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合集下载

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

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

附录4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为便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现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 博士研究生的分类根据入学前是否已取得硕士学位,将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分为硕士起点博士生和本科起点博士生。

凡在入学前已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份的博士生,称为硕士起点博士生。

否则,不论是直博生,还是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博士生,都属于本科起点博士生。

2.博士生培养方案博士生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对博士生进行培养的主要依据,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必须满足所在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

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调整、修改必须按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批准之后方可执行。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博士生入校时的学位起点,执行相应的博士生培养方案。

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入学后按本科起点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提前攻博学生在取得博士学籍之后按本科起点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

3.课程与学分要求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或对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时,在课程和学分设置方面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

3.1 公共课公共课中的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一外)课,是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其中:政治理论课:所有博士生必修“科学技术与社会”,2学分;本科起点博士生还要求必修“科学技术哲学”,2学分。

外语(一外):“外语Ⅱ”为所有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2学分;“外语Ⅰ”为本科起点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2学分。

外语(二外):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2学分),但不能作为学位课。

3.2 专业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包括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含数学类课程)。

硕士起点博士生必须修完4门以上的专业学位课,总计10学分以上。

本科起点博士生必须修完8门以上的专业学位课,总计22学分以上,其中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课4门以上,总计10学分以上。

3.3 选修课与跨学科课程硕士起点博士生,由学科和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提出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

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作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专业领域核心课为必修课,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3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每门课不超过2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2、逻辑学32学时(2学分)3、外语72学时(4学分)4、计算机32学时(2学分)(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5学分)1、体育课程导论48学时(3学分)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8学时(3学分)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48学时(3学分)4、社会体育学48学时(3学分)5、运动医务监督48学时(3学分)(三)专业课(4学分)包括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讲授,计72学时。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015-0403-1-体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3)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以及与体育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体育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学科日臻完善,形成了由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方法学与体育教学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学科方向构成的一级学科体系。

学习体育学应当具有坚实宽广的体育理论基础,并且熟悉各体育学学科的研究前沿问题;系统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学术史、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知国内外关于本专业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学术前沿发展动态。

同时,要对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所涉猎,还能够综合运用体育学方法论的知识、社会实践调研的知识等多种工具性知识。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开设的“体操科”,1916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是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祥地之一。

本学科从198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近30年的研究生教育经历,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如今拥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体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拥有4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即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授予的“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授予的“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苏省教育厅授授予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2.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一级学科设2个学科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本学科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运用社会、体育、教育哲学和社会基础科学等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本学科构建了“综合性、创新性”的体育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体系,有一支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导师队伍,注重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整体性。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研究、体育法研究和全民健身与健康管理研究。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2篇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2篇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精选2篇(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机构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的一项学术计划。

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使学生在某一研究领域或学科专业中获得广泛的知识、深入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科研能力,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通常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科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包括学习课程、研究工作、学术交流等。

2. 学术课程教育: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3. 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专业实践:参与学术会议、写作学术论文、参与学科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能力。

5. 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合作,扩大学术视野和国际影响力。

6. 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研究工作后,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对于学生来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不仅是获取学位的过程,更是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造诣的重要阶段。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精选2篇(二)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机构为博士生制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具备研究、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级人才。

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

这个过程包括问题定义、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同行学者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扩展人际关系和学术网络。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在体育及相关部门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4、热爱体育事业,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体育史2、奥林匹克运动3、体育基本理论4、运动心理学5、体育管理6、体育经济7、体育旅游8、社会体育9、体育新闻 10、国际体育问题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3年。

原则上用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0.5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1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4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26学分(公共学位课12学分专业基础课 6学分专业课8学分),选修课14学分。

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76分以上(含76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

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或改修。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五、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讲授、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组织课堂讨论等,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2学年进行8周的教育实践、实习。

成都体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成都体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理论
出版社,2003 年版等。
注:我校无参考教材出售,请自行购买。
02 体育史与体 育文化
3005 文化学与体育文 2004 中国史与体育史

03 体育经济与 产业
2005 产业经济学
3006 体育管理学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01 西南民族传 统体育
02 武术教学训 练理论与实践
2006 民族学
3007 民族传统体育理 论
2001 教学论
3007 民族传统体育理 论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 年;
4、《体育新闻学》,郝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
二版等。
2004 中国史与体 育史
1、《体育史》,郝勤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2、《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 年; 3、《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华书局,2004 年,第四版等。
1、《文化人类学》刘其伟编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2 康教育
3002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教程》,刘海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等。
1、《系统解剖学》,丁文龙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年,
2002 系统解剖学与 第三版等;
3 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
生物化学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第八版等。
3003 生理学
2006 民族学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第 一版 ,1997 年等。
3007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周伟良,高等教育
理论
出版社,2003 年版等。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
2001 教学论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试题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试题

教学论
简答
1.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策略。

2.原认知能力概念及其意义。

3.教学效果与教学各要素的关系。

4.确定学科课程标准要研究哪些。

论述
1.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结合教学论原理论述全民育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论述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运动训练理论
一,简答题
1,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2,
3,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与实施。

4,持续训练法的应用。

二,论述题
1,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的意义与建议。

2,里约奥运会的得失。

3,结合运动训练理论论述你熟悉的运动的竞技规律或制胜规律,以及制胜规律与竞技规则的关系。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实施细则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实施细则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对我校博士研究生按照如下规定进行论文查重:
1.凡拟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经审核具备申请答辩资格的,均需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

学生务必在检测规定截止时间前按预审论文格式要求上传预审论文。

学生正式提交电子档论文后,将使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查重。

2.我校对博士学位论文盲评前检测总文字复制比的合格标准为:
去除本人文献文字复制比后,博士论文复制比均不得超过15%。

首次查重结果的最高比率须低于15%(包括15%),才可进入论文预审阶段。

3.15%<论文复制比≤25%的,需经导师、学校同意,在15天内进行修改并经检测系统查重后符合比率要求,可进入预审程序,修改后需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得超过15%。

4.论文复制比大于25%的,经同行专家确认,推迟半年方可再次申请答辩。

5.学生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在结果公布后5天内提出申述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裁定。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引言: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体育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一、培养目标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素质:1. 具备扎实的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熟悉体育教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2. 具备深入研究和分析体育教育训练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具备独立承担体育教育训练项目的能力,能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4.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教育训练项目;5.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体育教育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二、培养内容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2. 体育训练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训练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的制定等;3. 体育教育训练实践能力:包括体育教育训练项目的实施、组织和指导能力;4. 体育教育训练科研能力: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等;5. 体育教育训练领导管理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领导力等。

三、培养方式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论文写作等。

1. 课堂教学:通过开设专业课程,传授体育教育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2.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教育训练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科研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科研,撰写科研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四、评价机制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应该全面客观,包括学术评价和实践评价两个方面。

1. 学术评价:包括论文评价、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等;2. 实践评价:包括实践能力评价、项目评价和团队协作评价等。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为例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为例

大众体育2020年9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102体育理论研究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为例□刘玉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 要: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够从事体育职业的应用型人才,全面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在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实施路径,通过“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体育院校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专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1 问题的提出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更侧重于社会应用型标准去衡量培养价值。

成都体育学院在实行研究生二级学院培养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索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2.1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同化严重成都体育学院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我校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沿用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千篇一律,未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2 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不平衡导师在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课中,过度的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以后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2.3 学术氛围不浓厚,缺少科研平台缺少必要的科研平台,研究生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比较少,而且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在重复归纳和总结之前的研究,缺少原创性和高水平的论文和成果。

3 “三位一体”体育专业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当前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从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并探索教学 .-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040301)(自2022级起执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能在体育及相关部门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体育史2、奥林匹克运动3、体育基本理论4、体育管理5、体育经济6、体育旅游7、社会体育8、体育新闻9、国际体育问题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3年。

原则上用1.5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0.5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1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40个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76分以上(含76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

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予补考,必须重修或改修。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时3613636363613616182424242424242418162424学分开课学期21-21321-22121111321313备注公共课学位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研究外语体育学概论体育史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当代管理思想评介自然辨证法概论奥林匹克运动中外历史282228111.51.51.51.51.51.51.5111.51.5非本专业可选修选修课程选修课竞技运动概要体育管理实务形式逻辑学中外文化史专题问题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体育新闻评论研究体育广告策划与创意体育宣传学五、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讲授、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组织课堂讨论等,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2学年进行8周的教育实践、实习。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303 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2005年挂靠我校教育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2006年获得博士点。

现有学校体育,艺术体操、健美操教育训练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与运动心理学三个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

设有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心两个科研机构,院图书资料藏书八万余册。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教师团队。

导师组实力雄厚。

本学科在国内外体育学术研究活动中成果丰硕,学科组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体育领域有着较大的学术影响。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宽厚,专业精深,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具有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训练、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承担自己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并在本专业领域作出有一定创造性的成果。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2.艺术体操、健美操教育训练理论与实践3.人力资源管理与运动心理学四、学习年限1.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2.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负荷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3.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10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组织管理等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

2 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具有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承担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并在本专业领域做出有一定创造性的成果。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

4 熟练运用体育知识,至少掌握1项运动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2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3 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不得提前毕业。

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一年,以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为主。

在职攻读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可按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延长至六年(含休学)。

完成学业的博士研究生可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

未按时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以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必须取得规定的20学分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专题讲授,亦可指定专著、文献进行自学,以师生共同研讨、导师辅导、答疑等形式进行学习。

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一)公共课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可通过教师专题讲授、学生自学有关专著和文献资料、专题讨论及教师辅导等多种方式学习。

2 外语: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的训练。

通过学习,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能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摘要和常用应用文;能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专业的学术讲座;能初步用外语口头表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进行一般生活方面的会话。

体育考博计划书

体育考博计划书

体育考博计划书1. 研究背景体育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涵盖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对于高级体育教育与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一名对体育领域有浓厚兴趣并具备研究潜力的研究者,我希望能够获得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化我的体育研究。

2. 目标与意义2.1 目标本计划书的目标是申请体育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2 意义•强化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我将深入学习体育方面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创新,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推动体育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提升教育水平与能力:攻读博士学位将使我在教学方面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才,推动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3. 研究内容与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将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1. 运动生理学:探究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运动训练对身体各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并探索在不同体育项目和训练阶段中的体能训练方法。

2.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竞技表现的影响,探究心理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特点的改善和竞技状态的提升。

3. 运动训练学: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运动技能、技术与战术水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案与策略。

4. 运动管理学:研究体育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究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体育赛事、俱乐部等各类体育机构。

3.2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分析,建立基础理论框架。

2. 实地调研:通过参观、观察与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实际体育运动中的问题与需求。

3. 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验证或推进研究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较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包括: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一)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研究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

(二)具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对体育相关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提炼形成科学问题,进行理论升华与创新。

(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教育. 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 运动康复与损伤防治. 体育史与体育文化传播. 体育改革与西部体育产业. 武术与西南民族传统体育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六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六年),未按时毕业的博士生,以肄业处理。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培养方式(一)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全面负责博士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二)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三个月内,由导师和博士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系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三)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组成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学时为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取得学分(见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其中学位课程学分,即公共课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

非学位课程不少于学分,即选修课学分、必修环节学分(具体内容参看各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结构表课程性质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总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必修环节学分比例根据本专业和研究方向需要,我校暂时不能开设的课程,博士研究生可到有条件的高校选修—门相关课程。

校外选修须由博士研究生提交书面申请,导师签字,经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执行。

到校外选修的课程,课程结束时必须向研究生部提交开课单位出具的正式成绩单。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一)学习方法与实践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专题讲授,亦可指定专著、文献进行自学,师生共同研讨、导师辅导、答疑等形式进行。

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进修生等;进行相关学术报告;担任一定的本科生的教学、辅导、答疑等工作。

在读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作者单位,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篇(见具体说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二)课程考试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一般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方式为笔试或口试加笔试。

考试结束后,成绩单由任课教师签字,交研究生部备案,试卷归档保存。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学位课程考核成绩在分(含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在分(含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未参加当年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研究生部不组织补考,需重修或重考方能获得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一)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应具有较好的理论应用价值。

(二)社会科学类论文一般不低于八万字,自然科学类论文一般不低于六万字。

(三)博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后,博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内,将《论文工作计划》交研究生部备案。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一般顺延一学期进行。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四)在提交学位申请材料前,进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和学位论文预答辩,通过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和学位论文预答辩的学位申请者,经学位论文盲审合格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正式答辩。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五)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采取校外位专家盲审制度。

七、学位授予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运动训练、竞赛理论与实践必修学分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础课运动心理、学习心理研究前沿与进展非学位课选修课运动训练与教学方法不少于学分运动技术的发展运动竞赛研究前沿:问题与进展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运动生理生化理论与应用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热点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教育)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课程与教学论必修学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研究进展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非学选修学校体育史不少于学分健康促进研究位课课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题学校体育进展中小学运动训练与竞赛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运动康复与损伤防治)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运动与功能解剖学必修学分运动生理学进展运动与健康促进非学位课选修课生物科学实验技术前沿不少于学分运动与神经控制运动生物力学进展运动康复进展运动医务监督进展国民体质评价体系研究常见慢病的运动防治体能训练研究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运动与功能解剖学必修学分运动康复进展运动损伤防治进展非学位课选修课生物科学实验技术前沿不少于学分常见慢病的运动防治体能训练研究郑氏手法治疗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运动生理学进展运动生物力学进展微创技术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运动医务监督进展传统医学在运动康复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体育史与体育文化传播)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体育史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必修学分体育文化传播基本理论与方法非学位课选修课体育概念与功能演进史研究不少于学分中外体育史比较专题体育考古文物学专题中国近现代体育史专题西方体育与传播研究经典导读体育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问题研究体育文化传播研究专题当代体育媒介文化研究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体育改革与西部体育产业)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体育产业前沿必修学分体育管理进展体育经营进展非选职业体育赛事专题不少于学位课修课体育市场营销专题学分体育产业规划与政策专题体育管理体制与改革专题体育场馆运营专题体育旅游专题非营利体育组织专题公共体育服务专题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研究方向:武术与西南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学分外语(专业英语方向)体育统计原理与方法体育学导论专业基础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必修学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进展非学位课选修课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不少于学分少数民族体育田野调查方法西南少数民族体育历史与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郑怀贤传统武术理论与实践竞技武术现代发展峨眉武术历史与文化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专业理论拓展专题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完成学分、发表论文不记学分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教学实践参加学术讲座次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类别内容学时学分考核完成时间课程教学见课程教学安排考试考查学位(毕业)论文申请答辩前必修环节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次考查学位(毕业)论文申请答辩前进行校内学术讲座和报告次考查学位(毕业)论文申请答辩前教学实践(不少于学时的课程教学实践)考查学位(毕业)论文申请答辩前参加学术讲座次考查学位(毕业)论文申请答辩前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学位(毕业)论文申请答辩前培养环节完成指导教师分配第一学期报到后周内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入学后个月内中期考核第三学期月日前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月日前论文工作计划第四学期月日前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第六学期月日前学位论文预答辩第六学期月日前学位论文提交第六学期月日前学位论文外审第六学期月日月日学位论文答辩第六学期月日前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修订稿)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发挥博士研究生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