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培训资料0000
内部审核培训_ISO9000内审员培训资料(08精简版)

2. 现场审核
审核中的面谈 有关人员的职责问题 某项具体操作程序 与其他人员或部门的接口处理问题 需进一步得到证实的某些问题
2008-2-26
39
2. 现场审核
观察结果 审核结束后, 审核结束后,审核组评审所有的观察结果 确定不合格项, 确定不合格项,提出报告
44
2. 不合格的模式
• 执行问题: 没有按文件要求执行
2008-2-26
45
2. 不合格的模式
• 技术问题 方法错误 工具设计错误 技术错误
2008-2-26
46
3. 不合格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 • • • • • •
2008-2-26
受审核方名称 受审核的部门或人员 审核员 陪同人员 日期 不合格现象的描述 不合格现象结论(违反的文件的章节号或 ISO9001的条款)
内部审核培训讲义
2008-2-26
1
第一讲 内部审核概述
1. 审核的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 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 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 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
统的、 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008-2-26
2008-2-26 14
第三讲 内部审核的步骤
• • • • 策划 实施 报告 效果跟进
10%
策划 实施 报告 效果跟进 10% 40%
40%
2008-2-26 15
1. 内部审核策划
• 年度审核计划 制定全年的内部审核工作计划 确定审核范围 确定审核频次 明确各次审核的目的
2008-2-26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资料

目录一、体系审核具体内容 (1)二、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 (2)三、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 (2)四、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 (4)五、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和次数 (5)六、质量体系审核的一般程序 (6)七、如何组建审核组 (6)八、审核前收集相关的文件 (7)九、编制审核计划 (7)十、如何编写检查表 (8)十一、审核的路径和方法 (9)十二、审核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0)十三、客观证据 (11)十四、不合格项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的编写 (11)十五、纠正措施 (12)十六、审核后的总结工作 (12)一、体系审核具体内容<一>质量体系审核的含意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
<二>质量体系审核的特点就审核的内容来说是其“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就审核的方式来说是其“系统性”和“独立性”。
<三>质量体系审核的两个阶段1、文件审核阶段主要是对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及各种体系程序文件是否符合预定标准或合同的要求所进行的审核,这种审核有时也称为符合性审核,这也是“符合性”的含意。
2、现场审核阶段主要对实际的质量体系活动是否与质量保证标准、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的规定相一致进行审核,对其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进行审核,这也是“有效性”的含意。
对现场审核结果的分析中应对质量体系活动是否适合于达到制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如果体系实施的结果不能达到质量目标,就要研究其原因,如果质量目标是现实的,是可以达到的,则应研究实施时是否不会有效,或是程序文件制定不完善等等因素。
这也是“适合性”的含意。
总体来说,质量体系审核主要是对被审核的体系文件是否规定得符合质量标准或约定的文件<合同>、实施是否符合规定、实施结果是否能达到质量目标作一番检查。
因此首先要求被审核的体系是正规的、文件化的体系;其次要求这些文件能真正的得到实施,而且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内审员培训材料

内审员培训材料一、培训目的内审员在组织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评估和改进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为了提高内审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次培训旨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内审员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二、培训内容1. 内审概述- 内审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审的原则和目标- 内审的职责和权威2. 内审规范和方法- 内审准则的应用- 内审方法和程序- 内审报告的撰写和呈现3. 内审计划和风险评估- 内审计划的制定-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构建有效的内审计划4. 内审程序和样本检查- 内审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样本选择和检查方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内审报告和问题解决- 报告撰写的要点和技巧-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有效的沟通和建议6. 内审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内审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诚信和保密原则- 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形式传授内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内审场景,训练内审员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内审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交流观点。
4. 案例分析:引导内审员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个人反思:引导内审员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培训成果评估根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内审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1. 答题测试:对内审员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评估内审员在模拟场景中的应对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内审员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评估内审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
5. 个人反思:鼓励内审员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将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举行,地点为XX会议中心。
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由具有丰富内审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内部审核培训培训资料

审核体系(tǐxì)
安排内审应考虑
◆规划体系(tǐxì) ◆过程
◆活动的重要性 ◆活动的状况
◆输入和输
◆先前审核的结果
出
(jiē guǒ)
◆控制
◆ 最小化干扰
◆顺序
四个阶段-◆时职间员的都分在配
◆相互作用 ◆审核准备 40%
◆准备计划
◆执行审核 ◆报告结果
40% 10%
◆跟踪审核
10%
第二十一页,共54页。
◆审核提的供范改围:进指(“gǎ某ij一ìn给)机定审核的深量度和广度”,是通过诸 如场会所活动和过程等因素有关的用◆语出对现审核质的量深问度和题界限加 ◆ 以表符述的合。法审核规范要围求需考虑的因素:删减的合理性,涉及产品、
◆为了认证 过程或服务的类别,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与产品相关的法律规。 第十四页,共54页。
审核的人员。内审员的基本要求
◆从事三年以上质量管理或产品检验管理工作。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能力。 ◆需接受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机构或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的人员 的培训。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第四页,共54页。
第2章:审核员--内审员在组织(zǔzhī) 内的作用
●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组长主持会议
第二十二页,共54页。
第4章:内部审核(shěnhé) -初始会议议程
◆签到 ◆介绍小组成员 ◆介绍审核目的/范围/
准则 ◆介绍审核方法 ◆解释抽样(chōu yànɡ)
方式 ◆保密声明 ◆报告方式
◆不合格分级 ◆不合格处理方式
(fāngshì) ◆确定陪审人员 ◆安全要求 ◆征询有否问题
第十五页,共54页。
第3章:审核
内审员培训(全)

午餐、休息
审核组工作分配
• 审核组长应将审核职 责分配给审核组每位 成员;
• 工作分配应考虑审核 员的能力、专业知识 的需要安排不同作用 和职责,可随着审核 的进展作必要的调整。
准备工作文件
• 审核组长应当编制一 份审核实施计划,便 于活动的日程安排和 协调;
• 审核计划一般应提前 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 员。
• 根据对象可分为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 产品审核三种形式;
• 根据性质分类可分为 第一方审核、第二方 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三种类型。
第一方审核
• 是内部管理体系审 核,是组织对其自 身管理体系所进行 的审核。
第二方审核
• 一般是由顾客对组 织的审核
第三方审核
• 是由第三方认证机 构对组织的审核
末次会议议程
• 审核报告的编制、批 准和分发
编制内审实施计划
• 审核目的 • 审核准则 • 审核范围 • 现场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 • 现场审核活动预期的时间和
期限
• 包括审核组会议和每位成员 的作用和职责
例:
XXXX 有限公司内部审核计划
一、审核目的 1. 确认公司 XXXX 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 效性; 2. 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第二部分 审核目的
• 第一方审核目的 • 第二方审核目的 • 第三方审核目的
第一方审核目的
• 依据某一管理体系标准来 评价组织自身管理体系的 符合性和有效性;
• 作为一种监视和测量手段 及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 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措施,使管理体系不断 完善、不断改进。
第二方审核目的
• 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想时,对供方初步评价; • 在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验证供方的管理体系
内审员培训

内审员培训1.审核知识要求:(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熟悉企业业务和风险特征;(2)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了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3)掌握内审理论和方法,了解内审标准和技术规范;(4)了解IT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掌握网络安全及信息系统审计知识;(5)了解业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熟悉审核程序和技术。
2.审核能力要求:(1)分析能力:能够准确识别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风险关键点,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2)沟通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有效沟通,进行信息获取;(3)技术能力:具备信息系统审计和数据分析技能,能够利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4)风险评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全面的内审计划;(5)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对内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做好项目计划、资源调配和进度控制。
1.内审基础知识培训:介绍内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讲解内审的法律依据和规范要求,使内审员了解内审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内容。
2.内审准则和技术规范培训:介绍财务内审准则和技术规范,讲解准则和规范的要求和应用方法,提高内审员对内审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内审理论和方法培训:介绍内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程序评价等,讲解内审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培养内审员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
4.IT技术培训:介绍IT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内审员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能力。
5.业务知识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对内审员进行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内审员对企业业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6.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内审员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实操训练,提高内审员的审核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7.考核评估:对参加培训的内审员进行考核评估,评估内审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内审员的进一步成长提供反馈和指导。
内审员培训材料范文

内审员培训材料范文一、内审员的定义和角色内审员是指在组织内部负责进行内部审核活动的专业人士。
他们通过评估和监督组织的各个方面,确保组织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要求,同时提供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案。
内审员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内审员的角色包括:1.评估和确定组织的风险:内审员需要了解组织的运营和管理,通过分析、评估和监督来确定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2.审计管理系统和流程:内审员负责评估组织的管理系统和流程,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3.发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内审员应能够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4.确保内外部合规:内审员需要确保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以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合规性。
5.促进组织改进:内审员应通过对组织进行诊断和评估,为组织提供发展和改进的建议。
二、内审员的核心能力1.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审员需要具备与其职责和角色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法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审核技术等。
2.沟通和协作能力: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在与不同层级和部门的人员交流中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理解需求和解决问题。
3.分析和判断能力:内审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准确的结论和建议。
4.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审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识别并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组织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5.机会识别和创新思维:内审员需要具备机会识别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发现组织潜在的机会和改进点,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建议。
三、内审员的培训和发展1.学习内部审核标准和流程:内审员需要熟悉内部审核的标准和流程,了解审核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审核技能。
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内审员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会计、法律法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3.经验积累和实践机会:内审员需要通过参与实际内审工作和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
ISO9000内部培训资料

2015/7/29
38
确定审核的重点
公司的管理重点 已出现的问题 合同特别要求 标准要求的重点 上次审核的信息 产品/服务的重要性
2015/7/29
39
确定审核的策略
审核的方法
A 按部门--考虑涉及的主要活动及涉及的相关要求 B 按要求--考虑涉及的部门
审核的路线
在程序文件中明确大致时间 具体时间用通知或审核实施计划形式通知相
关部门
可不必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进度计划
2015/7/29
26
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
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进度计划 对计划进行滚动修改
2015/7/29
27
审核准备
确定审核组
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制定检查表 审核前沟通
2015/7/29
9
体系审核的分类
外部审核 乙方审核--第二方审核 丙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内部审核
甲方审核--第一方审核
2015/7/29 10
第二方审核
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提供选择、评价和认可供方的论据 帮助组织改进其体系
增加双方对管理要求的相互了解
建立供应链式调节,向JIT、TQM发展
这种情况称为“一体化审核”。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 核方(3.9.8)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2015/7/29 5
3.9.2 审核方案audit programme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 (一次或多次)审核(3.9.1) 3.9.3 审核准则audit criteria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3.4.5)或要求( 3.1.2) 3.9.4 审核证据audit evidence 与审核准则(3.9.3)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 录(3.7.6)、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3.7.1)
内审员培训资料(最佳)

内审员培训教材前言一、自我介绍2.日程表(一般情形下)第一天AM09:00---09:30自我介绍AM09:30----10:30ISO9001:2000复习AM10:40----12:00审核的种类、概论及策划PM13:00----17:00审核的策划及准备第二天AM09:00-09:30审核的实施、总结及问题纠正1.2.)4.管理职责(5.)明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进行落实。
为质量方针的达成赋予必须的资源:组织框架及合适的人员、管理代表及其他。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承诺。
进行适当的质量体系策划。
定期的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
5.人力资源(6.2)明确各级人员的资格及培训需求,必要时并实施培训,确保6.7.8.9.10.采购控制(7.4)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互利合作),以保障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本组织的要求,并规范采购文件,以保证供应商明了本组织的要求。
11.生产或服务的提供(7.5.1对产品的生产、安装及服务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以预防品质问题,确保满足客户的要求。
确认特殊的过程能力。
12.标识与可追溯性(7.5.3)对不同阶段的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以防误用。
有追溯性要求的,这些标识以应可追溯。
13.14.15.16.17.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决定改进和趋势的研讨。
18.内部质量审核(8.2.2)定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内部质量审核,并改善问题,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想管理评审报告。
19.过程测量及监控(8.2.4)选择适当的过程进行控制以改进现状。
19.产品测量及监控(8.2.4)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对其实施计划中的检验与试验,以保证产品品质。
检验和试验结果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明确标识,以防误用。
20.不合格品的控制(8.3)存控验试溯培保最终检验制状验纠训第九节管理评审第二章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第一节内部审核员的作用第二节审核员应具备的素质第三节审核员的正确工作方法第一章/第一节质量审核与内部质量体系审核1.质量审核:1.1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1.2这些安排是否有效的实施,并1.3适合于达成预定的目标。
最新内审员培训资料(最佳)资料

内审员培训教材前言一、自我介绍(公司概况、职业、履历、专业、喜好及这堂课的目的)二、课堂要求(电话、走动、吸烟、录像、安全)三、分组(公司内10个、公司间6个、名册)四、各公司一个代表介绍(公司名称、发展历程、姓名、职业、履历、专业、喜好、这堂课的目的)课堂安排1.考核制度2.日程表(一般情形下)第一天AM 09:00---09:30 自我介绍AM 09:30----10:30 ISO9001:2000复习AM 10:40----12:00 审核的种类、概论及策划PM 13:00----17:00 审核的策划及准备第二天AM09:00-09:30审核的实施、总结及问题纠正PM13:00-15:00 审核员要求PM15:10-17:00 理论考试ISO9001:2000标准的理解(概要)1.ISO9001:2000版标准文件化要求(4.2.1)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及作业指导书等。
2.文件的控制(4.2.3)通过适当的方法管理组织内部及外部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与资料(文件的审批、分发、变更及回收等),以防止误用。
3. 质量记录(4.2.4)规范化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储存、保管和处理。
4. 管理职责(5.)明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进行落实。
为质量方针的达成赋予必须的资源:组织框架及合适的人员、管理代表及其他。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承诺。
进行适当的质量体系策划。
定期的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
5.人力资源(6.2)明确各级人员的资格及培训需求,必要时并实施培训,确保其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其负责的工作。
6.设施与工作环境(6.3/6.4)选择适当的设施与工作环境,并适当对其进行控制,以确保对产品的提供给予支持。
7.质量策划(7.1)进行产品的质量策划。
8.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对客户提出的服务要求,进行商议、评估及确认,保证明了客户的期望及确信本组织能满足客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CNAS实验室内审员培训资料

CNAS实验室内审员培训资料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CNAS实验室内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培养学生具备内审员的基本职责和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内审技巧,提高内审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重点:内审员的职责、内审技巧、不符合项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小案例,让学生了解CNAS实验室内审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参与一个模拟的内审过程,锻炼内审技巧。
4. 讨论:分组讨论内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CNAS实验室认可范围2. 内审员职责3. 内审流程4. 内审准备5. 内审实施6. 内审记录7. 不符合项处理七、作业设计1. 案例分析:请举例说明CNAS实验室内审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答案:略2. 内审计划:请编写一个简单的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目标、内审范围、内审员职责等。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思考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如何提高内审能力。
2. 拓展延伸:了解CNAS实验室认可范围以外的内审相关知识,如ISO9001内审等。
本次培训旨在让学生掌握CNAS实验室内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内审效果。
通过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具备内审员的基本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参与,积极参与,学有所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CNAS实验室内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培养学生具备内审员的基本职责和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内审技巧,提高内审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重点:内审员的职责、内审技巧、不符合项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小案例,让学生了解CNAS实验室内审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选择一个成功的内审案例,让学生了解内审员如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

第一节质量审核与质量体系审核(ISO9000:2000)审核定义:“为了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经协商的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质量审核通常包括:质量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服务质量审核等.从上述质量审核的定义加以具体化可得出以下关于质量体系审核的概念:确定质量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质量体系审核的类型: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一方审核是由组织或部门运载其内部作业体系、规范、人员及设备而作的一种管理审核,以检查组织的质量体系及规范是否能继续与有效执行,通常称为内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是由组织针对其现有的(或可能的)供应商的作业体系、规范、人员及设备而作的一种管理审核,以作为评估与挑选合格供应商的依据.第二方审核属于外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由某一组织以付费方式向验证机构申请审核,由验证机构评估被审核组织的质量体系,以决定是否同意认可登录,该审核结果较具公信力,可供采购者参考,并减少第二方审核的成本与时间.第三方审核属于外部审核.例如:第一次内部审核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往往选择在质量体系文件已全部编制完成、颁布实施,而且,已经运行一段时间,各项质量活动均已有记录可查之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般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常规审核是按预先编制的年计划进行,往往是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审核;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也有一些单位,实行每年1-2次集中审核,其方式与外审相似.例如:质量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常规审核.开始时频次可以多一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使体系运行正常化.等体系运行基本正常以后,频次可减少到正常所需要的水平.追加审核一般在以下特殊情况下进行:1.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严重的申诉;2.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质量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改变;3.即将进行第二、第三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前;4.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的证书,而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证认证资格.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一般顺序1.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明确目的、受审部门或要素以及采用的依据.2.审核准备: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组成审核组,审核组长应领导全组编制好具体的审核计划日程表,把审核任务分配每个审核组员;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经组长审批后实施.同时全组应集中有关文件(如标准、质量手册、有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加以审阅.3.现场审核:以事实为根据,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绳,收集客观证据作出公正的判断.对发现的问题填写不合格报告,请受审部门领导对事实表示认可.4.纠正措施的的跟踪: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审核组跟踪并验证纠正措施计划实施情况.5.全面审核报告的编写和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编写出一份全面的审核报告,并分析评价整个体系的有效性;与上次内审结果相比较,评价其进步情况;对全年各部门实施纠正措施计划的情况加以汇总分析.这种结果均应上报最高领导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以上各个步骤一般应在内审程序中明确规定.内审程序应根据每个组织的实际情况编制,但这些主要步骤的内容都是不可以缺少的.第二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概论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1.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2.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3.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完美、不断改进;4.在外部审核前作好准备.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审核的范围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哪些质量体系要素、场所和活动进行审核”这里要素、场所和活动是范围的三大主要内容.内部审核体系审核的范围:(1)要素:以质量手册中所列的范围为准(2)场所:质量体系所覆盖的产品和质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地区(3)活动: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三、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1.ISO9001:2000质量保证标准2.质量手册3.程序文件4.质量计划5.合同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7.相关方要求四、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和频度审核的时机:确定是否需要审核,即何时进行审核为宜;审核的频度:一旦确定需要审核,则此种审核每年应进行多少次为宜.第三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工作大致有下列内容:1.制定计划2.组成审核组3.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4.编制检查表5.通知受审部门并约定具体的审核时间具体如下: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般应编制年计划,确保一年内覆盖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至少一次.其中对较重要或问题较多的部门审核频次可适当增加.这年份计划又是流动的、即跨年度连续进行的,这样可以体现审核的连续性.如果组织采取与外审相似的集中式审核,则组织应制定具体的审核计划,其内容可包括:1.审核目的2.审核依据3.审核范围4.审核组成员5.审核日程安排二、组成审核组在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前,管理者代表应任命审核组长及审核员组成审核组. 在选择审组长时,主要考虑因素是:1.资格即必须是组织领导任命,经过培训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2.业务范围审核组长不能审核与自身有关的工作内容,且应了解被审核部门的业务.3.工作经验审核组长比起审核组员来要有较多的审核经验.4.组织能力审核组长应有组织管理整个审核工作的能力.在选择审核组员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资格必须是组织任命的内审员.2.业务范围审核员不能审核与自身有关的工作内容,且应了解被审部门的业务.3.专业知识内审员对审核方面的专业知识应有一定了解.4.工作中的协调审核组内审核员应在工作中协调配合,团结合作.5.为受部门所接受在决定审核组成员以前应征得受审部门的同意,当受审部门不肯接受拟委派的内审时,可考虑另选审核组员.三、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的文件工作,重点是收集与受审部门的质量活动有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以有关质量保证标准、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合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程序文件等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这些依据.四、编写检查表检查表是内审员进行审核时的一种自用工具,主要起备忘录的作用.它不必要向受审方展示,但审核员编完检查表后就请审核组长审阅以便检查有无遗漏或重复,由审核组长进行总的协调.(一)检查表的作用1.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确定抽什么样本、每种样本应抽多少数量、如何抽样等问题都要通过编写检查表解决、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是检查表的首要作用.2.使审核程序规范化使审核程序进一步正规化和格式化,减少审核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按检查表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可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在现场审核中种种现实情况和问题很容易转移审核员注意力.检查表可以提醒审核员始终坚持主要审核目标.4.保持审核进度按检查表要调查的问题及样本的数量分配时间,使审核按计划进度进行.5.作为审核记录存档检查表与审核计划一样也应与审核报告等一起存入该审核项目的档案中备查,留出栏目记载调查情况,兼起记录的作用.6.减少重复的或不必要的工作量检查表应经审核组长审查协调,防止遗漏或重复.7.树立审核在受审方眼中的职业形象.(二)检查表的设计设计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检查表应按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来编写,这样才能全面检查质量体系及其要素的活动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2.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每个部门、每个要素的质量活动常有一些典型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检查表中可重点注意这些问题.3.结合受审部门的特点检查站表的精华就在于突出受审对象的特点.有特点才有必要为每一个对象编制一份有特色的检查表.4.抽样应有代表性在审核时不能光按标准提问题,还要查看文件、记录和现实情况,所以必须抽样.但样本的种类应有代表性,才能体现出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5.时间要留有余地在编制检查表时,应估计所需的审核时间,并且还应留有一定的富裕时间以便临时发生某些情况而需要增加审核内容或增加审核深度时可以利用这些时间.6.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检查表不仅有要调查的问题,而且还应有具体的检查方法.7.按部门编制的检查表要考虑涉及的要素,按要素编制的检查表要考虑涉及的部门.检查表有按部门和按要素两种部门审核时,检查表中应考虑涉及的要素,不仅应包括本部门中心职责的那些要素,还要包括整个组织都应遵循的综合性要素和以其他部门为主,本部门应配合实施的那些要素.按要素进行审核时,检查表中应考虑涉及的部门.不仅应包括主要负责实施此要素的部门,还应包括配合实施此要素的其它部门.五、通知受审核部门并约定审核时间虽然在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中已规定了对某部门或其要素的审核时间,但审核组长仍在审核前3-5日与受审核部门的领导接触,约定具体的审核时间,确定受审部门的发言人和陪同人员.如果是集中式内审,更应在审核前向各部门发出通知,使他们能早日安排好工作,迎接审核.第四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审核组在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以后,就可按预先约定的日期和时间到受审部门实施审核.实施审核的步骤及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1.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2.进行现场审核;3.确定不合格项并编写不合格报告;4.汇总分析审核结果;5.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6.编写审核报告.以下对这些工作内容逐项加以说明.一、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是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的一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向受审核方介绍此次审核的目的和做法,这些也是审核组长应在首次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具体为:1.向受审核方的高层管理者介绍审核组成员;2.重申审核的范围和目的;3.简要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4.在审核组和受审方之间建立正式联系;5.确认审核组所需要的资源和设施已齐备;6.确认审核组和受审方管理者之间末次会议和中间数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7.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在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对上述内容可作适当简化,但简化不等于取消,为了保持内审的正规化,首次会议的形式是必须的.受审部门领导应参加首次会议.如不能亲自参加,必须指定代表参加.如部门领导指定发言人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则发言人的谈话和领导者的讲话一样,可当做客观证据之一来对待.二、现场审核首次会议后立即转入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审核员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是整个审核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一)现场审核需注意之处1.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所谓控制,主要指控制下列环节:(1)控制审核计划;计划时经审核组和受审方双方同意的,一般不宜更改.内部审核以年计划为根据,如需要修改年计划要由管理者代表批准.(2)控制审核进度;计划不变的情况下,进度也应尽量加以控制,应将审核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控制气氛;善于缓和和控制气氛,使审核始终在一个比较平和宽松的环境下进行.(4)控制客观性;在判断不合格项时,对调查研究所获得证据的客观性反复研究,为求结论的客观和公正,不要以主观估计、猜测和推理来代替客观证据.(5)控制纪律;对于审核组员的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或倾向,必须严加管束.(6)控制审核结果;在对审核结论以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全组对准备作出的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适应性反复讨论,避免作出错误的或不恰当的结论.2.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应由审核员随机抽样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样时应选择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的样本;具体所抽样本最好在现场由审核员随机抽取,而不是事先规定得十分具体,这样抽样更有代表性.3.要依靠检查表,若要偏离检查表,必须小心谨慎.审核时不要轻意偏离检查表而另提问题或另选样本.必要时检查表也可以调整,但要十分谨慎,以免规定的审核目标不能完全达到或花费太多的时间.4.要从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客观证据审核中有的不合格项,问题比较单纯;有的不合格项问题比较复杂,要从多方面去取证.5.当发现不合格时,要调查研究到必要的深度审核中如发现该问题导致不合格项时,应增加调查研究的深度,其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全面、更确凿的客观证据.6.与被审方的负责人共同确认事实当发现不合格时,审核员应尽可能取得部门负责人对事实的确认,并同意采取纠正措施.7.始终保持客观、公证和有礼貌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切忌先入为主,未到现场就已有结论;或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证据等情况.在审核中还保持公正性,均以事实为依据、标准或规定为准绳;不论对方有任何对抗情绪,均应保持有礼貌和尊重对方的风度.(二)关于客观证据客观证据的定义:“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资料”(ISO9000:2000)“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获得的并且能被验证的,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关的或某一质量体系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有关的定性或宣传的信息、记录或实施陈述.”(ISO 19011) 在实际审核中,我们还可以这样来判别什么是客观证据,什么是主观证据.1.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成为客观证据,而主观分析、推断、臆测要发生的事不能成为客观证据;2.被访问的、对审核的质量活动负有直接责任的人的谈话可以成为客观证据,而传闻、陪同人员或其他与被审核的质量活动无关人员的谈话不能成为客观证据;但还应该注意:“对于面谈获得的信息应通过实际观察、测量和记录等其他渠道予以验证”.(ISO19011-1)3.现行有效的质量文件中的规定和质量记录可以成为证明当前发生的质量活动的客观证据,而且作废的质量文件中的规定和经擅自修改的记录不能成为证明当前发生的质量活动的客观证据.(三)审核的路线在现场审核中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审核路线,这一点其实在编制检查表时就应考虑到了.在实际审核中经常要用的路线可以有下列三种方法: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路线:所谓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先到信息比较集中的部门了解总的情况,然后在此部门选择一批样本到使用这些样本的各部门去调查.所谓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先在许多部门调查研究,选择一批样本到某一集中管理的部门去审核.2.正向和逆向的审核路线所谓正向的审核方法是指按照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从开始的合同签订到最后的售后服务的顺序去审核;所谓逆向的审核方法其路线正好相反,即从今后服务向前步步追溯直到合同签订为止.3.按要素审核和按部门审核的路线按要素审核,一个要素涉及许多部门,审核组要访问许多部门才能完成一个要素审核.按部门审核,审核组对该部门涉及的各个要素一次审核清楚.(四)审核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有三种:1.提问与交谈提问与交谈时现场审核用的最普遍的方法,通过提问与交谈可以了解组织员工对各自职责的了解程度,对体系实施情况的掌握程度.2.查阅文件与记录查阅文件与记录时现场审核中必须采用的方法.现场查阅的文件与记录可作为客观依据.3.现场观察现场观察的方法可用于判断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了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三、不合格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的编写现场审核中编写“不合格报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审核中如发现不合格项,就应编写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也可改称为“纠正措施要求表”以别于第三方审核中的不合格报告.(一)不合格的定义和类型不合格的定义:“未满足要求”(ISO 9000:2000)其中“要求”是指:有关的法律、法规、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合同、各种书面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必须遵循的文件.没有满足某个要求即构成不合格.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通常按性质将不合格分为三类:1.体系性不合格质量体系文件与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保证标准、合同等的要求不符.2.实施性不合格未按体系文件实施.3.效果性不合格因实施不够认真或对不合格的真正原因没有找到,纠正措施实施后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在第二方、第三方审核时为了对受审质量体系作出评定,以便决定通过注册或认可与否,常按不合格的严重程序分为两类:1、严重;2、轻微.在内审中存在通过与否的问题,所以一般只按性质分为上述三类.但为引起领导及有关人员注意那些较重要的不合格项,也按严重程度分为严重和轻微两类.对于一些微小,偶发且能够当场进行纠正的不合格,可作为“观察项”口头向受审方提出,引起注意.对观察项不编写任何书面报告发给受审方,但审核组应保留一份口头提出的观察的记录.(二)不合格报告的内容1.受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2.审核员姓名;3.审核姓名;4.不合格事实的描述;5.不合格项类型;6.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7.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验证.对于内审员来说,写好不合格报告中的不合格事实的描述、不合格问题的性质、违反的条款和不合格的类型是最为关键的事:A.不合格事实的描述应力求具体.应包括地方、时间、何人、现象、关键的细节,同时文字描述应精简扼要.B.不合格问题的性质是要用一两句话点明具体是哪一点(或哪几点)做得不对.C.违反标准或质量手册、程序的具体条款应力求判断得比较确切.四、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有了若干份不合格报告,还不能在末次会议上对审核发表结论意见,还要对审核的观察结果作一次汇总分析.汇总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1.发现的不合格项来汇总分析;如不合格项的总数,其中体系性不合格、实施性不合格、效果性不合格各有多少项.列出不合格项涉及哪些要素和部门,其中哪个要素和部门最多或最严重,有了这些数据,大致可以说明这个部门或这个要素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了.2.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分析;如将上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总数及其构成与这次的相比较,来看出质量管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3.从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来分析;如本单位发生的内外质量事故中,由于部门工作不当而造成的影响有多大.4.总结部门质量工作上的优点;如确有优点应具体化指出,予以肯定,有的优点还可推广到其他部门.在这些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可作出某部门或某要素在整个质量体系的质量活动中是好的,基本上是好的或问题较多、有待切实改进等到结论性意见.如果审核是按集中式计划进行的,那么这种汇总分析应是针对整个体系的因而是一次全面的汇总分析. 五、召开末次会议现场审核的上述工作完成后可以召开末次会议以便结束现场审核.末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说明审核观察结果,以使其清楚地了解审核的结果.末次会议应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者应签到.末次会议应有记录并保存归档. 会议内容:1.审核组长应说明不合格报告的数量和分类,宣读不合格报告.2.要求部门负责人认可事实(在不合格报告上签名),并要求各责任部门按期提出纠正措施计划的建议及整改期限.3.澄清或回答受审部门提出的问题.4.全面总结受审部门质量工作的优缺点,在确保整个组织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及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方面提出审核组的结论.六、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说明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应由审核组长亲自编写或在审核组长指导下编写.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审核的目的和范围;2.审核组成员和受审部门名称及其负责人;3.审核的日期;4.审核所依据的文件;5.不合格项目观察结果(全部不合格报告作为附件于审核报告之后);6.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7.审核报告的分发清单.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的负责人(如质管办主任)批准后分发至有关的领导和部门.以上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阶段的全部内容.第五节纠正措施一、纠正措施在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的重要性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决定了实施纠正措施的重要性.内审目的重点在于发现质量体系的问题,查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消除,以免重犯类似不合格,使质量体系得到不断改进.二、纠正措施要求的提出审核组在现场审核发现不合格项时,除要求受审部门负责人确认不合格事实外,还要求调查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包括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审核组提出不合格报告时,受审部门的负责人首先要对事实加以确认,内审员应积极参加纠正措施建议的讨论但不能代表受审部门制订纠正措施,更不能承担纠正措施后果不良的责任.三、纠正措施建议的认可与批准纠正措施建议首先要经审核组认可,认可的目的主要在于审查该建议地否针对不合格的原因采取了措施以及纠正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认可的纠正措施还要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批准后方成为正式纠正措施计划.四、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1.实施期限一般规定为15天,或30天,视各单位情况而定.2.纠正措施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往往针对直接原因,立即采取措施;长期纠正措施可能为针对潜在原因所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可能出现的不合格,这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
实验室内审员培训资料

实验室内审员培训资料xx年xx月xx日•实验室内审员培训计划•实验室内审员职责与要求•实验室内审程序与步骤•实验室内审重点关注内容目•实验室内审员培训材料•实验室内审员培训效果评估录01实验室内审员培训计划了解实验室内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熟悉实验室内审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实验室内审的技巧和策略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实验室内审的流程和步骤实验室内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实验室内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室内审的重点和难点时间2022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共5天地点XXX培训中心培训时间与地点02实验室内审员职责与要求了解和掌握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监督实验室各部门的质量活动,确保其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包括对文件的审查、现场的观察、记录的核实等。
协助实验室领导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出改进建议。
组织和实施实验室内部的质量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内审员职责内审员要求熟练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方法和技巧,具备独立开展审核的能力。
熟悉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流程和规范,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报告编写能力,能够清晰地记录审核结果和建议。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具有相关的学历背景,如医学、生物、化学等,以及一定的实验室工作经验。
1内审员等级划分23具备基本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要求,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内部审核工作。
初级内审员具备较丰富的内部审核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内部审核工作,并能够指导初级内审员的工作。
中级内审员具备丰富的内部审核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全面和深入的内部审核工作,并能够指导和协调中级内审员的工作。
高级内审员03实验室内审程序与步骤内审计划与策划确定内审目的和范围明确内审的目的、范围和时间,制定内审计划。
制定内审实施方案根据实验室内审程序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内审员的选择与培训、被审核部门的确定、审核标准的制定等。
内审审核培训资料

内审审核培训培训人:01培训的目的:让受训者了解内审的目的、意义和流程,以便是本部门和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改进和提升。
培训的内容CONTENTS022013-2.1 审核目的2.2 审核类型2.3 审核方式2.4 审核流程2.5 审核的注意点 2.6 被审核者的应对方式. 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 质量体系从策划到实施、检查、改进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内审,可实现整个质量体系的PDCA的检查环节,以证实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借助内审,可以发现体系中的缺陷,采取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其改善效果,是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机会,使得各部门在交叉审核中能看到自己与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便于共同的提高。
为什么要进行内审客观评估管理体系执行的情况;明文规定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体系标准的要求(文件审核);所有的管理规定、办法、作业指导书是否被遵守执行(现场审核);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帮助管理评审确定质量目标方针和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按ISO9001:2015的标准要求,内审只包括质量体系审核。
按IATF16494:2016的规范要求,内审分为三个内容:1.体系审核(标准要求每三年完成质量体系全过程的体系审核)2.制造过程审核(标准要求每三年完成汽车产品的制造全过程的一次审核)3.产品审核(标准要求针对汽车产品进行审核,审核按顾客特定要求,如顾客没有要求,按公司自己的规定审核,一般每三年完成所有汽车产品的产品审核)集中式审核滚动式审核集中式和滚动式结合的审核审核时间集中,效率高,有利于企业全面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效果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小范围的审核,或按部门顺序或按过程安排审核,一个季度或半年内完成所有部门或火车的审核,审核时间相对较长,但时间充足除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式审核外,滚动审核作为集中审核的补充。
内部审核培训资料

内部审核培训资料一、内部审核的概念1、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的过程。
(GB/T19000: 20163.13.1)注1: 审核的基本要素包括由对被审核客体不承担责任的人员,按照程序对客体是否合格的测定。
注2: 审核可以是内部(第一方))审核,或外部(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也可以是多体系审核或联合审核。
注3:内部审核是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或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2、内部审核实验室或检验检测机构自行组织或以自身的名义,为验证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内部审核的主体:实验室或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内部审核的目的:验证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内部审核的过程: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内部审核的意义审核是一种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法,以识别风险和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为了有效的进行审核,需要收集有形和无形的证据。
在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纠正和改进的措施。
(GB/T19000:2016 2.4.2)审核是一种方法—评价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方法;审核应确定是否满足要求和识别风险;有效的审核需要收集有形和无形的证据;在分析所有证据的基础上采取纠正和改进的措施。
二、内部审核要求1、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对内部审核过程进行控制。
2、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可以一次或多次进行。
3、内部审核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实验室活动风险的评估结果。
4、质量负责人应是内部审核的组织者和内部审核方案的管理者。
5、内审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业务、认可准则及相应领域的应用说明和自身管理体系要求,接受过审核过程、审核方法和审核技巧方面的培训。
只要资源允许,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活动,不审核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或自己承担责任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实施计划
• 确定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 确定审核的方法 • 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 • 确定审核组人员的安排
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 审核目的
-- 第三方认证(准备) -- 调查重大不符合的原因(内部管理) -- 外部的检查(准备) -- 定期的审核(检查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七(一) 审核准备阶段
• 确定审核组 • 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 制订检查表 • 审核前沟通(了解被审核部门情况/寻
求专业帮助)
审核小组的确定
• 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及成员
• 审核组长的选定
A) 资格 B)专业能力、相关技术知识 C) 工作经验 D) 组织能力、整体判断能力
• 审核员的选定
A) 资格 B) 业务范围 C) 专业知识(行业技术知识、质量知识) D) 工作中的协调 E) 为受审核部门所接受
要求) • 人员、设备和材料资源(是否满足体系有效运行) • 工作区域和过程(是否得到确定和有效控制) • 工作产生的记录(是否能证明体系有效运行) • 文件、报告和记录的保管(是否符合标准和程序
要求)
七、审核的程序
• 准备 • 执行 • 报告 • 效果跟进
报告
跟进
10%
10%
执行
准备
40%
40%
ISO9000的理念
• 标准 • 证据 • 习惯 • 流程 • 接口 • 改掉借口 • 改掉不良习惯
ISO9000的作用
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 作业有标准,不足有纠正 体系有监督,持续有改进
第一节: ISO基础知识了解 第二节: 内审员技能培训 第三节: 培训总结(考试)
一、审核的含义
审核证据
I
S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际化
标准
组织
ISO组织于1947年2月23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ISO的主要功 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 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 SC)共611 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
三、审核的特点
• 正规性 • 系统性 • 独立性 • 审核是一个抽样的过程
审核的正规性
• 审核依据正式特定的要求进行 • 审核只能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 审核必须按正式程序进行 • 审核必须依据客观证据作出判断 • 审核结果必须有正式报告和记录
审核的依据
• 合同/订单要求 • 质量体系文件要求 • ISO9001标准要求(合适的) • 相关的产品/行业法律、法规
审核准则
审核发现 审核结论
合格项 不合格项(轻微、严重) 观察项
二、质量体系审核
• 定义 • 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
有关标准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 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 标的体系的、独立的检查。
• 质量体系的审核可分为:文件审核(符合性) 和现场审核(有效性)两个阶段。
审核的人员
• 接受正式的专业培训 • 具备参加审核的经历 • 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 经资格确认
审核的系统性
按规定的程序全面的审核和评价与 审核对象有关的各项活动和结果 •全部审核 •部分审核
全部审核
• 必须对所有相关部门进行定期审核 • 至少每年一次(前后不超过12个月) • 包括标准所有适用的要求
部分审核
例行审核之外,下列因素也可能导致进 行内部审核: • 组织变化、产品结构变化 • 市场反馈 • 重大客户投诉
四、审核的分类
• 内部审核:第一方审核
• 外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思考题: 第一、二、三方审核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五、QMS审核的目的
第一方审核目的: 确保QMS持续有效和持续改进的需要; 为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做准备,以减少外部审核的风险。
ISO9001:1987 ISO9002:1987 ISO9003:1987
BS 5750
ISO9001:2008 ISO9000:2005
ISO9004:2009
ISO19011:2002
ISO9000:2000 ISO9001:2000 ISO9004:2000 ISO19011:2000
1959年 1979年 1987年 1994年 2000年 2008年 12月15日 11月15日
➢ 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术语和定义 ➢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 ISO19011:2002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发展过程
ISO9001:1994 ISO9002:1994 ISO9003:1994 ISO9004:1994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 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 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 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ISO+标准序列号+冒号+发布年号(版本号)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代表中国参加ISO的国家机构是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CSBTS)。
GB/T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推荐使用 GB/T19001-2008 idt (等同采用)ISO9001:2008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内审员培训知识
编制:品管部
学习要求:
将手机调为振动或静音;
遵守课堂纪律; 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思考与发言; 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
课程章节及概述
第一节: ISO基础知识了解 第二节: 内审员技能培训 第三节: 培训总结(考试)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第二方审核目的:
合同前的评定; 合同签订后的检查; 促进组织或供方改进QMS。
第三方审核的: 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潜在的 顾客 提供信任; 减少第二方审核,节省费用; 健全和完善QMS; 查证是否满足法规或其他规定的要求。
六、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
审核涉及的活动或区域包括: • 组织机构 • 管理、运作和质量体系的程序(是否符合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