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亚洲文明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 而得名。统治者为起源于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 穆罕默德 二世时定都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 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 兴盛。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 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 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 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 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 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 初,帝国趋于没落。 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 斯曼帝国因而分裂。 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 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亚洲
中古时期的亚洲国家发展概况如何呢?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 时期亚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的伊斯兰帝国)
穆罕默德(约570-632),中世 纪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出生在麦加, 生前丧夫,幼年丧母,由年迈的祖父、 后由伯父抚养长大。家庭贫苦,受过的 教育有限,先是做牧童,后来又到一个 富商的寡妇那里做仆人。穆罕默德25 岁时同这位富孀结婚,富孀此时约40 岁左右。在他40岁之前,他在麦加的 生活都十分平凡,是一个普通人,无所 事事。在他40岁之后,开始相信上帝 选他为先知,选他当亚伯拉罕、摩西和 耶稣的继承人,他开始传播他的学说。

第0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0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设想: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四、: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如“玄奘西行取经”为例,讲述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吗?他历经千辛万苦,西行取经,为中古时期亚洲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古时期的亚洲历史。”
2.展示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古时期亚洲的地图、建筑、文化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直观的了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特点和重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背景:讲述中古时期亚洲的地理环境、民族迁移、宗教传播等背景知识。
2.亚洲各个文明的特点:分析中古时期中国、印度、阿拉伯等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论文结构清晰,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内容充实,涉及该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2.制作思维导图: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制作一张关于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思维导图。要求如下:
-导图内容涵盖亚洲各个文明的主要特点、相互影响以及历史事件;
-导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选择中古时期亚洲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唐朝的繁荣、玄奘取经、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等,进行深入剖析。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形成对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中古时期亚洲历史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如唐诗、宋词、印度史诗等,培养审美情趣。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分享。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他们在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了亚洲文明的发展。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设计了课后作业。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文明发展特点,包括印度的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等。
2.掌握亚洲地区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如印度的佛教兴起、中国的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交流对亚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事件进行史料实证和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分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史料实证和分析能力。
3.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学习,使学生认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通过分享交流,使学生对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文明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印度的佛教兴起、中国的科举制度等,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事件对亚洲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分析能力。
5.总结提升:在本节课的最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1)笈多帝国 ①兴起:4 世纪初,__恒__河__中__游____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 __恒__河__中__下__游____,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__印__度__教____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朝鲜 ①建立:14 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 号为__朝__鲜____。 ②抗击日本侵略 A.时间:16世纪末。 B.概况:日本___丰__臣__秀__吉___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 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赴朝鲜作战,与朝鲜大将___李__舜__臣___在战斗中壮 烈牺牲。 C.结果:经过7年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题一 阿拉伯文明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 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 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 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 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 牙、金粉和黑奴。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 ①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__哈__里__发____掌握政 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概念阐释】哈里发 意思是“先知的继承人”。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和法律,作为先知 的继承人,哈里发拥有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的最高权力,是国家最 高统治者。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__宗__教____等方面的 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亚洲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亚洲
四是奴隶的存在,说明阿拉伯帝国仍广泛实行奴隶制度。
思考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一方面,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积淀; 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形 成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帝国文化额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融合东西方文化,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人传人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学思之窗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
国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 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 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史料阅读: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年其人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劫掠: 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
罕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第一,即使经过十字军的抢劫,君土坦丁堡仍然相当富有,因此所有士兵都劫掠到大量战利 品; 第二,苏丹有意纵容士兵抢劫和屠杀,直到第三天才下令停止; 第三,苏丹有绝对权威,即-旦苏丹下令,所有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这位苏丹就是穆罕默 德。这段材料充分揭露了战争给人类生命和经济、文化造成的严重影响。
一、阿拉伯帝国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导入新课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 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 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 继承和发展。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利用历史地图、图片、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亚洲文明发展过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历史素养。
4.评价方式: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合作能力等。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5.教学拓展:
a.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c.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
a.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c.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c.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史实讲解等方式,阐述中古时期亚洲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中古时期亚洲各个文明的特点、成就及其相互影响展开讨论。
b.话题引导: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如“中古时期亚洲的佛教传播及其影响”、“阿拉伯文明对欧洲的影响”等。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分析答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a.亚洲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科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本课的重点,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是本课的难点。

二、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1.本课立意通过了解亚洲封建国家,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东亚的日本以及朝鲜的演变,理解中古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2.子目间逻辑关系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阿拉伯帝国”,第二子目是“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第三子目是“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先是概述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二者在世界历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接着介绍南亚和东亚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是阿拉伯帝国解体后兴起于小亚细亚的帝国;南亚和东亚在亚洲历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德里苏丹国是阿拉伯世界继续扩大的结果之一,日本和朝鲜则在中国的影响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制度和文化。

本课内容反映了古代文明的独立发展与相互联系。

3.内容取舍的考虑第一、二子目是重点,教科书从西亚文明发展的年代和逻辑顺序出发,先交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文化成就,随之介绍帝国分裂后阿拉伯世界的继续扩张及其影响,重点体现在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继承,以及新历史背景下奥斯曼帝国兴起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

两个子目既关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也强调历史的变化。

第三子目叙述了南亚和东亚的国家,其中印度部分在体现历史变化德里苏丹国是阿拉伯世界扩张的结果的同时,注意到印度历史的连续性:印度教在笈多帝国时代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日本是第三子目比较重要的内容,既介绍了日本历史的发展受到中国的影响,又突出了日本自身的特点:幕府政治。

朝鲜与日本表现出类似的特点:历史发展固然深受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在教授本课时,还应当注意阿拉伯文化空间上的扩展以及亚洲不同地区、亚洲与欧洲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这是欧洲人能够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前提。

历史的任何重大转折和突破,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4.关键内容表述的说明第一,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与文化。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

1.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历程及影响。

3.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

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雏形国家诞生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1)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2)鼎盛穆罕默德的继任者①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

②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③文化灿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阿拉伯数字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的商人和旅行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原为西突厥的一支(2)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强盛的奥斯曼帝国(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4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4中古时期的亚洲
日本中央官制明显深受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知识延伸] 日本的“公家政治”和“武政治”
东亚的日本从7世纪开始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但随 着庄园制的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 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后来这些武士集团把持了全国政权,建立 了幕府,其家族被称为“武家”,而原朝廷公卿、贵族被称为 “公家”。如此,日本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治”进入了封 建社会以幕府为中心的“武政治”时期。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斯兰教诞生的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因素:内忧外患;人民渴望统一。意义:促进了阿拉 伯半岛的统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提示: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东西方文化交流 的桥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___政__治___、军事和宗教大权
政治 ②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
事务,其中以掌管___财__政___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①生产: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___商__业___得到很大发展 ②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 经济 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_海__上__贸__易_ 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__巴__格__达__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点 1.认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在西亚、南亚 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中古时期日本和朝鲜半岛地区对中华文明的吸收并走 上不同道路的史实,增强对中华文明圈的理解。
学法指导 1.结合历史地图,掌握阿拉伯人在广域范围内的商业活动及奥 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史实。 2.通过史料分析中古时期西亚、南亚、东亚等文明区域不同 的发展道路,展开对印度、日本和朝鲜半岛在强大文明影响下探 索自身道路的思考,提升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定位中古时期亚洲(约5世纪至15世纪)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理解其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1.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学生能够辨别并解释中古亚洲在宗教、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现象。

1.3 历史解释: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古亚洲帝国兴衰、宗教传播、丝绸之路影响等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1.4 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世界历史多样性的认识,理解亚洲文明对全球文明发展的贡献,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幅包含中古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日本、伊斯兰世界等)的地图,并简述这些地区在中古时期的重要性。

•提问:“提到中古时期的亚洲,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些元素或事件能代表这一时期?”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图,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个人见解。

过程点评:•通过地图直观展示,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的回答为课堂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中国隋唐与宋元时期:简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特点,强调科举制、四大发明等的影响。

•印度笈多王朝与佛教传播:介绍笈多王朝的艺术成就和佛教向东南亚、中亚的传播,展示相关艺术作品。

•日本平安时代与唐风文化:分析日本吸收唐文化形成的独特风貌,讨论遣唐使的作用。

•伊斯兰帝国的兴起与丝绸之路:讲述伊斯兰教的传播、哈里发国家的建立以及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展示相关贸易商品图片。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中古亚洲不同文明间是如何交流与融合的?这些交流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参与讨论,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课外资料,深入探讨问题,形成小组观点。

【精品历史课件】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精品历史课件】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 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 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 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摘编自张玉祥等《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个人学习、研究。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刻录光碟销售。
PPT模板: /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知识梳理(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1)笈多帝国 ①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政令 不够统一。 ②宗教: 印度教 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家: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 伊斯兰 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2.东亚 (1)日本 ①中央集权制建立:646 年,“大化改新”,日本模仿隋 唐律令制度建立了 中央集权制 国家。 ②庄园制与武士: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 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③幕府统治:12 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实权由 以 将军 为首的幕府掌握;17 世纪,德川幕府动的皇国史观,有某种相似之嫌。另外,部分研究者从 社会变化着眼,认为大化改新使血缘氏族制社会崩溃,古代国 家成立,改新前的部民转变为奴隶或类似的依附阶级。也有人 主张,改新后建立的律令制国家是基于封建生产方式而建立的 封建国家。中国学者大多也持这种见解。
观点(二)——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日本的部民奴隶制是不发达的奴隶制。对日本由不发达的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制度的影 响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 6 世纪 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 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发生危机,开始要求封建生产关系。日 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隋唐封建制,局 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全面的社会改革,日本社会遂迅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页)

统治 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状况 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
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 宗教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影响 至今民族矛盾、宗教争端等冲突不断
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中古时期,亚洲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代表性)
政治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表现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哈里发)集 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
经济 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A 吸收了被征服地区文化 B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③结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 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 息,文字、书法、服饰、 钱币、建筑、茶道、音 乐......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 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 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 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 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 余处。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古代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统治的时间、兴起地点
帝国
统治时间
兴起地点
波斯帝国
前6世纪—前4世纪
伊朗高原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
巴尔干半岛北部
罗马帝国
前27年—395年
意大利半岛
拜占庭帝国
395年—1453年
巴尔干半岛东部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发展规律,反思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古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然而,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涉及范围广泛,各地区文明差异显著,学生在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上可能存在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中古时期亚洲各个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东亚的唐朝、宋朝,南亚的印度教时期、伊斯兰时期,东南亚的吴哥王朝、满者伯夷,以及中亚的突厥、蒙古等民族的历史更迭。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古时期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这幅地图上找到哪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明古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交流?”
2.学生观察地图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中古时期的亚洲。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历史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份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2.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4.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挥个人特长,展现独特的作业成果。
(3)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发展脉络。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4.通过对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历史的积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亚洲历史的了解已具有一定的基础。然而,中古时期亚洲历史涉及的文明多样、时间跨度大,对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可能面临以下情况: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历史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古时期亚洲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亚洲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交流、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包容心态。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正确的历史评价观。
5.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亚洲文明的发展授课时间10、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1、综合、概括大化改新的内容
2、识记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地点
能力:1、对比亚洲国家文明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唐文化世界地位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环境,思考骆驼成为古代阿拉伯商人主要交通运
输工具的原因,逐步培养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考分析问题,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亚洲国家文明发展状况,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比较、分析、归纳、论证历
史问题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进行跨学科思维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大化改新以中国隋唐为师,废除陋习,改革政治,经济制度,使日本由奴隶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这场改革反映出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点,通过学习这一内容,
进一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改革进取的意识。

2、加深学生对国家统一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1、大化改新。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3、阿拉伯半岛统一
难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