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件
针灸治疗
了解针灸疗法在骨伤 科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和效果。
推拿治疗
介绍推拿手法在骨伤 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和疗效。
拔罐治疗
探索中医古老拔罐疗 法在骨伤科领域的应 用和优势。
经典案例剖析
1
骨折及关节脱位的中医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了解中医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治疗中的独特方法。
2
腰痛的中医治疗
揭示中医对腰痛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和理论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PPT课件,旨在探索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重 要性和治疗方法。
简介
中医对于骨伤科的重要性
了解中医在骨伤科领域的独特观点和治疗方法。
基本概念
介绍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
1 疼痛症状的中医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方法准确判断骨伤疾病中的疼 痛来源。
3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探索中医对颈椎病的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
常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预防
1 颈椎病的预防
分享中医方法预防颈椎病的实用建议和日常护理。
2 肩周炎的预防
介绍中医对肩周炎预防的独到见解和养生方法。
3 腰痛的预防
探讨中医对腰痛的预防措施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结语
中西医结合是未来骨伤科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推广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对 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肿胀症状的中医诊断
利用中医诊断技术判断骨伤疾病中的肿胀程 度和原因。
3 活动受限症状的中医诊断
探讨中医对骨伤疾病中活动受限症状的诊断 和治疗方法。
4 体征及辅助检查
介绍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体征和可行的辅助 检查方法。
中医骨伤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伤知识点总结一、中医骨伤学概述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遭受外伤后骨骺、骨干、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受损、病理变化及其病因、病机、病理演变规律及相关的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医骨伤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黄帝内经》等古典医书中就有关于骨伤的记载。
在治骨伤方面,中医学家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
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上,中医骨伤学通过辨证施治,运用针灸、推拿、草药、外治法(如跌打损伤的外治法)等方法,对骨伤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中医骨伤学的基本概念1. 骨伤的概念骨伤是指人体遭受外力作用或因病理因素导致骨骼及相关软组织(如肌肉、骨膜、关节等)发生病变、损伤的一种疾病。
2. 骨伤的分类按照受伤后的病理改变,骨伤可分为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不同类型。
3. 骨伤的病因常见的骨伤病因包括外伤、摔打、跌倒、扭伤等外因,也有内因如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
此外,在中医看来,情志失调也可造成气血不畅,导致骨伤发生。
4. 骨伤的临床表现骨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症状。
5. 骨伤的诊断中医骨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骨折部位、病因和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6. 骨伤的治疗中医治疗骨伤主要包括挽骨复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热敷、外敷等。
三、中医骨伤学的理论基础1. 经络学说中医骨伤学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气血的调畅及病变的发生。
因此,在骨伤的治疗中,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有效改善受伤部位的病理状态,促进愈合。
2. 气血学说根据中医的气血学说,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身体的功能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骨伤中,气血的调畅与否与伤损部位的康复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骨伤时需要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活动,以加速组织修复,促使骨折的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学科,主要研究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以及中医在骨伤科学领域的独特优势。
理论基础: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五脏六腑理论和阴阳平衡理论等。
1. 气血理论: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气血被视为维持骨伤康复的关键因素。
气的运行畅通与否,影响着骨骼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
血液的循环状态,决定了损伤部位的修复速度和质量。
2. 经络理论:中医骨伤科学将重点放在经络的研究上。
经络相当于人体的一种能量通道,通过推拿、针灸等手段,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3. 五脏六腑理论: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器官系统,而这些器官的功能状态与骨伤密切相关。
通过调理五脏功能,可以促进骨伤的康复。
4. 阴阳平衡理论:中医骨伤科学注重阴阳平衡的调节。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两者的失衡直接影响着骨伤的康复。
通过采用中药治疗等手段,可以调节阴阳的平衡状态。
治疗原则: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祛病扶正、活血化瘀、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和调理全身状况等。
1. 祛病扶正:中医骨伤科学强调治疗的根本原则是“祛病扶正”,即既要消除病理因素,又要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抵抗力。
2. 活血化瘀: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活血化瘀,通过活血化瘀,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3. 通经络:经络的通畅对于骨伤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骨伤科学借助推拿、针灸等手段,通过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4. 促进新陈代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促进新陈代谢,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等方式,促进受伤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快康复进程。
5. 调理全身状况:在治疗骨伤的过程中,中医骨伤科学也注重调理患者的全身状况。
良好的心理状态、营养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对骨伤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一)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一)中医骨伤科知识点1. 中医骨伤科概述•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一个专科,主要针对骨骼和关节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骨伤科主要包括骨折、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等。
2. 中医骨伤科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舌苔等表面表现,以判断病情。
–闻诊: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特征,以助于诊断。
–问诊: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情况。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病灶等部位,判断病情。
3.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骨折:指骨头或骨干发生断裂的病症,常见的有手指骨折、肋骨折等。
•关节损伤:指关节的软骨、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常见的有膝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等。
•软组织损伤:指位于骨骼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拉伤、扭伤等损伤,常见的有腰肌劳损、颈椎软组织损伤等。
4. 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以促进骨骼和关节的恢复。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中医针灸:利用针刺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促进骨折和软组织的修复。
5. 中医骨伤科的防治要点•预防骨折: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的强度。
•预防关节损伤:避免剧烈运动过程中的扭伤、拉伤等损伤行为,并适当进行运动热身。
•预防软组织损伤: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减少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和放松。
以上是关于中医骨伤科的相关知识点和详解,通过中药治疗、推拿和针灸等方法,可以有效诊断和治疗骨折、关节损伤和软组织损伤等疾病。
预防骨伤方面,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6. 针对不同疾病的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骨折治疗:中药配合外敷药物,加速骨折愈合,并辅助进行针灸推拿,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修复过程。
•关节损伤治疗:中药内服外敷,以温补阳气为主,促进关节的恢复和修复,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题库个人整理版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题库个人整理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A.曲针B.小针刀C.铍针D.砭镰E.刀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A.XXX《肘后救卒方》B.XXX《刘涓子鬼遗方》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D.《吕氏春秋》E.XXX《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有一患者自高处坠落,臀部着地,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E.拼力岔气4.骨折后出现疼痛的特征是()。
A.胀痛B.酸痛C.游走性疼痛D.放射性疼痛E.间接压痛5.痿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筋肉挛缩B.肌肉肿胀C.肌肉萎缩D.肌肉青紫E.肌肉疼痛6.摸诊(触诊)时,往往最先使用的是()。
A.触摸法B.挤压法C.叩击法D.旋转法E.屈伸法7.对骨伤科来讲,辨证之首如果()。
A.辨内外B.辨阴阳C.辨真假D.辨寒热E.辨气血8.任脉受纳阴经之气,其证候多发生在()。
A.头部B.胸部脏器C.小腹腔内脏器D.四肢E.背脊9.临床表现为腰酸膝软、形寒肢冷、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诊断为()。
A.膀胱湿热 B.肾精不足 C.肾虚不固D.肾阳虚E.肾阴虚10.患处延续性剧痛,夜间加重,并见肉体委靡,食欲不撮,消瘦,贫血等,可能是()。
A.退行性骨关节病B.良性骨肿瘤C.先天性骨关节畸形D.骨痨E.恶性骨肿瘤二、B型题(配伍题)每小题2分(题内每一问题为1分),共10分。
在每题的5个备选谜底中,选择1个正确的谜底,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墳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內)1.下列诊治办法的最早记录是: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2)天下上最早记录利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阴阳脉死候》D.《周礼·天官》E.《肘后救卒方》2.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典范著作是:1)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是基于中医理论,对骨伤科病症进行预防、诊断与治疗的一门学科。
中医文献记录了许多关于骨伤科病症的方法和经验,如《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医心方》等。
在中医骨伤科中,诊断要点是辨证施治,必须凭借中医理论和病人的整体情况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更加个性化。
下面将介绍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
概述中医骨伤科学认为,骨伤科病症的本质是气血不畅、阻滞、局部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因此,中医骨伤科主要从调节气血的角度来治疗和预防骨伤科病症。
理论基础1.骨伤科的五脏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其中,心主神明,肝主筋络,脾主肌肉,肺主皮肤,肾主骨髓。
骨属于肾脏,主要靠肝、脾、肾三脏的营养来维持生长和代谢。
2.骨伤科的经络中医认为,身体的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血运行通路。
经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平衡全身的气血运行,而气血的均衡则对身体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骨伤科病症中,经络的调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3.骨伤科的气血中医的气血概念包括了体内的所有活力和物质,是身体机能活动的主导。
气血必须得到良好的流动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气血运行畅通不仅可以预防骨伤科疾病,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诊断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可以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依据中医理论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这些病症包括外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诊断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个人生活习惯、嗜好和心理状态等。
治疗中医骨伤科治疗分为三方面:辨证施治、调整气血、辅助祛痛和舒筋。
1.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治疗方法,意味着医生必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辨”出病情的具体表现,而后才能“施”出恰当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可以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
2.调整气血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调整气血。
医生通过施行汤剂或者草药来恢复患者体内气血的平衡,保证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骨伤科病症的作用。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_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_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是答案: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患者长时间步行后引起第2跖骨骨折,其主要的病因是答案:持续劳损3.新伤是指()周以内发生的损伤答案:2-3周4.下列属于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的是答案:功能障碍5.气滞的疼痛特点是答案:无形之疼痛,痛无定处6.损伤后,肿胀青紫,痛有定处,痛处局限,有明显的压痛点者,其病机为答案:血瘀7.肘关节后脱位时,肘关节固定于半屈曲位,被动活动时,能够轻微屈伸活动,但被动活动停止后,肘关节又恢复到受伤后的半屈曲位,这种现象称为答案:弹性固定8.损伤初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答案:血瘀化热9.下列属于浅反射的有答案:腹壁反射10.正中神经损伤后可出现答案:猿手11.下列用于检查尺神经损伤的试验为答案:夹纸试验12.患者20岁,男性,10天前不慎跌倒,跌倒时的姿势为腰部右髋部过伸,右膝关节屈曲,出现屈髋、伸膝功能障碍,右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麻木,最有可能受损的神经为答案:股神经损伤13.以下骨折适用于小夹板固定的是答案:尺桡骨干骨折14.骨伤临床中,拆除夹板固定的时间是答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15.股骨髁上骨牵引时进针方向为答案:由内向外16.在损伤后期治法的补气养血法中,损伤血虚为主者选用的方剂为答案:四物汤17.瘀血积久不消,郁而化热,或邪毒入侵或迫血妄行,应使用的治疗方法为答案:清热凉血18.损伤初期,气滞血瘀,局部肿痛并重,无里实热证者,应选用答案:血府逐瘀汤19.药膏的换药时间一般为答案:1~2天20.骨折、筋伤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宜使用的药膏为答案:消瘀止痛药膏21.练功疗法贯彻的最基本的原则为答案:动静结合22.肩关节练功,可采用的练功方法为答案:滑车拉绳23.从前后方向沿人体的长轴把人体纵切成左右两部分而设的平面是答案:矢状面24.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是答案:屈曲145°;屈膝90°时,内旋10°、外旋20°25.腓总神经损伤出现的异常步态为答案:跨阈步态26.患者坐位能克服重力完成肘关节全范围的屈肘动作,该患者肱二头肌肌力至少为答案:III级27.颈部正常活动范围是答案: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旋转各60~80°;左右侧屈各45°28.椎板间线到椎体棘突的距离是答案:1.5cm29.患者,男性,20岁,体操运动员,1天前训练中,刚开始作“十字支撑”时,由于右肩部剧烈疼痛,终止运动,右上肢能自主向前、向后运动、不能外展。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骨伤科疾病是指涉及骨骼、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疾病与损伤。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科领域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介绍其理论基础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中医骨伤科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究整体观念:中医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和协调,认为骨伤科疾病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而是与整体的阴阳平衡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注重从全身的角度来调节身体的功能,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 强调阴阳调理: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对立统一的原则。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改善病情,促进身体的康复。
3. 注重气血调养:中医强调气血的充足与畅通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通常会通过调理气血,促进受伤部位的修复与恢复。
二、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中药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病情不同,医生会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等功效的草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内服或者外用,可以单味药物,也可以配方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的流通,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疗法在治疗骨折、关节痛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按摩受伤部位和相关穴位,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的紧张。
推拿按摩可以改善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加速损伤的康复。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中常见的疗法之一,通过将罐子贴在皮肤上,利用负压的原理来刺激局部,促进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对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痛症疗效显著。
三、实例应用:中医治疗常见骨伤科疾病1. 骨折:在中医中,治疗骨折主要包括定骨、活血化瘀、避免瘀血堵塞等步骤。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煎煮外敷等,有助于加速骨折的愈合和受伤部位的康复。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从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病症目标来说,中医骨科以及西医骨科并没有根本区别,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西医骨科在现代化治疗过程中,同样会使用中医骨科的方法治疗远端骨折;中医骨科医生也会采用现代化骨科的方法治疗复杂性骨折问题。
一、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中医骨伤科中医骨伤科隶属于临床医学领域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防止骨折、伤筋、脱位和内伤的专业学科,严格来说中医骨伤科并不完全属于中医领域,因为该科室的建立和发展是基于中医治疗理论,但是所使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则充分结合了现代化医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中医骨伤科包含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二)与西医骨科的区别从本质上来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分科的一种,其治疗方式与探病流程与西医骨科十分相似,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病症,因此中医骨伤科的常见治疗病症包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相比西医的骨科来说,中医骨伤科诊断利用望闻问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中药、正骨、按摩、针灸以及夹板固定等方式治疗疾病;而西医骨科诊断利用视触叩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在治疗骨骼疾病时,主要利用手术的方式,并结合内外固定法医治,而相对复杂性创伤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优越成熟,但是中医骨伤科由于使用中医整体系统化的疗法,可以在不开刀手术的情况下治疗病症,对于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中医治疗相对比较灵活,能够更快的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
二、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防治(一)辨证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治疗过程中,腰间盘突出的病症是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病症种类之一,所以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症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分辨患者病症的种类。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骨科基础知识
(二)气血的病理变化
伤气
–1、气滞:由损伤而导致气的运行障碍,气机壅滞不通。 气滞在伤科中多见于胸胁腰背部屏伤或挫伤 临床表现:伤处胀闷疼痛,疼痛范围较广,走窜不定,
局部无明显肿胀,无明确压痛点。
2、气闭:突然发生的外伤造成气血紊乱,气为血壅,闭 塞不通。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临床表现:伤后出现一时性的昏厥、窒息,或不省人事, 或昏睡困顿。
苍白、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脉微弱等。
– 5、气逆:损伤肝胃,气机上逆。临床表现:恶心呕 吐,嗳气频繁。
伤血
1、血瘀:伤科中多由于局部损伤出血所致。 临床表现:局部肿胀或有青紫、疼痛。痛如针刺,痛
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症状。 或可出现反复出血不止。还可出现面色晦暗、唇舌青
紫、脉细或涩等证候。 气滞血瘀常同时出现,而肿痛并见,唯有所偏胜,或
扰血份。 –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或高热
昏迷,心烦口苦,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 “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 推动; “血为气之母”,气的充盈需要血 的滋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临床上 常为气血损伤同时存在。表现为: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对立统一不是静止 的,而是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中维持相 对平衡。如四季气候变化,冬季—夏季,阴消阳 长,夏季—冬季,阳消阴长。
(4)阴阳的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互 转化,物极必反,急性病转化为慢性病,热症转 为寒症等。
2、阴阳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1)阴阳偏盛: 阳盛 骨折脱位、严重挫伤、血瘀生热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
.
绪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作 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自已理论,以及在理论指 导下的实践。中医骨伤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 历代医家在长期对骨伤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 适合中医骨伤科学科特点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 论在骨伤科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 ppt课件
皮肉病机
(一)腠理不固 腠理不固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营卫不和,腠理不固的病
理变化。腠理司毛孔之开阖,为卫气所充养。 骨伤科临床常见的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寒湿 腰痛等的发病即与此密切相关。
(二)治疗方面 1.循经取穴治病 2.按经络循行部位论治 3.取阿是穴治病 4.取皮部治病 5.取络治病
感谢您的关注
(三)气逆 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而上逆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气逆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外邪入侵或痰浊壅滞
而致。气逆的病变与肺、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四)气闭
气闭是指气的出入障碍,气郁太过,上壅于心胸,使清 窍闭塞,突然昏厥。气闭的病变与心、胸等的关系最为密 切。伤科多见于严重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多见突然昏厥, 不省人事,同时因阳气不能外达,还可见四肢逆冷,甚或 拘挛。
土。
(三)肝胆病机 损伤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骨伤科临床可见患者因伤后情志
不舒,或风挟六淫之邪,或瘀血为患而致肝胆病变的发生。 (四)肺与大肠病机 骨伤科疾病常可发生肺与大肠的病理改变。 (五)心与小肠病机
第五节 皮肉筋骨学说
皮肉筋骨学说是研究机体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在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临床暴力所致的损伤中,以皮肉筋骨损伤为首要的损 伤。
脏腑病机
在对骨伤科疾病进行分析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分析机体 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的病变,也要对局部皮、肉、 筋、骨损伤进行分析,并且将局部和整体联系起来分析, 才能认识到骨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
(一)肾与膀胱病机 因肾主骨生髓,所以在骨伤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常可损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讲义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讲义一、引言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骨伤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讲义旨在介绍中医骨伤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骨伤科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等。
通过学习本讲义,读者将能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二、骨伤科的概念骨伤科是一门研究骨骼、关节、软组织以及与其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学科。
它包括外伤性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多种疾病。
中医骨伤科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来预防和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学科。
三、骨伤科疾病的病因骨伤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伤、劳损和病理性骨折。
外伤是最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病因,包括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摔伤等。
劳损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重复性劳动引起的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慢性受损。
病理性骨折则是由于肿瘤、感染等引起的骨骼病变导致骨折。
四、骨伤科疾病的病机中医骨伤科认为,骨伤科疾病的病机主要包括气血瘀滞、气滞血瘀、寒湿痰阻和肝肾不足等。
气血瘀滞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气血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气滞血瘀是指气机不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疼痛和肿胀。
寒湿痰阻是指寒湿邪气侵袭骨骼、关节和软组织,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肝肾不足是指肝肾功能失调,导致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五、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医骨伤科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温经散寒和益肝肾等。
活血化瘀是指通过中药药物或针灸疗法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供血供氧,从而加速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理气通络是指通过中药药物或针灸疗法来调节气机,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
温经散寒是指通过中药药物或针灸疗法来温暖骨骼、关节和软组织,舒展筋脉,从而缓解疼痛和僵硬。
益肝肾是指通过中药药物或针灸疗法来调节肝肾功能,增强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骨伤科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骨折、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
在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常常采用手术和药物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1. 中医治疗理论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因此,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中医不仅仅关注病变的部位,还会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身体其他部位的状况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等。
另外,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骨伤科疾病通常会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衡,中医会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样,具体的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草药疗法:中医会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草药来治疗骨伤科疾病。
例如,治疗骨折时常用的当归、川芎等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药疗法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
针灸可以缓解骨关节疼痛、改善关节肿胀等症状,对于一些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显著的效果。
-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对于骨伤科疾病,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腱、韧带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部位的康复。
3. 中医与西医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并不是与西医方法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综合应用。
在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西医通常更为准确和有效。
但是,在术后康复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中医的方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治疗理论和方法与西医存在差异,但可以相互补充和融合。
中医骨伤科基础
一第、一概节念:损伤的分类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各种创伤因素作用,而使皮肉、筋骨、 脏腑等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及其带来局部和全身的反应。
轻——影响工作生活; 重——危及生命。 如挤压综合症。 二、历史上的分类法 1.甲骨文:以部位进行分类,如疾肘、疾手、疾胫、疾止; 2.《礼记·月令孟秋》有:“伤、窗、浙、短”的论述;
Ⅱ.脱位:古称脱臼、脱骱。指损伤后,关节内个骨关节 面失去正常关系,引起功能障碍。
⑴病因: 外伤性脱位 病理性脱位 先天性脱位 ⑵时间 新鲜性脱位 陈旧性脱位 习惯性脱位 ⑶程度 完全脱位 不完全性脱位
如中风 如扁平足
<2~3WK >2~3WK 反复发作
关节头完全脱出 部分脱出
科颈; ⑤凹陷骨折:颅骨; ⑥裂缝骨折:肩胛骨; ⑦星状骨折:髌骨; ⑧青枝骨折:骨质、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成角、弯
曲畸形。
⑸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稳定性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⑹按骨折就诊时间来分
新鲜骨折
<2受伤前后骨质是否正常 外伤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
⑷脱位方向:前、后、上、下、中心性脱位
伴有臼底骨折
注意:
①四肢颞颌关节以远侧骨端移位方向为准;
②脊椎以上段椎体移位而定。
(二)、内伤:凡暴力引起损伤,导致机体脏腑、气血、 经络功能紊乱者,出现各种损伤内证,称为内伤,古 称内损。
伤气——滞、闭、逆、虚、脱
伤血——瘀、亡
气血两伤
例:损伤呕吐 柴胡细辛汤
⑵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如耻 骨骨折引起膀胱和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导致直肠破裂,骨折处易感染。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无污染。
中医骨伤科基础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骨折、脱位等常见损伤的诊疗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及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实训室三、实训内容1. 骨折复位技术- 学习并掌握手法复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实操练习闭合复位、手法复位和器械复位等操作。
2. 脱位复位技术- 学习并掌握脱位复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实操练习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常见脱位的复位操作。
3. 夹板固定技术- 学习并掌握夹板固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实操练习骨折、脱位等损伤的夹板固定操作。
4. 牵引技术- 学习并掌握牵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实操练习牵引的摆放、调整和维持。
5. 功能锻炼技术- 学习并掌握功能锻炼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 实操练习关节活动、肌肉力量、平衡训练等。
四、实训过程1. 骨折复位技术实训-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熟悉骨折复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通过模拟操作,掌握闭合复位、手法复位和器械复位等操作技巧。
- 在导师的指导下,对骨折模型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所学知识。
2. 脱位复位技术实训-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熟悉脱位复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通过模拟操作,掌握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常见脱位的复位操作技巧。
- 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脱位模型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所学知识。
3. 夹板固定技术实训-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熟悉夹板固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通过模拟操作,掌握骨折、脱位等损伤的夹板固定操作技巧。
- 在导师的指导下,对骨折模型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所学知识。
4. 牵引技术实训-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熟悉牵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通过模拟操作,掌握牵引的摆放、调整和维持技巧。
- 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牵引模型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11世纪)的主要贡献 • ①对于骨病的认识:甲骨文中
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 描述; • ②酒的发现和使用:是最早的 兴奋剂和麻醉剂,有止痛、行 血脉的作用。
(2)周代(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 年)对骨伤科的贡献
• ①医事制度中对骨伤科专业的划分: • 《周礼.天官冢》:“医师掌医之政令,聚医药以供医事。”并将医
中医骨伤科基础
绪论
• 目的要求: • 1.了解骨伤科基础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2.掌握历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 教学内容: •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和发展; • 2.历代中医骨科的主要成就; • 3.现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 教学时间:40min×3
一、中医骨伤科基础的基本概念
•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研究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骨 伤科疾病的诊断、基本治疗方法(包括正骨手法、 固定、药物治疗、手术及功能锻炼。)的一门学 科。
味节之。”等内治思想。
3.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0年)
• (1)骨伤科文献成就
• ①《帛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 • 《足臂十一脉灸经》:“折骨绝筋”——闭合性骨折 • 《阴阳脉死候》: “折骨列肤”——开放性骨折 • 《五十二病方》:中药247种,方剂283个,治伤17首,治胫2首。 • 《帛书导引图》 • ②《黄帝内经》:a\系统解剖学知识;b\治疗痿痹痈疽法;c\确立以针灸为主要治疗
(4)简易外科手术
• 发现了石镰(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 化时期)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lǐ)酒、镵石、挢引……,乃 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脑髓,揲荒爪幕,湔 浣肠胃,漱涤五脏 。”
2.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 元前476年)
• 北魏太医署设折伤医——骨伤专科医生
• ①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a\世界上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b\竹简夹板固定骨折;c\开
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d\颅脑损伤、大动脉损伤的救助。 • ②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 公元843年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 a\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b\金疮跌扑方34首之多。 • ③隋唐.巢元方、孙思邈 《诸病源候论》: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手术,分层缝合,异物清除,结扎血管止
血。 《千金方》:辑录了唐以前的方药,对痈疽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④唐.蔺道人:《伤的分类; b\首载髋关节前后脱位——手牵足蹬法整复; c\肩关节脱位——椅背复位法,利用杆杠原理; d\阐述骨折的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内外药物治疗四大法; e\内伤七步治疗法。
(2)代表人物:
• ①扁鹊:
• 《列子.汤问》:“鲁公扈、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遂饮 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腹探心易而置之。”
• ②华佗:
• 麻沸散、死骨剔出术、剖腹、五禽戏
• ③张机:
• 中药汤剂:大承气汤 • 牵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
4.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公元220——960 年)
二、中伤基研究的内容
• 1.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基本理论、损伤分类; • 2.骨伤疾病的辨证诊断及理化检查;其中关节镜
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骨密度仪的使用因为后期有 专门的课程。故讲授重点为骨伤科的一般检查; • 3.主要研究骨伤科的基本手法、固定、药物、导 引;手术因有专门《手术学》,故不做介绍;其 他疗法如《针灸学》另上。
三、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 1.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170万年前-元谋猿人-我国西南 • 70万年-北京猿人-用火(热熨法) • 20万年-河套人-人工取火 • 2万年-山顶洞人-原始氏族社会,石器更精细。 • 期间,用于止血排脓的砭石,按摩疗法应运而生。
此时期的贡献
• (1)对人体骨骼及骨病的早期认识: • 考古发现: • 二次墓葬骨骼被涂上黑色颜料及摆放位置; • 仰韶文化时期原始人的遗骨,有骨折修复后增大
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指出“疡医,下士八人,掌肿 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其中“疡”郑玄注曰: “身伤曰疡。”因此 • 肿疡——郑玄注:“肿疡,痈而上创者。”指外科感染和创伤感染引 起的红肿热痛; • 溃疡——指肿疡破溃后所致的感染; • 金疡——郑玄:“金疡者,创也。”指金属器械所致的创口; • 折疡——《方言》:“折损肢体,故谓之折疡”指骨折
手段的一部分治疗方法。 • ③《诊籍》:两例完整的伤科病例:a\堕马致伤;b\举重致伤 • 举例:淳于缇萦为官婢赎父罪 • ④《武威汉简》及《居延汉简》1972年甘肃武威县 • 《治百病方》载外伤方10首;《居延汉简.甲稿》最早的骨伤病历记录。 • ⑤《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骨伤科用药10余种。包括治金疮、瘀血等
②在创伤分类诊断有显著的进步
• 《礼记.月令》云:“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 断,决狱讼必端平。”
• 蔡邕注:“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股肉皆绝曰断。”
• 伤——皮肤损伤破裂; • 创——皮肤连同肌肉损伤破裂; • 折——骨骼折断; • 断——皮肤、肌肉、筋骨完全离断。
③对骨伤科疾病治疗有所积累
• 《周礼.天官》所载治疗四种伤病用:“祝、药、 劀、杀之齐。”
• 《礼记.曲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
• 郑玄注:“祝,当为注,谓附著药;劀,刮去脓血;杀,谓以药食其恶肉。”
• 因此说明周代已有开放清创的思想了。即 • 用药外敷包扎、切开搔刮脓血、用药追蚀腐肉死骨、沐浴。 • 另外,提倡“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
弯曲、骨结核、骨质增生。 • (2)舞蹈产生了导引法——治疗筋骨痿痹之疾
《吕氏春秋.古乐》云:
•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 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 作为舞而宣导之。”
• (3)砭石——针刺的始祖,另外还有砭刀、石针 等。
• 《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 其下多箴石。”郭璞注:“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