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对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分析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它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入研究和对历史发展的观察,揭示了阶级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以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为中心,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一、阶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阶级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处阶级地位及其与其他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关系有所认识和了解的主观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阶级意识主要是以身份和地位为基础的等级观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阶级意识。

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和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尖锐,进而产生了阶级意识。

工人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和剥削中逐渐觉醒,形成了自己的阶级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无产阶级拥有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并以此为指导,才能够在阶级斗争中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阶级意识的觉醒和团结,无产阶级将有力量推翻资产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阶级斗争的本质和形式阶级斗争是指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财富和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最主要的。

这种斗争体现在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经济剥削的抵制和反抗,通过罢工、工会组织以及政治斗争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

而资产阶级则通过经济压迫和政治手段来维持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

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都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将不断向着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深刻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历史的本质特征。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的起源、核心观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阶级斗争理论的起源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起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由两个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进行激烈斗争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剥削关系和阶级矛盾,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二、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观点1. 阶级的存在与斗争马克思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立群体,是社会划分的基本依据。

阶级的存在导致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的推动,旧的社会制度被推翻,新的社会制度得以建立。

2. 剥削与被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取财富。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来说明这种剥削的过程,即资本家通过把工人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占为己有而实现剥削。

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逐渐觉醒,并通过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3.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新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社会主义阶段,通过工人阶级的专政来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消除一切阶级差别和剥削关系。

三、阶级斗争理论的当代启示1. 社会不平等问题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但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重视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 全球化与阶级斗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资本的流动和全球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日益显现。

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阶级斗争相互影响,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跨国企业和全球产业链的存在也呼唤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与斗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系统的思想框架。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中,阶级斗争理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一、阶级斗争的根本特征1. 阶级的存在与阶级斗争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阶级斗争。

2. 阶级斗争的普遍性与长期性阶级斗争不仅存在于现代社会,也存在于历史的各个时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因此,阶级斗争是一种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的主体与客体1. 阶级斗争的主体在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是主要的斗争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作为社会的劳动者和被剥削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自身利益,最终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 阶级斗争的客体阶级斗争的客体是指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成为被剥削阶级,而资产阶级则成为剥削阶级。

阶级斗争的客体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矛盾,还包括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矛盾。

三、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1. 阶级斗争的曲折性与复杂性阶级斗争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复杂性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一种曲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

阶级斗争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着曲折、反复和多样性。

2. 阶级斗争的加剧与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深化和阶级斗争的加剧,社会变革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逐渐壮大,最终取得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阶级斗争在当代的意义与作用1.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这一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阶级斗争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起源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愈发细化,形成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对立。

阶级斗争的本质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历史上,阶级斗争贯穿了各个社会发展阶段。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之间进行着残酷的剥削和斗争;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马克思主义提出后,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斗争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是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斗争形式的交替和统一。

在革命时期,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暴力革命,通过推翻统治阶级实现新的社会秩序;而在和平时期,阶级斗争则转变为非暴力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等。

四、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首先是阶级斗争日益激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阶级斗争呈现出逐渐激烈的趋势。

其次是阶级斗争的终极目标,即无产阶级力争最终消灭阶级,建立无阶级社会。

最后是阶级斗争的不可逆转性,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阶级斗争都将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五、阶级斗争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历史进步的动力。

通过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阶级斗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制度的更替,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斗争理论在对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体系,其中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核心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出发,详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的关系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社会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生产方式和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矛盾。

因此,探究阶级斗争的原理和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探究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过程,并以阶级斗争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内在矛盾。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压迫,呼吁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对于理解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经济结构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探讨,人们能够认清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差异,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阶级的消亡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这一观点对于引导无产阶级的觉悟和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冲突,人们可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理论讨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理论讨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理论讨论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学说之一,其中阶级斗争理论是其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分析其含义、重要性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一、阶级斗争的定义和特点阶级斗争是指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和维护各自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的两个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激烈的阶级对抗,这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导致了阶级的划分和矛盾的激化。

阶级斗争的特点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和不断性。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是由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产生的,这种矛盾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只能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无产阶级通过斗争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阶级斗争能够激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

此外,阶级斗争还能够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变。

无产阶级通过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争取到了权力和政治地位的改变,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革命推动者和社会进步的引擎作用。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尽管马克思主义早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当今社会有所不同,但阶级斗争理论在现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依然存在着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只是形式和表现方式有所变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阶级斗争也显得愈发明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和阶级矛盾不断加深,导致社会不稳定和阶级对抗的加剧。

另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导致了新的阶级划分,如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富差距。

这些都是当代社会中阶级斗争的表现。

然而,与传统的阶级斗争相比,当代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阐述了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推动的。

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目标,致力于消灭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的发展不是和谐的,而是存在着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推动历史的发展。

1.1 阶级与阶级矛盾社会中存在两个主要的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掌握着经济和政治的权力,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剥削被统治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被统治阶级则经历着剥削和压迫。

这种阶级矛盾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发展。

1.2 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形式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目标,意在消灭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2.1 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无产阶级必须具备阶级觉悟,认清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并有组织起来的能力。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工会、政党等组织形式,进行联合斗争。

2.2 革命的道路和手段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手段是革命者根据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选择的。

历史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有不同的形式,如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论哪种形式,无产阶级都要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3 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建立无阶级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不再被剥削和压迫,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视角探讨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概念、历史演进以及现实意义。

一、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指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特定角色、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群体。

阶级之间的区分主要基于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职能。

阶级斗争则是基于不同阶级之间在经济利益层面的矛盾与冲突,是阶级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对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随后,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深化了对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认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将其与帝国主义时代的现实相结合。

毛泽东则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农民阶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丰富了阶级斗争理论。

三、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现实意义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是由阶级矛盾推动发展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大多可追溯到阶级矛盾。

其次,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对于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具有启发作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解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次,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概念和历史演进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

同时,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一、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全面哲学体系和社会政治理论,以其关注社会经济问题、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而著称。

其中,阶级斗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对于理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

二、阶级斗争的起源1. 阶级的产生与社会分工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在私有制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的经济地位开始有差距,从而形成了不同阶级。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

阶级斗争正是在上层建筑的背后反映出来的。

三、阶级斗争的形式1. 暴力与非暴力阶级斗争既可以采取暴力手段,如革命、武装起义,也可以通过非暴力手段,如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等方式进行。

2. 全球与国内阶级斗争存在于全球范围,如国际阶级斗争、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同时也存在于国内,如劳资矛盾、城乡差距等。

四、阶级斗争的作用与意义1. 推动社会发展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推动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演进。

2. 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可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阶级斗争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五、当代阶级斗争的表现1. 全球化与社会差距在当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阶级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日益凸显,引发各类社会矛盾和抗议活动。

2. 新型阶级斗争当代阶级斗争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包括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矛盾等。

六、结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复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变革的规律,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社会矛盾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社会矛盾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社会矛盾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阶级斗争理论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社会矛盾的解析。

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在马克思看来,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他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2. 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要点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体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则是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社会阶级斗争的核心。

其次,阶级斗争具有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和阶级斗争密不可分,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仍然存在,但是已经转化为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最后,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划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3. 社会矛盾的解析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和前进动力,是产生阶级斗争的基础。

社会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主要矛盾的衍生矛盾,与主要矛盾相比较次要。

在分析社会矛盾时,需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观念。

社会矛盾的产生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独特解释。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主题,探索其主要概念、原理和作用。

第一节:阶级斗争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阶级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由于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存在和利益冲突,阶级斗争也随之而来。

阶级斗争表现为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对抗和博弈,是一种社会冲突的形式。

第二节:阶级斗争的原理阶级斗争的原理是基于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研究。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和观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阶级斗争的原理在于不同阶级对于社会资源的争夺和分配,以及对上层建筑的控制权的争夺。

第三节: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进步:阶级斗争推动社会从一个历史阶段向另一个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阶级斗争激发人们对不合理现象的反抗,推动社会向更公平、公正和人类解放的方向发展。

2. 揭示社会本质: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揭示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为深刻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3. 推动阶级解放:阶级斗争是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通过阶级斗争,被压迫阶级可以改变自身的处境,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第四节:阶级斗争理论的今天在当代社会,阶级斗争依然存在,尽管其形式可能有所变化。

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导致阶级矛盾更加突出。

阶级斗争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代社会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指导。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推动力,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矛盾,并且具有推动社会变革和阶级解放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革命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革命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革命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变革学说,历经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发展,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武器。

阶级斗争与革命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本文将从阶级斗争的本质、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对革命斗争的观点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革命斗争理论。

一、阶级斗争的本质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方式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由于社会存在的经济矛盾和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主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得利润,而工人阶级则受到剥削和压迫,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因此,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火花。

二、阶级斗争的特点阶级斗争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不可调和性的特点。

普遍性指的是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阶级统治的条件下,阶级斗争都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长期性指的是阶级斗争是多年甚至多个时期的长期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不可调和性指的是阶级斗争是对立关系的表现,不同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只能通过斗争来解决。

因此,阶级斗争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社会冲突。

三、马克思主义对革命斗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实现解放和夺取政权的唯一途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消除自己的压迫”,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社会变革都必须通过革命来实现,因为资产阶级不会自愿放弃其特权和利益。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变革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革命的最坚决派别和最革命的阶级。

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解放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斗争,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为在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必须通过专政手段消灭剥削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颗明亮的明珠。

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则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和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由于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地位和利益的人们之间的不断矛盾和斗争。

阶级斗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表现为暴力和武装的对抗,也表现为各个阶级在各个社会领域中的争夺和竞争。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所有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无一例外地充满了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在历史的洪流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革命,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剧烈动荡。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使得我们不仅要认清现实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更要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是对整个社会历史过程的科学总结,既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也提出了消除阶级斗争的革命道路。

其次,它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一系列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冲突的结果,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实现阶级关系的和谐与消亡。

最后,它关注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冲突。

阶级斗争理论明确指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冲突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当前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阶级斗争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包括很多核心概念和理论,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阶级斗争理论1.1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与特点阶级是指社会中根据经济地位、财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社会群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出现和存在是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在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资源、权力和地位而进行的斗争。

阶级斗争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1.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方向。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主张通过工人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他们没有财产,只有自己的劳动力,受到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实现。

二、历史唯物主义2.1 唯物史观和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2.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的目的是要解放劳动者,摆脱阶级斗争和剥削。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冲突,将历史发展视为一种客观的必然性。

它主张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矛盾和变革方向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夺和对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要素。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体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资本家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价值,无产阶级则被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矛盾的推动下,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贫富分化愈发加剧。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团结是阶级斗争的基础。

无产阶级通过组织和斗争,争取自身的权益和解放,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矛盾得到暴露和解决,社会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阶级斗争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阶级斗争可能出现极端化和暴力化倾向,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同时,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思潮也使阶级斗争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变革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说体系,其中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发展规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理论,包括阶级斗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斗争的分析,以及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的主要内容。

一、阶级斗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阶级斗争必然会发生。

马克思强调,这种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同阶级的存在和相互对立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种斗争既体现为经济上的利益争夺,也表现为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理论。

根据他们的理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阶级斗争的根本动力。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利用剩余价值剥削无产阶级,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这一分析为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三、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的主要内容1. 阶级斗争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形态中的现象。

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2. 阶级斗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阶级斗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经济上的利益争夺、政治上的斗争、意识形态上的较量等。

这些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中有所差异。

3. 阶级斗争的渐进性和革命性阶级斗争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革命性的特征。

渐进性表现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通过合法斗争和改良来争取自身的权益,逐步提升其地位和力量。

而革命性则体现在在某些时候,当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无产阶级将采取革命手段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阶级斗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中,阶级斗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思想展开探讨。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阶级斗争是指不同社会阶级之间为了掌握社会资源和维护自身权益而进行的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转型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根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斗争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私有制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不存在阶级差异。

然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一小部分人占据了生产资料的主导地位,而大多数人被剥夺了资源和权益,由此产生了阶级斗争。

三、阶级斗争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矛盾,但是马克思主义特别关注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指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所拥有的技术、设备、知识等生产要素,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建立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矛盾是驱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核心。

四、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根据历史的发展,阶级斗争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原始社会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奴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五、阶级斗争的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二是通过经济斗争来维护和争取阶级利益。

其中,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的集中体现,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阶级斗争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它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可以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七、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阶级斗争思想在现实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 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具有关键意义。

阶级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不存在阶级的划分。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配,一部分人占有了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形成了剥削阶级;而另一部分人则失去了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成为被剥削阶级。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阶级之间由于经济地位的差异,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阶级,农民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不断进行反抗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对立的。

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取利润,而无产阶级则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必然会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

这种阶级斗争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如工人争取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的斗争,还表现在政治领域,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因此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同时,无产阶级在大工业生产中形成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还强调,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阶级社会。

当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资料而相互争斗,阶级也就自然消亡。

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逐步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形式是多样的,并非只有暴力革命一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来认识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作为一种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具有其独特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总结和深入阐述,旨在帮助人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阶级斗争理论观点。

阶级斗争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各个阶级之间为了争取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阶级始终存在着对抗和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将决定社会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形态。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观点的核心有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所引起的。

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将引发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源泉。

在阶级斗争中,被压迫阶级通过斗争争取自己的权益,推动社会的革命和进步。

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不同社会形态中的阶级斗争各具特点,但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将伴随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随着阶级斗争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无产阶级将逐渐壮大,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阶级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对阶级斗争的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存在的各种剥削和压迫。

只有准确把握社会的阶级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其次,它告诉我们,在阶级斗争中,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一边,以实际行动为争取权益而奋斗。

只有坚持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阶级斗争理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阶级斗争理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阶级斗争理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阶级斗争理论。

1. 阶级斗争理论的概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种斗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富裕阶级与贫穷阶级的矛盾,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矛盾等。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的定义是基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来进行区分的。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阶级划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存在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利,无产阶级则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阶级。

3.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表现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无产阶级则通过革命和团结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解放。

这种阶级斗争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4. 阶级斗争理论在实践中的意义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阶级斗争,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前社会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剥削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阶级斗争理论还对于分析国际社会关系和解释社会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结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复习了阶级斗争理论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的定义、阶级斗争的分析以及在实践中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民解放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人们遗忘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于伦敦)中对自己的阶级斗争观点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

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经济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先生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的多种多样的层次。

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就像曾飞先生说的:“马克思并没有发明阶级斗争理论。

他只不过是把原有的阶级斗争理论转移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也就是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归结的基础上。

从这个基本点看,马克思是正确的。

”马克思先生结合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对阶级斗争所作的总结,无疑是精确的,是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或者说每个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都必须坚持并遵从的。

不过即使是再正确的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实施方法不对、领导者对社会形势评估不准确、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等等。

就比如说建国初期发动的影响最广泛的至今仍饱受争议的‘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

当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阶级矛盾已居于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显现和突出起来:人民群众同他们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在一部分干部中间,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滋长,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团结。

于是党的主要领导者决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整风的目的,就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推动全党认识由革命转入建设的新形势,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课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从1956年起,毛泽东连续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其他重要讲话。

但事情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从5月1日全党发动整风,不到1个月,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全党整风以来,党外人士对党政工作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意见,异常迅速地揭露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

这些矛盾的详细情况,中央过去几乎完全不知道。

在大量揭露、批评党政工作中的问题的时候,出现了两类矛盾交错混杂的情势。

有些党外人士的批评意见十分尖锐,有些长期积累的不满这时也渲泄出来了。

但他们的基本态度是善意的、诚恳的。

而极少数右派分子则错误估计了形势,乘机发动了进攻,掀起了一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潮,使整风出现了异常复杂的情况。

为了稳定当时的政治形势,打击右派的嚣张气焰,争取广大中间派,分清大是大非,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极少数右派的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必要的。

在复杂而又严峻的形势下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但是,由于部分主要领导人思想上对当时形势缺乏冷静、科学的判断,反右派斗争的部署和进程很快被扩大化了。

因此对很多人做了不正确的对待,甚至发生很多冤假错案,全国性的右派斗争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甚至滋长了很多不正之风,也导致左的不切实际冒进思想泛滥,给当时贫困的中国雪上加霜。

覆盖全国的、漫长的文化大革命,也和反右斗争扩大化很相似,也是毛泽东同志对形势做出了的错误判断,从号召发动的,虽然毛泽东对此负有主要责任,但这也是在会议上通过的,这说明不只是毛泽东同志错误,党内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社会形势,说明当时党的部分主要领导人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人民群众。

并且当时一些坏分子抓住领导人犯下的错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加以利用。

而当时国人的文化认知水平严重匮乏,个人崇拜泛滥,以及受到传统封建残余思想束缚。

以及在取得革命胜利后缺乏结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理论指导建设,在探索的途中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给刚刚起色的中国带来了又一场沉痛的灾难。

面对错误的阶级斗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再次提到阶级斗争一些人脱口就说:“又搞阶级斗争那一套了!”似乎搞阶级斗争,就是罪证。

这时的阶级斗争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那还有什么人主动去提,现在的一切重点都放到了经济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越来越流于形式,看看现在的大学教育,了解一下大学生的思想,看看大学生中那些所谓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党员’他们在做些什么,问问他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听听他们的人生理想。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在校的大学生都是如此,可想而知另外一些人又对这些理论了解多少,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了解多少,又有几个人去真正的去实践了呢?有人无意间道出了一个可怕的真相:“你只说错了一点,很善意的说错了,就是:不是很多党员根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而是很多党员根本就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何谈理解?”写这篇文章之前,去图书馆寻找了邓小平同志思想研究的书,《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好几本几百页的书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研究仅仅只占了一页,可以看出现在对于阶级斗争的忽视。

那么面对“又搞阶级斗争那一套了”的说辞早已成了社会潜意识,成了人云也云的战无不胜的“真理”!我们该如何坚持正确的阶级斗争呢?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几个概念:阶级,指阶级这个人类社会共同体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其余的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特征派生出来的,这就是阶级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其次,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是以剥削为核心的,剥削压迫,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阶级斗争在中国仍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不可忽视:我作为一个从农村来的自认为还是比较关心社会的大学生,我可以了解到并清楚的看到,农民阶级和部分地方官员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

一些官员封建官僚思想严重,而选举权又掌握在他们手中,农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育——会加减乘除以及认识了几个汉字,却缺乏必需的法律知识。

看新闻联播,但新闻上讲的都是一些‘国家国际大事’,最近几年好像有个中央台办了个‘今日说法’但面对其他电视信息的竞争,农村里又有几人去看,就像我妈说的:“看不懂、不好看。

”即使有部分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些节目,就像我嫂子:“很好看,那个讲离婚的……那个说杀人的……那个经济纠纷……”听她说就想听故事一样。

我也看过虽然从中也确实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也对人们有用处,但有关于人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的东西几乎没见过,就好像政治只是政治家的政治,而大众只把自己当做看客。

关于人民政治权利的认知上匮乏不只在宣传上做的不到位,就是在教育上也不行,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仅仅在初中的政治书上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具体怎么实施并不了解,直到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无意中看到一本《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书才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第一次知道我们不仅有监督权,还有罢免权。

这真是一种讽刺!再让我们看看农民工问题,前些年关于农民工讨薪问题,不知道发生多少悲剧后,好几年过去后,政府才开始真正的干涉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很快’问题就解决了。

也许你也发现了,并不是真正的快,是几年后!是发生了很多惨剧后!是政府监督机制不到位!是基层领导人玩忽职守!而我们农民还对政府感恩戴德,可见我们的人民是多么善良,是多么容易满足!而你们怎么狠心伤害!我们的父辈们在最脏最艰苦的环境中为城市建设为经济建设流血流汗,我们新生代兄弟姐妹们不忍父母受累过早的肩负起家的责任。

我们有着父辈们艰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绝不会像父辈们那么任人宰割!我们不是你们的机器!我们是人!我们要争取我们的权利,我们要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我们也有休闲娱乐的需求,我们也有追求健康生活的权利!所以当我们拒绝你们无理要求的时候,请不要用诧异的眼光看我们,不要为你们不能随意宰割我们而忧虑,因为你们本来就不应如此!没错,是的,我们就是那些被你们呼来唤去的农民的子女,他们那些你们眼中的‘机器’,就是用被你们榨干的躯体留下的最后一点血汗养活我们的我们最爱的父母!我们体内虽然流着他们的血液,但我们的血液绝不是为你们而流!我们要人的尊严!虽然我的兄弟姐妹中可能有一些人用了错误的方法来对抗你们,虽然他们犯了法,虽然他们被叫做‘罪犯’,虽然我们也反对他们的一些做法,但他们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永远都是手足!我们要求权利并不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相反这是进步,是社会的进步!再说说某些公司员工系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情况,这也是阶级斗争的案例,是工人阶级和剥削阶级的斗争,虽然他们采用了对自己最不利的方式,可以说我们无知,可以嘲笑我们,但作为一个正常人我绝对笑不出来!这不仅是个人原因或者公司原因,这还是社会原因,即使是政府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政府的失职,没有及时解决矛盾。

前几天我偶尔看到了一个我认为最‘搞笑’的文章“中国工资提高,影响了欧美人的生活”真是可笑至极!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在现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我们要分清人民内部矛盾(拆迁,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但也要清楚看到其中掺杂官僚思想作祟。

而政府的‘反应速度’虽有所提高,但仍难以令人满意。

)和敌我矛盾,正确看待并处理好阶级斗争问题。

首先,我们要加强教育力度,对于人民的政治权利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让人们真正了解他们的权力。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网,要让人民把权利切实发挥出来。

其次,健全法律机制(其实我更赞同人治,但现在的社会背景不允许,必定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行),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内搞了这么多年的法制建设,看看全国近十四亿人口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又不犯法法律距自己很远,就算发生在自己身上找个律师就行了。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不仅是我们不违法,还要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我们的权利。

人民的无知,政府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是政府工作没做到位。

最后还像上面提到的,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

再次,要加大透明度,试想如果一切都让人民看不到的话又何谈监督呢?当然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方面是不能透明的,毕竟现在国际上我们还有很多敌对势力(虽然共产党没有国界,而我也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始终认为人应该不分种族,但我知道这只是单方面的,只有我这么认为,对我来说是危险的,在全世界人民没认清之前,在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之前,我们还是不能撤销防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