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 中的微实验
微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微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屮的应用探讨吴晓辉(福建省宁化第五中学,福建宁化365400)扌商要: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微型物理实验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探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措施,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对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型实验;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0)09-0041-02引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
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其一,生活化和自创性特征。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运用,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微型物理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自创性的特征山。
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验内容,实验的物品多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是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
微型物理实验自创性的特征也比较鲜明,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其二,成本低和方便性特征。
在微型物理实验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成本比较低廉、取材比较方便,常见的易拉罐及气球等都能作为实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成本上比较低廉,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三,简便性和明显性特征。
微型物理实验操作简便,学生能结合实验目的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回。
同时,微型实验所体现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乐趣。
(-)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价值微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矿泉水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矿泉水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一、矿泉水瓶在声学实验中的妙用:1、声音的产生:用两个矿泉水瓶互相敲击,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在震动,说明了声音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利用两个去盖的矿泉水瓶和一根细线可制成简易电话,用简易电话对话效果更好,说明固体传声效果好。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将8个相同的矿泉水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在瓶口依次吹气,发出的音调不同。
说明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声音传递能量:将矿泉水瓶从中间剪开,靠瓶口一侧的剪开处用橡皮膜蒙上,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敲击橡皮膜,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蜡焰颤动甚至熄灭。
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二、矿泉水瓶在光学实验中的妙用:1、光的直线传播:将矿泉水瓶上半部去掉,点燃蚊香,吹灭,将烟收集入矿泉水瓶中,用激光灯照射,可以清晰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和折射:将矿泉水瓶上半部去掉,在瓶中装一些水,然后点燃蚊香,吹灭,将烟收集入矿泉水瓶中,用激光灯照射,可以清晰观察到光在烟雾与水的交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光的色散:在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水后,将矿泉水瓶横放透过阳光,可看见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4、放大镜实验: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手拿住时,透过瓶子看手指变粗了。
5 光的折射成像: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在瓶后放一支钢笔,看到钢笔错位了。
三、矿泉水瓶在热学实验中的妙用:1、物态变化:将矿泉水瓶装满水放入冰箱中,水结成冰——凝固;矿泉水瓶装一部分水,敞开瓶口,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水变少了——汽化(蒸发);将冷冻后的矿泉水瓶拿出冰箱,发现瓶壁上有水珠——液化;观察冷冻室内矿泉水瓶,发现瓶壁上有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凝华。
2、比热容:在两个矿泉水瓶中分别装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在同一个地方的太阳底下照射,发现煤油的温度上升更快一些,说明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3、物体内能的改变:用两个矿泉水瓶分别装上热水和冷水,将二者靠在一起过一会热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用毛巾用力摩擦装冷水的一瓶,过一会冷水温度有所升高,说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浅谈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实验是指在课堂上,利用简单的装置和简单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且准确的实验,以达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的可视性和直观性,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在小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自己操纵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由此,学生们可以自由探索并展示其思维及发现精神,同时小实验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例如,当老师使用小实验演示热漆的膨胀时,学生们可以自己体验到物体的膨胀与收缩,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并深切印象。
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许多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抽象的,难以理解,通过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对于初学者来说,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是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而通过小实验,如利用电灯泡演示电路通断、用振动器演示声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等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实验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做。
因此,在实验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小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分析结果,从而不断检查自己的实验设计,并纠正错误,增加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观察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验现象,这就要求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在小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仪器的表现情况及结果,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这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总之,小实验是当今初中物理教学非常有效的辅助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小实验,使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实验学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小实验研究实施方案
物理小实验研究实施方案一、引言。
物理小实验是物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文将针对物理小实验的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实验目的。
物理小实验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对物理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
通过简单机械实验,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二,光学实验。
通过光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实验三,电学实验。
通过电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原理、电磁感应等电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实验方法。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物理小实验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安全措施等。
2. 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需要清晰地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避免操作失误。
3.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在进行物理小实验时,学生和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过程的规范性。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六、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七、结语。
物理小实验是物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小实验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目录序言 (3)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7)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8)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9)实验4 大力士——纸 (14)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15)实验6 测量浮力 (16)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18)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20)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21)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22)实验11 水的压力 (23)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24)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26)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 (27)实验15 水中悬蛋 (28)实验16 火山爆发 (29)实验17 水球的泳姿 (30)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 (31)实验19 用声音?吹灭?蜡烛 (32)实验20 有孔纸片托水 (34)实验21 手绢的秘密 (35)实验22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36)实验23 蜡烛吹不灭 (37)实验24 蜡烛抽水机 (38)实验25 瓶内吹气球 (39)实验26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40)实验27 会吸水的杯子 (41)实验28 会吃鸡蛋的瓶子 (42)实验29 瓶子瘪了 (43)实验30 会跳远的乒乓球 (44)实验31 会吹泡泡的瓶子 (45)实验32 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 (46)实验33 瓶子赛跑 (49)实验34 烧不坏的手绢 ........................................... 50 1 实验35 冷水也能沸腾 . (52)实验36 可爱的浮水印 (54)实验37 分合的水流 (55)实验38 漂浮的针 (56)实验40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58)实验41 纸杯旋转灯 (59)实验42 飞行的塑料袋 (60)实验43 云的形成 (61)实验44 烧不断的棉线 (62)实验45 糖的燃烧 (63)实验46 变色的碘 (64)实验47 神奇墨水 (65)实验48 烛火熄灭了 (66)实验49 空中点烛 (67)实验50 食盐黏结剂 (68)实验5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69)实验52 人造彩虹 (70)实验53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72)实验54 水制放大镜 (73)实验55 没有胶水,报纸也能贴在墙上 (74)实验56 间歇趣泉 (75)实验57 米粒四射——电荷性质的魅力 (77)实验58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78)实验59 火焰开关 (79)实验61 感受高压电 (81)实验62 汤匙变磁铁 (82)后记 (84)2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序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难而进。
初中物理生活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生活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生活实例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重力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一: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及运动状态。
(2)实验二:让学生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小车在不同高度下滑时的速度变化。
(3)实验三:让学生抛出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
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生活实例分析:(1)分析跳伞运动员跳伞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2)分析地球引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4. 总结:让学生总结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物理知识。
5. 练习:布置一些与重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4.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4.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气球、小车、斜面、抛物器等。
2. 教学课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生活实例:跳伞运动员跳伞、卫星轨道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对于生活实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理角度去分析,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 微型课教案
初中物理微型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2. 提问: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推导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师提问: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避免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彭毅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很多小实验,充分发挥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小实验的运用,以便更好地导入新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复 习效率、挖掘课外物理知识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9-0066-01
作者简介:彭毅(1978-),男,一级教师,江苏通州人,从事物理教 学与研究。
大气压改变而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 在讲解重难点部分知识时,教师应该重视实验的辅助作
用,鼓励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化抽象为具体,以逐步培养他 们的物理思维。
三、借助小实验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它是物 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充分发挥小实 验的作用,帮助学生调整复习进度和计划,解决复习过程中出 现的瓶颈。例如,在对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部分知识进 行复习时,教师可借助叉鱼实验使学生回顾光的折射知识,让 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中的鱼儿看起来离捕鱼者很近呢?当你趴 在桌子上睡觉的时候,为什么同桌敲桌子的声音会变得比平时 写作业的时候听见的声音更大?学生会认识到是因为声音的传 播介质不一样。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遗忘某个知识点,但他们对小 实验的记忆却比较深刻,因此回想实验过程和结论,能大大提 高记忆效率,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借助小实验挖掘课外物理知识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 力,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因此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借助小实验不断挖掘课 外物理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 如,学生吃早饭时,发现刚煮熟的鸡蛋剥壳麻烦,而放到凉开水 中泡一下就容易多了;吃馒头时,刚买的热馒头又大又柔软,但 是放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又小又坚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 这都与热胀冷缩知识有关,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这就需要学生善 于观察,并有一颗主动探究的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物理小实验,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 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这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物理实 验操作技术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物理思维的形成, 逐步提升了他们的物理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 生,鼓励他们利用身边的材料、生活中的实例等主动设计物理 小实验,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程导入、难点解释、复 习巩固、知识拓展等环节融入小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1.示范实验法: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来探究物理规律。
2.比较实验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研究其规律性和差异性。
3.组合实验法:将多种实验装置和器材组合在一起进行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4.接力实验法:将一个实验现象分成多个步骤,由不同的小组或学生依次进行,以实现实验效果的连续性。
5.逐步逼近实验法:通过逐步加大或减小一些变量的值,逼近一些目标值,研究这个变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6.自由探索实验法: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素材,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进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观测实验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研究物理规律和定律。
8.近似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简化或近似的方法,使实验过程更易进行和观察。
9.模拟实验法:使用模型或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一些现象和规律。
10.反证法:通过假设与实验结果相反的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11.计算实验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预测实验结果,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12.分析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物理规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1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研究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
14.推理实验法:通过实验结果的推理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和定律。
15.数量实验法:通过测量实验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参数,研究其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15种实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的要求,选取适合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研微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 推动物理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促进物理教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2. 分析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教学理念:分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理念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
(2)实验教学方式:分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探讨多样化实验教学方式。
(3)实验教学评价:分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全面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1)实验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2)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实验教学方案。
(3)实验教学过程: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4)实验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全面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
3. 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1)教师因素:分析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验技能等因素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唐兆祥来源:《中学理科园地》2018年第01期摘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将实验微课穿插到实验教学的导入、新课、课堂练习以及课后拓展等方面,可以令实验教学更为出彩,更加有效,在激发学生物理实验热情的同时,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实验;实验微课;微课应用引言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不易理解和消化;以往,老师们会用PPT来辅助,但作为比PPT更加生动、更具交互性的新形式,微课将起到更好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微课,温故“导”新新旧知识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练习,循序渐进才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在学习新知之前,巩固哪些与新知识有关的已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特殊法测电阻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好常规法测电阻,还要在缺少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利用间接测量的科学方法,提升设计与创新能力,用特殊法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大小,因此,特殊法测电阻是颇令学生头疼的初三物理实验。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人在课前针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内容和间接测量法制作了一个微课。
微课中,复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见图1),还通过回顾滑动摩擦力的测定,复习了间接测量法(见图2)。
通过这几分钟的微课,为特殊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扫清了障碍,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如果缺少电流表,将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大小?”2课中微课,放大现象某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现象不明显,可视度差,往往来不及讲解,实验就结束了,例如乙醚的液化现象。
为了让该实验的现象更清晰,本人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课,实验步骤如下:往50mL的注射器内装入适量的乙醚,并用手指抵住注射器的底部,拉动活塞,随着注射器容积变大,乙醚汽化,让活塞往回运动(见图3),发现乙醚液化。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1.基本操作类实验2. 测定性实验3. 探究性实验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1.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验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力学运动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小车滑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度滑坡上的运动变化,从而理解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实验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环节、提出探究问题等方式增加实验的难度,如在光学的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进一步探讨反射定律。
3.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物理实验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计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串、并联电路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搭建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等实际操作,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创新的策略1.引入科学探究思维:实验设计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其提出合理假设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2.引入科技手段:在实验设计中引入一些科技手段,如数据采集仪器、模拟实验软件等,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课程中,可以通过红外测温仪器测量冰的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用图表呈现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物态变化过程。
3.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实验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新,让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
1. 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密度。
这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容器和水,将容器中装满水,然后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量,即可得到物体的体积。
然后再通过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最终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 测量光的折射角。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光源、一个直尺和一个半圆形的透明介质,将光源放在一端,直尺放在另一端,然后通过调整透明介质的位置,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从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3. 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简谐振动的规律。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弹簧和一个小球,将小球悬挂在弹簧上,然后给小球一个初速度,观察小球的振动情况,测量振动的周期,从而验证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小球的质量有关。
4. 测量电路中的电阻。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阻特性。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直流电源、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压表,将电阻接入电路中,通过调节电压表的量程,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从而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5. 测量热传导系数。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传导特性。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热传导实验装置和一个温度计,将热传导实验装置加热,然后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的热传导系数。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物理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法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平衡仪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先调整平衡仪使其保持水平状态,并将物体挂在平衡仪的一端。
然后,移动滑块或者加减砝码使得平衡仪达到平衡状态,记录滑块或砝码的位置或数量。
根据滑块或砝码的质量单位得到待测物体的质量。
2. 实验方法二:测量摩擦力
将一个小物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
然后,逐渐增加弹簧测力计的力,使物块开始运动,并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再逐渐减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使物块停下,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分析示数的变化,得到物块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时的摩擦力。
3. 实验方法三: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将一个小弹簧固定在垂直挂放的杆上,将重锤可以自由滑动地绕其中心点旋转的轴上。
使重锤下落一定高度,然后与弹簧发生碰撞,并再次上升一定高度。
利用重锤高度的变化和弹簧变形的程度来判断能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4. 实验方法四:测量电阻
将一个待测电阻连接在电路中,通过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测量范围,记录下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示数。
根据欧姆定律,将电源电压除以电流,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5. 实验方法五: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在一条直线上,选择一个距离较远的地方设立一个发送声音的
源和一个接收声音的仪器。
通过控制发送声音源的时间来测量声音从发送到接收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再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间隔,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操作精准度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操作精准度提高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精准度有待提高。
精准的实验操作是获取正确实验结果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因此,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操作精准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准备、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的精准度。
二、实验准备1.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实验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观察什么现象,需要测量什么数据等。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准度。
2.准备齐全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是实验操作的基础,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并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完好性。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实验器材,确保器材齐全、完好无损。
三、实验操作规范1.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包括器材的安装、拆卸、调试等。
同时,教师还应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如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等。
2.规范操作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操作的关键,教师应规范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应保持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误差或错误结果。
3.记录准确数据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等。
记录的数据应准确、客观,不得随意修改或凭空捏造。
如有特殊情况,需向教师说明原因并获得批准后才能修改数据。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反思1.分析实验数据误差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
如测量工具的精确度不够、操作不当、环境因素等。
通过分析误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误差的来源和影响,从而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准度。
2.反思实验过程与结果学生应认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实验
近年来,“微”字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从博客变为微博,从短信变为微信,甚至45分钟的一节课中也在渗透着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的特点就是微。
而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时大而全,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但更多时候小而精,从引入到新授课,从课堂到家庭,这样可以把实验渗透到物理学习的各个阶段。
尤其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他们满怀新奇感,喜好动。
所以实验不易过分庞大,易采用麻雀式的微实验,以增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所谓微实验就是为了说明某个现象,简化探究步骤而完成的物理实验。
“微”的主要体现
实验目的明确任何实验都必须目标明确,初中物理实验也不例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尽管是微实验,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仍旧十分必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玩,经常有学生拿着一堆实验器材不知所措地“玩”,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实验前首先要告知学生实验目的,在实验目的完成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发挥。
实验的目的可以是为了验证哪个猜想,亦
可以是为了引发学生猜想,进而为专门的探究实验铺路。
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前,让学生用橡皮擦铅笔字,感受阻力,然后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擦的干净,此时感受到的阻力大小如何。
这样两个简单的微实验不仅让学生体会了滑动摩擦力,而且对于比较难以想象的猜想――压力大小因素有了切身体会。
也可以是通过微实验来巩固新知识。
如学习了电能表后,回家观察自己电能表的结构和运转情况。
这些实验有效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比起枯燥的讲解和背诵更加有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实验器材简单提到物理实验器材,不少人就会想到仪器一词。
其实,在微实验中并没有这么高深,除了一些专业的测量仪器,很多器材都是学生身边唾手可得的用具。
比如,拨动桌边刻度尺观察振动;在玻璃上哈气写字;两手指压笔尾和笔尖感受压力作用效果;找重心;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版……以上实验中的刻度尺和笔就是学生的文具用品,玻璃在每个教室都有,吸盘式挂钩在不少家庭中也很常见。
微实验的器材虽然简单,但是其往往身兼数职,可以在多个实验中反复使用。
如刚才的刻度尺,还可以在测量长度中用到,也可以在探究静电现象时用到;带有水的矿泉水瓶可以观察桌面发声振动,也可以透过水观察文字,还可以分别把两头置于海绵观察下陷程度,更可以留有少量水,轻盖瓶盖扭曲瓶身做功,观察盖子飞出等。
实验操作便捷物理探究一共分为7步:发现提出问题、针对问题给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并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析结论能否支持猜想、交流合作。
如果每个小实验的操作过程都详细完善的话,不仅时间来不及,学生也很快会对循规蹈矩的物理实验失去兴趣。
而对于微实验而言,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必须控制在3分钟以内,一般2分钟左右。
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转瞬即逝的现象可能就是一个微实验的操作过程。
如不擦怎样使桌面上的水快干;去超市称一公斤鸡蛋或苹果;人推墙感受反作用力等。
所以平时的不少实验要简化操作步骤,学会抓住要点,放开散点。
实验现象直观物理规律的建立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
现象有各式各样的,有眼见的如针筒内乙醚的汽化和液化,有耳听的如辨别朗读课文的同学是谁,有触摸的如拉橡皮筋感受影响弹力的大小,也有数据记录的如探究欧姆定律实验。
对于初中微实验而言,物理性和兴趣性并存。
其实验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直观明显,能够吊起学生胃口。
过分复杂的现象、数据不利于学生一眼看透现象分析本质。
比如刚才的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书本要求对于同一个电阻记录三组电压电流值,可是从这三组数据中学生只能初步发现同一电阻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很难直观地发现同一电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这需要作图来研究。
这种有复杂数据,需
要处理的实验适合整节课探究,不适宜作为微实验推广。
实验结论易得如果实验现象直观,那么根据现象得到结论并非一件困难的事。
这个结论究竟是支持还是推翻猜想,一目了然,实验目的也顺利达到。
如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里,给学生播放蜜蜂飞舞的视频,学生都能听到声音,也知道声音的来源是翅膀振动,然后请学生挥舞手臂,注意能否听到声音,思考为何听不到。
实验现象很明显,无人能听到挥舞声,再对比蜜蜂的视频,学生很容易得出是挥舞快慢即频率决定了能否听到声音。
“只要有声源振动发声,就能听到声音”这个错误概念就遭到了否定。
实验交流便捷由于实验“微小”,学生可以在课上当场做了后交流,也可以事先在家里用手机等设备录下后交流,还可以把视频内容在网络传播,这样非常适合学生对实验观摩、评析和研究。
通过自己做或者观看视频,可以对微实验中的细节体会入微,更利于知识点的掌握。
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自己实践或观看人家实验视频,不断对微实验进行改进,为我所用。
评析与反思
微实验并非可有可无、微不足道的实验。
微,只是体现在容量小。
这样更利于初中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对知识点的正反馈。
做微实验时不一定非要探究要素步骤齐全。
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探究实验,只要学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有所得,进而喜欢物理,实验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尤其是演示实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
另外微实验的形式要不拘泥于课堂,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生活化的探究实验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以笔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初二学生普遍比初三学生喜欢物理。
除了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内容简单,颇具新鲜感外,初二微实验多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学生自主动手随处可做的微实验。
每当要做实验时,学生总是手舞足蹈,初中生好动的天性展露无遗。
在他们看来,看人十遍不如自己一遍,这样对物理的兴趣就愈发浓厚了。
而到了初三,随着内容加深,实验更趋理性和思考,微实验大大减少了。
但请别忘记,他们还只是学了一年物理的孩子,他们还是喜欢动手。
所以无论初二还是初三,多设计布置些简单易行的微实验对于学生反馈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
尽管用同样的实验器材,很可能不经意间,学生就会迸发出思维火花,对实验进行改进。
所以微实验总是在不断的完善修改之中前行。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单凭教师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创新。
这既激励了学生学
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