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技术简介概要

合集下载

CDMA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CDMA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CDMA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王惠生
【期刊名称】《铁道通信信号》
【年(卷),期】2000(036)004
【摘要】@@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是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多址连接技术.扩频技术以前只用于军事通信,随着CDMA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某些关键技术的解决,80年代末逐渐应用于民用通信,现已在公共移动通信网中使用.
【总页数】2页(P5-6)
【作者】王惠生
【作者单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
【相关文献】
1.CDMA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J], 王微
2.“cdma2000(1X&HRPD)/WCDMA(GSM)双模手动单待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行标草案审查通过 [J],
3.“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等四项行标草案送审稿通过审查 [J],
4.“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支持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校验的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等九项行标草案送审稿通过审查 [J],
5.中国CDMA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研讨会部分论文摘要:CDMA网优利器——系统思想与方法 [J], 高行学;王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本课程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概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具备设计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本教学课件将根据以上目标分为多个模块,详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

请继续阅读后续章节以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课件《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着重讲解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信号传输: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等步骤。

通过掌握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研究者可以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频谱分配: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频谱分配原理和方法。

频谱是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常宝贵的资源,合理的频谱分配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和干扰抵抗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频谱分配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频谱分配方法以及频谱的管理与规划。

调制解调: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调制解调方法。

信道编解码: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解码技术。

信道编解码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信道编解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编解码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通过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全套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进一步深入掌握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间件消息通信技术概要

中间件消息通信技术概要

中间件消息通信技术概要一、中间件中间件,就是介于应用系统与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它使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功能,衔接于应用系统的不同部分,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和功能共享的目的。

消息中间件,是中间件众多产品分类中一个重要部分。

它能够适用于任何需要进行网络通信的系统,负责建立网络通信的通道,进行数据或文件发送。

消息中间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实现跨平台操作,为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集成提供服务。

二、几种通信技术的比较1、CPI-CCPI-C是一种同步对话通信模式。

参加通信的一方发起一次对话,同时控制信息流动。

数据既可以由发送者传递到接受者,也可以反向流动。

参加通信的两个程序需要跟踪对话的状态,如果异常发生导致连接中断,则需要发送方重建并恢复这次通话。

通信双方既可以处于主从地位,也可以处于对等地位。

也就是说,CPI-C既支持客户端-服务器环境,也支持对等通信方式。

虽然CPI-C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同步通信类型,但是在一定环境中,如CIC S,可以通过“临时数据队列”实现一定程度的异步。

TCP/IP,SNA都支持CPI-C。

由于需要应用程序参与错误的检测与恢复,CPI-C的编程接口相当复杂。

2、RPCRPC,即远程过程调用,也是一种同步,对话方式的类型。

一个调用程序向服务器提成申请,该调用被负责通信的转接器发往远端系统。

调用者与被调用者关系是固定的,很难实现对等通信。

与CPI-C一样,通信错误需要应用程序自己维护。

另外在申请服务得到响应之前,服务申请者被阻隔,这不仅是应用的瓶颈所在,更有可能遭受拒绝式服务攻击。

3、MQI(Message Queue Interface)消息队列接口为程序提供了一种异步通信方式。

一个程序以一个队列作为中转与另一个程序相互通信,这个队列向对于该程序而言既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远程。

当程序A与程序B进行通信时,A只需要将消息放入一条与B相通信的队列即可,至于消息何时,以何种协议,何种方式到达程序B与A没有关系。

通信对抗基本概念概要

通信对抗基本概念概要

信中断,从而造成敌方指挥控制失灵,战机贻误。通信对抗 主要包括通信侦察、通信测向定位和通信干扰三部分。
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

2. 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
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

3. 通信对抗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对抗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有: (1)系统的用途和作战对象; (2)系统的作用范围或作用区域; (3)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 (4)系统的反应时间; (5)系统的可靠性; (6)系统的展开和撤收时间; (7)系统通信能力; (8)系统的生存能力; (9)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等。

军事通信抗干扰体制
最具有代表性的扩/跳频混合通信系统是美军的联合战术信息 分发系统( JTIDS),它的主要性能如下: 频率范围:960-1008MHz,1053-1065MHz,1113-1206MHz 信道间隔:3MHz 跳频速率:76923 跳/s 跳频点数:51点 伪码速率:5Mb/s 伪码类型:32位M序列 伪码调制:MSK 多址方式:TDMA 信道编码:(16,4)和(31,15)的R-S编码以及交织编码
军事通信抗干扰体制
JTIDS是以时隙为最小发射时间单位的,其长度为7.8125ms。 它由同步段、数据及纠错段以及保护段等组成。
军事通信抗干扰体制
4. 超宽带(UWB)无线电与跳时通信 UWB技术利用极窄的射频脉冲来收发无线电信号,这种窄 电磁脉冲可以覆盖几个GHz甚至更宽的频谱,具有极低的功率 谱密度。UWB一般是利用脉冲到达时间,而不是利用频率或幅 度来携带信息的。作为-个简单例子,我们可以把在某一标准 Tj 时刻Tj 之前到达的脉冲编码为“1”,而把在某一标准时刻 之 后到达的脉冲编码为“0”,如果脉冲间隔恒定,即满足:
无线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

引言20 世纪70 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

其中码分多址移动通信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CDMA 是当今通信界关注的大热点。

CDMA 是当前公认的一种国际标准技术。

它具有频谱利用率极高和通信质量好等一系列显著优点。

CDMA 为解决频率资源非常紧缺这一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提供了理想途径,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质量最高,成本效益最好的方案,成为最受设备制造商青睐的一种通信方式。

CDMA 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已被公认为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CDMA 不仅是当今最先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通信技术,而且是一种跨世纪的技术。

第一章绪论1.1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相继起步于海、路、空的研究领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初期的军事移动通信阶段,发展到民用专业移动通信阶段,19 世纪70 年代末国际上出现的蜂窝汽车电话标志着公众移动通信新阶段的到来,历经10 年才日益成熟起来。

从此,移动通信的制造业和运营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

80年代,随着各种蜂窝系统在各国的应用,制式也五花八门,不能兼容互通,适应不了欧洲共同体的发展需求,于是开发了GSM 数字蜂窝系统。

美国从扩容和兼容的观点开发了可采用TDMA 技术的D-AMPS数字蜂窝系统。

为进一步扩大容量,采用CDMA 技术的数字蜂窝系统得以问世。

1.2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近20 年来,移动通信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正在产生革命性飞跃,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的新系统不断涌现,短短20 年间,第一代移动通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正日益普及,并且已经第一代模拟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 )即将进入大规模商用化阶段。

总之,移动通信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预计到2010 年,在所有通信设备中移动通信设备将居于首位[1]。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培训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培训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培训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信息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这些新技术以其高速、高效和多功能的特点,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

其中,5G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超高速率、超低延迟和大连接性的特点,为人们带来了更快、更稳定的网络体验。

物联网技术则通过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从而提升了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人工智能技术则借助计算机算法和机器学习,使计算机具备了类似人类思维和智能的能力,为人们提供了智能助手和智能决策支持。

云计算技术则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集中在云端,提供了便捷、弹性和高效的计算服务。

这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无疑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培训,我们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学习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文将分享我在参加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培训中的所思所得,包括培训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感悟。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魅力和应用前景,激发大家对于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的热情,共同探索信息时代的未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培训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要介绍,并明确本文的目标。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来探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培训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

第一个要点将重点阐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案例,将阐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个人生活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GSM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GSM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GSM 系统号码计划(一)
GSM移动通信网中存在着多种用来识别身份的各种号码 的编号计划
用户相关号码:
移动用户号码:MSISDN=CC+NDC+SN (E.164) 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MCC+MNC+MSIN (E.212)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临时分配,即时释放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CC+NDC+SN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TAC+FAC+SNR
• SCCP(Signalling Connect Control Part)——信令连接控制部 分
传送与呼叫或连接无关的信令、控制消息 常用概念:GT码,GT+DPC寻址,DPC+SSN寻址,SSN, MSISDN,IMSI,MGT
• TCAP(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事物 能力应用部分
A Trunkgroup +R2
B
A Trunkgroup
B
Linkset
七号信令系统
• MTP(Message Transfer Part)——消息传递部分
完成消息的可靠传递,分为:信令数据链路功能层、链路控制功能层、公共传递 控制功能层。 常用概念:信令链路(组)、信令路由(组)、信令点编码SPC、DPC etc.
- SS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存储全部“归属用户”的信息:-Operator 用户识别码:IMSI,MSISDN 附加用户服务数据 用户位置信息:MSC 地址 Triplet鉴权加密参数 永久存储 与其它节点通信(MSC/VLR/AUC/GMSC)

《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书适应班级:通信08-1信息电子工程学院2010.12.15《通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根据通信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制订本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带有研究性质的专题研究分析、设计报告,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开发和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毕业设计,旨在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毕业设计题目根据老师给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

三、指导教师及设计分组1、指导教师:张维、张莹、司元雷、张进等教师2、设计分组:按照学生选题和抽签分组四、毕业(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在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情况下,毕业设计时间向前提前,现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起止时间:2010.09.20--2011.01.152、第二阶段起止时间:2011.05.28—2011.06.222、进度安排:五、设计原始资料1、指导教师下达的设计题目任务书;2、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3、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协议;4、与现场实际需要相关的原始数据、报表等。

六、设计成果1、设计成果: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图纸、设计的产品。

2、毕业设计说明书的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摘要、目录、前言、概述、整体设计方案确定、每个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确定、具体电路设计及原理分析、关键技术、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系统需要改进和不完善之处、设计总结、参考文献、附录等几个部分。

物联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2010年10月21日05:19物联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福富软件公司首席架构师/卢捍华1 概述物联网是从英语“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的,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当前的电信网、Internet等网络连接的主要是人与人、计算机与人、计算机和计算机,而物联网意味着更加广泛的互联,包括人、计算机和其他物体。

正因为这种广泛的互联,将使物联网需要很多新的技术,也有很多个性和特点。

这些都使得其在网络的组织、应用和市场模式等方面将与传统网络有很多不同之处。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物联网这个话题为人们所热议。

有人估计,物联网产业的经济规模将是现有Internet的30倍。

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网络的现实来看,笔者觉得这一估计一点都不过分。

从历史上来看,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21世纪的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例子俯拾皆是;从现实来看,Internet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网络比作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那么,物联网中的传感网相当于毛细血管的网络末梢,这个末梢目前还基本上是空白。

正如人的毛细血管的长度占了整个血管长度的90%以上,物联网末梢的规模同样是惊人的,例如,有人估计,一个家庭大约需要200个左右的传感和控制节点。

广泛的互联伴随智能化的发展,将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今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整个世界发生的大事,未来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任意角落发生的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通过迅速部署和广泛安装的传感网,救灾人员可以了解灾区的各种信息,以保证及时救灾;煤矿管理者可以了解矿井安全情况,防止矿难的发生;农民可以及时了解气候和土地墒情,适时灌溉并节约用水;家庭成员可以随时了解冰箱中的储物情况,避免变质而浪费;我们甚至可以像孙悟空那样,画地为牢,建立没有围墙又严密防范的重要区域…。

总之物联网将渗透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压载波通信速率

中压载波通信速率

中压载波通信速率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进行编写: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载波通信技术在信息传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压载波通信是一种在电力线中传输数据的技术,通过在电力线上叠加高频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

中压载波通信速率指的是在这种通信中数据传输的速度。

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各种应用场景都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中压载波通信可以用于实现电力信息的传输和控制,包括电能表的远程抄表、电网监控等。

在智能电网和城市自动化建设中,高速、稳定的中压载波通信速率对于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提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了实现更高的通信速率,研究者们通过提高载波频率、改进调制技术、优化传输算法等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

因此,深入研究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中压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压载波通信速率作为中压载波通信技术中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领域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和提高中压载波通信速率,将会使得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城市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更加普及,并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本文的章节划分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概要、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介绍载波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重点介绍中压载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其次,将详细讨论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其速率的因素。

结论部分将对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指出中压载波通信速率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中压载波通信技术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主要内容概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从引言到结论的结构,并能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有所预期。

光纤通信技术:WDM系统

光纤通信技术:WDM系统

3 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光源
1.激光器的调制方式 (2)外调制激光器的类型
① 集成外调制激光器常用的是与光源集成在一起的电吸收 调制器。
② 分离外调制激光器常用的是恒定光输出激光器(CW) +马赫-策恩德(Mach Zehnder)外调制器(LiNbO3)。
图6-22 电吸收调制器的吸收波长的改变示意图
支持一定波长范围的光信号放大。
3 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3.5 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
波分复用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波分复用器件,
即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有时也称合波器和
分波器),实际均为光学滤波器,其特性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光复用
器和光解复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插入损耗和
串扰。WDM系统对其要求是插入损耗小、信道
3 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3.3 光波长转换器
WDM可以分为开放式和集成式两种系统结构。开放 式WDM系统用波长转换器(OTU)将复用终端的光信 号转换成指定的波长,对复用终端光接口没有特别 的要求,只要这些接口符合ITU-T G.957建议的光 接口标准即可。而集成式WDM系统没有采用波长转 换技术,要求复用终端的光信号的波长符合ITU-T G.692规定的波长。
3 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光源
2.激光器波长的稳定与控制
(1)集成式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的波长稳定 (2)分布反馈式激光器的波长稳定 (3)其他波长稳定技术
图6-23 波长敏感器件对光源进行波长反馈控制原理
3 WDM系统的关键技术
3.2 光电检测器
由前面的介绍可知,在WDM系统中,可利用一根光 纤同时传输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因而在接收时,必 须能从所传输的多波长业务信号中检测出所需波长 的信号,因此要求光电检测器应具有多波长检测能 力。要完成此功能,可以采用可调光电检测器,它 是在一般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个谐振腔, 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施加到谐振腔上的电压来改变谐 振腔的长度,从而达到调谐的目的。

通信工作内容简述怎么写

通信工作内容简述怎么写

通信工作内容简述怎么写
1.分析网络通信系统新产品,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应对措施及研发方案;
2.进行通信设备的系统设计,开发相应软硬件产品并参与投标;
3.组织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对相关通信产品进行研究测试;
4.维护光通信、无线通信等传输系统;
5.协调相关维护单位进行日常维护、巡查、抢修工作,及时处理各种故障;
6.协助优化传输网络,配合调度员进行传输系统的业务调度工作;
7.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技术讲解,提供技术支持。

2通信技术工程师岗位职责1.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使用通信装备与系统、光纤光缆等;2.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维护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与装备、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3.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维护通信交换装备与系统、软件、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组网技术、传真机等;4.
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维护综合业务数字网系统、网络接口技术与装配、数字终端设备、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模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5.研究、规划、施工、运行、维护载波传输、数字传输和电、光缆传输通信线路;6.负责技术平台使用的意见反馈,客户使用满意度反馈,工程质量及运转情况反馈,及时组织解决相关问题,对客户的应用提供建议。

3数据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1.负责局方的开通、运行维护、设备初验、终验等;2.负责设备问题的跟踪、反馈及疑难问题的处理、技术信息的收集、整理;3.负责员工及用户的技术培训,配合客户经理做好用户协调工作;4.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包含技术评审、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等;5.负责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包括整体
解决方案的拟订、标书应答、讲解与答辩;6.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并编写解决方案。

数据通信技术简介

数据通信技术简介

数据通信技术简介
程珂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1前言rn数据通信网是由电信部门建立、经营,为公众提供数据通信业务的一类电信网,有电路交换(DDN)、分组交换(PAC)、帧中继(FRM)、异步传输(ATM)等实现形式.几种数据网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比如DDN可以作为ATM或PAC的接入部分、PAC通过DDN实现节点互连、ATM与DDN有中继线连接、DDN和ATM都支持FRM业务等.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程珂
【作者单位】山东通信公司济南市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2
【相关文献】
1.GSM网络分组移动数据通信技术简介 [J], 王军;李建东
2.数据通信技术简介和数据专线基本故障排除方法 [J], 陈丹明
3.数据通信与平面数据通信网探讨 [J], 陈有栋
4.数据通信与平面数据通信网分析 [J], 杨一博
5.TDD-EDSL数据通信技术简介 [J], 盛万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丁玲
【期刊名称】《移动信息》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移动通信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

先进通信体系的建立于国
于民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基于此,在总结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前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丁玲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J], 孙焱;赵璐;
2.绿色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J], 肖卿
3.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综述 [J], 杜滢;朱浩;杨红梅;王志勤;徐杨
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综述 [J], 孙焱;赵璐
5.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J], 王海杰;李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孕育了“电”的时代。
展进程,特别是邮政通信;也因此大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文化交流的深
•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成功地研制了电报机并于1844年开 通了华盛顿-巴尔的摩电报线路,开创了电报通信时代。 • 1876年美国人A.G.贝尔发明了电话机:电话通信时 代。 • 1888年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 1896年意大利C.马可尼研制无线电发射装置,开创了无线通 信时代。
– 声音:击鼓、鸣锣(鸣金收兵) 、礼炮、土电话 – 动物、器械:鸽子、风筝、狗 – 人力:著名的马拉松比赛源于一位为传递马拉松捷报的 信史长跑42.195公里后牺牲。 – 烽火台、狼烟:速度快,以进行战争急报,接近光速, 最早的光数字通信(点火:急) 。 – 驿邮:15km/h – 通信塔:230km/2分钟的编码通信,最早的编码通信。
4
2018年11月13日7时6分
通信发展简史-古老的通信技术(2)
• 邮政通信
– 驿邮是邮政通信最古老的形式之一。这种通信方式是人类 – 邮政通信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分组交换方式。我国远在 周代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网络,并建立来 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秦以来驿邮系统成为国家的 行政机构,并沿用至今。
通讯技术简介
---史钋镭
通信发展规律(1)-简单历程
• 通信技术发展的简单历程




2
2018年11月13日7时6分
概述
• 通信技术的“代”
– 远古通信时代:非专业化通信队伍;人力通信 – 中古通信时代,出现了专门的信使:邮政系统逐渐诞生; 蒸汽机(机械力)通信时代
• 蒸汽机不仅推动了生产的进步,也推动了文明的快速传播
通信发展简史- “电力”通信时代(2)
• 传输技术革命:
– – – – 有线电信传输:明线传输 明线载波 同轴传输光纤传输 无线传输:无线广播无线电视卫星通信卫星导航 媒体整合:有线电视,多媒体技术 光传输:光波导光波分复用光孤子
• 通信网络技术革命:
– 电信网络 交换技术 – 广播网络 – 计算机网络ARPA
• 通信内容方面的变革
– 简单信息声音图像数据多媒体
9 2018年11月13日7时6分
常见无线通讯的一些知识
• • • • 频谱 移动通讯(GSM CDMA 4G) 短距离无线技术(BT WIFI) 微波通讯(GPS)
移动通讯
•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式语音移动通信,其手机体积大如砖 头。由于该系统易受外界电波干扰,语音品质欠佳等原因。 • 第二代2G数字语音通信系统具有不易被盗用的优点,语音品质令人满 意。俗称“全球通”最为普遍。GSM是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缩写,它由欧洲16国研发。全球GSM用户数约占全 球移动电话用户数的55%,还可提供短信息等服务。 •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是发展方向。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认可3 个3G标准:日本和欧洲 的W-CDMA系统;美国 的Cdma2000系统;中 国推出的TD—SCDMA,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 第四代(3G),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LTE 并非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能够提供下行 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6 2018年11月13日7时6分
通信发展简史(2)
• • • • • • • • • • 1907年,电子管问世,通信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1915年,横贯大陆电话开通; 实现越洋语音连接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 1925年,开通三路明线载波电话,开始多路通信 1936年,调频无线电广播开播 1937年,雷沃斯发明脉冲编码调制,奠定了数字通信基础 1938年,电视广播开播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雷达与微波通信得到发展 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7年,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问世,为通信器件的进步创造 了条件
演进路线及速度
GSM----->GPRS--->EDGE---->WCDMA------->HSPA---->HSPA+------->FDD-LTE长期演进 传输速度分别是:
– – – – – – – – – GSM:9.6Kbps GPRS:171.2Kbps EDGE:384Kbps WCDMA:384Kbps~2Mbps HSDPAz:14.4Mbps HSUPA:5.76Mbps HSDPA+:42Mbps HSUPA+:22Mbps LTE:300Mbps
– “电力”通信时代:信息爆炸
• • • • 有线通信:有线电报、明线、同轴电缆、光纤通信、光交换技术 无线通信:无线电报、无线通信、广播、光无线通信 互联网技术………… 各种通信技术体制的出现和通信理论的逐步完善
3
2018年11月13日7时6分
通信发展简史-古老的通信技术(1)
• 古老而又合理的通信方式
通信发展上的一个伟大变革:通信行业的诞生,又一个社会分 工。
• 通信塔(法国:Claude Chappe)
– 18世纪在巴黎和里尔间建立若干通信塔,用结构编码和 望远镜相结合完成了快速的编码通信。
5
2018年11月13日7时6分
通信发展简史-“电力”通信时代(1)
• 蒸汽机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通信技术的发
பைடு நூலகம்
高通公司
• 1985年7月,七位有识之士聚集在圣迭戈欧文· 雅各布斯(Irwin Jacobs) 博士的家中共商大计。这几位富有远见的人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创建 “QUALity COMMunications”,他们的宏伟蓝图造就了20年后电信业 中最耀眼的新星QUALCOMM高通公司。高通已拥有3,900多项CDMA及 相关技术的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高通公司已经向全球逾130家电信 设备制造商发放了CDMA专利许可。 • 骁龙(Snapdragon)是高通公司(Qualcomm)推出的高度集成的 “全合一”移动处理器系列平台,覆盖入门级智能手机乃至高端智能 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下一代智能终端。2012年2月20日,高通正式将 Snapdragon系列处理器的中文名称定为“骁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