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推断题知识归纳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元素推断知识点总结

元素推断知识点总结

元素推断知识点总结一、前20号元素相关知识二、考查内容1.原子、离子半径比较:【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电子层数相同,“序”大“径”小;【3】.同种元素,“价”大“径”小。

2.金属性比较:【1】.金属性越强,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2】.金属性越强,与水、酸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碱性越强;【3】.金属性:K >Ca >Na >Mg >Al氢氧化物的碱性:KOH >Ca(OH)2>Na OH>Mg(OH)2>Al(OH)33.非金属性比较:【1】.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2】.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3】. 非金属性: F >O >Cl >N >S >P > C >H >Si 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2O >HCl >NH3>H2S >PH3>CH4>SiH4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NO3>H2SO4>H3PO4>H2CO3>H2SiO3【4】.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注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研究对象是原子,而单质的活泼性:O2 < Cl2,N2<Br2;研究对象是分子(要考虑化学键)4.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吸引与排斥)①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一般形成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②物质分类角度:金属氧化物、强碱、绝大数盐(包括铵盐)为离子化合物(特殊:AlCl3为共价化合物);③含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若有原子团,则还含有共价键。

【2】.共价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的作用①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间]与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间];②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3】.化学键的符号表征---电子式:略5.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要比化学键弱很多,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含有O、F、N的物质有可能存在氢键,这三种元素一般在末端,以-OH,-NH2居多,氢键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五元环,六元环),分子间氢键(H2O),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需要额外的能量破坏氢键),氢键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氢键越少。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元素推断的基本原理1. 元素推断的基本原理元素推断是通过化学反应、物理性质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或物质进行成分分析,并得出其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元素推断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性质和反应,利用实验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反应法、物理性质分析和光谱分析等。

2. 元素推断的基本过程元素推断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分析两个环节。

(1)化合物的制备:首先,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成分比例,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制备化合物。

制备的化合物要求成品纯度较高,以满足后续性质分析的要求。

(2)性质分析:利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已制备的化合物进行性质分析,以确定其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二、元素推断的常用方法1.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通过对化合物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的变化,来推断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根据元素的不同性质,常用的化学反应有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如利用置换反应判断氯离子、硫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

2. 物理性质分析物理性质分析是根据元素本身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磁性等。

例如,利用熔点判断硫和磷的含量;利用导电性判断金属元素的存在。

3.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照射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进行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质谱等。

例如,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水样中钠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

三、元素推断知识点的运用1. 化合物成分分析化合物成分分析是元素推断的重要应用之一。

根据已知化合物的成分比例,利用元素推断的相关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得出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在高考化学中,化合物成分分析常涉及到结构式的推断、物质的性质预测等。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知识点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有哪些必需要背诵记忆的学问点呢?为了方便大家复习,下面学习啦我给你共享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的学问点,欢迎阅读。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学问点一、位置与结构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确定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 H)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Al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 、H2O、H2O2二、含量与物理性质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高考化学中的元素推断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元素性质、反应以及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给出的信息来判断和推断未知的化学元素,需要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相关实验步骤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将从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典型实验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的知识点。

一、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的热、电、光等现象。

在推断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推断未知的化学元素。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元素的颜色来判断其可能的元素。

比如,铜元素呈红褐色,镁元素呈银白色等。

如果实验现象表明未知元素呈红褐色,学生则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铜元素。

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火焰颜色来推断未知元素。

火焰颜色是通过加热元素产生的,不同的元素在火焰中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比如,钠元素在激发态时会产生黄色的火焰。

因此,如果未知元素的火焰颜色是黄色,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钠元素。

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元素的熔点和沸点来进行推断。

不同元素的熔点和沸点都有一定的范围,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未知元素的熔点和沸点,然后与已知元素进行比较,从而推断未知元素可能的范围。

二、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反应类型。

在推断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应类型来推断未知的化学元素。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未知元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推断其可能是金属元素。

许多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Fe2O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等。

如果实验现象表明未知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物,学生则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金属元素。

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未知元素和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推断其可能的元素。

例如,镁和酸反应会产生氢气,铜和酸反应则不会产生氢气。

如果实验现象表明未知元素和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学生可以推断其可能是镁元素。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未知元素和非金属性元素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推断其可能的元素。

元素推断题常见知识点高三

元素推断题常见知识点高三

元素推断题常见知识点高三在高三化学学习中,元素推断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它考察学生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推断在元素推断题中,常常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

1. 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是良导电和良导热材料,而非金属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因此,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或导热性时,可以推断该物质是金属。

2. 反应性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活泼性,能与非金属发生反应产生化合物。

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而非金属则通常不具备与其他物质直接发生反应的能力。

因此,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可以推断该物质为金属。

二、气体推断气体是元素推断题中常见的物质状态。

通过观察气体的性质,可以推断出物质的元素。

1. 颜色气体通常是无色无味的,例如氧气、氢气等。

当题目中提到某个气体具有颜色时,可以推断该气体可能是含有氮、氯等元素的化合物。

2. 燃烧性氧气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在氧气中,大部分物质能够燃烧。

因此,当题目中提到某个气体具有良好的燃烧性时,可以推断该气体可能是纯氧气。

三、酸碱性推断酸、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通过观察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推断出元素。

1. 酸性酸通常具有酸味,可以使蓝色石蕊溶液变红。

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具有酸性时,可以推断该物质可能是酸。

2. 硷性碱通常具有碱味,可以使红色石蕊溶液变蓝。

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具有碱性时,可以推断该物质可能是碱。

综上所述,元素推断题常见的知识点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推断、气体推断和酸碱性推断。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高三化学考试中更好地完成元素推断题,提高成绩。

总结元素推断题是高三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推断、气体推断和酸碱性推断等知识点。

通过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三化学考试中的元素推断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积累

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积累

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积累
化学元素推断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化学元素或化学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的积累:
1. 元素的化学性质:对于常见的元素,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

2. 元素的特征: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颜色、气味、熔点和沸点等。

通过观察未知物质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它所含的元素。

3. 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常常涉及到化合物的分解和合成。

我们需要了解元素的化合价以及不同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规律,从而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元素。

4. 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元素。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最重要的参考工具
之一。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化学元素推断题还需要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要想在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多做题并不断积累经验。

解题技能3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捷径和解答技巧元素推断题主要

解题技能3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捷径和解答技巧元素推断题主要

③铜片、碳棒和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 沿导线流向碳棒
④向淀粉-碘化钾溶液和苯酚溶液中分别滴加几滴
EY3的浓溶液,原无色溶液都变成紫色
(3)用化学符号表示D2Z的水溶液中各粒子的浓
度关系,如c(Z2-)=

(4)将一定量的Y单质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
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
电子层数之和为10,Z、W在第三周期,若W的单
质是有毒气体,则W为氯,Z为钠,Na2O2具有漂 白作用;若W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W为硫,Z
为镁;若W元素可形成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其
中一种可用于制造燃烧弹和烟幕弹,W为磷,少量
的白磷应保存在冰水中,Z为铝。
答案 (1)Cl2+2OH-
Cl-+ClO-+H2O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C、Si。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 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例1】 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 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 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熔点高
3.(2009·广东,11)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 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 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 B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 分析题设信息可知,X、Y、Z分别为Na、 Cl、O三种元素。则同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 HClO4的酸性最强,而氧族元素组成的氢化物中 H2O的稳定性最高。离子半径Na+<O2-,B错误。

元素推断的方法与技巧

元素推断的方法与技巧
+ +
③阴离子:P3 、S2 、HS 、Cl 。
- - - -
考查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 ①电子层数的多少; ②原子核 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的大小;③核外电子的多少。 (1)原子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 减小。如 r(Na)>r(Mg)>r(Al)>r(Si)>r(P)>r(S)>r(Cl)。 ②同一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如 r(Li)<r(Na)<r(K)<r(Rb)<r(Cs)。
- + -
(
)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B>A>C
C
解析: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B
A
,由此
可知, A、 B、 C 分别为 S、 Mg、 F。 A 项中原子序数应为 A>B>C; B 项正确;C 项中离子半径应为 A2->C->B2+;D 项中最外层电 子数应为 C>A>B。
答案:B
解析:由 A 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可确定 A 是氢元素。由 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可知 D 为氧元 素,进一步可确定 B 是碳元素,C 是氮元素。三核 10 电子的 分子是 H2O,四核 10 电子的分子是 NH3。
答案:(1)H (3)H2O NH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N
O (2)O2
+ +
[答案]
B
A、B、C 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 在同一周期,A、C 的最 低价离子分别为 A2 、C ,离子半径 A2 大于 C ,B2 和 C
- - - - + -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B)>r(A)>r(C) 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C )>r(B2 )>r(A2 )

高一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高一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高一元素推断题知识点随着高一学习的推进,元素推断题成为化学学科中的一大难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一道让人头疼的难题。

然而,只要我们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并善于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就能顺利解答这类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推断方法以及常见的元素推断题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讲解。

1. 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元素推断是化学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确定化合物中的元素种类与存在形态。

掌握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对于解决元素推断题至关重要。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运用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化学反应原理来实现元素推断。

通过观察反应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出化合物中的元素类型。

2. 推断方法及其原理在元素推断题中,我们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推断方法来解答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推断方法及其原理。

(1)气体推断法通过观察气体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的某些元素。

比如,氧气能使黄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白烟,这就可用于推断出黄磷的存在。

(2)沉淀推断法沉淀反应是常用的元素推断方法之一。

通过加入适当的反应试剂,观察是否有固体沉淀生成,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的存在。

比如,加入硫酸钡试剂后,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有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3)气味推断法某些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气味,通过观察和嗅闻,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含有某种元素。

比如,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的刺鼻气味,那么通过闻到这种气味就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含有硫元素。

3. 元素推断题常见类型元素推断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元素推断题类型。

(1)酸碱中和反应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特点,通过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或颜色变化等现象,推断出有关元素。

(2)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观察是否伴随着电子转移或颜色变化等现象,推断出有关元素的存在。

(3)沉淀反应通过加入适当的反应试剂,观察是否有固体沉淀生成,从而推断出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的存在。

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

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

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1.元素的物理性质:-密度:通过测量不同元素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推断不同元素的密度。

密度高的元素通常比密度低的元素更重。

-熔点和沸点:通过测量不同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可以推断元素的相变温度。

熔点和沸点通常与元素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导电性:通过测试元素的导电性,可以推断元素的电子导体性质。

金属通常是良好的电导体,而非金属则通常是较差的电导体。

-硬度:通过测试不同元素的硬度,可以推断元素的硬度。

硬度通常与元素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关。

-颜色和光泽:通过观察元素的颜色和光泽,可以推断元素的外观特征。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光泽,这与元素的电子结构有关。

2.元素的化学性质:-反应性:通过观察元素在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时的行为,可以推断元素的反应性质。

一些元素具有高反应性,易于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其他元素则具有低反应性,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氧化态: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态变化,可以推断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态通常与元素的电子数有关,氧化态增加表示元素被氧化,而氧化态减少表示元素被还原。

-酸碱性:通过观察元素在与酸或碱反应时的行为,可以推断元素的酸碱性质。

酸性元素通常具有氧化态,可以释放氢离子,而碱性元素通常具有还原态,并能接受氢离子。

-活化能: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所需的能量,可以推断元素的活化能。

活化能越低,元素在反应中的活动性越高。

-形成化合物的倾向:通过观察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倾向,可以推断元素的反应性和化合物稳定性。

一些元素具有较高的倾向形成稳定化合物,而其他元素则具有较低的倾向。

3.元素的核素特性:-原子质量:通过测量元素的原子质量,可以推断元素的核素组成。

原子质量通常是元素的平均质量,取决于元素的同位素丰度。

-放射性:通过观察元素的放射性行为,可以推断元素是否具有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元素会发射放射线,并经历自发的核衰变。

-半衰期: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以推断元素衰变的速率和稳定性。

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1、由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1)牢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定要“心中有表”(2)几个重要关系式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对于大部分元素来说);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0、2、4、6的主族序数依次为第IV族、第V族、第VI族、第Ⅶ(3)熟悉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H、C、Si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O(F无正价)2、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推断(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同周期中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元素:C(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同周期中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正价的元素或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或无含氧酸(气态氢化物)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或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F(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或阳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元素:Cs(7)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元素是P(8)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Na(9)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的元素:K(10)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H;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Li(11)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12)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 (13)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14)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15)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16)常见的一种元素存在几种单质的元素:C、P、O、S,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易着火的元素:P。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8页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8页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8页第一页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能级等,周期表包括:周期、族、元素符号、电子构型、周期性趋势等。

2. 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等。

主要考察共价键的形成和种类。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热、化学平衡等。

常考的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量计算。

第二页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pH值等。

主要考察酸碱性质和酸碱反应的特点。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氧化数、电子的转移和接受等。

常考的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量计算。

6. 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气体的摩尔体积、气态反应的能量计算等。

主要考察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计算。

第三页7. 电解质电解质包括: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

常考的重点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8.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分数、体积浓度等。

常考的重点是浓度的计算和比较。

9.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包括:离子晶体、共价晶体、贵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等。

主要考察晶体的形成和结构。

第四页10. 化学能化学能包括:内能、焓、熵等。

主要考察化学反应的能量计算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包括:平衡常数、Le Châtelier原理等。

常考的重点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计算平衡常数。

12.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包括: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机理等。

常考的重点是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第五页13.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纯度分析等。

常考的重点是化学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14.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

主要考察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15. 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高考元素推断必备知识点

高考元素推断必备知识点

高考元素推断必备知识点高考是每个考生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高考成绩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命运。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中,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元素推断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元素推断必备的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

元素推断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数学原理,推断出未知元素的值或性质。

在高考中,元素推断主要应用于几何题目中,特别是线性关系和等腰三角形等方面。

在元素推断中,线性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线性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各种推导和运算,找到关系式并确定未知变量的值。

学好线性关系的推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数学题目。

除了线性关系,等腰三角形也是元素推断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断出三角形中其他角度和边长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推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各类题目。

此外,圆是元素推断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圆是由一个固定点和到该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已知信息,推断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等性质。

学好圆的推断方法,可以让我们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概念,对数学不等式的推断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不等式是数学中比大小关系的一种推断形式,通过推断不等式可以得出多种结论。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已知条件,推断出不等式的性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精通不等式的推断,有助于我们解决各类与大小关系相关的题目。

总结一下,高考元素推断必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线性关系、等腰三角形、圆和不等式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题,提高数学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概念,掌握相关的推断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化学元素推断题是高一化学学科中的一种重要考题形式,通过对已知化合物中元素的特性和反应进行推理和推断,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

这种题型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元素特性和反应的规律,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以下是化学元素推断题的相关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知识点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化学元素推断题中,我们需要通过已知化合物的反应得到信息,从而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

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反应物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在元素推断题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已知化合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成分。

知识点二: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也是化学元素推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常见的气体有氧气、氢气、氮气等。

了解不同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气体成分。

知识点三: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也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的常见考点。

通过观察反应物之间是否会产生沉淀,我们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成分。

离子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通过交换离子的方式形成新的物质。

沉淀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的沉淀物。

观察沉淀的颜色、形状和溶解性等特点,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成分。

知识点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常见的一类反应类型。

通过观察物质在反应中的电荷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成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一般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释放电子的物质。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电荷的变化,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成分。

知识点五:颜色反应和物质鉴别颜色反应和物质鉴别也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常见的手段。

通过观察化合物溶液或沉淀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会面对的一场重要考试,其中元素推断是数学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元素推断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有所帮助。

1. 元素推断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推断是指通过已知事实或条件来推断未知元素的性质或规律。

它是数学推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答复杂问题必备的技巧。

在进行元素推断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条件或关联关系,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行推断。

通过推断,可以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或性质,进而求解未知元素的问题。

2. 元素推断的常见题型元素推断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在数学选择题或解答题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素推断题型:(1)数列元素推断题:给定一组数列的部分元素,要求推断下一个或若干个元素。

(2)几何图形元素推断题:给定一幅几何图形的部分元素或规律,要求推断其他元素或特点。

(3)函数元素推断题:给定函数的某些值或性质,要求推断其他相关值或函数图像等。

(4)集合元素推断题:给定集合的某些元素或特点,要求推断其他元素或交集、并集等性质。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元素推断题型,实际上,元素推断的题型种类多样,需要同学们灵活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推理技巧。

3. 元素推断的解题技巧与方法(1)分析已知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已知条件的限制和信息,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通过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可以找到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规律。

(2)建立推断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元素之间的规律或性质。

可以运用数学公式、函数关系、几何定理等方法来建立模型。

(3)运用逻辑推理:根据已知条件和建立的推断模型,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元素推断。

可以采用逆否命题、否定命题、归谬法等思维逻辑方法,推断出未知元素的性质或值。

(4)验证推断结果:在得出推断结果后,需要进行验证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代入法、逐步验证等方法来检验推断结果的正确性。

4. 元素推断的应用举例(1)数列元素推断:已知数列的前四项依次为1、3、6、10,要求推断第5项和通项公式。

高中化学之元素推断及综合应用

高中化学之元素推断及综合应用

高中化学之元素推断及综合应用
元素推断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这类题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基本理论等知识串联起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推断要素。

常用方法包括:
1.根据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断
(1)给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类型可以通过以下等式确定: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如果已知离子的结构图,则必须将其转换为原子结构图来确定。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阴离子对应的元素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阳离子对应的元素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下一周期的左边位置,简称“阴前阳下”。

2.根据元素价的特征关系推断
(1)根据等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高正化合价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除外)。

(2)如果已知负价(或负离子的符号),则必须通过以下等式获得最高正价:最高正价=8-|负价|,然后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推断根据原子半径来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同周期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推断
利用元素的特征来推断元素的位置:如根据“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等特征来推断。

5.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推断出每个循环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序数的值实际上等于之前循环中元素数量的总和。

记住这些原子序数对于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非常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元素推断题必备知识归纳1.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

⑷常见等电子微粒:电子数分子阳离子阴离子2 H2、He Li+、Be2+ H-10 Ne、HF、H2O、NH3、CH4 Na+、Mg2+、Al3+、H3O+、NH4+ O2-、F-、O H-、NH2-18 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C2H6、CH3OH K+、Ca2+S2-、HS-、Cl-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Ca;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3.与元素性质相关知识归纳⑴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通过兰色钴玻璃)。

②状态: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单质为白色蜡状固体的元素是P。

③气味:有臭鸡蛋气味的非金属元素是S。

④熔点:单质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Hg;熔点最高的金属元素是W。

单质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C。

氢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氧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Si。

⑤硬度: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⑥密度: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单质最轻的非金属元素是H。

⑦溶解性: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⑧导电性:单质能导电的非金属元素是C;单质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Si。

⑵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特性①无正价、无含氧酸的元素是F;单质氧化性最强、其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F;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元素是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②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O(O3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气态氢化物与最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单质的是S。

③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元素是N;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是P。

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①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I.依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中,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II.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III.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极少数例外)。

IV.依据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V.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VI.依据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金属性强。

VII.依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极上后析出的金属比先析出的金属金属性强。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I.依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中,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II.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III.依据与H2化合的难易,越容易化合,非金属性越强。

IV.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V.依据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③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I.同周期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如第3周期中:Na+>Mg2+>Al3+;同周期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如第3周期中:P3->S2->Cl-。

II.同主族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增大,如第IA族中:Li+<Na+<K+;同主族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增大,如第VIIA族中:F-<Cl-<Br-。

III.阳离子半径总比相应原子半径小,如Na +<Na;阴离子半径总比相应原子半径大,如S2->S。

IV.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如S2->Cl->K+> Ca2+,O2->F->Na+>Mg2+>Al3+。

⑷元素的含量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其次是Si;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二.解元素推断题的方法解答元素推断题,必须抓住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有关性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主要规律,熟悉某些元素(短周期或前20号元素)的性质、存在和用途的特殊性,用分析推理法确定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对于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它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有时限制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解释通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推出。

三.元素推断题应用例析元素推断题多以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即位、构、性)等为突破口去考虑,下面就这三方面举例分析。

1.从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突破例1.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

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为()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解析:该题的突破口是元素原子各层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要对短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熟练掌握,解答该题较为简单。

由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知,X为第IA族的H或Li或Na元素;由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知,Y为P;由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知Z为O。

则P在含氧酸及其盐中可呈+3、+5两种价态,A中Y为+ 6价,故A不可能,应选A。

2.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突破例2.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解析:本题通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同时进一步考查单质的沸点、元素原子结构、氢键及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大小判断等知识。

由R、W、X、Y、Z五种元素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分别是Ar、P、N、S、Br。

它们形成的单质中常温下P、S为固体,Br2为液体,Ar、N2为气体,故A错;Br-的核外电子层比S2-、Ar多一层,B错;X的氢化物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沸点高,C错;S与P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3.从元素的性质突破例3.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

A、B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最简式分别为BA 和B2A,A和D 可形成气态化合物DA、DA2;A、B、D可组成离子晶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B4A3D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B和D可形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X,B和C可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已知X分子和B2A分子中的电子数相等,Y分子的电子数与最简式为BA的化合物分子中电子数相等。

请回答:⑴写出四种元素的符号。

A ,B ,C ,D 。

⑵B4A3D2的化学式为,其水溶液呈弱酸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已知液态X和B2A相似,也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则X 的电离方程式为。

⑷最简式为BA的液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⑸最简式为BA的液体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由A、B所形成两种化合物的状态和最简式作为突破口知,A元素为O,B元素为H,所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H2O2和H2O。

由B和D可形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X知,D元素为N,X为NH3。

这样,化学式为B4A3D2的离子晶体为NH4NO3。

再由B和C可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及Y分子的电子数与H2O2分子中电子数相等知,C为Cl,Y为HCl。

从而问题便得以解决。

答案:⑴O、H、Cl、N。

⑵NH4NO3 ,NH4++H2O NH3•H2O+H+⑶2NH3NH4++NH2-⑷2MnO4-+5H2O2+6H+=2Mn2++5O2↑+8H2O⑸其还原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四.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元素推断题是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表)、元素性质的重要题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迁移应用等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

该类题型综合性强,除了考查以“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外,还易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也易出现推断和预测未知新元素的位、构、性等信息考查题型。

因此,命题的空间极为广阔,倍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展望今后的题型会稳中有变,仍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将解释现象、定性判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相结合,向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方向发展。

五.强化训练:1.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三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其中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A、B、C三种元素的名称依次为。

2.A、B、C、D、E 五种元素,已知:①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跟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E原子M层上的电子比K层多5个。

②常温下B2是气体,它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6。

③C的单质在B2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F。

F与AB2反应可生成B2。

④D的单质在B2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味的气体DB2。

D在DB2中的含量为50%.根据以上情况回答:⑴E位于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族;⑵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AB2的结构式为,F中的化学键为;⑶F和A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⑷常温下,E的单质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