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地理生物农业的区位选择82400
高一地理教案: 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本节内容分析】本讲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概述和农业区位选择这两部分。
农业生产的概述,不仅是“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地域类型”两个知识点的预备知识,而且是学习人文地理的第一课,充分体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节教材主要论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特点、投入与产出、分类等知识,其中,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分类为重点,对农业生产特点的理解为难点。
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基础条件是自然条件,它也是农业生产中必要的投入要素;光、热、水、土、地形综合地影响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区位。
不同地区气候状况会影响农作物种类,如我国由南向北的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这样就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带;而西北内陆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明显的限制因素,因而必须改造水分条件、解决灌溉水源才可发展农业。
不同地形、土壤类型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
总的来说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经济因素是经常发展变化的。
此外,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还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其中交通运输条件尤其对商品农业影响较大,而对自给农业而言,则影响较小。
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策鼓励或抑制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本节知识框架】【典型例题精讲】[例]如图2—1—1所示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下列排序正确的是()图2—1—1A.①棉花②甜菜③垂直农业④区域专业化B.①甜菜②棉花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C.①棉花②甜菜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D.①甜菜②垂直农业③棉花④区域专业化【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易错分析】不能准确判断以上四种农业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出错的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农业的区位选择

生物多样性
农业活动往往会对生物多 样性产生影响,农业区位 选择会决定不同生物种群 的分布和数量。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分布
农业区位选择会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 供应,从而影响人口的分布和迁移。
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
农业活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区位选择会影响社会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区位选 择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关系
生态农业是有机农业的基础,而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高级阶段。
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
精准农业: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 ,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 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 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 ,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 、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 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 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 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地域类型
绿洲农业
分布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瓜果等。
畜牧业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 ,饲养牛、羊、马等牲畜。
青藏高寒区农业地域类型
青稞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河谷地带,以种植青稞为主,也种植 小麦、豌豆等作物。
高寒畜牧业
在高原草甸和草原地区,以放牧牦牛、藏羊等高原牲畜为主 。
农业产业链整合
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的紧密衔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 链。
农业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的合作,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荷兰农 业国际竞争力。
案例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 结构和区域布局。
高中地理详析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详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湖南/向超骆凌志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
现代农业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农业的地域差异非常大,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光照、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
(1)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熟制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
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冻害、大风、沙尘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2)地形: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和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区特别是坡度大于25°的坡地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冲积平原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不同类型的土壤肥力存在差异,我国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黑土、黑钙土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都是肥力很高的土壤;而我国东南丘陵的红壤则具有瘦、黏、酸的特点,需要采取措施改良。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例如,酸性的红壤适宜茶树、马尾松等林木的生长;在盐碱地可种棉花。
(4)水源: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源。
水源一方面来自大气降水,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种植业主要依靠雨水灌溉,叫雨浴农业。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更多依赖地表水(如河湖)和地下水,一般适合发展畜牧业,一些水源充足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叫做灌溉农业。
(5)生物:不同植被地区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地区适合发展林业,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
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种基础。
气候高温多雨(温暖湿润)、地形垂直差异显著的地区,有着丰富的物种,如我国云南就有“植物王国”之称。
必修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必修一农业的区位选择1. 引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对于农业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的区位选择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
2. 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的区位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适宜的气候、水源和土壤质量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寒冷地区的农业主要以小麦、大豆等耐寒作物为主,而热带地区那么适合水稻、棉花等热带作物的种植。
此外,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对农作物的产量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
3. 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多的地区通常需要更多的粮食供给,因此适合开展农业。
此外,人口的消费需求也会影响农业的开展方向。
例如,人口多的地区更适合开展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
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人口分布的影响。
4. 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对于农业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兴旺的交通网络可以帮助农产品迅速销售和流通。
例如,农产品种植地离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近,能够更方便地将农产品运往市场,提高销售效率。
此外,交通便利也有助于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的开展。
因此,考虑交通运输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5.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兴旺地区通常有更好的市场和消费能力,因此更容易销售农产品,而欠兴旺地区那么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才能开展农业。
此外,政策的稳定性和环保要求等也会影响农业的开展方向。
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6. 结论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需要考虑自然条件、人口分布、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的农业区位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权衡和平衡,以选择最适合农业开展的地理位置。
只有找到适宜的区位,才能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开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人类最早开始的生产活动之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区位条件将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和效益。
选择一个合适的区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关键,下文将对几个与农业有关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不同的作物来说,气候条件的适宜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作物喜温耐热,有的作物则喜阴耐寒,因此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选择合适的气候是非常重要的。
在气候条件的选择上,中部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海洋性气候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红薯、芋头等作物。
因此,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
地形条件地形条件也是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地形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农田的排水状况以及土地的利用率。
平原地行水利、灌溉方便,化肥施用方便,物资和农产品的流通容易;山区地形崎岖,灌溉困难,化肥和耕耘都较为复杂,但是山区的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某些特殊作物。
由于山地和平原地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种植的作物来选择相应的地形条件。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
地下水、地表水、河流、湖泊等水资源都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水源。
在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供应和使用问题。
地下水、地表水等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河流、湖泊这样的自然水源则难以预测。
在农业生产中,对于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灌溉需求。
因此,在选择农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供应和对作物的需求。
土壤条件土壤作为支持植物生长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土壤的特性有不同的要求。
为了取得最好的收成,引入植物栽培存活率和产量提高来讲,有必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的改善。
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肥力,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要求去选择适合的土壤。
但是,有的地方土壤质量不好,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才能支持农作物正常生长。
人教版高一地理学科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的形成
例题训练
下面图甲为澳大利亚某河流沿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图乙 为该区域农事安排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上面图示区域农场内一般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 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 • 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以充分保持 麦田的肥力。此外,用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回田可 成为麦田的肥料。 • 由于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恰好是交替 进行的,这样对于农民安排农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 农民对农场的土地利用,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是多 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播种(忙碌) 犁地 (忙碌) 在牧场上放牧
生长季节 剪羊毛 (忙碌)
收割(忙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配种(忙碌)
P46 活动
1.文中词句,描述澳大利亚混合农 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温暖 历史悠久 土地肥沃 “牧者有其地”鼓励政策
自然
社会 经济 科技
耕作业实现商业化 靠近主要公路,运输便利 机械化水平高
E处种小麦,因为E处地形为平地,面积大, 有河流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练 习
3.下列关于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不科学的是( D ) 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B.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 树等 D.由于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园艺业和乳畜 业的区位将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
大豆 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无杂草,根系吸收 力强,需水多 棉花 要求土壤的排水通气能力好,土层深厚
问题: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 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 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3)地形:不同的地形区, 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6.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获得更好的效 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要依 ——交通 靠什么?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 业的区位,如园艺业、乳 畜业。 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
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
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 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 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 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 业生产地区。
三、混合农业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 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 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主要形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2、新颖形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地形
地 形 因 素
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 牧业,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下列现象与影响农业区位的哪个主要因 素有关?
4.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的农业生产基地。
——水源
——市场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 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农、林、牧、副、渔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林业 水稻种 植业牧业 Nhomakorabea副业
渔业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
两地农业景观为什么不一样?
活 动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 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定义
《学》P37—探究点1
1 2
绝对区位-----该事物的几何位置 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二、农业区位的含义
教材P42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的区位因素
《学》P37—探究点2 P43活动
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P37—教材感知
五、农业地域的形成
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气候 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 ——土壤 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 ——地形 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4、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 ——市场 农业生产基地。 ——交通 5、江苏萧山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 ——政策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活动:谈谈你的思路
城镇周围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如何安排?
B
主要公路 城 镇
C
A
高一: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市场 交通运输
政府政策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其它的区位:科技、机械、劳动力、工业基础、种植历史等(因“地”不同)
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 导因素”的区别
(1)主要因素 (2)限制因素 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题) 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 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 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 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 热量;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 素为主导因素
• 注意:大农业与小农业之分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 地形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坡度大于18°不宜发展种植业。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
土壤
水源
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甜菜、枸杞
河流或淡水湖或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D
D
A
• (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以下问题。 • 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 7.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 域是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C
A
D
A
下图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回答13~15题。 13、阶段 I 鲜花和蔬菜产区 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平坦 • B. 气候优越 • C. 消费市场 • D. 水源充足 1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 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 C. 运输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高一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 时 计 划课题: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1、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地点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地势高峻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钙土)山地草场广布农业的区位选择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业,主要种植小麦。
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 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 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 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搜索】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材分析】教材一开始由两幅农业的景观图引入区位的概念,进而系统介绍了影响农业的自然、社会、经济等主要区位因素。
接着说明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人们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的同时还会对其进行改造,以扬长避短、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对于自然因素的相对不变,易变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更大,借此帮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农业的思想,使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知识纲要自气候:某地区农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水、光、热然等因素主因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布要素导致农作物分布随海拔不同农区土壤:作物生长的基础业位社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因会交通:园艺业、奶牛业等商品易腐烂变质的农业要求有方区素因便快捷的交通条件位素政策:表现在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政府干预手段选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择自然根据技术改革,扩大某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等因素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玻璃温的利用室、梯田等和改造改造的依据:经济技术条件;投入和产出比社会经市场区位及需求变化对农业影响最突出供过于求:规模缩小济因素供不应求:规模扩大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提高→市场对农业区位变化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学习策略】联系实际:“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的学习应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并具体分析家乡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条件、家乡农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以加强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5-2 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自然因素 地形:既影响农业类型和结构也影响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影响很大灌溉水源是天然降水的补充,对农业发展起保障作用,尤其在干旱地区。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的区位选择你还在为高中地理学习而苦恼吗?别担忧,看了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的区位选择以后你会有专门大的收成:
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的区位选择
53.农业区位的含义: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54.农业的要紧区位因素:气候、地势、土壤、水源(自然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机械、科技(社会经济因素)。
55.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6.千烟洲农业的区位:降水多、丘陵、红壤(自然特点);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57.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固,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58.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变迁的要紧缘故:市场需求、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要紧缘故:市场、交通运输、科技。
59.农业地域: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进展时期,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通过阅读高一地理学习: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的区位选择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伙儿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期望大伙儿学习轻松愉快!。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一地理-地理知识点总结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 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要素; 3.农业地区的观点、种类。
过程与方法: 1.依据景观图剖析地区差别,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要素;2.试试从当地农业生产实质出发,发现问题、剖析状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二、教课要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布局、变化与区位要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课难点经过对澳大利亚混淆农业地区种类形成的剖析,培育读图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2 课时六教课过程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播放东北平原农业生产和澳大利亚放牧视频)图片赏识:水稻生产与小麦栽种景观图问:为何会出现例外的地区有例外的农业生产方式?一、农业区位要素及变化1、区位的含义:由学生依据开始看到的视频及景观,联合教材文字表达来思虑2、农业的区位要素(先让学生看图 3.3,初步认识影响农业生产的要素都有哪些。
而后播放图片:)学生看图片思虑分别是什么要素起了主要作用(1)A、内蒙古大草原放牧景观图; B、我国南方水稻栽种景观图; C、新疆哈密瓜丰产图( 2)A、陡山上的丛林景观图; B、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图(3)茶园景观图(并给学生说明茶树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对土壤的需求)问题研究:事例剖析:以下农业生产能否合理:(a)斜坡上种庄稼( b)开垦草场种庄稼( c)围湖造田达成讲堂活动 P43 的 1 和 2 题以上所考虑的都是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更严重的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
(4)A、花卉、乳牛景观图; B、高速公路图; C、农民栽种水稻图D、机械化农田景观图;E、中国商品生产基地图(重申市场最后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讲堂活动: P43 活动 3 题3、农业区位要素的变化(联合以上各农业区位要素,让学生思虑:哪些要素简略产生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让学生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