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三伏

合集下载

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什么意思

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什么意思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什么意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出自《燕王剑侠》,是一个谚语,描述勤奋努力的人在一年中最冷最热的时候仍然在锻炼。

不少喜欢运动的人将其奉为圭臬,但是需注意在冬季防寒保暖在夏季防止中暑。

中文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外文名 dong lian san jiu xia lian san fu 释义描述勤奋努力的人类别成语谚语注意事项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止中暑目录 1 夏练三伏的好处 2 夏练三伏注意事项 3 冬练三九拓展资料 4 冬练三九注意事项三九:冬至节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三伏:夏至节后的头伏、二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指练习武功,贵在坚持,冷不避三九,热不避三伏。

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运动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口径增粗,让心脏的供血更加充分,以适应夏季高消耗的需要。

通过夏练,心脏的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减轻,心率明显减慢,从而使心脏负担减轻,心肌耗氧量减少,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健康十分有利。

促进呼吸系统功能。

夏天往往气压较低,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锻炼,呼吸必会自然加深。

因此,夏练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使气体交换充分,血液中氧含量增高,物质的氧化过程更加完善,从而保证身体各项新陈代谢的需要。

不过,在三伏天里锻炼,也需要因人而异,要讲究适时适度和科学锻炼,盲目地在高温环境下锻炼身体,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伤及健康,甚至引发危险。

时间莫过早。

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是污染的高峰期。

人们普遍喜欢在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植物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强度要控制。

“夏练”运动量的大小要取决于老人的适应能力。

即使是室内项目,在气温较高情况下,一些小球活动乒乓球、羽毛球等每隔,1小时应该安排间歇休息1-2次,每次10-15分钟。

运动后,心率的最大限度值=170-年龄,如果心跳过快,容易出问题。

2023三伏天是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

2023三伏天是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

2023三伏天是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23三伏天是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23年三伏天是从7月开始的时间,具体时间是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整个三伏天结束,其中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三伏中哪一伏最热三伏之中,中伏是最热的。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

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天怎么算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

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夏至后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出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三伏天30天,有些年份三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相关推荐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现在已经进入夏天了,这天真是一天比一天热。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时候,而三九天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

农村老话“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这句话表示不能理解,怎么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和最热的时候怎么掺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1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天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大家所说的三九天,指的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第三个“九天”。

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下面把三九,三伏天的划分,说法给大家介绍一下:热在三伏与冷在三九1、三伏天的划分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为三伏。

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时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农历7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7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初伏,也叫头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末伏,也叫终伏。

2,“三九”寒冬与冷在“三九”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一九)。

“冷在三九”:大寒正值三九,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我国习惯以冬至日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以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为一九,共九个九,八十一天。

有人问:“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阳光斜射地面受热量少,应最冷,为什么说冷在三九呢?”这是因为冬至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但地面积累的热量还未损失到最小,所以它不是最冷时候。

冬至以后,太阳位置虽北移,但大地吸收热量还是少于散热的热量,入不敷出,温度继续下降。

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三九灸是一种特色灸疗法,根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

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

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运行缓慢,且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

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界寒湿,人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老年的膝关节病。

为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夏病冬防、冬病冬治”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做三九灸调理可以让你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九灸是对三伏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九天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一天至二十七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灸的时间为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7日。

三九灸适宜治已病,主要治疗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此外,三九灸也适宜治未病,重点调治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同时,三九灸也适宜强身健体,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贴”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三九灸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三伏与三九

三伏与三九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三伏

三伏

1、三伏天的划分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为三伏。

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时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农历7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7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初伏,也叫头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末伏,也叫终伏。

2、“三九”寒冬与冷在“三九”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一九)。

“冷在三九”:大寒正值三九,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我国习惯以冬至日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以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为一九,共九个九,八十一天。

有人问:“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阳光斜射地面受热量少,应最冷,为什么说冷在三九呢?”这是因为冬至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但地面积累的热量还未损失到最小,所以它不是最冷时候。

冬至以后,太阳位置虽北移,但大地吸收热量还是少于散热的热量,入不敷出,温度继续下降。

直到三九以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才超过散热的热量,气温才渐渐上升。

所以三九前后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大雪时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雾的频率比较高,上海12月份是一年中出现雾最多的月份,雾对交通、供电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雾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雾灾发生。

22、冬至——数九开始。

12月22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表示寒冷冬天到来和意思。

23、小寒——寒冷将至。

1月5日前后,小寒是天气开始寒冷,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

从各地历年气象资料来看,一年中最冷时段出现在小寒节气的中期。

三伏贴与三九贴

三伏贴与三九贴

.
10
禁忌症
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 患者、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 用。
.
11
治疗方法
1)贴膏组成:生白芥子、延胡索、生甘遂、 细辛,其剂量比例为1:1:0.5:0.5。 2)贴膏制作:选取以上剂量比例的优质生白 芥子、延胡索、生甘遂和细辛并将其混合 粉碎,姜汁加温至50℃,加入上述药粉调和, 再加入冰片拌匀,备用。
.
14
帖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
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 肓、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 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 俞、肾俞、足三里等。另外,包括大椎、定喘、 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 也有选用。 治疗消化系统、妇科及风湿骨痛等疾病时医生根 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配穴。
.
7
两者配合使用,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 “三九贴”是对“三伏贴”的有效延续和重 要补充,与“三伏贴”配合,起到阴阳并调,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
.
8
伏九贴的治疗优势:
(1)用方准确、性能稳定。 (2)患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3)贴敷治疗作用于穴位,并经由皮肤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可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4)尤其适宜老、弱群体。
.
2
冬病
中医把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冬季多发的疾病称“冬病”。多以阳气亏虚、 气血失和、阴阳失衡为其病机变化。
因此要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来防治“冬 病”。
.
3
原理:
“三九贴敷疗法”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 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 传统疗法。在特定的时间,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 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_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伏邪”所指“六邪”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说法,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

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2023年三伏天有40天,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至2023年8月19日结束,今天是2023年6月27日,距离今年三伏天还有14天。

初伏 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 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未伏 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冬病夏治 “夏练三伏”有讲究

冬病夏治 “夏练三伏”有讲究

冬病夏治“夏练三伏”有讲究眼下正值三伏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中国人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养生经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享有较高的关注度。

其中,“夏练三伏”是指在三伏天里采取适度锻炼,提高人体的肌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炎热气候,以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就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如果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则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蒸发无法快速,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就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

因此,在三伏天里锻炼,要讲究适时适度和科学锻炼,盲目地在高温环境下锻炼身体,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伤及健康,甚至引发危险。

避高温早晚最适宜“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我和老伴都选择早起进行锻炼。

”27日,家住雨城区张家山路的王老太和往常一样上山做晨练。

年近七旬的她身体硬朗,脚下生风。

问及养生之道,她总能侃侃而谈,古人倡导“天人合一”,适时锻炼能起到不小作用。

早晨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傍晚健身有助于睡眠。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

针对三伏天锻炼,雅安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曰恒介绍,可以适当提前锻炼时间,理想的锻炼时间是在每天早晨6时至9时之间。

中老年人最好是黎明即起,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操、散步、练功等,晚餐后再安排一次锻炼。

出门前,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带好应急药物,排空大小便,适量喝点水。

不要空腹时剧烈运动,早晨可吃一点食物,以免低血糖发生,服装和鞋帽应该考虑便于散热和防晒。

宜通风室内外皆可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

在炎热的夏季,适时锻炼,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体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使肌体有更强的调节体温能力。

作文冬练三九

作文冬练三九

作文冬练三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冬天里,不少地方都会下雪,即使在屋子里,也会感觉到寒风刺骨。

但对于从小酷爱体育运动的人们而言,这种天气正是他们练习的好时机,所以就有了“冬练三九”这样一句话。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人士,都很注重体育锻炼,像毛泽东主席、鲁迅先生等,都曾经因为体质差而中断过学业,被迫停止学习。

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话,相信成就也不会这么高了。

毛主席幼年体弱多病,虽然在其成长的路途上做过不少尝试,但最终还是体力不支,中断了学业,放弃了体育。

后来,毛主席由于坚持体育锻炼,所以成功锻炼出一副好身板,使自己能够坚持学习,取得伟大成就。

这些历史上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只要坚持锻炼,坚持不懈,你也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同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体育锻炼都是有益的。

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诫我们,只有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让人受益终生。

而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认为,冬季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其实,早晨的空气和傍晚的空气更适合跑步锻炼,而清晨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这个时候锻炼既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又能给予自己身体充分的营养补给。

而夜晚,天黑路滑,危险系数较高,而早上则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其实,从古至今,人们在冬天进行锻炼的方法大多都是各有特色。

比如古代,人们多采用爬山的形式,通过这种锻炼来提高自己的体质;再比如现代,人们则会选择打太极拳,既能活动筋骨,又能强身健体。

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锻炼方式,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行,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刻意模仿别人。

别人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适合你,更不适合你自己。

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不尽相同,自然会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你才会有好的身体素质,你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好,你的事业才会变得更顺利。

其实,如果你愿意坚持体育锻炼,那么在寒冷的冬季里,你也可以与“三九严寒”做斗争,为了在运动场上大展身手,你甚至可以与它分庭抗礼。

讲解三伏贴与三九贴

讲解三伏贴与三九贴

(3)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 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 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 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 可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 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就诊消 毒处理,以防感染。
2017-2018三九贴敷时 间
预贴 一九 二九 三九 加强
2017年12月12号至12月21日 2017年12月22日至12月30日 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01月08日 2018年01月09日至01月17日 2018年01月18日至01月27日
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 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 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 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 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 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 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 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 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 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 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每次贴敷时间
每次贴敷时间:儿童约15分钟到30分钟; 成人约30分钟到1个小时,有经验者可 恰当延长至2个小时。(治疗期间慎防感
冒,避免疲劳忌食生冷酸腥之品)。 治疗3个疗程(一年为一个疗程)
贴敷穴位
定喘 大椎穴旁开5分 肺腧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膏肓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脾腧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腧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突 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心腧 平对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谢谢!
2017.12.06
谢谢!
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反复感冒、咳嗽、哮 喘、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 性肺病、肺心病、慢性咽炎等。

讲解三伏贴与三九贴课件

讲解三伏贴与三九贴课件

Part
06
三伏贴与三九贴的常见问题解 答
常见问题及解答
常见问题1
三伏贴和三九贴分别是什么?
解答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进行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贴敷药物刺激穴位,达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而三九 贴则是在三九天进行,是在三伏贴基础上的加强治疗,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贴敷。
常见问题及解答
要点一
常见问题2
胃肠道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 等,可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 状。
风湿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炎等,缓解关节疼痛、僵硬等症 状。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50岁的女性,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多年,每年冬季都会发作。使用三九 贴治疗后,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冬季发作次数减少。
案例二
VS
医生评价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对三伏贴与三九贴的疗效进行 评价。
疗效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影响因素
影响三伏贴与三九贴疗效的因素包括个体差 异、药物成分、穴位选择、操作方法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三伏贴与三九贴时,需要注意皮肤过 敏、药物保存、忌口等事项,以确保安全有 效。
Part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在使用三伏贴和三九贴之前,需要先确定适应症和禁忌症, 然后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穴位进行贴敷。一般来说,三伏贴和 三九贴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三伏贴和三九贴期间,需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避免 过敏或感染等情况发生。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 惯的改善,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剂型改良与给药途径研究
剂型改良
针对现有三伏贴与三九贴的不足 之处,进行剂型改良,以提高药

三九、三伏天

三九、三伏天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

"三九"天为什么最冷呢?这要从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来看,冬季这时候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此时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低下去,当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才达到最冷。

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将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

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何时入九?九九歌谣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

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虽冷,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冷也冷得不一样: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三九四九冻死狗,在江苏则是“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可见气温相差很大。

什么是三伏?何时入伏?"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2023全年三伏天时间表(详细)

2023全年三伏天时间表(详细)

2023全年三伏天时间表(详细)2023全年三伏天时间表2023年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初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7月30日;中伏:2023年7月31日-2023年8月9日;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即初伏10天,中伏10天,末伏10天,一共30天。

夏季三伏天是哪三伏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天有一段极为严酷的时间,我们将这段时间称之为三伏天气,三伏天气分为三段,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气层层叠进,每进一伏天气就会相应的提高,到中伏的时候,气温会到达顶峰。

什么时候是三伏天气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

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三九天的反义词

三九天的反义词

三九天的反义词三九天的反义词大家想知道三九天的反义词是什么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九天的反义词,欢迎大家阅读!三九天的反义词解惑: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既然反义词的大意为意义相反。

那么,最么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反义词自然是最热的三伏天。

相关信息:(1)三九天简介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

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结束,进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2)三伏天简介:三伏天是出如今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九天气温低吗?"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我国的两句谚语,在民间流传很广。

"九九'由冬至起算,每"九'为9天,从"一九'到"九九'共81天。

"三伏'是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总称。

"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这段时间;如按节气,"三伏'一般都出如今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

我们知道,在北半球,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就是说,这时候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最少,而夜晚释放出去的热量却最多。

三伏顺口溜

三伏顺口溜

三伏顺口溜三伏顺口溜 1
1、顺口溜一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前后,衣服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夏至无雨三伏热,夏至无云三伏烧2、顺口溜二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三伏天的电扇,忙得团团转。

三伏天的冰块,见不得阳光。

三伏天的冰棍,人人喜爱。

3、顺口溜三:《夏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露眨┏龇梗昂笳盟氖臁?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屹蚤出。”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中国民间老百姓根据地球积蓄热量的情况,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但是,中国民间老百姓也 同时总结出了“立秋早晚凉;蚊从立秋死”的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一早一晚却是凉快了,而且,讨厌的蚊子也开始从立秋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而三伏天怎么计算呢?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由于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配制组合确定的,所以,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每六十日为一个循环。这样,中国传统历法中,每天都有个天干地支日,比如甲子、丁已……日子等。
一般“三九”时最冷。楼上朋友说的“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
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曰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办(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办。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办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
大家都知道,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三九天,比较好计算,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之后,你只要熟悉了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就知道寒暑时间表了。这就是:“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汉田中立。”。这意思是说,由于地球有积蓄前端时间的冷热能量的情况,所以,进入冬至之后,还有40天的最冷天气;冬至之后的18天,僵手足;冬至之后的18天—36天的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可以冻死猪狗;而一旦进入冬至之后的36天——54天的这18天,沿河的柳树就发新芽了,气候就转暖了;而冬至之后的54天——70天,人们就要脱下冬衣了;冬至之后的70天,就要准备春耕了,天气就彻底暖和了。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பைடு நூலகம்十七。篱头吹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声篥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乜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目通俗易记。
这《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月几日并无必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笔者小时候北京地区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为零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十分难熬,其实夏天也有《九九歌》,不过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样。要画什么“九九消暑图”了。夏天的九九与冬天相对应,从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为:“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这夏天的《九九歌》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观感觉为主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环目迹皇熘螅质歉龈眨簿褪?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