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_用以促学_产出导向法_促成_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合集下载

学以致用,以学促教

学以致用,以学促教

学以致用,以学促教学以致用,以学促教摘要:如何使学生喜欢语文,使语文高效实用,本文从三方面阐释了笔者的探索与实践:一、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二、收放得当,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三、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以情激趣收放得当学以致用所谓"教学","教"的出发点和落足点都应是"学"。

要想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必须让语文教学走近学生,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学生愿学、乐学,学以致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以学促教。

一、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将要立足于社会的职高生除了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而要培养这种能力和习惯,则要从兴趣入手。

美国的贺拉斯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捶打冰冷的铁。

"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精心培养起来的道德情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源泉存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本身,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中。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 每天十分钟自由论坛时间把每天语文课前的十分钟,设置为学生的自由论坛时间。

让每个学生轮流上台为大家主持一次活动:或介绍千字美文,或进行名著及时文点评,或结合自身现状及班内实情进行一次演讲等。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汲取不同营养的同时提高语文兴趣,锻炼听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产出导向法”视域内《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应用研究

“产出导向法”视域内《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应用研究

环节中,教师综合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产出任务
(二)教学目标设定
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和区别性的即时或延时评价[7]52。
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语言目标、 能力目标及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与量表的研制思路具有较 价值观目标相统一的“三位一体”式育人理念。 具体来说,
高的亲缘性,都强调实际交际场景、产出过程和结果。 一 语言目标包括: 掌握产出任务要求的环保英语词汇、短
量表自问世以来, 受到外语教学及学术界的高度关
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 在外语教学领域,文秋芳教授及 注。 近 5 年,学术界关于量表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要
其团队基于多年实践探索, 构建出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 分为 4 大类:其一是对量表研制思路的科学性,及其完善
收稿日期:2023-06-28
修回日期:2023-07-10
“产出导向法”中“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以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量表核心技能点同大学英语课
堂的衔接,认为可从教师主体、融合机制、资源建设 3 方面入手,推动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写作、语用、口译和笔译等能力进行了全面描述,具有 证实“具有明显的促学效应”[4],同时也为外语教学研究提
基础性、引领性与整合性等特征。 自2018 年颁布实施以 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框架。
来,量表在我国的英语学习、教学与测评中发挥了“车同
文章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探索
轨、量同衡”的作用[1]。 从能力描述与界定标准角度来看, 如何将量表内诸多分项能力描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促

POA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POA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72020年01期总第493期ENGLISH ON CAMPUSPOA 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文/孙 伟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对多种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三是“评价”,评价既包括学生在“学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还包括同伴评价和延时评价。

在POA体系中,“输出”不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有了语言产出动机才能激发其学习欲望和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切教学活动以驱动学生输出语言作为起点,输入促成作为过程和手段。

学生有了输出的动力尝试性完成产出任务后,一方面能够意识到产出任务的现实交际意义,另一方面能够在真实情景任务中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即有了学习的动机和需求,从而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生只有渴求知识的时候,才能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高。

POA理论自创建以来,受到了外语界专家和教师的热切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如听力、写作、阅读、翻译等技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将POA 运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POA理论促成三要素——内容促成、语言形式和用语言表达内容的话语结构促成,结合本校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来,以期给教授英语口语课程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模式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是《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教程》,共四册,笔者选取第一册Unit 2第一部分discussing plans设计题为“Make plans with classmates to meet and study”话题任务,按照POA所涵盖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评价这三个环节,设计“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

1.“驱动”环节。

英语是源于生活的语言,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必须在直观的状态下才能体现出其特定的含义。

基于“产出导向理论”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产出导向理论”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文章编号:2617-6084 (2023) 03-0006-05基于“产出导向理论”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谷艳婷,臧凌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打造“一流课程”即“金课”是国家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具体举措,是对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然而,关于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十分匮乏。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新时代“懂医精药”的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研究以“产出导向理论”为指导,结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特点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产出导向法中图分类号:G642.3; R3222; R329.1文献标志码:A“一流课程”以“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是我国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要求[1]。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储备。

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相对单一、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能达到一流课程建设的标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特殊疫情时期,更凸显出其优越性,能有效解决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学时不足,以及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医学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

文秋芳教授团队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其教学理念核心为“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即强调“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学流程包含驱动、促成、评价;“教学理念”是指导思想;“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李文璐,李 斯,李 欣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交流程度不断拓宽,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
求越来越高。 本文以“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假设为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理论依据,按照“ 驱动、促
成、评价” 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研究发现:基于“ 产出导向法” 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可行性,能
175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第 34 卷第 12 期 总第 298 期
成。 每项产出任务的完成需要具备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三 个条件。 在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促成活动方面体现精准 性,渐进性和多样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容、语言 “ 缺口” 进 行英语资源搜集筛选、阅读、翻译等练习,通过对接产出目标 的“ 选择性学习” ,吸纳大量的材料输入,回答引导性问题,进 行知识吸收与内化,为完成输出性任务做准备。 学生在课堂 上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输出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师生互 动等。 在此阶段,教师提供经选择的输入材料,并且设计系 列活动使学生把输入材料转换为产出性知识。 对于学生在 产出时遇到的困难要明确重点,辨明主次,首先要考虑绝大 多数学生的情况,其次重点关注对完成产出任务影响最大的 困难。 促成活动在信息传递渠道、活动类型以及组织形式等 方面体现差异化设计,信息传递渠道包括音频、视频和文本; 活动类型按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按活动种类包 括头脑风暴、故事接龙、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组织形式是 包括个人、集体活动等。 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从词到句、 从句到章,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语言、文章结构特点 提高其语言探索与总结能力,顺利完成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产 出任务。
( 三) 评价环节 评价是 POA 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促成活动采用即时 评价,产出成果既可采用即时评价也可采用延时评估。 教学 过程中遵循 POA 中师生合作评价原则,即“ 课前目标导向、重 点突出,课中问题驱动、支架渐进,课后过程监控、推优示范” 进行教学评价。 课前评价选择影响交际有效性的典型问题 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关注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双重目标的完 成情况;课 中 通 过 提 问 的 方 式 启 发 学 生 认 真 思 考 和 积 极 参 与,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尝试发现问题、探讨解决 问题方案,全过程参与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语 言水平的动态变化和认知进行支架形式的调整,首先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必要时进行提示或给出建议,最后提出解决方 案;课后评 价 要 求 学 生 先 按 照 教 师 提 供 的 评 价 清 单 进 行 自 评,然后再按照教师分组在同学之间互评以及面对面交流, 之后根据彼此的建议修改后,上传至自动评分系统。 学生自 评、同学互评以及机器评价都必须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以 保证修改质量。 同时教师把学生写得精彩的句子、段落或新 颖的观点等推荐给全班学生赏析和学习。 通过推优的方式 鼓励被推荐者,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 策略。 三、教学反馈与反思 教学实验后,通过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 POA 教学理论的感受和评价。 本课题组向实验班学生发放 调查问卷 62 份, 回 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1 份, 回 收 率 为 98. 39% 。 问 卷 包 括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对“ 学习能力的影响” 以及“ 学习行为 的变化” 三个维度。 ( 一) 教学反馈 1.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91. 94% 的 学 生 “ 对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比 较 满 意” 。 其 中, 85. 48% 的 学 生 认 为 “ 该 方 法 与 之 前 方 法 相 比 更 实 用 ” , 82. 26% 的学生认为“ 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93. 55% 的学生 表示“学用结合紧密”。 访谈中学生认为“ 驱动任务使学生对 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能够产生压力和动力” ,“ 课堂更实用、更 生动” ,“ 切实 感 受 到 真 实 交 际 场 景 有 利 于 产 出 任 务 完 成 ” , “有选择地输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学用结合有成就感”,“ 丰 富多彩的促成活动,增加了学习兴趣” ,“ 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有实例和丰富的学习材料,喜欢这种方法” 。 2. 学习能力的影响” 83. 87% 的学生选择“ 提高了学习能力” 。 其中,75. 81%

汉语国际教育《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概况》

汉语国际教育《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概况》

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一、产出导向法特点产出导向法又称“POA”,它继承了古代《学记》中优良的教育传统,借鉴了国外外语教学理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理念,强调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用无缝对接。

二、产出导向法理念教学理念包含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内容分别如下。

(1)学习中心“学习中心说”挑战的是学习者中心说。

应该承认“学习者中心说”相对于“教师中心说”是一大进步。

如果教师眼中无学生,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教学就注定要失败。

但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者为中心,也易产生误导作用。

“双主原则”更能准确反映教育的本质。

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如果将这一作用让渡给学生,就混淆了正规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在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中两个互相对立同时又相互联系的矛盾体,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课堂教学中,总体上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这就是说,教师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POA提出“学习中心说”回避了“双主原则”的复杂性,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习”发生。

只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至于谁是中心,这是表象,并不是教育的本质。

(2)学用一体“学用一体说”与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观”一脉相承,强调课堂教学中输入和输出一体化。

POA 将每个教学单元产出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将每个小目标中的输入与输出紧密相连,这样就能有效缩短学用之间的间隔。

(3)文化交流“文化交流说”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对话、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

换句话说,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不是要求学习者认同或者接受中国文化,而是期待他们能够通过汉语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尊重中国文化,能够用汉语介绍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只有保持平等交流的态度,才不会让对方产生反感,甚至抵制。

(4)关键能力“关键能力说”是新增理念。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月刊/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承载着语言教学任务,具有学生学习时间长、学分多、修读人数多的特点,拥有广阔的育人平台。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

本文基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3为例,来探索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模式:围绕产出任务,按照“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来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语言促成、内容促成和结构促成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提供语言、知识、技巧等方面的输入,完成单元产出任务。

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尝试在各个环节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根据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

“产出导向法”主张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有效的学习;倡导输入性学习与产出相结合,要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

在“驱动”环节中,教师设置交际场景,说明教学目标,布置产出任务;在“促成”阶段,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提供恰当的输入,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在“评价”环节中,通过对学生在“驱动”和“促成”环节中的表现及课后任务进行点评,教师可进行补救性教学。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产出导向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产出导向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目标设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实现目标。

3.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二、教学步骤1.学习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1.1向学生介绍产出导向法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解释其与学习的关系。

1.2引导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例如:“你希望在本学期末达到什么水平?”或者是“你想开发什么技能?”1.3学生设定学习目标之后,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鼓励学生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和行动,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2.实践行动和解决问题2.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行动来实现目标。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2.2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学习成果评估和学习策略调整3.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估,确认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使用评价工具或检查表来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表现。

3.2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产出导向法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功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努力。

2.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可行和可量化。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设定目标,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行性。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资料合集目录一、“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二、“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三、“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四、“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五、“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越来越受到。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产出导向法”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产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以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学生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为例,探讨其应用和效果。

一、产出导向法与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学用一体”,强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多模态口头报告是一种利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口头报告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示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用一体,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在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中的应用1、明确教学目标在多模态口头报告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和知识。

例如,可以设定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口头报告,并能够运用多种语言技能和知识来展示某个主题。

2、选择合适的话题选择合适的话题是进行多模态口头报告的关键。

话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同时需要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语言技能和知识。

例如,可以选择当前热点话题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

3、设计多模态口头报告方案在设计多模态口头报告方案时,要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产出导向法实践教学(3篇)

产出导向法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产出导向法(Output-oriented Approach)是一种以学生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从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英语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

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教师、同伴进行互动,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产出导向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任务驱动,促使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3.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产出导向法以任务型教学为基础,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产出导向法实践教学策略1.任务设计(1)任务内容:任务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课程时,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旅行、就医等。

(2)任务难度:任务难度应适中,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调整任务的难度。

(3)任务类型:任务类型应多样化,包括口语、写作、听力、阅读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3篇)

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产出导向法(Output-Oriented Approach,简称OOA)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设计、实施和评估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某高校英语专业为例,探讨产出导向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案例1. 教学背景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共有40名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3,主题为“Travel and Tourism”。

教师采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旅游的词汇和句型,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拓宽国际视野。

3. 教学过程(1)设计阶段教师首先收集与旅游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章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

同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旅游地点及原因。

活动二:观看旅游视频,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

活动三:角色扮演,模拟旅游场景,进行口语交流。

(2)实施阶段活动一: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活动二:观看视频,教师讲解旅游相关词汇和句型,学生跟读并模仿。

活动三:角色扮演。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导游、游客等,进行口语交流。

(3)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词汇运用、语法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三、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参与度。

关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周晓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3期摘要:在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今天社会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作为了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学生未来重要的就业职能。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英语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英语水平能够稳步提升。

由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产出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英语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文章通过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产出导向教学法的运用模式,提出可行性教学改革方案,力求提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教学应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英语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就造成了当前高导入低产出的教学问题。

而产出导向教学法主要倡导的是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拥有实际操作能力。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为主的大教育背景下,学校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要促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转变教学思路,将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知识的研究过程,凸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中教学仍然大量采用传输式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只能够机械式的记忆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习效率较为低下。

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依赖感较强。

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高,如果不通过教师的教学,则学生没有办法良好的自主展开学习。

但实际上学习的行为其实应当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教师只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没有办法完全包办学生的学习。

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实施研究

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实施研究

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实施研究作者:吴素芸施万里来源:《教师·中》2020年第12期摘要:英语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英语是几乎所有父母的共识,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很多父母选择让孩子学习第二外语,为顺应这一趋势,很多学校也作出了适应性调整,加强了第二外语的教学力度。

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学多用少”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文章基于产出导向法,以英语教学为对象,对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产出导向;输入促成;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2 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35-0030-02一、产出导向法概述(一)产出导向法的概念产出导向法简称POA,是我国文秋芳教授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主要面向的是不具备基础的新生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相比,产出导向法的核心在于学用结合,即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

目前,产出导向法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師应始终以“学习发生”为最终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产出导向法融入了输出驱动建设、输入促成假设及选择性学习假设等在内的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建构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

(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阐释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两部分。

可理解性输入包含在由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之内,处于核心位置。

根据其理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并围绕这一条件提出了“i+1”理论,即大量可理解性输入是学习发生的前提,输入过程中学习者会掌握并理解最基本的语言知识,通过模仿或是自然遵循的方式掌握并逐渐学会利用语法和词汇。

请简述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的教学流程

请简述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的教学流程

请简述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的教学流程产出导向法(Output-basedApproach)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自主产出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注重学习者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英语教学法。

产出导向法的宗旨是激发学习者的深层次思维与表达,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流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以期达到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和加深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认知的目的。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主要是指“能力模式”和“技能模式”,这两个模式是产出导向法的基本框架。

前者是一种“能力模式”,其基本假设是:思维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把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学中心,把语言学习与学习者的思维表达能力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

而“技能模式”则是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强调从记忆、理解、表达到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重视训练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能力,加强学习者的实际技能应用能力,使学习者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根据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确立教学流程主要有 Warm-Up、Input、Output和Closure四部分构成:(1)Warm-Up:为引导学习者进入课堂气氛,给学习者以安全感,在这个部分,教师会通过各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来让学习者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开始学习,这样可以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接下来的学习。

(2)Input:教师会以会话、文字、文学和音乐等形式为学生输入有关信息,以引发学习者的兴趣,拓展学习者的想象力,增加学习者知识的关联性和理解能力。

(3)Output:在这一步,学习者根据在Input部分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表达和交流。

教师利用提问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让学习者把Input部分的内容参与有效的讨论,使学习者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产出导向法在国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产出导向法在国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产出导向法在国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实现学习者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主要着重于学习者自主实践与创新。

在国语教学中,产出导向法已广泛应用,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产出导向法在国语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达产出导向法注重情境的创设与应用,构建真实情境是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跟据题目中提供的背景信息,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口语训练和写作实践。

比如:根据一幅图片,想象你们身处其中,讲述一场关于瓮城的故事。

通过此类练习,学生不仅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语感。

二、学以致用,促进知识应用产出导向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一定的知识后,加以实践应用。

例如,在学习古诗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写一首古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加强对古诗韵律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和语言技能将被学生所理解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三、多元性和灵活性,适应不同学生需求产出导向法非常灵活,适用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很强,但表达能力不足,有些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但写作能力却非常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产出导向法是国语教学中的一种创新实践方法,它通过课堂情境构建、知识应用和个性化引导等手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应用。

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践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践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践(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316)摘要:高职英语课程兼具语言和人文双重属性,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肩负着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使命。

本文结合产出导向法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详细探究,阐释产出导向法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高度契合,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和教师角色探析,以期深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优化。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新时代的高职教师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教书育人“最后一公里”。

高职英语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时代呼唤立足实际的英语课程思政实践创新。

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探析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阐述英语教师英语思政教学模式中发挥的“扁担一肩挑”角色。

一、高职英语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时代呼唤立足实际的英语课程思政实践创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兼具语言和人文双重属性,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肩负着教育学生学会批判性学习西方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提高跨文化能力与人文素养,提升国际视野等重要的思政教育任务。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方向。

高职校是为社会各种工作岗位提供最直接应用型人才的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岗位都需要英语和专业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也促使高职校英语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

在高职校所开展的英语课程当中,包含了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课程两个部分,甚至在部分的高等职业学校当中还有英语兴趣班的建设。

产出导向法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

产出导向法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

产出导向法教学中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一、引言产出导向法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产出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真实的任务或项目,达到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而输入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输入,为后续的实践产出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输入促成环节,以实现产出导向法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输入促成环节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与实际产出任务或项目相一致,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输入促成环节,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在输入促成环节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课件、教学视频、实验设备等。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四、设计启发性问题输入促成环节的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也可以是具体的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

五、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输入促成环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设计评价方式在输入促成环节之后,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产出成果。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报告等形式。

评价时应注重对学生实际产出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POA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图表作文写作教学实践

POA模式下的学术英语图表作文写作教学实践

972020年2月 (总第114期 )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针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指导理论。

POA理论汲取了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与西方教学理论的精华,立足于本土英语教学,力图改变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让学生能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POA 理论提出“学习中心”说,即在教师主导下,课堂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

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的时候,关注的是通过这个环节或任务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而不只是单纯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或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及时将知识转化为产出,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要达到有效学习的教学目的,贯彻这种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POA理论所主张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必要的手段和保证。

1 POA教学环节实践POA教学流程包括三个环节:驱动、促成和评价。

驱动是一堂课的初始环节,教师要提供相应的交际场景,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同时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促成是指学生在教师描述产出任务,进行选择性学习后练习产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量地给学生输入,帮助学生完成相应产出任务。

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产出的任务进行评判。

在学术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怎样对图表加以描述、分析、总结,最终逻辑性地呈现出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POA理论为指导,根据POA理论的教学流程进行这部分的实践探索后,发现学生显现出浓厚的学习欲望,并有丰厚的产出。

1.1 驱动(motivating)“输出驱动假设”是POA理论的指导思想。

“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

”(文秋芳,2013)中国大学生已接受了长期的英语教育,但却出现学用分离、学不能致用的情况。

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一旦需要运用的时候,学生却发现印象淡薄,知识储备不够,无法流畅输出。

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

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

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对2015-2022年刊登在知网上的产出导向法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讨论目前这一教学理论的合理性和发展性,并通过对比任务教学法和产出导向法的异同,总结出产出导向法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的优势所在。

最后,文章针对这一教学理论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与局限性,对其未来的发展情况做出一定讨论。

关键字: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教学流程;教学优势1.引言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文秋芳教授和其带领的团队创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为了方便行文简称POA)这一极具中国教育特色外语教学理论方法。

POA的创作基础为“输出驱动假设”,主要的针对目标是英语专业技能的一些课程改革,在2013年逐渐扩展到以大学生为主的英语教学中,经过一年的适应与发展,在2014年改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并且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由于其系统的理论深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

产出导向法从2008年开始发展,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直到十年后的2018年POA才具有了系统的理论深度。

2.我国产出导向法研究回顾POA自问世以来,颇受国内学者关注。

近七年来,产出导向法的论著数量从2015年的六篇到如今两千余篇。

此外,一系列关于POA的专著也已出版,如《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和《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等。

这都可以看出产出导向法的地位和学者对其的重视程度。

文秋芳教授2015年正式提出产出导向法到2017年的第一次修订再到2018年的再一次修订,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实验高校的配合。

如今产出导向法已自成一派,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支撑论据。

呈现出以下特征:POA的研究对象从本科生纵向发展到高职生和高中生;POA相关论文数量大幅增长;POA与外语技能培养联系紧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笔者有幸得到了恩师文秋芳教授的亲自指导和敦促,在此表达深深的谢意!
10
张文娟
并在教学中力求输入与输出的对接,以改善课堂 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的同时,笔者收集和分析 了反映教学效果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初步验证了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篇幅所限, 笔者在本文 中将重点介绍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设计和教学 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 促成 ” 环节, 教学实验 后数据的收集、 分析以及教学效果等, 笔者将另 撰文呈现。
2. 产出导向法
产 出 导 向 法 是 文 秋 芳(Wen 2015; 文 秋 芳 2008,2013,2014,2015) 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 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任 务重、 课时有限的现状, 该理论主张“ 课堂上的 一切活动都要以‘ 学习发生 ’ 为最终目标 ” (文 秋芳 2014:7) ; 而要促成学习发生, 必须改变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 学用分离 ” 的现状, 做到 “ 学中用、 用中学, 学用结合 ” , 即输入性语言 学习和产出性语言运用紧密结合( 文秋芳 2015: 。 550) 为贯彻“ 学用结合 ” 的教学理念, 在有限的 课堂时间内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产出导向法汲 取了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如 Krashen 1985; Swain 1995; Long 1983,1996;Hanten et al. 2007; , 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 Firth & Wagner 2007 等 ) 输入促成假设、选择性学习假设,并据此创设了 以教师中介为前提的教学流程( 文秋芳 2015) , 该流程由三个核心环节组成:一是“驱动” ,教师 呈现交际场景并向学生发起挑战,以激发学生产
言学习材料信息密度大、 生词多, 课文讲解占用 了大量课堂时间,学习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二是 课下的课题研究任务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但有限的课堂输入无法应对开放的课题任务,项 目的完成对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自主能力提出 了严苛的挑战, 语言能力强、 学习热情高的学生 能拿出比较满意的成果,但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 往往遭遇瓶颈, 语言产出质量很差,个别学生甚 至为完成任务而依赖翻译软件, 或者利用网络 剽窃。 为解决课程教学中遭遇的难题, 笔者对自己 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笔者虽然在课堂有输 入、 课下有任务, 但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后的 任务密切结合, “学”和“用”处于分离状态。因 此, 要解决笔者的教学难题, 必须采用更有效的 教学方法,使学用结合。 2014 春季学期,笔者尝试将文秋芳教授创建 的“ 产 出 导 向 法 ”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引入课堂, 围绕“ 死刑存废 ” 的单元主题进行了 为期两周的教学实验, 设计了现实的产出任务,
2015 年 11 月 第 8 卷 第 4 期
中国外语教育(季刊)
November 2015 Vol. 8 No. 4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Quarterly)
学 以 致 用、 用 以 促 学 —— 产 出 导 向 法 “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1
张文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5 中国外语教育(4) ,10-17 页
热点聚焦:产出导向法
提 要: 产出导向法是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
该理论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大学外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教 学中,笔者遭遇了“学用分离”的教学难题,因此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课堂,利用产 出任务驱动学习、利用输入性学习促成产出,使学用结合,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正 是基于笔者的课堂实践,展示了一个单元的课程设计,重点介绍了教学流程中的“促成” 环节。
3.1 教学主题的选取 笔 者 选 取“ 死 刑 存 废 ” ( “Should the death )话题作为教学实验的主 penalty be abolished” 题。 作为最严厉、 最具威慑力的刑罚, 死刑的正 义性不断受到质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持 续数百年的争论,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废除 了死刑, 而包括美国、 中国在内的 50 多个国家 仍保留着死刑。 之所以选取这一话题, 一是因为 该话题具有广泛的争议性,可以调动学生讨论或 辩论的热情, 为语言的运用创造条件; 二是因为 这一话题的人文性, 该话题涉及人与社会、 人与 法律的探讨,可以引发学生对法律制度及人的尊 严和责任进行深入思考,体现“全人教育 ” 的理 念( 文秋芳 2015:550) ; 三是因为这一话题契 合学生的法学专业背景,便于设计具有潜在交际 价值的任务,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际 场景。 3.2 产出任务的设计 笔者将单元任务设定为“ 立场型 ” (positiontaking) 议 论 文 写 作, 要 求 学 生 以“Should the death penalty be abolished” 为题, 在 40 分钟内完 成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议论文, 文中要包括立论 和驳论两种论证方法。 设定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考虑了任务的难度、 交际价值和教学价值三个因素。笔者认为,要做 到单元教学目标“ 可测、 可量 ” , 单元任务不能 过大、 过于开放。 同时, 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一 个子目标,任务既要有“潜在的交流价值” (文秋 芳 2014:7) ,也应该有教学价值,为课程总目标 服务。 “ 死刑存废 ” 话题契合学生的法学专业背 景,发表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具有潜在交流价 值; 另外, 利用“ 死刑存废 ” 话题的争议性, 可 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自己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 方法,而立论和驳论正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论证 方法。作为最常用的文体形式之一,议论文写作 的教学价值显而易见。 同时, 作为课程的子目标 之一,观点型议论文写作可以为学期小论文写作
课时 教学 驱 内容 动 1 预 热 2 前测 3 4
3. 教学实验设计
产出导向法“ 学用一体 ” 的教学理念契合笔 者所要解决的教学困境,因此笔者以产出导向法 “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和“输出驱动” 、 “输入促 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理论假设为指导思想, 并以三个核心环节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方案。实验 对象为大学本科法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 为 40 人。教学实验为期两周,共计 8 课时 1,其中 “ 促成 ” 环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 占用课时最多 (见图 1) 。
5 促成 6 7 后测 8 评 价
图 1 教学课时分配图
1 在作教学设计时,笔者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了前测和后测,旨在验证“促成”的效果。为避免剽窃、控制测试时间,前后测 均在课堂进行,各占用课堂 40 分钟。前后测数据分析笔者将另撰文呈现。
11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 “促成” 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
出的欲望,驱动学习;二是“促成” ,教师根据产 出任务的需要, 指导学生对听、 读材料进行选择 性学习,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三是“评价” ,评 价既包括学生在“ 学用 ”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也 包括对学生产品的延时评价。 其中, 以教师为中介的“ 促成 ” 环节是教学 的主要环节, 也是被过分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 的教学模式所忽视的环节。 这一环节遵循“ 输入 促成假设” ,认为适时提供能够促 (文秋芳 2015) 成产出的恰当输入能够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 果, 这一点与“ 有任务、 无教师中介 ” 的教学模 式有着根本的不同。 此外, 产出导向法的“ 促成 ” 环节也是教学 的难点,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目的和手 段与“以教课文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也有很 大的区别。 “ 促成 ” 遵循“ 选择性学习假设 ” ,学 生对输入材料进行学习的目的不止于理解,更在 于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学习,以促成产出任务的 完成。
12
张文娟
图 2 教学流程图 单元目标明确后, 笔者带领学生对话题进行 了“ 预热 ” , 以引入话题、 激发学生对死刑存废 话题的思考。 笔者首先利用“ 包青天的铡刀 ” 和 “正义女神之剑”的直观图片引入死刑话题,并采 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列举死刑在人类历史 上存在的理由以及废除诉求背后的动因,并利用 地图, 粗略介绍了全球范围内死刑的存废现状。 随后,笔者要求学生就“支持或反对死刑 ” 进行 10 分钟的小组讨论,然后在 40 分钟内尝试完成了 单元写作任务。 学生尝试完成写作任务后, 教师带领学生 “解构”写作任务,分析写作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了内容(idea) 、 语言(language) 和语篇结 构(discourse structure) 三 个 分 层 目 标。 在“ 促 成 ”环节, 针对这三个层面, 引导学生对输入材 料进行选择性学习,逐一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 “评价”环节旨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 补救性教学,同时也为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订和 调整提供参考。 在促成环节后的一周, 笔者要求 学生在 40 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书面评价,并在课堂上 展示了三篇优秀作文。 值得说明的是, 由于课堂 时间有限, 笔者只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阅,没 有选出典型的“问题作文”在课堂中进行师生共 评。如果能要求学生就某一篇习作的语言、内容、 “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环节,是课 堂教学贯彻“ 用中学、 学中用 ” 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环节,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皆围绕产出任务 的需要进行, 课文不再是教与学的“ 中心 ” ,而 是必要的促成材料; 学生“学 ” 的主要目的不是 理解语言材料,而是学以致用,为产出任务服务。 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师容易忽 略的环节。 因此, 笔者将详细汇报这一环节的教 学过程。 对单元任务进行“解构” ,笔者认为要书面表 达对“ 死刑存废 ” 话题的看法,学生至少需要有 三方面的准备: 首先,必须在了解死刑存废争议 双方的观点和理据的基础上形成较成熟的个人见 解; 其次, 必须用准确、 得体的书面语言表达自 己的观点; 最后, 必须采用合适的议论文结构来 组织语言,合理表达。 因此, 在“ 促成 ” 环节, 笔者将教学分为三 个子环节( 每个环节约 1.5 课时 ) , 分别聚焦观点 (idea) 、 语言(language) 和语篇结构(discourse , 帮助学生形成个人见解、 学习语言、 structure) 结构进行分层评价和修改,并向学生示范教师的 评改范例,将对学生评价能力好的基础。 3.3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包括交际和语言双重目标。 交 际 目 标 即“ 用 英 语 做 事 ” ( 文 秋 芳 2014: 4,2015:550) 的目标, 即期望学生在单元结束 前:1)能转述“死刑存废”话题正反两方面的主 要观点;2) 能就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论 证;3)能就这一话题写出一篇观点明确、结构合 理、语言准确的议论文。 语言目标服务于交际目标, 包括与单元主 题 相 关 或 常 用 的 词 目(headwords)22 个( 如 、 短 abolish/abolitionist, deter/deterrent/deterrence) 语 5 个( 如 disrespect for, be deprived of) 以 及 与 议论文写作相关的四类表达:表示支持和反对的 双 方( 如 advocate/proponent; critic/opponent) ,驳 论中用以引出对方论点的表达( 如 The majority ,指出对方论点错误的 of opponents believe…) 表 达( 如 …the argument is biased/untenable) ,反 驳前作出让步的表达( 如 One cannot deny that… 。 but… 等) 3.4 教学流程简介 课堂教学过程遵循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核心步 骤:驱动,促成,评价(见图 2) 。 在“ 驱动 ” 环节, 教师呈现交际场景、 挑战 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 其目的是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 驱动学习。 在这 一环节,笔者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名德 国人在中国被判处死刑 1,为学生创设了两个交际 场景, 挑战学生的产出能力: 场景一, 假设你是 留学生,当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社交网上热议 此案时,你作为中国人,如何回应同学对中国死 刑的质疑? 场景二: 如果你是律师, 参与了解决 此事件的外交团队,如何回应德国外交官对中国 死刑的斥责?通过对交际场景的感知和对任务的 尝试,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加深对单元目 标的理解和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