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6.第六节_神奇的眼睛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教案目标】1.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视觉原理;2.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人眼的矫正原理和近视、远视的区别;4.培养学生对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人眼的结构和功能;2.矫正近视、远视的原理;3.如何保护眼睛。
【教学难点】1.矫正近视、远视的原理;2.如何保护眼睛。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2.带近视、远视眼镜的人眼模型;3.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分析问题:你觉得自己的眼睛是如何看到周围的物体的?2.呈现问题:你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光在空气、玻璃等介质中传播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猜测,激发学生对于光传播的兴趣。
【展示】1.展示PPT: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视觉原理。
2.课堂讨论: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a.光为什么可以传播?b.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c.空气和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式有什么不同?d.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引入】1.分析问题:如果我们的眼睛出现视力问题,应该如何进行矫正呢?2.呈现问题:你知道近视和远视的原理是什么吗?3.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矫正视力问题的兴趣。
【讲解】1.展示PPT:介绍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课堂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人眼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b.不同部位的功能是什么?c.人眼是如何调节焦距的?d.什么是近视和远视?【演示】1.展示带近视、远视眼镜的人眼模型。
2.演示使用眼镜进行矫正的过程。
3.课堂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原理。
【呈现】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近视是因为眼球过长,远视是因为眼球过短。
2.PPT呈现:介绍如何保护眼睛。
3.课堂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如何保护眼睛,列出一些具体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总结】1.归纳知识点:总结光的传播方式、视觉原理、人眼的结构和功能、近视和远视的原理,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2.总结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光的传播方式有哪些?b.人眼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有哪些?c.近视和远视的原理分别是什么?d.你认为如何保护眼睛是最重要的?【延伸】1.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眼睛的近视和远视矫正过程,以加深学生对于矫正原理的理解。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6节 神奇的眼睛(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2、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得了近视眼,而人老了会得老花眼?他们是怎样矫正的?1、复习厚凸透镜焦距小,偏折能力强。
2、提出疑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一、眼睛1.构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先讲解眼睛看物体的原理晶状体加角膜相使学生形成从概念课题神奇的眼睛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 2课标要求了解凸透镜的应用———眼睛、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学习规律,本节课在已知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另外,本节知识在学生的生物课或其他方面也已经接触过,现在只是学习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这些仪器上的应用,感觉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4.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大小的调节。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索法。
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新课教学形状。
2.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案: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节神奇的眼睛2. 详细内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3)眼睛的保护和保养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眼睛的保护和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引导发现眼睛的奥秘。
2. 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的各个部位,最终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与眼睛相关的实例,如远视、近视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5. 眼睛保护和保养: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眼睛,预防近视、疲劳等眼部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眼睛的保护和保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眼睛的保护方法。
2. 答案:(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具有接收光线、形成图像、调节焦距等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通过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形成视觉。
(3)眼睛的保护方法:保持正确的坐姿,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眼睛,避免在强光下看书,定期检查视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如画图、描述等,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6.神奇的眼睛》公开课(教案)推荐
6.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过程与方法1.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比照,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2.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挂图、眼睛模型、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80%以上是通过人的双眼获得的.人的眼睛就是一个凸透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人眼为什么能感知外界的光和影?人眼又为什么会出现近视和远视现象呢?学完本课,你就会知道了.【进行新课】一、眼睛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8页图4-6-4“眼球的结构〞,让学生通过挂图讲述眼睛的结构〔教师可适当提示〕.生1:眼睛的主要局部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生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生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生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学生答复:〔教师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答复〕1.睫毛和眼皮是眼睛的附属结构,它们可以保护眼睛.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假设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似照相机的光圈.4.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似照相机的底片.5.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像,眼睛成的像是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工作的: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似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好似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似照相机的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归纳眼睛角膜晶状体照相机镜头视网膜——照相机底片瞳孔——照相机光圈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的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局部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但是有些人患了近视眼或远视眼后,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提示引导.教师总结: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80页图4-6-8后再答复.生1:远视眼可戴远视眼镜矫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生2:近视眼可戴近视眼镜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就能使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教师鼓励学生的答复,然后引导学生答复以下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2.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3.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4.怎么预防近视眼?5.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学生答复:1.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2.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3.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4.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5.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1 . f教师总结: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老花镜〔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归纳: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从近处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局部.【教师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神奇而高级的照相机——眼睛,也学习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我们为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自豪.如何科学用眼,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局部.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欲望是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这节课可以创设一个很好的导入,引入课题.2.对于正常眼的调节,要清楚地弄懂是较难的.把眼睛与照相机作比较,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再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要容易得多.3.对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直观地向学生呈现.4.这节课的课前、课后可充分调动学生去查阅、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看不到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师:眼睛看不到,是很痛苦的。
有的人先天就是眼盲,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盲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二、新课教学1.眼睛的视物原理提出问题: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
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本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2017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同步教学设计6.神奇的眼睛
2017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同步教学设计: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学》的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主要介绍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结构的折射,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物像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导致眼睛调节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形成近视眼。
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学会保护眼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了解眼睛的形状和结构。
2. 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结构的折射,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物像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讲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强调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对眼睛的影响,以及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眼睛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眼睛是否为近视眼,并说明判断依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眼球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眼睛的保护和近视眼的预防。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 视觉的形成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视觉3. 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成因: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6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奇的眼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安排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之后,是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通过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加爱护自己的眼睛;通过透镜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地体现了“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式:本课设计为实验探究课,用多个实验活动将凸透镜成像实验从头贯穿到尾,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简要地分解、重做成像实验,分别引出生活中各自相对应的光学仪器;还设计了DIY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型,通过交流讨论,将凸透镜成像规律、望远镜原理等这些深奥难懂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从中获得初步分析概况的能力。
教学的最后归纳、总结了一道综合性试题,将上节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本节课透镜的应用进行整合,通过实验将试题场景还原,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快速解题。
教学中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做成导学案,在听课的同步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视物的原理。
●了解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保意识。
●了解透镜的应用及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能力培养:通过分组实验,DIY组装望远镜、显微镜等简易光学仪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四、学情分析:虽然上节课已经做过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但是对于成像规律,很多学生觉得很难理解,物距、像距、焦距仍然记忆混乱;而成像规律又是光学中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 教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展示眼睛跟照相机对比图片思考:有什么联系?新课教学1.眼睛课件展示眼球的详细结构图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
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师:其实眼镜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
课件演示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和正常眼看近处物体动感、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课件出示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表格2.视力的矫正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这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课件演示课本P76图4—48(a)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4-48(b)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
演示实验: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在凸透镜作为眼镜片,一个光和一组眼睛模型如课本P76-77图4—49、4—50来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第6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教科版
第6节神奇的眼睛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
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课件,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
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研究照相机可以使我们认识眼睛是怎样成像的。
反过来,科技工作者们对眼睛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又促进了照相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变焦照相机的出现,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典范。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①近视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②拿开眼镜,光屏像变模糊,表示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③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④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凸透镜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⑤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能使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此探究过程还可以再作展开,增加一些环节,如可以在②与③之间,保持光屏与透镜位置不动,移动蜡烛,使之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蜡烛位置表示拿开眼镜的近视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位置。
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应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如眼睛保健操等),还应在课下走向社会,进行一些近视眼方面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对眼保健的重要性。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在物理的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将其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做出讲解,对其中的教学重点加以总结,做出适当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二、【学习重点】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的成像原理。
【学习难点】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
三、【自主学习】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
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的。
(填“正立”或“倒立”)。
2.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近视眼需利用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远视眼需要利用来矫正。
四、【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而看不清,可以用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而看不清,可以用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而看不清。
用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2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度数越深,焦距越。
五、【达标巩固】1、眼睛中的和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眼球后部的形成物体的像,其成像原理类似于,物体在眼睛中所成的像为、、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已知一照相机镜头焦距为7cm,则该照相机的暗箱L应在______范围内.用它拍照时,人距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______。
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____后,成像于_____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4、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初二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八年级物理上]第6节神奇的眼睛
[八年级物理上]第6节神奇的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Ø 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Ø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Ø 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Ø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Ø .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认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机理。
(2)探究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的作用。
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
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课件,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
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在这部分内容中,角膜与晶状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涉及到了透镜组的问题,学生可能产生疑问;因在前一节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故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等效”的物理思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不必做过多纠缠。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用光学成像原理来解释。
这是人类神经中枢作用的结果,人们的感觉永远是正立的实像。
研究照相机可以使我们认识眼睛是怎样成像的。
反过来,科技工作者们对眼睛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又促进了照相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变焦照相机的出现,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典范。
八年级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a.结合眼球结构图,让学生跟随讲解,认识眼睛的各个部分。
b.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光线在眼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以凸透镜为例,讲解成像规律,并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a.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过程,总结成像规律。
b.以生活中的实例,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长时间看书、看手机等,并介绍相应的矫正方法。
1.好奇心强:学生对眼睛这一神奇器官充满好奇,对视觉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2.思维活跃: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
3.合作意识: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能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还需教师在实践中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设计一项关于眼睛的实验,如探究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研究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度的关系等,要求实验步骤清晰,实验结果有数据支持。
4.撰写一篇关于眼睛保护的文章,内容包括眼睛的重要性、常见眼睛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如何正确使用眼睛等,要求不少于5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知识传授,互动探究:
a.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神奇之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神奇的眼睛【新版】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
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课件,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
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是这节内容的难点。实验探究中,应突出以下思维过程:
研究照相机可以使我们认识眼睛是怎样成像的。反过来,科技工作者们对眼睛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又促进了照相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变焦照相机的出现,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典范。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①近视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
②拿开眼镜,光屏像变模糊,表示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
八年级物理上:第6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教科版
第6节神奇的眼睛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
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课件,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
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研究照相机可以使我们认识眼睛是怎样成像的。
反过来,科技工作者们对眼睛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又促进了照相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变焦照相机的出现,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典X。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眼睛照相机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瞳孔光圈- 1 - / 3- 2 - / 3 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是这节内容的难点。
实验探究中,应突出以下思维过程: ①近视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②拿开眼镜,光屏像变模糊,表示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③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④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凸透镜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⑤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能使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此探究过程还可以再作展开,增加一些环节,如可以在②与③之间,保持光屏与透镜位置不动,移动蜡烛,使之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蜡烛位置表示拿开眼镜的近视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师:眼睛瞎了,是很痛苦的。
有的人先天就是瞎子,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瞎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二、新课教学1.眼睛的视物原理提出问题: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
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生:相当于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板书:(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师: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大”字。
小明同学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大”字,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像的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光屏)要不断移动(即眼球在不断变化用气球模拟),请大家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在变?生:不是眼球在变,只能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
师:对。
其实眼镜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
课件演示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和正常眼看近处物体动感、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2.视力的矫正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这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课件演示课本P76图4—48(a)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4-48(b)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
演示实验: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在凸透镜作为眼镜片,一个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如课本P76-77图4—49、4—50来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用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让学生根据光束聚焦位置确定出每个模型代表的是哪一种眼睛。
生:a是正常眼,b是近视眼,c是远视眼。
(1)探究近视眼的矫正。
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亡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体眼睛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
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演示:放一个凹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前。
师:怎么办?生:换一个凹透镜。
师:换——个什么样的凹透镜?生:换一个更凹的凹透镜,即焦距更短的凹透镜。
师:怎么判断?生:用手摸。
演示:用一个焦距更短的凹透镜可以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师:町见要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板书:(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师:近视眼还有其他方法矫正吗?生:激光治疗。
师:介绍激光治疗的原理。
(2)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面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为了能看清近处物体.应在远视眼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
生:应放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演示:放一个凸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后。
师:怎么办?生:换一个凸透镜。
师:换一个什么样的凸透镜。
生:换一个更凸的凸焦镜,即焦距更长的凸透镜。
演示:换一个焦距更长的凸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的。
师:怎么办?生:换一个焦距更短的凸透镜,凸透镜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演示:换一个焦距更短的凸透镜,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板书:(2)远视眼矫正:配戴凸透镜课件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3)眼镜的度数。
师:透镜焦距f 的长短标志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f1。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 ,它的焦度就是φ=5.01=2m -1 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倒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 -1,它的焦距是lm 。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应到有关的眼科医疗部门去检查,请眼科专家诊断应戴什么样的眼镜,如果配制不好,会加剧视力下降。
师:正常眼、近视眼的同学平时应如何做到卫生用眼?生甲: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要注意休息。
生乙:要讲究卫生,毛巾要勤洗、勤晒。
生丙: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在眼保健操乐曲声中做一遍眼保健操。
课堂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眼睛的构造,人眼视物与凸透镜成像一样,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平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一)1.眼睛(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2)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2.视力矫正(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2)远视眼的矫正:配戴凸透镜。
(3)眼镜的度数±f1⨯100 教学反思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设计提问、课件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首先,我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入手,为眼睛的成像知识作铺垫;然后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作比较,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有关问题,从而很快进入正题。
对关于人眼看远处、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是由于晶状体的厚薄在发生变化来调节的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通过课件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
让学生明白凸透镜的厚薄不同,它们的焦距、折光能力等都有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
另外,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治,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光路图,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对以上两种眼病的矫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二)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板书:第七节神奇的“眼睛”三、新课教学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
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
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
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
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