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平台体系简要介绍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范维澄陈涛【背景】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尤其是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对提高应急能力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
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它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也都对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作出了相应部署。
建立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核心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是形成以国务院应急机构为运转中枢的一体化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手段,是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
【应急平台建设情况】应急平台的研究最早于2004年在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2005年第二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对应急平台的建设进行了交流,2006年全国应急管理大会上,清华大学介绍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2006年底,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启动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和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06-2008)。
应急管理平台
应急管理平台应急管理平台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灾害和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高,应急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应急管理的需求,应急管理平台应运而生,通过集成和整合各种应急资源,能够快速响应灾害和事故,实现高效的应急响应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应急管理平台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二、应急管理平台的定义应急管理平台是指将应急资源和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实现指挥事件、响应应急、展开救援和恢复工作的一种综合性应急管理系统。
它主要通过信息化技术,集成应急资源、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等手段,实现全方位的应急响应和管理。
三、应急管理平台的特点1.集成化应急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能够统一管理应急资源,避免资源冗余和浪费。
同时,平台还能够对多个系统进行集成和整合,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有效共享。
这样,就能够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重复性工作。
2.自动化应急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和流程,快速对事件进行处理,并调动相应的资源和力量,加速应急响应的速度。
平台还能够自动化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传送,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应急响应。
3.实时性应急管理平台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能够快速反应事件的情况,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同时,平台还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从而进行全面的应急响应。
实时性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精度,避免由于延迟等原因导致的损失。
4.可靠性应急管理平台能够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
同时,平台还能够实现多备份机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靠性能够保障应急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应急响应的有效性。
四、应急管理平台的应用情况1.政府应用政府是应急管理平台最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全面地应急响应和管理。
平台可以对事件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判断,并及时调动相应的资源和力量,加速灾害和事故的救援和恢复工作。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1.应急指挥调度平台1.1.概述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
该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指挥首长和参与指挥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以及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灾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1.1.方案实现目标在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方面,实现突发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在预警方面,建立分布式可逐级监测和处理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评估与预警触发启动;在会商方面,利用视频接收设备、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设施,为指挥首长、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大屏幕显示和信息服务,随时为首长决策提供各种有效而生动的辅助决策信息;在决策支持方面,形成一套具有实时监测、科学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等功能的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
在资源调度方面,通过系统对应急资源的科学调度,充分保证对特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资源的配置。
在公众信息发布方面,能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紧急救助信息服务和善后处理工作信息。
1.1.2.方案特色在监测、预警和应急领域提供“监测、预警、应急”一体化的应急决策指挥解决方案,实现系统“平战结合”的建设思想。
基于我们丰富的监测系统设计经验,我们提供一套快速的监测系统开发和部署框架;以多样化、可扩展的可靠信息渠道解决应急指挥中必须的信息来源问题;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多类行业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模型,实现监测与预警联动;融合门户技术和关键指标仪表盘设计技术,结合系统中丰富的系统分析模块,实现各种业务数据的显示界面集成,便于决策者快速、直观地了解信息、把握全局;以业界主流和开放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模式,提供开放的、平台级的应用编程接口和管理工具,既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快速拓展和实施系统,又便于保护投资,使系统长期健康发展。
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是一篇长文的开端,它为读者提供了文章的背景和框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应急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应急管理效能和反应速度的一种方式。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急管理领域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概述应急管理信息化的意义、现状以及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入手,总结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加强建设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以全面介绍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首先,我们会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部分:正文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内容:2.1 应急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阐述应急管理信息化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加强应急机构的信息收集、快速决策和资源调配能力,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信息化也能够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2.2 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本节将探讨当前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我们将分析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包括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技术应用水平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
同时,还将对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介绍,从中借鉴经验并提出我国在该领域的改进措施。
2.3 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必要性本节将重点阐述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我们将介绍标准体系在提升信息化系统质量、推动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二○○八年二月)编制说明1 目的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作出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是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的统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方针和纲领,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各级应急预案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正在开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研究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
应急平台建设(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指挥场所等)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馈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统一各级应急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编码,实现不同应急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用于各级应急平台应急资源的分类与编码。
二、编码原则本规范的编制思想是:●层次清晰:分类尽量层次清晰,编码结构应与分类层次体系相适应;●简单明了: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长度应尽量短,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及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易于扩充: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代码唯一:每一个编码对应仅应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
本规范采用五位编码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编码位数应尽量短,便于应用,同时也与电子政务有关分类编码标准相一致。
由于编码的级别越高,其内容越抽象,所对应类别越少,所需分类容量越小,反之则所需分类容量越大。
而1位阿拉伯数字(0-9)的容量小于1位罗马字符(A-Z)的容量,后者的容量又小于两位数字的容量(00-99),因此后四位编码依次采用1位阿拉伯数字,1位大写的罗马字符,两位阿拉伯数字来编码,为避免大写罗马字符O、I、Z与阿拉伯数字0、1、2混淆,本编码规范不用采用大定罗马字符O、I、Z。
编码扩充原则:本级分类采用1位数字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首先是采用数字1-9表示,不够表示时,采用大写罗马字符A-Z扩充(O、I、Z除外)(即,1,2,3,4,5,6,7,8,9,A,B,C……Y),如果分类采用两位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0,则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次添加字母进行扩充(即99,9A,9B,9C……9Y,A1,A2,A3……AY,B1,B2……YY)。
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考察报告
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考察报告2007年11月12日至23日,清华大学组团对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访问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伊利诺伊州应急指挥中心(IEMA)、芝加哥应急管理与通讯办公室(COEMC)、芝加哥消防局(CFD)等政府机构和国家应急培训中心(NETC),包括应急管理学院(EMI)和国家消防学院(NFA)、伊利诺伊州消防培训服务学院(IFSI)、国家海洋和大气总署的国家飓风中心(NOAANHC)、国际飓风研究中心(IHRC)等科研、培训机构。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对美国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一、先进的应急平台体系美国的应急平台体系由联邦、州、市级应急平台以及相应的移动应急平台组成,建设和使用机构是各级政府应急机构的应急运行中心(EOC)。
美国应急平台体系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是依靠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以实现公共安全应急的一体化、实时化、精确化与快速反应。
(一)联邦政府应急平台联邦层面的应急平台由国土安全运行中心(HSOC,Homeland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建设和使用。
国土安全运行中心是国家级应急枢纽(源和汇),主要负责国内突发事件协调、处理和形势通告等工作,是一个集执法、情报收集、智能分析、紧急应对和私人机构汇报于一体的常设全天候跨部门组织,其组织体系由跨部门专业力量构成,可以调度广泛的资源。
国土安全运行中心与各级应急运行中心协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主要依靠其值班场所内综合集成的高科技应急平台,行使日常综合预测预警、形势通告、紧急处置等职能,保障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及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
联邦政府应急平台主要解决美国在国土安全战略规划初期面临的突出问题——缺少一个能够集成全国的国土安全信息的机构或系统。
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方案设计
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方案设计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介绍 (4)1.3 方案概述 (5)二、需求分析 (6)2.1 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7)2.2 系统功能需求 (9)2.3 性能需求 (10)2.4 安全性需求 (12)三、平台架构设计 (13)3.1 总体架构 (14)3.2 组件设计 (15)3.2.1 数据采集层 (17)3.2.2 业务逻辑层 (18)3.2.3 数据存储层 (20)3.2.4 前端展示层 (21)3.3 系统交互设计 (22)四、功能设计 (23)4.1 应急预案管理 (24)4.2 应急资源管理 (26)4.3 应急事件处理 (27)4.4 应急演练与培训 (28)4.5 应急指挥与协调 (30)五、数据库设计 (31)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3)5.2 数据库表设计 (34)5.3 数据库关系图 (36)六、安全性设计 (37)6.1 用户认证与授权 (38)6.2 数据加密与解密 (39)6.3 日志管理与审计 (41)七、平台实施计划 (42)7.1 项目启动与团队组建 (42)7.2 开发与测试阶段计划 (44)7.3 上线与运维计划 (45)八、预算与成本分析 (46)8.1 软硬件采购费用 (48)8.2 人员工资及福利 (49)8.3 项目实施与培训费用 (50)8.4 运维与升级费用 (52)九、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53)9.1 技术风险 (54)9.2 运营风险 (55)9.3 法律法规风险 (56)9.4 其他风险 (58)十、总结与展望 (59)10.1 方案总结 (60)10.2 发展前景 (61)10.3 后续工作建议 (62)一、内容描述系统架构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向以及功能划分。
对系统的技术选型进行说明,如采用哪种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详细阐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操作流程以及与其他模块的交互关系。
应急平台建设概要
应急平台建设概要应急平台建设是指建立一种全方位的、高效的、信息化的应急管理平台,用于快速响应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平台建设涉及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参与,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应急需求和资源,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和管理,以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的效率。
以下是应急平台建设的概要:一、平台架构设计:应急平台应具备统一的总体架构,包括硬件设施、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平台的设计要考虑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突发事件应对需求。
另外,还需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信息收集与传输:三、资源调度与协调:平台应能够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全面的调度和协调。
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各方面的资源,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调度和配置,以确保救援和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平台还应具备资源分配的优化算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指挥与决策支持:平台应提供各级指挥人员和决策者所需的信息和工具,帮助他们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
包括实时的事件情况展示、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应急预案管理等功能。
平台还应支持指挥人员的协同工作,提供实时的通讯和协同决策的功能。
五、应急演练与培训:平台应提供应急演练和培训的功能,帮助各级单位进行应急能力的提升。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应急演习,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七、合规与保障:平台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平台应具备完备的权限管理和审核机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总之,应急平台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全方位、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
通过平台的建设,能够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效率和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城市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简要说明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简要说明一、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概述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
该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指挥首长和参与指挥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以及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灾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小的资源投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将实现政府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处理城市突发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系统,为城市构建一张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完善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如流行病、恶性案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
我们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有计划地进行规划、预防、救援和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城市联动指挥机制,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和抗风险的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围绕用户需求,建设“一个中心、两个保障、四个平台、多个系统联动”,即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中心,提供信息安全保障和体制管理保障,搭建实时通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综合调度平台和协作共享及预案决策支持基础平台,总体融合各个子系统实现系统联动。
二、方案实现目标1.数据采集、资源共享对于公共设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及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要建立健全的数据检测体系。
例如:在熟食中使用检测装置,长期采集水质污染状况数据;从各个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采集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数据等。
对现有城市建委指挥中心、城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中心、城市质量监督局指挥中心、交警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120指挥中心、119指挥中心系统平台里面对应急相关的资源信息全部共享到市级应急平台中。
应急广播信息平台系统功能介绍
1 引言在发生自然灾害、重大预警等事件时,应急广播是最广泛、最快捷的传播方式,如今传统应急广播系统与新媒体融合,将应急广播体系融合到不同的系统中,分发至各地州和各县的应急广播系统,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全省覆盖,将应急信息以融媒体信息方式送进千家万户,造福了更多人群。
2 系统简介云南应急广播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各类应急信息,并对应急信息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方式(手存DDR3 8GB及以上,硬盘1TB及以上,网卡100M及以上。
(2)软件环境①服务器端Windows Server 2008 R2 及以上。
②客户端Windows 7及以上。
3 管理功能介绍3.1 主界面介绍云南应急广播信息平台系统管理分为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蓝色预警,通过选择相应的事件类型、事件级别和创建时间,可以在应急信息列表中筛选出需要的应急信息。
3.2.3 应急信息列表列表包含ID、编号、发布机构、事件类型、事件级别、信息类型、信息状态、使用类型、音频文件、查看详细信息。
在列表中,可以选择需要的列的子项,可以按照不同列的子项进行正序和倒序排序,具体信息如下。
摘要:云南应急广播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各类应急信息,经过筛选后分发到各相关系统中。
应急广播信息平台作为中间平台,将各系统联合起来,通过不同系统间的联动来减少人工操作量,使编辑、记者、主持人在进行简单便捷的操作后,就可以将应急信息的内容通过口播或者直接播放音频内容的形式播发给听众和用户。
关键词:应急广播 应急信息 主要功能 系统联动82 . 83. ⑤音频文件下载地址即应急广播音频文件下载地址。
⑥音频文件摘要即音频文件摘要描述。
⑦发布手段发布手段包含但不限于电视、广播、直播星等。
⑧呈现方式根据不同发布手段定义不同的呈现方式。
⑨发布频率格式为每多少分钟播报(展示)一次。
图2 云南应急广播信息发布平台管理员页面结构图图3 应急信息管理界面图84. ⑩频率内次数即每次发布频率内播报遍数,如每隔30分钟字幕滚动一次,每次滚动两遍。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
秘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二00七年九月目录1适用范围 (8)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 (8)2. 1平台体系结构 (8)2 2总体功能要求 (9)2 3平台基本构成 (10)3国务院应急平台 (11)3. 1应急通信系统 (11)3. 1. 1电话调度系统 (12)3.1.2多路传真系统 (14)3.1.3卫星通信系统 (15)3 .2计算机网络系统 (17)3. 2. 1局域网 (18)3 2 2网络与系统管理 (19)3 2 3服务器与存储系统 (20)3 2 4广域网 (21)3 3视频会议系统 (24)3 3 1功能要求 (24)3 3 2 性能要求 (24)3 3 3接口要求 (25)3 3 4引用标准 (25)3 4图像接入系统 (26)3 4 1功能要求 (26)3 4 2性能要求 (26)3 4 3接口要求 (26)3 4 4引用标准 (26)3 5综合应用系统 (27)3.5 .1技术架构要求 (28)3 .5.2 运行环境 (28)3.5.3性能要求 (28)3.5 .4综合业务管理 (28)3 5 5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30)3 5 6综合预测预警 (30)3 5 7智能辅助方案 (31)3 5 8指挥调度 (33)3 5 9应急保障 (33)3.6数据库系统 (34)3 6 1功能要求 (35)3 6 2 DBMS性能要求 (35)3 6 3基础信息数据库 (35)3 6 4地理信息数据库 (36)3 6 5事件信息数据库 (36)3 6 6预案库 (37)3 6 7模型库 (37)3 6 8知识库 (37)3 6 9案例库 (38)3 7应急指挥场所 (39)3 7 1显示系统 (39)3 7 2供电系统 (39)3.7 .3综合布线 (40)3 7 4其他要求 (40)4省级应急平台 (41)4 1应急通信系统 (41)4 1 1有线调度系统 (42)4 1 2无线调度系统 (44)4 1 3多路传真系统 (45)4 1 4短波通信 (46)4 1 5卫星通信系统 (47)4 2计算机网络系统 (48)4 2 1局域网 (48)4 2 2广域网 (48)4 .3视频会议系统 (49)4 3 1功能要求 (49)4 3 2性能要求 (49)4 3 3接口要求 (50)4 3 4引用标准 (50)4 4图像接入系统 (50)4 4 1功能要求 (50)4 4 2性能要求 (50)4 5综合应用系统 (51)4 5 1技术架构要求 (51)4 5 2综合业务管理 (51)4.5.3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51)4.5.4综台预测预警与研判 (51)4.5.5能辅助方案 (52)4 5 6指挥调度 (52)4 .5.7应急保障 (52)4.5.8应急评估 (52)4.5.9模拟演练 (52)4 6数据库系统 (53)4 6 1基础信息数据库 (53)4 6 2事件信息数据库 (53)4 6 3预案库 (54)4 6 4模型库 (54)4 6 5知识库 (54)4 6 6案例库 (54)4 6 7文档库 (54)4.7应急指挥场所 (55)4.7 .1显示系统 (55)4 .7.2供电系统 (55)4.7.3综合布线 (56)4 .7.4 其他要求 (56)5 部门应急平台 (57)5.l应急通信系统 (57)5. 2计算机网络系统 (58)5. 3视频会议系统 (58)5 4图像接入系统 (59)5 4 1性能要求 (59)5 4 2引用标准 (59)5 5综合应用系统 (59)5 5 1技术架构要求 (59)5 5 2综合业务管理 (59)5 5 3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59)5 5 4预测预警 (60)5 5 5智能辅助决策 (60)5 5 6指挥调度 (60)5 5 7应急保障 (60)5 5 8应急评估 (60)5 5 9模拟演练 (60)5 6数据库系统 (60)5 6 1基础信息数据库 (60)5 6 2地理信息数据库 (61)5 6 3事件信息数据库 (61)5 6 4预案库 (61)5 6 5知识库 (62)5 6 7模型库 (62)5 7应急指挥场所 (62)5 7 1功能要求 (62)5 7 2引用标准 (62)6移动应急平台 (63)6.1大型移动应急平台 (63)6 1 1功能要求 (63)6.1.2性能要求 (63)6 1 3综台应用软件 (65)6 1 4车载数据库 (65)6 1 5接口要求 (65)6 1 6引用标准 (65)6 2中型移动应急平台 (65)6 2 1功能要求 (66)6 2 2性能要求 (66)6 .2.3综合应用软件 (67)6.2.4车载数据库 (68)6.2 .5接口要求 (68)6 2 6引用标准 (68)6 3小型移动应急平台 (68)6 3 1功能要求 (68)6 3 2性能要求 (68)6 3 3综合应用软件 (69)6 3 4便携数据库 (69)6 3 5接口要求 (69)6 3 6引用标准 (69)7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70)7 1数据交换 (71)7.1.2性能要求 (73)7 .1.3技术要求 (73)7 2数据共享 (73)7 2 1功能要求 (74)7 2 2技术要求 (74)7 2 3共享机制 (74)7 3省级共享与交换节点 (75)7 4部门共享与交换节点 (75)8安全保障体系 (76)8 1总体要求 (76)8 1 1原则要求 (76)8 1 2分级分域安全保障要求 (76)8 2安全保障要求 (78)8 2 1通信系统安全保障 (78)8 2 2基于内网的应急平台系统 (78)8 2 3基于外网的应急平台系统 (78)8 2 4移动应急平台 (79)8 3安全管理 (80)8 4容灾备份 (80)8 4 1本地备份. (80)8.4.2异地容灾 (80)9规范性引用文件 (81)10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82)10.1术语和定义 (82)1 0.1.1突发公共事件 (82)10.1.2应急平台 (82)10 1 3移动应急平台 (82)10 .1. 4应急方舱 (82)10 .2缩略语 (82)ﻬ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为了指导和规范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研发和建设工作,保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十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技术要求。
应急管理概论(四):应急平台
应急管理概论(四):应急平台第四章应急平台第一节应急平台概述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应急管理中广泛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
应急平台是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具备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图像显示及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综合性软硬件集成的平台。
应急平台是在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应急资源的基础上,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高智能化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技术系统,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为一体。
应急平台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是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
应急平台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应急响应的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急平台的建设背景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把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列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的首要工作,明确要求“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安元应急平台模型介绍
模型成套产品
沸 腾 液 体 扩 展 蒸 汽 爆 炸 事 故 模 型
模型WEB标准组件
沸 腾 液 体 扩 展 蒸 汽 爆 炸 事 故 模 型
蒸气云爆炸事故模型
定义:指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云状混合物在开阔地上空遇点 火源引发的爆炸。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是由火灾发展成的爆燃, 而不是爆轰;一般是由于存储温度高于常压沸点的介质大量泄漏 的结果;是一种面源爆炸模型。
模型合作的技术优势
介绍
1.安元应急平台模型是我公司联合南工大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 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确保了模型的科学性;
2.安元应急平台模型2004年经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
为:国内领先水平,确保了模型的权威性; 3.安元应急平台模型多次获得了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并广泛应用于安 全评价、安全规划、应急平台、安全管理等领域,确保了模型的成熟性。 4.安元应急平台模型的业务应用优势:模型可以和webgis、应急资源调度、 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演练与培训等业务实现无缝集成。 5.模型的底层算法经过科学优化,大大的提高了模型运算的速度,满足B/S环 境下的快速计算分析。
基于成熟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研发了针对不同装置类型和不同物质类型的系列化事故灾害后果
定量评价、区域定量风险评价和区域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模型及算法,并利用大量权威实验数据 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了多年的模型验证和完善,目前本模型是国内唯一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鉴定,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安监管科鉴字[2004]第6号)。科研成果主要来源如下:
安元应急平台模型
介绍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
公司简介
安元公司是国内最早(组团组建1995,公司运营2003)专业从事安全与应急领域 的专业软件产品及物联网解决方案研发、销售与服务的软件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是 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博士点的产学研一体化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安全与 应急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慧应急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智慧应急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智慧应急管理是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发生和应对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传统的应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应急管理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的应急管理模式。
智慧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全过程监测、预测、预警、响应和恢复。
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灾害的发展趋势和程度,提前做出应对方案和预警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和影响。
智慧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包括但不限于灾害预警、危机管理、应急救援、社会组织参与等。
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和智慧化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快速调配和信息的实时传递,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灵活性。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智慧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其概念和意义、基本原则以及核心要素。
通过深入剖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应急管理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借鉴,推动智慧应急管理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智慧应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回顾。
通过对智慧应急管理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有信心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智慧应急管理的知识体系。
首先在引言中概述智慧应急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并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章节来详细探讨智慧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将介绍智慧应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我们将探讨什么是智慧应急管理,以及它为应对紧急情况带来的好处和意义。
该章节将着重解释智慧应急管理与传统应急管理的不同之处,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
消防应急指挥平台介绍演示
消防应急指挥平台介绍演示消防应急指挥平台是一个集信息管理、指挥调度、视频监控、危险物质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突发事件的信息,实现对灾害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有效提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平台结构和基本功能消防应急指挥平台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指挥中心和灾害现场指挥所。
指挥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等工作,灾害现场指挥所主要负责现场的指挥调度和救援工作。
指挥中心部分包括应急信息管理子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危险物质识别子系统、信息通信子系统等。
应急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对灾害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存储、查询和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子系统负责根据灾害情况进行指挥调度,并对救援人员进行位置追踪和任务分配;视频监控子系统负责对现场进行视频监控,提供实时画面和录像回放;危险物质识别子系统负责对现场的危险物质进行识别和分析;信息通信子系统负责平台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灾害现场指挥所主要包括指挥调度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
指挥调度子系统通过显示屏和无线通信设备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实现指挥员对现场救援人员的指挥调度;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过摄像头和显示屏实现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并将画面传输到指挥中心,以供指挥员进行指挥和决策。
二、平台应用场景消防应急指挥平台广泛应用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尤其是火灾事故、化学泄漏事故等涉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事件。
平台可以帮助指挥员及时掌握灾害现场的情况,迅速决策和部署救援人员和物资,提高救援效率和减少损失。
平台的应用场景举例如下:1. 火灾事故:平台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子系统实时监控火灾现场的火势蔓延情况,危险物质识别子系统可以分析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成分,提醒救援人员及时撤离或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2. 化学泄漏事故:平台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子系统监控泄漏物质的扩散情况,危险物质识别子系统可以对泄漏物质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指挥员可以根据识别结果决策救援人员的行动方向和防护措施。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九月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二〇〇七年九月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 (1)2.1平台体系结构 (1)2.2总体功能要求 (2)2.3平台基本构成 (2)3 国务院应急平台 (3)3.1应急通信系统 (3)3.2计算机网络系统 (6)3.3视频会议系统 (10)3.4图像接入系统 (11)3.5综合应用系统 (11)3.6数据库系统 (16)3.7应急指挥场所 (18)4 省级应急平台 (19)4.1应急通信系统 (19)4.2计算机网络系统 (23)4.3视频会议系统 (24)4.4图像接入系统 (24)4.5综合应用系统 (25)4.6数据库系统 (26)4.7应急指挥场所 (27)5 部门应急平台 (28)5.1应急通信系统 (28)5.2计算机网络系统 (28)5.3视频会议系统 (28)5.4图像接入系统 (29)5.5综合应用系统 (29)5.6数据库系统 (29)5.7应急指挥场所 (30)6 移动应急平台 (31)6.1大型移动应急平台 (31)6.2中型移动应急平台 (32)6.3小型移动应急平台 (34)7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34)7.1数据交换 (35)7.2数据共享 (37)7.3省级共享与交换节点 (37)7.4部门共享与交换节点 (38)8 安全保障体系 (38)8.1总体要求 (38)8.2安全保障要求 (39)8.3安全管理 (40)8.4容灾备份 (40)9 规范性引用文件 (41)10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1)10.1术语和定义 (41)10.2缩略语 (4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为了指导和规范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研发和建设工作,保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技术要求。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
秘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试行)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二00七年九月目录1适用范围 (9)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 (9)2. 1平台体系结构 (9)2 2总体功能要求 (10)2 3平台基本构成 (11)3国务院应急平台 (12)3. 1应急通信系统 (12)3. 1. 1电话调度系统 (13)3.1.2多路传真系统 (15)3.1.3卫星通信系统 (16)3 .2计算机网络系统 (18)3. 2. 1局域网 (19)3 2 2网络与系统管理 (20)3 2 3服务器与存储系统 (21)3 2 4广域网 (22)3 3视频会议系统 (25)3 3 1功能要求 (25)3 3 2 性能要求 (25)3 3 3接口要求 (26)3 3 4引用标准 (26)3 4图像接入系统 (27)3 4 1功能要求 (27)3 4 2性能要求 (27)3 4 3接口要求 (27)3 4 4引用标准 (27)3 5综合应用系统 (28)3.5 .1技术架构要求 (29)3 .5.2 运行环境 (29)3.5.3性能要求 (29)3.5 .4综合业务管理 (29)3 5 5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31)3 5 6综合预测预警 (31)3 5 7智能辅助方案 (32)3 5 8指挥调度 (34)3 5 9应急保障 (34)3.6数据库系统 (35)3 6 1功能要求 (36)3 6 2 DBMS性能要求 (36)3 6 3基础信息数据库 (36)3 6 4地理信息数据库 (37)3 6 5事件信息数据库 (37)3 6 6预案库 (38)3 6 7模型库 (38)3 6 8知识库 (38)3 6 9案例库 (39)3 7应急指挥场所 (40)3 7 1显示系统 (40)3 7 2供电系统 (40)3.7 .3综合布线 (41)3 7 4其他要求 (41)4省级应急平台 (42)4 1应急通信系统 (42)4 1 1有线调度系统 (43)4 1 2无线调度系统 (45)4 1 3多路传真系统 (46)4 1 5卫星通信系统 (48)4 2计算机网络系统 (49)4 2 1局域网 (49)4 2 2广域网 (49)4 .3视频会议系统 (50)4 3 1功能要求 (50)4 3 2性能要求 (50)4 3 3接口要求 (51)4 3 4引用标准 (51)4 4图像接入系统 (51)4 4 1功能要求 (51)4 4 2性能要求 (51)4 5综合应用系统 (52)4 5 1技术架构要求 (52)4 5 2综合业务管理 (52)4.5.3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52)4.5.4综台预测预警与研判 (52)4.5.5能辅助方案 (53)4 5 6指挥调度 (53)4 .5.7应急保障 (53)4.5.8应急评估 (53)4.5.9模拟演练 (53)4 6数据库系统 (54)4 6 1基础信息数据库 (54)4 6 2事件信息数据库 (54)4 6 3预案库 (55)4 6 4模型库 (55)4 6 5知识库 (55)4 6 7文档库 (55)4 6 8地理信息数据库 (55)4.7应急指挥场所 (56)4.7 .1显示系统 (56)4 .7.2供电系统 (56)4.7.3综合布线 (57)4 .7.4 其他要求 (57)5 部门应急平台 (58)5.l应急通信系统 (58)5. 2计算机网络系统 (59)5. 3视频会议系统 (59)5 4图像接入系统 (60)5 4 1性能要求 (60)5 4 2引用标准 (60)5 5综合应用系统 (60)5 5 1技术架构要求 (60)5 5 2综合业务管理 (60)5 5 3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60)5 5 4预测预警 (60)5 5 5智能辅助决策 (61)5 5 6指挥调度 (61)5 5 7应急保障 (61)5 5 8应急评估 (61)5 5 9模拟演练 (61)5 6数据库系统 (61)5 6 1基础信息数据库 (61)5 6 2地理信息数据库 (62)5 6 3事件信息数据库 (62)5 6 5知识库 (62)5 6 6案例库 (63)5 6 7模型库 (63)5 7应急指挥场所 (63)5 7 1功能要求 (63)5 7 2引用标准 (63)6移动应急平台 (63)6.1大型移动应急平台 (64)6 1 1功能要求 (64)6.1.2性能要求 (64)6 1 3综台应用软件 (66)6 1 4车载数据库 (66)6 1 5接口要求 (66)6 1 6引用标准 (66)6 2中型移动应急平台 (66)6 2 1功能要求 (66)6 2 2性能要求 (67)6 .2.3综合应用软件 (68)6.2.4车载数据库 (68)6.2 .5接口要求 (69)6 2 6引用标准 (69)6 3小型移动应急平台 (69)6 3 1功能要求 (69)6 3 2性能要求 (69)6 3 3综合应用软件 (70)6 3 4便携数据库 (70)6 3 5接口要求 (70)6 3 6引用标准 (70)7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70)7 1数据交换 (72)7 1 1功能要求 (73)7.1.2性能要求 (73)7 .1.3技术要求 (73)7 2数据共享 (74)7 2 1功能要求 (74)7 2 2技术要求 (75)7 2 3共享机制 (75)7 3省级共享与交换节点 (75)7 4部门共享与交换节点 (75)8安全保障体系 (76)8 1总体要求 (76)8 1 1原则要求 (76)8 1 2分级分域安全保障要求 (77)8 2安全保障要求 (78)8 2 1通信系统安全保障 (78)8 2 2基于内网的应急平台系统 (78)8 2 3基于外网的应急平台系统 (79)8 2 4移动应急平台 (79)8 3安全管理 (80)8 4容灾备份 (80)8 4 1本地备份. (80)8.4.2异地容灾 (81)9规范性引用文件 (81)10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82)10.1术语和定义 (82)1 0.1.1突发公共事件 (82)10.1.2应急平台 (82)10 1 3移动应急平台 (82)10 .1. 4应急方舱 (83)10 .1. 5前置机 (83)10 .2缩略语 (83)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为了指导和规范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研发和建设工作,保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十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络网
业预辅指应应模 务测助挥急急拟 管预决调保评演 理警策度障估练
应急平台具备的能力有:现场各种信息(如地 理、气象、水文、测绘、历史资料)的获取功能; 信息处理发布功能;协调指挥、支持部门联动的功 能;区域、广域、甚至全球范围的通信及通信恢复 功能;应急预案制定功能 。
2.设计要点 在规划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顶层设计时,可按五 个等级来考虑:常规级、一般事件级(蓝)、较大
029 Satellite & Network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系统、“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结合地面指挥调 度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快速突发事件处理和 救援。
WISECOM系统是欧盟开发的满足中长期需要 的应急基础设施,重点考虑灾难之后的恢复和重建 阶段的通信应用。该基础设施可集成报警系统、与 市民和救援队的通信系统以及可迅速部署的应急通 信系统。由图1可以看出,在灾难发生短期(一天之 内),是以卫星的手机电话为主要的应用对象。在 后段(一天到一周之间)大量应用一些车载站、便 携站来满足一些灾区和灾区后方的通信。一周以后 重点应用的是现有通信技术设施的恢复,就是在恢 复现有的通信设施能力的基础上,保障日常的大量 通信,所以从能力来讲分三个阶段。
通信优先服务,就是有很多应急服务时,它的 优越性比较高。它从商用、从卫星、从政府的建立 运营、从优先级几个方面,都优先于各种应急通信 服务的等级和质量。
2. 欧盟 欧盟一个比较典型的应急系统是e-Risk。这个 系统是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基础架构,为其成 员国实现跨国、跨专业、跨警种、高效及时地处理 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供支持服务, 以卫星通信为主,综合集成有线语音系统、无 线语音系统、宽带卫星系统、数据网络系统、视频
事件级(黄)、 重大事件级(橙)、 特别重大事件 级(红)的应急保障能力,并作出不同等级情况下 的使用及技术保障预案。
常规级:日常使用;
一般灾难级(蓝):保证日常通信;
较大灾难级(黄):保证现场低限度通信;
重大灾难级(橙): 保证区域低限度通信;
特别重大灾难级(红):保证全国最低限度通信。 因此,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常规系统的设计相比 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1)优先级处理能力:应急通信业务需要得到 超越其它网络流量的优先级保证。 (2)系统安全、抗毁及快速恢复能力:网络应 能适用不同的加密和认证等级,防止对通信和共享 资源的破坏、重要位置暴露以及未经授权的访问; 具有通信链路快速建立、资源数据备份等容灾及快 速恢复能力;系统具有鲁棒性。 (3)连通性及互操作能力:通信系统可与其它 相关通信系统互通,如与现有公共通信设施互通; 指挥控制系统可以互操作;信息系统可统一识别。
的立体化融合使用,才能尽量的发挥每一个平台的
作用。
(1)信息获取分系统
信息获取分系统利用天基信息平台、空中平
台、自动传感器和雷达(地面监视)及信息采集等
手段获取紧急现场的空间分布、事件的发展和安全
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028 1&2 2013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
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应急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指挥、预警及
应用分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不 是单独的某一种功能,而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如果 把应急平台比作一个人的话,指挥分系统是大脑, 监测监控和信息接报是眼睛,应急处置措施是手 脚,通信分系统则是维系它们并传导各方面信息的 神经。
(3)已建的项目大都是解决应急现场到安全区 的应急通信பைடு நூலகம்对现有基础电信设施增强应急通信功 能方面能力不足。现在国际上很多标准化组织考虑 最多的是,增强现有的固定和移动的地面基础设施 的抗毁、抗干扰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这方面能够 有很大的提升的话,应该说能大大的改善应急现场 通信容量、范围等问题。
(4)缺乏完整的基础数据,各部门的数据存在
国家应急平台建设确定了应急平台体系、手 段、功能、体制,可以为今后的应急系统发展提供 参考。
2. 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南宁市建成中国第一个市级应急联动 系统,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中国应急系统建设不论是整体规模,还是技术水平 行业应用来看,进步非常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乏技术体系建设和顶层设计,对于各种 技术的适应性和应用需求缺乏论证和研究。应急系 统不是一个孤立的,它和很多系统有关系,不管是 从技术上还是管理方面,都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体 系。如今,系统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欠缺,但在 技术方面的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 (2)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各部门条块分 割比较严重,采用不同体制的通信手段和不同格式 的信息报文,不易互连互通互操作,也难于实现资 源共享。各种应急设备要更好地发挥效应,必须有 相应标准来规范。另外,信息报回模式也是不统一 的。虽然说现在很多应急系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 库,有自己的信息库格式,但是这些信息库存的格 式都不一样,信息是不能共享的。
提供系统的服务管理和系统内部管理功能。
3.分系统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或者建立自己的平
台,具体的则要根据每一个系统具体的救灾产品规
划,选择合适的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信息应该
都是经过统一的设定。所有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讲就
是无感,就是不一定知道信息从哪来的,或者是通
过哪种信号传输。所以,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顶层
目前,具体应急通信和应急信息保障手段,是 从空间,就是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 到地面、地面的基础设施,融为一体,是完成整个 信息的保障。空中,即各种航空平台,也是纳入这 个信息保障系统的。
3. 日本 目前,日本是国际上应急救灾体系建设最完 善的国家,考虑了从法制、机制到体制各个层次。 它的整个信息系统建设非常好,建立了各级防灾无 线网:如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防灾 行政无线网;此外建立各专网包括水防、警用、防 卫、海上保安以及气象通信网等。 值得借鉴的是,日本把许多应急措施能力嵌入 到公众网,如手机嵌入GPS功能,固话网中开通留 言,移动网开通防灾短信等。就是说,在现有的、 固定的地面的一些通信领域尽可能多地嵌入应急功 能。 另外就是大量采用新技术,日本的整个防灾救
031 Satellite & Network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很多信息孤岛,缺乏大型综合性、公用性数据库的 支持。
(5)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 (6)缺乏经常性的定量分析,大都停留在经验 决策阶段,普遍缺乏智能辅助决策功能。 (7)大中型应急通信指挥系统考虑的较多,缺 乏小型、便携式应急平台的规划设计。 (8)缺乏成体系的技术支撑,没有完善的演示 验证及测试评估环境。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机构去 研究应急信息化的支撑技术及其发展,包括新技术 的研究。
应急平台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 输和综合应用这三个分系统。
信息获取分系统
现
场
减 灾 卫 星
遥 感 卫 星
浮 空 平 台
无 人/ 有 人 机
监 视 及 信 息 采
集
应急平台
信息传输分系统
综合应用分系统
卫
星 传 输
无蜂 线窝
集 群
网 电移 网
络 台动 络
WiMAX WiFi
电
子 政 务
地 面
网公
032 1&2 2013
提供通信、导航及遥感图像服务。 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从顶层规划来讲是全面的,
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灾害时,需要依托一些平台来 共同完成信息获取,尽快得到灾区的准确数据材 料。然后通过各种通信手段,能够把灾区的图象、 数据和语音及时传到后方指挥所。在指挥所经过处 理能形成决策,为最后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和信息的辅助支撑材料。
二、国外发展现状
1. 美国 美国针对突发事件和国家安全不同的情况,建 设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应急体系,必要时,两个体系 同时启动。 一个是美国国家战略应急低限度通信体系 (MEECN),这个级别最高,也是应急等级最高 的系统;另一个是应付自然灾害的“国家安全应急 准备”(NSEP)计划体系,用于一般自然灾害。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国家战略低限度 应急通信,并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以提高其顽存性 和通信能力。该系统是一个立体覆盖、抗毁顽存、
(4)移动性:支持用户移动、终端可携带的、 可部署的或完全机动的通信和指挥协调。
(5)业务需求:提供气象水文信息、地理信 息、位置信息、历史信息、指挥信息等支撑信息的 处理和传输,提高话音、数据、视频等通信保障。
(6)服务支持能力:
033 Satellite & Network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安全保密的最低限度全球应急通信网。它的通信以 完成性为主要,通信容量和通信能力不是它的主要 考核指标,而是以通信的抗干扰、抗毁坏能力为第 一要点。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推行应付自然灾害的 “国家安全应急准备”(NSEP)计划,主要有商用 网络抗毁计划、商用卫星互连计划、政府应急电信 服务计划和通信优先服务计划四大部分。NSEP计划 大致是要在通信系统中嵌入应急容灾功能。
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就 涉及到了应急通信,它是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 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特殊通信机制。应急通 信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灵活性、安全性 等特点,是完成应急平台功能最基本的保证。
从国内外多年应急通信发展的历程来看,任 何一个应急系统的通信都不是某一种通信方式,都 是由多种通信方式组成的一个有机的通信系统的整 体,这是从国外目前典型运用的各种系统到国内的 系统都有的一种特性。具体设计要根据应急方案、 应急处置的场景来进行。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应急平台体系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