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9c935e7fd5360cba1adb69.png)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型:欣赏.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能力。
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学关键: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或其他文学及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齐白石、董希文等画家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二、引课:(5分钟)展示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画家及其作品创作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新课:(20分钟)(一)展示绘画作品和与其相对应的真实物象的照片,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探讨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虾》齐白石1、请学生谈一谈齐白石的笔下的虾给人何样的感觉?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齐白石创作的情况3、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出水芙蓉图》佚名《五马图》徐悲鸿《向日葵》梵高《在激流中前进》杜键《泥猴》张致和(二)分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请说出这幅油画的创作背景。
2、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画中天安门的廊柱3、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二)欣赏作品,请学生考虑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吗?色彩的美、悲壮的美、笔法的美、材料的美(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1、再现性艺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蕴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源于生活的情境设计高于生活的素养落实
![源于生活的情境设计高于生活的素养落实](https://img.taocdn.com/s3/m/36b4ce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b.png)
源于生活的情境设计高于生活的素养落实发布时间:2021-03-16T08:33:34.980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3月总第373期作者:虞兰琴王嫒林[导读] 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之锋面系统与天气》一课为例浙江省萧山中学浙江杭州311200一、研究背景1.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高中地理课程的首要理念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倡导“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希望一线教师“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2.情境教学法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情境教学法就是授课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领悟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的教学方法。
这与高中地理课程倡导“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因此,情境教学设计是地理学科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将有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1.通过有效地引入环节情境设计诱惑学生的求学欲。
【引入环节】实录:截取央视“天气预报”栏目的开场音乐作背景,呈现杭州市10月中上旬天气预报历史,配合两幅“我本是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冻成了狗”的网红图,抛出本堂课的第一个问题——“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天气不尽相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有晴阴雨雪、冷暖寒凉等变化。
浅谈设计中的生活美学
![浅谈设计中的生活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258448ed630b1c58eeb531.png)
浅谈设计中的生活美学摘要: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设计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设计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
好的设计讲究的不仅仅是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不同人物的心理需求。
在生活中感受设计的实质,体会设计的意义,不断创新设计。
用理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方法,乐观的态度去发现和创造生活中有待发掘的设计。
关键词:生活、设计、实质、意义、创新1在生活中探索设计的实质设计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设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2)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设计是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想法来完成创作,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和展现自然的美,为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设计是一种将感觉,视觉,与想法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表达,来展现设计者对生活中的感悟。
设计也是一种对光影,色彩,造型的理解与运用。
设计有很多类型。
在我看来,以我的专业,环境设计为例,是要求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及空间的围合与分割重组的手段,结合点、线、面等形式的运用,进行深程度的艺术处理。
使得建筑在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形式上表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点与视觉感受。
满足人们在使用功能与视觉审美上的双重体验。
但是不论哪种类型的设计,设计的实质都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都在为生活而服务,为生活带来改变。
来满足人们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是生活品质的一种体现。
(3)世界著名的建筑师高迪曾说过:“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
”出自自然既是回归到生活中。
“日常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
”设计是人们的心理感受与真实想法的客观体现,无论什么样的设计都无法离开生活,生活是设计的前提基础与必要保证。
懂生活才更懂设计。
更懂的在设计中展现生活的方式与品质。
离开生活的设计将会变成一种艺术的形式,缺少了生活的趣味。
2在生活中体现设计的内涵生活中的设计有很多,设计就是一个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生活中因为有了设计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方便舒适,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有趣。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0c71f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2.png)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年级:七年级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作性劳动”中第一课,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的艺术形式,学生对这一美术领域并不陌生。
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艺术创作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理念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引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课件)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来制定。
五、课堂小结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大家要注意自己的创作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流畅的、灵活的、独特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和感悟。
我对艺术设计的理解
![我对艺术设计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1689bc6b8f67c1cfad6b8b7.png)
我对艺术设计的理解我对艺术设计的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它。
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
什么是设计,我们所学的定义就是人类生物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
设计的本质:艺术设计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设计是一种问题求解活动、艺术设计是种智能文化创造形式。
而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和我们生活精密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使用功能。
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艺术设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有作用于生活。
从古至今艺术设计可谓是无处不在,不管是西方的建筑中国的陶器都包含不同的艺术设计,现在的社会生活每一步都离不开设计,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不可缺少。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
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
艺术设计专业分设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视频动画、染织服装等。
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奏、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
不管你学的是平面还是环艺,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
一个设计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作品。
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心这样才能设计出更适合人类需求的优秀作品。
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在设计项目中直接运用专业的技术,而且应将专业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去宣传和引导社会的公众,让更多的人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负起责任。
设计师宣言口号
![设计师宣言口号](https://img.taocdn.com/s3/m/b38ac4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b.png)
设计师宣言口号以下是一些设计师可能会用到的宣言口号1.设计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细节是设计的生命。
3.设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让设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因设计而美好。
5.设计师的使命是创造美,传递美。
6.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永不停步。
7.设计无界,创意无限。
8.创意是设计的核心,执行是设计的关键。
9.用心设计,用爱生活。
10.设计师的价值在于创新,而不是模仿。
11.创意无限,设计有形。
12.设计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13.设计师是美的创造者,是时尚的引领者。
14.用设计诠释生活,用生活丰富设计。
15.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创造美感。
16.创新设计,点亮生活。
17.设计是一种语言,是沟通的一种方式。
18.设计师应该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19.不断追求卓越的设计,让生活更加美好。
20.设计师的责任是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随潮流。
21.创意无限,设计无疆。
22.设计与艺术同行,创意与生活共舞。
23.设计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
24.设计师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创意去点亮生活。
25.设计的力量在于改变世界,影响未来。
26.创意无限,设计无界。
27.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过程。
28.创新是设计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29.让创意飞翔在设计的天空里!30.用线条和色彩绘出梦想的蓝图!31.不为设计而设计,为生活而设计!32.我们塑造品牌,品牌也塑造我们!33.让每一个细节都传递出独特的美!34.内涵意义价值体现!探索未知领域,挑战设计极限!35.设计是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桥梁!36.让设计为生活带来便利与美感!37.设计是灵魂的表达,是情感的传递。
38.细节决定成败,设计改变世界。
39.创意无国界,设计有未来。
40.创新设计,创造未来。
41.设计是一种力量,可以改变生活。
42.设计师的使命是创造美,传播美。
43.设计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设计的源泉。
44.创意无限,设计无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88142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一、定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句经典的艺术口号,它表达了艺术超越生活的理念,引导着艺术家仰望生活,把实际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但也要把创造力和想象力高度发挥出来,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来提升生活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
1、激发课前兴趣: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思想,安排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体验,去思考艺术为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实践操作: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能够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3、启发思考: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和引导,通过比较,让学生思考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比起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有哪些不同之处,激发学生思考艺术家如何以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细节和理想实现出来。
4、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艺术提升生活的思想,把它实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安排一些子文化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将普通的事物变成有趣的作品,增强自我实践能力。
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da0a9a394b35eefdc8d333f2.png)
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催生设计灵感的事物,可能在自然环境中,亦可能在建筑雕塑里。
色彩的魅力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更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
设计师们可以到生活中去获得色彩的启示和灵感,就像绘画需要去采风一样。
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都可能是取之不尽的色彩源泉。
精美的织绣纹样、洁白的蕾丝花边、亮丽的腰带与胸章,以及温润的琥珀与珊瑚佩饰等,无不散发着朴素、浪漫的气息,精湛的手工技艺和鲜艳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1ea766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9.png)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强调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然后通过艺术作品来丰富和提升生活的质量。
同时,艺术也可以扮演着反思和启发的角色,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艺术成为了文化和人类经验的重要一部分。
一、源于生活的理解“源于生活”是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它强调艺术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来创作作品。
通过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具有情感、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触动观众的心灵,启发思考,并为文化和人类经验做出独特的贡献。
这种与生活的互动使得艺术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领域。
(一)观察和感受:艺术家是敏感的观察者和感知者。
他们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微小的细节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象,都可能成为他们作品的灵感之源。
生活中的各种情感、景象和事件都可以触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
(二)情感和经历:艺术常常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情感载体。
艺术家通过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观众能够共情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三)反映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艺术家常常通过作品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文化特点和历史事件。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印记,还可以引发观众的反思和讨论。
(四)探索自我和身份:生活中的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动力。
许多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身份探索等融入作品中,以表达自我和传达独特的视角。
(五)自然界的美: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季节变化、动植物等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的素材。
自然的美丽和复杂性常常在绘画、摄影和雕塑等领域中得以表现。
(六)日常物品的赋予:艺术家常常通过将日常物品和材料重新赋予意义,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这种做法被称为"现成物"艺术,它将普通物品提升到艺术品的地位,引发观众对物品和生活的重新思考。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24af5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艺术不仅仅
存在于画廊和舞台上,它更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街头涂鸦到家居设计,从音乐会到街头艺术表演,艺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艺术源于生活,是因为艺术家们的灵感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一朵花、一片树叶、一杯咖啡,都可能成为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诠释和赞美。
然而,艺术并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它更是高于生活的。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
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琐碎和平凡升华为艺术品,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场舞蹈,更是对人类情感、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和传达。
艺术是一种超越生活的存在,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的思考,让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和意义。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更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听一首音乐、观看一场舞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我们都在与艺术亲密接触。
因此,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诠
释和赞美,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存在。
让我们珍惜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和意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cabb2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无论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首动人的音乐、一
部感人的电影,还是一幅简单的涂鸦,都是艺术的表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是人们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艺术的存在。
比如,一位厨师在烹饪美食时,不仅要考虑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还要注重食物的摆盘和色彩搭配,使得食物成为一件艺术品。
又如,一位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注重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使得建筑物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它可以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们更加懂得欣赏美的东西,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人们可
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记录历史,使得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艺术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艺术,让艺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欣赏一幅画作、聆听一首音乐,还是参观一场展览,都是对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因艺术而更加美好。
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思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19aaa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f.png)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思“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创造力应该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在创造中可以超越现实,成为更加美好的事物。
一. 源于生活人类的创作能力是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每一件艺术作品,音乐,文学,电影,艺术品,都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的事物、感受和经历。
因此,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情况。
艺术家要提取生活中的素材,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注入其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这是源于生活的根本。
二. 高于生活即使创作源于生活,但创作过程中也应当超越现实的狭窄范围,去探索更远的领域,将真实的事物转化为更加美好的事物。
艺术是一种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的行为,到达那些所有艺术作品不会到达的地方。
艺术创作是一种反映个人理解和判断力的修辞技巧,是在现实的范围内拓展理解和判断力的一种手段。
当我们更进一步,我们发现艺术家不再是被现实所束缚,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思想,超越现实的束缚,同样也超越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这就是高于生活。
三. 生活中寻找创意在生活中寻找创意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从中汲取灵感的源泉。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每一个人都应当尝试着去看待我们的周围事物,从中汲取灵感,就像艺术家观察现实一样。
四. 用艺术表达生活把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结合起来,可以把我们想说的话变得更加生动。
艺术是一种去表达我们内心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加入到我们的作品之中。
而这样的艺术作品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会有更多的自信和意愿去面对这些问题。
总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自己的创作力应该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我们还应当超越现实,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事物。
阐述这一哲学思想的同时,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寻找创意,并将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结合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产品创新设计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
![产品创新设计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0712160561252d380eb6ea6.png)
生活的。
们必 须综合 多种因素 ,挖掘 出潜藏 的需求 ,设计 出高于生 活中原有 产 品并 和 大 多 数 人 生 活 品位 相 匹 配 的 产 品 。 2 2产 品 创 新 设 计 高 于 生 活 的体 现 . 人机 工 程 、核 心 技 术 和 质 量 、情 感 、美 学 、个 性 形 象 、影 响 力 等 是 产 品 创 新 设 计 最 基 本 的 考 虑 因素 ,与 有 用 的 、好 用 的 、吸 引 人的和受关注的产品价值特 性联系在一起 ,是产 品创新设计高于生活 的集中体现 。 人机 因素的好坏对产品给用户的感觉和认识有短期和长期两方面
产 品机会缺 口,一种 专 门为剃光 头而 设计 的刮头 刀便应运 而生 啦。 人们 在 生 活 中产 生 的 需 求 ,推 动 着 新产 品 的 设计 、生 产 和 面 市 ,为 产 品 创 新 设 计提 供 了产 品机 会 缺 口。 同 样地 , 当 r场 上现 有 产 品和 人 们 需 求推 动 下新 产 品或 产 品改 进 的可 能 性之 间存 在 缺 口的 时候 ,产 品 机 会 缺 口 也会 出现 。 当产 品满 足 了人 们 有 意 识 或无 意 识 的需 求 和 期 望 值 , 并被 认 为是 有 用 的 、好 用 的和 希 望 拥 有 的产 品 的时 候 ,便 成 功 地 填 补 了产 品机 会 缺 口,产 品 创 新 设 计 便 得 到 了 认 可 。 1 2生 活 是 产 品 创 新 设 计 思 想 的 源 泉 .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e3099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9.png)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一种常见的理解和解释艺术的观点。
艺术作品常常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超越了现实生活的局限,进而创造出别样的艺术形式和美感。
首先,艺术源于生活意味着艺术作品是由生活中的种种元素构成的。
当艺术家创作一幅画作、创造一首音乐,或者编写一部小说,他们观察并塑造了生活中的人、事、物、情感等等。
他们汲取了生活中的点滴,例如自然的美景、人物的情感、社会的现象等,通过自己的个人艺术表达方式来呈现这些元素。
充满生活元素的作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和欣赏艺术作品。
其次,艺术高于生活意味着艺术作品具有超越生活的独特魅力。
艺术家不仅仅是生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还是创造者和诠释者。
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艺术创作的自由度较高,艺术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单一元素转化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例如抽象绘画、实验音乐、超现实主义文学等。
这些艺术形式越过了生活的限制和约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和思维的刺激,引导他们进入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境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
首先,艺术家借助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力量,能够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
艺术作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把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精神世界转化为具体形式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在艺术中找到共同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与艺术作品的接触和交流,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激励和治愈,使他们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其次,艺术作品对生活进行了提炼和凝练,突破了生活中的琐碎和平淡,将最纯粹的精神和审美追求呈现给观众。
艺术家通过剔除生活中的杂质和混乱,通过艺术形式和语言的加工和营造,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有时候能够帮助人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优雅,甚至能够改变观众对生活的态度和世界观。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ab241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1.png)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朴素理解,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设计感悟心得体会文案(3篇)
![设计感悟心得体会文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4b972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9.png)
第1篇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深知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颜色搭配,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这几年的设计工作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以下是我对设计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设计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设计源于生活,这句话道出了设计的本质。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
从早晨的阳光、清晨的鸟鸣,到夜晚的星空、繁花似锦的公园,这些都是设计师可以汲取灵感的素材。
然而,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要将这些生活中的美好元素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其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设计回归生活,意味着设计作品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
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情感需求。
因此,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生活,关注用户,将设计作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设计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设计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风格和特点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也是其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以下是我对形成设计风格和特点的几点建议:1. 学习和借鉴:设计师要广泛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为形成自己的风格奠定基础。
2. 独立思考:在设计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
3.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设计师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使作品更加完美。
4. 持续实践: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使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特点更加成熟。
三、设计要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设计的重要环节。
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要美观,更要实用,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提升用户体验的几点建议:1. 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师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关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 优化界面布局:界面布局要简洁明了,便于用户操作。
避免冗余信息和复杂的功能,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
3. 注重交互设计:交互设计要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愉悦。
浅谈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b757efa4b73f242336c5fdf.png)
浅谈艺术设计与生活的的关系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使用与生活。
艺术设计的素材与灵感取之于现实生活,然后提炼精髓,创造新的事物。
新事物的产生,给生活带来物质方面的便捷与精神上的享受,让人为其叹服。
关键词:灵感来源检验渠道时代特征情趣大自然是神奇的,生活是美妙的,这得感谢人的技巧,人的聪慧。
不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并使用于生活,充实了枯燥的物质世界。
艺术设计与生活相互影响。
那么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具体关系怎样,且看以下分析.生活对艺术设计的影响:1.艺术设计的素材与灵感取之于现实生活还记得新石器时代的船形彩陶壶,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涡纹双耳四系彩陶罐等优雅简洁的姿态吗?当然都是取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加以创造。
从古人开始,仔细观察生活,创造生活。
把美好的东西用艺术设计的方式保留,呈现。
艺术设计根本意义在于人类生活,最朴实、最有创意的设计往往都来自生活,创意、灵感都不是天生的,只有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
艺术设计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头脑中贮存大量与事实相符的素材,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基础。
生活信息的层出不穷对于设计来说,影响力很大,它能开拓人的思路,启发人的设计思维。
在生活中,任何物品都能给人一种意象,在比较、判断、选择和想象的活动中完成。
而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建立在对生活的学习和继承之上。
但是创新作为一个“自由创想”的过程,它其实时时受到外部信息知识的充实。
事实上,人在寻求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的是个“探险家”的角色,摆脱常规方式的同时要学会在新的地方寻找信息,同时把信息提炼出来,成为“探险家”发现的“新大陆”,这种价值就远远高于原来的事物。
人发现生活中新鲜的素材时,就要学会挖掘和剖析,然后引开,成为设计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东西。
比如生活中使用的筷子和铅笔,在形态上都是长形的,两者引喻的就是温饱和教育,在主题为温饱与教育的设计中,就能以筷子和铅笔来做文章,将筷子的一头换成铅笔,铅笔和筷子就成为一个整体,简单明了的指出,教育与温饱同样重要,知识好比精神粮食,在解决温饱的同时也要消除文盲的存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596ba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1.png)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篇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一句经典的艺术理念。
虽然艺术的创作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但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能够超越现实,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1. 梵高的星空系列:梵高是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星空系列作品是他在医院期间创作的。
尽管他的作品取材于自然界,但他通过运用浓郁的色彩和独特的笔法,将星空表现得如此梦幻和神秘,超越了现实世界的表象。
2. 莫奈的睡莲系列: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他的睡莲系列作品是他在家乡吉维尼花园创作的。
莫奈通过捕捉花园中的水面倒影和光线的变化,以及花朵的柔和色彩和形状,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他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超越了现实中的自然景观。
3.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他的第九交响曲被誉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交响曲不仅是贝多芬对音乐形式的突破,同时也是他对人类团结和友爱的理想的表达。
通过使用合唱和独唱的方式,贝多芬将音乐提升到了超越生活的高度。
4.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通过描绘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图像和符号,批判和反思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和观念。
他的作品超越了现实的表象,以一种夸张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物质和娱乐的追求。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艺术源于生活,但它也超越了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更深刻和有意义的体验。
正是这种超越性,让艺术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并引发深思。
篇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一个常被提及的观点。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优美、独特、富有创造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常常能够超越现实,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感受和启发。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实场景。
首先,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爱情、友谊、自然和社会问题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说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说的](https://img.taocdn.com/s3/m/5ac55b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0.png)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说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毛泽东说的。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和探讨。
究竟是生活影响了艺术,还是艺术超越了生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首先,我们来看看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
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画作,就是他在自家花园中所见所感所悟的产物。
艺术家们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因此可以说,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然而,艺术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了生活本身。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虽然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冲突,但他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使这些情感和冲突变得更加深刻和丰富,从而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局限。
因此,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超越了生活本身,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感受。
最后,我们不妨再次思考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或许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去选择其中的一种,而是要我们去理解和尊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使得艺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源于生活
![设计源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dda62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e.png)
设计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是设计,无论是家居装饰、服装搭配还是日常用品,都离不开设计的影响。
设计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便利和舒适。
设计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
家居装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好的家居设计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家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追求美观,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比如,一张简约而舒适的沙发、一个实用的收纳柜、一盏柔和的灯光,都是设计带给人们的舒适和便利。
而在服装领域,设计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服装设计不仅仅是追求时尚和美观,更是要考虑到穿着者的舒适感和实用性。
一件合身的衣服、一双舒适的鞋子,都是设计带给人们的便利和舒适。
除此之外,日常用品的设计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手机、电脑、厨房用具等等,都是设计的产物。
好的设计可以让人们更方便地使用这些日常用品,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设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无论是家居装饰、服装搭配还是日常用品,设计都离不开生活的影响。
好的设计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设计,让设计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催生设计灵感的事物,可能在自然环境中,亦可能在建筑雕塑里。
色彩的魅力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更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
设计师们可以到生活中去获得色彩的启示和灵感,就像绘画需要去采风一样。
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都可能是取之不尽的色彩源泉。
精美的织绣纹样、洁白的蕾丝花边、亮丽的腰带与胸章,以及温润的琥珀与珊瑚佩饰等,无不散发着朴素、浪漫的气息,精湛的手工技艺和鲜艳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