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治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思考题1、《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各级各类教育重点发展的任务有几项?2、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哪一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4、《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提高到?5、《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主题是6、终身教育体系的是?7、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直接接壤的陆地邻国就有多少个?8、中国视大国关系为“关键”,同主要大国建立了怎样的关系?9、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了()的历史性转变?10、中国与对少个陆地邻国划定了边境线?11、《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12、“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近些年一直逐渐向哪个方向演变?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历经几年的研究制订?14、海基会、海协会进行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是()15、党中央对台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什么?16、中国提前实现了贫困人口减半,这是中国在完成联合国的哪项任务?17、半个世纪以来,“台独”势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18、2010年6月29日,海基会和海协会在重庆正式签署的重要协议是?19、在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方面大陆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什么政策?20、世界进入“相对大国”时代,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势头更加明显,世界力量重心正逐渐发生怎样的转移?21、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22今年全国人代会上确定的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是多少?23、2011年国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24、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25、《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工作方针是26、《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等6项改革任务。
27、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是()28、“金砖国”是指哪些国家?29、中美两国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但美国在哪些问题上继续耍两面手法?3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以下哪几个部分构成?31、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原因有哪些?32、国民教育体系包括()33、中国视周边外交为“首要”,通过哪些合作积极推进双边和区域合作?34、教育的两个薄弱环节是什么?35、2008年以来,中国外交的亮点主要有哪些?36、2010年以来,海峡两岸大交流的局面已经形成,并表现为如下特征:37、大陆和台湾复归统一,是属于主权和领土再造还是结束政治对立?38、“九二共识”是哪年由大陆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对什么问题达成共识?39、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是:40、中国视大国关系为“关键”,同主要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41、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主题是什么?42、新时期两岸交流的基本精神是什么?43、新时期两岸交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44、新时期两岸大交流呈现的特征是什么?45、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战略思想是什么?46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7、当前世界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动向有哪些?48、当前主要国际海洋争端有哪些?。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1.为什么说气候问题博弈背后的实质是发展权之争?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应该减少多少?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的减排标准很高,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等)技术落后,一般都达不到那么低的排放量。
事实上,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高,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发展中国家尽管单位产值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发达国家高,但总量小,所以对气候变暖造成重大影响的是发达国家。
他们的工业化历程都200多年了,排放的二氧化碳能比我们少吗?欧美提高排放标准,旨在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么买他的最新减排设备和减排技术,花掉咱们的外汇储备;要么减缓咱们的经济发展,不对他们构成胁。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
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
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
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第一讲中国边界安全问题
1.如何看待中国同邻国的边界划定问题?
2.南海问题上中国的困境与对策?
第二讲两核问题
1.美国和伊朗各自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和动机如何?
2.朝鲜为什么坚持拥核?
3.国际核扩散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
第三讲中日关系
1.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怎样?造成中日关系目前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日关系?
第四讲能源问题
1.如何应对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
2.怎样看待“中国能源威胁论”?
第五讲台湾问题
1.试评当前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
2.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第六讲巴以冲突
1.巴以和平进程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巴以双方应如何实现和平?
2.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
作业
1、你认为该怎么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2、朝核问题的发展前景如何?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有何关系?
3、你怎么看待《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
4、谈谈你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
形势与政策第三专题课后思考题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

形势与政策第三专题课后思考题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成现实的发展。
相对于高速度增长而言,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实质就是发展质量不高。
新时代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战略引领下的发展。
一、高速度、低质量的发展催生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同时增长质量不高也成为大家的共识,经济发展中的质量问题已相当严峻。
如果问题不能得到改善,不仅将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还将带来各种严重的社会后果。
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足够的基础创新、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很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更是薄弱,一些关键产业、关键部门的原始创新能力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三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民生问题凸显,社会矛盾突出。
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人的现代化跟不上经济的现代化。
五是其它不平衡,诸如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
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不和谐加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高从结构上看,各部门发展不平衡,货物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且规模较大,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而服务业的开放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较小;从利用外资的质量来看,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极不平衡,存在重规模轻效益、重引进轻消化等问题;在开放格局上存在“海强陆弱”“主要向东开放”的局面,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催生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简述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简述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思考题一是全球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防疫政策差异将对边境开放造成压力。
全球疫情仍反复波动,德尔塔病毒和奥密克戎等新的变异毒株扩散和传播快,辐射范围广,增加了防疫和流调难度。
加之各国和地区防疫政策差异较大,陆续推动边境开放等可能形成新的输入性病例传播压力,而且发达经济体采取的“群体免疫”政策尚且存在漏洞和不稳定性,疫情仍是困扰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要战胜疫情并真正步入“后疫情时代”还需要强化疫情防控和全球防疫合作,并加快推动疫苗接种、新一代疫苗研发和新冠特效药研发推广。
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首要前提仍是有效应对疫情形势变化,并尽快结束全球疫情大流行态势。
二是全球债务上升和通胀走势仍不明朗,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经过两年多疫情的冲击,许多经济体为挽救经济衰退而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推动经济修复的财政支出和应对疫情的公共卫生医疗支出等抬升了全球债务水平。
全球债务水平飙升将会产生两个难题,包括未来推进经济复苏和防疫等所需的财政预算将可能受限,财力不足将不利于经济持续修复,而财政赤字过高将会削弱政府公共部门的执行效率。
三是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加剧和贫富扩大趋势可能引发地缘政治风险。
全球疫情的持续扩散和蔓延不仅造成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复苏分化,两者的经济增长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更为突出,而且由于群体内部在应对疫情和财富收入增长方面等差距扩大,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化趋势和不平等现象有所加剧。
受疫情创伤较大的低收入国家和失业群体可能因经济复苏不均衡而产生社会问题,潜在的局部地缘政治风险隐患引发国际局势不稳定,将对全球化重启带来新的挑战,包括“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中期来看,将会削弱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的积极性。
四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风险。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美联储的零利率和无限量宽松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并推升本币升值。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1、结合你所学的专业,谈谈新工业革命将带来哪些变化/机遇新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与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
以绿色能源为核心的能源技术。
包括太阳能、风能、页岩油气等非传统油气、分布式智能电网、储能等新技术。
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干细胞、生物医药等新技术。
以新制造方法为核心的制造业技术,包括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
以新型材料为核心的材料技术,包括碳纤维和石墨烯等新技术新工业革命的内容新科技革命新工业文明的关键科技和标志性生产力就应该是能够导致人工创造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应该能够以微观粒子(原子甚至基本粒子、小分子)为基本原材料而生产各类分子乃至各种宏观化学物质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
纳米科技等微制造科技是一种从小到大的物质深层次生产技术,原则上它可以从原子层次上把各种物质作为原材料来制造出一切我们想制造的东西。
除了纳米科技等微制造科技,新工业文明还必然有许多其他相关科技革命成果,但它们的新发展都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 信息-智能科技,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太空科技,新产业革命其一,新产业革命主要源于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推动形成了新产业并改变了旧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形成了产业的高知识化高新科技化;其二,形成了产业的有机化网络,形成了循环式生产方式;其三,产业结构的二元化,总体上形成生活性产业群与创新性产业群,其运行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
新社会体制革命新观念革命面对工业4.0的冲击与挑战,我们不应盲目跟从、一拥而上,而应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好切合实际的规划,特别是要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缩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新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中国必须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鼓励产业加快互联网化应用。
形势与政策38页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38页思考题形势与政策38页思考题主要围绕我国当前政策现状及未来发展展开。
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将其分解为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政策背景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制定与调整。
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我们要关注政策内容与实施方案。
根据38页的思考题,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内容: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四是培育新动能,助力经济增长。
为实现这些政策目标,政府会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表。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政策影响及应对策略。
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深化改革开放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因此,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政策背景和原因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制定与调整;二是政策内容与实施方案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三是政策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要关注潜在风险。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政策制定会更加科学、合理,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通过对形势与政策38页思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政策现状及未来发展。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1如何看待日本正常国家战略取向?(2)政治大国化的轨迹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国主义意识抬头以来,“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
这预示着日本将继续在国内、地区、全球三个层次上追求政治大国化。
日本走政治大国道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掀起修宪新高潮《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放弃以武力作为解决国家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及其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该款规定禁止日本拥有军队和享有交战权及其集体自卫权。
作为修宪派的主力,自民党一直在追求突破该限制。
置反对于不顾,频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②在地区层面上,构筑普通国家所必需的良好区域环境积极参与朝鲜问题,发挥在东北亚的政治影响力,同时不失时机的扩大军事实力。
以经济为纽带,密切与东盟的关系,强化对东盟的影响。
③寻求政治大国所应有的国际影响力借反恐之际,加快构筑与美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高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上兜售“中国出口通货紧缩论”,以凸显其在国际上的主导先锋作用。
积极展开全方位的联合国外交。
2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1)美国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战后以来,美国因素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中日复交本来就是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提下完成的,复交后两国关系也一直受到中美关系状况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近年来,日美同盟关系又通过“安保再定义”而明显加强。
冷战后的日本外交已从“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变成了“以日美同盟为基础”。
前几年,日本政界还有人说日美关系与日中关系“同等重要”,现在日本外交界和舆论界则更倾向于日美关系“头等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因素或者中美关系的好坏,无疑将对中日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2)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目标和对东亚的战略目标原则:抵强扶弱、拉二打一。
美国对东亚一直是打击强的,扶持弱的,扶持“老二”,现在“老三、老四”也扶持。
20世纪80年代日本是美国的重点打压对象,因为苏联解体前已与美国实现和解,美国感到,苏联的军事危胁下去了,日本的经贸危胁上来了。
形式与政策课后思考题

2015-2016学年形势与政策课思考题第二讲: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1.国际格局经历了哪几种演变类型?主要特征有哪些?2.举例分析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3.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第四讲:中国周边环境与“一带一路”4.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5.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6.“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挑战?7.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挑战?8.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给大学生的发展机遇第五讲:新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20259.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10.我国制造业面临哪些新挑战?11.你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2.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六讲:当前经济形势分析13.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14.你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怎么看?15.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哪些方面?第七讲:当前反腐败形势与对策16. 如何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腐败问题?17.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的特点和成就?18.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自己清廉的人生之路?第九讲: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9.大数据有哪些特点?20.如何认识大数据?21.数据开放有哪些好处?开放数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2.林纳斯定律(Linus’Law)是什么?23.你能想象几个大数据应用的例子吗?24.我们如何从一个数据弱国走向数据强国?第十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25.请简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过程。
26.请分析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的布局。
27.我国如何应对TPP对我国的影响。
28.举办G20峰会对中国,尤其是杭州,有哪些影响?。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思考题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带来的后果及应对特点:(1)能源资源约束明显,人均资源量低;(2)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率低;(3)能源结构不合理。
后果:我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最大。
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
但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除煤炭消费下降之外,其他能源种类均有所增长,其中以石油增长为最快,天然气最慢。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但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应对:①加强各领域的节能。
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效目标;采用辅助政策,发展节能产业;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方向转变;在产业发展政策中强化节能概念,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工程设计、验收指标体系中。
②向可持续方向引导能源需求。
节能是消费行为和结构的重大改变,必须动员全社会节能。
要在强化公众节能意识方面有所突破,鼓励社会合理的消费选择。
③建立提高能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应完善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
④健全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
强化各级政府的节能管理机构并使其只能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节能管理机构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⑤节能降耗融入各个行业。
工业是耗能大户,并且箕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水平呈反相关。
工业上鼓励技术改进、鼓励最佳可行技术和最有经验推广是关键,同时必须把降低能耗融入到研究开发之中。
⑥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开发前景广阔。
2.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1)“开源节流”。
在“开源”方面,要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精品资料

1.如何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反映,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
“三个倡导”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适应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偏离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我国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是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都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与命运的重大问题。
形式与政策思考题

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大家这学期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即将结束,现将形势与政策课的思考题发给你们。
请同学们相互转告。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三)
思考题
1、中国梦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哪些?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你对“中国版的收入倍增计划”都有哪些期待?
4、请谈谈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5、你眼中的美丽中国是怎样的?
6、你认为朝鲜核危机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朝鲜为什么要进行核试验?
7、你怎么看我国对待朝鲜核危机问题的主要方针政策?
8、2013年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在声明中指出:“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你是怎么理解的?
要求:
1、形势与政策课是必修考查课,考查写大作业。
2、每一学生从8个思考题中任选1-2道题,写总字数1200字的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
3、大作业在课上完成。
形势政策专题复习思考题以及答案

形势政策专题复习思考题以及答案复习思考题一:何谓世界博览会,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一、含义: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二、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1.世博会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2.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非常大3.给世界一个展示自己国家最高科技的平台三、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1. 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和就业增长。
3.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
4.改善上海基础环境。
5.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6.长三角地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复习思考题二:为什么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中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何积极努力?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气候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中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1、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增进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课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课思考题二、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1. 国际格局经历了哪几种演变类型?主要特征有哪些?演变类型:* 维也纳体系(1815):英国-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 美苏两极:雅尔塔体系(二战后)*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征:* 时代主题明朗化* 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 建立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 大国关系:经济建设;伙伴关系、战略含义;经济因素;国际政治民主化:反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经济趋于全球化* 市场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经济自由化* 发达国家改革经济政策,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改变发展战略,实行开放政策* 双刃剑* 安全环境复杂化* 全球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地区性: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2. 举例分析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 国家利益的核心: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国际参与*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中国外交如何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抓住机遇,果断出击(911后打击东突分子,一带一路,亚投行)* 灵活务实,绝不当头* 核心利益,坚决捍卫(1999对马其顿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延长维和部队期限投反对票)* 内外有别,心中有数3. 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外交方针政策*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外交都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坚持中国外交原则立场,发挥大国应有作用* 外交策略要有利于国际斗争* 国力壮大是强大外交的根本保证* 变强,稳定,改革开放* 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积极宣传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对抗和合作都是为了争取国家利益* 冷静、理性* 学好本领四、中国周边环境与「一带一路」4.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更广区域、更高水平的开放* 「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开放合作,合作多赢5.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基础:亚投行* 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宗教与文化、战争影响,需要新型合作机制* 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目标:共同利益诉求,平等开放、互利共赢,共同挑战、优化全球治理6.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大国战略介入和博弈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一定的牵制或掣肘:欧盟、美、俄、印、日* 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给推动深化相互投资及产业合作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部分国家与中国缺乏政治互信,对共建「一带一路」存有疑虑和抵触心理* 俄罗斯、中亚、东南亚(越南、菲律宾)* 沿线省份和国家广而分散,使共建「一带一路」面临较多的现实挑战* 国家层面* 针对参与省份* 针对沿线国家7. 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处理八大关系)*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政府:外交先行;构建合作机制;构建政府间融资机构;引导企业落实理念,服务于经济外交* 企业参与*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外交决策权的博弈* 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导向的误解(认为是政策优惠与税收优惠的新措施,而不是对外开放促进改革的新机遇)* 各地不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打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旗号规划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一带一路不是古丝绸之路的翻版* 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的关系:非经济合作:运输通道安全保障、反恐合作、领土领海争端解决、海洋资源给共同开发、环境保护合作、人文交流* 利用现有比较优势与创造新优势的关系* 机制化合作与非机制化合作的关系* 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利益分享关系* 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三股势力)8.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给大学生的发展机遇五、新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20259. 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亟需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矛盾突出,依然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形式与政策的思考题

形式与政策的思考题
一、生态环境
1、如何理解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内涵?
2、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走出生态文明之路,需要每个普通人从点滴做起,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些什么?
二、互联网+
1、为什么说“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你身边有哪些互联网+的故事
3、在“互联网+”的浪潮,你可以做些什么?
三、一代一路
1、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2、“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四、铭记历史
1、为何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与日本相比,为什么德国彻底反省二战罪行?
五、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1、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2、我国制造业面临那些挑战?
3、你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六、怎么看当前经济形式
1、你最关注2015年上半年的那些经济数据?为什么?
2、你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怎么看?
3、为什么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预定发展目标?。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既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
今天所讲的平等,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
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
我们大学生要从现在起就要注重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的校园环境,保证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第⼆讲:国际格局与⼤国关系1.国际格局经历了哪⼏种演变类型?主要特征有哪些?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超多强与多极化主要特征:(1)时代主题明朗化(2)世界格局多极化(3)经济趋于全球化(4)安全环境复杂化2.举例分析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每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执⾏过程,就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任何国家都不例外。
可以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美国和伊拉克谈⽐较容易。
3.⼤学⽣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持国家的外交政策1、全⾯正确理解我国外交⽅针政策。
国家利益⾼于⼀切。
⼀切外交都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坚持中国外交原则⽴场:发挥⼤国应有作⽤。
外交策略要有利于国际⽃争。
2、国⼒壮⼤是强⼤外交的根本保证。
关键是要把⾃⼰建设得更强⼤。
稳定是压倒⼀切的。
改⾰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3、⼤学⽣应以实际⾏动⽀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积极宣传我国的外交⽅针、政策。
对抗和合作都是为了争取国家利益。
冷静、理性处置国家政治⽣活中的涉外事件。
学好本领,做强⼤中国外交的栋梁之材。
第四讲:中国周边环境与“⼀带⼀路”4.如何理解“⼀带⼀路”战略的重要性?1.“⼀带⼀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2.“⼀带⼀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3.“⼀带⼀路”是新⼀轮全⽅位对外开放的重⼤举措4.“⼀带⼀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由化提供⼀种新路径5.如何理解“⼀带⼀路”的基本内涵?“⼀带⼀路”的内涵:新型区域合作机制01“⼀带⼀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把众多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0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带⼀路”的基础03 在“⼀带⼀路”框架内实施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是它的重要特征04 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带⼀路”的⽬标6.“⼀带⼀路”建设⾯临哪些挑战?1、⼤国战略介⼊和博弈加⼤,对共建“⼀带⼀路”形成⼀定的牵制或掣肘。
2、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对推动深化相互投资及产业合作带来较⼤的不确定性。
形势与政策考试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在追求的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目标。
世界上出现三个至五个甚至更多个基础货币,欧元、美元、人民币等,那么大概也不会像今天那样,由于单一美元作为基础货币,把整个世界拖进金融危机。
现在美国所主导的所有国际组织都有利于大国,小国基本上没有经济主权。
这样的秩序是不公正的,只有当几个大的经济区域互相制衡时,上面又有一层国际组织的协调,这样的秩序才是比较公平的。
中国的目(2)控制好证券市场,避免大的波动。
(3)安抚人民,控制物价上涨。
让老百姓信任政府和支持政府。
(4)减少短期外债,也就是说可以适当提前偿还一些外债。
这样少付利息和降低金融风险。
(5)无限期推迟股指期货和港股直通车,为政府处理好国内经济泡沫赢得时间。
(6)中国情报部门加大对经济情报的搜寻能力,以便服务于国家。
2)朝鲜拥有一个稳定、独立(可以不像巴基斯坦那般全天候亲华,但绝不得有非本国军事力量驻扎,绝不得以任何形式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等中国核心利益)的政权。
对于朝鲜半岛中国的希望:1)朝鲜能回归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并最终永远、不可逆的放弃核武化。
2)美国与朝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际社会解除绝大部分对朝制裁行为。
3)朝鲜政权能够稳定的推进改革开放。
4)希望朝鲜政权尽可能亲华反日排美,但决不能全面对抗西方。
在国家的核心利益没有冲突的前提下才有友谊(如1962年前苏联红军与解放军战士围着篝火欢歌笑舞),一旦核心利益发生冲突,那就个是个了,甚至可以血拼,当然一旦互相需要远超过利益冲突就可以联合在一起,如二战时的蒋介石政府与苏联。
如果忽然没有了核心利益的冲突,双方更可能突然紧搂在一起。
国家核心利益如国家安全、领土(海等)完整等,神圣不可侵犯,一旦丢失,回来极难!要挨打2).经历两次胜利与失败的严峻考验第一次胜利和失败: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道路;坚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毫不动摇的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树立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例: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领导并参与“六方会谈'机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3.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中国坚定支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进行和解与合作、实现自主和平统一;领导建立上合组织;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等地区对话与交流机制;4.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中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5.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中国先后加入APEC,WTO,“二十国集团”,“金砖四国峰会”;6.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上多达17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7.我们所指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8.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统一的认识和准确把握;9.既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实现了将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2.中国应当如何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面对当前中国国际安全环境中各种问题与挑战,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合理调整我国国际安全战略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重点处理好与大国及主要邻国的关系,巩固地缘战略依托,妥善处理我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努力维护我国和平崛起战略机遇期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一)处理好与美国及周边邻国关系,减轻传统安全威胁1.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合作竞争关系。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及军事格局,其在太平洋及亚洲地区强大的军事存在依然是我国传统安全的主要威胁。
中美关系是我国际双边关系的首要关系,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使之不过度激化与对抗,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是我国和平崛起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目标。
2.形成相对稳定的周边大国关系框架。
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睦邻友好与文化经贸合作关系,积极解决领土领海边界历史问题,妥善处理好与周边主要邻国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周边大国关系框架,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国际安全环境。
(二)把握战略机遇期,加速强化我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只有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实力才能更有效地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必须紧紧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加速强化我国经济和国防军事实力。
一是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有利机遇。
二是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
三是加快提升强化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力相适应的国防军事实力。
(三)完善机制及政策,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当前,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从偶发性转向多发性,具有强敏感性、高连带性,因此必须科学分析预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危机的威胁程度,选择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合理的公共政策,构建以政府内部力量整合为核心,以政府与媒体、民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全员整合为基础,以本国政府与国际合作全球整合为补充的危机治理体系,加快非传统安全危机应对能力与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有效地应对和消除各类非传统安全危机问题之威胁。
加强教育,真正打击腐败,用真正有能力的人当领导,大力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战争还打就打,同时要有大国风范,分配好公共资源!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经过30年平均每年10%的增长之后,中国高铁速度一般的经济增长正在大幅放缓。
长期作为中国经济奇迹首要引擎的出口增长因欧洲和美国的问题而受阻。
工业产值的增长同样连续数月减速。
今年GDP的增长率可能会降至8%,之后可能还会进一步大幅下降。
虽然最近公布的降息措施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中国高增长概念或许正在瓦解。
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到底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
在认识经济减速的性质之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一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是中国传统高速经济增长模式结束的标志,还是中国传统高速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小插曲?二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传统基础是什么,这些基础是否已经达到极致而进入衰减期?三是传统经济增长源泉的耗竭是否意味着新的增长源应当在传统源泉的对立面之中寻找,未来可行的经济增长源泉应当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地判断,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今天看来,我们对这个判断可能要做出修正。
与金融危机时的经济减速比起来,本轮经济减速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持续高增长的条件、中长期结构性因素,特别是全球化基本面、要素基本面等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思考经济政策呢?首先,要理解经济减速现象发生的原因。
现在的政策导向背后的逻辑还是认为这是需求原因导致的——国际形势不好,国内的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
但如上所述,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是竞争性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造成的现象,因此要纠正增长减速,就必须确保竞争性行业的生产率的可持续增长。
要维护竞争性行业的生产率的可持续增长,就要求竞争性行业的非国有部门和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跨行业的资本流动,将生产要素流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与行业,实现持续的结构性转型。
为此,把治理减速的政策框架从总需求方面调整到总供给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应该促进企业要素跨行业流动和生产率持续增长的政策框架:放松政府对上游和高生产率行业的保护与管制;鼓励垄断行业的边界竞争和市场准入;实行大规模的企业减税和减负;放松对银行的管制,鼓励竞争;在上游和垄断性行业更多鼓励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以及非政府控股的企业形式等.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是越快越好的,实际上发展过快了,各项配套设施和基础工程跟不上,会在根本上影响国家的发展。
如分配制度、社会公平问题等都会出问题。
所以必须把握一个合适的发展速度,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4.为什么我们不能被“中国超美”论调冲昏头脑?我们不能过度乐观。
gdp只是经济的一个方面而已,中国在人均gdp、科技、教育、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中国还有一亿贫困人口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中国超过美国的论点,过度的乐观。
“中国超美”论调实际上是西方那边鼓吹的,西方媒体最擅长用舆论去干扰某些国家的计划,如当年日本被鼓吹能把美国买起来,结果日本冲昏了头脑被老美一个广场协议阴了,也有像墨西哥、菲律宾鼓吹GDP掩护热钱拥入进行经济入侵掠夺,西媒这一套这么多年都是百试百灵的。
国内一些人员盲目乐观,以中国超美论来达到某种无意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虚构出来的,不但对国家社会进步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还会使周边小国对中国产生防备心理。
中国超美论就是中国威胁论的衍生论点,中国超美论在中美之间会引起敌对情绪,从而引发第二次冷战期,一旦中美进入冷战期,必然会拖动中国的军被竞赛,以中国的GDP和人口基数,经济很快就会被美国拖垮,到时候中国将会步苏联后尘,这就是为什么不能被中国超美论冲昏头脑的原因。
五、你认为构建诚信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根本的是全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观念和诚信素养。
构建诚信社会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制度。
制度既是一个社会的整合机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的行为引导机制。
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它支配和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选择,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能指导和促进一定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产生、形成和变化。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诚信法制不完善,诚信机制的缺失或薄弱,是导致诚信危机和大量失信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诚信法制体系,为诚信建设提供外在的保障,是我们建设诚信社会的首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1.明晰产权制度,完善市场机制信用制度本质上是产权制度。
2.健全诚信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减少主体失信机率4.建立失信惩治机制,提高违约失信成本5.培育和弘扬社会诚信伦理规范,培育公民的守法精神6.强化诚信伦理规范,加强诚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唤醒耻感意识,抓好诚信的基础性道德教育。
6.构建诚信社会,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学习诚信礼致义,不参与非法组织,不做伤害人民的事情,有爱心,有善心,关爱弱势群体。
?大学生,在别人来看应该是素质较高的一代人。
从在维护党的各种制度上来说,大学生走进社会最好要克制自己不要随波逐流,真诚对待他人,对待上级领导和下级工人,更要诚信对党,对社会。
7.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新特点?背后的动力是什么?竞争与合作共存?交流与融合并存?以合作为主?大国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竞争?在文化上相互侵噬?其主要推动力是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求和各国对经济发展的普遍重视。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国家之间的竞争除去军事领域外更多的是科技的竞争和经济的竞争?但是科技必须以经济作支撑?军事也得以经济作斗争?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美国主导地位的逐渐没落,西欧发达国家经济领先地位的不断沦丧,以及中俄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威胁到了发达国家的地位,国际局势的多极化逐步显现。
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经济全球化,而国际间不但要合作,也会有竞争,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
总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一个合作与竞争相并存的时代8.你如何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话语权之争?可以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充当定价者和标准制定者的角色,处于优势地位。
他们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控制初级制成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国际汇率、结算方式的方式,压榨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的底层,只能输出原料和初级制成品,即便进行了产业升级,也会被发达国家以技术、环保等各种借口加以打压发达国家需要维持既有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改变那么最终就体现为大家在国际组织中争夺话语权和定价权维持经济发展,提升实力。
有实力就有话语权,特别是提升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提升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吸引力;提升参与全球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到时候不争也是咱的这个是实力做后盾的,各种势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发达国家在话语权争夺上处于优势地位。
因为现行的国际体系由发达国家构建,主导。
选择:1.C第十二届2.C荣誉主席连战3.A目前人类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入期。
4.B中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5周年。
5.A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