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合集下载

第8讲--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第8讲--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上
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 Nhomakorabea受政治运动影
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社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
生活上 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
这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
开放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始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 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
4.社会生活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生
活水平总体较低。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交通、通讯工具 及大众传媒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 影响较大,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历史二轮复习
【隐性知识】
中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 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 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 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 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 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 程。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严重阻碍生产力 所有制,实行 为农业发展开
发展
农民土地所有 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1953~1956 小农经济难以满 把土地等主要 进一步提高了

足国民经济发展 生产资料由私 农业生产力
的需要

新中国史的简单概括

新中国史的简单概括

新中国史的简单概括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的,建国后的新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时期、1978年到21世纪初的改革开放时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新时代。

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主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脱离封建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到迎接新中国成立30周年等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和剥削阶级的专政,实现了土地国有化,解决了绝大部分人民的温饱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无数的解放思想,从而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大跃进”运动,追求农村集体化、速成工业化,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大规模死亡,这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一个灾难性事件。

1966年,毛泽东推出了文化大革命,号召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从而最终演变成了无数的暴力斗争和极左政治斗争。

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文化大革命的高潮逐渐退去。

1978年以后,新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中国逐渐走向“三个代表”的思想,人民代表大会系一切权力机关和领导干部队伍的补充必经之路,创造了党的两个决定和三重一大重要历史和制度经验。

在经济方面,中国采取了有计划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工业体系,享受了高速经济增长,特别是在1978年到1989年这一阶段,中国的GDP提高了近6倍,这是新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在文化方面,中国大力推动了各种文化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科技、文娱等等。

文艺的繁荣也是整个中国民族和文化的繁荣,新中国创造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在社会方面,中国真正成为了世界上强大的力量和国家,跟随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中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第1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第1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

政治上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一从边1倒95”0 年指到的1是95倒1 向年,以中苏华联人为民首共的和社国会不主仅义同国印家度,、故印度A尼项西 错亚误、;缅和甸平和共巴处基五斯坦项四原个则亚是洲1民95族3 年独提立出国家的建,与立了题外目交时关间系不,符而, 故且同B瑞项典错、误丹;麦中、华瑞人士民、芬共兰和四国个成欧立洲之资初本,主确义立国了家独建立立自了主外的交 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C ) 和A.平“外一交边方倒针”,意故识C形项态正外确交;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 1955 年 万B.隆和会平议共上处提五出项的原,则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 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政治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
阶段特征
政治上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4.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1971-1972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
时间 国家
1971 年
1972 年
科威特、土耳其、伊朗、黎巴 亚洲
嫩、塞浦路斯
日本、马尔代夫
尼日利亚、喀麦隆、塞拉利昂、毛里求斯、多哥、马达加斯加、
非洲
卢旺达、塞内加尔
政治上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 整
国际格局演变
中国外交政策调整
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 对峙格局形成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的方针

1949到197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49到197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49年至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这一时期的成就不仅对我国当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今我国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旨在帮助您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段历史,并对这些成就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1949年至1978年期间,我国经历了从新我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漫长岁月。

在这段时间内,我国政府致力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探索。

特别是在开放和改革的初期,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经济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对我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9到197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 指定主题文字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在全国范围内,我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同时国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一时期,我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同时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我国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技和教育进步在1949年至1978年期间,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特别是在新我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在这一时期,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科技研究和创新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这一系列的成就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到197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 指定主题文字在科技和教育领域,我国在1949年至1978年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研究和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三、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
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视角整合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社会性质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4)文化上,“双百”方针提出。 2.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经济上,借鉴斯大林模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教育上,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生活上,列宁装、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外交
国民政府依附于美帝国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之间、地区 生活水平差别不大,生活习惯受政
生活
之间生活水平差别巨大
治运动影响较大

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展望

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展望

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展望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回顾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通常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经济运行体制,以及经济建设思想的制约和影响。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质量经常不一样。

根据我国的国情,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一)改革开放之前30年(1949~1978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国家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经过三年的恢复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8%,到1952年增长为343亿元,新中国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

但此时的中国,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

为了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国家手中来有计划地推行工业化,我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952年至1978年,我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统计资料表明,这一时期GDP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24.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15%。

一、二、三产业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3%、10.1%和5.9%。

然而,由于这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决策失误和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纷争,导致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并且由于片面追求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实行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效率低下。

1952~1978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0.32%,对总产出增长贡献的份额为-5.3%①。

1958~1965年、1966~197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30.15%、7.15%。

1978年以前,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仅为0.16%。

而1953~195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7%②。

工业部门按净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957~1978年平均增长3.4%。

专题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题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题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总结】一、单元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政治上,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上,随着“一五”计划的开展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思想下的社会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外交上,废除旧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同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积极出席国际会议,参与讨论和解决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

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破冰。

科技文艺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建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需要。

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二、具体表现【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1-30日(2)地点:北平(3)内容: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1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3.1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
本胜利,革命胜利后到1956年属于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 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当属于新民主主义,也 可以从题干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分析出来。 A项旧民主主义 的经济形态是1840~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C项社会
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 史传统。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典例2】(2011·江苏单科·T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
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C.土地的所有权
B.土地的用途
答案:C
【即时点拨】近几年高考特别关注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新时
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之处,因此复习时要重
点理解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 何适应国情,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保驾护航。
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
D.土地的规模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应分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 并结合其实质进行理解。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 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运 动使土地由农民所有到集体所有,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故C不符合题意。土
地用途和土地规模虽然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基本相似,故 B、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成

1949到197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49到1978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49年至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对我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共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让我们从政治和社会领域来看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时代。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政府和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先后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宪法颁布、、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政治和社会变革,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改变了以往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现状,让农民成为了自己土地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则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使国有企业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接下来,我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政策。

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我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随后,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开放举措相继出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飞速增长,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

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也在此期间逐年攀升,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和教育领域,1949年至1978年也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

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实施了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政策,推动了我国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在教育领域,我国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普及率,以及提高了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回顾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几十年来所实现的进步令人瞩目。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成就是在艰难困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取得的。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视角一 [例1]
[点击 命题角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解析:选 A
“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出的是中国
当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试图说明政治协商 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产物。
2.在印尼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一块展板上摘录了周恩
来当年的发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
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 结。”建国初期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不包括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 )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
系正常化。
4.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 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 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 设人才。 ②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 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下降。
)
[解析]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表现政治上建国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上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专题八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涉及相关课文:必修第、课;必修第、课;必修第、、课】一、新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概述世纪年代至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二、基础知识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政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和。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的性质。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年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体现了和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的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内容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 各族人民的历史, 人民 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义向 社会主义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 入 新纪元 。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事实制定的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根据两方面的事实制定的。一方面,旧中国是一个遭受帝 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拥有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特权和影响,中国在外交上长期仰人鼻息,任人宰割, 处于屈辱的地位;另一方面,新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互相对峙、进行“冷战”的局面。美帝 国主义为了称霸全球并维护旧殖民主义的统治,打着“遏制”共产主义的旗帜, 在全世界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站在和平、民主 方面,支持各国人民维护和平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 业,对新中国采取友好合作的态度。据此,中共中央提出,在着手建立自己的外 交关系时应“另起炉灶”;对于同美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建交,应“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对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边倒”的原则。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农村):1950年夏到1952年底,使农民 从封建土地制度 的束缚 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 工业化 扫除
了障碍。
2.稳定物价(城市):党和政府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
战”。到 1950年春 ,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 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1.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 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 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 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12讲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第12讲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 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 报》,1978年,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双百” 方针遭到破坏。
二轮·历史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 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 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
二轮·历史
思维拓展
“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改造速度,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 (2)个别举措不当,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如在资本主义工商 业改造中,许多小规模个体经营者被当成资本家看待划入了公私合营的范 围,造成改造面过广。
(3)无视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需要,改造模式集中、单一。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意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通过“光辉照耀”“飞跃发展”“高速度发展”等可以看出当时对“大跃进”
运动缺乏正确认识,思想领域仍受“左”倾思想影响。答案为C。
二轮·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此后经过了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和持续努力,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十年,中国面临着广泛的贫困和经济困境。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重建和发展经济。

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活动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中央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鼓励建设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如铁路、电力和煤矿等。

尽管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中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农业改革的积极效果。

第二阶段: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农村改革、农业与工业改革、对外贸易自由化以及外商投资引进政策等。

这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得以迅速成长,逐渐摆脱贫困和封闭状态。

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崛起,农民的收入也逐渐提高。

此外,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农民向城市转移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在工业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建立了许多外国企业。

中国的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经济的联系。

这一步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第三阶段:2013年-现在近年来,中国经历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高技术产业。

此外,中国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启动了绿色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总结起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贫困和封闭到快速增长的历程。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推动下,中国取得了巨大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成就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众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突出的方面:
经济建设
新中国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计划,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等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了核武器、人造卫星、原子弹等重要科技项目的成功。

新中国也在医疗、教育、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社会事业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社会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善。

教育事业得到普及和提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文化艺术
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辉煌。

中国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达到了新的高度,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问世,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外交与国际地位
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中国获得了联合国会员国地位,并积极参与反殖民主义、和平解决冲突以及南南合作等国际事务。

总结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期间,中国在经济、科技、社会事业、文化艺术、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一时期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 1976)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思考:概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 展?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胜利。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初期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概况: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制度确立。②性质: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③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B
4.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 要的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阳奉阴违”
(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 1、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成就与挫折? 2、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
2.“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1.(2013·山东潍坊一模)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 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 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④是不可或 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 三、20 世纪 50~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 建 设的起步 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 的探索与 失误 “一五” 计划 三大改造 正确探索 失误 1953~1957 年,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1953~1956 年,1956 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上建立 ①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 线、方针;②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 方针 ①1958 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出现严重失误;②十年“文革”严重破 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A
4.(2013·山东青岛一模)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 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 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人消 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思考1、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有哪些?
思考2、中国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
思考3、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 立初期 成 就 20 世纪 70 年代 外交重 大突破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②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 志;③1954 年,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 年,中国提出了“求同存 异”的方针 ①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②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③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确 立: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正式确立: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 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③发展到新阶段: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②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共同繁荣。③作用:a.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b.有利 于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
5.对下面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C
)
A.这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增长 B.这说明了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这是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结果 D.这表明了工业“大跃进”的出现
拓展深化: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1)主观原因: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②党的 领导人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 众路线, 违背民主和法制的原则。④把阶级斗争的作用夸大,甚至提 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必然导致实践上的错误。 (2)客观原因: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对 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在理论和思想上 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 孤立、封锁和包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恶化,国际环境的恶化等 影响到国内经济建设, 出现“左”的错误。 (3)经验教训:①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②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3.(2013·湖北孝感一模)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 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 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采取(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