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 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陆游为何被赞为“爱国主义诗人”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陆游为何被赞为“爱国主义诗人”素材

陆游为何被赞为“爱国主义诗人”中国古代诗歌中,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危殆之际,家国情怀总会大放异彩。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继承光大了这一传统,并将其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

中就曾感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事实上,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了陆游60余载的创作历程,而且几乎融入他的全部生命,成为放翁诗词的主线与灵魂。

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忧国忧民的基调无论是在传统知识分子的视野里,还是在当下学术语境中,"爱国主义诗人"都是陆游的不二标识和主要标配。

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留存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留下近万首诗作词作,其中近一半作品是抒写和吟咏家国情怀的。

正如《唐宋诗醇》所言:"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

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

"早年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誓愿的陆游,以慷慨报国、匡复大业为己任,把收复失地、拯救黎民作为人生第一要务。

由于偏居一隅的南宋政权卑躬屈膝,陆游的抗敌御寇理想屡屡受挫,只好依托诗词抒发报国热情与许国志向。

其诗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意境宏阔、气象浑成、文辞清丽、格调高昂,将"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的爱国主题阐释得深透妥帖,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淋漓酣畅。

陆游痛恨女真统治者的暴虐恣肆,疾恶南宋小朝廷的文恬武嬉,怀念中原人民的泪落胡尘。

因而,忧国忧民的基调统领并深蕴在他的诸多诗词作品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名篇,感情沉挚、气韵浑厚、言辞雅洁、语势腾纵。

全诗未着一个"愤"字,却字字含愤、句句连愤,不仅书写出愤之情愫,而且点明了愤之源头,表现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其诗词中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以下是对陆游诗词中爱国情怀的解读。

一、关注时局陆游在其诗词中经常关注时局,关注国家政治动态和战争情况。

他将时局反映在自己的诗词中,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例如,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就写道:“生民何计欺天哉,自古女儿思婿郎。

半黄半绿轻锄地,一脉清泉绕竹牀。

斜月沧洲抱西山,蜩螗夜哭秋感慨。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中描写了自己思考时局的场景,表达了对于时局不佳的忧虑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吟咏壮志豪情陆游的诗词中也充斥着壮志豪情的诗句。

在他的诗词中,他豪放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对于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例如,在《示儿》中他写道:“心中当有千古名,负薪吟对早梅风。

笛怨已知愁海路,酒狂暂共度离宫。

” 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激发了当时许多人的爱国热情。

三、直言不讳陆游的爱国情怀也表现在他的真诚直言中。

他的诗词中直言不讳、敢于批评社会不良现象、专制统治和腐败现象,这些诗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素材。

例如,在《满江红·写怀》中他写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批评了官场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不堪的失望和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

总之,陆游的诗词中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他的目光一直朝着国家未来,不断思考和探索国家发展的道路,不断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入诗词之中,让后人继承他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人陆游阅读答案

爱国诗人陆游阅读答案

爱国诗人陆游阅读答案
大家好,我是红雨说历史,我们来说说亘古男儿一放翁,一起体会他的千古豪情。

陆游的思绪中总是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统一的心声,体现在,人民那日夜南望期盼的眼神中。

陆游满腔热血,豪志在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路由的同质与情怀永不磨灭。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雄。

”他的激情仿佛永不衰竭,他的梦想,永远充满着热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的诗总是力透纸背,振人心弦,“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

陆游的词写的也很有自己的诗的风格。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的高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的豪情。

陆游也不缺乏“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柔情似水。

最后,引用梁启超,曾经为陆游写的一首诗,十分贴切的,赞扬了陆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现在想来,陆游要“胸中十万宿貔貅”之语真是亘古男儿啊。

文、红雨说历史。

关于陆游家国情怀的作文

关于陆游家国情怀的作文

关于陆游家国情怀的作文
今天,我阅读了 《爱国诗人陆游》这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牵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

他的目光坚毅明亮得能洞穿人世的一切陆游,一个对国家无比忠诚、无比挚爱的老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他拳拳的爱国之心可见一斑,可是,英雄如他,却时运不济,怀才不遇,尽管有“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愤懑,他却依然坚守看自己不移的报国之心。

他企盼大宋统一,他渴望收复失地,或许“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正是他此刻心情的写照吧!
多么伟大的诗人!其实,陆游也只是个平民百姓,也只是个普通的诗人而已,但他从小立下的报国之志却从来没有动摇过。

临终之前的他仍然放不下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的这个愿望,可惜有心无力呀!陆游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都献给了人民,自己却没有享受的一刻。

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错,当今,我们的祖国正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前进着,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用实干精神去谱写爱国新篇章!。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深切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陆游的家国情怀和诗词风格,为读者全面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一、家国情怀1.战乱动荡下的坚定爱国心:南宋时期处于北方金朝和西方党项族吐蕃之间夹击下,战乱不断。

在这个背景下,陆游对祖国深深地忧虑和挂念。

2.忧愤时局的抨击与呼吁:陆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局不公和社会弊端的愤慨,同时呼吁社会要有所改变,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对亲友故土的眷恋:在流亡生涯中,陆游对家族乡里和亲友们展现了极度眷恋之情,作品常有追忆旧日、思亲思友之意。

二、诗词风格1.运用典故与比喻手法:陆游的诗词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比喻,使作品深入人心,展现出他出色的写作功底。

2.深入人心的抒发情感:陆游以其独到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而又引人共鸣的语言表达出来。

3.清新俊逸的写景描写:陆游在描写自然和风景时,常常以清新、俊逸之笔,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三、代表作品分析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此篇以抒发家国之恨为主题,通过揭示战乱给祖国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来表达作者对孤寂、丧失与难忍的愤怒。

2.《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从家族生活和个人命运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曾经辉煌但已经逝去年月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国幽怨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诗中抒发了对消逝岁月的感叹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结论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以及扎实的写作功底使他成为伟大诗人,他通过自己写作表达了极度眷恋故土、关注时局和体验人生的情感和感慨。

陆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流传的佳作,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在我国的古诗词里面,有很大篇幅都是在述说爱国情怀。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感悟古诗中的爱国情怀作文(一)读完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更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

“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诗人对国家的爱是多么强烈而真挚啊!这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度的,境界达到顶峰的,任何事物和感情都没法阻止这种感情升华。

从根本上去想,爱国的感情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因为爱国就是爱国,国家只有一个。

可是想一想,无数的爱国的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他们的爱国却不为所有人知道,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他们的名字也不全都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诗人的爱国被人传颂千古,并且成为了爱国的典范。

典范之所以称作典范,是因为这种爱国具备了所有爱国者的精神品质:面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坚信国家安定的决心,还有时时想要报国的渴望。

当然,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诗人的爱国思想中,具备了一样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高境界的信仰。

这种信仰完全地将诗人与国家连在了一起,表示国家的一切不一定全是诗人的,但诗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国家的。

诗人知道,死去之后没有复活的可能,而且死后将没有头脑和一切感官,一切都将是空虚。

然而,诗人并没有就让爱国思想和精神随着他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埋葬自己的肉体,让对国家的爱永远在人间。

是什么证明了这一点呢?——诗人把所见所想以及意愿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啊。

陆游的《秋夕》中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陆游的《秋夕》中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陆游的《秋夕》中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引言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个人内心的情感,涵盖了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热爱、关怀和责任感。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而南宋时期的大文豪陆游,以其深沉的诗歌表达了对家国的归属感。

本文将通过分析陆游的诗作《秋夕》,探讨他是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家国情怀的。

第一部分:诗作背景与概述《秋夕》是陆游在南宋末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天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家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诗歌的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浓重的情感,给人一种深沉而忧愁的感觉。

诗中消极的色彩和忧郁的情绪,展现了陆游内心深处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部分:家国之殇孤灯漫夜思忠义——家国的情感纠葛在《秋夕》中,陆游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几句诗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孤灯伴夜,诗人思绪万千。

在现实生活中,陆游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他的亲人、朋友、故土,都在战乱中遭到了毁灭。

这种心灵的流离失所,深深地烙印在《秋夕》这首诗中。

诗句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既是诗人心情的写照,也折射出南宋时期国家的颓败和社会的冷漠。

留连忘返乡思苦——对家乡的浓浓思念陆游曾经流亡于外,过着无家可归的日子。

他在《秋夕》的诗句中写道:“乍应官军拥北来,初闻夜哭声如雨。

”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官军压境,战乱频发,陆游感到无比痛苦,他渴望能回到故乡重拾往日的宁静和温馨。

他眷恋乡土,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铭记于心,他对家乡的念想化成了那滴滴似雨的夜哭声。

第三部分:国家沉郁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国家困境之忧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陆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同时也身临其境地体验着国家的沉沦和困境。

在《秋夕》中,陆游写道:“黄河遥遥几回曲,白云乘兴向南飞。

”这几句诗直接揭示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浩劫。

陆游诗的特点

陆游诗的特点

陆游诗的特点陆游是南宋后期著名的士人、诗人、文学家。

他是一位精通经史子集,博学多才的人。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作品格调高雅,表现了他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深情思考。

因此,陆游的诗歌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第一,抒发深刻的抒情思绪。

陆游的诗作大多以抒情为主题,表现出他生动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

他的诗句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充满着对生命、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句读起来既清新明快,又能引人深思。

第二,语言简练精炼。

陆游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味深远、寓意深刻。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语言用词清新自然、不浮华、不矫揉造作,但却简练精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情感真挚真实。

陆游是一个极具感情色彩的作家,他的诗歌表现出极其真挚、真实的感情世界。

他能够表达出对家国情怀、亲情友情和生命的热爱和关注,表达出自己对世间事物的深刻感受。

他能够把心中的情感和思想化成文字和诗句,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共鸣。

第四,抒发了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

陆游的诗歌充满了宦海沉浮之后的忧患与悲愤,是他体察历史、反思社会的真实写照。

诗歌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不正之风的批判和警醒,表达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注。

他的诗歌中,常用“江山”“国事”为对象,慨叹大势不利,希望百姓能有所觉悟和改变。

第五,思想奋发高峰,言犹在耳。

陆游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他独具一格的另一个体现。

他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探讨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引导人们正视历史、深入生活、观察人生,从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生活的问题。

综上所述,陆游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他的诗作语言精美、意境深刻,通过歌颂人生、抒发情感、批判社会和忧国忧民等多种形式,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关切和关注。

他的思想和情感蕴含着一种高度精神文化境界,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因此,陆游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其文学成就对于后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深远。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古诗词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古诗词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古诗词
以下是体现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古诗词: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这句诗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在病中仍不忘国事,渴望为国守边的情怀。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诗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这句诗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表达了诗人虽然地位低微,但从未忘却忧国忧民的责任。

5.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句诗出自文天祥的《扬子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这些古诗词表达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用自己的笔墨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的精神。

这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家国情怀诗句

家国情怀诗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南宋·陆游《病起书怀》翻译: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赏析:此句写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解释: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赏析:此句气势豪迈,铿锵有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翻译: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赏析:诗人描写社会上严重的贫富分化,统治者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与黎民百姓饥寒交迫的残酷现实,以巨大的反差写出诗人对社会不平的愤懑,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南宋·陆游《夜泊水村》翻译: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赏析: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5.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南宋·陆游《金错刀行》翻译: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

难道我中华泱泱大国,竟会没有把金虏赶出边关的英雄吗?赏析:无论是“一片丹心报天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

长于议论,同时又富于充沛的感情,是此诗艺术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6.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宋·陈与义《咏牡丹》翻译: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10首忧国忧民的诗词佳作,佩服古代诗人的家国情怀

10首忧国忧民的诗词佳作,佩服古代诗人的家国情怀

生活于乱世中的诗人词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都有一种家国情怀在,读来令人感动和佩服。

一、《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公元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这首诗是他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我们知道,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二、《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5年,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南宋·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杨炎正是杨万里的族弟,与辛弃疾相交甚密。

他和辛弃疾一样,都是力主抗金的志士,但却在朝廷的投降政策下无所事事,空有卓越才能和远大抱负而无从施展,这首词正是作者秋日感怀、触景生情时所作,用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四、《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所处盛唐,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陆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陆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陆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作者:王子涵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7期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诗坛的领军人物,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生于宋金对抗的时代,其少年时代便目睹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与腐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饱尝了兵荒马乱之苦,其成年后在仕途上又郁郁不得志,恨不能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收复大业的雄心贡献给国家,因此,收复失地和国家统一成为了他的词作的主旋律,也逐渐形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爱国情怀。

陆游在其八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共谱写了九千首诗词,有的感时伤怀抒发感情,有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也有的反映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或凄美爱情等,但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

诗词中的家国情感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对于陆游来说,家国之爱深深地扎根于乡土情思之中,这种情感通过其诗词的表达,激发了南宋遗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提振民族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一以贯之的凛然风骨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主官僚家庭,深受到父辈们的影响,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陆游耳濡目染了爱国志士们的忧国忧民的言行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外地入侵者和奸贼叛臣嫉恶如仇的态度,陆游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戈”的英雄壮志和“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的誓愿,并曾表示过“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的豪情壮志。

他在其诗歌中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

即使年迈,让壮心不已,他在《夜读兵书》中写道:“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表明他不愿放弃收复中原的理想,只要给他机会,他愿意即刻投笔从戎,上马杀敌。

陆游从小就感受到了兵荒马乱之中的颠沛流离的痛,他在《三山杜门作歌》中写道:“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麦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窜。

”这时已年近七十陆游虽身处故地,但烈士暮年,雄心不已,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有关家国情怀的诗词

有关家国情怀的诗词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许多诗词都深刻体现了这种情怀。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关于家国情怀的诗词及其简析:1. 《示儿》宋·陆游原文: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析:陆游在临终前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抒发了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报国之情,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对国家深沉的爱。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原文(节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简析: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绘了自己梦回战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和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词中充满了壮志豪情和家国情怀。

3.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简析:文天祥在被俘后写下这首诗,面对敌人的劝降不为所动。

他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忠诚之心。

4.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简析:李清照在这首诗中借古讽今,表达了她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她以项羽为例,颂扬了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5. 《满江红·写怀》宋·岳飞原文(节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简析:岳飞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为国杀敌的决心。

他以激昂的笔调抒发了自己抗金救国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

6.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怎样理解陆游的家国情怀300字

怎样理解陆游的家国情怀300字

怎样理解陆游的家国情怀300字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和对战争失利的悲痛。

家国情怀是他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之一。

陆游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他的诗歌中,他经常表达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和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他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是建立在他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刻理解上的。

他认为,一个家庭要想保持稳定和繁荣,必须和国家一样,注重团结和统一。

因此,他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渴望祖国统一和富强的情感表达。

陆游的家国情怀也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上。

他深刻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他的诗中,他经常表达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历史和祖国的深刻认知。

总之,陆游的家国情怀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他通过对家庭和国家的理解和认识,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统一和繁荣富强的期望和渴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中国历史和祖国的深刻认知,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强烈期盼,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敬仰。

宋代词人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诗歌表达

宋代词人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诗歌表达

宋代词人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诗歌表达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被誉为词人的黄金时期,而陆游则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陆游以其深情款款的诗歌表达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成为了传世佳作中的重要名篇。

本文将着重探讨宋代词人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进行表达。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忧国忧民情怀、陆游的诗歌表达、具体作品欣赏与分析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对文章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标。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宋代词人陆游的诗歌才华,揭示他所展现出的强烈忧国忧民情怀,并分析他在不同作品中对于这一主题所做出的精彩表达。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这些作品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陆游诗歌创作与思想内涵的全面解读,我们将更加深入了解宋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诗人陆游对于国家和人民所抱持的关切与重要价值观。

2. 忧国忧民情怀2.1 时代背景在宋代,中国社会经历了由盛世到衰落的过程。

北宋时期虽然政治和经济相对稳定,但外族入侵、内部分裂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金朝的崛起,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战乱,使得许多人民流离失所。

这种动荡局势下,词人陆游出生并成长。

2.2 忧国忧民的观点陆游对时代的困境感到深切忧虑,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关注社会民生的担忧。

他明确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百姓苦难的不满与忧虑。

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度,对当时社会现实没有任何遮掩地进行批判和揭示。

2.3 影响与价值观陆游坚持诚实直言的态度,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和信仰。

他提倡君主专制,反对任用奸佞之臣,并关注百姓的疾苦。

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影响了后来的诗人和思想家,成为后世文化人关注社会现实、担当时代责任的重要典范之一。

在下一节中,将更详细地探讨陆游在他的诗歌中是如何表达他的忧国忧民情怀的。

3. 陆游的诗歌表达3.1 诗作特点与风格:陆游是宋代词人中一位备受赞誉的文学家,他以咏史抒怀、吊古伤今为主题的词作被誉为“陆-气韵生辉-词”。

家国情怀的诗歌及其故事

家国情怀的诗歌及其故事

家国情怀的诗歌及其故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啊,那可是生活在南宋,那时候的宋朝被金兵打得很惨,半壁江山都没了。

陆游一辈子都想看到大宋的军队能够北伐成功,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他年轻的时候就积极投身军旅,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

可是呢,命运总是捉弄人,南宋朝廷一会儿主战一会儿主和,搞得陆游很多抱负都难以实现。

他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和挫折,到老了,病得都快不行了,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心里想的还是国家的统一。

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在他看来,人一旦死了,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就都和自己没关系了。

但是有一件事让他死不瞑目啊,那就是看不到国家统一。

所以他就叮嘱自己的儿子,等大宋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祭祀自己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

你看,陆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的家国情怀都没有熄灭,这种对国家的热爱,对故土统一的渴望,真的是特别让人感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杜甫本来是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百姓做点事的。

可是这战乱一起,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他看到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如今被战火破坏得不成样子,山河虽然还在,但是春天来了,城里却只有荒草丛生。

他对这个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感伤时事的时候,看到花儿都忍不住落泪,和亲人分别的时候,听到鸟儿叫都觉得惊心。

战争都打了好几个月了,一封家书简直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因为担忧国家和思念亲人,他愁得头发都越来越少,稀疏得都快插不住簪子了。

杜甫的这首诗,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家庭亲人的思念融合得特别好,满满的都是家国情怀。

文天祥呢,那也是个硬骨头。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入侵。

文天祥为了保卫南宋朝廷,组织军队抵抗。

可是南宋的气数已尽,最后文天祥兵败被俘。

元军的将领就想劝文天祥投降,说给他高官厚禄。

文天祥才不答应呢,他写了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志。

忧国忧民 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 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一个在清辉月影之中悲春伤秋如泣如诉的诗人。

一个在朝廷之中忧国忧民却无处报国的臣子。

一个在情爱之中母命难违爱而不得的失意之人。

一个在刀光剑影之中纵横捭阖亦不惧生死的武将。

我们初识陆游,惊叹于他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伤感于他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力吟叹;悲伤于他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的终生遗憾。

他“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古往今来写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其诗多为经典,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诗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一生志在社稷,怀抱苍生,是继屈原、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让我们我穿越时空,走近陆游……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还在襁褓中的陆游便尝到了人世的艰辛,先是随父亲从东京回到寿春,3 岁时,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再次踏上逃难的路途,这段艰苦危险的离乱生活,是陆游一生中最初的记忆,令他刻骨铭心。

成人之后,他又饱尝了人世的磨难:28 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29 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33 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

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都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 100 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中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地形地貌,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陆游的家国情怀

陆游的家国情怀

陆游的家国情怀陆游(1125年-1210年),北宋末年文学家、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他的诗作以家国情怀、爱国热情、忧国忧民而著称。

他在字里行间荡漾着的爱国情怀,充满深沉的家国情感,让我们不禁为之震撼,在此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爱国情怀:陆游的爱国情怀,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窥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心忘寝。

”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关切和忧心若焚的态度。

在《冬闲述怀》中,他写道:“几多愁苦情长在,安得逢时雨洗清,洗清即是临风舒泪,不堪闲话跨鹤清歌。

”这一句表明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太多的悲痛和不朽的情怀;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局势混乱,有众多的痛苦和灾害,想振奋自己,放声歌唱,鼓舞人心。

家国情感:陆游的家国情怀,也是深深的。

在《登快阁序》中,他笔下的快阁是宋徽宗南巡时的建筑。

在写作中,他谈到了自己面对地方和国家当前的局面感到的失落和无奈。

他写道:“今时亦独往情怀,在此观乘轺之幸,感今而怀昔,悲已而叹余,思恩深而痛绝,两行男儿泪垂下。

”这一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他的家国情怀:在那个时候,他处于被虐待的地位,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不得不听从命令去重要的地方。

他对国家的痛苦,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和家乡。

忧国忧民:陆游不仅爱国,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在《冬景读书有感》中,他写道:“以我同情中原之民,以我志趣永忧海内之社稷。

”他对于孤身一人可为的零碎影响持有怀疑和悔恨的展现,非常的深沉。

他谈到,尽管国家命运混乱,但他相信国家无论如何都没有绝望。

他热爱国家,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游的家国情怀,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他的诗歌,里面有着深情的胡思乱想,激动人心的爱国之音。

他深深地爱着国家,倘若国家能有一个良心为她服务,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掩埋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和希望。

他的爱国之情、家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献上自己的力量!。

《南陵别儿童入京》:陆游的忧国忧民与个人遭遇

《南陵别儿童入京》:陆游的忧国忧民与个人遭遇

《南陵别儿童入京》:陆游的忧国忧民与个人遭遇引言《南陵别儿童入京》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宋词。

这首词以作者与儿子别离的场景为背景,交织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自身遭遇的痛苦。

本文将深入探讨陆游在这首词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个人遭遇,并对其艺术形式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

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陆游是北宋末年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北方金朝及南方南宋两个王朝的兴衰。

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陆游通过描述自己与儿子分别、回顾家国沉浮等方式,深刻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和百姓疾苦的关注。

首先,在词中作者借别离之情来抒发其对祖国强盛、百姓安乐之愿望。

通过描述自己的儿子来到都城,作者以父亲之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期望与担忧。

这种家国情怀在陆游的作品中非常常见,反映了他对国家存亡、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

此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陆游还通过回顾家族历史和对国家政治现实的描绘展示了他对社会动荡和无奈处境的忧虑。

他在词中提到自己的祖先曾任官职、辅助国家,然而如今却身陷囹圄,可见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痛苦体悟。

陆游个人遭遇除了表达忧国忧民情怀外,陆游还通过《南陵别儿童入京》抒发了自己的个人遭遇和无奈情感。

首先,词中描写了南陵(指江西吉安)美好景物与丰饶土地,并将其与北方久旱和政治腐败进行对比。

作者以此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流亡者所面临的困境和失意。

其次,在词中可以看到作者称自己为“故人”,这暗示了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处境,以及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与失望。

艺术形式和文化价值《南陵别儿童入京》是一首宋词,具有典型的宋词风格和写作特点。

它采用了七绝、押韵的形式,用简洁而深情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此外,《南陵别儿童入京》反映了陆游忧国忧民、反思个人遭遇的心态,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观察力和艺术才华。

这首词不仅在文学领域卓然成就,同时也为后世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家国情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历史背景

家国情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历史背景

家国情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历史背景引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抒发家国之情的诗歌。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细腻描绘了作者内心中对家园和国家的深深眷恋之情,展现了他对乱世沧桑的反思与忧虑。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诗歌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解读这首诗。

历史背景陆游(1125年-1210年),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间活跃的文人,被誉为“江西才子”和“亦庄亦谐”。

此时正值金朝入侵南宋,北方战事频繁,南方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陆游作为一个敏感而爱国之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家国情怀。

诗歌内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共分为两首,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自然景物寄托内心情感的手法,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凉和静谧,抒发了作者思念家园和关切国家的情感。

第一首以宁静的秋夜为背景,描绘了篱门之外的风景。

其中“篱落兰蕙繁,霜凋菊叶红”等意象生动地展示了季节变迁与花草凋零,暗喻着国家乱世时局不稳定的情形;而“主人今已远,庐阴山下空枫泛”则表达了对家园和故乡亲人离去的忧伤。

第二首以主人离去遥远为前提,以天空中的星辰为比喻。

诗中通过描述繁星点点、明月当空,暗示着家园和国家仍有希望、仍有光明存在。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别情,还寝梦魂想渺茫”,则展现了作者对流离失所、梦想成空的无奈和失落。

意义与影响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体现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和国家情势的关切。

在动荡的时局中,他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令人感受到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牵挂。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深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那种天地之间、历史之中,意气风发、坚贞不屈的精神。

这首诗被后世广泛传颂,并影响了许多后来诗人的创作。

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家国情怀的经典之作,打动着无数读者,并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为家园和国家奋斗。

结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陆游在南宋乱世中创作的一首感慨万千、寄托家国情怀的诗歌。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思考,陆游抒发了对家园和国家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呼唤着更美好、更安定的社会和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国忧民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
一个在清辉月影之中悲春伤秋如泣如诉的诗人。

一个在朝廷之中忧国忧民却无处报国的臣子。

一个在情爱之中母命难违爱而不得的失意之人。

一个在刀光剑影之中纵横捭阖亦不惧生死的武将。

我们初识陆游,惊叹于他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伤感于他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力吟叹;悲伤于他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的终生遗憾。

他“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古往今来写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其诗多为经典,代表宋诗的最高成就,是我国诗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一生志在社稷,怀抱苍生,是继屈原、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让我们我穿越时空,走近陆游……
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还在襁褓中的陆游便尝到了人世的艰辛,先是随父亲从东京回到寿春,3 岁时,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再次踏上逃难的路途,这段艰苦危险的离乱生活,是陆游一生中最初的记忆,令他刻骨铭心。

成人之后,他又饱尝了人世的磨难:28 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
29 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33 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

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都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 100 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中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地形地貌,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国贵族铁蹄的蹂躏之下,“泪尽”一词,千回万转,广大中原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
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了出来。

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愿望落空。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

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愈烧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
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几十年的恋情,因沈园的那一次相遇而定格,使无数后人为之千肠百转,感动涕下。

20 岁时,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的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的难能可贵,加之共同的吟诗作对的喜好,更让两人甜蜜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

然而,他们最终被迫分开,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有太多的束缚,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63 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 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 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 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

直到逝去,陆游一直活在有唐琬的梦里,这一梦长达五十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而今,只有沈园墙壁上那在岁月洗礼中淡褪了痕迹的两首《钗头凤》静静地向后人昭示着当年的爱恋,时光可以洗去世间所有,却唯独消磨不了真爱的诺言,掩盖不了爱的真谛。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让我们祭奠那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

三、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太白星似乎已经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都没有了机会和战场。

”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平生之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的陆游,由于南宋小朝廷始终坚持屈辱投降、苟且偷安的治国策略,他的报国之志一切成空,“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的梦想付诸东流。

在仕途上,他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直到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可是又有什么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

一“僵”一“孤”,凄凉至极。

可是,作者为什么还“不自哀”呢?那是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极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但是,诗人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到的,只是“尚思”而已。

表现出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因遭到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

因此,他特地创作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也是爱国的一生。

我仿佛已经看到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词人正向我走来。

依稀中,那个身着官服、横刀立马、指挥若定、意气风发、山阴沈园、遥想佳人的陆放翁款款向我们走来。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千年的眷恋,千年的不朽,只为我们留下无尽的想象。

“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为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慷慨赴死,但又有多少热血男儿报国无门、英雄无路,而陆游是其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位。

尽管他心怀国家,谁料仕途曲折,壮志未酬,无奈抱恨终老,但身后留下的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充溢的是浓烈的爱国情感。

诗歌中洋溢的“志未酬、雄魂在”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