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第一节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概念的形成

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提出的概念进行具体化和操作化,并且确定测量它们的方式、方法。这项工作主要是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所以,社会调查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本身并不是客观实体,而只是人们思维的产物。它是抽象的,无法直接观察的。

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人们只是对某些事实达成了基本共识,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或经历大致了解这些概念的意思,以致于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常常是因人而异和含混不清的。

概念的界定

概念初步形成后,必须通过反复斟酌,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才能成为社会中通用的概念。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1.抽象定义

即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象定义的作用是明确在何种范围和何种含义上使用某一概念。

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间接定义法则是针对那些抽象程度较高、所含变量较多、无法直

接观察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出概念所含变量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间接地给出定义。在界定概念时,最好能直接采用一个现成的、公认的确切定义。有时人们对同一概念会从不同角度分别给出定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定义。

2.操作定义

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选择测量指标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对那些比较复杂和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说,由于它们具有多个层面的内容和许多变量,所以需要确定很多测量指标,而我们往往很难一下找到这么多合适的指标。因此,人们通常采取下列两种方式来寻找复杂和抽象概念的测量指标: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第二种方式是调查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调查,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尤其是与调查对象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从中获得一些问题的答案。

编制综合指标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选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第二节测量方法的确定

社会测量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测量是使社会调查研

究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项调查研究指标测量的过程。

测量层次

史蒂文斯(S.S.Stevens)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他将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在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比如,定序测量具有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且可以作为事实上的定类测量使用;定比测量具有其它三种测量的所有功能,且可以直接作为这三种测量使用。相反,低层次测量是决不能作为高层次测量使用的。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尽可能使用高层次的测量,即凡是能够用定比测量的,就不要用其它测量。因为高层次测量所包含的信息更多,且高层次测量的结果很容易转化为低层次的测量结果,反之则不行。另外,在后期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中,也需要根据不同测量层次所具有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它兼有定类测量和定序测量的特征。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它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功能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其测量结果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但有时也可表现为绝对数。

测量层次的选择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怎样选择测量层次,取决于测量的目的和测量对象的特征。具体来说,在选择测量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量体裁衣”,根据测量对象的特征选择测量层次。

2.要根据研究条件选择适当的测量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