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的设计型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75aa0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1.png)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根据提供的信息,“HCl含量5%吸收塔”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
1. 塔内设计:吸收塔是用于将HCl气体从气相吸收至液相的
装置,其内部通常包括塔床、填料层、旋流器、分布器、集液器和液体循环系统等部件。
设计时需要确定合适的塔床高度、填料类型和填料高度,以及旋流器和分布器的尺寸和位置等。
2. 塔外设计:吸收塔的外部设计包括塔壳、进出料口、管道连接、附件和支撑结构等。
塔壳通常需要满足压力容器设计标准,进出料口和管道连接要求符合工艺流程和安全要求,同时还需要设计合适的附件(如防爆装置、温度传感器等)和支撑结构。
3. 液相循环系统设计:HCl吸收塔中的液相循环系统负责将吸
收液循环回塔顶,并对吸收液进行再生或处理。
设计时需考虑合适的泵型、泵量和循环管道布置,以确保循环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4. 选型与模拟计算: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设备参数,需要根据HCl含量5%的气相流量和温度等信息,选择合适的设备或
填料,并进行模拟计算以评估吸收效果和设备性能。
以上只是关于“HCl含量5%吸收塔”的设计一些基本要点。
具
体的设计过程还需要详细的工艺和设备参数,以及操作条件等。
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确保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
因此,建议在实际设计中,寻求专业工程师或相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bbdb02233968011ca30091fe.png)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塔及塔内件的设计选型1 吸收塔塔型的选择在湿法脱硫工艺中,吸收塔是一个核心部件,一个湿法脱硫工程能否成功,关键看吸收塔、塔内件及与之相匹配的附属设备的设计选型是否合理可靠。
在脱硫工程中运行阻力小、操作方便可靠的吸收塔和塔内件的布置形式,将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国内的脱硫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吸收塔塔型有喷淋吸收空塔、托盘塔、液柱塔、喷射式鼓泡塔等。
国内学者曾在实验室里对各种塔型做了实验测试(见图1),从测试情况看,在塔内烟气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喷淋吸收空塔的系统阻力最小,液柱塔的阻力次之,托盘塔的阻力相对较大。
由于喷淋吸收空塔塔内件较少,结垢的机率较小,运行维修成本较低,因此喷淋吸收空塔已逐渐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塔型之一。
图2为喷淋吸收空塔(以下简称吸收塔)的结构简图。
2 喷淋吸收空塔主要工艺设计参数(1)烟气流速在保证除雾器对烟气中所携带水滴的去除效率及吸收系统压降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提高烟气流速,可加剧烟气和浆液液滴之间的湍流强度,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同时,较高的烟气流速还可持托下落的液滴,延长其在吸收区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另外,较高的烟气流速还可适当减少吸收塔和塔内件的几何尺寸,提高吸收塔的性价比。
在吸收塔中,烟气流速通常为3~4.5m/s。
许多工程实践表明,3.6m/s≤烟气流速(110%过负荷)≤4.2m/s是性价比较高的流速区域。
(2)液气比(L/G)L/G决定了SO2的吸收表面积。
在吸收塔中,喷淋雾滴的表面积与浆液的喷淋速率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烟气流速确定以后,L/G成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最关键变量,这是因为浆液循环率不仅会影响吸收表面积,还会影响吸收塔的其他设计,如雾滴的尺寸等。
L/G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吸收区体积、SO2的去除效率、吸收塔空塔速率、原烟气的SO2浓度、吸收塔浆液的氯含量等。
根据吸收塔吸收传质模型及气液平衡数据计算出液气比(L/G),从而确定浆液循环泵的流量。
CO2吸收塔设计
![CO2吸收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015d2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7.png)
CO2吸收塔设计摘要塔设备是化⼯、炼油⽣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是⼀种重要的单元操作设备。
它可使⽓(或汽)液或液液两相之间进⾏充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及传热的⽬的。
常见的、可在塔设备中完成的单元操作有:蒸馏、吸收、解收、萃取、⽓体的洗涤等。
此外,⼯业⽓体的冷却与回收、⽓体的湿法制作和⼲燥,以及兼有⽓液两相传质和传热的增湿和减湿等也可在塔设备中完成。
塔设备按其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板式塔、填料塔和复合塔3类。
本次设计选⽤填料塔作为吸收塔,主要考虑填料塔的以下优点:填料塔结构简单、压⼒降⼩,传热效率⾼,便于采⽤耐腐蚀的材料制造等,对于热敏性及容易起泡的物料更显出优越性。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发展概况及应⽤的了解,塔体的选型,填料的选择,⼯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模拟计算,⼯艺尺⼨计算,⾼度计算,压降计算,分布装置设计,⽀撑装置设计);机械计算(包括塔釜设计,上部筒体机械设计,开孔与开孔补强计算,强度设计和稳定设计,⽀座的选型和设计,接管的选⽤,法兰的选取),设备的制造及安装等,最后利⽤CAD将其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分别绘制出。
关键词:填料塔;⼆氧化碳;⽓液传质;逆相混合AbstractTow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quipment in chemical industry and oil produc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handling equipment. It will enable gas(or steam) liquid or liquid-liquid connnecting fully and reaching the purposes of transfering media and heat . Commonly, operation can be completed in tower are: distillation, absorption, of the admission, extraction, washing of the gases. In addition, recycling and cooling of gas in industrial , the gas production of wet and dry, and both two-phase of gas-liquid mass transfering and heat transfering by the humidification and wet,could also be done in the tower. The struction of tower can be divided into plate tower, packed tower and the tower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 The packed tower is choosen as the absorber in the design, Given to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of the tower: the structure of the tower is simple, the pressure is small , the efficiency of heat conveying is high , and it could be made by corrosion-resistant materials easily, such as manufacturing, thermosensitive and sparkling materials more easily Demonstrate superiority.The design includ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of the tower,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structer about the tower, the choice of packing terms and caculating(including the caculating about material balance, simulation caculating, process size, height, the pressure drop, the distribution of design, Design Support Unit); mechanical calculations (including the reactor design of the tower, the design of the upper shell, the opening and the opening reinforcement, the strength of the design and stability of the design,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the bearing ,the choice to take over, the selection of flange ), The manufacture the map of assemble and parts with the help of CAD.Key words:Packed tower;Carbon dioxide;Gas-liquid mass transfer;Reverse mixed⽬录第1章填料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1填料塔技术 (1)1.1.1 塔填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2 塔内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1.3 ⼯艺流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2 塔板-填料复合塔板 (3)1.3 填料塔发展趋势 (4)第2章原理及⽅案的确定 (5)2.1 CO2吸收塔⼯作原理及⼯艺流程简介 (5)2.2 设计⽅案及论证 (5)第3章⼯艺计算 (7)3.1 主要⼯艺参数的确定 (7)3.1.1 吸收温度 (7)3.1.2 吸收压⼒ (7)3.2 物料衡算 (7)3.2.1 进塔物料 (7)3.2.2 吸收液量计算 (8)3.2.3 原料液的平均分⼦量 (10)3.2.4 出⽓量 (10)3.3 吸收塔直径的确定 (11)3.3.1 塔径 (11)3.3.2 每⽶填料层的压降 (15)3.4 填料选择 (16)3.4.1 填料结构选择 (16)3.4.2 填料特性数据 (16)3.5 填料层⾼度确定 (17)3.5.1 吸收模型分析 (17)3.5.2 吸收系数 (17)3.5.3 填料层⾼度计算 (19)3.5.4 填料分层⾼度 (21)3.6 填料层⾼度确定 (21)3.7 顶盖死区 (22)3.8 塔底容积计算 (22)3.9 吸收塔总体结构尺⼨ (23)第4章塔内零部件结构设计 (24)4.1 丝⽹除沫器 (24)4.1.1 操作⽓速 (24)4.1.2 丝⽹的使⽤⾯积 (25)4.1.3 丝⽹除沫器的效率 (25)4.1.4 丝⽹除沫器的结构 (25)4.2 直管排列式喷淋器 (26)4.3 液体分布器 (27)4.4 直管排列式⽓体分布器 (28)4.5 填料保持栅板 (29)4.6 ⽓体喷射—填料⽀承板—液体再分配器 (29)第5章塔外零部件结构设计 (32)5.1 吊⽿ (32)5.2 裙座 (32)5.2.1 裙座的材料 (32)5.2.2 裙座的结构 (32)5.3 ⼈孔 (33)5.4 吊柱 (34)5.5 操作平台与梯⼦ (35)5.5.1 操作平台的设置及尺⼨ (35) 5.5.2 梯⼦; (35)5.6 ⼯艺接管 (36)第6章塔外零部件结构设计 (37) 6.1 材料选择 (37)6.2 设计参数 (37)6.3 壳体壁厚计算 (37)6.3.1 筒体壁厚计算 (37)6.3.2 封头壁厚 (38)6.4 载荷计算 (39)6.4.1 不等直径塔的固有周期 (39) 6.4.2 临界风速 (43)6.4.3 风载荷和风弯矩的计算 (44) 6.4.4 地震载荷和地震弯矩计算 (47) 6.5 强度校核 (49)6.5.1 容器强度校核 (49)6.5.2 裙座的强度计算及校核 (53) 6.6 开孔补强计算 (58)6.6.1 不另⾏补强最⼤开孔直径 (58) 6.6.2 最⼤开孔直径的限制 (58) 6.6.3 开孔补强设计准则 (58)6.6.4 等⾯积补强计算 (59)第7章设备制造技术要求 (60)7.1 制造上的要求 (60)7.2 制造与安装 (60)7.3 焊接 (61)第8章结论 (62)参考⽂献 (63)致谢 (64)附录 (65)第1章填料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填料塔是化⼯类企业中最常⽤的⽓、液传质设备之⼀,在塔体内设置填料使⽓液两相能够达到良好传质所需的接触状况。
吸收塔的设计和选型
![吸收塔的设计和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a2f74dab0029bd64783e2c2b.png)
烟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吸收塔设计和选型4.1吸收塔的设计吸收塔是脱硫装置的核心,是利用石灰石和亚硫酸钙来脱去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主要设备,要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必须对吸收塔系统进行详细的计算,包括吸收塔的尺寸设计,塔内喷嘴的配置,吸收塔底部搅拌装置的形式的选择、吸收塔材料的选择以及配套结构的选择(包括法兰、人孔等)。
4.1.1 吸收塔的直径和喷淋塔高度设计本脱硫工艺选用的吸收塔为喷淋塔,喷淋塔的尺寸设计包括喷淋塔的高度设计、喷淋塔的直径设计4.1.1.1 喷淋塔的高度设计 喷淋塔的高度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喷淋塔吸收区高度、喷淋塔浆液池高度和喷淋塔除雾区高度。
但是吸收区高度是最主要的,计算过程也最复杂,次部分高度设计需将许多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而计算喷淋塔吸收区高度主要有两种方法:(1) 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一)达到一定的吸收目标需要一定的塔高。
通常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较低。
吸收区高度的理论计算式为h=H0×NTU (1)其中:H0为传质单元高度:H 0=G m /(k y a)(k a 为污染物气相摩尔差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a 为塔内单位体积中有效的传质面积。
)NTU 为传质单元数,近似数值为NTU=(y 1-y 2)/ △y m ,即气相总的浓度变化除于平均推动力△y m =(△y 1-△y 2)/ln(△y 1/△y 2)(NTU 是表征吸收困难程度的量,NTU 越大,则达到吸收目标所需要的塔高随之增大。
根据(1)可知:h=H0×NTU=)ln()()(***22*11*22*112121y y y y y y y y y y a k G y y y a k G y m m y m ------=∆- a k y =a k Y =9.81×1025.07.04W G -]4[82.0W a k L ∂=]4[ (2)其中:y 1,y 2为脱硫塔内烟气进塔出塔气体中SO 2组分的摩尔比,kmol(A)/kmol(B)*1y ,*2y 为与喷淋塔进塔和出塔液体平衡的气相浓度,kmol(A)/kmol(B)k y a 为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m 3.h ﹒kp a )x2,x1为喷淋塔石灰石浆液进出塔时的SO2组分摩尔比,kmol(A)/kmol(B)G 气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W 液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y1×=mx1, y2×=mx2 (m为相平衡常数,或称分配系数,无量纲)k Y a为气体膜体积吸收系数,kg/(m2﹒h﹒kPa)k L a为液体膜体积吸收系数,kg/(m2﹒h﹒kmol/m3)式(2)中∂为常数,其数值根据表2[4]表3 温度与∂值的关系采用吸收有关知识来进行吸收区高度计算是比较传统的高度计算方法,虽然计算步骤简单明了,但是由于石灰石浆液在有喷淋塔自上而下的流动过程中由于石灰石浓度的减少和亚硫酸钙浓度的不断增加,石灰石浆液的吸收传质系数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要算出具体的瞬间数值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算难以得到比较精确的数值。
第三章 吸收(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第三章 吸收(填料塔高度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84df979b84ae45c3b358c74.png)
塔截面积或塔径:主要由与填料的流体力学特性相关的空 塔气速决定。塔截面积确定后,求传质面积就转化为求所 需的填料层高度。
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传质面积,不仅与传质量和分离 程度等由任务规定的指标有关,还与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状 况、相平衡关系、填料类型以及填充方式等影响相际传质 速率的诸多因素紧密相关。物料衡算方程和传质速率方程 是计算填料层高度的基本方程。
线上任一点的坐标(Y,X) 代表了塔内该截面上气、 液两相的组成。
Y
A Y1 P B X*-X Y- Y*
Y*=f(X)
Y
Y2 Y* o X2
X
X1 X*
X
操作线上任一点 P 与平衡线间的垂直距离 (Y-Y*) 为塔内该 截面上以气相为基准的吸收传质推动力;与平衡线的水平 距离 (X*-X) 为该截面上以液相为基准的吸收传质推动力。 两线间垂直距离(Y-Y*)或水平距离(X*-X)的变化显示了 吸收过程推动力沿塔高的变化规律。
V, Y2 L, X2
Y
X
Z
Y+dY X+dX
dZ
N AdA N Aadh
此传质量也就是在 dZ 段内溶质 A 由气 相转入液相的量。因此
V, Y1
L, X1
dN VdY N AadZ
dN LdX N Aadh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将以比摩尔分数表示的总的传质速率方程代入,则有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填料塔内气、液组成 Y、X 和传质推动力 Y(或X)均随塔高变化,故塔内各截 面上的吸收速率也不相同。 对填料层中高度为 dZ 的微分段作物料 衡算可得溶质 A 在单位时间内由气相转 入液相的量 dN dN VdY LdX 若 dZ 微元段内传质速率为NA,填料提供 的传质面积为 dF=adZ,则通过传质面 积 dF 溶质 A 的传递量为
塔的设计
![塔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79170f6c85ec3a87c2c54e.png)
火电厂烟气湿法脱硫装置吸收塔的设计总结1外形尺寸的决定1.1直径由工艺处理烟气量及其流速而定。
(一般配30万kW机组直径为Φ13m~Φ14m,5万kW机组直径约为Φ6m~Φ7m)。
1.2几个必要高度1.2.1浆液高(a)。
由工艺专业根据液气比需要的浆液循环量及吸收SO2后的浆液在池内逐步氧化反应成石膏浆液所需停留时间而定。
1.2.2烟气进口底部至浆液面距离(c)。
考虑浆液鼓入氧化空气和搅拌时液位有所波动;入口烟气温度较高、浆液温度较低可对进口管底部有些降温影响;加之该区间需接进料接管,一般定为800mm~1200mm 范围为宜。
1.2.3烟气进出口高度。
根据工艺要求的进出口流速(一般为12m/s~18m/s)而定进出口面积,一般希望进气在塔内能分布均匀些,且烟道均呈方形,故宽/高取得较大些,即高度尺寸取得较小。
但宽度亦不宜过大,否则将会使壳体径向开口太大而影响壳体的稳定性。
1.2.4烟气进口中心至第二层喷浆管距离(b)。
根据烟气通过雾化区上升流速,反应时间算到第二层。
层间高差(e)根据国外用离心式喷雾喷头经验,按1.7m计。
喷浆管一般设3~4层,个别厂有设2层的(用实心锥状雾化喷头),这主要根据液/气比所需浆液循环量和喷头设置数量而定,而液/气比又与要求脱硫率有关。
1.2.5最上层喷浆管至第一段除雾器高差(d)。
根据喷浆后雾滴大小及烟气上升流速考虑,一般在3m~3.5m左右。
1.2.6除雾器冲洗水喷头距除雾器间距(f)。
按0.5m~0.6m计,两层除雾器之间还设有上下冲水的两层水管,其间隔(A)应考虑到便于安装维修。
加上两层波形除雾器高度,最底部上冲水管至最上部下冲水管总高差(g)约3.4m~3.5m。
以上尺寸适于平铺波纹板式除雾器。
如用菱形除雾器,其空间高度(g)将可降1m左右。
1.2.7搅拌器设置高度(h),离塔底部1.5m~1.8m处均布。
综上所述:只要定出烟气进出口高度,则塔的有效高H和总高即可得到。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0362c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0.png)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主要用于气体或液体物质的吸收和分离。
设计选型和计算是吸收塔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吸收塔的设计选型是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来确定的。
在进行设计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要求:根据需要吸收的物质性质和组成、吸收效率要求等,确定吸收塔的设计参数。
例如,选择适当的填料材料、塔径、塔高等。
2. 流体性质:吸收塔的设计选型还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等。
根据流体性质选择适当的吸收剂和溶质。
3. 塔内流体分布:吸收塔内流体的分布对吸收效果有很大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塔顶和塔底的液相和气相分布,以及填料层的布置方式。
4. 塔型选择:吸收塔的塔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板式塔、填料塔、喷淋塔等。
选择适当的塔型可以提高吸收效率和操作性能。
二、吸收塔的计算吸收塔的计算是为了确定塔的尺寸和操作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吸收塔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塔径计算:根据流体的流量和操作要求,计算出吸收塔的塔径。
塔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相和气相的接触效果和传质速率。
2. 塔高计算:根据吸收效率、塔径和填料性能等因素,计算出吸收塔的塔高。
塔高的大小决定了流体在塔内停留的时间,对传质效果有重要影响。
3. 填料计算:选择合适的填料材料,并根据填料的性能参数,计算填料层的高度和填料比表面积。
填料的选择和布置对吸收效果有重要影响。
4. 液相和气相流速计算:根据液相和气相的流量和流速要求,计算出液相和气相的流速。
流速的大小会影响到液相和气相的接触程度和传质速率。
5. 塔内压降计算:根据流体的性质和操作要求,计算出吸收塔的压降。
压降的大小对塔的能耗和操作费用有影响。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合理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可以提高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和操作性能,降低能耗和成本。
吸收塔设计(附图)
![吸收塔设计(附图)](https://img.taocdn.com/s3/m/692484faaef8941ea76e0520.png)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应用化学班级0704班姓名李海涛班级序号 3目录一前言 (2)二设计任务 (2)三设计条件............................................................ (2)四设计方案 (2)1流程图及流程说明2填料塔的选择五工艺计算 (5)1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2泛点的计算3塔径的计算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5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6 液体分布装置7分布点密度计算8 液体再分布装置9气体入塔分布六填料吸收塔的附属设备 (5)1填料支撑板2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版七设计一览表 (6)八课程设计总结 (6)九主要符号说明 (6)十参考文献 (9)十一附图.......................................................... . (13)前言塔设备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形式,可以分为填料塔和板式塔。
板式塔属于逐级接触逆流操作,填料塔属于微分接触操作。
工业上对塔设备的主要要求:(1)生产能力大(2)分离效率高(3)操作弹性大(4)气体阻力小结构简单、设备取材面广等。
塔型的合理选择是做好塔设备设计的首要环节,选择时应考虑物料的性质、操作的条件、塔设备的性能以及塔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转和维修等方面的因素。
板式塔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适应性强、易于放大等特点。
填料塔由填料、塔内件及筒体构成。
填料分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两大类。
塔内件有不同形式的液体分布装置、填料固定装置或填料压紧装置、填料支承装置、液体收集再分布装置及气体分布装置等。
与板式塔相比,新型的填料塔性能具有如下特点: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力降小、操作弹性大、持液量小等优点。
水吸收NH3填料塔设计一设计任务1000m³∕h含NH3空气填料吸收塔的设计①1000m³∕h(标准状况下)含5%(体积比)氨气,其他组分视为惰性气体,气体进口温度为40℃,吸收后尾气中氨含量50μg/m³;②用清水吸收,清水进口温度为35℃;③操作压力为塔顶表压为0.2atm;④填料采用乱堆式拉西环二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如下。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98b0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8.png)
hcl含量5%吸收塔设计摘要:一、引言二、设计背景和目的三、设计原则四、设计方案五、实施与优化六、总结正文:一、引言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含有5% HCl 的吸收塔的设计方法。
吸收塔是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吸收、解析和去除有害气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设计以5% HCl 含量为例,为相关行业提供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排放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盐酸(HCl)是一种常见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毒性。
为了降低盐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需要对含有5% HCl 的气体进行有效处理。
设计一种合适的吸收塔,可以实现对5% HCl 气体的有效吸收和处理。
三、设计原则1.确保较高的吸收效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气液相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以提高吸收效率。
2.抗腐蚀性能:由于HCl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设计时应选择抗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
3.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设计时要考虑设备的操作性、维护性和安全性。
4.节能环保: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设计方案1.设备选型:根据5% HCl 气体的特性,选择具有较高抗腐蚀性能的材料,如不锈钢、玻璃钢等。
2.塔体设计:塔体采用填料塔,以增加气液相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填料可选用塑料鲍尔环、金属鲍尔环等。
3.喷淋系统:在塔内设置喷淋装置,喷淋液可选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或酸性溶液(如硫酸溶液),以实现对HCl 气体的吸收。
喷淋装置应布置在填料层上方,确保喷淋液与气体充分接触。
4.气体进口与出口:设置气体进口和出口,使气体在塔内实现有效循环,提高吸收效果。
5.安全设施: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设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五、实施与优化1.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吸收塔,并进行安装、调试。
2.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观察运行情况,检查设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根据试运行结果,对设备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吸收效率和稳定性。
烟气脱硫吸收塔设计
![烟气脱硫吸收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6861814791711cc7917a7.png)
烟气脱硫吸收塔设计摘要在概述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介绍了一些国外的烟气脱硫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本文针对设计任务书中所给出的烟气含量和脱硫要求,结合我国烟气脱硫的技术现状选择了顺应吸收塔发展潮流的喷淋塔作为设计对象来实现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主要设计吸收塔部分。
本设计用于小型机组的烟气脱硫,这套工艺采用了脱硫、除尘和就地强制氧化同时完成的高性能化组合塔型。
设计塔内烟气的流速为3 m•s-1 ,液气比为18 L•m-3,钙硫比为1.04。
喷淋塔主体、除雾器和再热器依次垂直布置,这样塔的整体布局将会更加紧凑,占地面积较小。
采用价廉易得的石灰石为原料,脱硫产物石膏品质优良,可代替天然石膏使用。
采取了回收与抛弃兼容的处理方法。
本文还介绍了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的各个子系统,大致确定了本工艺中选用各子系统的的处理流程、装置和设备。
并对所设计的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关键词: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石灰石-石膏法ABSTRACTAfter summarizes the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technical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also introduces some overseas technologies of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d developing prospect of the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technologies of our country. The spray scrubber, which i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absorption tower ,is designed for CaCO3-CaSO4 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ume gas and the desulphurization request. The major mission of the paper is design of the absorber.The system is fit for small-sized unit in thermal .The technology uses the high-performance integral spray scrubber, in which the function of desulphurization、dedusting and forced oxidation on the spot are possessed simultaneously. The designed velocity of flue gas in countercurrent sect ion is 3 m•s-1. The liquid/gas ratio is 18 L•m-3 and Ca/S ratio is 1.04. Spray tower, mist eliminator, reheaters are arranged one on top of another vertically, therefore the tower area layout of it is more compact and the occupied land area is smaller. The raw material is limestone because of its low-price, the product-gypsum is reliable enough to take the place of natural gypsum. The treatment of part of the gypsum being recovered and part being abandoned was adopt.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subsystems of the WFGD technology and ascertains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devices and equipments of every subsystem approximately. And also carries out economical and technical analyze of the WFGD system designed.KEY WORDS: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WFGD),spray scrubber,limestone-gypsum technology目录前言 1第1章脱硫方案的选择以及塔体选型 61.1 脱硫方案的选择 61.2 塔型选择 61.3 氧化方式的选择[9] 71.4 石灰石-石膏法WFGD的工艺原理 81.4.1石灰石-石膏法WFGD反应机理 81.4.2 SO2的吸收 10第2章石灰石-石膏法WFGD系统概述 112.1 典型工艺流程 112.2 工艺设备布置 122.3 脱硫风机的布置 13第3章喷淋塔的设计计算 153.1 设计初值 153.1.1 燃煤数据分析 153.1.2 烟气状态 163.2吸收塔喷淋区设计 163.2.1吸收区内径和塔截面积 173.2.2 喷淋塔吸收区喷淋层 183.2.3 喷浆管的设计 193.2.4 喷淋层的雾化喷嘴 193.2.5 喷雾管道的设计与布置 213.2.6喷淋塔烟气入口、出口及多孔托盘 223.3喷淋塔氧化区的设计 243.3.1持液槽 243.3.2喷淋塔氧化槽的隔板 253.3.3 喷淋塔持液槽的搅拌器和挡板 263.3.4喷淋塔氧化区的氧化管道(空气分布器) 273.3.5喷淋塔氧化风机 283.4喷淋塔除雾区的设计 293.5泵的选型 303.5.1 循环泵选型 303.5.2 排出泵选型 313.6 塔体的高度设计 323.6.1 持液槽 323.6.2 连接区 333.6.3 吸收区 333.6.4 除雾区 333.6.5 吸收塔总高 343.7喷淋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4第4章子系统分述 354.1 烟气热交换系统 354.2石灰石浆制备系统 384.3 SO2吸收系统 394.4石膏制备及处置系统 424.5废水处理系统 444.6公共系统 45第6章可*性分析 46第7章脱硫系统经济分析 47第8章结论 48致谢 49参考文献 50英语科技论文 52文献翻译 61前言煤炭为我国的第一能源。
吸收塔的计算
![吸收塔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345f2f726fff705cc170a88.png)
h0 NOG HOG 2.88m
例3 某厂吸收塔填料层高度为4m,用水吸收尾气中的 有害组分A,已知平衡关系为y=1.5x,塔顶xa=0, ya=0.004,塔底xb=0.008,yb=0.02,求: (1)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2)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多少倍; (3)由于法定排放浓度ya必须小于0.002,所以拟将填料 层加高,若液气流量不变,传质单元高度的变化亦可 忽略不计,问填料层应加高多少?
解得液相出口摩尔分数 y y G . 0 2 0 . 0 0 1 b a 0 x ( y y ) x 0 . 0 1 3 9 b b a a L L 1 . 3 7 G
②求传质单元数 平均推动力
(y b y b* ) ( ya ya* ) y m y b y b* ln * ya ya (y b mxb ) ( ya mxa ) 1.94 10 3 y b mxb ln ya mxa
技 术 上 , x , y , h a m 0
经 济 上 , x , h , 设 备 费 a 0
x , 解 析 操 作 费 用 增 加 。 a
例1: 吸收塔高(填料层高)的计算 在一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氨 —空气混合气 中的氨,混合气流量为 0.025kmol/s, 混合气入塔含氨摩
传质单元数
y y . 0 20 . 0 0 1 b a 0 N 9 . 7 9 O G 3 y 1 . 9 41 0 m
③求传质单元高度
气相流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塔](https://img.taocdn.com/s3/m/f342c462e53a580217fcfe47.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塔(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题: 设计水吸收半水煤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的填料吸收塔设计者:王涛学号: 02指导老师:曹丽淑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3设计题目3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3设计内容3第二章设计方案4设计流程的选择及流程图4第三章填料塔的工艺设计4气液平衡关系4吸收剂用量5计算热效应5定塔径6喷淋密度的校核6体积传质系数的计算7填料层高度的计算8附属设备的选择第四章设计结果概要第五章设计评价17第一章设计任务、设计题目设计水吸收半水煤气体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的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一)气体混合物1.组成(如表1所示):2.气体量:4700Nm3∕h3.温度:30°C4.压力:1800KN∕m2(二)气体出口要求(V%):CO2≤%(三)吸收剂:水、设计内容设计说明书一份,其内容包括:1.目录2.题目及数据3.流程图4.流程和方案的选择说明与论证5.吸收塔的主要尺寸的计算,注明计算依据的公式、数据的来源6.附属设备的选型或计算7.设计评价8.设计结果9.参考文献第二章设计方案、吸收流程的选择及流程图本设计混合原料气溶质浓度不高,同时过程分离要求不高,选用一种吸收剂(水)一步流程即可完成吸收任务。
由于逆流操作传质推动力大,这样可减少设备尺寸,并且能提高吸收率和吸收剂使用效率,故选择逆流吸收。
由于本任务吸收后的CO2要用以合成尿素,则需对吸收后的溶液解吸以得到CO2,同时溶剂也可循环使用。
水吸收CO2工艺流程图(图1)1-吸收塔;2-富液泵;3-贫液泵;4-解吸塔第三章填料塔的工艺设计、气液平衡关系由于此操作在高压下进行,高压环境对理想气体定律有偏差,故需对压力进行校核:由《化工原理设计导论》查得CO2的临界温度Tc=304K,临界压力Pc=则其对比温度Tr== =对比压力Pr= = =查《化工原理设计导论》图2-4得在此温度压力下:逸度系数则逸度f=p=1800×=1656KPa查《化工原理》下册得CO2气体在30℃时溶于水的亨利系数E=188000KPa相平衡常数m= = =则可得在此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吸收剂用量进塔CO2摩尔分数:=%=进塔CO2摩尔比:Y1= =出塔CO2摩尔分数:=%=出塔CO2摩尔比:Y2==混合气体体积流量:=4700N/h混合气体中惰性气体流量:V=×()=∕h出塔液相浓度最大值: X1*=X1max= = =对于纯水吸收过程:X2=0则最小液气比:()min= = =由 = ~2)()min:取L11==××=∕hL21==××=∕hL31==××=∕h则由物料衡算公式V(Y1-Y2)=L(X1-X2):X= = =X21= = =X31= = =以下计算以第一组数据(L11,X11)为例、计算热效应水吸收CO2的量:G A=V(Y1-Y2)=×()=∕h查《化工原理设计导论》图4-5得CO2的溶解热q=97Kcal∕Kg查《化工原理》上册附录5,得水的Cp=∕(Kg·K)则由L×18×Cp×Δt=GA×44×q×得:Δ=同理可求得Δ=,Δ=由于Δ,Δ,Δ均小于1。
浅析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选型及设计
![浅析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选型及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59ee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d.png)
1、工艺流程优化:通过对现有工艺流程的改进,可以提高吸收塔的脱硫效 率,降低能耗和成本。例如,采用更高效的液体分布器,优化液体喷淋方式等。
2、新型设备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设备材料将不断涌 现。未来可以进一步研发具有更高耐腐蚀性、耐磨性和抗压强度的新型设备材料, 以提高吸收塔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3、液气比:通过比较实际液气比与设计液气比,可以判断吸收塔的工作状 态。实际液气比大于设计液气比时,说明可能存在过度喷淋现象;实际液气比小 于设计液气比时,说明可能存在液体分布不均或反应不完全等问题。
四、吸收塔的未来发展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 塔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4、开展工业示范项目,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5、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该技术的国际 推广和应用。
五、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实验装置的研制过程、性能测试及 应用推广。该实验装置在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提高废液处理效率等方面 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并提出 了推广方案。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工业烟气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改善环境 质量做出贡献。
总之,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作为控制烟气污染的关键设备之一, 其选型、设计和性能评估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应用需求的增加,吸收塔将不断发展和改进,为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烟气脱硫 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烟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烟气污染, 各种烟气脱硫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因其高效、经 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备受。为了深入研究和优化这项技术,本次演示将介绍 一种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实验装置的研制过程。
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dadd3828ea81c759f5784e.png)
第一章丙酮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1.1概述吸收是利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用于吸收的设备类型很多,如我们常见的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和喷洒塔等。
但工业吸收操作中更多的使用填料塔,这是由于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压强小、吸收效果好、装置灵活等优点,尤其使用于小塔径的场合。
1.2 设备的选用在本次课设中,要求用地下水吸收丙酮气体,且丙酮含量较低,故选用填料塔。
这是由于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便于耐腐蚀材料制造,以及生产能力大、压降小、吸收效果好、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在工业吸收操作中,填料塔被广泛应用。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相对于板式塔简单。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乱堆和整砌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中的液体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因此填料层较高时往往将其分为几段,每一段填料层上方设有再分布器,将沿塔壁流动的液体导向填料层内。
近些年来,由于性能优良的新型填料不断开发,改善了填料层内气液两相的分布与接触情况。
促使填料塔的应用日趋广泛。
1.3 流程方案的确定1.3.1 流程方案用地下水吸收,水来自地下或水槽,由于是逆流操作,需要泵将水抽到塔顶;还需一个泵将吸收液送走,由于丙酮不具有腐蚀性,故不需要防腐泵。
气体则需选用风机。
泵和风机一个型号需配置两台,供替换使用。
详细流程参见流程图。
1.3.2流程布置由于逆流操作时平均推动力大,吸收剂利用率高,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传质面积小,故可以暂定为逆流。
对于无相变传热,当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时,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因而传递同样的热流量,所需传热面积较小。
就增加传热推动力而言,逆流操作总是优于并流。
此时吸收剂用量未知,我们可以按照逆流进行物料衡算得出吸收剂用量后,以此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判断是否该用逆流。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3ac53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5.png)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吸收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设备,主要用于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吸收或吸附,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对于确保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和计算,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吸收塔的设计选型在选择吸收塔的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废气组成:首先需要了解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不同成分的废气需要采用不同的吸收剂和吸收塔设计。
2.废气流量:根据废气流量的大小,确定吸收塔的尺寸和塔筒截面。
3.吸收塔的操作压力:废气的操作压力需要与吸收塔的操作压力相匹配,以确保废气能够有效进入吸收塔并被吸收剂吸收。
4.吸收塔的操作温度:废气的操作温度需要与吸收塔的操作温度相匹配,以确保废气能够与吸收剂充分接触并被吸收。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选择适合的吸收剂和吸收塔类型,如物理吸收塔、化学吸收塔、反应器或吸附剂床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耐腐蚀性能、操作的方便性以及经济性等。
二、吸收塔的计算在吸收塔的计算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塔筒尺寸的计算:根据废气流量和吸收剂流量,计算出塔筒的尺寸、截面积和高度。
(1)塔筒尺寸的计算可以根据设计规范中提供的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2)应根据所选用的吸收剂类型,合理确定吸收塔的截面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
(3)根据吸收剂和废气流量,计算出塔筒内液体或气体相的流速,以确保充分接触和传质。
2.传质的计算:根据质量传递方程,计算吸收塔中吸收剂和废气之间的质量传递速率。
(1)应根据吸收剂和废气之间的浓度差和接触面积,采用质量传递方程进行计算。
(2)根据不同的吸收塔类型,可采用不同的质量传递模型进行计算,如片状模型、湿壁模型、湿塔模型等。
(3)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吸收剂的流动特性和废气相空隙速度等因素。
3.塔顶排放气体的计算:根据塔顶排放气体的浓度和流量,计算出塔顶的压力损失和排放气体的处理方式。
吸收塔的设计示例
![吸收塔的设计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47fcb7102768e9951e73871.png)
一、吸收的基本理论 (2)1、吸收的定义 (2)2、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要求 (2)3、影响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 (3)二、吸收设备 (4)1、吸收过程对吸收设备的一般要求 (4)2、填料塔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4)3、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种类及选型 (4)三、吸收过程中的气液流动方向 (5)四、基础性数据的计算 (6)1、液相物性数据 (6)2﹑气相物性数据 (6)3﹑气液相平衡数据 (6)五、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7)六、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1、塔径计算 (8)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七、填料层压降计算 (12)八、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2)2、分布点密度计算 (12)3、布液计算 (14)九、吸收剂输送泵的选型 (15)1、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15)2、泵的扬程计算 (15)3、泵的选择 (15)十、设计数据汇总 (16)十一、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17)我国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已达45000个品种。
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加之采用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生产模式对环境构成了压力。
所以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清洁生产这个概念。
它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其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的健康,促进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应改善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限制污染排放。
推行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替换和更新导致严重污染的落后的生产流程技术和设备开发清洁产品鼓励绿色消费。
众所周知化工行业是个耗能大户。
由一般组数据显示199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为12.3亿吨标准煤,而化工行业就占1.05亿吨标准煤。
在煤的燃烧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₂气体,目前SO2已成为大气污染中的重要原凶之一。
SO2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密度为1.4337 kg/ m³,熔点-72.4℃、沸点-10℃,在25℃下溶解度为9.4g/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的提法不同。 一、设计型问题的提出 计算吸收剂用量、出口浓度及必需的塔高(填料层高度)。
吸收塔设计计算的提法是:在给定工艺条件及分离要求下,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
2017/5/1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3/20
L ( X X 2 ) Y2 G 参见图29-1,以逆流操作为例。当 G , Y1 , Y2 , X 2 已知时,吸收塔一个端 Y
点(塔顶)B( X 2 , Y2 ) 一定,当液流量 L变化时,操作线的斜率 L / G 变化,则另 一端点A将沿 Y Y1 的水平线移动。吸收剂量 — 操作线斜率 L / G — A 点向左 移动—任一截面推动力 Y —为完成一定任务所需的 H —设备费用 。但同时 由于 L 而浓度 X 1 —溶剂再生要求高,再生费用 。反之, L — H 。 L量小而 X 1 高—再生费用 。可见 L(或 L / G )的选择也是一个经济优化问题。 另外, L (或 L / G )的减小,在技术上受到限制,即当 L / G 降低到操作线与 平衡线相交时, X 1与 Y1 呈平衡,这是理论上 X 1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此时由于过
G , Y2 L, X 2
含有溶质 的吸收液
X 2 X1 G (最小气液比) L m i n Y2 Y1
Y
G , Y1
惰气 气提
Y2
Y2
B
A
Y2
Y
C
X
L, X 1
Y1
解吸液
O X1
(b)
Y1 X2
O X1 X X2
(c)
11/20
(a)
2017/5/1
不过是吸收的逆过程,因此,类似的计算方法和塔设备在两个过程中都适用。
由于解吸塔的传质方向是由液相至气相,所以在 Y X图上操作线的位置必位于
相平衡线之下,如图(b)所示。操作线方程形式与吸收操作线方程完全一样。 )max mX2 ,即 (Y2 ) max Y2 。此时, 解吸操作线斜率达到最大值,或气液比最小 G / L ,即有:
G , Y1
L, X 0
Y1 AY2 AmX 0 ( A2 A 1)Y1 ( A2 A)mX 0
Yi
1
i
Xi
这样可以类推到N板下面:
G ,YN1
N
L, X N
YN1 ( AN AN1 1)Y1 ( AN AN1 A)mX 0 A N 1 1 A N 1 1 Y1 mX 0 mX 0 A1 A1
2017/5/1
逆流板式吸收塔
( A 1)
8/20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AN1 1 YN1 mX0 (Y1 mX0 ) A1
AN
AN1
YN1 mX0 ( A 1) 1 Y1 mX0
YN 1 mX0 1 1 1 Y1 mX0 A A
YN1 mX 0 1 1 1 NT ln 1 ln A Y mX A A 1 0
填料塔的传质 单元数计算式
N OG
Y mX 2 A 1 1 ln 1 1 A 1 Y2 mX 2 A A
Yi 1 Y1 L ( Xi X0 ) G
Y1 AY1 AmX 0 ( A 1)Y1 AmX 0
在2~3板间,将 X 2 Y2 / m 代入相应的操作线方程可得:
Y3 Y1 L L Y ( X 2 X 0 ) Y1 2 X 0 G G m
塔内的返混
y2 x2
y1
(29-2) 吸收剂再循环
x2
L, x2 y1 Lr L
y2
x2
x1 x2 1
y2
y1
y2 x2 x1
y1
x1
L, x1
x2 x2
x1
吸收剂再循环有两种情况:1)吸收过程有显著热效应,大量吸收剂再循环可降低 吸收液出塔温度,使平衡线向下移动,全塔平均推动力反而有所提高;2)吸收的 目的在于获得高浓度液相产物。当新鲜吸收剂用量过小,以致不能保证填料良好 的润湿时,吸收剂再循环引起推动力的降低可通过传质系数的增加而获得补偿。
板式塔的理论 级数计算式
NT A1 N OG A ln A
(两式相除得)
当 A 1 即 L / G m(操作线与平衡线斜率相等)时,上式右边为0/0型不定式, 采用罗必塔法则可得:
( A 1) A ln A 1 N T N OG
此时理论板数与传质单元数在数值上相等,即 N T N OG 。
2017/5/1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5/20
三、理论级与理论级数
至此已基本解决了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问题。下面介绍填料层高 度的另一种计算方法—等理论板高度法。这种方法涉及到级式接触设备 (板式塔)的理论级概念与理论级数的确定。
(一)理论级概念 已知进行过程数学描述的依据是:①物料衡算方程;②相平衡关系;③过程速率
图 29 3 逆流气提解吸图解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如图(a)所示,仍沿用吸收操作的符号习惯,角标“1”为塔底,角标 “2”为塔顶,但对解吸来说,塔顶为浓端,塔底为稀端。 解吸塔设计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为完成工艺要求所需要的惰性气体 用量 G , kmol/h,以及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度(以填料塔为例)。由于解吸过程只
程推动力Y 0 ,为达到指定分离要求所需的传质面积为无穷大,即 H 。这 种情况下的 L / G 值是最小极限值,用 ( L / G )min 表示。由图可知: A A A A Y1 Y1 Y1 Y2 Y1 Y2 L G min X 1 X 2 X 1 X 2 Y2 B Y2 B (29-1)
等因素有关,通常要由实验直接测定。
对操作线与平衡线都为直线的情况,当吸收因数 A 1 时,N T N OG ,由式 (29-11)可知,此时 H e HOG 。
四、解吸塔的设计计算
解吸是吸收的反过程,其传质方向是由液相至气相,这使过程推动力由 Y Y 变 为 Y Y ,或者由 p p 变为 p p 。可见,设法提高 p 、降低 p 对过程有利, 这为解吸方法提供了依据。通常工业上常采用的解吸方法有:①气提法—该法是 将惰性气体通入解吸塔内,由于此时 p 0(即 p p )而使溶质从吸收剂溶液 中脱吸;②提馏法—此法是向解吸塔通入直接水蒸气,水蒸气既起惰性气体作用 ,同时又是加热介质。
方程。在填料吸收塔中,以双膜理论为依据,推出了吸收速率方程,进而推出了 填料层高度关系式。 但在板式塔中,各层塔板上气液混合剧烈,现象十分复杂,已不能用上述理论模 型解决传质速率问题。工程上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1. 把板式塔内的每块塔板看一个“理论级(或理论板)”。理论板假设认为气液
两相在塔板上接触充分,传质完全,当气、液离开该板时,两相达到相平衡状态,
2017/5/1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9/20
(三)填料层的等板高度
达到一块理论板分离效果所需的填料层高度,称为填料的等板高度 (或当量高度),用 H e 表示。这样,填料层高度可表示为:
H N T He
(29-11)
H e 的数值大小反映了传质的动力学因素,它与物料性质、操作条件、填料情况
2017/5/1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10/20
从吸收过程原理知,提高温度有利于解吸过程。提馏法通常在塔顶设 有冷凝器,将解吸后的水蒸气冷凝,如果溶质为可溶性气体,同时冷 凝后又可分层,则可用倾析器将水和溶质分离;如溶质可凝但冷凝液
不分层,则可用蒸馏等方法分离之。
下面以应用较多的逆流气提法为例,说明解吸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参见图 29-3
二、设计参数的选择 为要计算NOG,必须先确定塔内气、液流动方向(影响操作线方程的 形式)、入塔吸收剂浓度X2及液气比 L / G。 1. 流动方式的选择(影响操作线方程的形式) 填料塔内气液流动方式有逆流和并流两种,在 Y1、Y2 及 X 1、X 2 相同的情况下, 一般来说,逆流操作的传质推动力总是大于并流操作。为此,吸收操作通常总是 在逆流下进行。但是,两相的逆向流动有滞液作用,这限制了塔内的流率(详见 “传质设备”)。因此,对极易溶气体(m非常低),且两种传质推动力差不多, 而滞液矛盾突出,这时可采用并流操作。 2. 入塔吸收剂浓度X2的选择 入塔吸收剂浓度 X 2的选择受两种因素制约:一个是经济因素,X 2 —传质推动力
①明确工艺要求 选定合理的参数及条件,如塔内气、液流动方式、吸收剂入
塔浓度以及液气比等,以计算传质单元数; ②收集或测定填料的体积传质系数 以确定传质单元高度。 在此基础上可以用填料层高度关系式计算塔内填料层高度。关于塔径的计算,由 于涉及塔内结构及气液相流动状态,故在传质设备中讨论。
2017/5/1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2/20
按上面关于理论板的假设可知,理论板数的计算只需物料衡算式(操作线方程)
与相平衡关系。 下面讨论操作线与平衡线都为直线的情况。 对图29-2所示的板式塔及规定符号,关系式如下 操作线方程
L Yi 1 Y1 ( X i X 0 ) G 相平衡关系
G , Y1
L, X 0 1
Yi
i
(29-4)
第二十九讲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一、问题的提出 三、理论级与理论级数
二、设计参数的选择
1. 操作方式的选择 2. 入塔吸收剂浓度的选择 3. 液气比的选择
1. 理论级概念
2. 理论板数的计算 3. 填料层的等板高度 四、解吸塔的设计计算 五、吸收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