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C350搅拌机总体及搅拌系统优化设计开题报告解读
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使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搅拌站也逐渐成为建筑工地必备的设备之一。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搅拌站存在人工配料的弊端,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且配料准确度难以保证,容易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配料精度和生产效率,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混凝土搅拌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精准的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1. 设计自动配料系统的硬件框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组成部分。
2.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混凝土原材料的自动配料,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研究开发一套配套的软件系统,用于实现自动配料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维护。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的配料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干预的成本和风险。
2. 改善传统混凝土搅拌站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3. 为建筑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模拟两种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选用现代化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搭建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的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际操作测试。
2. 模拟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自动配料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混凝土搅拌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精准的混凝土原材料配料技术,可以为广大建筑企业和工程施工提供更好的配料方案和服务。
3. 将现代高科技应用于建筑行业,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 设计开发出一套性能稳定、高效精准的混凝土搅拌站自动配料系统。
面向水泥浆搅拌机设计的CFD分析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面向水泥浆搅拌机设计的CFD分析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水泥浆搅拌机是工地上常见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注和注浆作业中。
水泥浆搅拌机通过机械搅拌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混合成浆体,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对水泥浆搅拌过程中的流场、温度、浆料速率等物理量进行模拟和分析,为优化水泥浆搅拌机的设计和工作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因此,本研究选择水泥浆搅拌机为对象,通过CFD分析系统研究水泥浆在搅拌过程中的流场特性、温度分布、浆料速率等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提高搅拌机的效率、降低能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建立水泥浆搅拌机的CFD模型,并进行初步仿真分析。
(2)选取适当的缩放比例,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模拟结果。
(3)模拟不同浆料流量和速度下的流场特性、温度、浆料速率等参数,分析影响水泥浆搅拌机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因素。
(4)基于模拟结果,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2.研究方法(1)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如ANSYS Fluent)建立流场模型,利用基本方程式、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等对流体的运动、温度、浆料速率等参数进行模拟和分析。
(2)实验方法采用实验室模型、现场模拟等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
三、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研究计划(1)文献调研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了解目前水泥浆搅拌机CFD分析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确定建模所需参数和材料。
(2)建立CFD模型基于调研结果,建立水泥浆搅拌机的CFD模型,包括流场模型、浆料温度模型以及浆料速率模型等。
(3)数值模拟通过ANSYS Fluent等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浆料流量和速度下的流场特性、温度、浆料速率等参数。
JZC350搅拌机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JZ350混凝土搅拌机设计(总体设计,离合器及操纵机构设计,上料机构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0年3月25日1.文献综述1.1混凝土搅拌机的概述:混凝土搅拌机是把具有一定配合比的砂、石、水泥和水等物料搅拌成均匀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的机械。
早在十九世纪40年代,在德、美、俄等国家出现了以蒸气机为动力源的自落式搅拌机,其搅拌腔由多面体状的木制筒构成,一直到十九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用铁或钢件代替木板,但形状仍然为多面体。
1888年法国申请登记了第一个用于修筑战前公路的混凝土搅拌机专利。
二十世纪初,圆柱形的拌筒自落式搅拌机才开始普及。
形状的改进避免了混凝土在搅拌筒内壁上的凝固沉积,提高了搅拌质量和效率。
1903年德国在斯太尔伯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水泥混凝土的预拌工厂。
1908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搅拌机,随后电动机则成为主要动力源。
从191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到1950年,亚洲大陆的日本开始用搅拌机生产预拌混凝土。
在这期间,仍然以各种有叶片或无叶片的自落式搅拌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近年来由于商品混凝土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建筑机械化起了促进作用。
构成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三大设备:混凝土搅拌楼(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已有一定批量的生产。
混凝土搅拌机是组成搅拌楼(站)的关键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按搅拌原理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自落式与强制式 2大类;按照结构形式分为立式、卧轴式和倾斜式3类。
(1)自落式搅拌机: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
它又分为鼓型、双锥反转出料、双锥倾斜出料三种。
自落式搅拌机的主要工作部分是一个水平放置的拌筒,拌筒内装有纵向设置的叶片。
工作时搅拌筒绕水平轴线旋转,装入筒内的物料被叶片带至一定高度,然后借自重落下,周而复始,使物料获得均匀的搅拌。
JZC350搅拌机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JZ350混凝土搅拌机设计(总体设计,离合器及操纵机构设计,上料机构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0年3月25日1.文献综述1.1混凝土搅拌机的概述:混凝土搅拌机是把具有一定配合比的砂、石、水泥和水等物料搅拌成均匀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的机械。
早在十九世纪40年代,在德、美、俄等国家出现了以蒸气机为动力源的自落式搅拌机,其搅拌腔由多面体状的木制筒构成,一直到十九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用铁或钢件代替木板,但形状仍然为多面体。
1888年法国申请登记了第一个用于修筑战前公路的混凝土搅拌机专利。
二十世纪初,圆柱形的拌筒自落式搅拌机才开始普及。
形状的改进避免了混凝土在搅拌筒内壁上的凝固沉积,提高了搅拌质量和效率。
1903年德国在斯太尔伯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水泥混凝土的预拌工厂。
1908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搅拌机,随后电动机则成为主要动力源。
从191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到1950年,亚洲大陆的日本开始用搅拌机生产预拌混凝土。
在这期间,仍然以各种有叶片或无叶片的自落式搅拌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近年来由于商品混凝土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建筑机械化起了促进作用。
构成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三大设备:混凝土搅拌楼(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已有一定批量的生产。
混凝土搅拌机是组成搅拌楼(站)的关键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按搅拌原理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自落式与强制式 2大类;按照结构形式分为立式、卧轴式和倾斜式3类。
(1)自落式搅拌机: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
它又分为鼓型、双锥反转出料、双锥倾斜出料三种。
自落式搅拌机的主要工作部分是一个水平放置的拌筒,拌筒内装有纵向设置的叶片。
工作时搅拌筒绕水平轴线旋转,装入筒内的物料被叶片带至一定高度,然后借自重落下,周而复始,使物料获得均匀的搅拌。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是用于生产混凝土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加,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市场需求也
在不断增加。
搅拌站的性能和效率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水平已经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化解混凝土搅拌站的噪音污染、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等
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内容
1. 混凝土搅拌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混凝土搅拌站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要素。
3.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和优化。
6.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环保措施与节能措施。
四、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实地调研,掌握搅拌站的操作流程、设备结构以及现状。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在深入了解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基础上,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旨在提高搅拌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改进的开题报告
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改进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混凝土搅拌车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运输工具之一,具有运输量大、效率高等优点。
然而,混凝土搅拌车在行驶过程中,车架会出现变形和振动,极大地影响了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因此,对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静动态特性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混凝土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分析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包括车架的自然频率、振型、振幅等。
2.分析混凝土搅拌车行驶过程中车架的动态特性,包括车架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3.针对车架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包括调整车架结构、加强支撑等。
4.通过实验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1.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车架的静动态特性。
2.通过加速度计、速度计等传感器测量车架在行驶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车架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4.通过再次实验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四、研究意义1.研究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可以为混凝土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提供参考。
2.发现车架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降低车架振动、延长车架使用寿命,并提高混凝土搅拌车在工程中的使用效率。
3.研究方法可以拓展到其他车辆,如挖掘机、推土机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深入了解混凝土搅拌车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并对车架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2.有效提高混凝土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减少车架的振动和变形。
3.对其他车辆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有助于提高各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搅拌机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大便委员会对学生大便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有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公证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之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词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9年月15日”或“2009-03-1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搅拌机及其系统的一般情况,讨论了搅拌机的组成和分类。
分析了搅拌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最后论述了搅拌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搅拌机搅拌系双轴搅拌提高生产效率1、搅拌机及系统的一般情况随着我国搅拌机市场的发展,搅拌机的技术的研发和市场状况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
了解国内外搅拌机技术发展和市场状况对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搅拌系统由圆槽形搅拌筒和搅拌轴上安装了几组结构相同的叶片,但起前后上下都错开一定的空间,是拌合料在两个搅拌筒内不断地得到搅拌,一方面将搅拌筒底部和中间的拌合料向上翻滚,另一方面又将拌合料沿轴线分别向前推压,从而是拌合料得到快速而均匀的搅拌。
设置在两只搅拌间底部的卸料门由汽缸操纵。
卸料门的长度比搅拌筒长度短,80-90%的混凝土靠其自重卸出,其余部分则靠搅拌叶片强制向外排除,卸料迅速干净。
1.1搅拌机组成含有一基座、一传动组、一搅拌筒,基座用于固设传动组,传动组带动搅拌筒旋转,搅拌筒内壁设有多个第一搅拌片与多个第一搅拌片,第一搅拌片的一侧绕设于搅拌筒内壁,而第二搅拌片的旋转方向,且旋转圈数亦不相同,本实用新型即藉由让多个原物料滑动于第一搅拌片与第二搅拌片,避免于搅拌时破坏原物料颗粒状,且利用两搅拌片的旋转方向不同与旋转圈数不同,产生小漩涡以卷起原物料,均匀混合为混合物料。
有机肥料搅拌机开题报告
有机肥料搅拌机开题报告一、背景和问题陈述有机肥料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有机肥料搅拌机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有机肥料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噪音大、能耗高,对环境和能源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搅拌机在操作上需要人工参与,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计划设计和开发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搅拌机,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目标和方法1.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低噪音、低能耗的有机肥料搅拌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
2. 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借鉴现有的搅拌技术,结合有机肥料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搅拌机结构。
•使用新型的材料和技术,减少摩擦和振动,从而降低噪音和能耗。
•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搅拌机的自动操作。
•进行实验和测试,评估新设计的搅拌机的性能。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1. 预期结果通过设计和开发新型的有机肥料搅拌机,我们预期可以实现以下结果:•减少噪音和能耗,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意义本项目的意义在于:•提升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的搅拌技术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降低工作噪音和能耗,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进度计划1. 文献调研和需求分析(2周)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深入研究有机肥料搅拌技术、现有的搅拌机设计,收集相关文献,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2. 设计和开发(6周)基于需求分析,我们将制定搅拌机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初步设计和开发。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材料和技术的测试和选择。
3. 实验和测试(4周)完成搅拌机的设计和制造后,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和测试,以评估搅拌机的性能表现。
测试内容包括噪音、能耗和生产效率等方面。
4. 结果分析和改进(2周)根据实验和测试的结果,我们将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进一步优化搅拌机的性能。
食品搅拌机开题报告
食品搅拌机开题报告一、项目简介本文档描述了一个食品搅拌机项目的开题报告。
该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款高效、安全、易于使用的食品搅拌机。
该搅拌机可以用于将食材搅拌均匀,制作饮品、调味品、面团等食品。
二、市场调研在进行食品搅拌机项目的开发之前,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以了解当前市场上的搅拌机产品和消费者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搅拌机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度,但同时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传统搅拌机操作复杂,不易清洗,使用起来不方便;2.部分搅拌机性能较差,搅拌效果不佳;3.部分搅拌机噪音较大,影响用户体验;4.部分搅拌机耗电量较高,不节能。
综合市场调研结果,我们决定设计一款具有高效、安全、易于使用和清洗的食品搅拌机,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搅拌机的需求。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制造一款先进的食品搅拌机,具体目标如下:1.提供高效的搅拌功能,能够将食材搅拌均匀;2.设计简单,易于使用和清洗,提高用户体验;3.控制噪音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对用户造成干扰;4.设计节能功能,减少能源消耗;5.外观时尚,符合用户审美。
四、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确定需求在需求确认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并制定详细的技术规格书。
我们将与潜在用户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分析。
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将基于需求明确出的技术规格书进行初步设计。
我们将进行多个概念设计的竞争,通过分析和评估各种概念设计,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3.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我们将对所选择的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和优化。
我们将考虑各种因素,如性能、结构、材料、生产成本等,并进行系统集成和模型验证。
4. 制造生产在制造生产阶段,我们将进行食品搅拌机的样机制造和测试。
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合作,确保食品搅拌机的质量和性能。
5. 市场推广在市场推广阶段,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食品搅拌机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将与线上电商合作,进行线上销售,并寻找线下零售商进行合作。
立式搅拌机设计方案与原理解析
立式搅拌机设计方案与原理解析一、搅拌机的设计方案在设计立式搅拌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动力系统:搅拌机的动力系统应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以满足搅拌过程的需求。
可以选择电动机、柴油机或气动驱动系统。
根据搅拌物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转速和功率。
2. 结构设计:搅拌机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稳固。
它应包括主轴、搅拌叶片和容器。
主轴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磨损、腐蚀和疲劳等因素。
搅拌叶片的设计应考虑到搅拌物料的性质和流体力学原理,以实现高效搅拌。
3. 控制系统:搅拌机的控制系统应确保操作简便、稳定可靠。
可以通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变频调速装置或反馈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搅拌机的控制。
4. 安全保护措施: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搅拌机应配置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等。
二、搅拌机的工作原理解析立式搅拌机通过搅拌叶片的旋转运动产生剪切力、挤压力和离心力,将搅拌物料进行混合、分散和加工。
工作过程中,搅拌机主要利用以下原理实现搅拌效果:1. 剪切力:当搅拌叶片旋转时,其与搅拌物料之间产生剪切力。
这种剪切力可将颗粒或液体剪切成细小的碎片,使之更容易混合和反应。
2. 挤压力:由于搅拌叶片旋转时在搅拌物料中产生的压力差异,会引起搅拌物料的挤压现象。
这种挤压作用有助于均匀分布物料中的粒子、溶解气体和悬浮液体,实现更完全的混合效果。
3. 离心力:由于搅拌叶片的旋转,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离心力。
离心力可将物料从静止状态带到搅拌过程中,从而实现流体的混合和悬浮物料的均匀分布。
此外,搅拌机还可利用涡流效应、击打效应和螺旋混合效应等原理实现更复杂的混合效果。
涡流效应是指物料在搅拌叶片周围形成的涡流区,增加了物料的混合程度;击打效应是指搅拌叶片对物料的撞击和打击作用,能够使颗粒分离和混合;螺旋混合效应是指搅拌叶片的螺旋状设计,使得物料在搅拌过程中具有自然的螺旋流动,从而实现更均匀的混合。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模拟、优化设计与放大研究的开题报告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模拟、优化设计与放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生产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其中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生物反应器具有着广泛的应用。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生物酶制备等领域,具有混合效果好、气液传质高、生物体积浓度均匀、操作方便等特点。
对于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操作控制,其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发酵效率、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等重要参数。
因此,针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模拟、优化设计与放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1.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2.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不同反应物质进行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反应器的影响,如搅拌速度、通气量、温度、pH等,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3.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实验放大验证。
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模型修正,完善模型的可靠性。
4.探究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动力学特征,建立控制模型,开发新型反应控制策略,实现反应器的自动控制。
三、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方法: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为实验设计提供基础。
2.实验研究方法:针对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展开实验研究,通过对反应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物的投入、产物的收集等实验操作,获得反应的具体数据,为模型修正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3.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实验数据修正反应器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反应器的运行状态和控制结果,为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提供支持。
四、研究进展: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方法,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对反应器运行参数及控制策略进行了探索。
但是,在数学模型的修正方面还存在难点问题,同时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深入探索还有待发挥。
JZC350搅拌机总体及上料系统设计
图2-2搅拌筒外形结构搅拌筒是搅拌机的工作部件,设计搅拌筒为双锥图2-10 机座外形结构2.3.6上料系统上料装置由上料斗、爬梯、接长轨道和落地轨道图2-16 料斗下降终点控制装置、料斗下降终点限位开关 2、杠杆 3、顶柱 4、钢丝绳 5、弹簧 6上料架上槽钢2.4 搅拌机生产率设计与计算图3-5 料斗主体主视图如图3-5所示,料斗的左高,右高。
料斗材料100【1】陈宜通著,混凝土机械,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2】韩实彬,机械员,机械工业出版社【3】寇长青,工程机械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钟汉华,混凝土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指南,黄河水利出版社【5】黄长礼,混凝土机械,机械工业出版社【6】现行建筑机械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朱昆泉,建材机械工程手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8】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编著.《机械设计手册》(共5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9】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0】董刚、李建功、潘风章主编.《机械设计》(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王金诺、于兰峰主编.《搅拌机金属结构》.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2】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3】刘品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4】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5】曹双寅主编.《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6】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编.《公差与配合标准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7】朱冬梅、胥北澜主编.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许镇宇、邱宣怀主编:《机械零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中国建设部. 《钢结构设计规范》【20】黄靖远、龚剑霞、贾延林.《机械设计学》.北京工业出版社41。
搅拌机控制设计实训报告
一、引言搅拌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搅拌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食品等行业。
为了提高搅拌机的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障操作安全,搅拌机的控制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训报告针对搅拌机的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对搅拌机的控制原理、系统设计、编程调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搅拌机控制原理1. 搅拌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搅拌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用于检测搅拌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转速、温度、液位等。
(2)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的参数,对搅拌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3)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搅拌机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如电机启动、停止、转速调节等。
(4)人机界面:用于显示搅拌机运行状态、参数设置、故障报警等信息。
2. 搅拌机控制原理搅拌机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原理,即根据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参数,通过控制器进行计算、比较、调整,最终实现对搅拌机工作状态的精确控制。
三、搅拌机控制系统设计1. 传感器选择根据搅拌机的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如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搅拌机转速,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搅拌机工作温度,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搅拌机内液体液位等。
2. 控制器选择根据搅拌机的工作特点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常见的控制器有PLC、单片机、工控机等。
本实训选用PLC作为控制器,具有编程灵活、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扩展等特点。
3. 执行器选择根据搅拌机的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如电机启动器、变频器、电磁阀等。
4.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采用触摸屏或显示屏,用于显示搅拌机运行状态、参数设置、故障报警等信息。
用户可通过触摸屏或键盘进行参数设置、操作控制等。
四、搅拌机控制系统编程调试1. PLC编程根据搅拌机控制要求,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编程。
主要包括:(1)输入/输出(I/O)地址分配:将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与PLC的I/O端口进行连接,并进行地址分配。
(2)控制逻辑编写:根据搅拌机工作流程,编写控制逻辑程序,实现搅拌机的启动、停止、转速调节、故障报警等功能。
JZ—350型混凝土搅拌机
JZ—350型混凝土搅拌机JZ—350型混凝土搅拌机简介国产JZ—350型反转卸料式混凝土搅拌机是一种新型搅拌机。
它多用以搅拌塑性较高的一般混凝土和半干硬性混凝土。
JZ—350型混凝土搅拌机产品特点这种搅拌机由搅拌机构、上料装置、供水系统、底盘和电器部分等构成。
搅拌机为双锥形,筒内壁焊有两对搅拌叶片,其中主叶片与筒轴线成45度焊接,副叶片与筒轴线成40度焊接。
搅拌时,搅拌筒旋转,主、副叶片即将料子带起.随后又自由抛落下来,从而进行搅拌。
料子在被叶片带起的过程中又沿叶片的倾斜度作轴向流动,加强搅拌效果,使混凝土拌合质量能籍以提高。
进料口处的两块挡料叶片,可防止料子向进料口外飞溅。
搅拌筒出料口一端,焊有一对出料叶片.当混凝土拌好后更改搅拌筒旋转方向时,混凝土可经出料叶片卸出。
出料叶片是分成两段的,靠里面的一段与筒壁焊接在一起,外面一段以螺拴联接在筒壁上。
这样便于拆卸,以利清料。
搅拌筒放置在四个橡胶托轮上,其中前面的两个橡胶托轮是自动轮,靠其摩擦力带动搅拌调旋转。
搅拌筒由筒上的挡圈被托轮挡住,以免轴向串动。
上料装置由单独的电动机经一套传动系统带动,上料电动机安装于搅拌机前部平台上,即与转筒电动机相对应的位置,在上料电动机转子轴上装有电磁制动器,可使进料斗停于任意位置。
上料时,进料斗由钢丝绳牵引沿轨道上升,当升至进料承口的上方时,长轴滚轮将进入岔道,斗底滚轮仍在上料轨道中,因而可将斗底摆开,料斗也向前倾斜,斗内物料靠自重经进料承口进入搅拌筒内。
料斗上、下行程止点均由行程开关自动掌控。
当进料斗升至加料位置时,料斗的长轴滚轮将碰撞上止点行程开关的摇杆,使行程开关动作,切断上料电动机源,制动器也发挥制动效应,使料斗停在加料位置上。
为了防止行程开关失灵以后,料斗的连续上升,安装有安全极限开关,可使电动机停止运转。
当料斗下降到底以后,钢丝绳不再受力,上料轨道的杠杆被弹簧顶住捡起,使下止点行程开关动作、关闭电动机。
混合液体搅拌机开题报告
混合液体搅拌机开题报告1. 引言液体搅拌技术在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混合液体搅拌机作为液体搅拌技术的一种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行业。
本开题报告将介绍混合液体搅拌机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的研究工作。
2. 研究背景在液体搅拌过程中,混合液体搅拌机的效率和搅拌质量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混合液体搅拌机通常存在搅拌均匀度不高、能耗高、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混合液体搅拌机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目的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个高效、节能、稳定性好的混合液体搅拌机,以提高混合液体的搅拌效果和产品的质量。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标如下:•设计一种新型的混合液体搅拌机;•提高搅拌机的搅拌均匀度;•降低搅拌机的能耗;•提高搅拌机的稳定性。
4.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4.1 资料调研首先,我们将对混合液体搅拌机的相关研究和现有产品进行调研。
通过查阅文献和调查市场上的产品,了解当前搅拌机的设计原理、结构和性能参数,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4.2 设计方案的制定基于资料调研的结果,我们将制定混合液体搅拌机的具体设计方案。
在设计方案中,我们将考虑搅拌机的结构、运行原理、动力系统、搅拌装置等关键要素,并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优化设计方案。
4.3 数值模拟和仿真为了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我们将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搅拌机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仿真软件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4.4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将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利用实际的混合液体进行试验,测试设计方案的搅拌效果、能耗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与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对比。
5. 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达到以下预期成果:•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液体搅拌机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搅拌均匀度、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稳定性;•通过数值模拟和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的搅拌效果和性能指标,与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对比并评估优劣。
混凝土搅拌站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摘要混凝土搅拌站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因此控制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搅拌站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将讨论系统的组成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软件方面将讨论系统的控制算法和实现方法。
通过对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软件1. 研究背景混凝土搅拌站是建筑施工中使用的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水泥、沙子、碎石等原材料搅拌成混凝土,并将混凝土输送到施工现场。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混凝土搅拌站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控制系统是保证设备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在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这些方法在稳态控制和动态控制方面效果都比较好。
但是,这些传统控制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对参数调节比较敏感、难以适应不确定性因素等。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采用嵌入式控制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具有优越的性能,如更加稳定、功耗更低、体积更小等。
因此,嵌入式控制系统在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和改进硬件设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2.1 硬件设计系统硬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1)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混凝土搅拌站相关的信息,如温度、压力、转速等。
(2)执行器模块:用于控制混凝土搅拌站各个部件的运动状态,如电机、液压缸等。
(3)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系统内部通信和与外部设备通信,如CAN 总线和RS485通信模块等。
(4)控制板:用于整合各个模块,实现数据处理和控制算法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本)091 学生姓名:单雪松
学号: 2009322117 指导教师:刘春东
搅拌腔由多面体状的木制筒构成,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用铁或钢件代替木板,但形状仍然为多面体。
1888年法国申请登记了第一个用于修筑战前公路的混凝土搅拌机专利。
20世纪初,圆柱形的拌筒自落式搅拌机才开始普及,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形状的改进避免了混凝土在拌筒内壁上的凝固沉积,提高了搅拌质量和效率。
1908年,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搅拌机,随后电动机则成为主要动力源。
从1913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到1950年,亚洲大陆的日本开始用搅拌机生产预拌混凝土。
在这期间,仍然以各种有叶片或无叶片的自落式搅拌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随着多种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以及建筑规模的大型化、复杂化和高层化对混凝土质量、产量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混凝土搅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各国研究人员开始从混凝土搅拌机的结构形式、传动方式、搅拌腔衬板材料以及搅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20世纪40年代后期,德国ELBA公司最先发明了强制式搅拌机,和自落式搅拌机的工作原理不同,强制式搅拌机利用旋转的叶片强迫物料按预定轨迹产生剪切、挤压、翻滚和抛出等强制搅拌作用,使物料在剧烈的相对运动中得到匀质搅拌。
强制式搅拌机工作原理如图2,与自落式搅拌机相比,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作用强烈,搅拌质量好,搅拌效率高,但拌筒和叶片磨损大,功耗增大。
此种搅拌机适于拌制干硬性、轻骨料混凝土以及特种混凝土和专用混凝土,多用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站和预拌混凝土搅拌楼。
根据构造特征不同,主要有立轴涡浆式搅拌机、立轴行星式搅拌机、立轴对流式搅拌机、单卧轴搅拌机和双卧轴搅拌机等。
图1 自落式搅拌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图2 强制式搅拌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强制式搅拌机在德国的BHS公司和ELBA公司、美国的JOHNSON公司和REX WORKS公司、意大利的SICOMA公司和SIMEN公司、日本的日工株式会社和光洋株式会社等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系列产品。
比如德国的EMC系列、EMS系列搅拌站和UBM系列、EMT系列搅拌楼,意大利的MAO系列搅拌站、MSO系列大型搅拌基地等。
我国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52年,天津工程机械厂和上海建筑机械厂试制出我国第一代混凝土搅拌机,进料容量为400L和1000L。
20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
初,我国为适应建筑业商品混凝土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在引进国外样机的基础上,有关院所厂家陆续开发了新一代Jz型双锥自落式搅拌机、D型单卧轴强制式搅拌机。
其中,JS 型双卧轴搅拌机在80年代初研制成功。
80年代末,我国混凝土搅拌产品开发重点转向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研制出了10多种混凝土搅拌楼(站)。
经过引进吸收、自主开发等几个阶段,到本世纪初,国内混凝土搅拌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在产品规格和生产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能力的行业。
2006年,我国生产装机容量0.5~6m3的搅拌站2100多台,已成为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大国。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混凝土搅拌机的问题,并不一定就在于这种产品存在技术缺陷,倒至退出历史舞台,从技术层面上说,是可以实现进步的,如配料和操作控制时也可以实现电脑化、对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的浇筑的温控要求,可以应用骨料真空制冷,也可利用液氮直接喷入搅拌机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
5)J ZC350搅拌机简介
(1)用途与特点
本机属于自落式双锥反转出料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可搅拌塑性和半干硬性混凝土。
搅拌筒正转搅拌,反转出料,每罐可搅拌350升混凝土(指捣实后混凝土体积),每小时可生产10~14立方米。
适用于一般建筑工地、道路、桥梁工程和中小型混凝土构件厂。
固定搅拌时,可挖地坑,使料斗口与地面平齐,进料方便,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本机结构新颖,具有生产效率高,搅拌质量好、重量轻、造型美观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机型。
(2)结构简介
本机由搅拌机构、进料机构、供水系统、底盘和电气等十三个部分组成。
搅拌机构由搅拌筒、托轮和传动系统等组成。
1、前支轮
2、上料机架
3、底盘总成
4、减速系统
5、离合器
6、操纵杆
7、行走轮
8、托轮
9、搅拌筒10、电器控制箱11、罩壳12、供水系统13、进料机构搅拌筒是搅拌机的工作部件,搅拌筒为双锥形,筒体内焊有两对高低叶片,交叉布置,分别也拌筒轴线成一定夹角,搅拌筒旋转时,叶片在使物料提升下落的同时,还使物料轴向来回窜动,所以搅拌运动比较强烈,搅拌35~45秒即可达到匀质混凝土。
在搅拌筒的出料锥体内部,焊有一对出料叶片,改变拉筒旋转方向,混凝土即由低叶片推向出料叶片并排出筒外。
搅拌筒四个托轮,搅拌筒由电机经减速箱驱动齿圈而旋转,故在有雾、阴雨天气,仍
课题来源:导师课题、社会实践、自选、其他
课题类别: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新品开发、软件开发、科学实验、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