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交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平交口设计理念

道路平交口设计理念

道路平交口设计理念道路平交口设计是指在交叉道路的相交部分,通过合理布置、规划和设计,使来往车辆和行人能够有序通行,确保交通安全和便利。

道路平交口设计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安全第一。

道路平交口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交通安全。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根据路口形状、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因素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以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在道路平交口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行人过街的需求,设置人行道、斑马线和人行横道等设施,增加行人的安全过街通道,确保行人的行进安全。

其次,通畅高效。

道路平交口设计应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效率作为重要准则。

通过合理设置转弯线、缩短转弯半径、减少车道数等措施,优化交通流动性,提高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此外,还可利用交通信号灯、车道标线等方式,引导驾驶员合理选择车道,减少并线和变道,进一步提高交通通畅度。

再次,便利舒适。

道路平交口设计应着眼于提升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例如,在高峰期设置绿波带、过街天桥等交通设施,帮助行人和车辆快速通过。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交通参与者,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道路平交口设计应尽量提供便利的交通通行条件,提高交通出行的舒适性。

最后,美观环保。

道路平交口设计应追求美观和环保的目标。

通过合理植树造景、设置绿化带和花坛等措施,使交叉口变得美观宜人,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

此外,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土地占用,确保交叉口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总而言之,道路平交口设计的理念是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兼顾通畅、便利、舒适、美观和环保等要素。

只有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科学设计和运营,才能创造出安全、高效、便利和美观的交叉口,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平交道口设计技术标准

平交道口设计技术标准

平交道口设计技术标准
平交道口设计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原则:平交道口应按照安全、通畅、美观、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2.平交道口的位置:应该根据交通量、视线情况、周围建筑物等因素合理确定平交道口的位置。

3.平交道口的尺寸:平交道口的尺寸应根据道路宽度、车辆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4.平交道口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应根据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明确路段的交通状况和交通规则。

5.平交道口的安全设施:应根据道路类型、交通量、车辆类型等因素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如警示灯、红绿闪烁灯、栏杆等。

6.平交道口的照明设施:应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的交通安全。

7.平交道口的维护和管理:应定期对平交道口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通畅。

总之,平交道口设计技术标准应基于安全、科学、合理、经济、美观、环保的原
则,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和通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2.设计车辆
1)平面交叉口旳设计也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
2)平面交叉转弯曲线旳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 时旳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旳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3) 各级公路旳平面交叉口应以16m总长旳鞍式列车进行控 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满足服务水平下旳通行能力
第二节 交叉口旳交通组织设计
一. 车辆交通组织
1. 任务
⑴.确保车流、行人安全 ⑵.提升通行能力
2. 措施
⑴.正确组织不同去向旳车流 ⑵.设置合适旳车道数 ⑶.合理布置交通岛、信号灯、交通标志 ⑷.渠化交通
3. 详细措施
⑴.设置专用车道 ⑵.组织左转车辆
着眼点:处理左转及直 行车辆旳交通组织
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旳路口离岛驶出旳
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旳多种车辆可连续不 断地单向运营;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 冲突点;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 长了车辆绕行距离,尤其是左转弯车辆; 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能看到相交道路上旳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用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 这段必要旳距离应该不小于或等于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旳停车视距所构成旳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 驾驶员视线旳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旳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2.设计车辆
4)公路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行驶速度旳鞍 式列车控制设计;
5)大型车百分比很小旳公路,可采用5km/h行驶速度旳 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低速 行驶时旳行迹控制。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一节交叉口设计概述一、基本要求和内容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力满足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保证行车稳定,且符合排水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几何尺寸2. 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雨水排水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叉口的车辆来自不同方向,又向不同方向行驶,车辆之间会产生不同的交错方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方向行驶来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147(无交通管制措施)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n2(n?1)(n?2)冲突点= 6n —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生冲突点的大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至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方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1.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148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方便不足:车速低,通行能力低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干路、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高通行能力(不乱挤)不足:占地多,造价较高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口式在交叉口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精选ppt
中心岛半径应满足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无法完成交 织。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 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精选ppt
Rdn(l2 Bp)B 2 (m)
式中: n——相交道路的条数 l——相邻路口交织段的长度(m)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 由上式可知:环岛周围的路越多(应不多于6条),Rd就要 越大
三心复曲线
进出口曲线半径:
R进≦R中心-限制进环速度
R出≧R进-快速疏散
精选ppt
五. 环道的横断面
环道路脊线: 设在交织车道中间,与进口和 出口中线相连; 或设于机动与非机动之间;
环道排水: 内侧排水-中心岛设排水井 外侧排水-各路口适当位置设 排水井
精选ppt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又称竖向设计): 是指设计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其它地面的合 理标高,达到行车舒适、排水迅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的目 的。
❖ 1.右转车道的长度
❖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
B J
(m)
❖ J-侧移率(从行驶车道中心线移到右转车道中心线,按每秒钟横移1m计算)
❖ VA—路段平均车速(km/h) ❖ B —右转车道宽度(m)
精选ppt
❖ (2)减速或加速所需长度lb或la
lb(或la)
VA2 VR2 26a
点上的地面标高,计算出设计标高,标出相应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计算各点高程,
勾绘等高线,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优缺点:等高线法:能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形状,但施工不便
方格法:相反
二者结合: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浅谈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摘要:城市道路平交口是车流和人流交汇的位置,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合理的平交口渠化设计,可以减少交通冲突点,最大限度的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就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做了简要分析,可供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平交口、通行能力、渠化设计一、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大城市的道路交通量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高峰期的城市中心路网,在平交口位置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究其原因,车辆在在通过平交口时,受交通信号灯控制增加了通行时间,导致平交口通行能力降低。

平交口渠化设计是提高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具体为在交叉口平面设计上通过展宽车道,划分左转或右转专用车道,配合设置信号灯、交通岛、交通标志及施划标线等实现人车分流,引导不同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最大限度的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同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平交口渠化设计对整个交通路网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的常见问题平交口按几何形状可分为十字形、T形、Y形及X形等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可用于相同等级或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其中十字形平交口在城市道路中最为常见,也最具有代表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交口未进行渠化设计城市道路中很多平交口未进行渠化设计,特别是早期设计的城市道路较为普遍,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交通量越来越大,导致这类交叉口拥堵严重。

2.平交口渠化设计不合理平交口渠化设计不合理,主要有几种类型:①车行道横断面无中分带时,进口车道未设置左转专用车道,采用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合并设置,导致通行能力下降。

②设置左转专用车道时,仅拓宽道路的右边部分,造成左转车道与出口的直行车道冲突,浪费了出口处的车道空间。

③右转专用车道未分离设置三角导流岛,导致人行横道加长,增加了人行过街的时间,从而闯红灯的几率增大。

3.车道及标线划分不合理平交口未做渠化设计,导致进出口车道数量与标准路段车道数一致,左转或右转车辆需观察等待通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平交口渠化设计时,未按分流交通量分配车道,导致部分方向车道拥堵。

基于交通工程的道路平交口设计

基于交通工程的道路平交口设计

基于交通工程的道路平交口设计道路平交口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设计要素,它是指不同道路相交的地点,在这个地点上,两路交通由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警察等方式进行协调控制,以确保交通的安全与流畅。

道路平交口的设计要素包括平交口的类型、交通流量、交通速度、视距要求、交通信号灯设置等等,下面将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道路平交口的类型可分为两个大类:交叉口和连接口。

交叉口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道路相交的地点,交通流量比较大,交通流方向多变,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

连接口指的是两个道路相接但不直接相交的地点,交通流量较小,交通流方向相对固定,一般不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平交口类型。

其次,平交口的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来确定车道数量。

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平交口的车辆数量,可以通过交通调查和交通流量预测进行测算。

根据交通流量的大小,可以确定平交口的车道数量,并在设计中合理分配各个车道的宽度和长度。

然后,平交口的设计还应考虑交通速度的要求。

交通速度是指车辆在平交口内的行驶速度,一般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交通的安全与流畅。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平交口减速带和标志来降低车辆的速度,保证交通的安全性。

另外,平交口的设计还应考虑视距要求。

视距是指驾驶员能够看到前方道路情况的距离,视距越远,驾驶员能够更早地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和交通标志,有足够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曲线、坡度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视距要求,并通过设置交通标志和路灯等设施来满足视距要求。

最后,平交口的设计还应考虑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设置信号灯,可以实现不同流向的交通流量的有序通行,提高交通的效率。

在设计中,应根据交通流量、车速和视距要求等因素确定信号灯的位置、数量和时序,以实现平交口交通的安全和流畅。

综上所述,基于交通工程的道路平交口的设计需要考虑交叉口或连接口的类型、交通流量、交通速度、视距要求和交通信号灯设置等要素。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平面交叉口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类或C平A2类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环形交叉口的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的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要信号控制..●一般高于其他平面交叉..环形交叉适用于交通量适中;经过验算后出、入口间的距离能满足交织长度的要求;或按“入口让路”规则设计能满足交通量需要的3~5岔的交叉..“入口让路”环形交叉适用于一条四车道公路和一条双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以及两条高峰小时不明显的四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4、平面交叉口形式的选择1形式要简单;相交道路的条数要少..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度的十字交叉..2尽量是相邻交叉口直通..一般情况下;干道与干道相交不易选用T形交叉口..除非在市区;因受地物条件限制必须设置T形交叉口3交叉道路应避免锐角相交;尽量以近似于90 度相交..a.改斜交为十字交叉b.改斜交为双T形交叉错位交叉c.改小交角为大交角d.禁止左转e.改Y形交叉为正交或接近T形正交(4)应尽量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5)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路和畸形交叉..平面交叉口拓宽条件:1、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2、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3、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4、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各级道路路口拓宽的规定:主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3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5车道;出口道为4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路缘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8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为4车道;出口道为3车道;拓宽长度为8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5m详见图8—1..次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3~4车道;出口道为2~3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缘面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7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1车道时;进口道为2~3车道;出口道为1~2车道;拓宽长度为6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2~5m详见图8—2、8—3..无论什么道路;在其交叉口拓宽时;拓宽车道数一般为1~2条;过多的拓宽车道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无多大意义;拓宽长度也不能过长;一般只要满足车辆排队长度即可;入口拓宽段和出口拓宽段可对称布置;或入口拓宽段长度略大于出口拓宽段长度..拓宽渐变段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在条件较困难的地带也不能小于15m..当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附近有广场时;靠近广场一侧对的道路拓宽段长度可适当延长;用于广场附近的临时停车..于支路与主干路或次干路相交的交叉路口;一般无需拓宽..平面交叉口的人行道应该布置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线的靠近道路交叉口中心一侧;宽度不要小于5m..拓宽后的平面交叉口的出入口道路宽度最好能有供机动车左行、直行和右行的三条车道;这样可以使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图8—1 主干路与主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2主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3 次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

关于交通工程道路平交口设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交通工程道路平交口设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交通工程道路平交口设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平交口的设计要保证车辆、行人以最短时间通过交叉口,平交口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要求。

当平交口的设计不能通过道路设施建设来解决时,应当通过交通工程的方式对平交口优化设计,极大限度地提升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关键词:交通工程;道路;平交口;设计引言:在城市交通道路上,主要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车道。

为了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我们需要在道路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以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设计是道路交通的关键内容,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状况的需要。

对道路平交口的设计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以及讨论。

1交通道路平交口设计原则道路的交叉口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容易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保证交通安全,在交叉口设计过程中应设置相关的安全标志或性能。

同时,在机动车或行人的设计中应采取不同的安全交通控制设计。

其次,在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应根据当地交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进一步设计。

第三,在设计中尽量考虑行人的安全与方便。

此外,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一定要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以确保其实际应用于其应有的效果。

2平交口的交通组织设计2.1设置专用车道组织不同车种以及不同行驶反向的左转,右转以及直行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各就各位,分道行驶。

平交需要确保进出口道车道输的平均,原则上出口道车道数大于等于进口道的车道数。

进口的直行交通流量不会改变交叉口的行驶方向。

2.2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变左转为右转。

3当前道路平交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3.1交叉口面积大交叉口面积大且缺少必要的渠化:交叉口面积过大,易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交叉口清空时间随着面积增大而增加,进而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2人行横道过长行人过街安全设施不足——人行横道过长,缺少必要的行人二次过街的等候区,使得行人过街缺乏安全感。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根据交通流量、交通需求以及道路空间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和交通信号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一种工程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背景、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常用的交通信号设施。

一、背景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流的通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道路交叉口成为交通事故高发区域。

因此,通过合理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交叉口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应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包括车辆之间的碰撞、行人的闯入等。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车辆的转弯半径、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等。

2.通行效率原则:道路平面交叉设计应既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又能保证交通的高效率。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和高峰期的通行能力,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交通灯控制等装置,以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3.秩序原则:为了保障交通秩序,设计时应考虑各方车辆和行人的流线,尽量减少交叉口内的冲突和混乱,提高交通的顺畅度。

这包括合理设置车辆的转弯区域、行人的过街设施以及车辆的黄标线等。

三、设计要素1.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车道数量和宽度。

在交叉口的前方,根据道路转向需求,设置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等。

2.交通灯控制:交通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引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设计时要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置合理的交通灯控制方式,包括绿灯时间的设定以及交通灯的安装位置等。

3.行人设施: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交叉口设计中要考虑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包括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4.车辆引导:为了减少交叉口内的交通混乱和冲突,设计时应设置车辆的引导标志和线路,包括转弯标志、直行标志、可变导向箭头等。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路线平面交叉设计是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安全、顺畅、快速地管理车辆和行人提供必要的条件。

设计一条高质量、安全、可靠、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是道路工程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的原则。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相关概念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些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相关概念。

平面交叉:在路线平面上,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路口或交叉点相交所形成的部分。

交叉口: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同一点或附近交汇所形成的区域。

交叉点:交叉口中的具体位置。

路肩:道路旁边不铺设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区域,可供车辆临时停靠或行驶。

过街天桥:设置在道路上空,用于人行道上的人员跨越车道或马路的桥梁。

交叉口通行能力:交路口在规定时段内单位时间内可通行的最大车辆数。

交叉口通行状况:指交叉口内交通流动的顺畅程度、安全状况和远距离可见性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一般来说,路线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可以通过一些关键因素来综述。

这些因素包括了设计速度、交叉口类型、车道数目、过街天桥、交通信号灯等等。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将决定道路的各种参数,包括弯道半径、坡度、行车道宽度和交叉口半径等。

在城市内,交叉口减速带应保证车辆在进入下一条街道前安全减速,因此应首要考虑路肩的安全宽度和车道行驶方向的显然标记。

交叉口类型:十字路口、T字路口和环形交叉口分别适用于强大、中、小流量的道路。

在交叉口极少或车流量不大的区域,无交叉口设施的设计将越发凸显。

车道数目:车道的数目以交通量为主。

在短路段内,车道的数目不宜过多,因为车辆频繁变道会影响交通的流畅性。

另外,车道的条数应按照车道的方向、速度和流量来设置。

过街天桥:过街天桥的设计对于行人的出行安全非常的重要。

特别是在总路网中,沿路有人行穿梭的要点,应尽量设置过街天桥等有关的设施,以保障人行的安全出行。

交通信号灯:信号灯的设计需要考虑交叉口交通流线的长度、流向和流量状况等一些重要的因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n 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得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
n 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得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 得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n 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以利于行 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
n 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得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J
B
(m)
vA----路段平均行驶速度(km/h) B ----右转车道宽度(m) J----车辆行驶时变换车道得侧移
率(m/s),一般取1、0m/s
三、扩宽车道长度
n(一)右转车道长度 n 在进口道得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得右侧拓宽右转车道。
(2)减速所需长度lb或加速所需长度la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二)识别距离
n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 口之前得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得存在及交通信号与交通标志 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n1、无信号控制得交叉口
n 对无任何信号控制得交叉口,可采用各相交道路得停车视距 。
n 2、有信号控制得交叉口
n 对有信号控制得交叉口,在车辆正常行驶条件下,识别距离力使 驾驶员能瞧清交通信号与显示内容,能有足够时间制动减速直至 停车,但这种制动停车并非急刹车。
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相交道路得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 条车道。 ▪ 每条车道宽3、50~3、75m,当中心岛半径为20~40米时,环
道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15~16米 。
(四)交织角
▪ 交织角:就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得平均相交角度。 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得外缘1、5m与中心岛边缘1、5m得两 条切线交角来表示得。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勘测与规划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 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设计时解决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视 距的问题。
➢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次要道路或地方道 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2)分道转弯式:
➢ 通过设置导流岛(方向岛,是在交叉口为将交通流引导到 规定路线,防止其无秩序地行驶为目的而设置的岛)、划 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 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 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 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 突点。平面上分离
(3)修建环形交叉,将冲突点变为交织点;或者修建立体 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 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空间上分离
三、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三种交通管理方式: ①、无优先交叉:交通量小,无任何交通管理措施; ②、主路优先交叉:分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控制两种; ③、信号控制交叉:常采用多相位定周期配时方法。
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 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
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 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
➢ 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 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 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 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 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主要解决中心岛的形状和半 径、环道的布置和宽度、交织段长度、交织角、进出口曲 线半径和视距要求等问题。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平 面 交 叉 口 规 划 范 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效果图
二.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1.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 90°或90±15°范围内的四 路交叉。
2.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 的三路交叉
3.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 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4.环形交叉: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 不太大
交错点数量
交叉口类型
冲突点
分流点
合流点
总数
三路交叉口
3
3
3
9
四路交叉口
16
8
8
32
五路交叉口
50
15
15
80
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其次是合流点,再次 是分流点。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 有无交通管制,交叉口的交错点数量是不一样的。无交 通管制,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交错点数量:分(合)流 点=n(n-2);冲突点=n2(n-1)(n-2)/6。
3.在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时,必须考虑到我国城市 目前自行车交通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尽可能组织机动车和非机 动车分流行驶,以保证交通安全。
4.所设置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 量的要求,否则,交叉口会产生交通拥挤和阻塞的现象。
确定方法
• 首先选定交叉口的形式,然后根据设计年限的高峰小时 交通量和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组成,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由此初定出车道数。按照所确定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对 初定的车道数进行通行能力验算,如车道通行能力总和小 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则必须增加车道重新验算,直 到满足交通量的要求为止。
缺点
①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 通行速度明显会受到影响;②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细则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细则
1不规则几何形状平面交叉包括Y型交叉、小角度交叉、多路交叉、间距很小的两个交叉等。
2道路特征或车速变化明显的情况包括穿村镇入口,公或时期主要交通流向存在变化。
4当平面交叉视距不良、车速过高导致事故率较高而无其他有效措施时,或经常发生驾驶人不遵守停、让路权标志规定或不按信号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可考虑设置
本《细则》的编制全面总结了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项目“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山区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成果和国内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经验,充分借鉴和吸收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编制工作充分遵循“立足国情、适度超前”,“突出路权、强化安全”指导思想和系统性、成熟性、实用性、指导性原则,《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在我国公路大发展时期,公路等级和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公路的建设重点强调通达,对平面交叉的处置相对落后,普通公路交通通行瓶颈和事故多发点多位于平面交叉位置,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新建公路的平面交叉,改善现有的平面交叉,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已成为公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式时,各入口可拓宽增加入口直行和转弯车道。
5十字型Ⅱ类平面交叉应在次要公路应设置速度控制措施。
(a)
(b)
(c)
(d)
(e)
(f)
(g)
图3.2.3 Ⅱ类平面交叉设计图例
3.2.4Ⅲ类平面交叉为至少设置一处转角交通岛,且设置专用左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见图3.2.4。Ⅲ类平面交叉选取与应用应遵守以下原则:
环形交叉。
5从道路特征和交通流量难以让驾驶人迅速直观判断各流向路权,且未达到设置信号控制需要的交通流量时,可考虑设置环形交叉。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交叉设计的一部分,它对于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平面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

1.设计要点平面交叉口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交通流量:需要根据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车道数目,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需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行人通行:需要保证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

交通流动性:需要考虑交叉口的通行的流畅性,合理设置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等。

土地利用和环境:需要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

2.设计原则平面交叉口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效率。

可视性原则:保证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可视性,避免盲区。

布局原则:合理设置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线形,根据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原则: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交通流动性原则:合理设置车道、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流畅。

行人通行原则: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保障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

环境景观原则: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设计流程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数据:收集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行人通行量等相关数据。

确定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通行能力要求等。

初步设计:根据要求,进行初步的交叉口布局设计,确定车道数目、转弯半径等。

优化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结果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细化设计:进行细化设计,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等的设置。

施工图设计:根据细化设计结果,绘制出具体的施工图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平面交叉的设计步骤
1、收集资料 收集与设计有关的测量资料、交通资料、道 路资料、用地资料、水文资料等; 2、交叉口方案设计或形式的确定; 3、详细设计: ①、确定交通管理方式 信号交叉口设计计算交通管制的具 体方法和控制参数; ②、根据规划交通量和交通管理方式检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计算车道数,确定平交各部分的尺寸和平面设计参数,布置 附加车道、交通岛、斑马线和停车线等; ③、绘制平面图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绘制平面设计详图, 范围一般为转角圆曲线切点外5~30m,平面设计完成后应检 查视距和用地条件; ④、立面设计,计算工程数量; ⑤、编制工程概(预)算。
三、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三种交通管理方式: ①、无优先交叉:交通量小,无任何交通管理措施; ②、主路优先交叉:分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控制两种; ③、信号控制交叉:常采用多相位定周期配时方法。 交通管理方式的选择: ⑴、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两道路交叉或交 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 ⑵、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 ⑶、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采用无优先交叉; ⑷、采用信号控制: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 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均较大,主路优先交叉易出 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太大,无足够多的间隙供次要道路车 流行驶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⑤环形交叉入口交通量大 造成延误。
• 交通岛设计
(二)组织渠化交通
• 按构造分为:实体岛、隐形岛和无缘石的浅碟形岛。 设计包括岛的形状、尺寸、偏移量、后退量等。 • 公路平面交叉的渠化布设 ①T形交叉:当主路直行交通量不大,与次要道路 间转弯车辆较多时,在次要道路上设分隔岛;当主 要道路直行车较多时,主要道路上也应设分隔岛。 如主路是双车道,设隐形岛;如是四车道,设实体 岛。 ②十字形交叉:按 P244 图 8-15 布设分隔岛和导流 岛。
• 人行横道与道路应垂直,特殊情况下可斜交。宽 度为4~8m,长度大于30m或路幅6车道以上时,应 在道路中线位置设宽度不小于1m的安全岛。停车线 应布置在斑马线后至少1m处。 • 应避免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设在交叉 口处,必要时在转角处用栏杆隔离人、车流。斑马 线两端设置信号灯。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五、交叉口的设计依据 1、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差 值不大于20km/h 。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不得低于路段设 计速度的70%。主、次道路相交时,次要道路可适当降低 设计速度。 转弯车道:由路段设计速度、交通量、交叉类型 、 交通管理方式、用地及变速行驶需要等因素决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我国《城规》规定: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应按路段设 计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第2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交通组织设计 第三节 平面与视距设计 第四节 第五节 拓宽设计 环形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平面交叉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相 互交叉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证车辆、行人能以最短时 间通过交叉口,交叉口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要求;立 面设计能保证排水和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4)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5)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 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 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
4.环形交叉:
优点:各种车辆可连续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交叉 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 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 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缺点: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绕行距离, 特别是左转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量总数为500~ 3000辆/小时,左右转弯车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设计主要解决中心岛形状、半径,环道的布置和宽度, 交织段长度和交织角,进出口半径和视距。
3.扩宽路口式:
是指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或增辟附加 车道的平面交叉。 可单增左、右转车道,也可同 时增设左、右转车道。
3.扩宽路口式:
特点:减少转弯车辆对直行车的干扰,车速高,事 故率低,通行能力大,占地多,投资大。 适用:交通量大,转弯车辆较多的干线公路和城市 主干道。 设计主要解决拓宽车道数、位置、视距、转角半径。
二、平面交叉的转弯设计 • 为保证右转车顺利转弯,平交口转角处的缘石 或行车道边缘应做成圆形或复曲线,圆曲线半径 称为转角(缘石)半径。 • 不考虑机动车道加宽, 转角半径为:
B R1 R ( F ) 2
V2 R 127( ih )
上式中: B—机动车道宽,一般取3.5m; V—取路段设计速度的0.5~0.7倍; μ—横向力系数0.15~0.20; ih—路面横坡度,一般采用2%。 城市单、双幅路,R1值见P247表8-9;三、四幅 路交叉口的缘石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 公路交叉口应满足16m鞍式列车转弯的要求,宜 采用双心或三心复曲线。 简单非渠化平交口以载重汽车为主时,可采用 15m半径圆曲线。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 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 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3.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4.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 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 起考虑。人行天桥或地道可用梯道、坡道或混合式。
第二节 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 行信号管制、调整交通组织等。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一)设置专用车道
• 平面交叉应保证进、出口道车道数平衡,原则上 出口道车道数必须大于或等于进口道车道数。 • 进口道直行车流在交叉口范围不改变驾驶方向即 可驶入出口车道。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 2.实行交通管制 通过信号控制或交警指挥,规 定的时间内不准左转或允许左转。 • 3.变左转为右转(环行交通;街坊绕行;远引掉头)
四、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 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四、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 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1.加铺转角式: 特点:
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 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三)实行信号控制 采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提高车速 和通行能力。 (四)调整交通组织 当旧城道路改建困难时,可采取改变交通路线, 限制车辆行驶,控制行驶方向,组织单向交通, 适当封闭一些主要干道上的支路等措施调整。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 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 干扰最小。
第三节 平面与视距设计




一、平面交叉处道路的平面线形 平交范围内两相交道路应正交或接近正交,平面 线形宜为直线或大半径曲线,尽量避免采用需设超 高的圆曲线半径。特殊情况下,应保证斜交不小于 70°(改建为60°),否则应进行扭正设计。 a 、 b 图扭正成垂直交叉,该法次要道路增加几个曲 线段,会成为危险路段,应与减速措施和前置警告 标志相结合。 c 图为逆错位交叉,右转进入主要道路后,需再 左转重新进入次要道路;d图为顺错位。如次要道路 交通量也较大时,需要的交织段比较长,应避免采 用错位交叉。 e 图曲线和切线相交,为避免超高影响,改为正 交。最好避免在具有超高的曲线段设置交叉口。
适用范围: 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 路或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 路与次要道路交叉。 设计时,主要解决转角曲线半径和视距的要求。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弯 车辆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 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主要道路。 设计主要解决转弯半径、视距、导流岛端部半径。
有无交通管制,交叉口的交错点数量是不一样的。 无交通管制,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交错点数量: 冲突点=n2(n-1)(n-2)/6。
双车道平面交叉交错点数量表 表8-1
15 15 80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 有设信号灯,或交警指挥,或设置让路交叉口, 或定时不让左转车通行等措施。 2.交通流在平面上分离 ①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不同方向的车流在进 入交叉口前分离在各专用车道上;②合理组织交通路 线,变左转为右转;③组织渠化交通 在交叉口采用 画线、交通岛和各种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方法限制交通 路线。 3.交通流在空间上分离 修建立体交叉。
(二)组织渠化交通
•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 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二)组织渠化交通
(二)组织渠化交通

渠化的作用:①利用分车线或分隔带、交通岛来 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速度的车辆分车道行 驶;②利用交通岛限制车辆行驶方向;③限制车道 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④利用交通岛或分隔 带,设置各种交通标志,并可作为安全岛。 按功能分为:方向岛(导流岛)、分隔岛(带)、 中心岛、安全岛等四种。 导流岛 ( 分隔同向车流 ) ;分隔岛 ( 分隔不同类型 车流、对向车流);中心岛(组织左转弯、分隔对向 车流) ;安全岛(行人过街避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