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蜀相》一诗的教学,教会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步骤:

1、通过疏通文意、弄清史实,领悟意图、品味情感,分析手法、深化理解,三步鉴赏《蜀相》一诗。

2、小结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3、运用所学鉴赏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杜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不少作品。例如《登高》、《月夜》、《又呈吴郎》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蜀相》。(板书:蜀相)二、按步骤鉴赏诗歌。

㈠齐读全诗,正音。

㈡疏通文意,弄清史实。

⒈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指的是三国时的诸葛亮。诗中哪些诗句写到诸葛亮的事迹?

三顾频繁天下计:三顾茅庐,定计天下。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蜀汉,辅助后主。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死前线。(板书: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

㈢领悟意图,品味情感。

⒈“泪满襟”的英雄指的是哪些人?

明确: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者,大智大勇者。(非武艺高强、勇武过人的

人)包括杜甫本人。

⒉杜甫为何会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杜甫、诸葛亮两人的联系)

杜甫、诸葛亮两人的异:

诸葛亮:得逢明主,施展才华,为蜀丞相。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志存高远,有心报国,怀才不遇,抱负难展。

杜甫、诸葛亮两人的同: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壮志未酬身已老。(760年杜甫48岁)都是壮志未酬。

诗人景仰诸葛亮,为诸葛亮壮志未酬、事业未竟而哀叹、惋惜。从中我们读到了

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痛惜、哀叹之情。(板书:景仰、痛惜、哀叹)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让杜甫“泪满襟”,注意诗人的生平,诗人和古人的联

系。

杜甫也是有心报国,有老臣心,但和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杜甫也是为自己的命

运和遭遇而流泪。(叹人叹己)

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长”字包含的深意。以往师兄师姐默写,常把“长”字错写为“常”字,哪个更好?

明确:长:永远,永恒;毫无例外。常:常常,经常;偶有例外。

“长”字表现的哀叹、惋惜之情更为深沉、感伤。

⒋齐读诗歌后四句,注意读出景仰、惋惜、哀叹的情感。

㈣分析手法,深化理解。

这样看来,诗歌的最后四句似乎将感情都说全了。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写前面四

句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⒈首句有一个字很特别,“寻”字有何深意?

“寻”:特意去找,急切去找。(不是路过,不是游玩)“寻”字,体现了作者

崇敬、景仰。

⒉“寻”到了什么景?

柏森森(高大茂密的柏树);映阶碧草;隔叶黄鹂。

不写祠内的殿宇、塑像,却写柏树,碧草,黄鹂,写这些景有何用意?

①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自远望而近观,由寻途到入庙,笔路清晰。

②柏森森:渲染庄严、肃穆的气氛;功业如参天柏树,衬托诸葛亮形象;松柏有万古长青之意,暗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的精神常在。

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独自;空,徒劳地。碧草萋萋,悦目。黄鹂婉啼,悦耳。满眼春色,无人

欣赏。或是战事频繁无人瞻仰,或是世道无情被人遗忘,写出诗人怀古的寂寞之心(先贤被遗忘,自己无知音)。也有一种说法是杜甫景仰蜀相诸葛亮,无心赏景。无论是

哪种情况,杜甫都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春意盎然)。(板书:借景抒情)

⒊杜甫寻武侯祠,到底是要“寻”什么?

读诗要看诗句,看诗人,看注释,不要忘了,还要看题目。题目是“蜀相”,蜀国丞相,而不是“武侯祠”、“诸葛亮”,杜甫着重的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

乱世思良相,杜甫寄望于当世良材,渴望有如诸葛亮一样的贤相承担国家重任、

匡扶江山。(公元760年杜甫到成都躲避战乱,安史之乱(755-762年)还未结束。)

⒋小结写法技巧:杜甫一生遭遇坎坷,颠沛流离,仍心系国家,心系百姓。这是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被历代文人奉为典范的原因。诗中,作者借景抒情、借古抒怀,所怀者大,所感者深。(板书:借古抒怀)

⒌齐读全诗。读出杜甫的情怀。

三、总结方法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蜀相》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板书: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词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

的情感的诗歌。

鉴赏咏史诗有一些方法步骤。(投影三种技巧)我们刚才课文的学习就是按照这

些方法步骤进行的。

㈠疏通文意、弄清史实。

㈡领会意图、品味情感。

㈢分析写法、深化理解。(板书:文意、史实、意图、情感、写法)

详细解释:

㈠疏通文意、弄清史实。

咏史诗里的历史是诗人感受中的历史,思考中的历史,感情成分很浓。侧重点不

同,用意不同。《蜀相》突出的不是我们熟悉的诸葛亮军事智慧,而是天下计、老臣

心、未捷身死,看重的是蜀相的身份。

㈡领会意图、品味情感。

咏史怀古诗诗史相融,诗人借历史言志、抒情、喻理。我们鉴赏时要找准两个连

接点:

一是诗人与历史人物的联系;一是诗人所处时代与史实时代的联系。

诗人可能是借古抒怀,感慨个人遭遇。《蜀相》如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也如此。苏轼借对雄姿英发的周瑜的追忆,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感慨。抓住诗人和历史人物的连接点,找出两者的联系可以很好地理解诗歌。(鉴赏《蜀相》,注意杜甫与诸葛亮的联系。诗人与古人的联系可能是同病相怜型;可能是对比失落型

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可能是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例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刘义

隆北伐失败典故来咏叹南宋北伐兵败的事。诗人写咏史怀古诗很多时候有现实的原因,

借历史寄寓对现实的情感态度。要抓住诗人所处时代与史实时代的连接点来理解。

也有一类咏史怀古诗,借事喻理,表达对历史的冷静理性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诗歌与现实的联系也不强。例如,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

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项羽自刎而惋惜。王安石《乌

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㈢分析写法、深化理解。

咏史怀古诗一般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鉴赏时要立足

文本,细致分析写法,才能深入体察诗人的本心。

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对比(今昔盛衰、人物遭遇对比)、用典是常

见的手法。

借景抒情,用永恒的自然连接古今,表达诗人对世间成败、兴衰的感慨。自然永

恒还常常被用来反衬人生的短促,草在人逝,如“映阶碧草自春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