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道德教育原则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道德教育原则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作者:施凌岚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3期

摘要: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其中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阶段、道德教育原则、道德修养方法以及师生关系共同组成了朱熹的道德教育体系。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原则可以为解决中学德育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朱熹;道德教育原则;中学德育

一、朱熹的道德教育原则

朱熹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围绕注重德育与整全教育原则、知行结合原则、引导与防禁结合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等道德教育原则进行。

(一)注重德育与整全教育原则

朱熹认为道德教育在学校的各类教育中最为重要,道德教育在学校的各种教育内容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彻底改变学生为功名利禄学习的状况,朱熹提出学校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立学教人,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他们学习到的道德知识才能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人。所谓圣人,必须个性全面发展,人格完备,也就是“全人”。与此相对应,学校只有具备整全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圣人。

(二)知行结合原则

知是指道德认识,行是指道德行为。朱熹特别强调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事物的道德认识,同时又要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缺一不可。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提出“知性相须”的观点。朱熹认为知与行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在知行先后问题上,朱熹主张先知之,后行之;在知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行比知重要。

(三)循序渐进原则

朱熹认为想要实现儿童“明五伦”的德育目标,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有两层具体含义:

一是道德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道德教育应当根据人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心理成熟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事及理循序渐进地展开。

二是读书要循序渐进。读书时要在理解前面书的基础上,继续往下读,不能前面还未搞懂就去看后一本书。关于读书,朱熹专门归纳出读书六法。

二、中学德育面临的困境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做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当前中学德育主要面临如下困境:

(一)重智育轻德育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有合理之处,但现在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部分学校和老师唯成绩论,把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应试教育体制中,学生的唯一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唯一目标是考高分,学校的教育重点仍然是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升学率。为此,中学教育往往忽视学生道德的培养,把追求学生升学率作为教育目標,将重心放在教学上,狠抓学生成绩,重智育轻德育。

(二)德育知识化和课程化

大部分中学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来实现的,通过向学生讲授关于道德的知识完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的德育课程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不顾学生的内在需求与社会实际,很容易出现中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理论严重与社会实际脱节,所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状况。德育教育最终流于形式,并未达到德育教育本应实现的作用。

(三)缺少实践渠道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部分学校因各种原因,很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也就很难检验学生是否真的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朱熹的道德教育原则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视

正如朱熹所说,学校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能以牺牲学生道德发展为前提,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当明确中学德育的目标。《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要通过中学阶段的德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三,教师在选择道德教育内容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

(二)追求知性合一

朱熹特别强调践行。朱熹主张学生把学习到的道德观念付诸行为,要求将道德知识的教育与行为训练有机结合。老师也应该同样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老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道德准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这些道德准则。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社会实践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践行道德准则创造机会,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循序渐进展开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道德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心理成熟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由事及理循序渐进地展开。为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选择的内容应当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同时要注意与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进行恰当衔接。

参考文献:

[1]朱钰晖,胡昊宇.浅谈朱熹的德育方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2020(02):16-18.

[2]唐安全.中学德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

[3]吴良.中学德育工作缺失与对策刍探[J].成才之路,2018(22):14-14

作者简介:

施凌岚(1997年—),女,江苏南通人,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