区周围则是高地,周围空气流动不畅,难以将热量带走,使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形成局部逆温现象。
3. 大气辐射:在夜晚,地面上的物体会向周围空气辐射热量,使地面温度升高。
然而由于夜晚地面空气没有湍流对流,导致地面温度远高于地面以上空气温度,形成逆温现象。
4. 地面表面状态:干燥的土壤和砾石能够更快地吸收和释放热量,而湿润的土壤和植被覆盖的地面能够更好地保持热量。
因此,地面的覆盖物和土壤湿度也是形成逆温现象的重要因素。
二、逆温现象的影响1. 大气环流:逆温现象会导致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在一定高度以上空气温度会逐渐升高,形成温度递减层,阻碍大气的上升运动。
这对气压系统和风向风速产生影响,形成静稳天气,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2. 污染物扩散:逆温现象会导致大气环流不畅,使污染物无法有效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特别在城市盆地等地形地区,逆温现象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3. 气象条件:逆温现象通常伴随着无风的晴朗天气,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使得气象条件干燥,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管理产生影响。
4. 农业生产:逆温现象使得地面温度较高,在冬季可以防止霜冻的产生,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夏季逆温现象也可能导致热浪天气,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三、逆温现象的监测与预警1. 温度监测:逆温现象通常发生在夜间,通过地面和空气的温度监测可以发现逆温现象的发生。
特别在冬季寒冷的夜晚,逆温现象容易发生。
2. 大气环流监测:通过气象雷达、探空仪等设备监测大气环流情况,可以发现逆温现象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提前预警污染物扩散不利的情况。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逆温 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逆温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 逆温 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
(4)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果某地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 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果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 海洋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大;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值区方向 凸出,说明该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若该地在陆地上, 有可能地势较高,若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
典题例证
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 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考点1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 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 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
A、B、C同纬度,B 处内陆,夏温B>A、 C,冬温B<A、C
海陆分布(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完整word版)逆温练习题
大气受热—逆温专题练习题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1—3题: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16℃ B.-6℃ C.4℃D.-4℃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 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的时数缩短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4.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A 16.3℃16.6℃16.8℃17.0℃17.1℃B 21.0℃21.0℃20.9℃20.9℃21.0℃C 20.9℃20.8℃20.6℃20.2℃20.0℃D 15.2℃14.8℃14.7℃14.9℃15.2℃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类型,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5~6题。
5.下面四种烟流扩散类型,与大气状况图对应正确的是() 6.波浪型烟流多出现在(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7-8题。
7.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8.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 B.② C.③D.④对流层在一天中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高考地理逆温专题
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一、逆温〔一〕逆温分四类①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微风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如下列图说明辐射逆温的发生、消失过程。
②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③锋面逆温: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故也会出现逆温现象。
如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形成贵阳一带的阴雨冷湿天气。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如右图:④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形成冷空气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出现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例: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利弊1.利: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爆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平安。
③作为气候资源利用: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开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开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开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高中地理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
关于“逆温问题”的专题讲解国家级示范中学——安岳中学石洪春一、什么是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
逆温现象专题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
读图回答1-2题。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一6℃以下 B.6℃以下 C.一4℃以下 D.4℃以下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下图是某地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读后回答3-4题。
3.图中四种气温垂直变化善最有利于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4.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A. ①④B. ③⑥C. ②③D. ⑤⑥5.某城市常出现下图所示的气温分布,该城市的地形最有可能的是()A.平原B.盆地C.高原D.丘陵6.读某城市春季气温变化图回答:⑴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
这时时间约为______时。
⑵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______时以后。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画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8.四条曲线依次表示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是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丙、丁、乙D.甲、乙、丙、丁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地理专题突破:关于高考地理逆温现象这些点经常考(附专题设计)
(1)不利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谭老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有利影响
(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地理专题突破:关于高考地理逆温现象这些点经常考(附专题设计)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2.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为400米,注意纵坐标表示高度。故选C。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题。
3.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微专题17 逆温-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题组一】
(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 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 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 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2)平流逆温 其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愈近地表,降温愈快,温差大,逆温 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 大陆上时,就容易形成平流逆温。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3)锋面逆温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也可以出现逆温。如下图所示, 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 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差而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由于 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 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3)锋面逆温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也可以出现逆 温。如下图所示,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 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差 而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层。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 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 地区内观察到。
【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逆温现象专题
16.6℃ 16.8℃ 21.0℃ 20.9℃ 20.8℃ 20.6℃ 14.8℃ 14.7℃
4.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 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 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 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 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 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一、含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 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 米。如果出现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 米或者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都可以看作是 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 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 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 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理由是
②
,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 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出现逆温,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污染物多。
3.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 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 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C )
2024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逆温+课件
A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1.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 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 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 失。
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 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
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
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
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
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19.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 米 B.7—8 米 C.6—7米 D.4米以下
(周测7)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 ,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 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风扇 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C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3)逆温的影响
①有利方面 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高考地理逆温专题
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一、逆温(一)逆温分四类①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微风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如下图表明辐射逆温的发生、消失过程。
②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冷空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③锋面逆温: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故也会出现逆温现象。
如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形成贵阳一带的阴雨冷湿天气。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
如右图:④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形成冷空气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出现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例: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利弊1.利: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作为气候资源利用: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地理逆温知识点总结
地理逆温知识点总结一、逆温的基本概念逆温是指大气中温度随着升高而增加的气温垂直剖面。
通常来讲,地面的温度比高空温度高,因为地面受到太阳直射热能的影响,温度较高。
而当大气中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时,就形成了逆温现象。
逆温在地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着气候、环境等方面。
逆温可以根据其形成原因和分布范围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地面逆温、大气逆温和局地逆温。
1. 地面逆温:地面逆温是指在风速较小或没有风的情况下,地表面与上面空气温度之间发生逆转的现象。
地面逆温经常出现在各种城市、山地谷地和河谷地带。
在城市中,由于建筑物和道路对太阳光的吸收和反射,使得城市中的地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形成地面逆温。
2. 大气逆温:大气逆温是指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垂直剖面出现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大气逆温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中都有出现,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高海拔地区。
3. 局地逆温:局地逆温是指在某些地方出现的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局地逆温通常出现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使得局地逆温在局部范围内形成。
二、逆温的影响和作用逆温现象对地理环境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溶雪和冰雪融化:逆温会加速冰雪的融化过程。
在地面逆温的情况下,温度较高的地表会加速积雪的融化,导致融水增加,影响河流水位和地下水位。
2. 植被生长:逆温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在地面逆温的情况下,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空气污染:逆温有利于空气污染的积聚。
在大气逆温的情况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使得大气层内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不易扩散,产生大气污染。
4. 气候变化:逆温现象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逆温会影响大气层的温度分布,改变地球的辐射平衡,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5. 区域微气候:逆温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地理环境中的微气候。
逆温使得局部地区的温度分布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区域微气候。
逆温现象与热力环流考点归纳及应用
1.逆温的定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1)一般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2.常见的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近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形成过程:在晴朗无云或微风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b)。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见下图c)。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强。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平流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形成过程: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
3、逆温产生的影响:①对大气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加剧大气污染;多雾且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降低;产生晴、干天气;易产生冻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温专题
【气温的垂直分布】
(1)大气垂直分层
(2)对流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对流运动
【逆温的定义】对流层、上热下冷、垂直递减率为0或者为负数
【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
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如下
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
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
段)就出现了逆温层。
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
呈倾斜状态。
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
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
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逆温的利与弊】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2.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逆温专题练习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 C.4℃D.-4℃
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B.②时段
C.③时段D.④时段
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
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
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
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
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
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5.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 山地
B. 谷地
C. 平原
D. 丘陵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回答6~7题。
6.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7.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
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画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9.四条曲线依次表示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是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丙、丁、乙 D.甲、乙、丙、丁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时。
回答10~11题。
10.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1.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下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t1至t5 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t1
B. t3
C. t4
D. t5
13.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15.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
A. 19∶00~22∶00
B. 04∶00~07∶00
C. 07∶00~10∶00
D. 13∶00~16∶00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
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
完成16—18题:
16.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
17.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18.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
读图
19、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一6℃以下 B.6℃以下 C.一4℃以下 D.4℃以下
20、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21.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
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
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
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
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