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_用以促学_产出导向法_促成_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 11 月 第 8 卷 第 4 期
中国外语教育(季刊)
November 2015 Vol. 8 No. 4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Quarterly)
学 以 致 用、 用 以 促 学 —— 产 出 导 向 法 “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1
12
张文娟
图 2 教学流程图 单元目标明确后, 笔者带领学生对话题进行 了“ 预热 ” , 以引入话题、 激发学生对死刑存废 话题的思考。 笔者首先利用“ 包青天的铡刀 ” 和 “正义女神之剑”的直观图片引入死刑话题,并采 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列举死刑在人类历史 上存在的理由以及废除诉求背后的动因,并利用 地图, 粗略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死刑的存废现状。 随后,笔者要求学生就“支持或反对死刑 ” 进行 10 分钟的小组讨论,然后在 40 分钟内尝试完成了 单元写作任务。 学生尝试完成写作任务后, 教师带领学生 “解构”写作任务,分析写作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了内容(idea) 、 语言(language) 和语篇结 构(discourse structure) 三 个 分 层 目 标。 在“ 促 成 ”环节, 针对这三个层面, 引导学生对输入材 料进行选择性学习,逐一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 “评价”环节旨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 补救性教学,同时也为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订和 调整提供参考。 在促成环节后的一周, 笔者要求 学生在 40 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书面评价,并在课堂上 展示了三篇优秀作文。 值得说明的是, 由于课堂 时间有限, 笔者只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阅,没 有选出典型的“问题作文”在课堂中进行师生共 评。如果能要求学生就某一篇习作的语言、内容、 “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环节,是课 堂教学贯彻“ 用中学、 学中用 ” 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环节,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皆围绕产出任务 的需要进行, 课文不再是教与学的“ 中心 ” ,而 是必要的促成材料; 学生“学 ” 的主要目的不是 理解语言材料,而是学以致用,为产出任务服务。 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师容易忽 略的环节。 因此, 笔者将详细汇报这一环节的教 学过程。 对单元任务进行“解构” ,笔者认为要书面表 达对“ 死刑存废 ” 话题的看法,学生至少需要有 三方面的准备: 首先,必须在了解死刑存废争议 双方的观点和理据的基础上形成较成熟的个人见 解; 其次, 必须用准确、 得体的书面语言表达自 己的观点; 最后, 必须采用合适的议论文结构来 组织语言,合理表达。 因此, 在“ 促成 ” 环节, 笔者将教学分为三 个子环节( 每个环节约 1.5 课时 ) , 分别聚焦观点 (idea) 、 语言(language) 和语篇结构(discourse , 帮助学生形成个人见解、 学习语言、 structure) 结构进行分层评价和修改,并向学生示范教师的 评改范例,将对学生评价能力和语言产出能力的 发展大有裨益。
2. 产出导向法
产 出 导 向 法 是 文 秋 芳(Wen 2015; 文 秋 芳 2008,2013,2014,2015) 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 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任 务重、 课时有限的现状, 该理论主张“ 课堂上的 一切活动都要以‘ 学习发生 ’ 为最终目标 ” (文 秋芳 2014:7) ; 而要促成学习发生, 必须改变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 学用分离 ” 的现状, 做到 “ 学中用、 用中学, 学用结合 ” , 即输入性语言 学习和产出性语言运用紧密结合( 文秋芳 2015: 。 550) 为贯彻“ 学用结合 ” 的教学理念, 在有限的 课堂时间内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产出导向法汲 取了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如 Krashen 1985; Swain 1995; Long 1983,1996;Hanten et al. 2007; , 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 Firth & Wagner 2007 等 ) 输入促成假设、选择性学习假设,并据此创设了 以教师中介为前提的教学流程( 文秋芳 2015) , 该流程由三个核心环节组成:一是“驱动” ,教师 呈现交际场景并向学生发起挑战,以激发学生产
1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笔者有幸得到了恩师文秋芳教授的亲自指导和敦促,在此表达深深的谢意!
10
张文娟
并在教学中力求输入与输出的对接,以改善课堂 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的同时,笔者收集和分析 了反映教学效果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初步验证了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篇幅所限, 笔者在本文 中将重点介绍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设计和教学 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 促成 ” 环节, 教学实验 后数据的收集、 分析以及教学效果等, 笔者将另 撰文呈现。
言学习材料信息密度大、 生词多, 课文讲解占用 了大量课堂时间,学习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二是 课下的课题研究任务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但有限的课堂输入无法应对开放的课题任务,项 目的完成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自主能力提出 了严苛的挑战, 语言能力强、 学习热情高的学生 能拿出比较满意的成果,但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 往往遭遇瓶颈, 语言产出质量很差,个别学生甚 至为完成任务而依赖翻译软件, 或者利用网络 剽窃。 为解决课程教学中遭遇的难题, 笔者对自己 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笔者虽然在课堂有输 入、 课下有任务, 但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后的 任务密切结合, “学”和“用”处于分离状态。因 此, 要解决笔者的教学难题, 必须采用更有效的 教学方法,使学用结合。 2014 春季学期,笔者尝试将文秋芳教授创建 的“ 产 出 导 向 法 ”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引入课堂, 围绕“ 死刑存废 ” 的单元主题进行了 为期两周的教学实验, 设计了现实的产出任务,
5 促成 6 7 后测 8 评 价
图 1 教学课时分配图
1 在作教学设计时,笔者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了前测和后测,旨在验证“促成”的效果。为避免剽窃、控制测试时间,前后测 均在课堂进行,各占用课堂 40 分钟。前后测数据分析笔者将另撰文呈现。
11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 “促成” 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张பைடு நூலகம்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5 中国外语教育(4) ,10-17 页
热点聚焦:产出导向法
提 要: 产出导向法是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
该理论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大学外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教 学中,笔者遭遇了“学用分离”的教学难题,因此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课堂,利用产 出任务驱动学习、利用输入性学习促成产出,使学用结合,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正 是基于笔者的课堂实践,展示了一个单元的课程设计,重点介绍了教学流程中的“促成” 环节。
1 选自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877544.shtml(2015 年 4 月读取) 。原新闻标题“German citizen sentenced to death for double killing despite Berlin protests” 。
出的欲望,驱动学习;二是“促成” ,教师根据产 出任务的需要, 指导学生对听、 读材料进行选择 性学习,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三是“评价” ,评 价既包括学生在“ 学用 ”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也 包括对学生产品的延时评价。 其中, 以教师为中介的“ 促成 ” 环节是教学 的主要环节, 也是被过分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 的教学模式所忽视的环节。 这一环节遵循“ 输入 促成假设” ,认为适时提供能够促 (文秋芳 2015) 成产出的恰当输入能够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 果, 这一点与“ 有任务、 无教师中介 ” 的教学模 式有着根本的不同。 此外, 产出导向法的“ 促成 ” 环节也是教学 的难点,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目的和手 段与“以教课文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也有很 大的区别。 “ 促成 ” 遵循“ 选择性学习假设 ” ,学 生对输入材料进行学习的目的不止于理解,更在 于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学习,以促成产出任务的 完成。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驱动;促成;学用一体;大学英语
1. 引言
为提高教学效果, 为学校“ 复合型 ” 人才 培养目标服务 , 笔者所在大学于 2012 年引进了 “ 学术 英 语 ” 课 程 ( 蔡 基 刚 2011 , 2012 ) 作 为 “ 大 学 英 语 ” 的 主 干 课 程, 遵 循 分 科 英 语 教 学 (discipline-based instruction) 理 念 , 将 外 语 学 习与学科内容相结合 , 每一单元的学习活动均 围绕一个争议性的法学话题 ( 如动物权利 、 同 性婚姻合法化等 ) 展开。 除课堂对学术文本和 音、 视频材料的学习外 , 课下要求学生就法学 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并以口头或笔头形式汇报, 计入平时成绩 , 以督促学生以英语为载体来学 习和探究本学科课题 ,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力和学术能力。 经过两年的实践, 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 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之前大学英语话题浅显、缺乏 认知挑战的弊端,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意识 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笔者对自己的课堂 教学效果仍不满意:一是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
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包括交际和语言双重目标。 交 际 目 标 即“ 用 英 语 做 事 ” ( 文 秋 芳 2014: 4,2015:550) 的目标, 即期望学生在单元结束 前:1)能转述“死刑存废”话题正反两方面的主 要观点;2) 能就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论 证;3)能就这一话题写出一篇观点明确、结构合 理、语言准确的议论文。 语言目标服务于交际目标, 包括与单元主 题 相 关 或 常 用 的 词 目(headwords)22 个( 如 、 短 abolish/abolitionist, deter/deterrent/deterrence) 语 5 个( 如 disrespect for, be deprived of) 以 及 与 议论文写作相关的四类表达:表示支持和反对的 双 方( 如 advocate/proponent; critic/opponent) ,驳 论中用以引出对方论点的表达( 如 The majority ,指出对方论点错误的 of opponents believe…) 表 达( 如 …the argument is biased/untenable) ,反 驳前作出让步的表达( 如 One cannot deny that… 。 but… 等) 3.4 教学流程简介 课堂教学过程遵循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核心步 骤:驱动,促成,评价(见图 2) 。 在“ 驱动 ” 环节, 教师呈现交际场景、 挑战 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 其目的是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 驱动学习。 在这 一环节,笔者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名德 国人在中国被判处死刑 1,为学生创设了两个交际 场景, 挑战学生的产出能力: 场景一, 假设你是 留学生,当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社交网上热议 此案时,你作为中国人,如何回应同学对中国死 刑的质疑? 场景二: 如果你是律师, 参与了解决 此事件的外交团队,如何回应德国外交官对中国 死刑的斥责?通过对交际场景的感知和对任务的 尝试,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加深对单元目 标的理解和认同。
课时 教学 驱 内容 动 1 预 热 2 前测 3 4
3. 教学实验设计
产出导向法“ 学用一体 ” 的教学理念契合笔 者所要解决的教学困境,因此笔者以产出导向法 “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和“输出驱动” 、 “输入促 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理论假设为指导思想, 并以三个核心环节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方案。实验 对象为大学本科法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 为 40 人。教学实验为期两周,共计 8 课时 1,其中 “ 促成 ” 环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 占用课时最多 (见图 1) 。
3.1 教学主题的选取 笔 者 选 取“ 死 刑 存 废 ” ( “Should the death )话题作为教学实验的主 penalty be abolished” 题。 作为最严厉、 最具威慑力的刑罚, 死刑的正 义性不断受到质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持 续数百年的争论,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废除 了死刑, 而包括美国、 中国在内的 50 多个国家 仍保留着死刑。 之所以选取这一话题, 一是因为 该话题具有广泛的争议性,可以调动学生讨论或 辩论的热情, 为语言的运用创造条件; 二是因为 这一话题的人文性, 该话题涉及人与社会、 人与 法律的探讨,可以引发学生对法律制度及人的尊 严和责任进行深入思考,体现“全人教育 ” 的理 念( 文秋芳 2015:550) ; 三是因为这一话题契 合学生的法学专业背景,便于设计具有潜在交际 价值的任务,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际 场景。 3.2 产出任务的设计 笔者将单元任务设定为“ 立场型 ” (positiontaking) 议 论 文 写 作, 要 求 学 生 以“Should the death penalty be abolished” 为题, 在 40 分钟内完 成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议论文, 文中要包括立论 和驳论两种论证方法。 设定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考虑了任务的难度、 交际价值和教学价值三个因素。笔者认为,要做 到单元教学目标“ 可测、 可量 ” , 单元任务不能 过大、 过于开放。 同时, 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一 个子目标,任务既要有“潜在的交流价值” (文秋 芳 2014:7) ,也应该有教学价值,为课程总目标 服务。 “ 死刑存废 ” 话题契合学生的法学专业背 景,发表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具有潜在交流价 值; 另外, 利用“ 死刑存废 ” 话题的争议性, 可 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自己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 方法,而立论和驳论正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论证 方法。作为最常用的文体形式之一,议论文写作 的教学价值显而易见。 同时, 作为课程的子目标 之一,观点型议论文写作可以为学期小论文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