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2015-2020年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
配网2024年度工作计划

配网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2024年,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配电网将迎来更高的供电负荷和更广泛的服务范围。
本年度的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为全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电力服务。
二、重点任务1. 提升配网的智能化水平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将逐渐提高。
我们将积极推进智能配电终端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提高配电设备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电网运行调度,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和智能化管理。
2. 加强配网的运维管理为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我们将加大对配电设备的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故障。
优化配电设备的运维管理流程,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加强配电线路的巡视和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停电事故。
3. 提升配网的供电能力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我们将采取措施,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各类用户的电力需求得以满足。
加快配电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优化配电线路的布局和运行方式。
4. 推进配网的节能减排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我们将加强对配电设备的能效监测和管理。
通过优化配电设备的运行模式和时段,降低电网的损耗和能耗。
推广智能配电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加强配网的安全管理为确保电网安全,我们将加强对配电设备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建立健全配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加强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理。
加强对配电设备的防雷、防洪和防火等措施,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具体措施与计划1. 智能化升级计划(1)推进智能配电终端装置的安装,预计完成全区范围内的智能化改造工作。
(2)建立智能电网运行和调度平台,实现配电网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3)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配电网的调度和能效管理。
2. 运维管理计划(1)加大巡检力度,建立巡视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故障。
国内智能配电网发展历程

国内智能配电网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配电网正逐渐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智能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升级版,其关键技术包括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决策和智能应用等,是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发展历程、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对国内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发展智能配电网的总体目标和路线图。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促进智能电网、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2017年,全国发改委发布了《智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了智能配电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优先方向。
2018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市场化交易有关事项管理办法》,明确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
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智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智能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国内智能配电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丰硕,为我国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技术标准国内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不能离开完善的技术标准支撑。
目前,国内智能配电网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了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标准、系统集成标准等。
在设备技术方面,智能配电网必须拥有智能感知、智能保护、智能控制等功能,确保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
在通信协议方面,智能配电网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通信网络,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在系统集成方面,智能配电网需要实现各种设备的协同工作,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国内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标准也不断与国际接轨,与国际上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电力公司2022-2023年配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

电力公司2022-2023年配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力需求的增加,为了提高供电服务的可靠性和效率,电力公司计划在2022-2023年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升级。
目标本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故障和停电时间。
2. 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改善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
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电力公司将采取以下策略:1. 安装智能抄表器:将传统抄表方式更新为智能抄表系统,实现远程抄表、自动计费和实时监测,提高抄表效率和准确性。
2. 配备智能感知设备:在配电变电站、关键设备和网架上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电流、电压和负载情况,快速发现并处理故障,提高配电网的响应能力。
3. 引入智能配电设备:使用智能开关、智能电表等设备,实现对电力流向、用电负荷进行智能控制,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
4. 建设智能监控中心:建立配电网智能监控中心,集中管理和监控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实现智能化运维和故障预警。
5.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配电网进行智能优化和预测,提高系统效率和预防性维护能力。
实施计划1. 2022年:完成智能抄表器的全面安装和智能感知设备的部署,建设智能监控中心。
2. 2023年:引入智能配电设备,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系统优化和预测。
预期效果通过配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的实施,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 故障处理时间大幅减少,停电时间显著降低。
2. 供电可靠性提升,用户用电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3. 运营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4. 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增强,降低维护成本。
结论电力公司的2022-2023年配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旨在提高供电服务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过安装智能设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建设智能监控中心,电力公司预计能够实现减少故障和停电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用户体验等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
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规划

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规划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网建设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智能化电网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有效提高电网的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还能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以及运营效率。
因此,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规划成为当前电网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化电网的基本概念智能化电网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传统电力系统变成具有智能化水平的电力系统。
它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化、指挥化和模块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运营与管理、能源的优化分配与利用、设备的自适应保护与控制等功能。
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化电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复杂性增加。
智能化电网采用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和负荷等信息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2. 智能化程度提高。
智能化电网可以通过自适应优化和智能分散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网中各类设备和负荷进行智能控制、调度和管理;3. 可靠性提高。
智能化电网采用了先进的设备保护技术和风险管理措施,使得电网的运行过程更加安全可靠;4. 能源利用率提高。
智能化电网采用先进的能量管理技术和智能供能策略,实现了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5. 管理效率提高。
智能化电网可以自动化地控制各类电网设备和设施,从而提高电网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二、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制造、配电、传输和使用的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管理,同时还要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实现智能化电网建设的核心技术是对电网设备和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具体实施任务包括:1. 建立高效的信息和通信体系。
通过建设先进的数据中心、智能控制系统和通信网络,实现对电网设备、负荷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2. 构建智能化供能体系。
通过引入新能源、能存能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网的智能供能和优化分配;3. 加强电网设备保护和智能化控制。
年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规划

年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规划智能电网,作为信息技术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能源供应的需求不断增长,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规划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年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探讨,以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背景与概述智能电网技术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电力系统,旨在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并逐步实现清洁、低碳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智能电网被认为是能源领域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
二、目标与任务为了推动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年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规划应该明确以下目标和任务:1. 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网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负荷状况,并进行智能优化调度,以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集成与管理:智能电网应该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推动其与传统能源的混合应用,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和调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
3. 提升电网安全防护能力:智能电网架构应该具备强大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认证技术,确保能源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同时加强对电网系统的监控和检测,防范网络攻击和电力系统风险。
4. 推动电能市场改革与创新:智能电网需要建立健全的电能市场机制,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开放,引入新的市场主体和服务模式,推动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的协同发展,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用户体验。
三、关键技术与实施路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年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关键技术和实施路径: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大量电力系统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负荷预测、设备状态评估和故障检测等功能。
2. 物联网与通信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建立起智能电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设备间的实时响应和协同运行。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9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特制定本指南,期限为2015-2020 年。
二、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示推广应用工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部分大型央企外, 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4 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 座,交直流充电桩3.1 万个,为超过12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电力2024年工作计划

电力2024年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承担着供电保障、能源转型、节能减排等重要职责。
2024年,电力行业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提高供电可靠性在2024年,电力行业将继续加大对电网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首先,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加强对电网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隐患,确保电网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加强对重点用户的供电保障,确保重要行业和领域的用电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2024年,电力行业将继续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首先,将加大对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
其次,将加强对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效率和经济性。
同时,加强清洁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的协调配比,实现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优势互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电力行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4年,电力行业将继续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首先,将加快智能电表的推广应用,实现对用户用电的精细化管理和监控。
其次,将加强对电网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同时,加强对智能电网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024年,电力行业将继续加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安全稳定。
首先,将加强对电力生产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电力生产设施的安全运行。
国网福建公司-配电网规划调考试题-规划管理专业试卷

部门 班组 身份证号 姓名封线――――――――――――――――密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密封线――――――.配电网规划管理专业2014年岗位考试试卷(全员普考A 卷)试卷编号:201408281430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选项)1、国家电网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提出构建( C )纵向贯通、系统完备的规划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A 、国网发展部、省级发展部、地(市)发展部 B 、中国电科院、省级电科院、地(市)设计院所C 、国网经研院、省经研院(国网经研分院、中心设计院)、地(市)经研所(设计院所)D 、国网经研院、省经研院(国网经研分院、中心设计院)、地(市)经研所(设计院所)、县供电公司2、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国家审批权限调整后电网管理的意见,新开工计划的下达是指纳入(D )的项目,落实国家和公司的各项开工建设条件后,由总部统一下达新开工计划。
A 、规划项目库 B 、前期工作计划 C 、储备项目库D 、综合计划3、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管理规定,( D )协助地市供电企业开展35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负责收集资料数据、提出配电网现状问题与发展需求。
A 、县供电企业营销部B 、地市经研所C 、县供电企业运检部D 、县供电企业发展建设部4、根据《国网发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可研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已获可研批复的220、110(66)千伏电网项目,( B )仍未开工、或可研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发生较大调整,需要履行可研调整审批程序。
A 、满两年 B 、满三年 C 、满四年D 、满五年5、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是以规划为引领,以全面落实(A )要求为主线,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应性、经济性为原则,为建设现代配电网奠定坚实基础。
A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B 、规划管理 C 、运维管理D 、物资管理6、电力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C )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9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国发〔2012〕22 号),特制定本指南,期限为 2015-2020 年。
二、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部分大型央企外, 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 2014 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 780 座,交直流充电桩 3.1 万个,为超过 12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发布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目录前言 0一、发展基础 (1)(一)取得的成绩 (1)(二)机遇与挑战 (5)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三、重点任务 (13)(一)积极发展水电,统筹开发与外送 (13)(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 (14)(三)鼓励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试点示范 (15)(四)安全发展核电,推进沿海核电建设 (16)(五)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推进分布式气电建设 (16)(六)加快煤电转型升级,促进清洁有序发展 (16)(七)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 (18)(八)筹划外送通道,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19)(九)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系统安全水平 (20)(十)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24)(十一)实施电能替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6)(十二)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发展 (27)(十三)推进集中供热,逐步替代燃煤小锅炉 (27)(十四)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能源就近高效利用 (28)(十五)开展电力精准扶贫,切实保障民生用电 (29)(十六)加大攻关力度,强化自主创新 (29)(十七)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电力国际合作 (32)(十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体系 (32)四、规划实施 (34)(一)加强组织领导 (34)(二)细化任务落实 (34)(三)做好评估调整 (34)(四)加强督促检查 (35)(五)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35)(六)建立协调机制 (36)(七)健全产业政策 (37)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推动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及“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为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电力行业智能化电网运行与维护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化电网运行与维护方案第一章智能化电网概述 (2)1.1 智能化电网的定义 (2)1.2 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智能化电网运行原理 (3)2.1 智能化电网的运行机制 (3)2.2 智能化电网的技术特点 (4)第三章智能化电网监控系统 (4)3.1 监控系统的构成 (4)3.1.1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 (4)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5)3.1.3 用户界面与交互模块 (5)3.1.4 系统管理与维护模块 (5)3.2 监控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3.2.1 运行管理 (5)3.2.2 维护管理 (5)第四章智能化电网保护系统 (6)4.1 保护系统的功能 (6)4.2 保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6)第五章智能化电网调度系统 (7)5.1 调度系统的结构 (7)5.2 调度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7)5.2.1 运行管理 (7)5.2.2 维护管理 (7)第六章智能化电网通信系统 (8)6.1 通信系统的设计 (8)6.1.1 设计原则 (8)6.1.2 系统架构 (8)6.1.3 关键技术 (9)6.2 通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9)6.2.1 运行管理 (9)6.2.2 维护管理 (9)第七章智能化电网设备管理 (9)7.1 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9)7.2 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10)第八章智能化电网安全管理 (11)8.1 安全管理的原则 (11)8.2 安全管理的实施 (11)8.2.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1)8.2.2 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 (12)8.2.3 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 (12)8.2.4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2)8.2.5 法律法规遵循与监督 (12)第九章智能化电网故障处理 (12)9.1 故障处理的流程 (12)9.2 故障处理的策略 (13)第十章智能化电网未来发展 (13)10.1 智能化电网的发展前景 (14)10.2 智能化电网的挑战与对策 (14)第一章智能化电网概述1.1 智能化电网的定义智能化电网,是指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对电网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可靠运行的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智能化配电系统
1、建立智能配电网统一模型和信息交互的智 能配电管理系统 2、实现配电网智能控制终端的自适应、自组 织、自管理,进而实现配电网的自愈自动化 3、配电网电能质量全网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AMI的智能用电系统研究和需求侧管理
构建灵活、合理的网架结构
2010年
构建智能电网标准智能支持原型平台 开展配电网快速仿真及建模研究,形 成智能控制终端的标准体系 完成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标准化 平台研发
建立智能配电网统一模型和信息交换口模型 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总线 制定智能配电网标准模型及交换服务
用电系统分阶段业务目标及技术路线图
用效率。
电网公司主要关注哪方面? 当然是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用户关注什么? 电费支出和用电可靠性。
为什么需要智能电网
相关方关注什么? 常规发电企业三公调度、电力市场。新能源的柔性接入。 因此智能电网的目标是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 和经济性,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节能减排。如果智能电网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就能 获得各个利益方的支持,其发展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发电
采用先进、高效的多 元化发电技术,实现 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满足国家能源发展战 略要求 • 机组的可靠性、 可用性和可调性 指标满足电网智 能运行要求 • 实现机网信息的 双向交换、双向 交互式自动控制 • 实现可再生能源 有序并网和“即 插即用”
输电
满足大型能源基地的能源 外送,实现更大范围资源 优化配置,与其它资源体 系统实现虎略互补 • 连接大型能源基础及 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 压输电骨干网架 • 跨大区经济调度和资 源化配置 • 强大的电网抗攻击和 快速自愈能力 • 灵活适应国家能源政 策及行业发展目标
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趋势

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电力行业也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趋势的浪潮。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的到来,不仅给电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对传统的电力生产及供应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数字化转型让电力行业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工操作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全自动化运营的巨大飞跃。
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生产、传输、储存和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运营管理手段。
其中,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全面感知、高效控制和优化调度。
通过智能电网,电力企业可以实现对供需情况的精确预测,优化电力调度和供应,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促使电力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电力交易平台以及智能家居等新兴市场。
二、智能化趋势对传统电力生产模式的挑战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推进,传统的电力生产模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智能化趋势加速了电力行业由大而全向小而强的转变。
以往的电力生产基地大多集中在少数区域,通过传统的输电方式向全国各地供电。
而现在,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生产逐渐实现了分散化。
分散化的电力生产对传统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时调节和高效配电。
同时,电力企业也需要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电力生产设施。
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也在极大地提升了电力行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传统的电力生产模式需要面对这些新兴技术和趋势所带来的变革。
三、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趋势的关系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趋势是密不可分的。
数字化转型为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而智能化则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数字化转型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收集、管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全面监控。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_2-4

(1)开展风电模型标准化研究及参数实测工作,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在装机容量3万kW及以上的风电场建立风电功率预测和运行监控系统,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互联;实现各主要风电区域的日前预测和超短期预测,同时实现风电场端风电功率预测功能,预测均方根误差控制在10%;研究风力发电的变流器、变桨控制、主控及风电场综合监控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风电调度管理系统,推广应用风电运行控制系统,在线优化风电调度,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增加风电利用小时数,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应用超短期预测结果,结合电网的AGC系统,合理控制和调节常规电厂和风电场的出力,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安全性问题,实现电网对满足并网标准的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运行、控制、保护系统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
(2)开展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接入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开展光伏发电模型标准化研究及参数实测工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在青海、宁夏等光伏发电较快的地区开展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示范应用。
(3)积极推进“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风电开发,以及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和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推广采用风火、风水等不同电源组合汇集的打捆输送方式,实现能源间的互补均衡,提升清洁能源的可用性。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全面推广风电、光伏发电标准化模型,并跟踪发电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完善模型库;使用风电场实时监测数据,完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预测均方根误差控制在6%以内;所有并网风电场全部实现风电功率自动预测;在光伏发电较集中的西北等地区实现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完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控制技术。
4.1.4.3国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1)国家风电研究检测中心将建成“两室一中心一基地”,即建立风电仿真研究室、风电预测和调度研究室、风电检测中心和风电试验基地。
该中心具有风电仿真研究、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分析、风电功率预测和风电调度控制研究的风电技术研究平台;建立满足风电机组认证和风电并网检测要求的检测机构;建设世界领先的风电试验基地,具有常规风电场无法进行的风电机组电压频率适应性检测、风电机组抗干扰能力检测、风电机组模型参数检测和验证、风电机组关键电气零部件检测等功能。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发布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目录前言 (1)一、发展基础 (2)(一)取得的成绩 (2)(二)机遇与挑战 (6)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重点任务 (14)(一)积极发展水电,统筹开发与外送 (14)(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 (15)(三)鼓励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试点示范 (16)(四)安全发展核电,推进沿海核电建设 (17)(五)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推进分布式气电建设 (17)(六)加快煤电转型升级,促进清洁有序发展 (17)(七)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 (19)(八)筹划外送通道,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20)(九)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系统安全水平 (21)(十)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25)(十一)实施电能替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7)(十二)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发展 (28)(十三)推进集中供热,逐步替代燃煤小锅炉 (28)(十四)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能源就近高效利用 (29)(十五)开展电力精准扶贫,切实保障民生用电 (30)(十六)加大攻关力度,强化自主创新 (30)(十七)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电力国际合作 (33)(十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体系 (33)四、规划实施 (35)(一)加强组织领导 (35)(二)细化任务落实 (35)(三)做好评估调整 (35)(四)加强督促检查 (36)(五)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36)(六)建立协调机制 (37)(七)健全产业政策 (38)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推动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及“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为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电网公司“十三五”电网智能化规划工作方案

按照公司“十三五”电网发展规划工作整体安排,公司将启动“十三五”电网智能化规划工作。
为确保按期优质完成规划研究工作,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的原则(一)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原则电网智能化规划必须以国家整体能源发展战略为基础,以适应并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基本目标之一,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促进电网节能减排潜力的发挥,同时提高用户需求侧的电能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电力及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电网智能化规划必须以实体电网为基础,与公司输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通信规划、科技规划、营销规划、信息规划、技改规划等公司规划和专项规划协调统一。
坚持上级规划指导下级规划、以国家电网总体规划为指导,实现电网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技术领先的原则电网智能化规划应以掌握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为目标,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新材料、新设备等的国产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电网智能化规划充分利用已有的电网发展成果,以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实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的统一,避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六)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原则必须在各地电网设施建设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技术及市场特点,深入分析电力供给和消费的实际需求,形成能够适应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电网智能化规划。
二、工作内容根据电网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十三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2016~2020年逐年,并展望至2030年。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公司“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建设,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实现电网智能化与坚强网架的协调发展,满足用户多元化用电需求,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和降低污染排放,立足自主创新,率先突破关键领域,加快实施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面的智能化重大专项工程。
(一)电网智能化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规划范围、年限及依据 (4)1.1 规划范围 (4)1.2 规划年限 (4)1.3 规划依据 (4)2电网智能化发展现状 (4)2.1 电网发展现状 (5)2.2 电网智能化发展现状 (6)3电网智能化发展形势、规划思路和目标 (8)3.1 电网智能化发展形势 (8)3.2 规划思路 (10)3.3 规划目标 (10)4信息化方面 (12)4.1 通信网 (12)4.1.1 规划目标 (12)4.1.2 规划原则 (13)4.1.3 推广应用重点 (14)4.1.4 试点示范重点 (15)4.1.5 技术研发重点 (15)4.1.6 投资估算 (16)4.2 信息化平台 (17)4.2.1 规划目标 (17)4.2.2 规划原则 (18)4.2.3 推广应用重点 (19)4.2.4 试点示范重点 (23)4.2.5 技术研发重点 (25)4.2.6 投资估算 (29)4.3 投资估算小计 (29)5自动化方面 (30)5.1 输电环节 (30)5.1.1 规划目标 (30)5.1.2 规划原则 (31)5.1.3 推广应用重点 (31)5.1.4 试点示范重点 (36)5.1.6 投资估算 (40)5.2 变电环节 (41)5.2.1 规划目标 (41)5.2.2 规划原则 (42)5.2.3 推广应用重点 (42)5.2.4 试点示范重点 (45)5.2.5 技术研发重点 (45)5.2.6 投资估算 (48)5.3 配电环节 (48)5.3.1 规划目标 (48)5.3.2 规划原则 (50)5.3.3 推广应用重点 (50)5.3.4 试点示范重点 (50)5.3.5 技术研发重点 (51)5.3.6 投资估算 (53)5.4 调度环节 (53)5.4.1 规划目标 (53)5.4.2 规划原则 (54)5.4.3 推广应用重点 (54)5.4.4 试点示范重点 (56)5.4.5 技术研发重点 (56)5.4.6 投资估算 (60)5.5 投资估算小计 (60)6互动化方面 (61)6.1 用电环节 (61)6.1.1 规划目标 (61)6.1.2 规划原则 (62)6.1.3 推广应用重点 (62)6.1.4 试点示范重点 (64)6.1.5 技术研发重点 (64)6.1.6 投资估算 (65)6.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 (65)6.2.1 规划目标 (65)6.2.3 推广应用重点 (66)6.2.4 试点示范重点 (66)6.2.5 技术研发重点 (66)6.2.6 投资估算 (66)6.3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 (67)6.3.1 规划目标 (67)6.3.2 规划原则 (67)6.3.3 推广应用重点 (68)6.3.4 试点示范重点 (69)6.3.5 技术研发重点 (69)6.3.6 投资估算 (71)6.4 分布式电源接入 (71)6.4.1 规划目标 (71)6.4.2 规划原则 (72)6.4.3 推广应用重点 (72)6.4.4 试点示范重点 (72)6.4.5 技术研发重点 (73)6.4.6 投资估算 (73)6.5 投资估算小计 (73)7电网智能化建设投资估算和分析 (74)7.1 投资估算 (74)7.2 投资分析 (75)7.2.1 2015年投资分析 (75)7.2.2 2015~2020年投资分析 (77)7.2.3 投资来源分析 (81)8成效分析 (82)8.1 电网智能化成效分析 (82)8.2 社会效益分析 (83)9结论及建议 (84)9.1 主要结论 (84)9.2 工作建议 (87)10电网智能化发展展望 (88)附表 (90)1规划范围、年限及依据1.1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地理范围涵盖电力公司所有供电营业区域,共计13个市级供电营业区。
规划内容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通信信息部分的智能化建设内容。
1.2 规划年限2013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为2015~2020年,其中2015、2018、2020年规划水平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1.3 规划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2015~2020年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发展〔2014〕853号)《国家电网公司2014~2020年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建设意见》(国家电网智能〔2014〕557号)《国家电网公司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2014版)》(国家电网科〔2014〕847号)《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电力公司2014~2020年配电网滚动规划报告》(2014版)《电力公司2015~2020年通信网滚动规划报告》《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滚动规划报告》《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十二五”全面建设行动计划》(2014年修订版)《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修订版)》(201402)2电网智能化发展现状按照国网公司的电网智能化部署,电网积极实施电网智能化建设,具备了较好的智能化基础,截至2013年底,电网智能化发展现状如下。
2.1 电网发展现状电网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东联上海、南邻浙江、西接安徽。
2013年,电网有10条500千伏省际联络线,分别与上海、浙江、安徽相联,3条500千伏线路与山西阳城电厂相联,通过1回±500千伏龙政直流、1回±800千伏锦苏直流与华中电网相联。
目前500千伏电网已经建成“五纵五横”的骨干输电网架,500千伏主干网架起到了消纳区外来电,接纳省内大型电源接入送出、向重要城市及重要负荷中心供电的主导作用。
随着500千伏骨干网架的建设,220千伏电网实施分层分区运行,截止2013年,全省220千伏电网分成21个片区。
2013年底,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41座,主变压器93台,总容量8075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总长度9678公里,另有500千伏直流线路147公里;220千伏变电站(含开关站)466座,总容量14712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总长度24495公里。
110千伏变电站1512座,主变2570台,110千伏线路2942条,线路总长度28308公里;现有35千伏变电站832座,35千伏主变1606台,35千伏线路2526条,线路总长度19891公里;现有10(20)千伏配电室33597座,箱变53808座,柱上变340980台,公用配电变压器共432108台;10(20)千伏线路25021条,线路长度258060公里。
2013年底全社会装机8229万千瓦,其中燃煤装机663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80.6%;新能源装机651.6万千瓦,占全省装机7.9%;可再生能源装机482.4万千瓦,占全省装机5.9%,电网可再生能源做到了全部接入和全额消纳。
输电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电网建设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建设输变电项目所需的站址、通道资源获取越来越难,项目前期工作将更加困难;(2)区外来电和可再生能源容量迅速扩张,新能源发电和区外来电比重的增加,对电网消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指标与发展目标值相差较大;(2)电网规划的边界条件面临着频繁变动的新形势,电网规划的实施存在不适应城市规划调整和负荷分布变化的风险;(3)配电网基础数据不全,缺乏先进分析工具,缺少对规划数据的管理。
(4)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动汽车等多元化用户的规模化接入对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电网智能化发展现状电网分别从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三个方面,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以及信息通信平台逐步开展智能化建设。
其中:发电环节:截至2013年,我省并网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共482万千瓦。
其中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装机总容量和接纳总容量分别为256万千瓦、104万千瓦。
输电环节:全省在部分地区已建立“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统一输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在输电监测方面,可监测雷电定位信息、绝缘子泄漏电流、导线温度、线路微风振动、视频图像等,截至2013年底,已建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56套,实现监测线路长度560公里,实现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约8300公里。
变电环节:截至2013年底,现有500千伏变电站41座,其中智能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200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466座,其中智能变电站12座,变电容量432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512座,其中智能变电站72座,变电容量7200兆伏安。
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11座,容量2760兆伏安;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4座,容量2400兆伏安。
变电监测方面,现有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10台,在线监测装置700套。
配电环节:目前已在南京、苏州、泰州、扬州、宿迁、镇江等地实施配电自动化工程,已建成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9个,智能配电终端1575套,已覆盖10千伏线路条数495条,配套建设通讯光缆1450公里,传输设备总数量1690套。
用电环节:全省有序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系统建设、采集设备及智能电表建设等工作。
截止2013年底,已推广应用双向互动智能电能表2606万只;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方面,全省已建各类充电站23座、充电桩1230个;在苏州、扬州地区开展了智能小区、园区示范工程,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率。
调度环节:目前调度系统已经完成智能化升级,已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14套,省备用调度系统1套,并且省调、备调、13家地市D5000智能调度系统已投入使用。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综合智能告警、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等功能正在已进入实质应用阶段。
信息通信平台: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省、地、县各级变电站的通信传输网,骨干通信网建设方面,已建通信光缆68398公里,传输设备4198套,全省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通信为辅的多种通信技术并存的通信传输系统;电力光纤入户方面,已建通信光缆96公里,传输设备468套;电力光纤入户建设95公里,投入设备468套;根据示范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生产业务的需求,各地市也建立了相应终端通信接入网系统;另外2013年公司在部分地区已建SG-ERP系统的基础上,也已经开展实时数据生产规划应用、营配集成推广等工作。
3电网智能化发展形势、规划思路和目标3.1 电网智能化发展形势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背景下,世界能源供需的理念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积极开发清洁低碳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能源的可靠安全供给来加快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酸雨、雾霾、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我们大规模地开发可再生能源,改进在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传统发展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而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