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期火灾的处置与安全疏散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三、初期火灾的处置
四、火灾现场安全疏散的组织与行动要则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初起火灾报警、扑救、疏散、逃生的基本方法,掌握本单位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要则,增强单位、个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时间:3—4课时
方法: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第一讲、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燃烧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一)燃烧本质和定义:燃烧是物质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从燃烧的定义,不难得出燃烧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是放出热量;二是发出光亮;三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C+O2=CO2
2H2+O2=2H2O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合反应、有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多数复杂物质的燃烧,一般都是先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二)燃烧条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即:
1、要有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凡是在空气中能够发生燃烧的物质
从物理状态上,有气态、固态、液态。
按化学组成分,有单一元素的可燃物,如碳、氢、硫、磷等和化合物的可燃物,如酒精、甲烷、乙炔等;有的,也可以成混合物状态存在,如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是指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所有氧化剂等。常见的助燃物质除了氧气,还有氯气、高锰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等。
3、要有着火源
着火源:是指凡是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
着火源的种类很多,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机械能等,都可以起到着火源的作用,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
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就一定会发生,在必要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还需要两个充分条件,即:
(1)、着火源必须具备足够的温度和热量;
(2)、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发生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燃烧的条件可以表述为: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着火源有足够的能量,且三者相互作用。
研究和了解燃烧条件,对于正确地运用灭火方法和火灾扑救,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燃烧过程
(一)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过程
1、固态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
一般情况下,固态可燃物质会按照下列方式发生燃烧:
受热分解(熔化)----蒸发出可燃气体---燃烧---可燃物质燃尽并产生燃烧产物。
同一种固体可燃物,体积越小,颗粒越细,燃烧速度越快。
2、液态可燃物质燃烧过程
液体受热挥发(分解)----燃烧---可燃物质燃尽并产生燃烧产物。
3、气态可燃物质燃烧过程
(1)扩散燃烧(稳定燃烧):即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过程;
(2)动力燃烧(预混燃烧):即可燃气体与空气先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着火源发生的燃烧和爆炸。
由上述可以看出,可燃物质无论其状态如何,在燃烧发生时,其实都是一种气体燃烧状态。一般情况下,固态物质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而气态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最为迅速。
(二)燃烧产物及其对火灾扑救的影响
由于燃烧发生时客观条件的不同,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程度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按照化学变化的程度,把燃烧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叫做完全燃烧。完全燃烧生成的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2、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产物,这种燃烧叫做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燃烧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最常见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
3、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和安全疏散的影响
(1)有利的方面
一是大量生成的完全燃烧产物可以阻止或减缓燃烧的进行。
二是可以根据烟雾特征和流动方向,识别燃烧物质,判断火源位置和火势蔓延方向。
(2)不利的方面
一是妨碍人员灭火或疏散行动
浓烟弥漫使现场能见度降低,人员看不清方向。
二是威胁人员安全
许多物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导致人员吸入中毒。
三是造成火势蔓延
高温的热气流是导致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因素。
(一)燃烧类型
燃烧主要类型有闪燃、着火、自燃、爆炸等。
1、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能蒸发的少量固体可燃物如石蜡、樟脑、萘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现象。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
可燃液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根据闪点不同,可以将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划分为三类:
甲类:闪点在28C0以下,如汽油、苯、乙醇;
乙类:闪点在28—60C0之间,如煤油、松节油等;
丙类:闪点在60C0以上,如柴油、桐油、润滑油等。
2、着火: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遇火源接触引起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3、自燃: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着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本身自燃:由于可燃物质内部自行发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如草垛、煤堆的自燃。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燃现象。如黄磷的自燃现象。
4、爆炸:
物理爆炸:主要是由于气体或蒸汽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