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教案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意境及情感表达。
2.分析《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鹊桥仙》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鹊桥仙》的审美意蕴。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中的爱情主题,激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鹊桥仙》,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鹊桥仙》,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中的关键词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分析《鹊桥仙》的艺术特色,如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创作以《鹊桥仙》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鹊桥仙》的审美意蕴,如爱情、人生哲理等。
2.分析《鹊桥仙》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审美价值,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古典诗词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学生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鹊桥仙》的内容、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宋词精选》,主要讲解《鹊桥仙》这首词。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词牌解释、词的字词解释、句意解读、全文翻译、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鹊桥仙》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特点;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义;能翻译全文,理解词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的生僻字词、句意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鹊桥仙》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及诗词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宋词精选》辅助资料、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出《鹊桥仙》这首词。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秦观及词牌《鹊桥仙》的来历。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鹊桥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字词解释:讲解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 句意解读:逐句分析词的句意,解读全文。
6. 例题讲解:分析《鹊桥仙》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作者:秦观3. 诗词背景:牛郎织女传说4. 教学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5. 教学难点:生僻字词、句意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鹊桥仙》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词内容,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牛郎织女的诗词、故事,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词中的生僻字词、句意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过程:字词解释、句意解读、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整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宋词》。
教学内容为《鹊桥仙》,通过分析词的背景、词牌、作者、意象、情感等方面,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鹊桥仙》的词牌、作者、背景,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鹊桥仙》的意象、情感。
难点:理解词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鹊桥仙》,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词牌、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背景。
3.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的节奏、韵律。
4. 逐句解析:分析词中的生僻字词、意象,理解词的内涵。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词作,并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内容:词牌:鹊桥仙作者:秦观背景知识:牛郎织女传说意象:银河、鹊桥、牵牛、织女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词作。
(2)分析词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3)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略。
(2)意象如银河、鹊桥等,寓意着牛郎织女的相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作者通过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逐句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鹊桥仙》的内容。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创作《鹊桥仙》的背景。
1.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鹊桥”、“银河”、“桂花”等。
1.2.3 诗歌意境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4 表达技巧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1.2 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2.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通过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赞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美。
3.1.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1.4 总结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鹊桥仙》的鉴赏文章。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2.2 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2.3 讲解法:通过讲解,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2 结果评价4.2.1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料5.1.1 秦观的生平介绍。
2024年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标准教案3

2024年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鹊桥仙》,详细解析词中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领悟词中意境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3. 分析词艺术手法,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把握和艺术手法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词主旨和情感,掌握《鹊桥仙》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出示《鹊桥仙》全文,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词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解《鹊桥仙》词牌特点及创作背景。
b. 分析词上片,解读意象,体会词人情感。
c. 分析词下片,解析艺术手法,领略词艺术魅力。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典型意象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词中其他意象和艺术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鹊桥仙》2. 主要内容:a. 词牌特点b. 意象分析c. 艺术手法d. 情感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鹊桥仙》词牌特点。
b. 分析词中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c. 请举例说明《鹊桥仙》中艺术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鹊桥仙》,使学生解宋词魅力,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提高他们语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宋代词人作品,如《雨霖铃》、《青玉案》等,进一步解宋词韵律美和意境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艺术手法讲解也是教学难点。
在课堂上,我会结合具体词句,详细讲解《鹊桥仙》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例如,我会指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中比喻和夸张手法,以及“忍顾鹊桥归路”中省略和含蓄表达。
鹊桥仙教案秦观

鹊桥仙教案秦观这是鹊桥仙教案秦观,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教案秦观第1篇【教学目标】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
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
【学生情况分析】职一学生缺乏诗词欣赏能力,不善于背诵。
【教学内容分析】秦观的《鹊桥仙》是中职语文试验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课文。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提升人的认识,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手段及策略】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设计运用思维导图。
它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抓住关键词来整理大脑混乱的思维,帮助学生品读揣摩,理解课文,熟练背诵,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从所学的诗词中找出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说说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明确学习目的。
请学生看星座图。
教师运用想象性的语言结合图片描述这首词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教师要求学生听多媒体范读,并齐声朗读此词。
三、品读揣摩教师抓住关键词从情、景、理三方面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词,并逐一显示思维导图。
三、拓展交流请学生结合所学的诗词说说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师适当补充。
并指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极为崇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显示思维导图的全貌:景情理上阕纤云飞星银汉相会前:传恨一相逢与人间无数金风玉露短暂与永恒下阕水鹊桥相会时:如梦久长与朝暮临别前:忍顾四、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背诵。
教师给予指导。
五、总结归纳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的。
《鹊桥仙》教学设计(精选2篇)

《鹊桥仙》教学设计(精选2篇)《鹊桥仙》篇1一、背景材料这是宋代词人秦观以牛郎织妇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
”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二、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层次结构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四、写作特点语言清新凝练,织女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环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画,而写得鲜明优美,浓厚深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含蓄。
五、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产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鹊桥仙》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比较秦观与舒婷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节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缠绵悱恻地流传千年,永无休止。
民间传说:牛郎因父母早逝与兄嫂共处,经常遭受虐待,后来兄弟分家,牛郎仅得一头老牛。
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
一日老牛开口告知牛郎,黄昏时将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时可趁机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无法返回天庭。
牛郎依计行事,果然取得织女为妻,后来育有一对儿女。
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将其押回。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鹊桥仙》这一古诗文。
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之手,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鹊桥仙》词作品,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2. 掌握《鹊桥仙》的词牌格律,了解其文学特点。
3. 领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鹊桥仙》的全文。
3. 诗词解析:a. 解析词牌:介绍《鹊桥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b. 解析词意:详细讲解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如“银汉”、“鹊桥”等。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的一句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鹊桥仙》中的其他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故事。
b. 请分析《鹊桥仙》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a. 《鹊桥仙》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b. 《鹊桥仙》中的意象如“银汉”、“鹊桥”等,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艰辛,又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爱情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
b. 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 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与忠贞,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2.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分析1.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典诗歌,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发对《鹊桥仙》的思考。
3.2 诗歌讲解与分析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创作1. 让学生根据《鹊桥仙》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
5.2 文化探索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分析《鹊桥仙》的韵律美。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作品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鹊桥仙》。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情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高雅的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点1. 《鹊桥仙》的诗意和韵味。
2. 古代词的格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3. 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
三、教学难点1. 《鹊桥仙》的韵律美及词的格律特点。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将作品中的爱情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及作者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鹊桥仙》,感受作品的韵味。
(2)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格律特点,如平仄、对仗、韵脚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鹊桥仙》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鹊桥仙》,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艺术欣赏:(1)欣赏历代画家创作的《鹊桥仙》题材画作,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
(2)邀请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鹊桥仙》的诗意和韵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共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鹊桥仙》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理解背诵《鹊桥仙》【教学难点】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乐曲《鹊桥仙》。
)导入:舒婷"在《神女峰》中写道"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这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带有反叛和挑战时代精神观念的爱情观;今天就让我们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来欣赏另一种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的情致理趣。
(投影秦观生平简介及画像,要求学生了解秦观词的风格特点)师: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这样评价他:“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P3他的词为什么会得到这样高的评价?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下面这首词,边听边品吧。
(1)组织阅读对话。
(了解故事背景)(学生欣赏多媒体配乐朗诵全词。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大师进行意味深长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三天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A与文本对话。
(多媒体投影:与文本对话.)师:听了课文朗读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再现这首词的情景,就这首词中句子的理解展开讨论。
(学生以两人为单位展开讨论。
)(多媒体投影:画面配上对词句的理解,帮助学生在现本词的写作情景。
)师:解决了词句的障碍,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下词的内容和结构:上下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多媒体投影板书。
师生共同讨论。
)师: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的精美词句要学会赏析品味。
你最欣赏此中的哪一句?(投影本词归纳主题思想。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教师领读,男生阅读上阕,女生阅读下阕。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鹊桥仙》。
(2)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鹊桥仙》。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爱情的美好与纯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句意理解。
(2)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分析。
(3)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鹊桥仙》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鹊桥仙》,并尝试背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意,揭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2. 写一篇关于《鹊桥仙》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鹊桥仙》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杜甫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 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八、教学资源1. 《鹊桥仙》原文及其注释。
2.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3.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本节课通过讲解《鹊桥仙》,使学生了解了杜甫的诗歌风格,掌握了诗歌的字词、句意,分析了诗歌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
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
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
《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之事。
《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
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
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
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
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繁荣时期。
强调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诗人简介简述秦观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强调秦观在婉约派词风中的贡献。
1.3 作品概述简介《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情况。
概括《鹊桥仙》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讲解《鹊桥仙》的格律特点,包括词牌、韵脚等。
分析诗句的节奏、对仗和修辞手法。
2.2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阐述关键词语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3 情感与意境解读诗中的意象组合及其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构建浪漫主义意境。
第三章:文化探讨3.1 古代七夕节的文化意义介绍七夕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习俗。
强调七夕节与爱情、婚姻的关联。
3.2 牛郎织女神话与《鹊桥仙》讲解牛郎织女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鹊桥仙》如何借鉴和改编这一神话。
第四章:创作启示4.1 诗歌创作技巧分析《鹊桥仙》中的创意和构思。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意象、修辞等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4.2 文学价值观探讨《鹊桥仙》所体现的文学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灵感,丰富现代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朗读与鉴赏组织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5.2 写作练习设计一个以“七夕节”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小诗。
5.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鹊桥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生活和创作中。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几首与《鹊桥仙》主题相关的其他古代诗词。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鹊桥仙》主题的理解。
6.2 现代文学改编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灵感来源的现代文学作品。
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如何重新诠释古典题材。
第七章:艺术欣赏7.1 绘画与音乐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题材的古代绘画和音乐作品。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鹊桥仙》是选自高中新课标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唯美的爱情。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扫古来悲吟寻恨之腐朽,显豁达理性之神奇,呈现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同时,这首词闪现了一种亮丽的文化色彩,可以说是一部文化的经典之作。
词作比较短,词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对词作里面的一些重要词句熟记成诵。
而各类教参中对这首词作的解读角度基本一致。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寻找到新的角度,是鉴赏这首词作的关键。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设计】一、导入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
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示范诵读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鹊桥仙》。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词语解析:解析生字词,如“梭”、“渡”、“脉”等。
3.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4.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 课文解读: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探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鹊桥仙》,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赏析,如“银汉无声转玉梭”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导并评价。
3. 词语解析: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4. 诗句赏析:(1)分析“银汉无声转玉梭”的意境。
(2)探讨“渡”字的修辞手法。
(3)解读“脉脉此情谁诉”的表达技巧。
5. 诗人背景: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 课文解读: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忠贞不渝的爱情。
7.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诗句赏析:银汉无声转玉梭:拟人、比喻渡:借代脉脉此情谁诉:设问3. 诗人:秦观4. 教学难点与重点:诗句意境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
(2)根据诗句意境,绘制一幅画。
(3)仿写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1)课文原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ea07d08a1284ac95043b6.png)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的《鹊桥仙》是根据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乐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秦观婉约的词风。
2,鉴赏金凤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3,掌握柔情似水化无形为有形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鹊桥仙》教学难点: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教学课时:一课时授课方式: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在我国的爱情诗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譬如:唐代诗人元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今天我就来赏析宋代词人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一、知人论世1,秦观:字少游,北宋词人,号淮海居士,是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
此人少年好俊,胸怀壮志,攻读兵书,准备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然而世事艰难,他未能如愿以偿,后来,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格变成了多愁善感,忧郁细腻,可以这样概括:身为男儿身,心为女儿心2,秦观词的特点:情韵兼胜,淡语有味,浅语有致,总之,伤心人写伤心词。
二、背景知识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
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
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三、整体感知1,师读,学生齐读,一名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说出上下阙的内容:上阙:情侣奔赴鹊桥相会下阙:情侣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四、词句赏析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生平介绍《鹊桥仙》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2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鹊桥仙》全文解释生僻字词1.3 课文解析解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第二章:诗歌背景及意象分析2.1 诗歌背景分析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解释诗歌中的文化典故和象征意义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的美感和深层含义第三章:情感与主题探讨3.1 诗歌情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探讨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和特点3.2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对爱情、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第四章:创作手法与风格特点4.1 创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探讨诗人的创作技巧和特色4.2 诗歌风格特点分析秦观的诗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秦观的诗歌风格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思考5.1 综合练习提供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5.2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第六章: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6.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深入探讨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歌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鼓励学生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等表现角色的情感和特点第七章:诗歌创作与表达能力培养7.1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供创作灵感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个性的诗歌作品7.2 表达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第八章:课堂总结与反思8.1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8.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第九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9.1 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创作9.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和文学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第十章:课程评估与反馈10.1 学生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10.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及意象分析补充说明:在分析诗歌背景时,应深入挖掘秦观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秦观的《鹊桥仙》,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鹊桥仙》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秦观及其作品《鹊桥仙》。
2. 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讲解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讨论与赏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文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在讨论和赏析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结构、内容丰富度、文笔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观《鹊桥仙》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秦观及其作品的介绍、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鹊桥仙》的诗意,巩固所学内容。
2. 分析《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讨诗词中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爱情。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鹊桥仙》的掌握程度。
2. 修辞分析:详细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诗词的美感。
3. 爱情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爱情智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观的正确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对诗词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秦观的其他诗词作品,扩大阅读面。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背诵并默写本首词;
二、领悟词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三、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
涵。
教学重点:
一、了解作者,背诵并默写整首词;
二、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掌握这首词所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提到“鹊桥仙”大家不会陌生吧,咱们之前已经学过秦观的《鹊桥仙》,大家来集体背诵一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鹊桥仙》,一起来看看陆游的《鹊桥仙》给我们描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1、请同学介绍作者的基本资料;
2、教师点评并补充,以ppt展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三、朗读环节
1、集体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字音、语气语调;
2、播放朗诵视频,纠正学生朗读不足之处;
3、请个别同学有感情的朗诵。
四、研讨分析
1、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这首词,说说对这首词的整体认知。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
他写“身老沧洲”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2、请学生理解词的上阕;教师点评并作出补充。
第一句:“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写的是边疆打仗,军中生活的豪迈,是回忆。
第二句:“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是说喝酒享乐的人(指朝廷只会领功的官员)封赏侯爵,但真正有才能、为国为民的人却受迫害,只能去江边做渔父。
3、上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
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
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
4、学生讨论,理解“独”字的表达效果。
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
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
“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5、请同学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此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作者当时的状态,教师补充。
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
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
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
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6、请同学理解词的第三句,教师点评并作出补充。
第三句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
“占断”即占尽之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
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
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
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
7、请同学理解词的第四句,教师点评并作出补充。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愤慨不平之情。
8、第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使用了用典的手法。
典故:“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
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9、有人评论说“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
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
”谈谈你的看法。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
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
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
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
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
”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
”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
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10、集体背诵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鹊桥仙》请同学做出分析,教师适当补充。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
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
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
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
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
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
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
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
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
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课下学习刘永的《鹊桥仙.届征途,携书剑》。