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太极拳基础知识

太极拳基础知识

太极拳基础知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被誉为“太极拳大成拳”。

它不仅是一种优雅的艺术表演,更是一种身心修炼的绝佳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极拳,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

一、太极拳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

传说中的太极拳创始人是明代张三丰道士,在修炼道家内丹术的同时,汲取了拳法的精髓,将其融合创造了太极拳。

太极拳初期主要在张村(今属河北省保定市)一带盛行,后来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

二、太极拳的特点与原则太极拳拳法讲究以柔克刚,动作缓慢、流畅,注重呼吸、运气和意念的调节。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圆为主: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圆滑与连贯,既体现在手臂、腿部的动作,也体现在身体相对于空间的连续运动。

2. 以松为主:太极拳要求肌肉保持松散状态,通过松臂、松腰、松肩等动作,使身体更加灵活。

3. 以静为主:太极拳倡导“以静制动”,动作中保持内心平静,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4. 以阴阳互补为主:太极拳运动中追求阴阳的平衡,一方面强调柔和的阴性,另一方面也注重刚猛的阳性。

太极拳的拳式与套路是指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和动作组合。

太极拳的拳式套路较多,常见的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等。

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流派之一,历史悠久。

它注重动作的变化与流动,有缓慢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2.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始于杨露禅。

杨式太极拳动作简洁、明快,注重用意念引导气流的流动。

3. 吴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是吴全佑所创,特点是动作大而宽松,力道活泼,手势连续而富有变化。

四、太极拳的健身效益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的全身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广泛的好处。

1. 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

2. 锻炼肌肉和关节: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流畅,能够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的动作通过身体的伸展和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对心脑血管有益。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太极拳全套教案完整版

太极拳的特点与功能
• 内外兼修:太极拳既注重外在的招式和身法,也强调内在 的呼吸和意念调节。
太极拳的特点与功能
强身健体
太极拳能够增强身体的柔 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提高身体素质。
调节呼吸
太极拳通过深呼吸和细匀 的呼吸方式,有助于调节 呼吸系统和增强肺功能。
缓解压力
太极拳的缓慢动作和意念 调节有助于缓解压力,改 善心理健康。
基本步法
进步 重心前移,后腿蹬地,前腿落地踏实。
身体保持中正安舒,不可前俯后仰。
基本步法
退步 重心后移,前腿提起向后退步,后腿支撑身体重量。
退步时身体保持平稳,不可左右摇摆。
基本步法
横移步
重心侧向移动,一脚向侧方迈步,另一脚随之跟 进。 横移步时身体保持中正,不可倾斜。
基本手法
01
棚手
02
两臂屈肘上提至胸前,掌心向内。
松静自然
放松身体,保持内心平静,动作自然 流畅。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与原则
意气相随
意念引导气息,气息配合动作,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效果。
内外相合
注重内在呼吸和意念的调节与外在招式和身法的协调一致。
02
太极拳基础动作教学
起势与收势
起势
两脚并拢,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颈正直,下颚微收,舌抵上腭,精神集中 ,呼吸自然。
左揽雀尾
01
04
云手
右揽雀尾
02
05 单鞭
单鞭
03
06
高探马
初级套路:24式简化太极拳
右蹬脚 左下势独立
01
双峰贯耳
04
右下势独立
02
转身左蹬脚
05
左右穿梭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问题1: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起源于中国清朝陈氏家族。

它通过缓慢的、流畅的动作,结合呼吸控制和心理集中,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问题2: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太极拳最早源于中国陈氏家族,后来经过多代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太极拳流派,如杨式、吴式、武式等。

太极拳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健身运动。

问题3:练习太极拳有哪些好处?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同时也能缓解压力,增强免疫系统。

问题4: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上下相连接”、“内外呼应”等。

这些原则旨在让练习者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和流畅,并发挥身体的最大效能。

问题5: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有哪些?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起势”、“搂膝抱拳”、“白鹤亮翅”、“单鞭”等等。

这些动作旨在锻炼身体柔韧性和力量,以及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问题6:太极拳适合哪些人群练习?太极拳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包括老年人、儿童、办公室白领等。

因为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流畅,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大负担,适合长期坚持练习。

问题7:练习太极拳需要注意什么?在练习太极拳时,需要注意保持呼吸平稳,身体放松,不要用力过猛,尽量保持动作的流畅和舒适。

同时,注意调整情绪,保持专注,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结语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显著的健身养生效果。

通过持续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太极拳的魅力,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第十大要领 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的、永久的运动中进行,它要克服外加拳术以跳掷为本,用尽力气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就是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作之中求得相对的、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的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顷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术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并且千变万化,进行在绝对动的形态之下,但是,它的其中又十分机密地贯穿着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备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分清虚实旨在要求陈式太极拳练习者自己心中明辨,但外形之上仍要实中有虚,实中有虚,心中一虚,四肢自然也虚,松随自然,但丹田要实,腰劲要实,足底要实(但涌泉穴要虚)。这三处只要一实,两臂与两腿这四体之虚也定然虚中藏实,说虚说实,说实也虚,虚实兼备,有机配合,这才真正是陈式太极拳自然之妙用,深悟其中道理,自妙精妙无穷,故必从严格守。
陈式太极拳,起势十分重要,一起得势,以下各招无不得势,徒手空运时,必须在意念上感觉到拳路运动承接得势,机敏灵活,并且要仔细揣摩拳势变化时,这个运动如何走下,另一个动作怎样运起,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无缺为止。在神气十足,这个动作似乎可以停止之际,立即引动下一势动作,紧紧相承,让拳路变化于似停不停,不停而停之境。
正因为陈式太极拳招势是如此承接转变,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必须对拳路的一招一势仔细研究,领悟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其中一个变化没有琢磨透理,那么这一势的机制情理便处于茫昧之中,势必影响到下一招的进行,若将拳路中招招独立,割断血脉神气,不能自始自终一气贯通,则胸中之太和元气永远难以发挥作用,拳术则疲。
含胸之时,必须同时塌腰,而不可弓腰。含胸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通畅受阻,从而横气填胸,集聚胸腔,产生憋闷之感,直接损于身体,不宜练拳,功夫愈大受害愈深。所以必须进行塌腰,将脊椎骨向上轻提,背部内拨收起,使经脉舒展,气血畅通,由丹田而起,分四路而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到左、右肩,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余四分,化作两段,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并经骨缝中贯至左右足趾,来保证虚灵顶劲。

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说课稿

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说课稿

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说课稿一.指导思想本节课贯彻执行“健康第一”得指导思想,确立“目标引领内容”得框架,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理解更多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得体育兴趣,拓展学生得视野,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太极拳就是运用中国古代得阴阳、太极学说得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得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瞧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太极拳就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得具体表现。

它就是一个科学得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体现着人体内得阴阳变换、虚实相间与刚柔相济。

太极拳得教学要注重学生整体身法与气势,要求呼吸自然、动作柔与缓慢、圆活完整、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它不仅仅就是身体得简单运动,更重要得就是内在得精神冶炼、身心合一。

它得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得科学原理,它得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得运动规律。

而且,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

众多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得人在身体健康状态方面要明显强于她人,长期锻炼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与祛病延年得健身效果。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渴望有所成就,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在道德修养方面大多数认为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内省精神,在人际交往方面或我行我素或只关心自己得利益得失,缺乏乐于奉献得精神,社会责任感淡薄;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她们求知欲强,渴望对运动有深层次得了解,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对知识得判断、融合等能力,注重对理论知识得掌握及个人素质得培养,但对太极拳接触甚少。

太极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将太极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得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得兴趣,激发学生得民族意识与自强不息得民族精神。

四.教学目标设定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太极拳得起源、健身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得特点与引导学生对此产生兴趣。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太极拳得特点、要领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得热爱,提高她们得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得锻炼习惯,运用太极拳得方法与理念进行自我调整身心,主动缓解压力、达到减轻身心疲劳得目得。

太极拳段位理论考试大全

太极拳段位理论考试大全

一、什么叫太极拳?何人创编了太极拳?太极拳是根据古代太极阴阳学说的理论、结合古典经络学说和养生导引吐纳术而创造的一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内功拳。

太极拳是由明末战将、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编的。

二、太极拳有几大流派?具体都是哪些流派?太极拳共有五大流派,即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

在诸多太极拳流派中,陈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一种,其它都是根据陈式太极拳逐渐演化而来。

三、西安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于哪一年?陈式太极拳36式普及架是由谁创编的?有什么特点?西安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于1995年。

陈式太极拳36式普及架是有当代著名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西安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陈全忠老师创编,它是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基础上,删除其重复及难度较大的动作组合而成,36式更讲求缠丝劲路的锻炼和体验,更加注重陈式太极拳核心内容的修炼,它可以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套路。

太极拳中段位(四、五、六级)理论复习题:一.练习太极拳都有哪些好处?太极拳在技击上有何作用?练习太极拳能强身健体。

文可以调气养心、陶冶性情、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武可以防身御侮、克敌制胜。

太极拳是一种拳术,因此可以用于技击。

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作讲究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连绵不断,使用棚(音)、捋、挤、按、采、趔(音)、肘、靠八门劲别,运用沾、粘、连、随的技巧,变化万千、出奇制胜。

二.用什么方法才能练好太极拳?试举例说明。

首先,“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其次,练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姿式。

立身中正、周身放松、“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其三,练太极拳要长期苦练,“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如“金刚捣碓”的身法、走劲、技击的含义(略)。

三.太极拳与长拳有哪些区别?试说明其优点。

长拳属外家拳,太极拳属内家拳;长拳与太极拳的修炼方法正好相反:长拳是由外而内修炼、太极拳是由内而外修炼;长拳是运用人体的本能,讲究刚烈迅猛、力大胜力小、手慢让手快;太极拳不是比力而是比技巧,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太极拳知识讲座

太极拳知识讲座

太极拳知识讲座太极拳,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养生智慧。

您要是想学,或者想更深入了解,那就跟着我一块儿来瞧瞧这其中的门道儿。

说起太极拳,您可能觉得不就是慢悠悠地比划比划动作嘛。

嘿,这您可就小瞧它啦!它就像一首优美的乐章,每个动作都是一个音符,组合起来那叫一个和谐动听。

太极拳的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您看那起势,双手轻轻抬起,仿佛是在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又坚定。

还有那白鹤亮翅,犹如一只优雅的白鹤展开翅膀,轻盈而舒展。

这每个动作,不只是简单的肢体运动,更是一种内在的表达。

练太极拳,得讲究个呼吸配合。

您想想,要是呼吸乱了套,那还不得像唱歌跑了调一样别扭?呼吸要深、要匀、要细,就像山间的小溪,缓缓流淌,平稳而持续。

这呼吸和动作一配合,就像骑手和骏马,配合默契,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再说那站桩,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打牢地基,站桩就是给您的太极拳功夫打地基呢!双脚稳稳地站立,身体放松,仿佛脚下生根,和大地融为一体。

这时候,您会感觉到一股力量从脚底慢慢升起,传遍全身。

打太极拳可不能心急,得像熬汤一样,小火慢炖,才能出滋味。

要是急于求成,就像还没熟透的果子,又酸又涩。

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体会每个动作的精髓。

而且啊,练太极拳还能让您的心态变得平和。

现在这社会,大家都忙忙碌碌,心浮气躁。

打打太极拳,能让您的心静下来,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您瞧瞧那些长期练太极拳的人,一个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这就说明啥?说明太极拳的好处可不是吹的!它能强身健体,能调节身心,还能让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所以说呀,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门功夫,认真学,用心练。

说不定哪天,您也能成为太极拳的高手,把这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太极拳课基础知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太极拳课基础知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太极拳课基础知识教学计划课题: 24式简化太极拳简介和动作要领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太极拳,记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2.让学生知道练习太极拳时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意识教学重点:记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教学难点:练习太极拳的注意要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步骤: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演练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

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

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内功、外功、意念和呼吸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太极拳逐渐走进校园、社区,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本人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实践教学,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太极拳基础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讨论等方式,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特点、练习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型、基本手型等。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功。

3. 套路学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我们首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随后逐步掌握了传统太极拳套路。

4. 意念和呼吸训练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意念引导,呼吸均匀,使身心得到放松。

5. 实践应用通过太极拳实践教学,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生活中也学会了运用太极拳的原理,如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

三、太极拳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坚持是关键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2. 注重基础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为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基础。

3. 意念和呼吸相结合太极拳练习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意念引导,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通过呼吸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结合,使太极拳练习更加完美。

4. 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基础知识问答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拳种,它起源于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武当山,由道士张三丰所创。

太极拳分为武当、少林两大派系,前者也被称为内家拳,特点是动作走弧线(圆),连绵不断(连),以慢为主,强调内练精气神和以柔克刚的原则。

后者则是外家拳,动作走直线,每招劲断而不连,重视外练筋骨皮。

太极拳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学习者必须从“百日筑基功”开始,这是太极拳基本功的第一步。

在初学阶段,学者需要静心定意,化僵求活,并逐步通过练习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要领。

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配合深长的呼吸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者会逐渐理解到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它还融合了中医、哲学等多种学问,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功夫。

此外,太极推手是太极拳中的一种特殊的双人对练活动。

它依靠皮肤和体内的感觉能力进行,不使用任何护具,只按照规则进行。

这种练习方法既可以增强攻防能力,也是一种健身方法,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总的来说,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身、养性的过程。

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很全面,值得收藏!

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很全面,值得收藏!

太极拳的主要方法有:掤、捋、挤、按、采、捌、肘、靠、分、云、推、搂等手法,栽、搬、拦、撇、打等拳法,蹬、分、拍、摆莲等腿法,进步、退步、侧行步等步法,无极、开合、升降、虚步等桩法,这些方法构成太极拳训练的基本功。

练习太极拳基本功,能使太极拳技术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提高动作规格的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太极套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本技术(一)手型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不要过紧,用力自然、舒展。

2.掌:五指自然伸直微分,虎口撑圆,掌心内凹。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二)手法1.掤:屈臂成弧形,横于体前肘关节下垂,掌心向内,高于肩平,力达前臂外侧 。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由前向后划弧摆至腹前 。

3.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贴近屈臂手腕内侧,手心向前,两臂同时向前推出,两臂撑圆,高不过肩,力达前臂 。

4.按:两臂由屈而伸,两手由后向前弧形推按,沉腕舒指,掌心向前,高不过肩,力达两掌 。

5.打拳:拳从腰间内旋向前打出,力达拳面。

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打出,拳面斜向下,力达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微屈,拳心斜向下,力达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翻臂打出,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力达拳背。

9.分掌:两手由合抱向前后或左右分开,两臂微屈。

10.搂手:一掌由腹前经膝向外横搂,掌心向下。

11.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肘部放松微屈,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12.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指尖朝前。

13.云手:两掌在体前,依次由里向外向上交叉划立圈,低不过裆,高不过头。

14.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上方,掌心斜向外。

15.撑掌:两掌上下或左右分撑,对称用力。

16.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按压。

17.托掌:掌心向上,由下向上托举。

18.挑掌:由指尖向前过渡到指尖向上,侧立掌由下向上 挑起,高与眉齐。

(三)步型1.弓步: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脚尖向前,膝与脚尖,上下相对,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

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吴式太极拳37势教学提纲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
“十三势”、“软早期曾称为“长拳”(有别于现代长拳)、“棉拳”、
手”。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
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
在渐渐老化。

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太极拳就是要把
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

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
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
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
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
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
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
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源
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

据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
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
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正式的以太极拳的名称出
现,多数认为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

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口令

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口令

八法五步太极拳教学口令八法五步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欲学习太极拳,都必须先了解八法五步这个基础知识,了解这九个要点及其基本要求,方能达到应用太极拳所制定的技法要求。

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练习中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八个基本方法以及五步基本步伐。

它们不仅包含了太极拳的基本技术,而且还涵盖了太极拳的哲学和文化内涵,正如太极拳的基本思想“运气而不是力量”。

第一、“云手”,又称“云月手”,手的掌心向上,形成“开手”,并以手掌朝后,尽量展开,形成“放手”,可以发挥手指舞动之功效。

第二、“回肘”,也称“把握手”,左肘稍稍抬起,右肘下压,双手交叉,左右配合,形成一个圆圈,要求上下贴合,凝神微定,左右自如,以便发挥肘部的功效。

第三、“抱月步”,即双腿稍分开,站立支撑,双膝向两旁伸开,肩部尽量松开,头部轻抬,上身转动,微微后仰,双臂上举,以手掌圆形抱住一个“月球”,以便发挥腿部的功效。

第四、“抹背步”,双腿分立,双膝向两侧微弯,上身微仰,手肘轻轻外翻,以双手抹向背部,凝神微定,可以发挥腰部功效。

第五、“开步搂膝”,两脚正立,双膝部分弯曲,上身转动,以双臂下压,以搂膝的形式搭在膝盖上,微微上仰头部,凝神微定,发挥腰部的功效。

第六、“搓拳”,双脚正立,双膝向外微拳,上身微抬,双腕转动,以双拳搓交,凝神微定,以发挥手掌的功效。

第七、“拗步”,双脚向内拗步,双膝微抬,双肩微屈,上身垂直,双手向腰部按摩,凝神微定,发挥背部的功效。

第八、“看门步”,双脚向外分步,双膝伸直,双臂微展,以双腿托腰,双腕微垂,凝神微定,以发挥腿部的功效。

五步基本步伐是太极拳学习的基础,它包括:第一、“仰步”,双腿交叉,上身仰起,两臂微曲,双手交叉捧圆,凝神微定,发挥腹部的功效。

第二、“拗步”,双腿向内拗步,上身抬起,双手微抬,凝神微定,发挥背部功效。

第三、“拦腰步”,双腿向外分步,上身抬起,双腕拦腰,凝神微定,发挥腰腹部功效。

太极起势知识点总结

太极起势知识点总结

太极起势知识点总结起势是太极拳套路中的第一个动作,也是原始动作。

在太极拳中,起势是练习者刚开始进入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含了姿势调整、呼吸调整等要素,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

起势的正确与否对后续动作和整套拳路的练习都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就太极拳起势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起势姿势的要求太极拳起势的姿势要求以开合为主,即上肢、下肢、躯干之间呈松弛而协调的状态。

须使身体腰背挺直,腿微屈,两膝互相靠近,兩肩自然下垂,保持头部悬吊、颈椎挺直、鼻孔对着手前方、舌顶上颚、心神集中、目视前方、醒神不散。

起势姿势要求连续、准确,势宜慢缓,用快为其用,如为熟练者,亦可为之快定之慢。

2. 起势呼吸的要求太极拳起势的呼吸要求以自然、深缓为主。

在起势的过程中,练习者的呼吸要与动作配合,起势时由小腿用力蓄气,呼气由大自然,寓意息有所出而气无所疏。

练习者在起势的过程中要注重肚脐呼吸,即采用腹式呼吸,使气息自然而舒展,不可有拘谨,力是缠绕于骨节之间,形成肢体之势。

3. 起势的动作要领太极拳起势的动作要领主要包括姿势的调整和动作的连贯性。

在起势时,要重点调整身体的各个关节,如腰背、肩膀、腿部等,使之达到合理的角度,并保持微微下蹲,领起腰,整体的圆形起势。

同时,动作要求连贯流畅,一气呵成,不可断续短促,以求体会起势的中正,仿佛从无中生有的境界。

4. 起势的内涵太极拳起势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虚虚实实”四字中。

起势之时,虽下蹲动作虚,手形虚,但无论内外门中,只有中正之势,无定位之势。

既因而劲不偏,劲不滞而劲甚有力,历郁郁闲,亦仿如入华章立之势。

其实实之部分在于状态要柔和,不可用强硬的状态出现,若太虚,虽虽四平八稳而不能步上去任他变化,亦非真虚。

5. 起势的意义太极拳起势的意义在于初步调和体内的气血,达到内外一致,心神凝聚,提高练习者对自身身体的认知。

起势的姿势、呼吸和动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为后续动作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太极拳起势是太极拳练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需认真对待起势的各个要素,不断提高自身的练习水平,才能达到太极拳独特的效果。

太极拳教学计划(5篇)

太极拳教学计划(5篇)

太极拳教学计划(5篇)第一节课: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基本动作本节课主要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基本动作,使学员们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和背景,并且能够正确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1.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

传说中太极拳是由一位道士所创,后来由陈家祖孙传承,并发展成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流派。

2.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起势、搂膝盖、单鞭、提手上势、履步搬拦捶、进步搬拦捶、白鹤亮翅、分式等等,这些动作是太极拳的基础,必须掌握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

第二节课:体验太极拳的气质和节奏本节课主要是让学员们通过体验太极拳的气质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

通过让学员们感受太极拳的韵律和气质,激发其对太极拳的兴趣。

1. 太极拳的内涵:太极拳既是武术技能,也是健身保健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内涵。

太极拳运动的核心在于呼吸和慢动作,所以要关注身体的感觉和气息,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2. 太极拳的节奏:太极拳的节奏有快有慢,主要是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的速度来控制。

快节奏的太极拳动作要求学员们加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慢节奏的太极拳动作则更注重放松和呼吸控制。

第三节课:学习太极拳的身体机能训练本节课主要是让学员们学习太极拳的身体机能训练,帮助学员们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为太极拳的更高层次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太极拳的身体机能训练:太极拳的身体机能训练包括: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力量和耐力等方面。

学员们通过太极拳的练习逐渐提升身体的各项素质,达到肌肉协调、机体养护的效果。

2. 太极拳的身体机能训练方法:太极拳的身体机能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呼吸调节、放松训练、身体与动作的协调练习、身体的平衡练习等。

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学员们能够加强身体机能的训练,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

第四节课:太极拳的推手技术训练本节课主要是让学员们了解太极拳的推手技术训练,并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提高太极拳的实战能力和应用能力。

新编28式太极拳教学详细讲解第一课

新编28式太极拳教学详细讲解第一课

新编28式太极拳教学详细讲解第一课今天我们来讲解新编28式太极拳的第一课。

在学习太极拳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和姿势要领。

一、基本要领1.姿势端正:太极拳注重整体的平衡,所以身体需要保持端正的姿势,整个身体要轻松自然。

2.呼吸自然:呼吸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让身体更放松,更加自然。

3.注重内在:太极拳的内在功夫是重中之重,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理上的锻炼。

需要保持精神专注。

二、基本术语1.起势:太极拳的动作以起势开始,首先需要将双脚并拢,将重心移至右脚,在双脚分开时,同时将两臂由身侧向外开放,手掌向上。

2.方位:太极拳的方位分为左右、高低、前后等,这些方位是太极拳技巧的基础,需要时刻保持意识。

3.过肘:太极拳中有不少过肘技巧,它是一种将手肘向内翻转的动作,并且弯曲手肘进行挥打,因此又称之为“过肘”。

三、关于太极拳第一课的详细讲解在太极拳的第一课中,包括“起势”、“左右搂膝拗步”、“左右掌托天理三合”、“手挥琵琶”、“转身搬拦捶”五个动作。

1.起势首先需要将双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将左脚向左迈一步,同时将两臂向外开放,手掌向上,双臂呈“大圆”形。

2.左右搂膝拗步向左侧步之后,再向右转,将左脚向右迈一步,与右脚成为“函字步”,同时右臂向前伸展、左臂向外张开,在两只手臂成“大圆”后,将手臂从中心线上转动为左臂向前,右臂向后,同时右脚向右侧步。

3.左右掌托天理三合左右肩合拢,右拳向前伸,右脚步迈,右腿屈膝,左手手指向上托住右拳,右拳上翻,左脚踏开,右腿伸直,右手手掌向下推出。

4.手挥琵琶右脚向六点转,同时右臂左弯右顺,右掌向外翻,右手转身下垂到右臀上,左手保持上托三合的姿势,虚步右脚坐实。

5.转身搬拦捶右脚贴地向左转,随之左手提起,两臂成圆形,向左侧腰部方向做一个转身,与此同时,右手下移进行搬拦捶技巧,并同时向前踏一步,步法为“弓虚势”。

练习时,初始的动作需尤其细心,注意呼吸、身体轻松、意念专注;后期注重各个动作之间的连接,不要断开,力求流畅自然。

陈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陈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陈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陈式太极拳那让人着迷的基础知识。

你知道不,陈式太极拳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尽的宝贝。

先来说说它的动作特点。

那一招一式,刚柔并济,既有如猛虎下山的刚猛,又有似清风拂面的柔和。

这就好比开车,有时要猛踩油门加速冲,有时又得轻踩刹车缓缓行,刚柔的转换,全在一念之间,是不是很神奇?再讲讲它的身法要求。

立身中正,松腰沉胯,这可太重要啦!想象一下,你是一棵大树,根深深地扎在土里,任凭风吹雨打,依然稳稳当当。

要是身子歪歪扭扭,那不就像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小树苗,哪里还有太极拳的韵味?还有那呼吸的配合,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呼吸要自然顺畅,就跟咱们平常睡觉呼吸一样,不能刻意,不能着急。

要是呼吸乱了套,就好比唱歌跑了调,多别扭啊!陈式太极拳的步法也很有讲究。

进、退、顾、盼、定,每一步都有门道。

这就像在舞台上跳舞,脚步要轻盈灵活,又要准确到位。

一步错,可能整个节奏都乱啦。

说到发力,那可是陈式太极拳的精髓之一。

发力如同射箭,要先拉弓蓄力,然后瞬间爆发。

这股力量不是蛮劲,而是巧劲,得用对地方,用对时机。

不然,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白费力气。

练陈式太极拳,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它就像培养一盆花,得天天浇水、施肥、精心呵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要是今天练一下,明天就丢一边,那能有啥效果?而且啊,心态也特别重要。

要心平气和,不能着急。

要是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个不停,那能打好拳吗?总之,陈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就像是盖房子的基石,只有把这些基础打牢了,才能在太极拳的世界里越走越远,越练越精。

朋友,你准备好踏上这神奇的太极拳之旅了吗?。

太极拳基础知识

太极拳基础知识

太极拳基础知识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拳术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太极拳以它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套路而创编的。

它不仅简单易练,而且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具有极佳的健身功能和丰富的技击招法。

一、概述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它采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

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产生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证是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

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参照戚继光的《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法套路。

陈王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其影响之深。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五式:①陈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兼;②杨氏太极拳:匀缓柔和,舒展大方;③吴氏太极拳:柔和紧凑,大小适中;④武氏太极拳:动作灵活,步法轻捷;⑤孙氏太极拳:与武氏太极拳风格相近,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自然门矮裆步原理(一)

自然门矮裆步原理(一)

自然门矮裆步原理(一)自然门矮裆步自然门矮裆步,又称自然门站桩,是太极拳的基础动作之一,也是提高拳法功力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基本概念自然门矮裆步是非常基础的太极拳动作,其形态为左脚稍向左前方,右脚回扣站稳,身体重心向右下方。

这种姿势既可起到练习身体平衡的作用,又可增加腿部力量,使得练习者从根本上加强身体的稳定性。

原理解析在自然门矮裆步中,重心始终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练习者将身体的重点放到一根垂直地面的线条上,通过持续练习,能够增加站立平衡能力,使得身体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此外,自然门矮裆步的技巧变化也非常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步法或者运用不同的拳法技巧来实现多种目的,比如打击敌人,挡住进攻等。

练习方法自然门矮裆步的练习是非常基础的太极拳入门技巧,只要通过持续的练习,就能得到不错的练习效果。

建议练习者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自然门矮裆步的训练。

步骤一:找准自身起始的站桩位练习者先要找准自已的起始站桩位,即双脚间距、臀部垂直直立线路确定。

步骤二:站稳身体,找准重心位置练习者双脚并立,将重心放在身体的中间,然后向左脚轻微倾斜,使左腿稍向左前方,同时右腿回扣,直至找到最佳站稳身体的重心位置,即完成一次自然门矮裆步。

步骤三:进行重复练习练习者持续进行重复的自然门矮裆步训练,直到能够站稳身体。

此时,可以练习其他的太极拳基本动作,如练习拳式,改善站桩姿势,并继续加强身体的平衡能力。

总结自然门矮裆步是太极拳中非常基础而又极其重要的一个基础动作,练习者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可以加强腿部和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加身体的稳定性,为下一步的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事项在自然门矮裆步的练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事项。

姿势正确进行自然门矮裆步训练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

当左腿向左前方移动时,身体的重心应该向右下方移动。

当右腿回扣时,身体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性。

如果身体的重心移动不当,容易导致失衡。

训练频次逐渐增加初学者在进行自然门矮裆步的练习时,应该从每天练习几次逐渐增加至每天练习几十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初学太极拳须知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

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

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

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

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

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

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

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

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董英杰老师谈怎样学太极拳?1、明确“太极”是什么?董先生说:“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

”所以他认为练太极拳的人,“举手投足,务必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2、太极拳是什么?董先生说:“太极拳本系武当内功”。

“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

导引者,导引气血也。

”。

“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要离太极。

”董英杰先生认为,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导引术之一种,在武术运动中属武当功拳的练法。

这种拳术以“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构成架式及套路。

练时如行云流水,粘连不断。

所以古时候称它为长拳。

在练的风格上可以练大架子,舒展开阔些;也可以练小架子,小巧紧凑些。

但无论如何,在练法上任何动作必须注意到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这一特点。

这才是太极拳。

3、太极拳的奥妙是什么?董先生说:“练拳与对敌,总不离一虚一实。

虚能实,实又能虚,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妙在其中矣。

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总在此虚实二字之妙用。

从练拳方面,马步之虚实,肩肘掌指之虚实,身形转换之变化,亦含虚实,处处分清,自然运用自如。

”可见董先生牢牢抓住“太极”两字的含意,太极即阴阳,虚实亦寓于阴阳含义之中。

拳论说:“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能分清虚实,虚中有实,实中寓虚,就能抓住太极拳练法的关键。

当然,要做到虚实分清,掌握虚实的变化,不是字面上理解那么简单,要通过长期练习才练得出真功夫。

所以董先生又说:“字面易懂,功夫却难。

”。

“练拳离不了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虚灵顶劲。

”。

(1)、松肩坠肘:松肩,肩处不用力。

坠肘,肘不是往下用压力,肘尖处转下而已。

(2)、气沉丹田:呼气吸气时小腹一缩一胀地呼吸。

(3)、含胸拔背:不是作成弯腰驼背之形,故必以“尾闾中正”之原则校正之。

含胸就是胸微微松动,后背自然有点拔起;胸中不但微松,更有开合寓内。

(4)、虚灵顶劲:练拳本来是缓慢匀速的,为防止因此而致无精打彩,所以又要虚灵顶劲,提起精神,以辅助之,使练太极拳者样样完备。

4、太极拳怎样练法?董先生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

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不可限量矣。

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即此之谓也。

”5、练太极拳应如何呼吸?董先生说:“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

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

否则有害无利。

”这里提到“不要勉强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适当的强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迁就动作而打乱自然呼吸的生理规律。

当然由于练太极拳速度均匀而缓慢,作相应的深长细匀的呼吸,还是需要的。

当练到一定程度以后,练拳的人就会自然掌握“拳势呼吸”规律。

初学太极拳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常会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等弊病。

所以董先生又说:“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

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等。

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6、太极拳功夫是否今不如昔,有失传的危险?董先生说:“有云,太极拳功夫,有一部分失传。

此乃欺人之谈。

倘尽心研究,必可得全体大用之步,惟须有恒勤两字。

”又说:“第一须勤,第二须悟。

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又说:“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

”又说:“学者当以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必尽心教导你,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

虽世俗之理,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

”。

董先生又进一步说明:“太极对敌法甚妙,非不能用,盖今同志,只练皮毛,不肯再学,不能求高师访明友,但说太极不能用,亦勿怪授者不授耳。

”董先生以上四段话,实事求是,说明了很多大道理,从中我们体会到:(1)、要多求教于良师益友,只要方法正确,有恒心坚持,刻苦努力,勤学勤练,多动脑筋研究,脚踏实地去反复实践,太极拳一定会练出功夫来的。

太极拳的真功夫失传之说是把问题夸大了。

当然要大力发掘人才,尊师重道,诚恳地请老一辈拳家把技艺传给后人,这也是极重要的环节。

(2)、练太极拳要出成绩只有在实践上多下功夫。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义自见”。

功夫是从苦练得来的,所以不要空谈理论。

要立足实践。

然而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真实的实践体会不可能提炼成理论。

理论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

因而董先生所谓“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的观点也有值得研究之处。

笔者认为,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或你有一些传统功夫还未发展和继承下来,应继续努力。

但从太极拳的推广,套路的综合、整理、创新、理论的深化和系统化、科学方法的提高等方面来看,公诸于众是超过古人的。

(3)、要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首先要提倡尊师重道和虚心学习、埋头苦干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老一辈的好拳艺继承下来。

继承下来以后,还得再加工苦练。

如果没有勤、恒二字,即使陈长兴再生,杨禄禅转世来指导,也是学不到真功夫的。

7、杨氏太极拳是否有多种套路,不同练法?董先生说:“外界有云,杨氏太极拳,有大中小三套架子,实则仅此一套。

练熟之后,由熟而化,或高或矮,或快或慢,随心所欲。

曾见凤候先生之子兆林先生之拳,系杨班候先生亲授,乃系紧凑之架子,打来不快不慢。

澄甫先生(杨健候之子,兆林先生的堂兄弟)柔绵而慢。

少候先生(澄甫先生之兄)则紧凑而速。

余乃集三位先生之意,收敛而不速不迟,此乃成功之后,随心所变者也。

倘初者勿疑架子为三套也。

”这一亲历其境的解说,对研究太极拳学极有价值,也说明同一流派的拳术,可以有不同的演练风格来。

然而对初学的人来说,练开展大方、柔绵而缓的架式是最适宜的。

8、拳论说的“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董先生说:“开展,大也;松其筋肉。

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所谓舒筋活血,容易转柔弱为强。

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神相聚,谓之紧凑。

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身体强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

如说拳大练小练则误矣。

”有些人对“开展”与“紧凑”有曲解之处,认为习拳要先开展,将圈子越练越小,直至有圈之意无圈之形。

董先生正为此而指出它的缪误。

并明确认为,“开展”指外,“紧凑”言内,“开展”是架子问题,“紧凑”是精神问题。

开展而至紧凑是学习的进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阶段学习。

开展是第一阶段,搭架子,务求架势正稳连贯,舒展松柔。

紧凑是第二阶段,以意导动,动作、呼吸、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动静相兼。

假如说“紧凑”是架子越练越小,直至“有圈之意无圈之形”,这是不实际的。

走架子怎么会无圈之形呢?“无形”如何成架子呢?光是意念练拳,肢体无形与静坐或静站气功练法何异之有?若果无形还存在只是无圈,那就是直线、折线运动而不是走弧线了,这也不可以称为太极拳。

所以董先生对“开展”与“紧凑”的解释,大大有益于太极拳爱好者。

9、何谓“先在心,后在身”?“先在心,后在身”是《行功论》的一句。

董先生对这句有独特的见解。

他说:“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无须有心之变化,身受击自能应敌,心中不知敌已跌出矣,即为不知手之舞之。

初学在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手操之,熟后心不念歌,手能如意。

是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对这句拳论中的名言,我们一般练太极拳的人只会理解为走架子时,凡做一个架式,先有意念(心也)思维,继而才做成动作的形态。

即所谓以意念引导动作。

然而董先生把它作为习练技击的经验总结。

就是说在训练对敌搏击时,初学要用心习练攻防的一定招数,铭之于心,在训练中把招式的攻防的一定招数,铭之于心,在训练中把招式的攻防运用练得娴熟,形成条件反射,那么临阵时不论对方怎样攻击,自己都可以不思索,得心应手,随机应变。

也可以说,这指明了武术搏击运动有别于套路练习,一定要从实战出发,经过特殊训练。

这对于现代武术重新走进技击搏斗的新里程,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法则。

董先生这些观点恐怕不单对太极拳爱好者而且对所有参加武术搏击的人都有助益。

10、董先生在他的《经验谈》中说:“人乃动物,并具灵感。

譬如我的拳击一人,彼人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立待打。

抵抗人之本能也。

”“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此人反应也。

拳术家有稳、准、狠三字。

等求我不发劲,发则所向披靡。

然何以求稳、准、狠?须先求灵感。

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王宗岳先生之《行动论》内求之。

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

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矣。

”一身备五弓:太极拳的行拳走架要求“一身备五弓”,且贯穿于拳架的始终。

做到了一身备五弓,就能使蓄发相间,连绵不断。

一身备五弓是指:身躯犹如一张弓,两臂为两张弓(左右),两腿为二张弓(左右),五弓合一,即为周身一家的整体劲,这个整体劲就是指以整个脊柱作中轴,在它的带动下两手臂、两腿脚随之谐调而动,而不是局部动手或动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